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为何攻不下重庆:“血脉”化为“中华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31:3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作为党、民族、国家、人民的“血脉”,这非常恰当、正确、深刻。优秀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经典性、传承性、创新性、文明性,和时代的特征、特点、特色。在把中华文化看作“血脉”的同时,又要、又应该、又必须化作“中华魂”,唯有把文化作为魂来看待、提升、运用,才能产生巨大的人文、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文化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前进、人类进步、历史发展的力量。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决定了文化这一“血脉”要成为时代之魂。文化是发展、变化的,经历着除旧布新、与时俱进、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一点一滴地培育、一步一步的发展、一代一代地传承,一次一次地创新,这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凝结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民族必须振兴、壮大,文化需要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文化之所以延绵不绝、发扬光大、价值无穷,靠的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对文化这一“血脉”薪火相传、接续培育、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我国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仍然需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把亿万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使各民族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在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把文化这一“血脉”成为时代之魂。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既要在文化传承方面做扎扎实实的工作,还要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始终立于时代文化大潮的前列。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认清时代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时代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并以文化这一“血脉”为魂,努力创造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把传统作为基础,创新作为生命,对二者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科学加以运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立场是一切为了人民,决定了文化这一“血脉”要成为“以人为本”之魂。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题、主人、动力,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这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重点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必须全面反映、代表、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行为和本质要求必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文化这一“血脉”生成的权力观一定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这是由文化的本质决定的,是其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旧。一个人倘若体内没有流淌文化的血液,骨子里缺失文化气节,没有精神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有真正美好的人生。只有把文化这一“血脉”成为“以人为本”之魂,文化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体人民有效实现并不断提升人生价值。社会越是发展进步,文化在实现人民群众价值方面的作用就越是显得重要。越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越要以人为本,强化人的精神素质和精神境界,为社会发展以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本质要求,决定了文化这一“血脉”要成为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用什么理论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用什么精神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这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成败。在当代中国,能够担当这一重任以此作为指导思想的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文化精髓”,这一提法最系统、最全面、最精炼的表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显然,决定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是“思想之魂”;指出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理想之魂”;指出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精神之魂”;指出的道德规范,这是“道德之魂”。这个魂、那个魂,最终形成了“兴国之魂”。只要我们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化作“兴国之魂”,我们不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又能永远自立于世界之林。

  党的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促进性,决定了文化这一“血脉”要成为党建之魂。党的建设、发展、壮大,与文化的涵养、发展、灌注是不可分开、分割、分离的。政党是一种政治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政治素质,又是一种文化素质;是一种政治内涵,又是一种文化内涵。政党的思想根基、理论根基,道德根基,创新根基,都离不开文化这一“血脉”的铸就、铸成。文化,是政党的理论基础、思想旗帜、精神动力,并按照一定的文化要求代表着阶级利益来改造世界、影响社会、服务人民。具有时代特色又代表人民利益的理论、理念、意念,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举先进文化旗帜、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党的执政地位的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加强,既离不开党的先进性建设,又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党的创新理论之果,是党的建设之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党内出现的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促进主流文化发展壮大,是对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关系着党的先进性保持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我们把文化这一“血脉”化作建党之魂,用先进的治国理政理念引领社会思潮,用先进文化构筑民众的精神文化高地,促进和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落实、就无往而不胜。文化为魂,建党之本,强国之体,兴国之举。照此下去我们党就能从根本上巩固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经受住地动山摇的种种考验,我们党将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