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白檀面霜好用吗:【沾花如雪】中华儿女的典范--钱学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2:55:46
  

    中华儿女的典范————钱学森逝世了。钱老享年98岁,他的百年人生树起一座丰碑。中国人民深深缅怀这位人民的科学巨星————中国航天之父。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对钱老一生最好的总结。他永远是我们中华儿女学习的典范!

钱老是:

 

 

 

 

1、青少年与莘莘学子的典范。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一次水力学考试,钱学森所有的试题都答对了。水力学老师金悫教授也在试卷上全都打上了对勾(√),并准备给他满分100分。但是,当判卷发下来以后,钱学森自己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在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将“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发言,指出自己的错误,主动要求老师扣分,并把试卷退给了老师。金教授一看,果然这个小错被忽略了,于是他给了钱学森96分。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呀。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考试凭借作弊,即使考大学这样神圣的事情也能作弊。而为了获取高分向老师送礼送钱的也非一个两个。钱学森严谨的求学态度为我们的孩子们树立了榜样。   钱学森能成为世界知名的航天专家并非其天赋过人,一切皆源于他的勤奋与努力。无论在美国求学期间还是回国从事科研工作,钱学森总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正因为这样,他才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而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们又有多少在脚踏实地地静心学习呢?校园已经不再是学授知识的地方,学习之外的林林种种的大小事件已经将学习圣地变成杂货铺,学生们的茫然、浮躁心理更让我们为年轻一代的前途担忧。 

2、海归人士的典范:当年,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条件。在祖国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历经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航天事业奉献终身永不悔,爱国主义之精神在其的点滴行动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正在筹建钱学森图书馆的上海交通大学档案史料研究室主任史贵全和同事赴美,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到了关于钱学森的800多页资料。他说:“这些资料描述了当年钱学森为了回国,与美国当局抗争的详情,记录了他曲折回国的历程。读着这些资料,我又一次被钱学森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所震撼。” 而如今的海归们,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在国外找不到合适工作被迫回国的,回国后也常常挑三拣四,与钱学森相比,如今的海归们真的太渺小了。 

3、大学教师的典范:钱学森曾在大学任教时,尽管钱老非常忙,但从没有缺席为学生上课。上课时,钱老声音洪亮、语言精练,对授课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讲述得十分清楚。板书非常规矩,推导严谨、清晰,课后常常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多加思索,培养学子们干一行、专一行和养成善于思索的良好习惯,以发挥同学们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创造性。钱老的考试方法也很特别,那时他就采用开卷考试,虽然这样,学生考得并不好,但钱老并不为此训斥学生,而是用过在所有卷面分的基础上开方再乘以10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格,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并抽出大量时间为学生们补课。钱老在教科时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常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会学生如何待人做事。钱老的师德师风值得现今的大学老师深深思考。 

4、婚姻爱情的典范。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此后两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书写了一段传奇的爱情婚姻神话。钱学森与蒋英的完美结合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佳典范。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5、父母家长的典范: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如今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永刚回忆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从不言传只是身教,从小到大,他主要是看父母怎么做就怎么做。钱老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你要这样或者不要那样。据钱永刚回忆,钱学森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一举动被家里的炊事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为炊事员认为这是对他们“下层”人士的尊重。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而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多了去了,但成功的却寥寥无几,惭愧呀!

 

6、科研人士与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严谨的科学作风历来为众人夸赞。而如今,学术界却盛行着越演越烈的浮夸风,为名为利抄袭剽窃之举不胜枚举。真的希望钱老在世时的学术典范能为那些醉心于剽窃抄袭的学术认识好好上一课。  活到老学到老,是钱学森信奉的人生信条之一,即使在90多岁的高龄,他仍然不离书本,阅览世界最新航天科技知识,令人万分感慨。不仅如此,晚年期间,钱老还致力于我国治沙事业。1984年,钱学森在我国首次提出的“沙产业”概念,当年47封信谈治沙的故事尽人皆知,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在钱老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内蒙古各地目前充分利用沙区日照长、温差大等有利条件,大搞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林沙产业,实现了林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名人大腕的典范:钱学森无疑是科学界最大的腕了,但他行事一向低调,为人一向可亲。而不像现今的很多名人大腕,有点名气就摆谱、耍酷,高调作秀,与钱学森的古朴作风相去甚远,虽然他们名为名家大腕,其实从本质上说根本就算不上大牌。 

8、国人共同的典范:虽然我们还不能用完美两字来修饰钱学森生前的林林种种,但毫无疑问的是,钱学森的确在方方面面都为国人树立了榜样。无论是充满激情的爱国情怀还是溢满幸福的家庭之美,无论是科学殿堂中的璀璨光芒,还是人生道路中的他是印迹,钱学森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个华夏儿女应有的风骨与风采。今天,当我们再次缅怀钱老的时候,一切溢美之词都显多余,读懂钱老的为人之道,参透钱老的学术之风,我们方能沿着他的足迹勇往直前。

 

钱老,一路走好!我们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您的丰功伟绩、您的恩德!!您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您的精神将与天地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