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师简历:退市后愈发力 复星系构建“大地产”格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4:39:44

退市后愈发力 复星系构建“大地产”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田新杰 上海报道 2012-01-12 00:24:08  评论(0)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 正当外界对复地全年业绩有些悲观的时候,复地在最后时刻发力,顺利冲线达标。

从2011年5月正式从香港资本市场退市至今已过整整半年,楼市整体低迷背景下,复地业绩尤其是复星系“大地产”整合的进展颇受外界关注。

《201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TOP50榜单》披露的成绩单显示,复地集团2011年销售金额达到125亿元,名列第32位。业绩的背后,则是复星系“大地产”的整合大戏格局初现。最新的核心消息显示,涉及复地在内的复星系地产板块整合仍在悄然推进,近期涉及复地集团高层的又一次人事变动就将浮出水面。

复星“大地产”战略复兴

复地退市后,业内曾有观点认为,复地将重新在A股上市。对此,张华透露,截至目前,公司并未有这方面的任何实质性动作。

复地退市后比重新上市更庞大、核心的主题,是复星“大地产”的整体战略。

1993年便介入房地产的复地,是复星系在房地产领域的重要棋子。复星系开始整合旗下房地产业务、构建“大地产”业务,始于2010年,而此后主动要约收购复地、复地放弃上市公司地位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

复星内部早已明确,在房地产领域,复星国际将以凯德置地这类企业为模板,涉足上下游产业、发行基金、做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服务式公寓管理,从资金来源到产品全部涵盖。

房地产基金业务,在复星“大地产”构建中,将扮演另一个重要角色。目前复星系旗下房地产基金主要包括智盈、共赢和星浩三大主要的管理平台,投资领域分别侧重传统住宅、城市新区的产业地产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前两个管理平台构建于复地集团旗下。

为了加速“大地产”构建推进,复星在人事层面同样投入巨大。曾先后在华润、龙湖担任要职的陈凯2011年正式加盟复兴国际,目前复地投资集团CEO周纯等多位高层均为近两年加盟。最新消息披露,来自上海绿地集团的某高层也将正式加盟复地担任要职。

从高层架构调整动向的这些触点看,复星“大地产”格局已出现,后续演化将随着关键人员到位和高层架构的调整,更值得期待。

复地退市这半年

2011年复地退市,是在一个并不有利的背景下完成的。

复星国际(00656.HK)2011年中报披露,2011年上半年集团房地产板块的利润由2010年同期的9.95亿元减少至3.88亿元,房地产板块的收入也由2010年同期的35亿元减少至22.6亿元。复星国际去年底发布的业绩简报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复地累计权益后合约销售金额为76.22亿,同比下跌40%。

正当外界对复地全年业绩有些悲观的时候,复地在最后时刻发力,顺利冲线达标。

“除此之外,复地在2011年的土地市场也小有收获。全年新增土地储备涉资约72亿元,在包括南京、杭州、长沙、重庆等多个城市逆市购地。”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透露,复地目前在土地储备体量等方面,均创下历史新高。这主要在于复星集团依然看好房地产业,继续集中资源加大地产资产配置,而复地则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操作平台。

“退市,在复星发挥对复地的发展支持等多个层面是有利的。退市也没有改变复地原本确定的‘开发和投资双核驱动’的核心战略,恰恰在得到母公司更多支持后,复地的这一战略进一步加速推进。”张华告诉本报,复地退市后客观上还规避了以往两个上市平台之间的一些同业竞争问题。

复地集团副总裁、战略与运营中心总经理蒋朝光告诉记者,复地将继续坚持住宅为主的策略,继续增强商业项目的运作能力。“不过,复地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商业体系。”

作为双核之一的地产投资业务,成为复地退市后快速发展的典型。据张华透露,2011年,复地地产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新增了接近20亿元的体量。“2012年,复地地产基金的战略重点将是基金品牌的构建。”

外界另一个关注的话题在于复地在上海“大本营”的进退。同策研究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市场中,复地未能进入销售面积前20强。

“复地不会放弃上海市场,但策略会更灵活。目前上海住宅市场竞争激烈,地价偏高,对于追求快速周转的复地而言,盲目拿地王项目并不适合。”复地集团高级副总裁曹志东透露,复地近几年正在推进产业地产,2012年在上海至少有3个此类项目推向市场。

新增土储信息显示,复地对二三线城市的布局力度明显加大。这一点在复地的销售均价上已开始显现,复地2011年的销售均价从2010年的13231元/平方米下跌至10000元/平方米,幅度达到24%,成为2011年金额榜TOP50企业销售均价下跌最大的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