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神域预告片:为什么说共济会领导了近代欧洲启蒙运动(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10:47
(2008-06-10 07:03:25)转载
标签: 杂谈
共济会
人文
分类: 人文
1250年德国第一个石匠总会所在科隆成立,这也是最早使用圆规、矩尺作为石匠行会标志的记录。15世纪末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各地石匠总会的集会上,颁布了第一个石匠行会会徽。从此科隆和斯特拉斯堡石匠总会分管南北德国各地会所。这是石匠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与近代“精神石匠”共济会组织并不相同。
16世纪德国石匠总会会徽。

德国近代共济会组织采用了冯·昆得伯爵Karl Gotheif, Baron Von Hund und Alten-Grotkau(1722-1776)的圣殿骑士绝对仪式体系Strikte Observanz。
据Robert Freke Gould的《共济会历史》History of Freemasonry记载,圣殿骑士体系出现的前二十年,几乎无所作为,接下来的二十年则迅速扩展到欧洲每个角落,几乎彻底取代了其他体系,而之后的十年又突然销声匿迹。……整个体系建立在一个传说上,即圣殿骑士团在遭到法国禁止、消灭后,一些成员逃到了苏格兰并且将组织体系保存下来,然而这一点却最终无法被确证。
昆得宣称他在1742加入了一个来自苏格兰的圣殿骑士团共济会组织Templar Masonic Order,组织成员来自被苏格兰驱逐出境的詹姆士党Jacobite贵族。他被一位红羽毛骑士接纳入会,此人后来被认为是苏格兰共济总会会长爱格灵顿伯爵Alexander Montgomerie, 10th Earl of Eglinton。他们宣称是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的合法继承者,并受到一位秘密上级的指导建立会社,以引导各国共济会组织的建设。昆得于1751年建立了圣殿骑士会所Templer Chapter。圣殿骑士体系很快传遍德国,很多上层贵族都加入了会社宣誓效忠,尤其普鲁士王国有很大影响力,最著名者如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r Große。然而昆得所宣称的秘密的圣殿骑士领袖却迟迟不出现,这使得会社成员都焦躁起来。
1767年一个叫斯塔克Jean Auguste Starck (1741-1816)的人在威斯马Wismar建立了三狮会所Lodge of theThree Lions,创立了僧侣圣殿骑士体系Clerici Ordinis Templarii。他宣称圣殿骑士团由骑士和僧侣两个阶层构成,而他来自僧侣阶层Clerical Templars,并且拥有古代僧侣的神秘知识。昆得承认了斯塔克的地位,并在1775年共济会大会上与他结成联盟。
此时一个自称是圣殿骑士僧侣的人物古古摩斯Gugumos出现了,他宣称将在1776年9月4日威斯巴登Wiesbaden举行的共济会入会仪式上公布他的炼金术知识。当天人潮涌动,贵族们捐赠了大量金钱,很多人甚至重新入会以便聆听他的教诲。然而古古摩斯的骗术很快败露,之后他逃往荷兰。
此后不久昆得死去,而传说中的圣殿骑士神秘会长也一直没有露面。1777年瑞典共济总会会长Grand Lodge of Sweden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Karl XIII在柏林建立了德国共济总会Mutterloge Zu den drei Weltkugeln,将具有丰富玫瑰十字团传统的瑞典体系Swedish system引入德国。而德国演员、剧院经理、剧作家施罗德Friedrich Ludwig Schröder则成为德国共济会的重要改革者,他依照英国共济会宪法重建德国共济会体系,并专程前往魏玛说服歌德和魏玛公爵奥古斯杜Karl August采用他的体系。1782年6月16日至7月16日在威斯巴登Wilhelmsbad召开的共济会大会上,德国共济会宣布它与圣殿骑士团不存在传承关系,圣殿骑士团绝对仪式体系也应当终止,此后圣殿骑士体系便消亡了。http://www.freemasonry.bcy.ca/texts/strict_observance.html#3
莱辛、歌德和席勒是三位开创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领袖,他们与共济会也存在密切关系。
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22—1781.2.15),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剧作和理论著作对后世德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771年10月14日莱辛在汉堡加入共济会三玫瑰会所Zu den drei Rosen,成为石匠大师。他的《共济会员对话录》Ernst und Falk, Gespräche für Freimaurer被认为是共济会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他也是最早倡议接纳犹太人加入共济会的发起者,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底层犹太人不具有公民权,也不被共济会接纳。他的好友普鲁士犹太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音乐家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的祖父,发起了的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Haskalah,开启了欧洲犹太社会开放和世俗化进程。欧洲犹太人尤其是中欧犹太人Ashkenazi Jews开始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接受当地民族的教育和文化,甚至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进入欧洲上流社会。日尔曼文明史上一些最耀眼的明星都是这一运动的产物,海涅、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哈斯卡拉运动培养了强大的犹太世俗势力,揭开了欧洲犹太民族政治运动的序幕。
以莱辛为题材的当代共济会绘画。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8.28-1832.3.2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主将。从1765年到1795年的狂飙突进运动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狂飙突进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此外他的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

