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找寻70年中国老兵:《千古才情万古对》之附录 古今绝联待俊彦(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1:38

附录  古今绝联待俊彦(一)
(001——100)

古往今来,有不少颇具情趣的绝妙好联,但可惜因过于奇巧,使应对者难以应付。故只有出句而无对句。人们称这种非常难对的对联为“绝对”、“绝联”或“悬联”。专有名词为“片玉”。
    古代的“绝联求偶”活动,由于受当时社会条件和交流、传播手段的限制,开展范围十分有限。随着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信息网络等现代新闻及传播媒体的发展和广大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活动日益活跃、活泼、广泛、深入,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古往今来,相传一直无人能对的“绝联”、“绝对”和“悬联”有之,与“绝联”相对天衣无缝、珠联璧合的妙对亦有之。这方面的佳话数不胜数,读来饶有意趣。
    大凡“绝对”或“绝联”和“悬联”,无不使用高超的修辞技巧,使联句巧妙新奇,极难对出。故自古以来有“出对易,对对难”之说。
    因为它们总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条件限制,经过长时间或较长时间流传下来,有的已有人对过,有的尚无人对过。未对的不用说,对过的又多不如意或不够工称,成为古今未解的“悬案”。对句的“绝”,总是以出句的“绝”为先决条件的。出联“绝”,对句才能“绝”,这正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在出联太“绝”时,人们常常采取迂回的办法应对,也就是在不违反总要求的前提下,对所提的条件作适当变通,从而降低对联的难度。因此,“绝联”也就常常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绝对”无疑给人诸多美感:对联本身是一种对衬美,而“绝对”又创作出一种出格的非同凡响的变化美;“孤掌高鸣”一般不合乎事理,可一旦“鸣”起来,就能让人欣赏到独特的功夫;尤其是出联很 “绝”,那种美更是妙不可言,恰如古人所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此,本人收集了340多比“绝联”(有些可能不算“绝”,囿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吧),记录在此,以增诸君见闻,省却一些爱好者检索之劳,且供有志于此道者一试。诚如澳门胡晓风先生所言:
    车光处处有春风,留得人间绿意工。俯仰苍茫即绝对,推敲岂为事雕虫。

001.曹子建七步成诗
    【案】传唐代诗人白居易幼时聪慧,才思敏捷,能诗善对。有人不信,出此句试其才。白居易不能对,以“白居易一时无对”勉为之。
   

002.李伯阳李耳生,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案】传宋时学士院照壁有久无人对绝联:“李伯阳生,指李木(一作树)为姓,生而知之(一传作:李伯阳李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后杨大年入翰林院,对为:“马文渊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一作: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人无不服。此事久传民间,有人传为这样的出句,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003.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案】相传山海关门口,旧时有人出半联:“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求对,不能对者不能过关。据说久无人对。至今仍是无解的难题。①据说欧阳修(一说牧羊童)曾对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②另传出句又作:“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出句贴于一个叫武林关的关门上。传清时桐乡某秀才随塾师一同赴考,路过此地时对为:“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后得中举人。
    通观之,虽避实而就虚,妙作答语并“反戈一击”出句者,但仅可算作 “的对”,不能算作工对。
    

004.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案】传宋代王安石为开导年轻的苏轼,使其不致恃才而傲,以当年有两个“立春”又闰八月为题出句,苏轼难为。另说苏轼后来以:“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足对。虽也可称其巧,然终不算无可挑剔之对。
    

005.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案】据说此乃“王安石三难苏轼”时王安石所出的第二比出句。苏轼当时不能对。又传苏轼后来对作:“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有人以为其中“蛮”字不妥,改为:“九溪溶洞,经过中洞五溪中。”然出句中“里”字既是名词,又是度量单位。而对句同位上的“溪”字,仅为名词,无度量性质。故似可视之为“的对”,不为工对。
   

006.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案】传说这是“王安石三难苏东坡”时所出的第三比出句。苏不能对。难在金、玉、银并列为三,且三、山近音,西、地近韵,铁、金、玉、银为四器,一、五、七三字同旁。又传苏轼后来才足对。对句为:“华夏国中,孔、孟、墨子一圣人。”但未能尽擅其妙(一传为广东海丰余立初足对)。1988 年5月8 日,《长江日报》之《黄鹤楼》专栏刊发蔡大金先生之对句:“太空船边,日月星移一统天。”天上地下,巧组成句,乃苏东坡所无法企及也。但“统”与“宝”同仄,“边”与“西”同平,“月”与“玉”同仄,“移”与“山”同平,平仄不协;以“移”对“山”,乃动词对名词,亦欠工称。后该专栏又改“边”为“畔”,但只解决了一处平仄不协,其余缺点未能改正。后有潘颐年先生对以“虹桥影处,陆空水市中通都。”平仄、意境、意趣都较工。惜出句“金玉银山”四字可展开为“金山玉山银山”,而潘先生所对“陆空水市”四字不能尽擅此妙,若展开,也讲得通,但却牵强。
   

007.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案】传某地有山名“半边山”。一日,苏轼、佛印、黄山谷三人往游,苏东坡见景生情,出此句求对。佛印、黄山谷不能为,苏轼欲自对,亦不得。故让黄山谷将半联刻碑竖于山前。仍一直无人能对。后清代李调元见碑对为:“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并言苏东坡并非不能对,其勒石立碑本身就已足对,只是让后人意会不言对而已。读者诸君以为何如?
   

