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av按摩:珍贵的油画版:二战陆军机械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1:57:14
  《突袭沃罗涅什》作者:大卫.彭兰德
  1942年7月,俄罗斯,德军STUG.BN装甲团的3号突击炮车在GD步兵团支援下,进攻战略要地沃罗涅什。这类联合行动显示了突击炮车在攻击部队中的重要作用。
  突袭沃罗涅什是纳粹德国1942年夏季进攻作战计划的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达到夺取苏联高加索油田,为战争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的目的。参加突袭的德军部队是包克元帅B集团军群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对手是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由于苏军的撤退和德军进攻计划的调整,德军在沃罗涅什的作战进展顺利,很快形成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的 局面,紧接着就爆发了世界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魏特曼和他的虎I坦克在波卡基村》作者:巴尼.斯派斯
  本图描绘1944年7月13日,魏特曼和他最值得信赖的战友-炮长博比沃尔讨论战术时的情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们驾驶着这辆虎式坦克单枪匹马冲入英军第22装甲旅占领的波卡基村,击毁了28辆坦克和装甲车。
  党卫军突击队大队长(上尉)米切尔·魏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他共击毁138辆坦克及132门反坦克炮,因波卡基村一战,阻击英军对德军侧翼的包抄,被授予宝剑橡叶铁十字勋章 。
  《阿登反击》作者:尼古拉斯.托德哥尔
  作品描绘1944年圣诞节,德军在西线阿登地区向盟军展开猛烈反扑的场景。图中德军的FW190战斗机和“虎”式坦克正在联合进攻。
  阿登反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于1944年12月~1945年1月在阿登地区对盟军发动的战略性反攻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
  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9月进抵德国边境,10~11月进攻齐格菲防线受阻。A.###下令集结25个师的兵力,在西线向盟军发动战略性反攻,企图从盟军第12集团军群(辖美第1、第3集团军,司令为O.N.布雷德利中将)防御薄弱的阿登地区,尔后强渡默兹河,攻取安特卫普,分割围歼美第1集团军(辖3个军,司令为C.霍奇斯中将)和盟军第21集团军群(辖英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和美第9集团军,司令为B.L.蒙哥马利元帅),夺回西线战场主动权。
  战役由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W.莫德尔元帅)负责实施,自北向南展开3个集团军: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为S.迪特里希大将)为主要突击力量,计划在列日附近渡过默兹河,占领安特卫普;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为H.-E.von曼陀菲尔上将)在那慕尔和列日以西渡过默兹河,掩护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左翼;第7集团军(司令为E.勃兰登贝格尔上将)掩护"B"集团军群的南翼和西南翼。参战总兵力为20个师20余万人,900余辆坦克、800架飞机、2600门火炮,另有8个师的预备队。德军进攻当面为美第1集团军所属美第5军和第8军,其中第8军在11月攻势中损失惨重,正在休整。美军在阿登地区的兵力为5个师8.3万人,坦克242辆。由于德军保密措施周密,美军未能察觉其企图。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发起进攻。右翼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遭美第5军顽强阻击,未能占领蒙绍,其第1装甲师一部切断美第8军与第5军的联系,20日抵达昂布莱沃河谷。左翼第7集团军因兵力不足且无装甲部队,渡过乌尔河、绍尔河后未能占领埃希特纳赫。中路第5装甲集团军美第8军防线,17日围歼美军2个团,19日进抵巴斯托涅,其第2装甲师于20日夜占领奥尔特维尔,夺取乌尔特河桥梁,但未能占领交通枢纽圣维特和巴斯托涅。12月17日拂晓,欧洲盟军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尔判明德军企图后,下令第1集团军所属第7装甲师南下驰援圣维特,第3集团军(司令为G.S.巴顿中将)所属第10装甲师北上增援,第101空降师驰援巴斯托涅,美国第82空降师前往韦尔博蒙地区阻击德党卫队第1装甲师突入纵深的战斗群。刚抵达英国的美第11装甲师火速赶往法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紧急会议,与布雷德利、巴顿、第6集团军群(辖美国第7集团军和法国第1集团军)司令J.L.德弗斯会晤并决定:第3集团军暂缓进攻萨尔区,立即北上驰援巴斯托涅;第1集团军加强纵深防御并准备向西南方向进攻,与第3集团军协同作战,围歼突入之敌。次日,艾森豪威尔令蒙哥马利统一指挥包括美第1集团军在内的阿登山脉以北全部盟军。
