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日本漫画大全:宦海浮沉 国民党大老陈立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4:32:10

宦海浮沉 国民党大老陈立夫  

读书札记 / 撰稿:温莎讲述陈立夫101年宦海浮沉的故事(构思中...)  当2011年春节来临,我利用搭乘虹桥-汉口高铁4小时15分钟的时间,手捧《陈立夫大传》阅读时,时光荏苒,国共相战、共产党把国民党赶到台湾、蒋经国执政然后去世、李登辉台独、陈水扁被赶下台、马英九上台,而中国大地正在觉醒、呼唤着“和谐社会”的口号。陈立夫老先生经历的三个世纪、101岁生涯已经被浓缩成723页纪传体文字跃然纸上。我对内战没有兴趣、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是,一个曾经杀害过2000多名共产党份子的国民党CC特务头子,一个被周恩莱总理称之为一位“值得尊敬的敌人”在国民党从中国大陆败下阵来之后,背负着全部的责任,弃官赴美19年历尽沧桑后,又以长者回台湾定居身份扶持蒋经国。晚年陈立夫不仅脑子没僵化,还撰写30本书籍,晚年的陈立夫政治主张的蜕变更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家世陈立夫的老家浙江吴兴(现在的湖州)是块风水宝地。历代人才辈出,近现代史上出现一批重要的党政官员,如张静江,欧洲经商、回国后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等;朱家骅,早年留学德国,回国后历任北大教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部副院长;戴季陶,曾任孙中山先生机要秘书10多年,后成了蒋介石的谋士、国民党中央常委、宣传部长、国民党政府委员、考试院长;钱新之,曾任交行董事长等职位;徐恩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中统局副局长、局长。 说起陈立夫,应该听说“蒋家王朝陈家党”和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吧?!翻翻家谱,不能不提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他兄弟三个,排行依次为陈其美、陈其业、陈其采。哥哥陈果夫和弟弟陈立夫是陈其业的儿子。陈其业生于1870年,他母亲吴氏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对孩子的教育抓得很紧。在完成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后,去过日本留学并考察工业,回国后回故乡继承家业经营丝绸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在陈果夫、陈立夫眼里,三叔陈其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论资格比蒋介石老。1898年,年仅19岁的陈其采东渡日本,在日本成城学校学习日语和中学课程,不久就进了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由此开始了反清救国的革命生涯。4年留学生涯后也回到故乡吴兴。1923年江浙战争全面爆发,陈其采与当时的社会名流阮性存、褚辅成在一起力图化干戈为玉帛。1924年孙中山委派蒋介石负责筹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蒋致电奥请陈其采赴粤任职军界。但陈其采更倾向金融界,于是蒋任命他为全国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浙江省分会会长,负责与金融界联络,筹饷以助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18日成立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南京国民政府。从此,陈其采就死心塌地地跟随蒋介石,历任浙江省参政厅长‘江海关监督’江苏省财政厅长,导淮委员长等职。1931年任中央银行常务理事,中国银行董事,交通银行代理董事长等职。1948年蒋介石召开行宪国大,力图争取反对派的支持,特将国府委员会组织扩大,同时又从中抽调出亲蒋分子,以便容纳各方势力。于是就让已经是有名无实的国府委员被迫让贤,出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虚职)。从此,陈其采便无所作为了。蒋介石兵败大陆逃亡台湾,陈其采跟随前往。1954年8月因心脏衰弱和哮喘在台北逝世。在父辈中,三叔陈其采与蒋介石这段交情,或多或少对陈果夫、陈立夫的仕途有所影响。不过,父辈中真正对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扯上关系的当属二叔陈其美。