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d的读音:明朝十六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4:13:57
明朝十六帝概述  公元1368年,强大的蒙古帝国元终在一片的农民起义中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我可怜的中华民族从一个厄运又走进另一个黑暗的长夜。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   

明王朝虽是一个由纯中国人建立的王朝经二十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但朱元璋把明王朝建成一个极度中央集权的政权,对他的朋友,旧手下和大臣等进行大屠杀,这种自私和愚昧的性格传给了他的子孙,他的子孙们以此心态治理中国,虽有效的保持王了王朝的稳定,但榷把中国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气氛中。这种心态还表现在对智识方面,明王朝对科举的范围只局限在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写文章只用八股文,此时的欧洲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而中国人的榷只生活在一片的压迫中。   中国人的苦难,很少来自外敌,但来自本国的暴君暴官,中国人如果不   

建立一个有效的民主政权,暴君暴官就永远没完没了,而中国人的日子就永远要等待英明的君主的到来。   明政府对海上的扩张由郑和所带领,航行距离之长,在当时的世界无人能出其右,郑和所带领的船队航行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好像泛舟于中国的内湖。带给诸国很大的冲击。但由于中国是一农业帝国,对从事海外事业可能获利这一点,并不感兴趣,逐将海洋留给了阿拉伯人和欧洲人。   明末,宦官专政,明政府为填补应付对付女真族后金的外侵,和镇压闯王李自成流寇,不断加税,"辽饷"(东北女真),"剿饷","练饷"给百姓加深负担,政治腐朽,为官贪污成风,是明末的一大痼疾。终于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之下,走向灭亡。   明帝系   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文(1377-1402) 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1398-1435) 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 “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  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  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 孝宗朱佑樘(1470-1505) 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 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年号“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 武宗,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世宗朱厚璁(1507-1566) 年号“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  世宗,宪宗孙,父兴献王。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朱载垢(1537-1572) 年号“隆庆”1566年即位,在位7年 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年号“万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  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时才10岁,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神宗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年号“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  光宗,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 熹宗朱由校(1605-1627) 年号“天启”1620年即位,在位8年 熹宗。光宗长子。 政治腐败,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后金乘机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朱由检(1610-1644) 年号“崇祯”1627年即位,在位17年  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后,诛杀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力振作,无奈积重难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骚扰入侵,又崇祯性多疑,刚愎自用。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太祖朱元璋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视剧、评书小说以及太祖像明代历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历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学者吴晗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毛泽东的一生中 是不多见的。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贫苦身世。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 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 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没有土地,是靠租种别人田地为生的佃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 瑞。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 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 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却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  

