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棠树:利率市场化,四大行将少赚一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2:51:03

【注:利率市场化,对于体制灵活的民生银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也是史玉柱微薄中曾经明确指出的。目前,民生银行最大的短板就是存款成本问题。这一问题,一旦面对利率市场化,就不再成为问题。四大行的大量存款,将从低成本迅速攀升成高成本,存款份额流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是一个轻易可以放开的枷锁,这会严重影响四大行的利益,但是,有利于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也有利于促使全社会存量资金回流银行。】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提要] 近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专家称,这将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存款利率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这触动了银行的核心利益。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千真万确的实话,往往并不受欢迎,尤其是当“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金融业内话题之后。

  “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今年12月初,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某论坛上说出了这样的大实话,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根据民生银行的三季报显示,由于主营业务快速增长推动,其净利润达到了213.8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4.42%;净利息(贷款利息-存款利息=净利息)收入达到了467.04亿元,占到了营业收入602.16亿元的77.56%。

  简言之,利差收入已成为民生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利差收入高达七至八成的营收占比几乎是中国银行业的普遍现象。各家银行存贷款的基准利息差基本上是由央行规定的,行政体制保护下的管制利率成为银行能够获得超高收入和利润的根本原因。

  近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银行的净息差普遍在250到300个基点(2.5%-3%),构成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银行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存款利率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这触动了银行的核心利益。”

  被触动的“核心利益”

  “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最大的银行,他们就和我们说,利率千万不能放开,放开我们就会受不了。”近日,央行某厅局级官员在上海一个内部讨论会上表示,“过早地放开利率是我最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在配套措施还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就放开。”

  他补充说,“因为我国的金融机构自律性比较差,一放开就会搞利率战、价格战,如果明的不行就来暗的,给你买米买油,给你送保姆。”

  通常所说的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由银行自己决定。时至今日,银行仍然没有权限在央行设定的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提高利率。

  2010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日趋紧张,央行通过存准和利率这两大货币工具回收了银行间的资金,以期缓解因为巨额货币存量及乘数效应刺激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客观上使得各家银行的存贷比逼近75%的监管上限。

  而银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各种“高息揽存”的手段吸纳存款,另一方面通过以信贷证券化等方式推出理财产品,成为“影子银行”,规避监管。

  上海某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相比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吸纳存款的方式方法更多,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工、农、中、建会反对利率市场化的最根本原因,它们担心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国有银行的存款份额会被蚕食。”

  此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结果显示,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

  改革迟滞后果已现

  尽管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就已被中央提出,但时至今日,改革利弊在业内仍未有定论。

  “如果利率市场化放开,必然会上演存款大战,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会提高,虽然这对储户是有利的,短期来看是有利的,但长期来看并不一定有利。”央行某厅局级官员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虽然无法判断利率市场化改革长期利弊,但改革迟滞所造成的资金价格扭曲情势已凸显。今年11月,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净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如果剔除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6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90亿元这两大增量,实际上来自普通居民住户存款净下降已经达到了7272亿元。

  有观点认为,相比地方金融拆借利率,被设定上限的银行存款利率所导致的“负利率”现象,正在让银行丧失吸引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此前曾引用北京大学的一个报告显示,从2002年到2008年,由于银行体系的负利率,老百姓实际上等于向银行体系补贴了7200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即便是在管制利率的情况下,负利率也是很难维系的,扭曲的利率价格一方面通过理财产品进行修正,另一方面通过地下金融特别是高利贷来纠正。

  如果按照利息差来算,地下金融的民间拆借利率的年化收益普遍比银行当期存款利率高出25%-30%。

  在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看来,如果央行的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差异太大,会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资金掮客”泛滥,他们往往通过特殊渠道向手握资金的银行信贷人员寻租,通过拿到较低利率的资金转贷造成高利贷,严重伤害正常的产业。

  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用急用缓的问题上,似乎在央行内部仍未达成一致。



  市场化“用急用缓”?

  此前,央行机关报《金融时报》曾刊登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的观点,其为利率市场化列出了进取和稳健两种改革方案。若选择进取方式,第一年可规定银行存款利率可以最高上浮20%-30%,第二年上浮50%-60%,到第三年更完全放开,同期贷款利率的浮动可以更宽松,甚至可以一步到位完全放开。若稳健改革方式,则可以先由央行采取不对称调整利率收窄银行存贷款息差,然后按大额或中长期等层次,先行放开存款利率,最后放开小额及活期等利率。

  不过,央行某厅局级官员在上海一个内部讨论会上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央行管住了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情况下,2%?3%的利差对于银行来说是“很舒服”的,而利率市场化一旦放开,则净息差就会越来越窄,甚至会出现负的净息差,“偿付能力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也显示出银行并不看好利率市场化会在短期内实现。在关于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窗口这一调查时,仅有16.9%的银行家认为是今年或明后年,55.0%的银行家认为是未来3-5年