因为陈其业、陈其美、陈其采三兄弟中,论名声和地位那绝对是陈其美显赫,与蒋介石关系也最为密切。蒋介石早年到日本留学的时候,对革命可以说是茫然无知的,还是陈其美又是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又是引导他投身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及后来反袁斗争中,陈其美不仅自己弃商从戎投身革命而且还点拨、帮助蒋介石,尤其是陈其美在日本向孙中山极力推荐蒋介石,才使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得以进入孙中山用人的视野。成为后来统治中国22年的领袖人物。这些都成其为后来蒋介石为陈其美的二个侄子陈果夫、陈立夫倍加宠信和重用以及悉心赡养陈其美遗孤作了铺垫。 蒋介石与陈其美结拜金兰如果说陈果夫、陈立夫开创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是一种缘分的话,那么,准确地说这个缘分正是陈其美牵线搭桥。陈其美,字英士,从小显出不凡的个性和气质,以至于让乡亲们刮目相看。7岁进家塾,读四书五经。15岁那年家父去世,家境一日不如一日。陈其美和兄弟们都出外找活儿干,以维持整个家庭收支。陈其美去了吴兴邻近的石门县城(现桐乡县崇福镇)西横街的善长典当学徒。起初他的活计是“拌猫食”。因为典当铺每天收很多衣物,但老鼠泛滥,老板养了几十只猫对付鼠患。后来他当上了“寻包”,师傅、师兄使唤下为客户存放或寻找典当的东西。这些活儿一干就是12年,虽然谈不上喜欢,但是干得也是有滋有味的,且老实听话、肯干,讨师傅、师兄们喜欢。直到1902年春天弟弟陈其采从日本留学回来才决意到外面去闯荡一番。第2年27岁的陈其美先到了上海,那时他已经凭着特有的聪明和敏锐感受到以上海为中心、席卷全国反清爱国的革命风暴。作为奋发上进的青年,他已经先后结识了蔡元培、于右任、张静江等革命志士,他深感“商贾征逐末利,何补于国家的危亡”。1906年也东渡日本留学。他入了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政法律。这是一所清政府为“预备立宪”、“实行新政”培养新型警察而委托日本政府代办的一所学校。但他觉得这所学校课程太少,于是转入东斌陆军学校学习军事。实际上,这是一所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那时他已经30岁,在同学中以大哥自居,为人仗义、热心助人,结识了徐锡麟、秋瑾等许多革命志士。1906年冬天,陈其美开始真正的革命生涯。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由衷拥护孙中山革命主张。这时一位刚入日本学习语言的新人进入了他的视线,那就是19岁蒋介石。踌躇满志的蒋介石无限崇拜这位比自己长10岁的陈其美,不仅阅历丰富、乐于助人,还有着潇洒的个性和惊人的谈吐,差不多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偶遇良师益友,一种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1907年蒋介石折回国内在保定考取了日本振武学校学习陆军炮科。当再次冲锋与日本陈其美不胜欢欣,十分看好聪明有抱负的蒋介石,看到他有习军报国的志向,只是缺乏明确的政治方向,勉励他信仰孙中山和同盟会的三民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各县也纷纷附和革命。陈其美急于光复上海、南京、杭州,加紧联络光复会、商团、会党以及军警势力,准备武装起义。在陈其美的鼓动下,蒋介石于1911年10月30日从东京乘船回到上海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陈其美酝酿的这场起义正缺少得力干将,蒋介石的到来他非常高兴。在光复上海的激战中,陈其美的英勇一时传为佳话,更为众人拥戴、成为蒋介石等革命党人敬仰的偶像不说,在1911年12月2日攻克南京之后,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评价。蒋介石也从日军炮兵联队的实习生一跃而成为团长,一步登天。此时,蒋介石踌躇满志,他并不把团坐这个位置放在眼里,而且在陈其美眼里还是个小字辈,最多算个同学、同志吧。于是,他打起小九九,提议和陈其美、黄郛结拜金兰兄弟。三人都是浙江同乡人,又都在日本留学过,陈其美性格豪爽了些,兴然应允,黄郛也不好推脱,在打铁浜45号拜天地,依次是陈为老大、黄次之,蒋是小弟,并共誓“生死与共,安危同仗”。蒋介石则表示以兄长马首是瞻。从此,陈其美成为了蒋介石的靠山,对他大加扶持。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欧美回国到达上海吴淞口,陈其美派威舰迎接,并与黄兴、宋教仁等商议,力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分头向各方活动。