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天使是什么意思:《黄庭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1:08

黄庭内景经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 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 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气所合列 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迥紫抱黄入丹田,幽室 内明照阳明。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 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龠闭两扉,重扇金关密枢机。玄泉幽关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茜粲。舌下玄膺生死岸,出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峭锋字罗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字威明。六腑五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目长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键聪明始,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平,外应眼目日月清。百疴不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已,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赢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震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阙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孩合延生华芒。男女迥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身披凤衣衔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当,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哭,手为人关把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绛宇尽玄宫,璇玑玉衡色兰开。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赤帝老与己魂,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在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回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可不倾,延我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效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意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索,使形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庆。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左巾右莫)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灭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隐居。倏(左焱右欠)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玉与。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上如下巾)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三明出华生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二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王旁磷)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上竹下录)佩金 ,驾(左焱右欠) 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气诸秽*。六神合集虚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上竹下氏)金龠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坛。火铃冠霄队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太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喜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见黑急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飘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络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二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受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编辑本段黄庭外景经
上部经第一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   呼吸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   关元茂龠阖两靡,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绎,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或无惹,呼吸庐间以自偿,   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心结幽厥流下竞,   养子玉树令可壮,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   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在帏间,   寂寞郭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官,恬淡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玉女前,   修德明达神之门。
中部经第二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疏,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   抱玉怀珠和子室,子能守一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   出日大月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   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口之五回相合,   昆仑之上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官舟城楼,   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昭昭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珠固灵根,玉匙金钥身完坚,   载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舟,前仰后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   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此非扶叶实是根,   昼夜忌之可长存,仙人造士非异有,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   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试说五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脏王,   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将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可得浆饥自饱,   经历六府藏卯酉,通我精华调阴阳,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耳不老,   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脏主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玖魄在中央,   精液流泉去鼻香,立于玄膺含明堂,雷电霹雳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下部经第三
  伏于志门侯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   精候天道长生草,七窍已通不知老,还坐天门侯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   过华盖下清且凉,大清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池动肾精,   立于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   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座天门侯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   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色光泽不复白,   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大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庐,   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于胃管通虚无,   藏养灵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官,   朝会五脏列三光,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   通利止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不祥,二神相待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   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脏之主肾最精,伏于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   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坐于庐下几小童,   内息思存神明光,出于天门大无闲,恬淡无欲养华茎,服食玄气可遂生,   还返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于膺间见小童,问于仙迂与奇方,   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   五味皆至善气还,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毕矣勿妄传。
编辑本段福建云霄人物
  黄庭经(?~1928年) 字景羲,习呼黄景,福建云霄溪口村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全闽师范学堂毕业,与陈嘉臧等在城关创办公立开智两等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考职中选,任云霄厅去毒社长。 民国7年(1918年)9月,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入漳,为解决扩军军需粮饷,向各县摊派“义捐”,并发动种罂粟(鸦片)收取“田亩捐”。民国8年秋,云霄知事盛秉德向全县派捐21万元,并亲临各乡催逼,要挟黄从各村索去2万元。黄即召集各村房族长和乡长开会,提出组织联乡(亦称“会长”)自治抗捐的主张,受到与会者支持,随即成立联乡自治总局于溪口,由黄为主持人,各村成立分局由房族长为主持人。 民国9年8月陈炯明回粤讨伐桂系,北洋政府福建督军李厚基进占漳州,派财政督办张某到云霄催缴田亩捐和铲除烟苗。黄召集会议决定武力抗拒,并规定:一、各村组织守望队,发现北军(指北洋政府军队)进袭即鸣枪为号;二、各村闻警,壮丁队要立即上阵;三、死于战事每名抚恤银元400元,并延僧超度,伤者由总局负责医疗。又决定开设溪口圩流通自治区内货物,摆脱县城控制。自治区迅速扩大到全县三分之二地域。民国10年8月,李厚基派荣宝兴率福建陆军第四支队近千人到云霄查办,黄即一面联络漳浦、诏安民军,一面通过漳州黄文甫、诏安徐鹏找福建自治军领导人秦望山,将云霄联乡自治军纳入福建自治军,秦委黄为福建自治军漳属指挥官,派汪绿海率十几人携枪到溪口壮大声势,又派周笑山协助军事训练,黄还从广东聘请枪械师自制步枪标名“溪口造”。不久,刘勤汉等9名粤军携轻机枪和步枪来投,邻县平和、漳浦、诏安的一些乡村也纷纷加入云霄联乡,一时声威大振,远近都称他为“黄司令”。 民国10年12月7日,荣宝兴告示限令3天除尽烟苗,还通过县商会请出方、张、吴三大姓族长,晓喻各村除苗缴捐。12月11日夜,黄先发制人,率自治军数百人至县城外呐喊示威。12日晚,北军突袭未参加联乡正在建醮求安的新坡村,开枪打死群众和道士13人,烧毁房屋10多座,引起全县群情激愤。13日,黄急调下河、龙坑等村180名壮丁到与新坡对面的世坂村加强防守。李厚基接到消息,急电漳厦镇守使臧致平派赵玉魁团从盘陀岭进攻云霄,沿途火烧白楼村积庆楼、后门村曙阳楼和下城村,以第一营攻东车牵制北区自治军,第二、三营分3路攻世坂,由于世坂预先防备,坚持至傍晚各路自治军赶到,反把北军打败退入县城。随即李厚基又命驻漳福建陆军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刘长胜为“剿办”总指挥,率近两个团的兵力进入云霄。民国11年2月1日荣宝兴以两团兵力再攻世坂,午后,北门城堡被北军山炮轰倒,双方展开逐屋争夺战,后因指挥作战的北军孟连长(据传为李厚基的外甥)在放火焚烧庆云楼时被自治军许遂乐一枪击毙而顿时阵脚大乱,此时联乡援军也从四面八方赶到,北军急忙收兵,计死伤70多人。 世坂之战后,双方处于对峙状态。不久,皖系、直系军阀矛盾加剧,臧致平(皖系)在厦门提出“云霄会乡民变应取调停办法,不应兵戎相见”,刘长胜、赵玉魁遂不再与荣宝兴(直系)合作。此时黄也想借机罢兵,即修书云霄旅厦绅士张澜溪,请出漳州商会、农会、教育会头面人物陈智君、余高坚、黄莲舫等出面斡旋。李厚基为对付皖系的挑战,电令荣宝兴“尽速离云”,刘长胜也接到臧致平“速至漳集结”的通知。民国11年2月底,陈智君等从厦门乘小火轮到云霄会晤荣宝兴和黄庭经,经谈判以彻底清除鸦片烟苗、缴出500支枪、交出10名“凶犯”为条件达成北军撤出云霄的协议,后以凑足500支破枪和拔掉部分烟苗了事。 民国12年,张贞任东路讨贼军第八军军长讨伐陈炯明,黄集旧部号称1营,随张攻打饶平,但在浮山作战中临阵脱逃,导致讨贼军前敌指挥官汤铭盘阵亡,张从浮山败退,途经云霄,黄又怂恿部下劫其枪支。民国15年,黄任云霄县长。民国17年2月,张贞驻军漳州,乘派二八九团团长张汝匡到云霄查办方、张、吴族姓械斗案之机,将黄逮捕枪决于漳州。

《黄庭》讲义:
题解
丹经之古者,《参同契》而外,其《黄庭》乎?人人读《黄庭》,视《黄庭》与《参同契》不相符者,此不足以读《黄庭》也,道无不一贯也。视《黄庭》与《参同契》即一事者,亦不足以读《黄庭》也,立言有专属也。是说也,余向者微窥之,今读圆顿子讲义而信乃坚矣。又《黄庭》有内外篇。余幼习吾家右军《黄庭帖》,玩其辞而爱之,久之乃知有内景篇焉。顾疑其文之不类,或出于伪托,今读圆顿子讲义而疑乃释矣。圆顿子于丹经无不读也,无不解也,其讲《黄庭》,盖有得于《黄庭》之先者,而《黄庭》皆为注解,必如是以读《黄庭》,而后“黄庭”之义始了解以解也。吾知是编出,人之有志丹经者,皆将奉若秘玩,知所从事焉,无俟余之赘陈也。