  “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合理的制度是前提条件,否则会产生‘道德风险’。”交通银行一位中层领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国外成熟国家经验来看,建立一定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必要的。”

  以美国为例,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自此之后,美国银行倒闭数量大幅减少,存款保险制度在防止银行挤兑和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5

阅读(767) 评论 (9) 收藏(2) 转载(17)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洗脑后一篇:风险管理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网上购物新浪商城[发评论]
  • 管我财2012-01-12 22:56:01 [举报]

    从香港的经验看,利率利场化之后,更利于大银行。大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后更倾向于降低存款利率,即使现在还是维持活期利率0.0001%。而小银行则更多的向大银行进行折借,所以大银行净息差反而更好。

    博主回复:2012-01-12 23:12:37

    香港的经验拿到大陆是不合适的。为什么?我在下文讲得很清楚。因为,香港是个资本主义大环境。我们大陆的四大行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政府存款、政府项目、国有企业存款、国有企业贷款。这些客户的业务利差空间,会在利率市场化后大幅萎缩。
    香港的大银行,是大在合理的位置上。我们的大银行,是大在虚胖上。四大行非常清楚其中的厉害,一旦放开,将会导致股份制银行成为脱缰野马,特别是民营的地方商业银行,再取消网点审批管制,将严重削弱四大行的地位。
    这是两地的巨大差别,千万别忽视其重大差异。

  • 管我财2012-01-12 22:57:26 [举报]

    补充一句,香港今年的CPI是6%
  • 未通2012-01-12 23:12:40 [举报]

    小银行没有网点,哪来的存款?存款流向小银行听着象神话。

    博主回复:2012-01-12 23:21:33

    这就是另外一个需要放开的重大限制。四大行,非常怕放开存款市场化,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检验的办法就是,让他放开试试。全面市场化,必然会对实质性垄断企业造成巨大冲击,这是垄断者心知肚明的事,根本不需要辩驳,哪都一样。

  • 管我财2012-01-12 23:34:08 [举报]

    有待确认。起码以我所了解,农行并非如此。
  • 管我财2012-01-12 23:39:39 [举报]

    只要四大行不用支付同样的存款保险费率,优势还会持续。没有存款保险作为后盾,人民会担心小银行破产而不是四大行。

    博主回复:2012-01-12 23:44:10

    不可能永远这样,存款保险率,也不会永远倾斜。你看看四大行的实际运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就知道到底该怎样。大股东是政府,养的是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在实际业务接触中,很清楚孰轻孰重。政府不抱着,早就丢盔卸甲了。

  • 管我财2012-01-13 00:26:41 [举报]

    没有政策的倾斜,在同等条件下,有国企斗赢民企的例子么?呵呵

    博主回复:2012-01-13 07:34:39

    没用,这个问题的争论,早就被实践所检验了。在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满大街都是银行,四大行早就被民营经济活力最发达地区的实际商业实践所证明,其不具备相对竞争力。我国北方地区,尚属于民营经济发展脆弱区,而这种格局正在慢慢改变。国有经济,其内在的低效性,是无法回避的。不是政策不想倾斜国有资本,而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导致,必须释放市场活力。民企,是不是能够斗得过国企,拉长时间周期看,就根本不用争论。民生银行,15年的发展平均速度,远超这些20年以上的股份制商行,更何况彻底放开后,将会释放更大的活力。

  • 萤火虫2012-01-13 00:57:06 [举报]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来的那么快,更不可能像洪水猛兽,“稳”,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大动作,影响范围相当大;此外,国有的股份制大行,其规模不容小觑,很简单的例子:年费,你让小银行收一下试试,您身边的银行不是随便说的。还是那两点要么你得存款成本低,且量大;要么你有一定的存款,且议价能力强。利率市场化会来,也会对国有股份制大银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品牌、资金实力、网点的便捷以及企业资金的托管等等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优势,即便利率市场化以后,大行的前景也不至于暗淡。
  • 管我财2012-01-13 07:43:03 [举报]

    说起民生,今天路透社有一篇民生银行的专访。農曆年後銀行股將率先陸續公佈業績,民生銀行(1988)董事長董文標昨接受道瓊斯訪問時,率先展望去年及今年盈利表現,他指今後數年,該行將繼續保持穩健盈利增長,但隨着內地經濟及房地產市場顯著放緩,難免對民行增長有所影響,故今年度增幅不會再像去年度般高速,意味增長低於2011年水平。  繼續受惠淨息差擴闊 去年首3季,民行盈利按年增長64.4%至213.9億元(人民幣.下同);單計第3季度,增幅更達80%,跑贏其他中資行。 董文標在訪問中表示,該行會繼續受惠於淨息差擴闊較同業為多的優勢,以及小型企業貸款強勁增長,今年盈利可望取得穩定增長。 然而,盈利增幅不會及得上去年高速,具體表現則未有透露,他只說期望可於5年間,民行盈利能倍增。 以資產計為內地第9大商銀的民行,近年積極向小型及私營企業貸款,他指該行過去約80%貸款對象為國企,現時私營企業客戶佔比85%,該行逾5成貸款額為500萬元或以上,6至9個月的貸款年息,普遍高達9厘,較官方指引的6個月年息率6.1厘為高。