12月29日各省代表会议选出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陈其美身居沪军都督派出卫队护送孙中山赴南京就职。虽然陈其美任沪军都督,但是内外矛盾十分剧烈,早就对光复会有很深成见的陈其美策划了杀害老字辈反清革命分子、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的凶案。蒋介石作为陈其美的金兰,对整桩暗杀案起到关键性作用,他利用造访陶成章确认其所在确切位置,以便两凶手潜入广慈医院枪杀。这家事情很快引起全国的轩然大波,孙中山下令陈其美“严肃究缉,务令凶徒就获,以慰陶君之灵,泄天下之愤”。陈其美自然诚惶诚恐,让蒋介石暂时去日本躲避一阵子,蒋介石这时的态度倒是表现得英雄本色、两肋插刀他说武昌起义后陶“回国即与英士相争,不但反对英士沪军都督而颠覆之,且欲将同盟会之组织根本破坏,而以浙江之光复(会)代之为革命之正统”,“故再三思索,公私相权,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他还说“余因此自承其罪,不愿牵累英士,乃辞职东游,以减少反对党之攻击本党与英士也。”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等许多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共和已经实现,可以开始兴办实业、改良民主了,并在内外夹击下被迫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一心计划10年内在全国范围内修筑20万里铁路;黄兴遣散了南京一带的军队准备“解甲归田”;同盟会实际负责人宋教仁却迷恋议会政治,幻想通过政党的合法活动,在国会争取多数,掌握实际权力,实现共和国方案。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袁世凯攫取临时大总统权位后,实行的是个人专制独裁,打击革命力量,视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为芒刺在背,指使凶手于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车站杀害了宋教仁。陈其美因为当时到车站为宋教仁送行,亲自目睹了血案全过程,他抱尸痛哭,决心侦破此案。当不久真相大白之后,舆论引起了轩然大波,袁世凯也完全拉下了面子,气势汹汹地向国民党人举起屠刀。正在日本考察的孙中山闻讯立即赶回上海,兴师讨伐袁世凯。由于陈其美已经将沪军三个师先后解散,他派蒋介石赶紧去龙华联络旧部召集了一个营,蒋介石对陈其美是唯令是从。面临势单力薄的窘况,号称“以冒险为天职”的陈其美,从来不会因为敌强我弱而怯阵。在这种情况发动的二次革命仅一个多月就参遭失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回日本流亡。袁世凯悬赏5万元缉拿陈其美。此时陈其美和蒋介石秘密留守上海,然后2人先后去了日本。国民党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但陈其美仍对孙中山“盲目服从”、“崇拜太过”。在这种一盘散沙的情况下,孙中山在陈其美等革命党人的支持下,开始积极筹建中华革命党。陈其美、戴季陶等在东京入党。这时辗转上海的蒋介石也于10月29日宣誓入党。 1914年5月,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筹备委员会,6月16日中华革命党举行会议,正式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伟协理(虚设)以及各部长级官员,陈其美任总务部长。7月8日中华革命党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当众宣誓入党,介绍人是陈其美和党务部长居正,很给陈其美面子。孙中山给总务部的定位是“总务部为各部之领袖。各部事务应受其考试。凡总理发表命令或委任职员,必须总务部及有关部长副署,特别筹款及对外交涉,亦由总务部任之。”此时的陈其美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914年9月陈其美在日本东京负责组建总务部机关,下设六局一处。同时积极开展南洋和江浙皖鄂等省的党务活动,并筹集经费。此时,蒋介石由于资历太浅,跟孙中山还扯不上关系,虽然孙中山、陈其美高高在上弄得热火朝天,但是蒋介石却只能在陈其美手下打杂。失落之感还不敢言表。陈其美心知肚明、拨冗在孙中山面前举荐蒋介石,因此得到孙中山的高度重视。对此,蒋介石一生对陈其美的知遇之恩都感激不尽。就在蔡锷领导的护国军节节胜利,1916年4月27日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持第二次讨袁的斗争。孙中山吸收了第一次讨袁的教训,改为团结各路合作一起讨袁。陈其美因为好几次起义都是因为经费不够而告吹,所以他压力特别大。