  由于美军顽强阻击,德第5装甲集团军于21日才占领圣维特,并完成对巴斯托涅的包围;其第2装甲师于22日前出至罗什福尔,24日占领距默兹河仅4公里的塞勒,但仍未占领巴斯托涅。美军此时已调整部署。22日,美第1集团军所属第7军前出至迪尔比和奥通地区,向第82空降师靠拢;英第30军占领那慕尔、迪南地区,以防德军纵深;美第3集团军所属第3军沿阿尔隆-巴斯托涅公路向巴斯托涅发起进攻。23日,天气转晴,盟军空军猛烈轰炸德军后勤运输线。24日,美第82空降师在韦尔博蒙地区歼灭突入纵深的德党卫队第1装甲师战斗群。26日,美第3军第4装甲师与巴斯托涅守军会合。同日,美第7军在塞勒地区发起反突击,歼灭德第2装甲师。至此,德军丧失进攻势头。###为扭转战役态势,下令德军"G"集团军群 (辖第1、第19集团军)于12月31日向斯特拉斯堡地域美第7集团军发起进攻,被击退。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约1000架飞机,空袭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机场,炸毁盟军飞机260架,自己损失飞机约300架。1月3日德军再次进攻巴斯托涅失利后,###下令撤退。美军立即转入反攻,第3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分别从巴斯托涅和奥通向乌法利兹实施向心突击。由于天气恶劣、道路崎岖、交通堵塞和德军抗击,美军进展缓慢。12日,苏军应盟国要求提前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德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调往东线。阿登地区德军丢弃重装备东撤。16日,美第1、第3集团军在乌法利兹会合。21日,德军退回进攻出发阵地,28日撤至本国境内,战役结束。
  此役是德军在西线最后一次进攻战役。德军损失10万人,美军损失8.1万人,英军损失1400人。德军虽使盟军遭受较大损失,推迟了其进攻齐格菲防线的时间,但未能扭转西线局势,反而严重削弱了自己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从而加快了其在西线的溃败。
  《台风的目标》作者:罗伯特.拜列
  作品描绘1944年12月,比利时阿登地区,加拿大皇家空军440战斗机中队的台风式战斗机超低空飞向一辆德国虎王式坦克,对敌人进行确认。
  阿登反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于1944年12月~1945年1月在阿登地区对盟军发动的战略性反攻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
  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9月进抵德国边境,10~11月进攻齐格菲防线受阻。A.###下令集结25个师的兵力,在西线向盟军发动战略性反攻,企图从盟军第12集团军群(辖美第1、第3集团军,司令为O.N.布雷德利中将)防御薄弱的阿登地区,尔后强渡默兹河,攻取安特卫普,分割围歼美第1集团军(辖3个军,司令为C.霍奇斯中将)和盟军第21集团军群(辖英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和美第9集团军,司令为B.L.蒙哥马利元帅),夺回西线战场主动权。
  战役由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W.莫德尔元帅)负责实施,自北向南展开3个集团军: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为S.迪特里希大将)为主要突击力量,计划在列日附近渡过默兹河,占领安特卫普;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为H.-E.von曼陀菲尔上将)在那慕尔和列日以西渡过默兹河,掩护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左翼;第7集团军(司令为E.勃兰登贝格尔上将)掩护"B"集团军群的南翼和西南翼。参战总兵力为20个师20余万人,900余辆坦克、800架飞机、2600门火炮,另有8个师的预备队。德军进攻当面为美第1集团军所属美第5军和第8军,其中第8军在11月攻势中损失惨重,正在休整。美军在阿登地区的兵力为5个师8.3万人,坦克242辆。由于德军保密措施周密,美军未能察觉其企图。