,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  走向巅峰。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元朝残暴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 无情压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红巾军,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 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  朱元璋虽然身在寺庙中,但他显然是六根未净,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由于皇觉寺被毁,又有友人来信相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 ,投奔了红巾军的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很快就崭露头角,逐渐升迁。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 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马,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元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金陵(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 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就改集庆为应天府。  当时的形势依然严峻。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在以“布袋和尚” 著称的彭莹玉战死后,起义军推举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被推举只是因为相貌好,并没有才 干,不久陈友谅控制了这支队伍。刘福通于前一年迎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 林儿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割据温州、台 州等处。元朝的势力仍然强大,在起义军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将陈友谅视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先击陈友谅的作战方针。陈友谅本来是个渔家子弟,身高体壮,练就一身好武艺,又略通文墨,曾在县衙作贴书。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投奔到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下,后来取代了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陈友谅自恃兵多将广,直扑金陵而来。大敌当前,有人建议出降,有人提议奔踞钟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 奔者可斩也”,军心始安。同时,他派胡大海骚扰陈友谅的后方,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是旧 识的关系诈降,诱敌深入。陈友谅果然上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归,朱元璋乘势夺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双方于鄱阳湖展开生死大战。战斗十分激烈 ,长达36天,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朱元璋虽然损失惨重,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至正二十四 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称吴王,设百官司署,李善长、徐达为左右相国。  徐达像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张士诚控制着南达绍兴、北抵徐州 、西距濠州、颍州等地,这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只是他庸碌无为,安逸自居,没有更 大的野心。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他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由此又可见朱元璋当年以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士诚的决策是正确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 ,朱元璋命徐达为将,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20万,直捣张士诚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为策应。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张士诚束手被擒,后于金陵自缢身亡。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将朱亮祖攻取台州温州。十一月,部将汤和下庆元(今浙江 宁波),方国珍逃入海中,不久为廖永忠所败。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月,汤和与廖永忠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杨璟等人攻取广东广西。在平定东南之时,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将北征蒙古,山东河南随即而下,冯胜也攻克了潼关。  在轰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常遇春像个当初的放牛娃、小沙弥终于跃上了权力的巅峰。这里顺带提一下,朱元璋为何选 定国号为大明呢?熟读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龙记》 ,在这部武侠小说中,明教与元 朝势不两立。而且,小说中有几位人物也与历史人物重合,比如颇有心计的朱元璋、勇猛忠信的常遇春,还有布袋和尚彭莹玉等人。那么朱元璋定国号是否真的与明教有关系?  按照吴晗的观点,“大明”的意义的确出于明教。明教,原称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 唐延载元年(694)传入中国,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称明教。明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即他们认为统治世界的明暗两种力量,为明暗二宗;明暗两种力量相互斗争,经过初际、中际 、后际三个阶南京徐达墓段,为三际。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恶和欲。在初际阶段,还没有天地, 明暗相互对立;中际阶段,暗占据优势地位,这时明王出世,经过斗争将黑暗赶走;后际阶段,明暗各归本位。明教对于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明教主张迎接明王出世,改变现状,相信不久以后人们会过上好日子。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广大穷困农民间进行传教,准备武装起义。当时明教的彭莹玉,在淮西传教,宣扬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准备。至元四年(1338),彭莹玉和 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虽遭镇压失败,但此后各地起 义不断,而彭莹玉也在坚持斗争。河北韩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 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发农民15万修黄河。韩山童派人预先在河道中埋下一个一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石人挖出后,人心不稳。韩山童认为时机成熟,联系刘福通等人准备起事,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 ,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后攻取颍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 起义,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所在的郭子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小明王的部将。 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军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据说这是刘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属下,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值 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不久,为防止秘密教会危害自己的统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教,包括白莲教、弥勒教、明教等。  《太祖实录》所载北伐灭元战略确立国号后,朱元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洪武元年五月,他视察开封,部署北伐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七月,元顺帝北遁。徐达势如破竹,八月占领元朝 国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结束,历史进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时代。随即徐达平定山西 ,次年收复陕西。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汤和、傅友德南北夹击四川的夏政权明玉珍 ,于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几次招降云南未得,于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蓝玉、沐英征讨,亲自制定进军路线。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洪武二 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蓝玉击败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成功秘诀。从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到他在金陵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当时所处的年代,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先后出现了天完、龙凤、大周、大汉、夏、吴等诸多政权,然而却是后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统帝业。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实现了天壤之别的巨大飞跃?  首先,这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幼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 坚强刚毅的性格,云游僧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他投奔郭子兴没有多久,因为英勇机敏,就被提升为九夫长,并被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氏嫁给他,由此在义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彭大、赵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鸠占鹊巢,矛盾加剧,郭子兴被赵君用囚禁时,郭子兴的部将,甚至他的儿子都躲匿起来,没有人敢站出来救郭子兴。正是朱元璋从前线赶回来,利用彭大和赵君用之间的矛盾,夜访彭大,陈说利害关系,劝说彭大出兵 ,才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当时他参军刚刚六个月。这种临危不乱、果敢机智的素质,是他超 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终成大业的重要原因。后来,不断壮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 ,逐渐被排挤,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不过,这对于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不算什么,他在忍耐中等待机会。不久,在强大敌人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 划统筹。在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3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摇身 一变成为拥兵10万的大元帅