与此同时袁世凯汇款70万到上海贿赂陈其美被拒绝后,袁党分子对陈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在陈其美筹款过程中设下圈套,于5月18日下午在萨坡赛路(现淡水路)将其谋杀。反应最强烈的是蒋介石,他闻讯赶到刺杀现场抱尸痛苦。当时正值袁世凯统治时期,许多民国革命党人都不敢公开露面,陈其美暴尸街头、惨不忍睹。蒋介石毅然将陈其美的遗体转移到新民里119号自己的寓所,用巨款购买棺木,挥笔为陈其美写下了祭文,慷慨激昂以表继承先烈的遗志。陈其美被害之后,袁世凯就一命呜呼了,武装反袁的斗争也不战而胜。革命党人在陈其美殉难第85天在上海隆重举行了“陈英士暨葵丑以后殉义诸烈士追举大会”。陈其美殉难一周年之际,遗体被送往湖州归葬,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都写了挽联哀悼。蒋介石的挽联是这样写的:“天道无知,苦思公十年旧雨。中原多故,乃坏汝万里长城。”1927年蒋介石借北伐至上海的机会,举行了“陈英士先生殉国十一周年纪念会”,蒋介石主持并演讲说,“我们追溯前缘,我们的成功,也是陈烈士遗留下来的”,“我们追溯国民党领导国民的成功,我们第一纪念总理,第二要纪念陈烈士,没有陈烈士就没有国民党”。他说,“诸位今天来欢迎我,不是欢迎我,是欢迎陈烈士的化身。我希望大家都做陈烈士的化身。” 因此,不难看出蒋介石与陈其美密切的关系,以及蒋介石为了报答陈其美的知遇之恩,扶持和重用陈果夫、陈立夫的原因就在于此,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政治格局由此形成。 国民党旗下30年
 陈果夫、陈立夫之所以可以和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并称为20世纪的四大家族,是因为如果将他们在社会功能上作一个划分的话,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主管的党务、特务、司法、文化教育及金融经济,在当时社会的历史环境下,都是属于政治性、斗争性极强的职能部门。无论是哪个研究中华民国史的专家,都不能忽视作为国民党统治集团“最上层”人物陈立夫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历史就是这样书写的,陈果夫、陈立夫和中国国民党有着息息相关的历史渊源,中国国民党这个老牌政党的名称也曾几度由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最终更换成中国国民党。可以说如果不是蒋介石的用心提携。(有关国民党时期蒋介石、陈果夫、陈立夫在国民党内政、派别斗争、清党以及作为CC特务头子对付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应该说是中国大陆上个世纪的同龄人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他们往往都会带有自己的阶级立场直接对这段历史中的这三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根深蒂固地印上时代的烙印。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待修改)      陈立夫1911年这个中国历史上大的转折点,这年的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第一枪,紧接着就是革命党人在各省相继发动起义。二叔陈其美等在上海宣布独立后出任沪军都督,成为统管旧中国最大城市上海的最高军政负责人,所以,这对湖州老家的陈家来说也无疑是个重大的转折点。不久,陈其美就把自己老家的家人、大哥一家、三弟陈其采一家都接到上海,当时陈氏家族成了上海滩短暂的第一家族。陈立夫一家就住在当时的上海英租界跑马场附近的叫“马霍路”的地方,闹市区喧嚣的马路、洋房和汽车给陈立夫开了眼界。刚到上海,陈立夫进入的是湖州旅沪公学夜校就读,专门补习英文,与英语教师沈介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来陈立夫掌权之后,沈阶升由师道之尊转投学生门下当了私人秘书达10余年之久。补习英文数月后,陈立夫便考取了南洋路矿学堂,1913年正式开始了4年的学业。他数理化成绩始终很优异。在校4年间曾获7个学期奖状,平均成绩95分以上,数学成绩特好,经常是满分。因为参加兄长陈果夫的婚礼,他失去了一次获奖的机会。1917年陈立夫毕业了,陈其采负担不起家用,给陈立夫找了个京沪铁路随车查票的工作。陈立夫十分好学,当他四处打听到当时天津的国立北洋大学每学期只收10块大洋的学费,免费提供课本和实验设备时,陈立夫就向寄父借了两块钱,瞒着家人报名并参加了入学考试。当时上海由几百名学生参加考试,录取名额45名。张贴布告时陈立夫只敢看榜尾,却没想到绝望之际竟然发现自己考了第5名。当时在湖州的陈其采听说以后勃然大怒,在痛斥陈立夫不该瞒着他向寄父借钱的同时,还是倾其所有交给陈立夫25块大洋,虽然这钱解决了盘缠和一年的生活费,但是这已是父亲的多年积蓄,陈立夫泫然而泣,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还好从上海到天津临行前,二婶母、四姨妈和其他少数至亲或多或少给了些资助,陈立夫还钱给了寄父,带着剩余的40块大洋乘三等舱的航海轮船,赴天津就读矿冶系。