无线春光27百度云资源:胃痛从肝论治 穴位按摩治疗胃痛头痛等4大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7 05:52:21

祖传秘方:胃灵丹

胃灵丹为王镇衡医师祖传秘方,由其高祖俊英公所创,所治患者,无不应手取效,至今已有九世,一直秘而不传。文革中,王医师响应党的号召,献出了此方。方名:胃灵丹
主治:胃痛有九种,即寒,热,虚,实,悸,虫,血,疰,疼等,因虽不同,但有痛则不通之说,服此药痛止即愈。
药物:白古月3钱,南红花2钱,雄黄2钱,枳壳1.5钱,巴豆霜2钱。
配制:以上药共为细末密贮备用。
用法:每次服五厘(0.15克),将药面置于一只手心内,用另一只手的手指研匀,用舌尖少少舔之,津液微微送下,愈慢愈妙。
药物不可用水送服。嚥下后约十分钟,其痛乃止。毫无痛苦,尤其妇女,百
发百中,男子十愈八九,但不可用水服,恐药气不能留胃也。

穴位按摩治疗胃痛头痛等4大痛

    穴位按摩,即方便又简单,可帮助我们解决日常小病。有时,我们有个头痛、胃痛等身体小毛病时,都会选择忍忍。然而有时看似小毛病,却折磨着我们的身心。其实这时我们不妨选用穴位按摩疗法,以缓解身体不适感。下面教您如何利用穴位按摩治疗胃痛头痛等症。

巧用穴位按摩 治胃痛头痛等4大痛
头痛—太阳穴
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巧用穴位按摩 治胃痛头痛等4大痛
胃痛—足三里
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巧用穴位按摩 治胃痛头痛等4大痛

心绞痛—至阳穴
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巧用穴位按摩 治胃痛头痛等4大痛
  肾绞痛—三阴交
  可用大拇指按揉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反复按摩3~5分钟,肾绞痛便可得到缓解。
 “温胃诀”治胃病,治一个好一个
“温胃诀”由三个手法组成,分别是点中脘、开四门、揉心窝。

中脘穴在身体正中线的任脉上,肚脐向上4寸处。这个穴位是胃的募穴,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去点按这个穴位1分钟,中脘穴处就会有一种热热的感觉。经常点按不但可以治胃痛,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四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 章门和期门,左右加起来共四个,所以叫“四门穴”。这四个穴位都在乳下肋部的位置。您用双手掌跟去推揉两肋至发热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心窝也就是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位置。这里虽然叫心窝,其实是胃所在的位置。将双手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这样既保养了胃气,又能减轻压力,使心中畅快。

经常练习这三个手法可以有效止胃痛、祛胃寒、养胃气。

我将这个方法教给有胃寒的学员,治一个好一个。您如果忍不住喝了很冰的冷饮而不舒服,或者有胃寒、胃疼,记得试试这个方法。平时练习可以当做保养,经常做做,像脾胃不和,没胃口、吃东西不消化,胃胀气滞,不敢吃凉,甚至各种胃病都能得到缓解。

脾胃乃后天之本,来不得半点损伤,所以您一定要懂得正确的使用方法。很多器官有问题或提早衰老,都源于我们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来使用它们。每个脏腑都有它的能力范围,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它就会出故障。所以要想获得健康,您就要用心去读身体这本“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才会收到身体给予您的回报。

=======================================================

“四君子”加大米熬成粥,最适合补气健脾

每到立夏时节,我都会用“四君子”加上大米熬成粥给家人喝,以减少即将到来的炎热给身体带来的消耗。这个方子也可以经常喝一喝作为日常的保养,不过把人参换成党参最好。

男人多气虚,气一虚,就精力不足、体力不支。因此,气虚的男性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这个粥最适合补气,可以作为男性抗疲劳的首选。气补足了,则龙精虎猛、精力十足。

女人易脾虚,脾一虚就乏力犯懒,什么事都不爱干,脸色还泛黄。而老人家脾、气都容易虚,虚了就显老,免疫力下降,动不动就生病。有了这个粥,女人喝了能气色红润、体力充沛。老人家喝了能补气健脾、安享晚年。

但凡是补药,多偏于滋腻厚重,喝了容易壅气。而体质较差的人,脾胃虚弱,体内还湿气盛,难以运化补品的粘滞、滋腻之气。因此,这类人吃进去的补品非但没有补到身上,反而给脾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味的补下去,最终会导致脾胃不能承受压力而“罢工”,这种行为无异于对自己的身体施暴,非君子所为。