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发起进攻。右翼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遭美第5军顽强阻击,未能占领蒙绍,其第1装甲师一部切断美第8军与第5军的联系,20日抵达昂布莱沃河谷。左翼第7集团军因兵力不足且无装甲部队,渡过乌尔河、绍尔河后未能占领埃希特纳赫。中路第5装甲集团军美第8军防线,17日围歼美军2个团,19日进抵巴斯托涅,其第2装甲师于20日夜占领奥尔特维尔,夺取乌尔特河桥梁,但未能占领交通枢纽圣维特和巴斯托涅。12月17日拂晓,欧洲盟军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尔判明德军企图后,下令第1集团军所属第7装甲师南下驰援圣维特,第3集团军(司令为G.S.巴顿中将)所属第10装甲师北上增援,第101空降师驰援巴斯托涅,美国第82空降师前往韦尔博蒙地区阻击德党卫队第1装甲师突入纵深的战斗群。刚抵达英国的美第11装甲师火速赶往法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紧急会议,与布雷德利、巴顿、第6集团军群(辖美国第7集团军和法国第1集团军)司令J.L.德弗斯会晤并决定:第3集团军暂缓进攻萨尔区,立即北上驰援巴斯托涅;第1集团军加强纵深防御并准备向西南方向进攻,与第3集团军协同作战,围歼突入之敌。次日,艾森豪威尔令蒙哥马利统一指挥包括美第1集团军在内的阿登山脉以北全部盟军。
  由于美军顽强阻击,德第5装甲集团军于21日才占领圣维特,并完成对巴斯托涅的包围;其第2装甲师于22日前出至罗什福尔,24日占领距默兹河仅4公里的塞勒,但仍未占领巴斯托涅。美军此时已调整部署。22日,美第1集团军所属第7军前出至迪尔比和奥通地区,向第82空降师靠拢;英第30军占领那慕尔、迪南地区,以防德军纵深;美第3集团军所属第3军沿阿尔隆-巴斯托涅公路向巴斯托涅发起进攻。23日,天气转晴,盟军空军猛烈轰炸德军后勤运输线。24日,美第82空降师在韦尔博蒙地区歼灭突入纵深的德党卫队第1装甲师战斗群。26日,美第3军第4装甲师与巴斯托涅守军会合。同日,美第7军在塞勒地区发起反突击,歼灭德第2装甲师。至此,德军丧失进攻势头。###为扭转战役态势,下令德军"G"集团军群 (辖第1、第19集团军)于12月31日向斯特拉斯堡地域美第7集团军发起进攻,被击退。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约1000架飞机,空袭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机场,炸毁盟军飞机260架,自己损失飞机约300架。1月3日德军再次进攻巴斯托涅失利后,###下令撤退。美军立即转入反攻,第3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分别从巴斯托涅和奥通向乌法利兹实施向心突击。由于天气恶劣、道路崎岖、交通堵塞和德军抗击,美军进展缓慢。12日,苏军应盟国要求提前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德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调往东线。阿登地区德军丢弃重装备东撤。16日,美第1、第3集团军在乌法利兹会合。21日,德军退回进攻出发阵地,28日撤至本国境内,战役结束。
  此役是德军在西线最后一次进攻战役。德军损失10万人,美军损失8.1万人,英军损失1400人。德军虽使盟军遭受较大损失,推迟了其进攻齐格菲防线的时间,但未能扭转西线局势,反而严重削弱了自己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从而加快了其在西线的溃败。
  《最后的虎王》作者:乌腾.迈克尔
  画面描绘二战末期,著名的阿登反击战中,纳粹德国501党卫队重型坦克营的两辆虎王坦克正在向着安特卫普方向冲锋。到1944年圣诞节,这辆编号为003的坦克已经成为德国在昂布莱沃河以北最后的装甲力量。
  阿登反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于1944年12月~1945年1月在阿登地区对盟军发动的战略性反攻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
  1944年6月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9月进抵德国边境,10~11月进攻齐格菲防线受阻。A.###下令集结25个师的兵力,在西线向盟军发动战略性反攻,企图从盟军第12集团军群(辖美第1、第3集团军,司令为O.N.布雷德利中将)防御薄弱的阿登地区,尔后强渡默兹河,攻取安特卫普,分割围歼美第1集团军(辖3个军,司令为C.霍奇斯中将)和盟军第21集团军群(辖英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和美第9集团军,司令为B.L.蒙哥马利元帅),夺回西线战场主动权。