008.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案】据说,苏东坡任地方官时,有一年清明,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学士请他登舟游西湖吟诗作对。苏东坡欣然应邀前往。正当苏东坡与同僚以及当地文人学士一起泛舟西湖之上,吟诗唱和,兴致勃发之时,忽走来一位歌女,手提一把锡酒壶给苏东坡斟酒。当歌女转身欲走时,不慎将锡酒壶掉进西湖里。当即有一位不知名的文人出此半联,令满船叫绝,但无人应对。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后都把目光和希望寄托在苏东坡身上。然而,苏东坡虽左思右想,反复试对,也无法对出,只好佯装醉酒。游玩不欢而散。此事传至民间,为对者甚众。但无佳作,成了“绝联”。据说朱熹在福建时路过南平,曾买景泰蓝瓷瓶。有人据此对为:“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逢蓝瓶。”惜其未工。近年又有曹有法、郭鸿分别对句。曹有法对为:“逢甲子,添佳子,家子逢甲子,佳姿家子。”(见《光明日报》1988年4 月24 日4 版)郭鸿对为:“进山宅,携膳斋,膳斋放山宅,善哉膳斋。”(见《星期天》1988年9 月3 日)似仍不称。且郭鸿联句似更不通。河北程耀先生对为:“去武邑,买舞衣,舞衣缺武邑,无矣舞衣。”武邑,河北一县名。除“舞衣缺武邑”不畅顺、“无矣”难以工对“惜乎”外,似乎少了些意趣。
   

009.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内翰欲于何处坐
    【案】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某日游一寺庙,得以结识僧才子佛印,劝佛印入仕为官。佛印出此句,言若能对,入仕为官之事尚可再议,如不能对,请以所佩玉带赠之,以镇山门。惜苏东坡不能为。此事传布甚久,至今无对。
   

010.一扁舟,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帆八索,下九江,还有十里
    【案】传黄庭坚乘船到九江,船上一扯篷少年出句索对。因数字多且依次递增,黄庭坚不能对。后结识苏东坡请教。苏为之足对作:“十方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关口,走四川三峡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亦嵌10 个数字且数字依次递减。驾一叶扁舟,荡两双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九江,已有十里。
    据说黄庭坚游九江乘船回归,扯篷小童出句索对。黄庭坚不能为。后久经琢磨,方才以开店卖酒饭、算账付钱为题足对为:“开二人小店,摆一张桌,放七八只凳,来三四买主,喝五两酒,吃六盘菜,付钱十元,找回九分。”虽也讲得通,但数字镶嵌凌乱,不如上联10 个数字依次递增排列,似不能作工对视之。
   

011.一杯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案】民间亦传作: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一妓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传明代解缙(字大绅)中解元后出游,口渴难忍,进一茶馆喝茶,茶房出句索对。解缙起初看不起茶房,不甚恭。因不能为,才知乃为教其戒骄。自此更加谦恭待人(民间又传为解姓解元事)。后此事传布民间,不少人为对(亦传解缙当时自对为:半弦曲,乐乐乐乐府之音)。有对为:半支雅曲,乐乐乐乐师之心。有某新贵游勾栏,对为:一朝朝罢,行行行行院之家。有对作:五言绝对,施施施施主之才。
   

012.客寓富安,空守寒窗寂寞
    【案】传古时一才子立志考状元,途中遇雨,投宿于一个名叫“富安客寓”的客栈中。傍晚凭窗眺望,情动思乡,寂寞之际,偶得此句,可久思不得其对,他只好将这半联写到墙上,便罢考归家。时间飞逝,几十年过去后仍无人可续对句。又传一自谓才学天下无双的文人,却屡试不中,遂远游他乡,一日遇雨,投宿“富安客寓”中,借酒浇愁,听说有“绝联”,前往观看,联想到自己半生沦落,感慨万千,才思泉涌,挥笔续对为:“渔游滨海,漫沽浊酒沉沦。”十分难得。但“渔游”、“漫沽”似不畅顺,且境界同上比一样消沉,缺乏意趣与气魄。

013.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案】传明代祝枝山(一说解缙)名声大振后往游杭州,杭州士子不服其才,出此句难之。因系叠用顶针、谐音、迭字三格,难度很大。据说祝枝山当时对作:“麻姑吃蘑菇,蘑菇鲜,麻姑仙。”乃如法炮制而成。又传有人对作:“孩儿穿鞋儿,鞋儿宽,孩儿欢。”还有人对为:“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均工巧,且颇有意趣。但似不如出句读起来畅顺自然。

014.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案】此句乃前一比出句之变化。因又加入两个“不”字,难度又有增加。据说惟祝枝山仍以“麻姑”对之:“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窃以为除以“麻”对“童”略嫌逊色外,以“真”对“不”亦欠工巧。

015.岭南地暖难容雪
    【案】传明代丘琼山幼时赴考,主考薛某欺丘琼山年幼,有怠慢之意,丘琼山以此半联难倒薛宗师,一时名声大噪,久无人对(一传作丘琼山对当时海南名士陆竹溪出句)。另传有薛、娄两秀才同窗多年,却双双名落孙山。后娄某在江南买到县官之职,薛某穷愁潦倒,不远千里前往投靠。不料娄某嫌其穷酸,出半联“江南地暖难容雪(薛)”将薛某拒之门外。薛某愤愤而返,苦读五年,终于考中进士,出任北方某地知府。而娄某此时则因贪赃枉法被抄家,无奈北上投靠薛某。薛热情招待数月并送银两资娄自立家业。不料娄某得寸进尺,竟向薛某索官,薛不允,以“塞北风高不住楼(娄)”绝其念。有人细细品味,觉仍非佳对。

016.一孤舟,二商客,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案】传明代嘉靖八年,江西吉水状元罗洪先(字先庵)与士人游九江,一船夫出句索对,罗不能对。直至400 年后的1959年,李戎翎以佛山一老装修工需运九里香木材事足对为:“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但统观上下联,觉仍不工称。

017.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案】传旧时一秀才赴考,因路途遥远误了考期,苦求主考。主考命其出句,若工,可补考。秀才以此句苦诉误期缘由。但主考无法对之,只好允其补考。又传秀才出句后,主考不能对,又命秀才自对。秀才以自己寒窗苦读为题,对以:“十年寒窗,进了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认为“奇才难得”,便予补录。统观全联,对句仍不为工。

01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案】传为清代乾隆皇帝游江南至南通时出句,不能自对,传诏命随臣对。众臣不能为,纪晓岚足对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一传为一小随从对。因对得巧妙,有“半联赢得官三级”之称。是否即为纪氏,惜无可考)以此观之,窃以为“南通州”、“北通州”均为地名,以“当铺”对之,气魄不称。且“东西”虽为方位词对方位词,但联尾“东西”二字已转品为“物件”之意,含义又不称。此事传至民间,有清代山西才子赵中元对为:“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亦难称十分工称。