  辛酉孟夏潜道人王聘三识

  弁言

  《黄庭经》,不著撰人名氏及时代,惟陶隐居《真诰》云:“《上清真经》,晋哀帝兴宁二年,南岳魏夫人授其弟子,使作隶字写出。数传而后,为某某窃之,因济浙江,遇风沦漂,惟《黄庭》一篇得存。”然考魏夫人为晋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摄心夷静,年二十四,适次保掾刘文,宇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其后幼彦物故,夫人携二子渡江,璞为温太真司马,至安成太守。瑕为陶太尉从事,至中郎将。夫人在世八十三年,晋成帝咸和九年化去。以时代推之,兴宁二年,较此尚后三十年,则魏夫人辞世久矣,《真诰》所谓授其弟子者,或是夫人生时诸弟子得其口授,后始笔录。否则早有隶字写本秘藏,至兴宁二年,方传于世耳。

  《黄庭》旧有内景外景二篇,《真诰》所指,殆内景篇也。晋王右军有《黄庭经》楷书,历代传刻,以为珍宝,即外景篇也。当右军时代,内景尚未行世,自无所谓外景之名,故右军所写,只称《黄庭》,后人据《真诰》之言,遂滋疑义。盖未知此经原有先后之分,内外之别也。

  两篇文字,不必出于一手,而精理贯通,体用相备,真知个中消息者,当不复存歧视。故吕纯阳真人题《宿州天庆观诗》云;“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扃。”又陆放翁《道室杂兴诗》云:“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限西东;棋秤窗下时闻雹,丹灶崖间夜吐虹;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十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又《书怀诗》云:“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凭君为买金鸦嘴,归去秋山剧茯苓。”所称“两卷经”者,非即“内景”与“外景”乎?东坡居士尝书《黄庭内景》,复仿其文体,而为之赞,备极推崇。世儒狃于晋帖,漫谓内景非真,其识解讵出苏陆二公上耶?

  又从来著丹经者,多言男子之事,女丹诀自有别传,而《黄庭经》则历代女真以之得道者,如鲁妙典、崔少玄、薛玄同之流,具见载籍,颇不乏人。是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第是经文义曼衍,多立名洞,设譬语,虽无奥颐隐密之谈,然学者读之,罕能知味。余承同志之勖,就两篇义蕴,沉潜探索,译其精要,分类诠释,务使辞皆能解,理尽可通,庶几玄圃丹台,资为先路云尔。

  第一章 黄庭

  欲读《黄庭经》,必先知“黄庭”二字作何解说。黄乃土色,士位中央,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中空之义。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股,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引证《黄庭经》本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第二章)上有黄庭下关元,前有幽阙后命门。(外景经第一章)黄庭真人衣朱衣,关门牡龠阖两扉。幽阙夹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外景经第二章)

 
  解释

  魂灵即心神,关元在脐下三寸,左阳右阴,言其理耳。若必求脏府经络部位以实之,恐近于穿凿。密户,在身后腰部,生门即脐。

  涵虚子云:合上下前后左右,暗藏一个“中”宇。此“中”,乃“虚无窍”也。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吸,均在此虚无窍中。今按呼为出,吸为入,出为辟,入为阖,辟为阳,阖为阴,阳为日,阴为月,故日:…… “出日入月呼吸存。”黄庭之下,即是关元。关元之上,即为黄庭,故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内景经》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则谓设庭之上有心神,黄庭之下有关元耳。辞虽异而义同。

  幽阙即生门,生门即脐,针灸家名为神阙,又名气舍。命门即密户,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修炼家以心神注守黄庭,名曰“黄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日“衣朱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牝牡之相衔,故日:“牡龠。”,阖两扉者,喻阴阳相纽。高巍巍者,即《参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结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成熟可期,故名日“田”。“精气微”之“微”字,最宜领会。必如易教之洁净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尽其用。盖丹道虽不外乎积精累气而成,然徒知执着精气之粗迹,将何以臻神化哉?(附注:后世丹书所言黄庭之部位,与本经微有不同。)

  第二章 泥   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炼家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是也。

  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惟有仙家妙术,借阴阴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命有所归,虽不仙,不远矣。

  引证《黄庭经》本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其中。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位居脑中。(内景经第七章)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内景经第二十一章)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观内自明。(内景经第二十一章)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内景经第十九章)

  解释

  道法以简要为贵,口诀虽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方圆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总居脑中。脑为人身主宰,得其主宰,则易为功也。

  琼室即脑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名为夫人者,谓脑属阴性,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则伤。本于老子守雌之义也。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恬淡,谓节嗜欲,少谋虑。闭观,谓闭目返观。此言保养脑中精气神之法,惟在返观内照也。谁家子,乃内丹之喻名,内丹既结于下田,是不可不迁,迁将何去,即上入泥丸。盖返观内照,乃静以养性之功,丹成上迁,乃动以凝命之术。作用虽异,道理则同。

  第三章 魂魄

  自来言魂魄者,理论至颐,不可华陈,挚其大纲,约有十说:

  (一)以阴阳论魂魄者:陈氏礼记注日: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高诱《淮南子注》日:“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

  (二)以五行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日:“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

  (三)以五脏论魂魄者:《内经》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肺赎魄。又日;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此言魂与神为一家,魄与精为一家。正合丹道东三南二,木火为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


  (四)以鬼神论魂魄者:《礼祭义》日: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气即魂意,魂与气,古人常合为一谈。如延陵季子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知之语可见。

  (五)以动静论魂魄者:《性理大全》引宋儒说云: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动静二字,括尽魂魄。凡能运用作为,皆魂使之尔,魄则不能也。

  (六)以升降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日: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体渐冷,所谓魄降也。

  (七)以志气论魂魄者:《朱子全书》引《苏氏易解》日:众人气胜志而为魄,志胜气而为魂。

  (八)以思量与记忆论魂魄者:宋儒黄勉斋日: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得底是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经营,魄主受纳。

  (九)以知觉与形体论魂魄者:《礼祭义》陈氏注曰:人之知觉属魂,形体属魄。如口鼻呼吸是气,那灵处便属魂;视听是体,那聪明处便属魄。

  (十)以生成之先后论魂魄者:《春秋左氏传》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后儒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时,人初间才受得气,便结成个胚胎模样是魄。既成魄,便渐渐会动,属阳曰魂。

  以上诸说,各有不同,合而观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较为明确之印象。至其相互之关系,则犹有说焉。《内经》曰;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薛生白注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连用,故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

  又朱子日:无魂,则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虑役役,魂都与魄相离。老氏便只要相守得相合。老子云: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魂动而魄静。能以魂守魄,则魄以所守而宜静,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阳不燥,其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

  水,一也,火,二也。以魄载魂,以二守一,则水火固济而不相离,所以永年也。愚按朱说颇有合于丹家魂魄相拘之旨,徒知炼魂,不知炼魄,死焉鬼仙;徒知炼魄,不知炼魂,则尸居余气耳。

  引证《读庭经》本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徒返老得还婴?三魂勿勿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黄宁。(内景经第三十章)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最罕见,须得至真乃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内景经第二十七章)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经第十五章)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内景经第十一章)和制魂魄津夜平 (内景经第十一章)高拱无为魂魄安。(内景经第二十三章)

