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转贴]南京一大学女教授1小时内被3通电话骗走152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19:08
南京一大学女教授1小时内被3通电话骗走152万

来源: 扬子晚报 于 2009-10-10 00:49:29  

  南京某大学的一名女教授,前段时间居然一次性被从未谋面的人骗走了152万──这是南京目前已知被骗数额最大的一起电话诈骗案。几个骗子在一个小时之内接连给这位女教授打了3个电话就让她去汇了款。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案发后,南京警方快速出击,通过4天侦查,最终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在福建省厦门市落网,随后,与本案有关的10名犯罪嫌疑人也被抓获。此案将在近日开庭宣判。  

  1个小时接到3个电话  

  扬子晚报报道,隋女士今年62岁,是南京某大学的退休教授,但仍在授课。今年5月19日上午11点左右,她接到一名自称邮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有一封福州市公安局寄给隋教授的挂号信被退回来了。“公安局给我寄什么挂号信?”隋教授感觉奇怪,但当她表示自己可以到邮局去取信时,“邮局工作人员”却说信已经重新寄出去了,最快当天下午就到,最迟也就一天时间。  

  正当隋教授在琢磨外地的公安机关为什么要给自己寄信时,半个小时后,她的电话再次响了。“我是福州市公安局刑侦队的副队长,经调查,你去年11月在福州农业银行办了卡,今年1月还办了张工商银行的卡,你涉嫌用这些卡在江西上饶诈骗台商92万,我们有权把你带到上饶调查。”  

  听到电话中的内容,隋教授愣住了,因为她从来没有在福州办过卡,更没在上饶诈骗台商,她开始怀疑有人栽赃陷害自己,连连喊冤。“副队长”询问隋教授家中实际存款有多少,并表示如果存款比92万少,就有利于她洗脱嫌疑。隋教授很老实地告诉对方自己有存款152万。  

  挂了“副队长”的电话后,隋教授的手机又响了。对方自称福州市公安局侦查科的科长,让隋教授把钱汇到江西上饶检察院的安全账户里“检验”,如果不是赃款就给她还回来。“这件事请你暂时不要告诉任何人,否则将会破坏我们办案,我们要追究你的责任。”  

  1个小时之内接到3个电话,隋教授有些不知所措,身为大学教授的她留了个心眼,拨打了“114”查询了刚刚拨打她手机的号码。一查,对方还真是福州市公安局的电话。隋教授觉得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件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于是当天下午3点,便将自己的152万元存款汇到了“江西上饶检察院的安全账户”里。  

  4天后3个骗子在福建被抓  

  钱汇出后,隋教授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便来到派出所报了案。南京警方立即展开侦查,经调查,打电话的是一个福建厦门诈骗团伙。他们在河南郑州通过使用电话任意显号软件作案。  

  这152万已被分多次转移。犯罪嫌疑人王某收到钱后,先将152万全部转入了宋某的一张工商银行卡中。这152万随后被分为两份,66万留在宋某卡中,另86万元中有50万转入到李某的银行卡内、20万转入了高某的银行卡内、剩下的16万拆分到张某等人的8张卡内。但进一步的侦查结果表明,这些银行卡的户主和本案并无关系,是嫌疑人盗用了他们的私人信息开办了银行卡从事犯罪。  

  5月22日晚5时许,嫌疑人王某等3人在福建厦门被南京警方抓获。办案民警在查获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内发现了作案的有关资料。5月25日,王某等三人被押回南京,随后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3组人冒充电信、公安和检察院  

  经审查,王某等3人都是福建人,其中王某出资在郑州租房并召集诈骗人员,张某负责往外打电话并监督其他人员,陈某则负责盗用他们信息办银行卡来转移赃款。他们还发展了很多“下线”,进行转账拆账取现,这伙人遍布深圳、长沙、渖阳、大连、烟台、青岛等地。  

  据王某交代,2009年4月,他和张某在郑州市郊租了一栋别墅作为诈骗的地点,从其他地方招来诈骗的人员后,他们冒充电信、公安局、检察院的人进行演练,并把所有人员分成1、2、3线──  

  1线是负责往外打诈骗电话,冒充电信局、邮政局的说你欠费或涉及某案件;2线是冒充公安和检察院打电话,利用电话任意显号系统,从而使对方相信;3线是骗对方转账,让对方将钱汇入指定的安全账号,诈骗成功后通知黄某,让他取款。5月26日,林某、刘某等进行转账拆账的犯罪嫌疑人也被抓获归案。  

  据记者了解,这起特大电话诈骗案件将在近日由南京玄武区法院开庭审理。(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诈骗流程示意图  

  “邮政局”:  

  福州公安局给您寄了封挂号信,被退回来了,不过我们又重新寄出,下午就可以到了。  

  隋教授在琢磨外地的公安机关为什么要给自己寄信时,半个小时后,她的电话再次响了。  

  “刑侦队副队长”:  