019.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案】传清代乾隆皇帝以北京名店“天然居”为题自拟一联:“居然天上客;客上天然居。”意犹未了,玩味再三,又将此句展开作上联属对,历久不得。遂命众随臣对。众弗能。纪昀闻知,对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一说一老农对广州天然居茶楼征联)妥帖自然。惜“然”与“佛”相对,稍欠工整。此事传至民间,应对者甚众。有对为:“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有对作:“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意境优美。有对为:“灯深村寺钟,钟寺村深灯。”颇有意趣。有对作:“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也算自然。惜均不十分工称。据说有人对为:“郎中王若俨,俨若王中郎。”若以“无情对”视之,只能算基本上“对得通”,盖因“俨”不能对“居”也。香港何苏先生对以:“船泊河下所,所下河泊船。”清时广东水师衙门有“河泊所”,专司珠江河面治安。惟意境稍弱,“所下”对“居然”,也略欠工称。

020.烟锁池塘柳
    【案】传清乾隆年间杭州一次科考,有两个考生并列前茅,主考难分其高下。时值乾隆皇帝驾幸杭州,考官遂将此事告知乾隆并呈上二生考卷请予定夺。乾隆看完试卷亦难定其伯仲,于是决定次日以对联决断。乾隆出此句,甲考生一见,惶惶而去。乙考生苦思良久,怏怏而去。结果甲被钦点为头名状元。随臣不解,问其故。乾隆得意地说:“朕之出句,乃一绝对,谁人能对?若能在瞬间断定,其才必高人一筹。”从此,这半联便成“绝对”。之所以难对,盖因其五字偏旁巧为五行“金木水火土”,且可作五言诗之一句用之。此事传至民间,为对者甚众。某边关镇守将军对为:“炮镇海城楼”(一传作某士兵对),不仅平仄欠合,且以专有名词“海城楼”对随处可见的普遍具有的“池塘柳”也是犯对联之忌的。又传清代乾隆时大臣冯承修对为:“秋涧壑松”,语不通俗,较费解。又传有人对作:“灰堆镇海楼”,意境太差。又传有人对为:“灯深村寺钟”或“锋销漠塞榆”,虽精巧却少气魄。又传有人对作:“炮架海城楼”,平仄虽合,“五行”偏旁不合。香港陈毓雪先生以“炮架镇江楼”为对,虽“五行”合格,惟以“架”对“锁”同为仄声,以“江”对“塘”同为平声,五字中有二字平仄不合,难为上乘之作,且以“镇江楼”这专有名词对具有普遍性之“池塘柳”也是犯了对联之忌的。有张耀培君对作:“灯铺深圳桥”,不仅同样犯了上述之“忌”,且“铺”字欠适当。又有骆广彬君对以:“港铺灯标塔”,虽有新意,惟仍不具备普遍意义。有慕羽(大概是笔名)先生对以“燕衔泥垒巢”,“燕”下四点,又可解作“火”,“五行”齐备,又可解作五言诗之一句,意境也不错,惜“巢”字不属“木”部。又传这半联早有妙对,作:“茶烹凿壁泉”,据说是一位姓闫的北京大学教授所对,并曾发表于早年之《羊城晚报》,平仄协调,意境优美。尤为可贵者,“烟锁池塘柳”中“五行”悉在左旁,此半联“五行”全在字脚。惟“凿壁泉”为特有名词,与“池塘柳”这普通名词相对,亦为联格之大忌。又苏格兰一华侨以“枫焚镇海堤”为对,也可算妙对。惟“枫”、“焚”二字谐韵,不如“烟锁”二字响亮。

021.妙人儿倪氏少女
    【案】一作“妙人儿倪家少女”。有说是西岳华山脚下旧传古“绝联”(传为倪家少女出句征婚),有说为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一歌妓出句。迄今未有令人满意的对句。据说华山少女出句后有一青年秀才以“钟山寺峙立金童”成就了百年之好。惜“妙人儿”三字用北京话读时,“儿”字可作仄声,“钟山寺”三字则未擅此妙。后传有人对作:“武士心志在止戈”,只是以“武士”对“倪氏”欠工,以“止戈”对“少女”亦嫌牵强。近年有人对以:“犟小子孙门强牛”,惟“强牛”对“少女”少了点雅气。又传早有人以“信言者诸姓人言”,甚工,惟少意趣。据说后来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足对为:“搞长弓张府高才”。不知诸读者以为何如?