北洋大学的前身是1895年创办的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它以美国大学为模式,一切设施均以哈佛、耶鲁为蓝本,并尽量从美国选购,创办人是天津海关道、近代注明官僚买办资本家盛宣怀担任第一任督办。著名的有总教习美国教育家丁家立(C.D.Tenney)任职长达11年,在北洋大学堂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曾建议北京大学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论教学水准,当时的北洋大学比北京大学还高,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齐名,被称作“东方康奈尔”。陈立夫靠着陈果夫每月邮寄的6元钱维持生活,4元钱作伙食费,2元作零用。邮寄迟来两天陈立夫就挨饿。2年后陈果夫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与蒋介石、张静江合伙,获利甚多。这才解决了弟弟的生活拮据的问题。北洋大学学制要求很严,凡主课不及格者留级或退学。陈立夫班上45名新生,到毕业时只剩下土木16人、矿冶15人,累计31人。而陈立夫属于平均成绩85分以上可以免学费的优等生。陈立夫在北洋大学第3年(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陈立夫在《成败之鋻》中说,他当时是负责北洋大学日刊出版和发行工作,有时外出采访重要新闻,仅参加几次示威和请愿游行。谈到北洋大学,1937年天津沦陷后,国立北洋大学曾西迁与其他学校合并为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陈立夫任教育部长,将国立北洋大学归并分组西北院校,国立北洋大学消失。1943年吴稚晖等81名历届校友联名上书国民政府行政院,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43年3月23日当时担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将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改称国立北洋工学院,自1943年1月起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校址暂设浙江泰顺,下设土木工程学系、机电工程学系、应用化学系3个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迁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1923年陈立夫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系,清华大学提供两名校外奖学金名额,南北各一名。陈立夫和北洋大学土木系的李书田,物理学家李书华的弟弟也一同参加了北区的考试。李书田在校平均成绩95分,所以被录取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后得到工程学博士学位。陈立夫继祖母杨氏家中有个叫宝宝的独生子,其父曾是外交官,母亲家境富有,打算送去留洋镀金,又苦于无人陪读。这样,他们一打两就,资助了陈立夫的路费,接下来陈立夫到美国就半工半读。陈立夫开始想读麻省理工或是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后听说匹兹堡大学煤矿工程学系很有名,因为匹兹堡是著名的煤炭钢铁工业中,于是陈立夫就和宝宝一起来到匹兹堡念书。在那里,他们遇见了徐恩曾、吴保丰等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轻松了许多的陈立夫,被徐恩曾邀请自驾游,因为徐刚买了部敞篷的福特,在前往费城的路上,一个陡坡下去90°急转弯,四轮朝天。20分钟后路过的卡车上下来10几个工人把他们从车内拖了出来。吓得一同去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陆子冬祖宗三代一脉相传掉头就走了。剩下陈立夫和徐恩曾等到第2天福特四S店将车修好后,两人又上路了。这一下,就去了费城中国同学会年会、芝加哥、波士顿,然后是南行至大西洋城选美比赛、花车游行和泳装比赛、纽约、华盛顿;接下来是尼亚加拉大瀑布、底特律参观福特汽车厂。最后又这回去芝加哥参观一家规模大的屠宰场。              美国养鸡19年 回台湾定居著书30本 左(←)一肖松林、左二陈立夫、右(→)二蒋经国及其陈立夫家人和朋友合影 陈立夫中华文化统一中国思想 陈立夫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