歌德于1780年6月23日施洗者圣约翰纪念日在魏玛加入安娜·阿玛丽亚三玫瑰会所Anna Amalia zu den drei Rosen。会所名字来自当时在魏玛执政的女伯爵。阿玛丽亚会所与当地贵族建立了良好关系,魏玛公爵奥古斯杜和普鲁士将军费迪南伯爵Herzog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是会所成员。1783歌德以假名Abaris加入了光明兄弟会Illuminatenorden。共济会在歌德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他的思想和作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最早加入共济会很可能是受到莱辛的影响。歌德著名的遗言是“再多些光!”Mehr Licht,常被认为反映了共济会和启蒙运动的光明崇拜。
伊尔梅瑙Ilmenau的歌德纪念碑,上面写着1831年8月28日歌德在这栋房子里庆祝了他最后一次生日。在上面黑板的“这里住着歌德”之下,有三颗六芒星,显然这次生日聚会是在共济会兄弟间进行的。

以下是歌德有关共济会的文学作品。
诗作,大多以会所Loge为题
Bundeslied: "In allen guten Stunden", entstanden 1775.
Symbolum: "Des Maurers Handeln", Entstehungsdatum unbekannt.
Dank des Sängers: "Vom Sänger hat man viel erzählt", 1815.
Verschwiegenheit: "Wenn die Liebste zum Erwidern", 1816.
Trauerloge: "An dem öden Strand des Lebens".
Gegentoast der Schwestern: "Unseren Dank und wenn auch trutzig." Zum 24. Oktober 1820, dem Amalienfeste, vorgetragen von August von Goethe.
Zur Logenfeier am 3. September 1825 (50 jähriges Regierungsjubiläum Karl Augusts): "Einmal nur in unserem Leben"; "Laßt fahren hin das Allzuflüchtige"; "Nun auf und laßt verlauten".
Spruch: "Zum Beginnen, zum Vollenden" mit einer Handzeichnung, datiert Weimar, März 1826
讲演稿
葬礼致词Einleitung zu den Trauerreden,1821,为纪念共济会大师去世。
葬礼致词Rede zum brüderlichen Andenken Wielands,1830.2.18,为纪念共济会兄弟去世。
庆典致词“五十年过去了”Dem würdigen Bruderfeste: „Fünfzig Jahre sind vorüber“,1830,为庆祝歌德加入共济会五十周年。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1.10-1805.5.9),德国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高峰,它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是狂飙突进运动最杰出的成果。

1787年,席勒前往魏玛,次年,在歌德的举荐下任耶拿大学历史教授。法国大革命时期,席勒发表美学论著《论人类的审美教育书简》,曲折的表达了席勒对暴风骤雨般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抵触情绪。他主张只有培养品格完善、境界崇高的人才能够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也是在《唐·卡洛斯》中宣扬的开明君主思想的延续。
席勒曾在1787年写给Don Carlos的第十封信中提到他既不是共济会成员也不是光明会成员。而1829年,两个鲁道尔市Rudolstadt的共济会员在通信中提到席勒加入了他们的立狮会所Günther zum stehenden Löwen,然而现在会所要解散了。也许是因为席勒对革命的抵触态度使他与共济会的关系并不亲密。而与歌德、席勒共同号称魏玛四杰Viergestirn的文学领袖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和Christoph Martin Wieland则都是共济会和光明会成员。
光明兄弟会Illuminatenorden,于1776年5月1日由德国英戈尔斯塔特Ingolstadt大学教授亚当·怀斯豪普特Adam Weishaupt (1748–1830) 成立。

会社最早的名字叫做完美社Bund der Perfektibilisten,成员只有他和他的两个学生,并采用罗马智慧女神弥涅耳瓦Minerva的猫头鹰作为会社标志。

英戈尔斯塔特大学由耶稣会士Jesuiten于1773年创办,怀斯豪普特是大学唯一一名非耶稣会士教授。为传播启蒙主义思想,他在学生中建立了智慧社Weisheitsbund秘密读书会,以抵抗耶稣会和玫瑰十字会的思想影响。而完美社,则是这个秘密读书会中的秘密社团。1778年,完美社接纳了怀斯豪普特的学生、慕尼黑执政官Franz Xaver von Zwack,此后社团成员开始迅速增加,并将社团名称改为光明社Bund der Illuminaten,最后定名为光明兄弟会Illuminatenorden,以启蒙运动的核心象征光照为名。
1780年,荷兰贵族、共济会员阿道夫·科尼格Adolph Freiherr Knigge的加入给社团带来新变化。