022.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
    【案】清代纪昀号称“联坛圣手”,奇联妙对遍传宇中,曾言“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传其妻以“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亮”(一作:塔里点灯,个个孔明诸格亮;一作:纱布糊窗,个个孔明诸格亮)出句索对。纪久思不得。后见农夫洗藕,方足对:“池中采藕,节节胎白理长根”(又传李调元对士子出句)。其妻见未难住纪晓岚,又巧变出句为“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纪不能为,至死未能对出。因这半联有“个个”,又巧以谐音嵌三国人物诸葛亮(诸格亮),难度甚大。据传有人对为“敖广举火,步步照云照子龙”。惜一者赵云与敖广无涉,二者以“敖广举火”对“月照纱窗”,何称工称?又传解放后有人对作:“风送幽香,郁郁畹花梅兰芳”。惜以“郁郁”对“个个”、“畹花”对“孔明”均难称其工。新疆乌鲁木齐陈名柏对作:“花开林苑,丛丛枝拥五亭芳”。“五亭芳”谐“伍庭芳”,伍庭芳乃孙中山先生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部长,曾任清政府驻外使节,号“秩庸”,有联中“枝拥”二字谐之。惟平仄欠协,且“五亭”人皆不解。据陈名柏自解为“某国之林园景”。但仍不及诸葛名气之大也。有人对作:“群聚兰亭,翩翩逸少王羲之”。以“翩翩”对“个个”不称,以“王”对“诸”又少数量之意趣,亦嫌牵强。此比出句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有人为增加其难度和意趣,又在联首巧笔加一“明”字,既有与第九字之“明”重复之趣,又有强化“月”景幽美之用,更兼“明”、“月”二字同有“月”,技巧更须讲究。传有人以“清风送幽香,郁郁畹花梅兰芳”对之。“梅兰芳”谐“每篮芳”或“每兰芳”,颇有意趣。惜“畹花”对“孔明”、“郁郁”对“个个”仍不工称。1994 年,澳门楹联作家欧阳新策、萧志华两医生出资6000 港元为此句征对,经《澳门日报》刊出求对,后有广州、深圳、佛山等地报纸纷纷转载,一时间应对联多达2000 余比。第一次评奖,仅9 比应征联初选上榜:“香风曳花枝,朵朵丁香洋素馨”(广州马文田),意境虽美,惜“曳”、“枝”、“朵朵”、“香”字平仄不协;“春风绿江南,处处阳春柳先闻”(澳门黄华兴),联意畅顺,惜“绿”、“江南”、“处处”、“春”诸字平仄不协;“丹心献中华,家家牡丹富贵华”(何锦源),内容甚好,惟“献中华”、“丹”平仄不协,且“丹心”与“牡丹”缺乏必然的内在联系;“仙人下凡间,飘飘逸仙孙中山”(何锦源),立意较好,惜“下凡间”及“仙”等字平仄不协,且以单姓“孙”对复姓“诸葛”不够工整;“山峰多隐士,层层中山孙逸仙”(澳门陈达谦),词性、对仗俱佳,惜“山”、“逸”二字平仄不协,兼之“孙”为单姓,亦不工;“东风临大地,翩翩泽东毛润之”(澳门李伟章),立意不错,首五字对得尤佳,惜“泽东”、“润”等字平仄不协,又兼“毛”为单姓,亦不工;“华阳映荔水,点点自华朱自清”(广州何添波),意境颇佳,惟“映”、“点点”、“自华”诸字平仄不协,朱亦为单姓;“德天开化日,人人敬德尉迟恭”(澳门郑存耀),平仄、节奏虽吻合,惜联意不畅顺,“尉”不如“诸”有数量含义之妙;“德人尊齿爵,杯杯敬德尉迟恭”(澳门许庚源),优缺点均同前一比。由于没有称意的对句,此次澳门征联只好再度延期截稿,静候佳对,结果仍未有理想的匹配者。仅有6 比应征联获鼓励奖:“直臣罗铁纲,官官子直令狐”(澳门包广);“邑风鸣木笛,年年阜邑安期生”(广东中山刘居上);“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广东南海潘华);“德尊悬宅户,家家敬德尉迟恭”(澳门潘仑山)以及前述澳门郑存耀、许庚源所撰两比对句。看来这桩流传200余年的“绝联悬案”还未有能了结之人。

023.青草鱼塘养青草鱼,青草鱼口衔青草
    【案】江西某地旧有“风波亭”,某日3秀才往游,谈诗论对时,有一位打鱼草农夫旁听,遭秀才斥笑。打鱼草农夫出句“青草鱼塘青草鱼,青草鱼口衔青草”索对,秀才不能对,抑郁而死,变鬼吟此半联,长年不去,人称亭上有“冤鬼”。清代蒋士铨闻知,对为“红花村庄红花女,红花女头戴红花”。“冤鬼”闻听,不再吟诵,“闹鬼”风波从此得平。此事流布日久,有好事者变那半副上联为此征对。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024.白铁匠,打黑铁,挈红炉,穿青衣,坐南朝北打东西
    【案】传为清代贵州才子周渔璜所出。妙在占用了“白”、“黑”、“红”、“青”4 种颜色和四方方位,且“东西”两字,二意双关,难度较大。至今无人能对。此联在民间又传作:白塔街,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坐北朝南左右开弓打东西。难度似乎更大,至今亦无人能对。

025.三道坎前三道坎,坎坎坎
    【案】传清代贵州才子周渔璜以贵阳旧地名“三道坎”(今贵阳市人民广场一带)为题出句“三道坎前三道坎”索对,有人对以“五行山上五行山”。周机锋一转,又出句作“三道坎前三道坎,坎坎坎。”对者感到因受前面数字“三”的限制,不能加三个“山”字来对,如对则名不符实,故无言以对,遂成“绝对”。此绝联民间又传为明代祝枝山对徐子建出句“三塔寺前三座塔”。徐子建对为“五台山上五层台”。祝枝山又出句为“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徐子建不加思索,顺口对为“五台山上五层台,台台……”时才发觉上当,再想,仍无以为对。亦传为清时海陵才子诸葛氏出句难关圣帝(关羽),关羽败对而怒。亦传明代“神童才子”解缙与友人某日同游三塔寺,友人以“三塔”为题出句“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解缙对作“北京京北,五台山上五层台”。友人又将出句变作“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解缙无言以对。据说此后一直无人能对,至今仍为“悬联”。

026.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
    【案】传清代李调元在塾读书时,老师出句命对,他曾对为“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因出句中有“织”、“绫”、“罗”(旧体作“ ”)、“绸”、“缎”5 字同为“丝”旁,李所对对句不符此要求,故有人认为不为工对。据说至今无人能对。至于民间所传明代丘琼山对岳母、吴文应客人出句为对等传说,尽管联句字词各有异同,但均不符合“同旁”要求。另传四川安乐镇李林对岳母出句“田栽桑,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成绫罗绸缎”,李林当时即对为“山长草,草藏兔,兔生毫,毫制笔,笔写出锦绣文章”。亦不符“同旁”要求,不能算为工对。

027.青沟溪,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取紫铁,坐南朝北打东西
    【案】传为清代李调元充军新疆获赦,归京途中遇一痴癫秀才吟“青沟溪,黄铁匠,扯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不止,问其故,告之其求婚于某女,女出句命对,足对允婚,难煞秀才,冥思成痴癫。李调元怜之,代对以“紫竹坝,朱裁缝,穿金针,弹灰线,度短量长分大小”。痴秀才喜出望外,往女家吟对,喜结良缘。窃以为李调元所对不算最工,又加入“取紫铁”三字,以求教于海内外方家。

028.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南朝北打东西
    【案】传四川泸州白塔街从前有铁匠铺,铺主人姓黄。有人以黄铁匠打铁情景为题,出此句索对。据说至今无人能对。盖因此句中巧用“白”“黄”“红”“黑”“青”“蓝”“紫”共七色,且有“北”“南”“东” “西”四方诸字,又兼“东西”一词二用,含有物件之意,难度太大,无人能对。

029.东风劲吹,有伞难遮西晒日
    【案】传清代李调元擅长斗对,名播寰中,人称之斗对“天下无敌手”。不料某日督学江南,应邀赴抚台宴,抚台家管家出此句索对,李调元久久无言,至死未能足对。

030.羊毫笔写红绫纸
    【案】传为清代李调元新疆充军获赦后回归故里,与夫人谈诗论对时,夫人出此句,李调元不能为。后闻一侍女对为“鹿角杈晾紫罗裙”,又闻厨子对为“虎头靴套麻草鞋”,又听书僮对作“猪拱嘴吃青海椒”,还听皮匠对作“马蹄刀切黄牛皮”。李调元大喜,以“马蹄刀切黄牛皮”为对往告夫人。夫人以为切,但不解李调元何以变“皮匠”。李据实告之,夫人甚喜。但窃以为匠仆所对,均不工称。试看出句中“毫笔”二字,旁从“毛”,“红绫纸”三字旁从“纟”,匠仆诸对句何以尽擅此妙?