  解释

  人赖百谷以养身,调五味以悦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荤腥臭气足以秽乱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气凋零殆尽。如何能得返老还童之效?魂飘魄丧,后悔何及?若能渐绝俗食,专心食气,保养太和,则可长生。然修炼之道,至为玄妙,阴阳不可偏胜,魂魄必宜合炼。魂魄合炼者,即是由后天之阴阳,复归于先天之一气。但此一气,最不易得,有真有伪。真者,纯是清灵生气可用,伪者,中含秽质死气,乃大忌也。

  道家所以贵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恋魄,魄之性每恋魂,不忍分离。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离,则人死矣。返还之道,亦是顺其魂魄自然相恋之性而已。

  夫人当生命垂绝之时,茍一念至诚,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残喘,况知魂魄相拘之道者,岂有倾危之患乎?夫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和,激则不平。茍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可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宁矣。


  第四章 呼吸

  前三节虽略具理论,尚未言明学者致功之方。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乃修炼家之大忌也。

  仙道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凝成一点,则呼吸归恨,不至于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

  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今《黄庭经》所论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学者习之既久,可以却病延年。若仙道全部工夫,尚未论及。

  引证《黄庭经》本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外景经第十八章)嘘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外景经第四章)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衣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坏。(内景经第九章)呼吸虚无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外景经第一章)

  解释

  修仙学道之人,非有别种神奇手段,不过积精累气而已。常人皆食五谷与五味,道人独食阴阳之气。《黄帝内经》云: “食谷者,智慧而天;食气者,神明而寿。”亦此意也。

  夫人在世俗,无论如何安闲,总不兔有劳心劳力之事。一有所劳,其精神即不免损失,是必用方法以补偿其损失。其法如何?即呼吸也。但呼吸往来,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庐间。庐间亦名规中,即黄庭也。如能常用调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内精神,不使外漏,则身有余庆矣。日积月累,回环于方寸之中,以立命根。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虚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

  人身脏腑,肺部最高,形如华盖。肺属金,其色白,故日玉阙。肺之下有心,心属火,其数七,故日“七元之子”。肺藏气,心藏神,道家贵在以神驭气,故曰:“七元之子主调气”,肺开窍于鼻,人面分五岳,鼻为中岳,故曰:“外应中岳鼻齐位”。素者,纯洁之义,黄者,中和之义。必要纯洁,气要中和,故曰:“素锦衣裳黄云带。”身体偶有小恙,则呼吸不能调匀而喘息,此时急宜存神以调和病气。六气者,风寒暑湿燥火之气。偶有偏胜;则足以致病。茍能和之,则病愈矣。道书凡一身头面脏腑骨节,皆有神名。白元者,肺神也。存白元者,即是凝神以合于气也。

  道家工夫,视不用目,听不用耳。久视者,非谓眼向外看,乃神向内视,内视又名返观。人能常用返观内照之功,自然灾害不侵。用此工夫,永久不已,则形可常存矣。但调呼吸之最要口诀,即不可滞于有象,又不可浮泛无根。能合虚无,则不着相,能入丹田,则非无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诀。学者当呼吸调和之候,口中必有甘凉之津液发生,顺而吞之,以意直送下降,复得神火炼之,使津化为气,润泽周身,而后归纳于下田,以培值命蒂,故日:“玉池清水灌灵根。”

  第五章 漱津

  人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何也?地下水气循土脉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气何以上蒸?则以地中含蓄之热力使然。吾人静坐工夫已久,口中自然发生一种甘津,清凉爽淡,异乎常时。此亦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动下焦之水气,循经络之路而上升,至口中遂化为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果能勤加修炼,勿稍间断。则第一次吞入腹申之津,又为热力蒸动,化气上升,仍至口中。复还为津,此为第二次所化,比第一次更觉甘美。其补力亦吏大。如是循环不休,直至百千万次,功同乳转醍糊,而古人所谓“玉液还丹”,不外是矣。

  引证《黄庭经》本文

  口为玉池太和官,嗽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内景经第三章)舌下玄膺生死岸,出清入玄二气焕。(内景经第六章)存嗽五芽不饥渴。(内景经第二十二章)闭口屈舌食胎津。(内景经第二十七章)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内景经第三十三章)三十六咽玉池里。(内景经第三十四章)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外景经第二章)

  解释

  常人口中储满浊气,皆由不知升降吐纳之法,以致上下失其轻重之机,故下焦之清气不能升,而上焦之浊气不能降。玆谓口为玉池,言其清洁;官为太和,言其调适。果能时刻用功。吐浊纳清,降浊升清。往复循环,酿造灵液,则百病不侵。而肌肤光泽,气如兰香,颜如玉润矣。

  舌下有生津之窍,名日:“玄膺”。所关于人者至要。试观病人,若舌卷、齿槁、津涸、液乾者,必死,可知其故也。且津液从气化,气有出入,其上出于口鼻无不清,其下入于丹田无不深。玄即深意,存者存神。嗽者嗽津。五芽者,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气,虽曰存嗽,实兼吐纳工夫。《道藏》另有食五芽气之法,烦琐无当,今不具论。

  又凡呵浊时,必开口,吞津时,必闭口。屈舌者,舌抵上颚。胎津者,言自生丹田中胎息薰蒸所化生之津液,上溢于口,取而咽之,下喉咙,过明堂,复化为气。气足则神灵,故日:“神明通”也。三十六咽之教乃旧习,今可不拘。灵根,乃人身脐下之命根也。常人此根不固,易为情欲疾病所摇动。日衰一日,而人死矣。修炼家运用升降吐纳之功,使口中津液源源而来,汨汨而吞,如草木得肥料之培养,而根自固矣。

  第六章 存神

  神者,乃最不可思议之物,变幻无方,出入无时,谁得而拘之?所谓“存神”者,岂非徒托空言乎?然茍知其法,亦不难为。存神之义,即神自存耳,非依他力而后存也。存神与存想不同,存想者,如《大洞经》存想百神之衣裳、冠带、形容、动作。又如《龙虎九仙经》,存想黄云撞顶。《中黄经》,存想五方五色之气,出于身中等法皆是。

  若夫存神,则无所想。不过将神光凝聚于一点,不使散漏之谓也。存神,不限于身中一处,亦不限在身内,有时亦存神于身外。丹道步步皆以存神为用。《黄庭经》所云,尚未尽其量,惟示学者以梗概而己。

  引证《黄庭经》本文

  六府五藏神体轻,旨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可长生,(内景经第八章)心部之宫莲含花,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内景经第十章)肾部之宫玄关圆,主诸六府九液源,百病千灾当急存,两部水主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内景经第十二章)窍研恬淡道之园,内室密眄尽睹真,真人在已莫问邻,何须远索求因缘。(内景经第二十三章)三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冥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内景经第二十五章)

  解释

  人身脏腑所以能有功用者,皆神为之宰也。心与神共为一物,其静谓之心,其动谓之神。五脏六腑,自具天然运动之能力,而无丝毫差式,故日:“心内运天经。”常人脏俯之运动,昼夜不休,终有疲劳之日,亏损之时。

  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再虚心以炼神,互相为用,则藏府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致外强中干,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弊,自可长生。吾人腔内,肺脏之下有心脏。其形如未开之莲花,其功用主调血。血调则命理,而身体光润,无枯稿之容。口中有舌,为心之苗,心动则气泄于舌。若人老病垂危,魂欲离体,一意存神于心,不惊不恐,不乱不摇,则必能延命于俄顷。况当少壮之时,习此定心存神之法,久久行之,有不飞腾霞路者乎?

  肾属水,故为六府九窍津液之源,肾气衰则百病丛生。修炼家常以心火下交肾水,使火不上炎,水不下漏,水火既济而结丹。肾有二枚,故曰两部,肾为水之生,故日“水主。。对生门者,前对脐也。人能常以不动之神,藏于脐肾两者之间,以立命基,则长生不难致矣。


  玄门功法,虽云奇妙。若尽力研究,仍归于恬淡无为之域,大道本如是也。内视密眄,自见其真,方知真人近在身中,何必他求远索哉?