  战役由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为W.莫德尔元帅)负责实施,自北向南展开3个集团军: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司令为S.迪特里希大将)为主要突击力量,计划在列日附近渡过默兹河,占领安特卫普;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为H.-E.von曼陀菲尔上将)在那慕尔和列日以西渡过默兹河,掩护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左翼;第7集团军(司令为E.勃兰登贝格尔上将)掩护"B"集团军群的南翼和西南翼。参战总兵力为20个师20余万人,900余辆坦克、800架飞机、2600门火炮,另有8个师的预备队。德军进攻当面为美第1集团军所属美第5军和第8军,其中第8军在11月攻势中损失惨重,正在休整。美军在阿登地区的兵力为5个师8.3万人,坦克242辆。由于德军保密措施周密,美军未能察觉其企图。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发起进攻。右翼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遭美第5军顽强阻击,未能占领蒙绍,其第1装甲师一部切断美第8军与第5军的联系,20日抵达昂布莱沃河谷。左翼第7集团军因兵力不足且无装甲部队,渡过乌尔河、绍尔河后未能占领埃希特纳赫。中路第5装甲集团军美第8军防线,17日围歼美军2个团,19日进抵巴斯托涅,其第2装甲师于20日夜占领奥尔特维尔,夺取乌尔特河桥梁,但未能占领交通枢纽圣维特和巴斯托涅。12月17日拂晓,欧洲盟军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尔判明德军企图后,下令第1集团军所属第7装甲师南下驰援圣维特,第3集团军(司令为G.S.巴顿中将)所属第10装甲师北上增援,第101空降师驰援巴斯托涅,美国第82空降师前往韦尔博蒙地区阻击德党卫队第1装甲师突入纵深的战斗群。刚抵达英国的美第11装甲师火速赶往法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紧急会议,与布雷德利、巴顿、第6集团军群(辖美国第7集团军和法国第1集团军)司令J.L.德弗斯会晤并决定:第3集团军暂缓进攻萨尔区,立即北上驰援巴斯托涅;第1集团军加强纵深防御并准备向西南方向进攻,与第3集团军协同作战,围歼突入之敌。次日,艾森豪威尔令蒙哥马利统一指挥包括美第1集团军在内的阿登山脉以北全部盟军。
  由于美军顽强阻击,德第5装甲集团军于21日才占领圣维特,并完成对巴斯托涅的包围;其第2装甲师于22日前出至罗什福尔,24日占领距默兹河仅4公里的塞勒,但仍未占领巴斯托涅。美军此时已调整部署。22日,美第1集团军所属第7军前出至迪尔比和奥通地区,向第82空降师靠拢;英第30军占领那慕尔、迪南地区,以防德军纵深;美第3集团军所属第3军沿阿尔隆-巴斯托涅公路向巴斯托涅发起进攻。23日,天气转晴,盟军空军猛烈轰炸德军后勤运输线。24日,美第82空降师在韦尔博蒙地区歼灭突入纵深的德党卫队第1装甲师战斗群。26日,美第3军第4装甲师与巴斯托涅守军会合。同日,美第7军在塞勒地区发起反突击,歼灭德第2装甲师。至此,德军丧失进攻势头。###为扭转战役态势,下令德军"G"集团军群 (辖第1、第19集团军)于12月31日向斯特拉斯堡地域美第7集团军发起进攻,被击退。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约1000架飞机,空袭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机场,炸毁盟军飞机260架,自己损失飞机约300架。1月3日德军再次进攻巴斯托涅失利后,###下令撤退。,28日撤至本国境内,战役结束。
  此役是德军在西线最后一次进攻战役。德军损失10万人,美军损失8.1万人,英军损失1400人。德军虽使盟军遭受较大损失,推迟了其进攻齐格菲防线的时间,但未能扭转西线局势,反而严重削弱了自己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从而加快了其在西线的溃败。
  《诺曼底老虎》作者:尼古拉斯.托德哥尔
  112高地是法国卡昂西南的一个战略要地,自诺曼底登陆以来,德军和盟军在这里展开激烈的争夺,画家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一幕场景:德军102党卫队装甲营的3辆虎式坦克正在通过玛尔特托村,一个通往112高地的半路上的小村庄, 奉命前去夺取112高地,在路旁是两辆前几天战斗中被摧毁的英军谢尔曼型坦克。天空中II/JG-26中队的ME109式战斗机在为装甲部队提供支援,协助它们建立起抵抗盟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卡昂。
  《米切尔·魏特曼》作者:乌腾.迈克尔
  米切尔·魏特曼,一个和坦克共鸣的人。世界最著名的坦克指挥官,一生共击毁敌方141辆坦克、132门反坦克炮。这幅画描绘他佩戴宝剑橡叶骑士勋章,在虎式坦克前留影。
  米歇尔·魏特曼 Michael Wittmann
  生于: 1914年4月22日在德国的Vogelthal/Oberplatz。
  战斗经历:
  - 波兰 (1939),
  - 巴尔干 (1940/41),
  - 东线 (1941-1944),
  - 诺曼底 (1944).