“四君子汤”补中有泻,平和中正,不偏不倚,这才是中庸之道、君子之德。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善待自己的真谛。

补气第一名方 “四君子汤”

说起补气来,我还真有一妙方,健脾补气非它莫属。我让他先喝上一个月试试,谁知道才20多天,他就一副活力十足、神采奕奕的样子出现在了我面前。用他的话说,就是好像年轻了10岁。

是什么秘方让史大哥找回了青春活力呢?就是四君子汤了。这个方子由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组成。

这个被称为健脾补气第一名方的“四君子汤”虽然只有四味药,却是配比绝妙,君臣佐使搭配令人叫绝。以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又养胃;配以白术,健脾、燥湿,还能加强人参的补气健脾之力;再加上有健脾、渗湿效果的茯苓,补脾的作用更加明显;配上炙甘草,能协调诸药而使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这个方子补起气来,温补而不燥热,补益却不峻猛,有君子之德,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

 

四种中药助消化健脾胃

  “见饭不香,一吃就饱。”生活中经常遇到胃口和美食“作对”的“不幸人士”。如果经常胃口不佳、消化不良,又查不出问题,该怎么办呢?根据自身症状,初步判断证型,选择药物。

  胃口不佳、一吃就饱——枳术丸。主要表现为胃脘闷、胀,饭量变小,没胃口,常伴有嗳气、呃逆、恶心、疲乏无力,这是脾虚气滞型消化不良的主要表现,常用中成药为枳术丸。

  饭后胃痛、两肋胀满——金佛止痛丸。这是肝胃不和型消化不良的主要表现,常与情绪变化有关,生气烦躁时发作或症状加重,患者平时不是心烦易怒就是爱叹气。可服用有行气止痛、舒肝和胃作用的金佛止痛丸。

  胃寒隐痛、爱喝热饮——香砂养胃丸。脾胃虚寒的人不但食欲差,还经常吐酸水、手脚不温怕冷,胃痛的时候喝点热水或用手按着肚子都会觉得舒服些。常用中成药,如香砂养胃丸、温胃舒胶囊、虚寒胃痛颗粒等都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

  胃里灼热、身体怕冷——荆花胃康胶丸。这种“矛盾”的表现是寒热错杂型消化不良的特点,患者可同时有嗳气泛酸、口干口苦、心烦燥热,以及肠鸣便溏、着凉或喝冷饮后症状加重等“寒”、“热”夹杂的表现。用药可选有理气散寒、清热化淤作用的荆花胃康胶丸。

  上腹闷痛、舌苔黄腻——汤剂最好。吃饭前看舌头,如果舌苔厚腻颜色偏黄,常伴有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还觉得身体困重,容易疲劳。很可能属于脾胃湿热型的消化不良。这种情况可用中药方连朴饮治疗,但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

 防治胃痛药粥5款

   

  

  枳壳白及粥

  材料  枳壳、白及各15克,糯米100克,大枣5枚,蜂蜜25克。

  做法  先煎枳壳、白及,取汁去渣,再加入糯米、大枣、蜂蜜同煮至粥熟。

  用法  每日3次,温热空腹食,连续食用30日。

  本品益胃生肌、止血、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腹胀,或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

  土豆粥

  材料  新鲜土豆250克(不去皮),蜂蜜适量。

  做法  将土豆切碎,用水煮至土豆成粥状即可,放入蜂蜜调匀。

  用法  每日清晨空腹食用,连服半个月。

  本品缓急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不适。

  包心菜粥

  材料  包心菜500克,粳米50克。

  做法  先将包心菜水煮半小时,捞出菜后入粳米煮粥。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

  本品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洋白菜粥

  材料  洋白菜500克,粳米50克。

  做法  洋白菜洗净,切碎煮半小时,捞出菜不用,下米煮粥。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

  本品适用于胃脘急剧疼痛。

  桂浆粥

  材料  肉桂2~3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将粳米淘净,加水煮粥;煮沸后调入肉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或用肉桂末1~2克调入粥内同煮。

  用法  每日2次,一般连续食用3~5日。

  本品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腹痛、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稀薄及妇女虚寒性痛经。 

    