031.三才天地人
    【案】古称天、地、人为“三才”,出句以此立意,巧用数字“三”,而天、地、人三字展开,亦含三数。至今无人能对。

032.冰冻冰船兵打冰,冰开兵走
    【案】传李鸿章得势升官后,有次回庐州(今安徽合肥)游巢湖,夜宿姥山寺中。不料一夜天寒地冻,巢湖结了冰,难以行船。李鸿章急于赶路,命兵勇敲冰。此情此景被一位正在湖边洗鞋的尼姑看见,笑吟半联嘲李鸿章,李鸿章不能对,深为脸热。至今无对。又传其时尼姑已自对下联。为“泥沾尼鞋尼洗泥,泥尽(一作净)尼归”。李鸿章闻对更为脸红了。观尼姑所对,虽也巧妙,然终不如上联气魄。录此供高才试笔。

033.白头婆请花肚姑,过广潭,入深坑,引塘斑婵,来会肉粒鱼于冷水
    【案】传清代有个杨冷鱼,广东高州曹江人,颇有文名。但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有一民间艺人立意挫其傲气,出句索对。出句奇巧非凡,妙趣横生,难煞了杨冷鱼。据说他时常终宵不眠苦思对句,但至死依然未能足对。盖因这半联说的是杨冷鱼之母当年遣媒婆为杨冷鱼求亲之事。“白头婆”、“花肚姑”、“塘斑婵”、“肉粒鱼”均为鱼名,又分别是其媒婆、其妻和杨冷鱼本人的外号;“广潭”、“深坑”、“冷水”均系当地地名,且与水相关。加之联句中巧嵌了杨冷鱼的“冷鱼”二字。

034.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比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案】传这半联乃广东郁南宋桂才女白花婆所出。句中连用“长安”、“东安”两个地名和“潘安”、“谢安”两个古人名,出现了6 个“安”字,末二句又是孔夫子名句。难度很大。据说至今无人能配其偶联。

035.白花种花麦,麦花开白花,绿叶红根三角子
    【案】传为广东郁南宋桂才女白花婆所出。“白花”为宋桂地名,“花白”系当地一植物名。半联中巧用“白”“绿”“红”三色和两个“白”字、两个“麦”字,一、二分句连接处有“顶针”,又有数字“三”。据说因难度太大,至今无人能对。

036.蜂巢枫树结,风吹枫叶掩蜂门
    【案】传为广东郁南宋桂才女白花婆所出,久无人对。因“蜂”“风”“枫”3字同音,又用了两个“蜂”字和两个“枫”字,难度很大。

037.省曰黔省,江曰乌江,神曰黑神,缘何地近南天,却占北方正色
    【案】传清代中叶礼部尚书李宗仿游乌江时得此半联(一传作“省曰黔省,江曰乌江,神曰黑神,缘何地近南天,却占了北方正色”)这比“片玉”载于他所著的《黔记》上。句中“黔”、“乌”两字均有“黑色”之意。“黑”在方位上是表示北方的色彩,而在这里却成了南方的省名、江名、神名,这是什么道理?这半联1982年末载于《贵阳晚报》。时隔不久,嘉蕴禾续对出对句,也刊于同一报纸:“崖称红崖,水称赤水,寨称丹寨,只因人怀古国,就留为今代嘉名”。虽也不易,但平仄不协。因无人能在对句中做出工稳、准确的回答,遂成“绝联”。

038.枫岭峰上栽枫树,风吹枫叶落丰城
    【案】传江西丰城与高安县(今乐安县)交界处,有座山名叫枫岭,因峰上长有一棵老枫树而得名。为了枫岭的归属问题,两个县打了不少官司,但总是各执一词,相持不下。后来丰城一位秀才出此句,言高安县有人能对出对句,则以岭上枫树为界,各管一侧;如对不出则枫岭全归丰城管辖。因联中暗隐枫岭属丰城之意,且“枫”、“蜂”、“风”、“丰”4字同音,据说至今仍是“悬案”,有待于高手一试。

039.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案】清朝光绪年间,江西南昌知县江某因主持正义,被帝国主义传教士杀害。消息传出,全国愤然。北京教师江元虑在北京陶然亭(一说江亭)设祭堂,为江知县举行追悼会。有人以此为题出此句。据说久无人有妙对。后传有人对为“沈君于沈府,接待沈阳沈先生”;有人对为“沈君于沈庄,接待沈阳沈处长”;有人对作“鄂君于鄂州,犒劳鄂东鄂将军”;有人对以“桂君于桂林,慰劳桂北桂指挥”。似均难称其工。至于有人对为“广君于广州,抚慰广东广恩师”一比对句,则因百家姓及千家姓中均无“广”姓而难以入流。

040.烟沿艳檐烟燕眼
    【案】传清末一人在门前生火,灶间柴烟沿那艳丽的屋檐进入春燕窝中,烟得燕子叽喳乱叫,飞出巢去。有人以此为题,出此7字同音上联索对。据说至今仍是无解的难题。

041.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案】传清代江津才子钟耘舫曾以此半联难倒一个自恃才高的秀才。实则这半联乃是悬于江西南昌市钟鼓楼上的久传无对之“绝联”,在民间已不知流传多少年了。因有“钟”“中”“终”3 字同音,又有两个“钟”字,难度很大,迄今无人能对。

042.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案】传为一岳父(一说为清代钟耘舫之妻)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若“翻译”一番,则为: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子莫颜回。因难度太大,据说至今无人能对。此“绝联”又传作: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比之上述半联,难度稍小。但据说至今依然无人能对。