大权独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使他比较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 正是由于权威下移,君主为臣下所蒙蔽,不了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坚决贯彻。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政治体制,确保不会出现主荒臣专的局面。  改革政治体制。在明代以前,历朝大体上沿用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之下设宰相辅政的政治体制框架,只是相权的形式和职权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汉唐旧制,直接承太祖像袭元朝旧制,在中央设三大府:中书省,下统六部,职掌行政事务;大都督府,统管军事;御史台,职掌监察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总管地方事务。但朱元璋对此很不满意,他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 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 洪武刻本《皇明祖训》 ,向中央负责。全国分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设云南布政使司。  而朱元璋更为关心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 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罢宰相不设 ,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朱元璋惟恐后世子孙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训》中明文规定不许变乱旧章:“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 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朱元璋进行上述变革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君权,主要手法是分化、弱化大臣之权 ,他对地方行省、中书省大都督所作的一系列变革莫不如是。朱元璋罢丞相,是对一千多 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不设丞相,六部直接将全国政务奏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 皇帝兼行相权。皇帝不得不处理更多的政务,据说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处理400多 件政事,相当辛苦。由此,专制主义皇权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也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之一。不过,如此高度集中的皇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明代中后期皇帝为所欲为,极度腐朽,甚至数十年不上朝。  设立特务组织。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强了对大臣监视。开始时,他派遣一些检校、佥事明 骑马武士俑等人暗中侦查大臣的举动,也没有逮捕和审讯的权力。当时最著名的特务是高见贤、夏煜、杨宪和凌说,专门刺探别人的阴事,“四人以伺察搏击为事”,“专主察听在京 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惟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大臣对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无二,要他们知道恐惧,防止他们 营私舞弊、结党乱政。事无巨细,家长里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恐怖情景。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罢朝回家做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告诉他 昨天诗作得不错,只是并没有“嫌”他迟,不如改成“忧”字更好些。钱宰听后大惊失色, 吓得直磕头谢罪。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所以大臣们都提心吊胆,就连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功臣也人人自危。

屡兴大狱:滥杀功臣和刚猛治国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  胡蓝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洪武二十三年 (1390),有人告发李善长交通胡惟庸情状,朱元璋又将当时已经77岁的李善长赐死,并诛杀其家。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靖宁侯叶升因牵连于此案亦被杀。  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又兴蓝玉案。蓝玉以谋逆罪被杀,连坐被诛杀者达15万人。 有人认为蓝玉案与燕王朱棣有着关联。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燕王为窃取储君之位,伺机在太祖面前挑唆,致使朱元璋在猜疑的心态下制造了蓝玉党案。  胡蓝案使得大明的开国功臣被屠戮殆尽。

朱元璋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元璋 出生: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  属相:龙 卒年:洪武三十一年(1398)  享年:71岁 谥号:高皇帝  庙号:太祖 陵寝:孝陵  父亲:朱世珍(又名朱五四) 母亲:陈氏  初婚:25岁 配偶:马皇后  子女:26子,16女  继承人:朱允文  最得意:开创大明基业 最失意:太子朱标早逝  最不幸:幼年经历悲惨 最痛心:马皇后病逝  最擅长:刚猛治国

建文帝朱允文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个放牛娃、寺庙里的小沙弥,经过十几年的戎 马生涯,一举扫荡群雄、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基业。他深知,创业难,守业亦难,因此, 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登上皇位的同时,就册立了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延请名儒宋 濂等人为太子之师,希望能将朱标培养成为一代明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 1392)四月,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史称“懿文太子”,这令朱元璋异常伤心。 朱元璋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了考验,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他的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 承制,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不二人选,可惜他在10年前就死了,这样朱标次子朱允文就成为首选。然而朱元璋担心朱允文儒雅仁柔,难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此外,朱元璋也曾考虑过从几个儿子中选择。二子秦王朱此时最长,但他实在是不成器,荒唐成性。四子燕王朱棣文韬武略,是个不错的人选。一次,朱元璋对几个心腹大臣流露出立燕王的可能性时,翰林学士刘三吾认为不可,“立燕王,置秦、晋王于地?且皇长孙四海归心,皇上无忧矣。 ”朱元璋于是下定决心,九月,立朱允文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1398),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遗诏命皇太孙朱允文继位。朱元璋在遗诏中说朱允文“仁明孝友”,这是为史家所认同的。朱允文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 ,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文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朱标去世后,朱允文将三 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朱允文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 ,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朱允文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允文 出生:洪武十年(1377)十二月五日  

  属相:蛇 卒年:不详  享年:不详 谥号:惠皇帝(清高宗追谥)  庙号:无 陵寝:无  父亲:朱标 母亲:吕妃  初婚:16岁 配偶:马皇后  子女:2子 继承人:无  最得意:行宽政,得士心 最失意:失帝位  最不幸:平燕失利 最痛心:削藩未果  最擅长:诗文