  荣誉:
  - 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奖章 (EK II and EK I),
  - 骑士十字勋章 (Ritterkreuz),
  - 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Eichenlaub),
  - 带橡树叶和宝剑的骑士十字勋章 (Schwerter)。
  战绩 (击毁数):
  - 141 辆坦克,
  - 132 门反坦克炮。
  * 大多数战绩在东线取得。
  死于: 1944年8月8日在法国卡昂附近的Cintheaux Gaumesnil阵亡。
  葬于:法国De La Cambe的德国军人墓地
  《“十字军”战役》作者:大卫.彭兰德
  1941年12月18日,英军在北非利比亚的广阔沙漠中发起代号“十字军”的进攻作战。这幅作品描绘“十字军”战役期间,英军第22装甲旅的MK1坦克正在向德军阵地发起冲锋。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在北非战场的力量很多被抽调到苏德战场,英军借此机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代号"十字军",希望通过这次作战,收复昔兰尼加,彻底摧毁德国非洲军团的装甲部队;尔后攻占利比亚的黎波里、肯尼亚。作战从1941年11月18日开始,到1942年2月结束,双方经过激烈的较量,英军第8集团军以伤亡17704人,损失坦克278辆的代价,歼敌3.3万人,击毁坦克300辆,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埃及、利比亚边境的阿尔迪亚、一直赶到昔兰尼加沙漠的西部阿拉格。这次作战尽管没有取得全胜,但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第一次败北。由于受到"十字军"作战的牵制,也使德军在1941年底的莫斯科战役受到很大影响。
  《虎式坦克守卫勃兰登堡门》作者:大卫.彭兰德
  画面描绘1945年4月30日,纳粹德国行将崩溃的时刻,德军“慕钦堡”装甲师的最后一辆坦克和PAK40反坦克炮在国会大厦勃兰登堡门前顽强抵抗苏联红军的进攻。
  1945年4月30日,柏林的德国守军大部份已经放下武器投降,仍然做有规模的抵抗的部队是在柏林市中心一带的第18装甲师大约1200人。而慕钦堡装甲师的坦克仍在动物园地堡和国会大厦正面的提尔加登地区(Tiergarden)做最后垂死挣扎。当时该师的兵力大约在350人左右,5辆坦克和4门火炮。其最后一辆虎式坦克在离勃兰登堡门数百米的地方被击毁,剩下的装甲兵作为步兵继续战斗。直到5月2日,少数幸存者放下武器向苏军投降。
  “慕钦堡”装甲师成立于1945年3月8日,由多个残破的装甲部队混编而成,和其他很多匆忙组建的部队一样,装备和人员都很混乱,该师短暂的生涯,一直在不断地柏林各地血战,直到最后全军覆没,成为罪恶第三帝国可悲的殉葬。
  《派佩尔战斗群》作者:大卫.彭兰德
  作品描绘1944年冬季,阿登反击战中,德军先头部队“派佩尔战斗群”的司令官阿希姆·派佩尔正在与军官们讨论作战方案的情景。他们身边是501重型坦克营的虎王式坦克。
  在1944年底的阿登反击作战中,武装党卫队第一装甲师被分隔成4个战斗群,其中"派佩尔战斗群"由装甲王牌阿希姆·派佩尔率领,担任进攻先锋。派佩尔战斗群的作战开始进展顺利,但由于缺乏空中保护,后勤补给困难,在盟军的猛烈打击下已成为强驽之末,最后不得不破坏所有重型装备撤退。
  《波美拉尼亚壁垒》作者:大卫.彭兰德
  1945年1月底,苏联红军发动东普鲁士战役,用强大的攻击力量,粉碎了德国在这一地区构筑的号称“波美拉尼亚壁垒”的严密的防御体系。本作描绘战役初期,苏联盟军波兰第一装甲集团军第一装甲旅的T-34/85型坦克发起冲锋。
  《晨雾之虎》作者:大卫.彭兰德
  1944年11月底,苏联红军和德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发生激战。这幅画描绘战役的前期,德军冯.罗森战斗群503重型坦克营的“虎王”式坦克准备在清晨发起反击,以减轻苏军对主要阵地的压力。
  《柏林最后的战斗》作者:大卫.彭兰德
  1945年4月30日,柏林的波茨坦广场前,德军“慕钦堡”装甲师503重型坦克营的一辆虎王坦克和残存士兵正在做殊死抵抗。