  你涉嫌用工商银行卡在江西骗台商92万,我们有权带你调查。不过如果你存款比92万少,就有利于洗脱嫌疑。  

  隋教授很老实地告诉对方自己有存款152万。  

  “侦查科科长”:  

  打钱到“安全账户”来检验,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隋教授拨打了“114”查询了刚刚拨打她手机的号码。一查,对方还真是福州市公安局的电话。下午3点,便将自己的152万元存款汇到了“江西上饶检察院的安全账户”里。

  上月南京另一老教授险被骗18万  

  2009年9月7日,南京一年近七旬的老教授遭遇“电话汇款诈骗”。家住鼓楼区的胡老太接到“电信”客服电话,告知她家拖欠上万元的话费,需立即报警。紧接着,“上海警方”打来电话称胡老太涉嫌洗钱,要求她打钱到指定账户。她赶到银行要将18万元存款转到骗子账户中,后来在银行和民警的劝阻下回过神来。聪明的胡老太对电话那头自称警方的骗子说:你是上海警察,说句上海话给阿拉听听?骗子自知暴露,无奈挂断了电话。  

  防范电话诈骗三招  

  1爸爸妈妈:我被派出所抓住了,请汇款到*********账户保释我。  

  防范方法:接到可疑电话、短信时,保持冷静,切勿慌张,与家人、亲友多商量。向当地派出所、银行网点、电信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当面询问。  

  2将来电显示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如110或亲友号码  

  防范方法:不法分子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不要轻易相信来电显示号码。只要你回拨过去就会打不通,或者转接到真正的单位。犯罪分子也就原形毕露了。  

  3“我是***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防范方法:汽车退税都需要车主携带相关证件到税务部门当场办理,不可能通过电话远程操作。
 首先,你们不要笑这个教授。这个教授不过是一个被骗的普通的有钱人,比这个教授有钱的被骗的多的是。
    其次,我们要发问的是,有钱人的钱为什么这么好骗??解释不超过以下几个:一、钱来的容易,不是辛苦钱。你看到有几个靠辛苦赚钱的,轻易把钱给人的?二、家里面的钱多。一个人钱一多,就不会把钱放在心上。真正有钱别说是150万,就是一千多万也不会放在心上。报纸上不是登,有个贪官把一千多万现金忘记在一栋房子里面吗!
     正由于有钱人有钱,所以他们就把钱不当一回事。被骗个三百万、五百万,就如同被骗掉三块二块钱一样的无所谓。将来这样的事情还要多。而且骗子的手段会更加狡猾。中国人的“富不过三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骗掉的。这样地方例子他多太多。祖辈们不择手段的赚钱,到了孙子就被别人骗得个精光。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骗子,还是被骗的,说不上谁好谁坏,这与佛教说的“轮回”有同工异曲之妙。佛教说:“你的”就是“我的”。说明财富这东西,并没有规定永远由那一个人所占有,可以轮流占着。就如同土地一样,“千年的土地百家主”,不管谁占着都是应该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那种贴在银行ATM上的小广告。 很容易判断。 号码很容易确定是不是银行的。

那种冒充银行客服的。 在你手机显示的号码就是真号码。 你怎么确定?