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17岁迎娶徐达长女,21岁带着金宝就藩北平。40岁以“靖难”名义兴兵,四年后从他的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在位22年,改年号为“永乐”,谥号“文皇帝”,故又称“文皇”,庙号“太宗”, 世宗改“太宗”为“成祖”,死后葬于长陵。  朱棣的性格颇像其父朱元璋,同时也是继朱元璋之后又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洪武二十三年(1390),燕王朱棣率军征讨蒙古乃儿不花,大获全胜,从此声名大振 ,也为后来靖难之役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侄儿建文帝登基后锐意削藩,藩王人人自危 ,而燕王为强藩之首更是削藩的主要目标。建文元年(1399)七月,朱棣起兵。4年后,从金川门入京师,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即皇帝位。他南征安南,五入漠北,迁都北京,编修 《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正如《明史》所说“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càn)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yuán)之广,远迈汉 、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朱棣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可比汉、唐。然而他性情暴戾,制造了几起血腥大案,如瓜蔓抄、诛十族、后宫惨案等,“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朱棣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棣 出生: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十七日  属相:鼠 卒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  享年:65岁 谥号:文皇帝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陵寝:长陵  父亲:朱元璋 母亲:马皇后,一说妃  初婚:17岁 配偶:徐皇后  子女:3子,5女 继承人:朱高炽  最得意:夺得皇位 最不幸:病死行军途中  最失意:夺位不正,人心难服 最痛心:诸子争储位  最擅长:计谋、武功

仁宗朱高炽

  朱棣在位22年,朱高炽即位时已经47岁。明朝诸皇帝中,多是青壮年即君临天下,个别者甚至是幼年即位,这是明朝皇位传承的一个鲜明特点。朱高炽这种近天命之年才登上皇位的情况,在明代是十分罕见的。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是成祖朱棣的长子,母亲徐皇后。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二十三日,朱高炽出生于明朝的中都凤阳。凤阳也是朱元璋的出生地,朱氏皇室祖陵所在地,原名临濠。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以临濠为中都,五年后改临濠为凤阳。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命朱棣等人在凤阳待命,体验先辈的生活艰辛。两年后朱棣携朱高炽奔赴藩国北平。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高炽被册立为燕世子。

宣宗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明朝第五个皇帝,年号“宣德”。1426年,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基以29岁的年龄即皇帝位,时值壮年,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且可以不用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可谓恰得其时。当年成祖曾经预言他是个“太平天子”,此语果然没错。虽然宣宗在位仅有10年时间,但他是个守成之君,承继明 朝开国60年来的基业,以自己德政和治道而载入史册,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  朱瞻基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瞻基 出生: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日  属相:虎 卒年:宣德十年(1435)  享年:38岁 谥号:章皇帝  庙号:宣宗 陵寝:景陵  父亲:朱高炽 母亲:张皇后  初婚:20岁 配偶:胡皇后,孙皇后  子女:2子,2女 继承人:朱祁镇  最得意:仁宣之治 最失意:英年早逝  最不幸:明代第一个废后的皇帝 最痛心:被称为“促织天子”  最擅长:斗蟋蟀、诗画

英宗朱祁镇

  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开国以来的第六位皇帝,生于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 属羊。他9岁登极,年号“正统”,14年后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失去帝位。8年 之后,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年号“天顺”,在位8年,两阶段共在位22年,38岁时驾崩,庙号“英宗”。英宗虽然寿命跟他父亲宣宗一样,但他的一生却比其父要曲折得多。 英宗很早就得到命运的垂青,出生两个多月便被册立为皇太子,成为有明一代年纪最小的皇储。父亲宣宗结婚10年没有子嗣,对这个姗姗来迟的太子自然十分疼爱,并寄予厚望。宣宗驾崩后,在祖母张太后的主持下,年仅9岁(实际年龄只有7岁)的朱祁镇顺利登上皇位,君临天下。这是他一生中的幸运之处。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幼年丧父,不能不说是人生一大不幸。而更可悲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竟然连自己的生母是谁都产生了疑问。   朱祁镇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祁镇 出生: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十一日  属相:羊 卒年:天顺八年(1464)  享年:38 谥号:睿皇帝  庙号:英宗 陵寝:裕陵  父亲:朱瞻基 母亲:孙皇后,一说宫女  初婚:17岁 配偶:钱皇后  子女:8子,8女 继承人:朱祁钰,朱见深  最得意:释放建庶人 最失意:幽居南宫  最不幸:被也先俘获 最痛心:杀功臣于谦  最擅长:信用王振