  “慕钦堡”装甲师成立于1945年3月8日,由多个残破的装甲部队混编而成,和其他很多匆忙组建的部队一样,装备和人员都很混乱,该师短暂的生涯,一直在不断地柏林各地血战,直到最后全军覆没,成为罪恶第三帝国可悲的殉葬。
  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虎王”重型坦克采用了不少“虎”1和“黑豹”坦克的部件。同时,它也体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征。,首先是它采用了两种新型炮塔,一种是亨舍尔公司(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一种是波尔舍公司(韦格曼公司制造)的。“虎王“坦克装备一门KwK 43/L71型88mm加农炮,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坦克的火炮中威力最大的,身管长6.3m,它能在2000m的距离上直接击穿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所用的弹种包括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不仅是“谢尔曼”坦克,它几乎可以击穿二战中盟军所有型号的坦克。1944年晚期,克虏伯公司曾打算让所有的“虎王”坦克换装威力更大的105mm口径的KwK L/68火炮,不过最终没有实现。“虎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结构,防弹外形较好。正面装甲厚度比“虎”1式坦克有较大提高。成为盟军的一种很难对付的坦克,仅有一些火炮在较近的射击距离上可以对它构成威胁。不过“虎王”坦克同其他德国重型坦克一样,弱点在于它的机动性能。由于它的全重很重,单位功率较低,且行动装置也经常出问题,所以这成为“虎王”坦克的致命薄弱环节。
  1944年5月,“虎王”坦克首次在明斯克附近参战,接着又在7月在波兰作战,第503坦克营的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由于技术原因,这两个连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到1944年8月结束之前,这两个连队的“虎王”坦克全部被摧毁了。此后,“虎王”坦克参加了东西两线很多战役直到1945年4和5月柏林战役。尽管机动性不好,但在一些有经验的坦克手里,“虎王”是一种威力很强大的坦克,它火力强大,防护超群。不过由于“虎王”坦克生产数量少,参战时间短,并没有对二战的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
  《进入黑暗》作者:詹姆士.戴特兹(美)
  1944年5月22日,被德军围困在意大利安齐奥海滩上长达4个多月的盟军登陆部队终于发起了反攻,次日美军第一装甲师攻入了一个叫奥班罗的小镇。画家以此为题材,根据坦克手卡明斯基的回忆,描绘出二战后期的一幕典型场面,美军M4A1“谢尔曼”型坦克在步兵伴随下小心翼翼地在小镇广场的废墟中前进,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门德军的88毫米反坦克炮,不久以前它还是美军坦克的极大威胁。画面前方的一片阴影,既意味着战争已经逼近黑暗帝国的大门,又仿佛预示着在通往最后胜利的道路上,这些战士们将要面对更为严酷的挑战。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画家倾注十年心血,以此鸿幅巨制真实再现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军国主义向我国军民投降的场面。整个画作凝重庄严,气贯长虹,仿佛是铭刻在历史之墙上的一面浮雕,无可辩驳的向世人展示着那段历史中的正义和罪恶。
  原画尺寸 高2.2米、宽6米
  2004年12月该作荣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奖,2005年7月开始在北京卢沟桥中国抗战纪念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