  三光在天为日月星,在人乃耳目口。《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又云:”三光陆沉,温养子珠,。盖谓耳不外听,目不外视,口不开言,则此五窍之神光,闭而不用,潜入混沌之渊,返照黄庭之室,玄其属水,象坎;神光属火,象离。存神于玄某,则坎离交合,水火既济,自然一身之精神凝结不散矣。

  第七章 致虚

  前言呼吸嗽津存神诸作用,法良意美,效验计日可期。然恐学者不察,执着太过,非徒无益,且有损害,故继之以致虚。致虚者,非枯坐顽空也,乃动中之静也,非一切不依也,乃心依于息,息依于心,浑然而定,寂然而照也。

  医家用参树补气,而俱其滞,必佐陈皮以疏之;用地黄补血,而嫌其腻,必佐当归以行之。修炼家以风火之力,锻出饮食之精华,盖培养吾身之亏损,必顺乎自然之理,合乎虚无之妙,以调和其太过,而制限其有余,方可归于纯和之域,是犹医家陈皮当归之作用也。否则,执着成法,不知变通,刻意猛进,反使阴阳有偏胜之虞,乃悍然谓世无神仙,书皆诬罔,岂其真耶?

  引证《黄庭经》本文

  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体自安。体虚无物身自闲,寂寞旷然口不言。(外景经第十一章)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虚无。(内景经第六章)呼吸虚无入丹田,(外景经第一章)虚中恬淡自致神,(内景经第二十九章)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持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外景经第十章)作道优游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外景经第十二章)

  解释

  天下事物,皆有自然之理。顺自然之理而行,则事不烦;若逆之,则生荆棘矣。身无为而身自安,心无物而心自闲,寂寞者静,旷然者虚。《参同契》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又云:“象时顺节令,闭口不而谈。”又云:“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正是口不言之意。

  眉如华盖,下覆明珠。明珠者,目也。目之光最易外耀,如日月然。日月沦于九幽者,即二目神光下藏于气海之中,于是呼吸亦随之而入丹田。呼吸者,气也。气既归根,神亦恬谈,皆不离乎虚无作用,然亦非枯坐顽空也。李涵虚曰:正室者,中央神室,不偏不倚,洗心退藏,自动修治,无敢垢污。由是而内观五藏,历历如烛照,一身节度,皆可审视。由是内观六府,一一修治,洁然如素,并无浊秽,虚无自然之道,本如是也。

  修道之士,或在人间,或入山林,须优游自适,守吾身而独居,先修玉炼以明性,后修金炼以立命,其秘要只是内守虚无耳。仙家以炼气为炼羽翼,神定气足,则羽翼已成。扶疏者,神气条茂也。从此内全性命,外固形躯,隐显人间,长生久视,厌居尘寰,乃脱壳飞去。

  第八章 断欲

  仙家初步工夫,贵在返老还童。若身中精气亏损,肌体不充,必渐用功修炼培补,使其固复原状。培补之道路有三:(一)饮食滋养从口入。(二)空气呼吸从鼻入。(三)元气阖辟从毛孔入。三者荟萃积蓄蕴酿于一身,渐采渐炼,渐炼渐结,内实骨髓,外华肌肤,灵府神清,丹田气满,至此方证长生之果,远离老病之乡。然欲得如是功效者,非断绝房事不可。若古今养生家所言节欲者,非神仙家本旨。徒曰节制,于事无济,必使断绝,方获全功。且不仅禁男女之合,又用法闭精窍之门,待其永无漏泄而后已。

  或曰:然则何以解于彭祖之说乎?曰:彭祖所行,本非仙道。不过以房中术延其年耳。似未可相提并论。夫淫机之动,乃身中一种潜蓄之力,为欲念所感,及外景所摄,不得不随机发现,然吾人潜蓄之力有限,丰于此必俭于彼。假令人之生活与禽兽等。除饮食男女,别无所事,则任其纵欲而已。奈人事万变,学业多端,咸赖身中潜蓄之力以肆应。倘此力消耗于淫欲者多,则能运用于他处者必少,无论何事,难以成就,岂独修炼为然哉!

 
  或又问《悟真篇》云:“休妻漫遣阴阳隔。”此语对于断欲之义,是否冲突?曰;吾所谓断欲者,指世俗男女媾精之事而言。为普通说法,为初学立基,必不可无此一戒。若悟真所传,乃金液大还丹之妙道。神仙眷属,回出尘凡,非常情所能测也。

  引证《黄庭经》本文

  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灭,但当吸气炼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海决百渎倾,叶落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行,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内景经第二十一章)急中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内景经第二十二经)长生要妙房中接。(外景经第七章,此句含有深意)

  解释

  欲修长生之术,最宜戒慎者,房中之事也。奈何世人冒死而作,致令精枯气竭,神无所依,能勿泣乎?精气神乃人身三灵物,彼此有连带之关系。试以灯油为喻,人身所藏之精,譬如盏中所贮之油,油量充足则火焰炽盛,火焰炽盛则光亮倍明,反之,则油干火息而光灭矣。火譬如人之气,光譬如人之神,精满则气旺,气旺则神全。今因贪欲之故,使精枯渴,精枯则气散,气散则神亡,而祸不旋踵矣。

  然人茍能痛改前非,断绝淫欲,加以吸气炼精之术,则事尚可为。虽曰“寸田尺宅,”其细已甚。能保守之,而扩充之,尽力图谋,未尝不可立百世之基业。若夫房中之事,气亡液漏,其趋势如海决渎倾,其现象如树枯叶落,大非吾辈所宜行也。必使专闭交接之路,乃可长享康宁之福。泥丸得养,则脑髓盈,精气常凝,则神魂定。故修炼家所最急者,在于闭精勿泄。如是则生命可长存矣。

  按永久闭精勿泄,虽是修仙者第一要义,然在已破体之人,实行此事,每感受极端之困难。服药无效,运动无效,独身禁欲无效,正心诚意无效,参禅打坐无效,信仰各种宗教无效。甚至于六字气,八段锦、易筋经、开三关、转河车、小周天、大周天、种种工夫用尽,仍属无效。有时遗精或反而加剧。若听其自然,不加遏止,一月泄漏数次,或数月泄漏一次,固无妨于身体之健康,所惜者,修仙之志愿,付诸流水矣。

  当知此事,要量体裁衣,因人说法,不可执一以概其余。传道者,须有超群之学识,受道老,须有天赋之聪明,然后循循善诱,由浅而深,历尽旁门,终归正路。不废夫妻,偏少儿孙之累,不离交合,能夺造化之权。道书所谓“男子茎中无聚精,妇人脐中不结婴。”又谓:“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经。”的确具此功效。世有豪杰,不甘为造物阴阳所播弄者,尝有味于斯言乎!  