胃痛从肝论治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中医之胃痛,病因有多种,而以肝气犯胃而致胃痛者尤其多见。故医家叶天士云:“肝藏厥气,乘胃入隔。”“厥阴顺乘阳明,胃土久伤,肝木愈横。”厥阴之气上干,阳明之气失降,即指出了肝胃之气不顺、肝木犯胃的病因病机。胃脘痛不仅要辨其寒热虚实,更应辨其有无肝的临床见症,诸如胁痛、胀痛、嗳气、泛酸、呕哕冲逆,精神抑郁等。兼具上述症状的胃痛均可从肝论治。

  胃痛及肝的常见证型包括肝郁气滞、肝寒犯胃、肝强脾弱、肝胃火郁、肝胃瘀血等。

  肝郁气滞:症见胃脘胀满,痛连胸胁,按之则舒,嗳气频作,精神抑郁,食纳减少,大便不畅,脉弦而缓,舌苔薄白或兼黄。治宜疏肝理气,畅达气机。胃气得降,疼痛自止,即“治肝可以安胃”之意。采用四逆散加味,腹胀气滞甚加佛手、木香;大便稀加神曲、茯苓;嗳气泛酸加左金丸、瓦楞子;口多涎沫加吴茱萸、草果;口苦苔黄加黄连、黄芩;痛甚加郁金、香附、元胡、乳香、没药;食少纳差加神曲、麦芽、鸡内金。

  肝寒犯胃:症见胃脘疼痛,喜温喜按,呕吐清冷涎沫,遇寒痛甚,纳少,食则痛减,神疲倦怠,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或虚弦。治宜温肝散寒,和胃降逆,使肝寒得散,胃气得顺。采用吴茱萸汤加味,若见呕吐涎沫甚加半夏、茯苓;口泛清水加草果、砂仁;感寒痛甚加良姜、香附;胀痛加木香、佛手;纳差可合六君子汤以益胃补虚。

  肝强脾弱:症见胃脘隐痛或挛急,喜暖,得温则减,精神疲乏,肢体乏力,四肢欠温,食纳减少,大便软而不爽,舌淡苔白润,脉虚细弱。治宜柔肝补脾为主,扶脾抑肝,肝胃同治。采用小建中汤加味,气虚加黄芪、当归;呕哕吐酸加木香、砂仁;腹胀加佛手、厚朴;便溏加白术、茯苓。

  肝胃火郁:症见胃脘部灼热,痛势急迫,心中烦躁易怒,嘈杂泛酸烧心,口苦口干,大便不畅,舌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热,益胃养阴。采用一贯煎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口干加生地黄、麦冬、石斛;口苦加花粉;大便不畅加枳壳、厚朴、木香。

  肝胃血瘀:症见胃脘痛,痛有定处,按之痛剧,或痛如刀割,食后痛甚,大便色黑,常见隐血,甚则吐血,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脉缓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采用失笑散、丹参饮加减治疗,气虚加黄芪、党参;营血不足加阿胶、白芍、当归;出血不止加三七参,白及;瘀血甚加赤芍、桃仁、红花化瘀止血。
 

用专治胃胀痛特效方治好数百病人

 

槟榔树

配方及用法:大麦芽、山楂片、鸡内金、白术、神曲、榔片各等份,在锅内烘成黄色后,研成细末过筛(越细越好)。每当胃痛、胃胀不适,胃寒或不愿吃饭时,可将一汤匙药面放入碗内加开水调稀,就温热时一气喝下,每天早晚各服一次(饭前服)。

 

  

 大麦芽                   山楂片               鸡内金

   

白术                     神曲                     榔片 

 

此方已使用20多年,治好数百人,极有效。

 

荐方人:黑龙江依安县三兴镇村高洪川

来源:《秘验偏方大成》第521条

百姓验证

 

新疆石河子148团蒋良成,男,60岁,退休。他来信说:“老母84岁,胃胀痛,中西药吃过许多均无效,用本条药方治疗,服4剂而愈。现已有近1年未出现胃胀痛,此药方真神。”

四川冕宁县泸沽镇十组余兴华,男,37岁,农民。他来信说:“我爱人患胃气痛1年多,腹部每天都是硬的,我用本条秘方3天为她治愈。后来她又胃痛,也是用此条秘方治愈的。”

   湖南桃江县灰山港镇大树村高根普来信说:“我老伴患胃痛多年,每次到金沙洲医院治疗,都花费几十元。后来我用本条偏方为她治疗,1剂好转,2剂痊愈,没有再复发。”

神曲资料请参考:http://www.cnzyao.com/yaocai/qt/4028.html

 白术植株

 