043.一屏三色,麦青、豆绿、菜花黄
    【案】此乃久传无对之半联“绝对”。巧用麦、豆、油菜花3 种植物“青”“绿”“黄”三色,前后照应,组装成句,甚是工巧。据说为对者不少。但至今未见工称而又饶有雅趣之“配偶”。

044.今夕何夕?两夕已多
    【案】此乃巧析“何”、“多”2 字发问,“今夕何夕”又妙用古人名词句成句,难度较大。有赖于高手为之“配对成双”。

045.昨夜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案】巧用“大寒”、“霜降”、“小雪”3 个农历节气名组装成联,且这三个季节名既当名词,又当形容词和动词,甚为工巧。其后,为之争对下联者甚众,惜终难有与上联相映成趣者,遂成“绝联”。

046.霜降降霜,儿女无双双足冷
    【案】霜降为一节气名。“霜”、“双”2 字同音。半联中前一分句用了卷帘格,后一分句用了顶针格。难度较大,据说至今仍是无解的难题。

047.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案】联句既合联律,又合逻辑,且巧用“回文”修辞格成句,无论顺读还是倒念,均完全一样。难度较大,据说一直无对。

048.大雁南来头朝北,两翅分东西
    【案】因属同一时、物方位对,难度较大,无人能对。

049.二木林,三木森,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案】此句除巧析“林”“森”2 字外,又巧用二、三、六3 个数目字,其余9 字全为“木”旁。难度确实不小。据说至今仍是“绝联”。

050.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案】传古时有怀才不遇之士子,在悲观失望中出此半联解忧,因巧用“望”、“天”、“空”、“有”4字,且用顶针格作成此13 字之出句,难度较大,至今无人能对。

051.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
    【案】传有人巧析“好”、“配”、“问”、“何”4字成此半联索对,因难度较大,至今无对。

052.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案】这半联是清代流传下来的“绝对”之一。据说无人对出。

053.大凉山山小,小凉山山大,不论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
    【案】大凉山、小凉山均系我国四川省名山。有人以此为题,巧为半联,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054.岑溪山水今奚在
    【案】广西有一地名“岑溪”,有人析此2 字成此半联巧妙提问,据说至今无人回答。

055.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案】传岭南有爱鸟人,广罗珍贵飞禽,名噪一时。慕名前往观赏者甚众,每日络绎不绝。养鸟人得意之余,自出此半联悬于大门,一为光耀门庭,二为广徕看客。巧在妙嵌三国名人孔明、张飞、关羽3 个人名组字成联,以拟人手法道出樊笼之鸟失去自由的苦衷,惟妙惟肖又语带双关,镶嵌人名处巧妙无痕。据说当时为对者不少,可惜均难尽臻其妙,遗憾至今。

056.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案】民国初年,袁世凯等北洋军阀及政客,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统治中国,政治腐败,内战频仍。当时有人对这“无量金银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的状况十分不满,出此句谴责并征对,使无数人拍案叫绝。盖因这半联不仅指地势由高而低,而且语意双关,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更兼“山”指孙中山,广东香山人;“城”指袁世凯,河南项城人;“陂”指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河”指冯国璋,河北河间人;“海”指徐世昌,江苏东海人。确实奇巧无比。据说当时有不少人试对,但均不及出句构思巧妙、文字浅显而又寓意深刻,至今尚无被公众认可的对句,实乃“绝对”。
    057.北有徐东海,南有岑西林,问你两个东西,如何调和南北
    【案】1918年,护法战争开始不久,南北双方内部都出现了矛盾和分裂。北洋军阀内部,直、皖两系明争暗斗的结果,直系占了优势,就向南方提出“议和”。南方军政府内各派军阀本身就各有企图,名为参加“护法”,实际上是向北京方面争夺权利。他们看到有利可图,就响应“议和”的主张。但议来议去,问题仍无法解决。于是有人出此句,载于当时上海的一家报纸上。联中的徐东海即徐世昌,是北方派的首席代表。因他是江苏东海人,故世称“徐东海”;岑西林即岑春煊,是南方派的首席代表,因其是广西西林人,故世称“岑西林”。这比出句两次用了“东南西北”4个方位词,且“东海”、“西林”既是人名又是地名,十分自然,技巧高超。据说至今无人能对。

058.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案】据传为清代一卖炭翁所出,久无人对。大约百年之后,虽有人以“竹横麻竖,青黄交错软硬帘”为对,但仍嫌有欠工称。尤其是炭出于山、盐出于水这层关系,要对仗甚工,恐不易为。河北程耀先生有“霰停雪继,刚柔各异地天情”一比妙对,颇臻其妙,然似乎有
欠畅顺之嫌。

059.清华园水木清华
    【案】1932 年,著名学者陈寅恪在清华大学任历史、中文、哲学3 个系的合聘教授时,曾主持国文入学考试拟题之事,国文考卷中曾加试对联。结果半数以上考生交了白卷,故此引起一场“砚池里的风波”。陈先生因被推上“被告席”,不得不挺身而出予以答辩。陈先生认为,出对句考试乃是中华教育之优良传统,也是一种很好的考试方法。对联虽只寥寥数字,但足可以窥见考生对词性、词意的理解和虚实平仄的运用。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对联最具有中国文学之特点,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该答辩一经发表,这场笔墨官司转败为胜,“砚池风波”随之平息。当时陈先生所出对句,均为上联。一为“孙行者”;二为此句“清华园水木清华”。“孙行者”半联,有少数考生对得较好,如“胡适之”(陈先生当时判为满分)、“王引之”、“韩退之”。然而,相比之下,陈先生自对的“祖冲之”最工最妙。而“清华园水木清华”这比出句尚无人对出妙对。

060.闫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案】传为1937年闫锡山过无锡至锡山游览时出句,无以为对,便登报征对,久无人对。又传1945 年,名记者范长江至安徽天长采访,偶发灵感,对以“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不少人称其“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韵味悠长”,且“在含义上也超过出句”云云。若仅从既是人名又扣地名这一点上看,范长江所对还说得过去。但若字字推敲,则漏洞较多,难称其工。有待俊彦一试。

061.至郁南郁郁不乐
    【案】1946年,广东高要人陈让湖出任广东郁南县县长,秘书黄澄宇偕往。当时郁南县城在建城圩,县治四面皆山,交通不便,市井杂乱,店铺破旧,人民生活艰难,黄心情不快,出句征对,至今无对。