景帝朱祁钰

  明代有16位皇帝,但明代帝王陵寝却只有14座,就是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还有两位明代皇帝死后没有葬入皇家陵园。一位是建文帝,“靖难之役”后江山被其叔父朱棣夺了去,自己也下落不明,成为千古谜案;另一位就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钰。  代宗朱祁钰,即景帝,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英宗朱祁镇之弟。宣宗虽然宠妃甚多,却只有英宗朱祁镇和景帝朱祁钰两个儿子,景帝小英宗一岁。他的母亲是吴贤妃,镇江府丹徒县人,于宣德三年(1428)被封为贤妃。英宗即位后,他被封为郕(chénɡ)王。正统十四年(1449),22岁的朱祁钰即位,在位八年,年号景泰,病逝时只有30岁。本来景帝生前已为自己在皇家陵园建好陵寝,没想到去世后,被英宗废掉陵寝,以亲王礼葬于西山。景帝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礼遇,但在后世却找到了知音。明史专家吴晗称赞景帝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并且曾与郑振铎一起在西山找到了景帝墓,加以修葺,辟成公园供人纪念。景帝为什么会深受吴晗赞赏呢?这要从他即位的来由说起。原来,景帝是临危受命,在国家危急关头登上皇位,领导了一场抵抗蒙古入侵的北京保卫战,保障了内地居民的安居乐业,有功于社稷,所以吴晗称他为好皇帝。

宪宗朱见深

  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濬。在他3岁的时候,父亲英宗朱祁镇在与蒙古瓦剌部的交战中被俘。他的叔父朱祁钰继承皇位。他被立为太子。但是,当他的叔父逐渐牢固地控制了政权之后,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废除了他的太子身份,改封为沂王。在他11岁时,父亲朱祁镇重新成了皇帝,他又成为了太子。这一年,他改名朱见深。天顺八年(1464),18岁的朱见深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开始了他23年的统治,年号成化。他不像他父亲那样富有激情,喜欢冒险。他的性格安静、谨慎、宽和,信任大臣。他性格中最仁厚的一面,表现在他对他的叔父景帝的态度上。成化三年(1467),一个名叫黎淳的官员请求追查当初废除他太子之事,宪宗批答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所以,清朝人修《明史》 ,说他“恢恢然有人君之度”。终成化一朝,除了南方广西的瑶族叛乱、荆襄郧阳山区的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比较平稳。所以,明朝人称成化、弘治为太平盛世。其实,正如历史学家孟森所言,成化时期朝政极其秽乱。只是因为祖宗积下的财富甚多,还不至于扰民,所以尚能称作太平。  据说,朱见深说话有严重的口吃,明人陆容《菽园杂记》记载说,宪宗每次上朝,如果准许大臣所奏之事,只说一个“是”字,以免出丑。因此影响了与大臣面对面地交流,也使他不愿意上朝理政。这样,很多事情需要通过身边宠幸的人传达旨意,也使他们有了干预朝政的可能。具体而言,成化一朝朝政的混乱,多半是因为宪宗对贵妃万氏、宦官汪直和梁芳的宠信所致;而朱见深所倡行之皇庄、传奉官、西厂,亦是极大的弊政。

孝宗朱祐樘

  自公元1488年至1505年,为明代弘治年间。在位皇帝是孝宗,名朱祐樘,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18岁即位,36岁去世,在位18年。弘治一朝,既无权臣、宦官或后宫的专权,也很少弊政。所以,弘治朝在明代历史上被称为政治最贤明的时期,孝宗也被史书描绘成一位贤君。晚明学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认为孝宗是夏商周三代以后,与汉文帝、宋仁宗相比肩的贤主,评价很高。  《明史》对孝宗的评价也很高,主要有八字,即“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他的勤政、宽容、尊礼儒臣、体恤民生,使他赢得儒家士大夫的一致好评,被视作明代历史上最符合儒家伦理的君主典范。他接受儒家士大夫们的劝谕,并尽可能遵照他们的要求去行事,因此,也有将他比作周成王,意思是能够听从周公(儒家士大夫以周公自比)的辅导。从个人修养来看,孝宗并不像他的父亲一样,一味迷恋于房中术,而是在诗、琴、画上的造诣颇深。在治国方面,孝宗任用大臣、修明制度、体恤民情,实际上创造了一个明代历史上的中兴盛世,而盛世的人文也很有可观之处。  孝宗朱祐樘小档案  出生:成化六年(1470)七月初三  卒年:弘治十八年(1505)  享年:36岁  在位:18年  最得意:修《大明会典》 ,立制度  最痛心:幼年失母  最擅长:信用大臣