胃胀胃痛 按摩3个穴位有奇效 

【导读】气血虚或消化不良的人,稍吃多一点就会引起肠胃胀痛。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气化浊气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哪些养生穴位,可快速缓解胃长胃痛症状。
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气机调畅就通了。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胃疼捏捏小腿内侧穴位

  胃一旦“罢工”,会殃及全身。有的胃病是急性的,一犯起来疼得很厉害;有的是慢性的,时常隐隐作痛,既折磨人,又伤身体。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试着捏捏小腿,症状就能减轻。

 

  小腿肚内侧的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经络相联,经常按捏这一部位的地机穴和漏谷穴,可以强健脾胃。如果出现急性胃疼,按捏此处可以立刻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揉捏时,可先找到小腿肚的腓肠肌内侧,然后用拇指对准该处按揉,也可将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按捏。按揉的程度,根据自己感觉疼痛的程度而定,一般应按揉到出现酸痛感才有效果。每次按揉20次左右,一日2—3次。

  足三里穴也和胃经相联,经常按捏足三里穴,不但可以起到刺激经络、加强腿部血液循环,还可起到保健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如果出现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也可以按捏足三里穴位,按捏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除了用手按摩这些穴位以外,还可以用按摩棒加以按揉,或适当敲打这些穴位周围的肌肉。这些方法只适用于一般胃病,如果是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可能是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头痛十年,两剂治愈
我一患者经常头痛,已有近十年,百药不效。一着凉
两太阳穴疼痛尤甚,诊断说乃体虚至头上有风。
开方如下:
川芎10克  薄荷5克  归身5克  天麻5克
一剂见效,两剂愈。关键是前两味药。
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摘自《郑氏针灸全集》

1 发散风寒:风池风门大椎(不留针,烧山火)后溪留20-30分——风寒感冒
2 清热宣肺:大椎陶道肺俞(点刺出血)+列缺合谷(透天凉)
3 祛风活络:面瘫:合谷风池+地仓透颊车、下关四白
4 祛风开窍:中风、惊厥: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5 祛风化湿:膝眼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膝关节风寒湿痹肿痛
6 导痰开窍:旁廉泉天突
7 催吐: 中脘幽门内关(针尖向上)
8 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
9 润肠通便:天枢、支沟、上巨虚(泻)三阴交、照海(补)
10泻热解毒: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
11活血通经: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平)
12 疏肝理: 膈俞肝俞(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
13 理气定喘:百劳定喘+膻中(沿皮刺)大椎列缺
14 疏经镇痛: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头部诸疾
15 活血明目: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眼部诸疾
16 开窍聪耳: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平法)——
17 通鼻开窍:风池(补)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18 顺气降逆: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梅核气、气逆
19豁痰利咽: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流涎吞咽困难
20 开窍解语:哑门(向下颌刺)金津玉液合谷
21 温中散寒:脾俞胃俞(不留针)+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
22 温肾壮阳:肾俞关元俞上髎气海关元三阴交
23 温经祛寒: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灸)
24 中风: 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25 清心安神:巨阙内关神门丰隆公孙——热陷心包
26 清心醒神:内关人中合谷丰隆——狂证
27 清肺止咳:肺俞尺泽列缺+少商商阳+大椎
28 清热理中:尺泽委中(刺络)+中脘天枢足三里——霍乱
29 清热解毒:翳风颊车合谷商阳少商——痄腮温毒咽肿
30 补中益气: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
31 培元止泻: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
32 升提举陷: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梁门
33 养心定痛:心俞(不留针)膻中巨阙内关
34 升提摄血:隐白行间(向上斜刺)人中
35回阳固脱:人中神阙关元腰+腰俞会阳
36消食导滞:上脘中脘天枢、三关(点刺)
37消坚散结:阿是(围刺)人迎天髎曲池——癌肿瘰疠 38 排脓消肿:阿是大椎合谷。其补泻以烧山火透天凉为标准.
 治痛对穴介绍 治痛对穴是指二个穴位相配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治痛作用。而把二个穴位单独使用,治痛作用则不强,或者没有治痛作用。

  
一、合谷---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体会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二、内关---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体会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三、粱丘---公孙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解痉止痛、健脾和胃的作用。
体会 粱丘为胃经的郄穴,郄穴是经脉之气深居之处,治痛作用最强。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输穴、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所以实证的胃肠道疼痛的患者,取此穴更为适宜。

  
四、支沟---阳陵泉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按  支沟为三焦经输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其特殊之功。