《黄庭经》分《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中
景经》系晚出道书,通常不列于《黄庭经》之内。“黄庭”一词已见于汉代。古人认为,
黄为中央之色,庭乃四方之中。五行土居中,色尚黄,在人五脏则脾为主。盖喻身体中
央、中空之穴。旧本《黄庭外景经》首句“上有黄庭下关元”即指此。至于“内景”、
“外景”,《荀子·解蔽》篇早有“浊明外景,清明内景”之说。唐梁丘子(白履忠)
在《黄庭内景玉经》上卷注文中解释内景时称,“内者,心也。景者,象也”,“心居
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曰内景也”。“外景”一词,大概是上清派根据“浊明外景,
清明内景”,取与“内景”相对之义。道书分“内”“外”,代表了传承之异。例如
《灵宝升玄内教经》卷八(敦煌遗书S.3722)自称“无上灵宝升玄内教”,而称《灵宝
五篇真文》为“外教”。《黄庭经》东晋后分为《内景》《外景》或《内经》《外经》,
盖与此同意。
 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外景经》早于《内景经》。《外景经》托于太上老君所说,
为天师道传承的教本。《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戒令》称“《妙真》自吾所作,
《黄庭》三灵七言,皆训谕本经,为《道德》之光华”,则《黄庭外景经》当出于魏晋
之际。《列仙传·朱璜传》所说《老君黄庭经》(《列仙传》亦为魏晋人托刘向撰)与
葛洪《抱朴子内篇》称《黄庭经》者,皆指此书。欧阳修据其所见,谓此书有东晋穆帝
永和十二年(356)刻石本。王羲之为天师道信徒,所书《黄庭经》即此经。《旧唐书·
经籍志》著录,犹称“《老子黄庭经》一卷”。
 《黄庭内景经》托称太上大道玉晨君所说,相传系西晋初魏夫人所得,实为上清派
传承的教本。其名始见于《真诰》,又见于今本《魏夫人传》(葛洪《神仙传》曾提到
范邈撰《魏夫人传》,但据陈国符先生考证,今本为唐人改撰本)。《真诰》卷九《协
昌期》第一记言:“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使人魂
魄自制。”卷十八《握真辅》第二又记“经云:主诸关镜聪明始”,陶弘景注称“此
《黄庭经》中语”,而此句见于今本《黄庭内景经》。卷二十《翼真检》第二陶弘景自
记许翙抄《魏夫人传》中《黄庭经》,盖即此书。但此书首章云:“上清紫霞虚皇前,
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上
清紫霞虚皇和太上大道玉晨君都是上清派崇奉的尊神,其位在太上老君之上。又此书谓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洞玄》,白履忠注说指《洞玄灵宝
经》,实非。上清派原有《大洞玄经》,即此书所谓《洞玄》。
 《真诰》卷十三《稽神枢》第三记“或讽明《洞玄》”,陶注:
 “《洞玄》即《大洞玄经》,……非今世所传《洞玄灵宝经》也。”
 凡此类例,可证《内景经》至晚出于东晋,是经过杨、许等增益而传世者。此后,
才有内、外景经之分,且皆作为上清派重要典籍而流传于世。
 二书传本繁多,卷数各有异同。《黄庭外景经》,唐宋书目多著录一卷,《郡斋读
书志》作三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
 《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文》,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一
卷,注本亦有分三卷者。二书皆为七言韵语,在长期传写中,各本文字亦略有差异。
 《黄庭经》为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它继承汉代纬书和早期道教的人身各部位皆有神
之说,又吸收古代医学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
理论和方法。东汉时代,《太平经》、《老子河上公章句》等书已有历观五脏、存思身
神的论述。早期五斗米道的教本《老子想尔注》则强调奉道戒,谓守道戒即守一,批评
“今世间常伪伎,指形名道,令有服色名字,状貌长短”,“指五藏以名一,瞑目思想,
欲从求福”。至魏晋之际,天师道徒也转而讲求内观存神之术,《黄庭外景经》的出现

即标志着这种转变。《外景经》的思想结构比较松散,主要讲述了胎息、嗽咽、内观、
服气、存神、固精等方法。指出黄庭在关元之上,幽阙(肾)居后,命门在前。黄庭收
纳津液,产生精气,为人“灵根”(“灵根”有时又指命门);丹田或命门(书中说
“田下三寸神所居”,盖指命门)乃藏积精气之穴,为人生命之根本所在。
 书中提出“观志游神三奇灵”,“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灌灵根,三府相得开
命门”的修炼法,已略具“三丹田”思想。尤其强调“长生要妙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
精,寸田尺宅可理生”,认为“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所致为专年。人皆食谷与五味,
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书中还形象地描述了“黄庭中人衣朱衣”、“中
池有士衣赤衣”等等身神,主张“历观五脏视节度,六腑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
其法大致为咽津以养灵根,纳气至丹田又返归黄庭;
 或纳气丹田以生精,上补昆仑(脑),下过十二重楼(咽喉)、绛宫(心)等关窍,
还返丹田;又存观五脏六腑之神,使五神朝会中宫(脾),如此“循环无端”,谓能通
利七窍、老而复壮。《外景经》已初具内丹术的雏型。
 《黄庭内景经》的内容比《外景经》完备,且多发挥。北宋欧阳修认为,此书乃
《外景经》疏义。它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三部各有“八景”,合为“二十四真”。
明确提出“三田”(三丹田)理论,即上部脑中为泥丸,有九宫,九真居之;中部心中
为绛宫,主守神有心神丹元;下部二肾之间为命门,“横津三寸灵所居”,是藏精之处。
“三田之中精气微”,人但思一部,即可延寿无穷。又提出人体百节皆有神,《至道章
第七》《心神章第八》还给面首五官(发、脑、眼、耳、鼻、舌、齿)及五脏(心、肝、
脾、肾、胆)诸神取名,谓“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六腑五脏神体精,
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据称此二章为全经之精要,《黄庭》秘诀皆尽于
此。《内景经》的修炼法,主要为“入室东向诵《玉篇》”,存思身神,默念其神名,
尤其重视存思三丹田之神。以为长诵《玉篇》,默思身神,自可得“不死之道”。《内
景经》中某些文句与《外景经》相同,但它更加强调存思身神,因而更能代表上清派典
型的修炼方式。
 《黄庭经》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方法,这对
上清派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有些内容较之《大洞真经》更为接近唐宋内丹术,
故而亦被后世内丹家奉为内丹要籍。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
反映了古代生理、医理知识。如有关黄庭、命门或脾、肾的观点,与传统医书所说“肾
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大意相同;他如脾主中央、心典一体、肺气起自三焦、五
脏开窍体表,三阳(少阳、阳明、太阳)三阴(少阴、太阴、厥阴)相对应、五行合气
本一等等,亦与医理相通。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写法帖,
或为文作序,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故事,更传为千古佳话,故此经的持久影响,
已远远超出道教范围。
 历代为《黄庭经》作注者很多,《崇文总目》著录有关著述八种,《通志·艺文略》
道家类专辟“黄庭”一门,著录三十部五十七卷。最有影响的为务成子注《太上黄庭外
景经》《上清黄庭内景经》,唐白履忠《黄庭外景玉经注》《黄庭内景玉经注》,皆载
《正统道藏》。

 
   静观风雨骤,
  青灯诵黄庭。
  三界六道内,
  唯奉老道尊。
  一气化阴阳,
  灵珠生万物。
  桃李满天下,
  何来门户争。
  大道至简易,
  道法本自然。

一气神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所以养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故能嘘为云雨,嘻为雷霆。

 

定久寂然,是谓归根。归根则有动,而返乎静矣。静极复动,先天一炁,有感必应,我即以动应之,在外心息相依,神气合一,使同定而不妄驰,是即水府求玄,起巽风而运坤火也。再由心息相依,渐渐由武火转为文火,神息两忘,又入大定。则先后二天,各得其所,内外和融,身心恬愉,所得真乙之炁,送归土釜牢封固矣,方可一度罢功。是故复命之学,须经‘三反’。即由动而静,静极复动,动而又静是也。汪师语予云:‘阳生前一定,阳生后一定。前定所以候药产,感真阳;后定所以沐浴温养,封固密藏