武宗朱厚照

  武宗朱厚照,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生,孝宗朱祐樘长子,母张皇后。弘治十八年 (1505)五月,武宗即皇帝位,在位16年,年号正德,死后葬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皇帝。总之,武宗富有戏剧性的一生是难以用只言片语概括的。  朱厚照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厚照 出生:弘治四年(1491)九月二十四日  属相:猪 卒年:正德十六年(1521)  享年:31岁 谥号:毅皇帝  庙号:武宗 陵寝:康陵  父亲:朱祐樘 母亲:张皇后  初婚:16岁 配偶:夏皇后  子女:无儿无女 继承人:朱厚璁  最得意:应州大捷 最失意:生母存在异闻  最不幸:没有子嗣 最痛心:落水染病而亡  最擅长:玩乐

世宗朱厚璁

  世宗朱厚璁,在位45年。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十六帝中仅次于他的孙子神宗。45年的时间中,基本上有一半的时间他根本就不住在宫中,而是住在他专门用来炼丹斋醮的西苑中。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政权的控制。在明代皇帝中,他的权术也许不及太祖朱元璋,荒唐不及武宗朱厚照,残忍不及成祖朱棣,可是,荒诞、自大、残忍以及喜欢玩弄权术 ,却交集于他的身上。他也许是最能够体会专制皇权的优越性的一个皇帝。他的堕落,非常迅速,而且彻底。他的刻薄寡恩,也算明代皇帝中很突出的一个。总之,本来他应当是在湖广安陆府一个王府中守规矩的世子和王爷,却最终因获得了皇位而被皇权扭曲成为一个怪物 。似乎,一切都开始于“大礼议”——一场与他亲生父亲有关的政治争论。  朱厚璁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厚璁 出生:正德二年(1507)八月初十日  属相:兔 卒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  享年:60岁 在位:45年  年号:嘉靖 谥号:肃皇帝  庙号:世宗 陵寝:永陵  父亲:朱祐璁 母亲:蒋妃  初婚:16岁 配偶:陈皇后,张皇后,方皇后  子女:8子,5女 继位人:朱载垢  最得意:大礼议中获得胜利 最失意:壬寅宫变  最痛心:曹端妃被凌迟 最不幸:八子仅存其一  最擅长:权术、房中术

穆宗朱载垢

  穆宗朱载垕与所有的皇帝一样,穆宗朱载垕(hòu)也有一个“真命天子”的神话。嘉靖十八年,他与他的哥哥庄敬太子同日受封,太监们却误将太子的册宝送到他的宫中,人以为异。后来,庄敬太子得病就死了,太子的位置居然轮到他了。他的弟弟景王想要与他争夺皇位,却在老皇帝世宗就快去世的前一年死了。他的一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他惟一的爱好就是女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能。  万历二年(1574),张居正主持修纂《穆宗实录》,对刚刚过世的穆宗有极高的评价:“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相比较而言,穆宗的性格确实是正德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在他之前,是略有些变态的世宗;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30多年岁月的神宗。所以,只有明静、宽仁的穆宗,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但是,其间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 《明史》对穆宗的评价也不错,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每年光吃的一项省下来就达到几万两银子。不过,穆宗是一个“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的人,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内阁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其中,徐阶与高拱的斗争从隆庆元年(1567)就已经开始。