062.宋有三龄,陈有三清,焉知三清不及三龄
    【案】民国年间,广东郁南绅士陈某,颇有家财,养有3 女,均以“清”字排名,年未及笄,待字闺中。陈出此句欲为其三个女儿征婿。“三龄”指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这“宋氏三姐妹”。至今无对。

063.黄花节接黄花女
    【案】传民国时江西丰城某家娶亲,女方家在高安县,婚期定在黄花节某日。因当地有贴半联于花轿上娶亲,女方足对对句后方可迎娶婚配之风俗,故男方在花轿上贴此半联。意即在这美好的黄花时节迎娶你家的黄花闺女。本意确实甚好。不意女方主人遍邀村中能人续对,因难在既有节令词“黄花节”与赞美词“黄花女”,又有“节”、“接”两个同音字,村中无人能对,便上报乡,乡亦无能,又上报县,县亦无能,便张贴招贤榜文,然终无人敢揭。女方只好认输,恭请男方代续对句。男方村上、乡上、县上同样不能为。以至两家终未能成就百年之好。迄今仍是“绝对”。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诗人马萧萧先生足对为“红叶季寄红叶诗”,颇有意趣,但“季”“节”“合掌”,且“红叶季”似不顺畅。

064.望江楼下望江楼,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案】四川成都有名胜游览地望江楼公园。很早以前即有人出句“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很久无人“对得起”。后四川什邡李吉玉长久苦思亦不得,某日偶游什邡县城外北部珠市坝之“古印月井”,触动灵感,足对以“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了却了一桩“悬案”。清代一名士游望江楼时,又出此半联索对,久思不得。后亦无人能对。1964年在望江楼举办赛诗会,一青年工人对作“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但仍欠工巧,尤其是平仄不谐。

065.月照莲池,素娥有意求君子
    【案】20 世纪40 年代,湖南邵阳爱莲池妇校求偶联,至今未得“配偶”。

066.澎湃潮流海江
    【案】原为柳亚子诗句。因6字皆有同一偏旁“氵”,据说至今无偶。

067.寂寞寒窗空守寡
    【案】传为一尼姑所作,并愿以此作为她离庵还俗嫁为人妻的条件。但终未有人能对。盖因这半联除内容符合逻辑外,难在7字为同一部首。前几年,广东海丰教师余立初先生对为“俊俏佳人伴伶仃”。虽也不易,但因联意似“俊俏佳人”口吻,恐难使此尼离庵成偶吧。

068.食包包得饱
    【案】传某茶楼开业出此句,言有能对者可在此楼白吃大包子到饱,且可白吃一个月。迄今尚无妙对。有香港骆广彬先生以“衣壮壮衣装”为对,逻辑上讲得通,惟“衣”“壮”二字连用不合惯例,稍嫌勉强。

069.花生生花落花生
    【案】民国初年北京《朝报》出此半联求对。迄今似乎无人对出妙句。“落花生”为花生别称。种植花生,长大开花(生花),花落后又生花生,故曰“落花生”。此半联写的是花生繁殖的程序,而且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依此循环往复读此句则为“落花,生花,落花生,生花,花生……”盖因难处在此耳!

070.鹅儿不食草果
    【案】此系在美国三藩市开业的老中医何仲贤自拟的半比“片玉”,迄今半个多世纪,尚无人能对。盖因“鹅儿不食草”乃中药名,“草果”亦为中药名,而且两药名互套(亦称“扣字”),故成其难。

071.鸡冠花下鸡观花
    【案】出句仅7字,却有两个“鸡”字、两个“花”字,“冠”与“观”同音韵,奇巧无比。

072.黄河黄,长江长,长城万里,黄山不黄
    【案】1987 年河南郑州朱恪超先生制此半联,在有关报刊刊出求对。一时应对者甚众。有对作“赤水赤,古陆古,古田九章,赤县愈赤”。“赤水”系武威泉名,淮阴为地球之古陆,古田九章指古田会议决议的九部分内容。技巧相合,平仄相对,惟水、陆、田、县不如出句江、河、山、城的结合紧密。

073.上前门,买前门,前门无前门,后门有前门
    【案】1987 年初,某人去北京前门副食商店买“大前门”牌香烟,柜台上说“无货”,但却见有人“走后门”从该店“内部”买到。某人有感于此,遂投书于《光明日报》,附此半联。《光明日报》发表了此信并附刊这比出句,意在讽刺行业不正之风,同时征集对句。但据知迄今尚无人对出妙句。

074.玉蝴蝶恋花心动
    【案】巧用“扣字法”并嵌词牌名《蝶恋花》成拟人联句,江西新余联友学社1988 年1 月《联友》第10 期怪联求偶,妙对征“婚配”,至今无偶。

075.好女子,女家嫁,生男为甥
    【案】江西新余《联友》1988年第3 期征联,妙用析字法组字成联句征对。至今形单影只。

076.峰上生枫,蜂巢枫,风吹枫动蜂落峰,风吹枫叶闭蜂门
    【案】1988 年3 月,江西新余联友学社《联友》征联。巧用同音字重复排列生趣,至今无人对出妙句。

077.爱极成双成极爱
    【案】巧用回文格成句,正读倒念语意相同,表因爱情而成婚,因成婚更相爱之意。至今尚无人能对出合适的对句。

078.沁园春光好事近
    【案】妙用“扣字格”,巧藏《沁园春》、《春光好》、《好事近》3个词牌名。至今仍在“求婚”中。

079.益母丹生桂子好
    【案】巧嵌益母、丹参、桂子3 味中药材名,谐音生意。至今无偶。

080.密云降雨滋玉田,达静海确保丰润
    【案】传清乾隆皇帝某日问纪昀(字晓岚)北京附近有哪些县,纪信手写成一联作答: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怀柔有道,知顺义便是良乡。贴切地嵌入北京周围密云、三河、玉田、丰润、顺义、良乡等8 个县名,且巧含治理、为政之道。乾隆看罢,称赞不已。当代书法家刘炳森觉其意义太过陈旧,一变而为:密云布雨,引三河,灌玉田,万年丰润;平谷移山,填静海,建乐亭,百世兴隆。巧嵌北京、天津、河北8 个县名,有时代气息,有积极意义。有人在此基础上出此比联句求对,内嵌京、津4县名。有人以“衡水横流溢深州,入交河方得安平”为对,巧嵌河北衡水、深州、交河、安平4县名。虽也难得,却不算工巧。