金丹必本三元而化生,必经反复运炼而后成,由是复从一而化三,三而化九,回九合一再入混沌,混沌又开而二阳现。当此之时,七窍生光,心体空明,眼内星驰电闪,耳中常闻仙乐之声,心净如止水,体内似虚空,体空心净而一阳中天。大静中又入混沌,混沌又开而三阳生,此乃万象万物将生未生之时。此时轻清上腾,浊阴下降,清者为天为阳,阳之精为日,浊者为阴为地,阴之精为月,日月经天,辰极中正,此乃真功做到实处是也,至此以后,日往月来,环辰拱极,法天象地,一意回旋,三合成德,金丹呈象,而内孕仙胞。功到之时,天地混融,风云际会,日月交宫,遍体如酥,如沐春汤,眼内电光闪闪,耳中雷声轰轰,忽然身中火起,从足下烧上周身,上至头顶,此际脑中冰冷,凉液下降,透心如冰之凉,舌下津涌,咽纳不完,清甜甘美,忽又头上风生,由百会入玄关,旋彻周身,万窍畅开,周身通透,遍体空明,顶上彩云盘绕,眼内金光闪闪,耳中天音嘹亮,天晴气朗,金鸡长鸣,身心大定,神qi混融,又入混沌,如梦似醉,一连三五日,迷迷之中,混融玄关大开,一声春雷,如梦方醒,光明又启,心花开放,毫光射出,真性显现,风云卷舒,日月交光,宝珠高悬,紫气弥空,到此才算金丹呈象矣。古人称其为元始宝珠,摩尼珠等。金丹之生,顿时身心俱变,遍体如春,愉乐无比,好象换了一个身心,此时,天地万物一时俱泯,唯觉一颗宝珠充塞于太空之中,金光万道,煌煌辉辉,外有九光,内有神室而内孕仙胞,古人谓之九鼎神丹者此也。至此以后还有炼丹步步之功,待到九九功纯,三千行满,粉碎虚空超出三界,飞升大罗,方是金丹功程完了。佛也仙也皆此一粒金丹而已。

  混沌一物在先天,出在不有不无间。

  绵绵密密如缠丝,无形无相无可言。

  待到玄关迸可日,妙则妙亦玄则玄。

  层层艳丽分五色,悠然妙里出三元。

  灵机本是先天qi,大道基此是根端。

  三般灵物争道场,来去去来不记年。

  夜半雷声听不断,耳边仙子长弄弦。

  若到三家相见时,雾散qi朗现青天。

  时来自有风云会,天心见处号金丹。

  一颗灵珠生九彩,中空一窍产胎仙。

  功行九九道果满,婴儿头上戴光环。

  一到虚空粉碎日,大罗天上是家园。

古云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唯此金丹法天象地,混同三元,返归无极,直超三乘,捷路直入,此乃自然之道,非假作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循自然,乃无敌之道,无有虑险,金丹之生及整个功程皆法于自然。只要依诀修持,人人都有可成之机,至真至真矣。

  早观花,晚观花,早晚观花未见花, 

  两碗米,一杯茶,清茶淡饭穷人家, 

  车的水,半个锅,贤妻煮来世人喝, 

  你的田,我的田,世人帮我种金钱, 

  你五万,他八千,我把金钱一线串, 

  同修为,共患难,教你火离种金莲, 

  以我命,换你命,你看合算不合算。

行持之士,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则神气不散,混合百神。以我平时修炼的功夫,用之于书符、令咒、掐诀、步罡,役使万灵,则万神听命,如谷答响,出乎自然。以我之阳精,合天地之阳精,阳精即天罡也。我之阳精,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生于左右肾,即为金光祖气。汇于命门,即为天罡气,两道肾光,直通两目,乃为瞳精,二光犹如剑锋,透彻万里而无碍,明如天上之日月。归于黄庭,即为先天之阳精也,三魂中是为胎光。运我之阳精,存我之阳神,直上与天通。此为人体内天罡之妙。随天上天罡所指之方,察其向背,运神合气,则一切诸事,趋吉避凶,皆随天罡方而往,百无所忌.

五雷正法 
  五雷正法即是雷法。雷霆为阴阳之气所生,依《洛书》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 

  在内功修炼上,五雷分属五脏。五脏之气攒聚,会聚为一,方能达于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此称作攒簇五雷,亦即是指雷法内功修炼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道法宗旨图衍义》:‘希贤曰:五气朝元,一尘不染,能清能净,是曰无漏,肝为东魂之木,肺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肾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宫之土。是以圣人眼不视而魂归于肝,耳不闻精在于肾,舌不味而神在于心,鼻不香而魄在于肺,四肢不动而意在于脾。故曰攒簇五雷。(王枢曰:东方木雷在肝宫,南方火雷在心宫,西方山雷在肺宫,北方水雷在肾宫,中央土雷在脾宫)斩除五漏,寂然不动为道之体,感而遂通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王文卿《雷说》,‘夫雷霆者,天地枢机。‘‘故雷乃天之号令,其权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属雷可总摄‘。故此,在行法之时,多召役雷部将帅执行。且在召合(召将)之时,也特别强调本身的内功修为,强调聚合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便为五雷。萨守坚《雷说》‘雷法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应答耶。‘召将是以本身五脏之气化为五雷之神,与虚空之神混合为一,所以,召将又称之为召合。 

  雷法的修炼,又特别注重内丹的修炼,并主张‘道体法用‘,即修成内丹与道合真为根基,发之于外,则形成种种神通变化,玄妙法技。内丹有成,先天一气充盈,此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祖气、混元一气。道教讲‘一气化三清‘这一气便是混元一气,这混元一气便是道。《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天地得此一气,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一气,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呼吸风云雷雨,无所不至矣。‘

雷法行持,有立极之说,即无极生太极,无极为原始状态,‘溟洋大梵,寥廓无光。‘此先天混元一气由无极而动,生为太极,才可发用,此即丹气充盈、动而致用。‘一气才动,风雷云雨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的理论依据。因此,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说,修道之士,依此无极生太极的理论,内炼形神,炼丹合道,便可‘廓然一气初分,自觉神清气爽,外欲不生,此身与天地相为表里,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动天地,感鬼神,驱风雷,役万物,无往而不可也。然后策役将帅,行持祈祷。《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气。‘‘万千法门,皆始于此也‘可见凡丹修炼的重要。 

  雷法强调实修,亦表现在书符上。强调符之灵验与否,关键在是否将自己的元气气布于符上与否。《王侍宸祈祷八段锦》?quot;一气在乎全,则上可以达天真,下可以伐妖魅,中可以感动风雨雷电。当书符之时,先须定息秉笔,以鼻引清气,长引一吸,不可浊,最要清气。然后闭气,急以笔书符。毕,以天目炼入所召将吏于符中,大口呵出于符,金光罩符,存见所书符中有所召将吏在内,急以‘‘三字押符上。

雷法实为内丹修炼与法术行持相结合的道法。‘雷霆者,天之号令。‘得其法者,可以‘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疬,炼度幽魂。‘雷法神谱中有雷祖大帝,玉枢院,五雷院,五雷元帅,使者,五方雷将,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云吏,以及灵官等等。道教著名的王灵官(王善)马灵官(马胜),黑虎玄坛赵公明等,都是雷部神将。


仅奉上无雷正法,愿有缘者习之,以臻大道,度我等超脱!善哉!!善哉!!