  
五、外关---悬钟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这作用。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这络穴,以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为足少阳胆经之输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其特殊的作用。

  
六、气海---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按  气海为任脉经之输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七、合谷---内庭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 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按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为阳明胃经荥穴,具有清热 泻火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 ,本对穴有清泻之功。如对风火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针用泻法,可起立立竿见影之效。

  
八、中脘---足三里
功用 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按  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滑伯仁曰'太仓,一名中脘。’意为胃之纳水谷的仓库,所以它是调理中焦之要穴,治疗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九、中渚---足临泣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按  中渚为手少阳三焦经脉气所注,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脉气所注。在经居半表半里,其症可见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在脏为胆,胆与肝相表里,胁肋为肝之分野,肝脉布两胁,所以本对穴治疗肝胆疾病引起的胁肋疼痛,效果非常显著。

  
十、人中---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通经和络止痛。
按  人中为督脉的输穴,位于口鼻之间,口通地气,鼻通天气,天地相通,窍开脑醒,督通络畅。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在舒经活络,行气活血,善治腰痛之功。因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经之气,由内踝上行至膝、腘内侧,折向腘中央,二经于委中穴相会,太阳下行,少阴上行。

  
十一、膻中---内关
功用 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按  素问灵兰秘典 谓'膻中为臣使之官。’以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为心包络这募穴,以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有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十二、鱼际---复溜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治痛范围  1咽喉肿痛,由于肺阴不足,水津不能,咽喉干燥疼痛。2咳嗽引起的胸痛。

  
十三、外关---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按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输穴,以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主治三焦邪热,疏风解表,和解表里,散寒清热。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所以本对穴可治疗以热 痛为主的头痛,而后颈小肠经为所过之外,对肩胛上、颈椎部位的疼痛,效果较好。

  
十四、印堂---合谷
功用 二穴相配可和络止痛,疏风清热,宣通鼻窍。
按  印堂为经外奇穴,实居于督脉上,有宣通阳气和络止痛之功。'面口合谷收’,说明合谷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二穴相配,疏风泄热之功相得益彰。

  
十五、归来---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通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利湿消炎。
按  归来虽为阳明胃经输穴,但与女子输卵管的位置靠近,所以二穴相配对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效果非常明显。

  
十六、太溪---太冲
功用 二穴相配可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按  太溪与太冲均为原穴,前者属肾经,后者属肝经。王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所出现的疼痛,均可用之。针刺时太溪用补法,太冲用泻法。

  
十七、阳谷---侠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按  阳谷为手太阳小肠经火穴,侠溪为足少阳肝经荥水穴。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所以临床应用本对穴时补侠溪、泻阳谷。

  
十八、足三里---三阴交
功用 二穴相配可健脾和胃,行气止痛。
按  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本经由头到足为降但足三里一穴为降中有升。三阴交为脾经之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由足至脾为升,但三阴交一穴升中有降。阳不降则阴不能升,阳之降,阴之引也,阴之升,阳之伸也,这样一升一降,维持升降平衡。升清除浊的功能得以正常。

  
十九、曲池---上巨虚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按  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上巨虚为其下合穴,'合治腑病’,所以本对穴善治大肠诸疾,针后能消炎止痛,清热 利湿,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二十、风池---昆仑
功用 二穴相配可疏通经络,以少阳、太阳经为好,祛风解表,明目益聪。
按  风池为足少阳肝经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偏正头痛均可取之。又是眼部疾病治疗要穴。对降低眼压有较好的作用。昆仑治头痛为远道取穴。

  
二十一、头维---列缺
功用 二穴相配可祛风止痛,解表祛邪。
按  头维为阳明胃经的输穴,一般针刺时向后沿皮刺1.5寸,列缺是手太阳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 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所以可以治胸腹部疼痛,一般向上斜0.5-1.0寸。

  
二十二、命门---委中
功用 二穴相配可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按  命门是生命之门,有助阳固精,强壮之功。本穴属于全身补穴之一,没有泻的作用,通常 用灸法为主。委中属全身泻穴之一,没有补的作用。这样一补一泻互用,虚实腰痛均可用之,委中以刺血为主。

  
二十三、中渚---后溪
功用 二穴相配可舒通经络,调和气血。
按  中渚与后溪相配,对治疗颈椎综合症所引起的疼痛感和后颈部侧不灵活,有其特殊的作用。但针刺时必须注意,使针感向上传导至肩部效佳。