神宗朱翊钧

  代历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神宗儿子朱常洛在即位一月之后即去世,万历一朝应当足足是48年,即从公元1573年至1620年。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即位,九月去世。大臣们当时建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以纪念这位短命的皇帝。因此,神宗朱翊(yì)钧是明代历史中统治最久的皇帝。从他10岁开始,到58岁生命结束,他的一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0岁到20岁,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权威,凡事依大学士张居正而行;20岁以后,他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期怠于政事,酒色财气,醉生梦死。  朱翊钧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翊钧 出生:嘉靖四十二年(1563)八月十七日  属相:猪 卒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  享年:58岁 在位:48年  年号:万历 谥号:显皇帝  庙号:神宗 陵寝:定陵  父亲:朱载垢 母亲:李贵妃  初婚:16岁 配偶:王皇后  子女:8子,10女 继位人:朱常洛  最得意:万历三大征 最失意:皇三子朱常洵做不成太子  最痛心:萨尔浒一战丧师10万 最不幸:身体虚弱,疾病缠身  最擅长:罢朝

光宗朱常洛

  光宗朱常洛可能是明代历史中最不幸的皇帝。在他39岁的生命历程中,前20年是不受宠爱的皇子,后19年过的是战战兢兢的皇太子生活及短暂的一个月的皇帝生涯。他的一生, 始终处于宫廷阴谋漩涡之中。他的父亲神宗偏爱他的异母弟福王朱常洵,而他则成为文官政府的官僚士大夫们拥护、推戴的对象。围绕着他和福王,官僚们与神宗进行了长达15年的拉锯战。他被士大夫们视作国家的根本、未来的希望。他也确实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执政生涯里 ,曾经令士大夫们欢欣鼓舞,欣欣向治。  朱常洛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常洛 出生:万历十年(1582)八月十一日  属相:马 卒年:泰昌元年(1620)  享年:39岁 在位:1月  年号:泰昌 谥号:贞皇帝  庙号:光宗 陵寝:庆陵  父亲:朱翊钧 母亲:王恭妃  初婚:21岁 配偶:郭皇后  子女:7子,9女 继位人:朱由校  最得意:子女众多 最失意:太子之位不稳  最痛心:母亲失明 最不幸:登基一月而亡  最擅长:隐忍

熹宗朱由校

  从皇长孙到皇帝的角色转换,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对于一个16岁的少年,尤其是对一个没有受熹宗像过什么教育、几乎是文盲懵懂少年来说,实在有点勉为其难。然而,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少年朱由校就面临这样的角色转换。早在万历年间,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不为神宗所喜,这个皇孙自然也常在神宗的视野以外。直到神宗临死,他才被册立为皇太孙,有了出阁读书的机会。没想到他的父亲登基一个月就撒手西去,连册立他为皇太子都没来得及,更别提读书的事情了。这一年,朱由校已经16岁,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少年了,但文化水平还比不上如今八九岁的小学生。他像一个木偶般被养母李选侍和一帮大臣抢来抢去,最后在5天之后变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君主。他名义上统治了这个国家整整7年,但是实际上只是他信任的一个太监在掌控着政治权力。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去保护他的女人们和孩子 ——还好,他总算有效地保护了他的妻子和弟弟。在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达到了极限。 整整7年中, 他的心里似乎一直没有成熟,对于世界的认识始终肤浅。他喜欢在宫中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说做木工,或者斗蟋蟀。据说,在建造房屋与木工、油漆工艺方面,熹宗朱由校的水平很高,“巧匠不能及 ”。他将他的所有心智,都放在自己的玩乐中去了。也正因此,魏忠贤才有可能在天启一朝中专权。魏忠贤的专权,其实不过是代皇帝专权。每次熹宗玩兴正酣的时候,王体乾和魏忠贤就会从旁传奏紧急公文,最后博得熹宗一句话:“你们用心去行吧,我已知道了。”实际上,除玩乐之外,他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朝政与大臣的死活。在他的人生中,也许只有四个人最重要,即太监魏忠贤、乳母客氏、皇后张嫣和信王朱由检。  朱由校小档案   姓名:朱由校 出生: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   属相:蛇 卒年:天启七年(1627   享年:23 在位:7   年号:天启 谥号:皇帝   庙号:熹宗 陵寝:德陵   父亲:朱常洛 母亲:王选侍   初婚:16 配偶:张皇后   子女:3子,2 继位人:朱由检   最得意:制造出非常机巧的水戏玩具 最失意:儿子早夭   最痛心:乳母客氏一度被逐出宫廷 最不幸:溺水染病而亡   最擅长:土木工程

