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化妆学校好不好:唐柳公权《平西郡王李晟碑》(林长民题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8:44:49

        唐柳公权《平西郡王李晟碑》(林长民题签) 










































































     唐代《平西郡王李晟碑》

 

    《平西郡王李晟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唐代正书碑刻。柳公权书。大和三年立于高陵。《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字共34行,满行61字。碑经后人重剜,虽间架尚存,而神采已逊。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听后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构紧凑,而且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
    柳公权一生书碑特多,在此,就他的一些代表作品作些介绍:    
    1.《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时)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或云此乃敦煌石窟经生托名柳公权所作,但属柳体一脉无疑)。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钟(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广川书跋》)  
                                                                                              

延伸阅读

梁启超、林长民对“五四”运动的特殊贡献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青年爱国主义的街头运动,也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和文化运动,它唤起了大多数民众的爱国热情,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走向。这场运动,创造并留下了值得让世世代代中国青年学习和自豪的“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影响、支持这场运动的展开和取得成功有多种因素和多种力量。在这场伟大运动的背后,我们不应该忘记两个具有特殊贡献的人——梁启超、林长民。  
    提起梁启超,人们会自然想起维新变法。梁启超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很早就对中日两国将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平会议上展开外交交锋有所准备。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之际,梁启超就警告中国外交当局:“公等当与日本交涉时,勿忘却尚有战后之列强交涉行即相踵而至也。战后必有大会议,此大会议中,中国问题为重要议题之一,此稍有识者所同料及也。届会议时,日本对于此议题必能享受得最有力之发言权。此非惟吾国人知之,非惟日本人自知之,即世界各国当无不同认乏。日本如有正当之主张在,彼时岂忧不能贯彻,何以汲汲焉,必以今日提出?必以今日提出者,彼盖确信其所要之条件,在大会议时决无通过之望,故乘各国之无暇东顾,而因以协我云尔。”
    1917年梁启超力主对德宣战,希望通过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战后和会上取得国际团体成员的资格,以利于一系列外交悬案的解决,营造一种举国一致对外的气氛,一举解决国内政治问题。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梁启超以在野之身,为中国参加和会作了多方面的策划。他向当时的总统徐世昌建议,成立了以政界元老、前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为委员长,进步党主要领袖、前司法总长林长民为事务长的总统府外交委员会,负责和会特定期间的外交事务。他又筹措了10万元经费挑选了一批著名学者专家作为随员,于年底动身前往欧洲游历考察。
    1919年2月11日,梁启超一行抵达伦敦,开始了他在欧洲的国民外交活动。2月18日,梁启超等人至巴黎。他作为中国参加和会代表的会外顾问,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及英法等国的代表,请他们支持中国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立场。他发现不仅威尔逊等对中日交涉的内情不甚了解,连自己也被北京政府蒙在鼓里,对1918年9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的秘密借款合同和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一无所知。他发现这次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宰割弱小民族、进行分赃的“强盗会议”。他立即发电报给林长民,林长民是他的密友,后来是亲家翁(林的女儿著名作家林徽因四年后成为梁的长子媳妇)。
    林长民字宗孟,自号苣苳子、桂林一枝室主,晚年号双栝庐主人,闽县(今福州)人。其父林孝恂,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为知县,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林长民少年时,在杭州自家的林氏家塾中读书,受业于林纾,与教新学的塾师林白水互称友朋。他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秀才,文章书法俱佳。宣统元年(1909年),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福建省咨议局书记长、法政学堂教习及教务长。再后,自办私立法政学堂,任校长。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其任内务部参事、法典委员,参与制订《临时约法》。1913年任北京全国众议院秘书长。自1914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为期仅三个月)、总统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国联同志会理事等。
    林长民获知“巴黎和约”是日本与英法密约把德国在中国山东一切权益直接由日本继承这一消息,非常愤慨!于1919年5月2日率先在《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新闻,揭露卖国的内幕。惊呼“山东亡矣!”从而激发了国人关注和激情。北京爱国学生原定5月7日的游行行动因此提前三天举行,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当时的总统徐世昌闻讯后指责林长民、熊希龄、汪大燮等政治家的唆使“放野火”,召林到总统府严加训斥,并解散总统外交委员会。一些卖国者在国内还掀起了一场针对梁启超的谣言风潮。
   5月4日北大学生集会游行并火烧赵家楼胡同曹宅后,有32名学生被捕。梁启超闻讯即发回电报:“汪、林总长代呈大总统钧鉴:闻北京学界对和局表义愤,爱国热诚,令策国者知我人心未死。报传逮捕多人,想不确。为御侮拯难计,政府惟有与国民一致。务祈因势利导,使民气不衰,国或有瘳。启超叩。九日。”这时,被捕学生已由林长民、汪大燮、王宠惠三人担保放出。此后,梁启超之弟梁启勋根据哥哥的指示又赠金千元予6月3日被捕的学生。
    从以上历史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林长民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他们不仅是“五四运动”的促成者,而且还是积极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假日到来之际,我们缅怀梁启超、林长民等有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先辈们是有特别意义和价值的!                                     (郭谦)

                                                                                                 

 






     林长民书法作品、临摹作品


     林长民、林徽茵父女

 


    1924年5月林徽因与(右起)徐志摩、泰戈尔、恩厚之、林长民、陈岱孙、梁思成在一起

 

    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又名则泽,字宗孟,号双栝庐主,自称苣苳子,桂林一枝室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研究政治经济。1909年回国,执教福林徽音州法政学堂。是年福建省谘议局成立,被聘为秘书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参加独立各省临时会议。次年初临时参议院成立,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月参与组织共和党,为干事之一。1913年被推为众议院议员,4月任秘书长。5月参与将共和党与民主党、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任政治部部长,拥戴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次年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1917年7月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1月辞职。1919年著文反对巴黎和会袒护日本,将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1923年任北京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是年9月反对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总统,南下上海参与反直运动。1925年11月奉军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在直隶滦州(今河北滦县)倒戈任郭松龄幕僚,11月24日反奉时兵败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