  五雷正法 
  五雷正法即是雷法。雷霆为阴阳之气所生,依《洛书》五行之数,‘东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数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气,故曰五雷。 

  在内功修炼上,五雷分属五脏。五脏之气攒聚,会聚为一,方能达于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此称作攒簇五雷,亦即是指雷法内功修炼达到五气朝元的境界。《道法宗旨图衍义》:‘希贤曰:五气朝元,一尘不染,能清能净,是曰无漏,肝为东魂之木,肺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肾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宫之土。是以圣人眼不视而魂归于肝,耳不闻精在于肾,舌不味而神在于心,鼻不香而魄在于肺,四肢不动而意在于脾。故曰攒簇五雷。(王枢曰:东方木雷在肝宫,南方火雷在心宫,西方山雷在肺宫,北方水雷在肾宫,中央土雷在脾宫)斩除五漏,寂然不动为道之体,感而遂通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王文卿《雷说》,‘夫雷霆者,天地枢机。‘‘故雷乃天之号令,其权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属雷可总摄‘。故此,在行法之时,多召役雷部将帅执行。且在召合(召将)之时,也特别强调本身的内功修为,强调聚合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便为五雷。萨守坚《雷说》‘雷法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应答耶。‘召将是以本身五脏之气化为五雷之神,与虚空之神混合为一,所以,召将又称之为召合。 

  雷法的修炼,又特别注重内丹的修炼,并主张‘道体法用‘,即修成内丹与道合真为根基,发之于外,则形成种种神通变化,玄妙法技。内丹有成,先天一气充盈,此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祖气、混元一气。道教讲‘一气化三清‘这一气便是混元一气,这混元一气便是道。《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天地得此一气,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一气,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呼吸风云雷雨,无所不至矣。‘ 

  雷法行持,有立极之说,即无极生太极,无极为原始状态,‘溟洋大梵,寥廓无光。‘此先天混元一气由无极而动,生为太极,才可发用,此即丹气充盈、动而致用。‘一气才动,风雷云雨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的理论依据。因此,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说,修道之士,依此无极生太极的理论,内炼形神,炼丹合道,便可‘廓然一气初分,自觉神清气爽,外欲不生,此身与天地相为表里,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动天地,感鬼神,驱风雷,役万物,无往而不可也。然后策役将帅,行持祈祷。《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气。‘‘万千法门,皆始于此也‘可见凡丹修炼的重要。 

  雷法强调实修,亦表现在书符上。强调符之灵验与否,关键在是否将自己的元气气布于符上与否。《王侍宸祈祷八段锦》?quot;一气在乎全,则上可以达天真,下可以伐妖魅,中可以感动风雨雷电。当书符之时,先须定息秉笔,以鼻引清气,长引一吸,不可浊,最要清气。然后闭气,急以笔书符。毕,以天目炼入所召将吏于符中,大口呵出于符,金光罩符,存见所书符中有所召将吏在内,急以‘‘三字押符上。 

  雷法实为内丹修炼与法术行持相结合的道法。‘雷霆者,天之号令。‘得其法者,可以‘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疬,炼度幽魂。‘雷法神谱中有雷祖大帝,玉枢院,五雷院,五雷元帅,使者,五方雷将,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云吏,以及灵官等等。道教著名的王灵官(王善)马灵官(马胜),黑虎玄坛赵公明等,都是雷部神将。 

  雷法门派繁多,从雷法而论,有神霄雷,玉枢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极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极雷等。就门派而言,有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等诸多门派,且支派繁多,就神霄派而言。‘王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宏犹至。‘--(明·张宇初)。雷法派法深效宏,所以不但自身支派繁多,且正一等派也都吸取了雷法中的部分内容。道教金丹派南宗从张楠开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并撰有多种雷法著作,各派在施行雷法中,符录、将班及行持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不论何派,均以自身的内丹修炼为本,雷霆起于五行?quot;人能聚五行之气为五雷,则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一气神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所以养其浩然者,施之于法,则以我之真气,合天地之造化,故能嘘为云雨,嘻为雷霆。‘--《道法会元》。 

  神霄派天乙门雷法的修炼,分为三个步骤,即:五雷邪法、五雷正法、五雷道法、统称为‘五雷正法‘。修雷法之初,先从邪法起修,因法本无正邪之分,关键在于掌握法的人如何运用。这里所说的雷法包括一些邪派的雷法及一些民间巫术中的雷法内容,修此法时,修者的性格脾气变得古怪异常,邪法修好后,开始修者正?quot;五雷正法‘,修此法时,人的脾气变得异常爆烈,正法修好后,修习‘五雷道法‘,此时,人的性格变得平淡而祥和。这个过程,即是‘以邪入正,以正修道,以道合真‘的修真过程。 

  天罡真机 

  在原传神霄派的修持法当中,非常重视‘天罡法‘的修炼。在炼法之时,按特定的方法寻出天罡所大之方进行修炼,吸取天罡正气,使内外天罡合一、通灵修真。 

  原传神霄派所传之寻天罡口诀也与世俗所所传有很大的差别。 

  天罡法为道法之枢机,亦为雷法之基石与修炼雷法的入门钥匙。不懂天罡法,雷法亦无从谈起。 

  天罡有外天罡及内天罡之分。在外指北斗第七星破军星,又称天罡大圣。道法中天罡之修持,即寻出天罡所在之方,以人体内天罡对宇宙外天罡,手掐密诀,口诵密咒,意念存想,三密相应进行修炼。 

  天有天罡星,主宰生死,掌握阴阳,造化生命,知其者生,昧其者亡。 

  人有天罡穴,在身为机目,修真养身,以人体天罡穴与天罡星内外融通于血脉之中,成就罡气罩体,以避自邪,斩关开窍,灵子充盈,与道合真。 

  《修真后辩·天罡消息》:‘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亦具此天罡之气,主宰生死。但此罡星有先天后天之分,知此者生,昧此者死。但此罡星有先天后天之分,不可不知。后天之罡,日行十二经络,融通一身血脉,炼罡气者,以人罡合天罡,内外一气,以百邪,究之顾外失内,虚而不实,未益于彼,先伤于我。至于先天之罡星,与本来主人相亲相爱,君臣一心,并行不悖。‘ 

  五雷正法之中,雷为阳,霆为阴,阴阳合而为雷霆。雷霆赖曰宫太阳,而威赖于月府太阴,而神赖北斗九皇(北斗七星加上左辅右弼二星,共为九星,故称之为北斗九皇),而为枢辖。执天地之中气,雷霆也。理天地之中政,雷霆也。综雍祸福,雷霆也。佐理枢机,雷霆也。统御阴阳,摄循地纪雷霆也。原雷霆之根宗,专以天罡为主。天罡乃天之柄,星纪云?quot;斗柄前星曰魁,斗柄后星曰罡。‘‘万物无罡不生,无罡不育。‘又云:‘法家掌雷霆之号令,握天地之枢机,论取天罡正真之气。‘道教雷法派中的天心派,即以日、月、天罡三光为主要修炼内容,雷法派中的清微派也以天罡法为重要内容。原传神霄派则以天罡为雷法入法之钥匙,掌握天罡法,才为入美追ㄖ拧9市欣追ㄖ浚砸源颂祛阜ㄎ氐阈蘖赌谌荩匦胝莆铡?/p> 

  外天罡真源 

  外天罡即天之天罡,一般所传之寻天罡方。方法众多,有从月建上寻者,有从月将上寻者。其中最常用的即是‘活曜天罡法‘。其口诀?quot;月月常加戎,时时见破军。‘此处所言的‘破军‘即为天罡。其方法为:用事时的月建加在戎位上,顺数至用事时辰,则时下所临地盘十二支即为天罡方。现在,道门中一些秘密流传的一些门派,如雷法派中的清微派,天心派,以及奇门、六壬等术数,皆以此法为寻天罡之真途。 

  此外,又有以戎加月建数至正时者,有以月将加戎数正时者,又有以月将加实数至正时者,五花八门,多不胜举。 

  原传神霄派的正统道法,寻天罡方则有别于上述诸法。原传神霄派的寻天罡方,尊辰为天罡,此为第一步。所谓‘天罡之位在辰,犹龙之变化也。‘众位修炼之士皆知,卯为太阳,酉为太阴,辰为天罡。十二生肖当中,龙居于辰位,隐显莫测,千变万化,妙莫尽焉,所以天罡定位于辰。人为万物之灵,亦有变化,暗合于辰,人之本命生辰,号称本?quot;无辰‘,其义也暗合于此,可谓其义深远矣。 