  
二十四、百会---涌泉
功用 二穴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
按  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二十五、少商---厉兑
功用 二穴相配可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按  少商一般采用点刺出血。厉兑针1分。
 
名医名方:“胃灵汤”可治各种急慢性胃病

    黄中柱,男,1937年生,江西省萍乡市人,江西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1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现任萍乡市中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西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儿科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等职。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56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等各种疑难急病,在中外发表医学学术科研论文77篇,发表医学科普文章99篇,医学著作5部。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佛手10克,白芍15克,蔻仁10克,砂仁10克,茯苓10克,鸡内金10克,扁豆10克,乌药10克,陈皮6克,生姜三片,大枣3枚,甘草6克。

  功效: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化湿止痛。

  主治:各种急慢性胃病。

  用法:水煎,日服三次早、中、晚,每次150毫升。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砂仁、蔻仁、白芍消食和胃;扁豆、鸡内金、乌药化食止痛;佛手10克,陈皮、生姜、大枣健脾化湿,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共同协调对症,组成胃灵汤,临床运用效果很好。

    加减运用:脾胃虚弱加条参10克,山楂10克;胃溃疡加海螵蛸10克,白及10克,川贝6克;腹胀加苍术10克,莱菔子10克;偏寒加高良姜10克吴茱萸6克,大便秘结加瓜蒌10克,大黄6克;腹泻加赤石脂10克,莲子肉10克,木瓜10克。

胃病一治必愈绝方配方及用法:附子6克,肉桂4克,干姜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白芍15克,红花10克,元胡12克,枳壳10克,米壳4克,吴茱萸10克,黄芪12克,上述生药研细过100目箩成粉,装包,一包4克,每次服一包,每天服两次。
忌:孕妇禁服。按: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在洪洞的古楼街有位魏老先生治胃病很出名,他在街上摆个摊子,并挂着一张纸,上写着:“胃癌吃一包,一时三刻管保好。有钱没钱捎一包,十人九胃少不了。”逢会赶集的人宁肯不吃不喝,也要买几包畏寒散拿回家。曾经有一个学生大雨着凉,胃痛得特别厉害,买了几包胃寒散。回家后仅喝一包,不一会疼痛就消失了,经过观察验证,胃寒散对急慢性胃炎,胃痉挛,胃癌等均有效.....属于脾胃阳虚或者阴寒痼冷者,用胃寒散都颇有奇效。从1972年到1981年经过临床观察112例,其中有43例在服用3——9剂后症状消失,69例在服用20剂左右疼痛消失。还观察到不论青年和老年发生的胃痛,凡属胃疼者,谁服胃寒散而痛不缓解,则应怀疑是胃癌早期阶段。验例:乔某。女39岁,干部,1980年6月初诊,该患者胃脘疼痛十余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痛时放射背部,遇冷加重,有时感到冷气撞心,暖气吞酸,纳呆少食,每日能吃四,五口饭,经过地区医院诊断为,胃溃疡(活动期)口服胃寒散23包疼痛减轻,未有大发作,食欲增加,连服一个半月,症状消失。百姓验证:北京顺义大孙各庄镇石各庄村孙东复来信说:我老伴患有急性胃腹痛已有20多年的病史了,曾在县医院检查并治疗2次,在镇和村的卫生院治疗,吃过痢特灵,胃得乐,胃霉素,还输过两次吊瓶,花药费1000多元仍不见好,后又发展为腹痛腹泻,不敢吃冷食物。后我用本条方为她试治。自配药连吃一个月,她的病全好了,一共花费不到15元钱。转发功德无量!南无阿弥陀佛!少林寺三十二代弟子释行伟发菩提愿,日发一方相当于日行一善;网友每日转我一个方到自己的空间也相当于每日行一善,必有福报。【秘方工作室】每天都有最新收集的偏方与大家分享,保证真实有效,如果您有困惑,如果您身体不适,如果到处求医无果,我可以给您提供别人治好病的偏方,以后但凡市面上高价炒作的秘方网友都可在我这里免费得到不收任何费用!你不用再花冤枉钱了
【胃疼、胀气、泛酸……胃不舒服时该咋吃?】胀气、胃痛、泛酸、反胃……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胃不舒服的经历,虽不至于疼痛难忍,却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对于吃货来说,吃什么都感觉不好了。那么,胃不舒服时应该怎么吃才能缓解不适,达到养胃的目的呢?专家为你解答↓↓@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