    博主回复:2012-01-13 07:49:38

    民生银行的信贷结构从大型国企转移出来以后,庞大的民企客户成为其业务基础,特别是商贷通客户群,使得其贷款的周期短,利差大,资产周转速度获得很大提升。这种资产结构,适合在信贷紧缩时提升利差。在信贷大规模释放时,相对优势就不是很明显。这几年,中国的通胀威胁会持续保持,货币政策处于比较紧的环境是大概率。因此,其经营业绩将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估计,今年业绩增速,超过30%,没什么问题。

  • 管我财2012-01-13 08:06:34 [举报]

    我没有你乐观,但是全行业做到15%的每股盈利增长,我还是很有信心滴。几倍PE只要有增长就是好东西,呵呵!忙着看报纸,不回复了。最近博友又少了,低迷,好事:-)
  • 郑永灿2012-01-13 08:14:19 [举报]

    其实好简单,你说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低还是商贷通风险低?我认为是前者。我们这边的分析师统计过,实际上截止2011年年中民生银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全行业最高的,为15.4%,工行才13%左右,农行大约11%。即使看存款数据,工行在三季度全行业萎缩的情况下保持正增长,民生招行兴业没有一家能够做到的,这个东西不能简单的说国有银行和私营银行那个就一定好一些,还是要辩证分析。

    博主回复:2012-01-13 08:20:15

    风险低,同样也会得到收益低这个结果。风险和收益是辩证的。银行,就跟买股票一样。有的资产配备的式进攻性股票,有的资产配备的是防守型股票。民生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15.4%,商贷通超过18%,无外乎就是这么几个主要方向:政府平台信贷、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信贷、个人信贷,只是在这些业务中调整信贷规模比例,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逃过一个资产配备比例问题。同样,在不同的风险面前,对不同的业务客户收取不同的信贷收益。
    国有、私营,谁更好,关键在于企业的经营特点。工商银行,绝对不可能向民生银行一样进行资产配置。因为,其规模和客户特点决定了,他做不到20%资产配备小微信贷,无法承担这种系统性风险,也没有这么大的客户量,自然,无法分享敏民营经济体迅速成长。

  • 郑永灿2012-01-13 09:01:09 [举报]


    我查过些北欧银行业的历史,北欧银行业情况和中国比较相似,就是银行业集中度很高,间接融资占比也很高。

    别的国家的我没有细细查过,挪威的经验表明市场利率化的初期,会发生激烈的揽储大战,原来占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银行会丢掉很多市场份额,但是随后冒进揽储和期间挪威的房地产泡沫导致挪威出现银行业危机,很多银行倒闭,其中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最大的银行DNB)也要求政府援助,在这波银行业危机之后市场份额的集中度其实是慢慢又提高了,现在挪威银行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还是很高,还是集中在主要几家大银行手里,DNB的盈利在银行业危机之后增长了好几倍,股价也涨了10倍左右,当然金融海啸的时候也受到很大打击,利润降低一半,不过现在利润已经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了。

    所以从挪威的经验来看,银行业的集中度总会慢慢提高的,而且总会慢慢集中到幸存的大银行的手里面。所以如果从超级长的一个周期来看,还是要买不能倒闭的银行。

    澳大利亚四大行也是这么个情况,这四大行这些年来利润一直都很高,金融危机中更是借机并购了很多受金融危机打击的小银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也不好说,因为中国现在不存在会倒闭的银行,而且我认为利率市场化不可能是个突发的事件,我倾向于这种看法,就是利率市场化已经在慢慢进行中了(理财产品其实就是高息揽储),如果有一天当央行宣布利率放开时,可能那个时候利率已经80%都市场化了,开不开放影响都不大了。

    或者这样说吧,经济好的时候,可能买小银行是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小银行会更进取更灵活,经济不好的时候,可能还是要买大银行,因为大银行抗危机能力强,而且出事了还有政府救。
  • 郑永灿2012-01-13 09:04:37 [举报]

    另外我要和风兄说下,我们这边银行业分析师做的平台贷款占比的分析不一定十分准确,老实说现在不同的券商对这个平台贷占比的算法都不同,结果也不同。
  • 星河之水2012-01-13 09:25:45 [举报]

    政、经是一体的,不懂ZZ是很吃亏的,什么叫做大到不能倒,如果真倒了,斯时已是山河易主,不倒,想那么多没用的,民营经济只能是国有经济的补充,从汉武帝时已是如此,这无关意识形态,而是经过我们几千年的政、经实践过了的,分分合合几千年这就是我国家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