  卯上为太阳,酉上为太阴,卯酉相冲,所以日月分天地之昼夜;辰上为天罡,戎上为河魁,辰其相冲,所以水火分天地之阴阳。天罡属火,所指之方,为雷门,河魁属水,对冲之方,为雨户,又为地户。 

 

 
取天罡正气,同时又要有将神随身,乃得至妙。这里所言的将神,将即十二月将,神即月将下所随之神。所谓神遂将灵,神无将不行,将无神不动。神将相随,变现无方,神功莫测,上达天心,下推地理,中变人伦,世无不察。 

  十二将神,亥为登明将,下有津梁神,戎为河魁将,下有天都神,酉为从魁将,下有玉靡神;申为传送将,下有天马神;未为小吉将,下有天进神;午为胜光将,下有天马神;巳为太乙将,下有天车神;辰为天罡将,下有天枢神;卯为太冲将,下有三光神;寅为功曹将,下有天良神;丑为大吉将,下有紫微神;子为神后将,下有玄枢神。 

  综上述,天罡定位于辰无疑。 

  神霄正统,认取天罡之法,即以月将选取,定位于辰上,其口诀为:月将加正时,逢辰是天罡。 

  月将有天地之分,天月将,即是上面所说的十二月将,其取法以太阳过宫为准。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即十二节、十二气,依太阳过宫,月将应以中气选取。天乙门原传术数,如大六壬及六壬金口诀等,皆依此法取月将。地月将,即是月建,依节而取。 

  六壬,奇门遁甲,有寻天三门、地四户,太冲天马方,地和门之法。诀云: 

  ‘天三门兮地四户,问君此法如何处。 

  太冲小吉与从魁,此是天门和出路。 

  地户除危定与开,举事皆从此中去。 

  天门有三,即从魁、小吉、太冲三位。其起法为:三月将加本时,寻从魁、小吉、太冲即为天三门。 

  地户有四,以地月将(月建)加在本时,遇除、危、定、开即为地四户。 

  天三门与地四户同宫尤吉。 

  太冲天马最为贵,卒然有难难逃避。 

  但当乘取天马行,剑戟如山不足畏。 

  太冲即天马也。其法为:以月将加用时,数到太冲,太冲方即为天马方。 

  以上取天门:天马方之法用天月将,取地户之法用地月将(即月建)。即‘天上用月将(天月将),地下用月建(地月将)。‘此为真机‘。另有寻地私门之法,也是用天月将,因为此地私门全称为‘地私门阴阳贵人‘,寻的是十二位贵神中六合、太阴、太常三位。诀云: 

  六合太阴太常君,三辰原是地私门。 

  更得奇门相照耀,出门百事总欣欣。 

  这里,以十二贵神中的六合、太阴、太常三位定位为地私门。所以,用的仍是月将(天月将)。 

  原传神霄正统道法中,寻天罡之法,也同此理,用月将求之,具宸椒ㄎ?/p> 

  月将加用时,顺数至辰而止,则辰下所临之地盘十二支为天罡方。此为寻天罡方之真传口诀。 

  ‘天罡指处有雷霆,便向其中役六丁。 

  若解个中些子诀,信知造化掌中生。‘ 

  所处所言六丁之妙,即罡光指处是其方也。 

  经曰:‘雷城有十二门,并随罡星所指,罡星指丑,其身在未,所指者吉,所在者凶。 

  然天罡之定位,只在天之中心。天罡居天之正中,并不随时间改变位置。所谓变化方向者,亦不过是天罡大圣自身变化向背而已。天罡指丑,其身在未,并不是其身在未。其实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一日十二时辰当中,天罡之身只在天之中央,罡气指射于丑,其身自立于天中之中,只是背未面丑而立,流布罡光于丑位。余位皆然。 

  寻出天罡,认清向背,方为真机。 

  内天罡述真 

  内天罡在体并非是一处固定的地方,而是在不同的内炼和不同的作用之时,有不同的地方,下面分别论之。 

  (一)眉心为天罡。此为基础,但又融贯道法始终。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日月相交于眉心成一圆象。此眉心之圆象,便为天罡。吸取天罡正气之时,算取天罡方位,分清向背,双手掐诀,口诵密咒,以眉心之内天罡对宇宙之外天罡,以内天罡吸取外天罡之威德正气灌注自身血脉之中,行之即久,则人身内气与天罡正气合而为一,则自有天罡正气护体,百邪不侵,称之为天罡罩,内可护自身,外可避百邪。用之于书符之时,闭气凝神,贯注笔尖,光随笔动,如同金蛇飞舞,闪烁灿烂,一笔扫成,所谓‘一点灵光便是符,时人枉费墨和朱,上士得之勤秘守,飞仙也只在工夫。‘如无纸笔墨朱,则以此为天置罡凝视虚空或所作用之方,虚书灵符于空中,则此灵符内注人体元气,外合宇宙天罡正真之气,自然召摄万神,灵验非常。将此天罡之气贯注于饮食之中,个人服食,则自可祛病驱邪,培补正气。 

 

 
举报  | 2007-05-22 21:38回复
121.15.93.*  32楼


  内炼之初,存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日月交合于眉心,日久加深,便有光明迸现,此光活泼闪烁,渐如日月;皎洁圆明,金光灿烂,此便为丹书所云之‘白雪黄芽‘。 

  (二)命门为天罡。日月天罡之光,下照命门,存左肾为日,右肾为月,日月交合之处的合门,便为天罡。 

  双目眉心之光下注两肾命门之中,即日月天罡三光相照,精力充足,三光便归于脊前中脉之中,三光与中脉内先天精气神三宝相融而上行,称之为‘中黄直透‘。此处所说的中脉,同藏密所说的中脉相同。神霄派及天乙门亦修此中脉,称为中黄正脉。三光三宝相融,上行至泥丸宫,称为‘默朝上□‘,实为‘三花聚顶‘。 

  (三)丹田为天罡。天上之天罡星,为阳精。‘真土地‘,乃天上之真阳也。居于天之中,其实号曰;‘中黄星‘。人身中之天罡,亦为阳精‘真土‘,为药物‘黄婆‘,丹田为黄庭,居于身中之中,为‘天罡气‘,实中‘中黄气‘。耳眼口鼻舌,精神魂魄意,攒簇向中宫,化用先天气,即中黄气。亦即是身中之天罡气,此处的丹田,即是藏密所说的生法宫。在这里,我们亦称之为天罡。 

  综上所述,眉心、命门、丹田,就是人体的内天罡。 

  行持之士,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则神气不散,混合百神。以我平时修炼的功夫,用之于书符、令咒、掐诀、步罡,役使万灵,则万神听命,如谷答响,出乎自然。以我之阳精,合天地之阳精,阳精即天罡也。我之阳精,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生于左右肾,即为金光祖气。汇于命门,即为天罡气,两道肾光,直通两目,乃为瞳精,二光犹如剑锋,透彻万里而无碍,明如天上之日月。归于黄庭,即为先天之阳精也,三魂中是为胎光。运我之阳精,存我之阳神,直上与天通。此为人体内天罡之妙。随天上天罡所指之方,察其向背,运神合气,则一切诸事,趋吉避凶,皆随天罡方而往,百无所忌,如此,方为妙道。 

  《天罡之向背真机》 

  内炼取天罡气之时,面朝向天罡,如算定天罡在卯,则如同天罡立于中央之中央,背酉面卯,自己便应位于卯方,面朝向酉,因‘所指者吉也‘,眼前分列入卦,自身内处中宫,面天罡之星相对而立,掐诀念咒存思,三密相应,仰望迎面取其正气,其余方位皆依此例。 

  召役万神,自己则同天罡同向而立,如上例,应背酉面卯行持,因万万雷神,丁甲神将,都在天罡方之故也。此时,自己在天罡之下,天罡在自己顶上之空中,共同策役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