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ion奥尔滨:十二五产业规划密集出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18:31
本刊记者 兰辛珍 ? 2012-01-11 ? 来源:北京周报 2011年第50期 12月15日出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字号:小 中 大】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2012年中国将可能迎来新的投资热潮,这源自于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目前正相继密集发布的有关十二五发展的产业规划。这些规划涉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煤炭工业、环保、贸易服务、钢铁、金融、生物医药、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有二十多个。
按照中国相关部委的安排,这些规划要在11月和12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全部发布完,以求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完成各个产业的战略部署。
2011年是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系列产业规划的制订之年,而2012年是系列产业规划的开始实施之年。从目前已经发布的十多个产业规划来看,中央政府大多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以及金融、税收和政策上的扶持,而这些措施在今后无疑会“发酵升温”,引导资金对相关产业的投资。
中国国内资本和企业已经按照规划开始了对产业升级和创新的投入准备,而国际权威机构和投行也表示出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由此产生的投资机会的兴趣。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2012年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进入实质的操作阶段,与之有关的领域如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改造、现代服务业等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机会。
世界银行的报告同时指出,虽然预期中国经济会放缓,但由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真正呈现,使得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值得期待。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投资报告称,伴随着结构调整,中国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国际资本布局中国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倡导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说,中国如果按现有的方式继续追求高速增长,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支撑,而且难免陷于恶性循环。
伴随着过去三十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担心和思考。首先是中国工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关键装备、核心和关键技术依赖进口,自主品牌缺乏,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李毅中认为,中国工业“市场换技术”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应当进入科技创新的阶段。
其次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中国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5.4%、50%和45.6%,但GDP只占全球的9.5%。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达到32.5亿吨标煤,即使今后每年新增消费控制在1亿吨标煤,到2020年也将超过42亿吨标煤。按照现有模式完成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显然不现实。
三是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失衡。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和外需拉动,“十一五”期间投资年均增长25.5%,造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地方负债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发展的风险和隐患突出。外贸依存度高达50-60%,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李毅中说,总体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但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消彼长,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相互影响,工业发展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国际因素方面,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全球经济仍将处于动荡,欧美等国经济的持续衰退将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深刻影响。全球投资、消费和国际贸易等将会保持相对较低水平,欧洲和美国债务危机的潜在风险依然难解,全球经济复苏将呈现缓慢、曲折的过程。发达经济体重启新一轮增长周期,需要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新增长动力的出现。然而,美欧等国提出“再工业化”,实质性的调整并没有发生,新能源、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可以说,如果没有重大的科技创新突破,没有实体经济的重振,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较长期低迷,中国出口需求也将持续减弱。”李毅中说。
国内因素方面,工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一是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还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城镇化进程加快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但是,受生活费用上升、就业压力增大、区域和城乡间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城市化需求潜力释放面临不少障碍。二是随着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全面、快速上升,中国传统比较优势将逐步削弱,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此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来自国际的碳减排压力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三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落后产能问题严重,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等。这些既是当前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的主要症结,也是制约中国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结构、要素成本、国际贸易等内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就成了国家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如果我们不主动适应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调整,加快推动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要素结构和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升级,我们就可能丧失新一轮发展机遇。”李毅中说。
转型建议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粗放的发展模式如何转型成为更加集约的以效益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如何走向以创新和效率为导向的新兴发展之路?企业自身该如何完成这一轮产业转型?有哪些因素需要重新思考?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转型路上的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说,从产业升级的着力点看,转型首要的还是突破核心技术。“尽管我们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这个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顾强说。
顾强认为,绿色驱动应该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目前全世界经济面临的下行,外需驱动力越来越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扩大内需的难题。在三年前,中国政府就在寻求内需驱动模式,目前内需对经济的贡献率虽然有所增加,但西方发达国家现在面对的难题表明,过多的依靠内需并不是好的经济增长方式。“我认为,今后更要考虑绿色驱动。”顾强说。
顾强表示,十二五期间在国家节能减排方面,绿色低碳产业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绿色不仅仅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本身他也催生出很多新型的产业。比如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云计算产业里面很重要的是节能,节能的技术,节能的设备,节能的模式。在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过程中,同时也是驱动经济增长的绿色过程。
李毅中则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更需要的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要紧紧把握新技术革命所催生的全球产业升级趋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李毅中说。
李毅中表示,今后中国应加大对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并加快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在商业模式方面也要创新,要加快发展专业服务业、增值服务等新业态,为新兴产业产品、服务进入市场疏通渠道、搭建平台。
李毅中说,随着今后工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亟需大力发展面向工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围绕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环节,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业、科技管理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今日要闻更多北京新发地举办首届年货购物节深圳将设立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委商务部圈定30个出口重点突破国家李长春向全国道德模范寄送新春贺卡贺信中国海上搜救成功率达96.7%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美国指责叙利亚总统未履行对阿盟承诺德国“三管齐下”治理空气污染北京海淀区投近4亿元支持企业创新未来10年改革发展需注意三方面问题
北京周报中文E刊更多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第1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2011年第8期
2011年第7期
2011年第6期
专题导航更多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新兴知识阶层,是接触过新思想,拥有新观念的时代青年。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牺牲精神,正是他们,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而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
重建之路——汶川地震三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中巴建交60周年
英文版目录更多
2011年第43期
2011年第42期
2011年第41期
2011年第40期
2011年第39期
2011年第38期
2011年第37期
2011年第36期
视频更多
小邱买票记·车票...
4大银行:房贷风险...
2011电影票房超130亿
图片集更多
难忘一丝香甜
面孔2011
“洋品牌”的这一年
关于《北京周报》关于北京周报网联系我们广 告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中国网今日中国人民画报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网中国与非洲CCN传媒龙源期刊网明日森林公益网掌媒
财富中心
抑郁症的表现 |MP4电影下载 |最新电视剧 |信用卡 |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Christian Louboutin Pumps |ios培训 |健康网 |健康中国 |团购 |失恋33天电影 |福利彩票双色球 |北京天桥不孕不育医院 |将夜 |网址导航 |酒店预订 |盛世三国 |007贸易网 |吞噬星空 |4399洛克王国 |7k7k小游戏 |3366 |深圳车辆保险 |3366小游戏 |北京癫痫病医院 |小说阅读网 |酒店预订 |
友情链接:
新华网人民网cpa广告联盟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chinajob.com留学中国
版权所有 2000-2009 北京周报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本网站所刊登的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