比如说你的客户和你联系。 在你手机显示的是他公司的联系电话。而且听声音很专业。很像那种秘书。

我不信你每次和人联系 都要去看她的身份证。 通过看号码判断的人多了。

如果120的号码显示在你手机上。 说你家某个老人住院了。他没手机。 你小子还要判断120这个号码是否真的?  你不是扯淡了?
 关于“骗子”的感触
一天晚上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操着不太熟练的广东腔,口口声声说是我的朋友,已经在南京了,明天要到合肥来看望我。
我问是哪个朋友,他用略带抱怨的口气说:连老朋友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啊!猜!
上次接到的也是类似的电话,很显然是个骗子。
反正我的电话接听不收费,我便和他兜起了圈子:我在广东有很多朋友哦,你是哪里的?贵姓啊?
他说:你在广东哪个地方朋友最多啊?
我说:我在广州呆了十几年啊,那儿的朋友最多。(实际上我只去过广州两三次,总共停留时间不超过三四天)
他说:我就是广州的啊,我叫李伟(大概是这个名字最普通吧,他猜中的概率最大)!
我说:哦,是李伟啊,你不是因为组织小姐卖淫进去了吗?什么时候出来的?(呵呵!)
......
他大概听出来我是在逗他玩,便马上挂电话了。
据报纸透露,此类骗局的发展,就是这个“老朋友”在来看望你的路上遇到诸如车祸之类的困境,要你赶紧汇钱去“拉兄弟一把”,等到你真的把钱汇去之后,他也就销声匿迹了(手机卡嘛,丢掉就是了)。
类似的骗局我遇到过不少,但是像这样冒充老朋友打电话的方式大概属于骗术与时俱进的结果吧!
我见过好几次的骗局是骗子发短信告诉我,在北京(或者上海、深圳、广州,反正是大地方)的沃尔玛(或者是家乐福,燕莎、赛特,都是高档的购物场所),我刷卡消费了8000多元,有疑问的话请致电某某号码。
收到此类短信,我一般删除了事。有一次在办公室突发好奇心,想了解一下这种骗术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骗钱。
我按照骗子给的号码拨过去,铃声响了几声,告诉我在“转接”(哦,从固话转接到手机上的)。一会儿,一个普通话很不标准的女声答话了:这里是中国工商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牌子够亮啊!),请问有什么能帮你吗?(还挺客气啊!)
我很着急地说:我接到你们的短信通知,说我刷卡消费了8000多,我想问问是哪一张卡出现的这个消费记录,我的卡多了(实际上我只有一张交行的借记卡)。
骗子说: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和卡号!
我说:我姓金(警)名茶(察),卡号340110110110110(都是110,呵呵)。
她过几秒钟后说:我查过了,这张工行的牡丹卡是在家乐福(不是沃尔玛了)消费8876元9角(还挺精确)。
我着急地说:啊,我的牡丹卡早在八年前就丢了,一直忘了挂失,里面还有十二万多呢!麻烦你们帮我再查一下,如果能够找到那个刷卡的人,里面的钱我分给你们一半以表谢意!
骗子:……
有点爽吧?
据说这类骗局主要还是想套取你的卡号和密码。现在看来,要想通过这样的骗局取得成功还真是越来越难了。
还接到几次短信,说某高级酒店招聘男女公关……。诸如此类的骗局,我回复了一次:唉,很遗憾啊,本人45岁了,当公关能力不行了,要不我真的想去应聘哦!还有更多的是这样回的:唉,我真的为你们感到遗憾,这么古老的骗术还在使用,你们为什么就不能静下心来,在研发新产品(骗术)上面加大投入和力度呢?信息社会了,骗术也要与时俱进哦!
至于在QQ上收到的所谓中奖信息就太多了,我干脆每次收到这个信息后就把这个QQ号“黑”了,免得他无休止地来骚扰我。
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骗术很多,真的让人防不胜防。我感觉到,只要自己别相信天上能掉馅饼,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识破骗术并不难,只要经过简单的逻辑判断就一目了然。比如在网上有很多号称能猜中彩票中奖号的网站,告诉网民,只要付几百元的入会费,就能得到他们推荐的号码。在网页上还罗列出他们历次猜中号码的业绩(对双色球来说,多数都是猜中5+1和6+0的),也就是说,每次开奖都能得到至少3000元的奖金。
很简单,如果的确有这样的业绩的话,那么开网站的人完全不要这样辛辛苦苦地收取会费了,他们干脆就去花两块钱去买彩票就是了,这样每次开奖获取几十万以至500万大奖太轻松了,干嘛还这样累呢?
判断骗术就是这样简单,只要看骗子的投入产出就行了。
现在人们谈到“骗子”,多数都是指上述的那些惹人心烦的“小玩闹”式的简单骗局,或者说是一种狭义概念上的“骗”。实际上深究起来,我们身边的有很多现象不也可以看成广义上的“骗”吗?
商场为了促销,把标签上的价格先提高200%再降价50%,打出“吐血”、“跳楼”、“自杀”的吓人字眼招揽顾客;把伪劣产品经过精心的包装,配上灯光、音响效果;把原本是广东某个渔村生产的电器贴上某个英文标牌;……不一而足!
明星为某产品代言,在装帧豪华、制作精美的广告上言之凿凿,把所代言的产品夸成一朵花,实际上他(或她)根本就没见过这个产品,更别说试用过了。
商场上的骗局比比皆是,人们多注意捂紧自己的钱包也就行了,可是有些骗局却让你无可奈何地“引颈受戮”:电视上热热闹闹的晚会,演员对上口型放录音(简称假唱)你怎么办?明明不需要进口石油,中国石化却说他们的成本受不了了,汽油要涨价,你怎么办?要是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下跌了,他却说他们的炼油成本还没下来,国内汽油价格不能下降,你怎么办?明明是一纸过期的国务院文件,却让大家一直在交那种莫名其妙的“养路费”,这似乎都能看成是一种让人见怪不怪的骗局了。
还有的就是一些根本就不能叫骗的骗术,也许可以归类成抢劫了:
大伙一起凑钱,建起了厂房,采购安装了设备,生产了大家都能使用的产品。结果是:大家还要出钱买这样质次价高的产品(付出产品的变动成本,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大家在别无选择的前提下购买自己厂子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同时,还要再付“建厂费”、“选址费”、“设计费”、“领导喝酒身体伤害补偿费”......,还不允许大家买其他替代品,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厂子。
君不见,中国电信的“电话初装费(现在好像已经取消了)”、民航的“机场建设费”、交通部门的“过路(桥)费”、有线电视的“初装费”、“收视费”等等,不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吗?这与工厂的管理者抢劫股东的钱大概没什么区别吧?
至于政治上的强盗逻辑就太多了,不说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