思宗朱由检

  思宗可能是明代皇帝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思宗身上,机智和愚蠢 ,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当然,复杂性格的背后,是复杂的政治形势。农民起义、后金军队的入侵、灾荒、大臣之间的党同伐异,都是让思宗头痛的难题。处理这样的 难题,成功或者失误都属于正常。在史学界,有一种所谓“17世纪危机”的理论,即认为17 世纪中叶全球气候变冷,导致处于温带的中国北方庄稼生长和收获期明显缩短,并进而引发饥荒和瘟疫,以及长江中下游稻米高产区因过度追求货币的增值而导致粮食匮乏,动摇了明王朝的社会与经济基础结构。清兵的入关与清朝的建立,才引导着中国从危机中走了出来。 这样的理论,似乎也可以为思宗这个亡国之君开脱了。孟森说:“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思宗死的时候,也是这样自解的。此后,历史学家对于思宗普遍抱有同情,以为崇祯帝的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然而,人才何代无之?要在知人善任罢了。然而崇祯一朝“有君而无臣”。思宗既想有心为治,却不识用人之道,以致酿成亡国悲剧,未必无过。而且,孟森也说思宗“苛察自用,无知人之明” 、“不知恤民”。因此,一方面,一个勤政、自律、立志有为的皇帝无奈成为亡国之君,固然使人同情;然而,另一方面,思宗用人之拙、疑心之重、驭下之严,却正是加速了明王朝覆亡的催化剂。  朱由检个人小档案   姓名:朱由检 出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 属相:犬 卒年:崇祯十七年(1644) 享年:35岁 在位:17年 年号:崇祯 谥号:庄烈愍皇帝 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 陵寝:思陵 父亲:朱常洛 母亲:刘贤妃 初婚:18岁 配偶:周皇后 子女:7子,6女 继位人:无 最得意:除魏忠贤 最失意:面对内忧外患,无法应对 最痛心:亡国自杀 最不幸:幼年丧母;手刃亲女 最擅长:猜忌

明代帝王世系(1368——1644)

  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三十一年(1398) 惠帝朱允文建文元年(1399)——四年(1402) 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二十二年(1424) 仁宗朱高炽洪熙元年(1425) 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1426)——十年(1435) 英宗朱祁镇正统元年(1436)——十四年(1449) 代宗朱祁钰景泰元年(1450)——七年(1456) 英宗朱祁镇天顺元年(1457)——八年(1464) 宪宗朱见深成化元年(1465)——二十三年(1487) 孝宗朱祐樘弘治元年(1488)——十八年(1505) 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十六年(1521) 世宗朱厚璁嘉靖元年(1522)——四十五年(1566) 穆宗朱载垢隆庆元年(1567)——六年(1572) 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四十八年(1620) 光宗朱常洛泰昌元年(1620) 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1621)——七年(1627) 思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十七年(1644)

相关信息

  吴晗: 《朱元璋传》 ,人民出版社,1985年 陈梧桐: 《洪武皇帝大传》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王天有主编: 《明朝十六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修晓波、田澍: 《明太祖——朱元璋》 ,学苑出版社,1997年 孙正容:《朱元璋系年要录》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天有主编:《明朝十六帝·恭闵惠皇帝朱允文》,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商传: 《永乐皇帝》 ,北京出版社,1989年 晁中辰:《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杨林: 《马上天子》 ,团结出版社,1998年  王天有主编:《明朝十六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赵中男: 《宣德皇帝大传》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李治亭、林乾主编:《明代皇帝秘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王天有主编:《明朝十六帝·英宗睿皇帝朱祁镇》,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赵毅、罗冬阳: 《正统皇帝大传》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王天有主编: 《明朝十六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李洵:《正德皇帝大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世宗朱厚文世宗朱厚  王天有主编:《明朝十六帝·世宗肃皇帝朱厚文》,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林延清: 《嘉靖皇帝大传》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林乾:《嘉靖帝隆庆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王天有主编:《明朝十六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樊树志: 《万历传》 ,人民出版社,1993年林金树: 《万历帝》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三联书店,1997年  王天有主编: 《明朝十六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 ,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樊树志: 《晚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徐凯: 《泰昌帝天启帝》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王天有主编: 《明朝十六帝·熹宗皇帝朱由校》 ,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林金树、高寿仙: 《天启皇帝大传》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徐凯:《泰昌帝天启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王天有主编:《明朝十六帝·毅宗烈皇帝》,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樊树志: 《崇祯传》 ,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德信、谭天星:《崇祯皇帝大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