081.田井井非井
    【案】1988 年6月,江西施子江先生以此百年“绝联”向社会各界征对,据说无人能对。后施向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诗人马萧萧先生索对,马先生对以“水车车串车”。“水车”与“田井”有关联,然以“串”对“非”,似欠工巧。

082.古文故人做
    【案】《乡土》杂志社出此半副古“绝联”征对,一时应征者云集。然唯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先生所对下比巧妙:“志言志士心”。除巧用析字格为之,且上联从左到右文字越来越繁,对句笔划则从左到右越来越简。

083.嵩山高岳峙山寺
    【案】巧用析字法成句,析“嵩”为“山高”,析“峙”为“山寺”,且“岳”下亦有“山”。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先生对以“汾水分流水亭”。

084.冬至大地,霜降屋檐,看大雪小雪,遍地白露
    【案】内含“冬至”、“霜降”、“大雪”、“小雪”、“白露”共5 个节气名,又含有两个“大”字、两个“地”字和“霜”“雪”“露”等4 个同偏旁“雨字头”字,“白露”又谐“白路”。难度较大。至今无人能对。

085.移青山,堵白水,不让白水白白流
    【案】湖南平江有白水河。1949年后在河上筑坝蓄水,建站发电,引水灌溉,当建到第4个电站且第一个电站投入运行发电后,有人制此出句,难以自对,求诸报端征对。据说至今无人对出工巧妙句。

086.上三代是曾祖,下三代是曾孙,四世同堂,两曾并立,世间罕见
    【案】《楹联报》第10 期所刊求对奇联。安徽寿县陈益龄先生以“前十年为老师,后十年为老犯,一人向隅,二老偕亡,人际多悲”试对,并注云:其县有老先生,兄弟辈中排行老小,亲友呼之老先生,半生执掌教鞭,不幸于天命之年,因莫须有罪名陷身囹圄,被遣异乡劳改10 年之久,后得昭雪,重返原校执教,惜妻室他去,双亲早逝,形单影只,令人掬泪。云云。除个别字平仄不协外,“偕之”、“老犯”之说欠通俗、顺畅。

087.花生出土,合掌拜天求雨露
    【案】以拟人手法出此上比,形象生动,颇有意趣,久传无对。1989年河北省程耀先生对以“竹笋穿泥,科头朝日沐春晖”。“科头”即光头。唐王维有诗句云:“科头箕踞长松下”。形象生动,饶有意趣。惜“沐春晖”中“春晖”二字不同部首,而“求雨露”中之“雨露”二字同“雨”旁。

088.杜鹃花下杜鹃啼,杜鹃似血,杜鹃啼血
    【案】某人到郊外春游,见杜鹃花开得遍地都是,吟此半联,至今无对。

089.南京上海路,不如上海南京路
    【案】南京市有上海路,上海市则有南京路,两条大街均为其城市名街。但若两相比较,则见其差别。

090.岭顶莺鸣,兵丁酩酊拎瓶听
    【案】同韵字成联句,语意畅达,为对难乎其难。

 

091.荷叶多,荷花少,莲实甘,莲心苦,藕丝长,藕节短,多少、甘、苦、长、短,都是一本同生
    【案】写藕塘及莲藕之实况,语带双关,句意畅达。为对谈何容易!

092.莫负青春祭红日
    【案】《西安晚报》所刊巧用“扣字法”成句的半联征对之一。7字包含《莫负青春》、《青春祭》、《祭红》、《红日》4部电影片名。至今仍无工巧对句。似可称“当代绝联”。

093.双木林,三木森,林森非林森
    【案】《西安晚报》半联征对之一。前两个分句用“析字格”,最后一个分句的“林森”为近代名人。迄今尚无人对出工妙对句。有可能变成“当代绝联”。

094.钱钟书轻钱钟书
    【案】《西安晚报》1992年半联征对之一。赞颂钱钟书先生轻视金钱而钟爱读书,7字全为平声,要求对出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亦可能变成“当代绝联”。

095.上也争,下也争,上下相争争上下
    【案】某校校报《草地》副刊刊出半联“上也争,下也争,上下相争争权利”征友求对,应对者甚众,但均不甚工称,尤其是平仄不合。后有人建议改为这样半联,似更贴切。供有才华者一试身手。

096.小雁塔不小,大雁塔不大,塔塔南北峙立,分不出谁小谁大
    【案】1992 年《文友》杂志所出征联上联之一。大雁塔、小雁塔均为西安市名胜之一。一直是无解的难题,堪称“当代绝对”。

097.矛当家,盾当家,矛盾当家闹矛盾,矛盾何时了
    【案】有一对小夫妻常为家庭小事口角不休,有人以此半联劝告,不意竟成“绝对”,求诸报端征偶,亦难“成双作对”。

098.广播电台,广东广西,播南播北,广播天下新鲜事
    【案】除巧用地名、专有名外,巧嵌4个方位词,且“广播”一词二用,更兼“广”在岭南又读作“讲”,故联句又可以谐音读作“广播电台,讲东讲西,播南播北,讲播天下新鲜事”。难度甚大,堪称“当代绝对”。

099.对对对对对
    【案】澳门楹联学会设重奖为“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一比上联“求偶”过程中,竟意外地引出了许多亦想“求偶”的“绝对”。此即为其中之一。系广东顺德均安何耀茹先生提供。前2 字为数量词,第3、第5 字为名词,第4 字为动词。联意为“副副对联对对联”。联意跌宕有致,颇有雅趣,值得一对。

    100.横琴澳门,路环水仔前山
    【案】此句亦为澳门楹联学会在为200多年前的一比“绝联”征对过程中意外引出的多副亦想“求偶”的“绝联”之一。系广东顺德均安何耀茹先生提供。联中巧用了澳门的5个地名:横琴、澳门、路环、仔、前山。联意为:一把“琴”“横”塞了出入“澳门”之“门”,道 “路”“环”绕,人们进出只能走“水”“前”的“山”间小路。因联末之“山”为平声,所以是征上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