他开始将光明会体系引入共济会,扩大在共济会中的影响。此时德国共济会的圣殿骑士体系已经式微,在1782年的威斯巴登共济会大会上最终被废除,而科尼格和一些光明兄弟会领袖则取代玫瑰十字团在新的共济会体系中获得了领导地位。光明兄弟会此时仿照共济会组织结构进行改组,核心领导机构称作阿瑞斯圣山Areopag,由怀斯豪普特和科尼格等社团领袖组成。此后,越来越多的共济会员开始加入光明兄弟会,包括很多贵族,如黑森亲王Karl von Hessen-Kassel,普鲁士将军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Lüneburg,萨克森-魏玛伯爵Karl August von Sachsen-Weimar-Eisenach。而科尼格看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他开始抱怨,并威胁将兄弟会的秘密宣扬出去。这加重了怀斯豪普特的忧虑,因为像魏玛伯爵和歌德的加入似乎有对兄弟会进行探查的目的。
1784年光明兄弟会在魏玛召开会议,决定组建新的阿瑞斯圣山,将科尼格驱逐出会。然而同一年,光明兄弟会面临了更大的危机。7月22日,巴伐利亚侯爵Karl Theodor颁布社团禁令,禁止一切秘密社团。1785年3月2日的新版法令中则指名光明兄弟会和共济会有叛国和异教罪行,令行禁止。斯代尔贝格伯爵Graf Stolberg-Roßla就因此被吊销了贵族头衔。1787年8月16日又颁发了更为严厉的法令,任何加入共济会和光明兄弟会者都将被处以死刑。禁令似乎起到了作用,此后光明会便消失了,怀斯豪普特则逃到图灵根州Thüringen躲藏起来。禁令也在德国引起了恐慌,人们开始对秘密社团非常敏感,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各地政府风声鹤唳。这样,短命的光明兄弟会反而成为欧洲秘密社团中最著名的,成为阴谋团体的代表。
据怀斯豪普特留存的著作来看,光明兄弟会宣扬的社会思想是自由、平等、博爱,而这需要通过教育尤其是品德的培养达到,而不是通过教会和政府的干预,最后达到一个没有政府统治的自由社会。它的反政府反教会无政府主义倾向是它获得罪名的主要原因。
光明兄弟会的成员总共有二千人左右,其中1/3是共济会员,主要分布在巴伐利亚和图灵根的魏玛等地。会员成份有贵族、手工业者和商人,其中3/4是政府官员,达到了巴伐利亚政府官员总数的1/10,这与光明会消灭集权政府的渗透计划有关。
从目前材料看,光明兄弟会与共济会是相互独立的组织,虽然成员有交叉,一些思想和价值取向和一致,但两者并非属于同一体系。共济会更类似一种宗教组织,偏重于教义和秘仪。而光明会则是政治组织,有独立的政治理想和行动纲领。光明会在后期对德国共济会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两者并未合并。
由于后代阴谋论的发展和一些相关文学的渲染,光明兄弟会成为西方秘密会社中最为著名也是最为臭名卓著的。如美国70年代的惊悚小说《光明会三部曲》The Illuminatus! Trilogy描写了怀斯豪普特在光明会被解散后来到美国,秘密谋杀了华盛顿并取而代之。这部小说影响了许多人,最近的如美国著名惊悚小说家丹·布朗Dan Brown的《天使与魔鬼》Angels and Demons,德文版即为《光明会》Illuminati,描述了光明会与梵蒂冈教廷的殊死斗争。
奥地利最早的共济会所建立于1742年的维也纳,但第二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Maria Theresa即下令搜捕共济会员。1780年起执政的“开明君主”约瑟夫二世JosephⅡ称共济会是“联谊会”性质的团体,在执政前几年对共济会采取包容态度,在这个时期奥地利共济会的影响力达到顶峰。1795年弗朗茨二世Franz II及其后梅特涅Metternich时期开始共济会又遭到政府禁止。
1781年3月12日著名的和睦会所Loge Zur wahren Eintracht建立,著名成员包括G. van Swieten, T. P. Gebler, K. Martini, J. V. Eybel,J. von Sonnenfels。还有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J. Haydn, F. Zauner,Johann Holzer,作家Aloys Blumauer, Johann Baptist von Alxinger, Cornelius von Ayrenhoff, Johann Georg Schlosser, Johann Pezzl, Carl Leonhard Reinhold,Otto Heinrich von Gemmingen-Hornberg。
海顿于1785年2月11日加入和睦会所。他的好友莫扎特未能参加他的入会仪式,因为当天他必须出席他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的音乐会。然而海顿对共济会并不热心,只参加了一次共济会集会,这使他不久后被除名。
1784年奥地利共济会总会Große Landesloge成立,管理45个地区的会所。和睦会所大师伊格纳茨·冯·伯恩Ignaz von Born出任共济总会第二任总会长Stuhlmeister。他曾以化名Furius Camillus加入光明会Illuminatenordens,同时也是奥地利光明会领袖,他也是莫扎特共济会歌剧Freimaureroper“魔笛”Die Zauberflöte中大祭司Sarastro的原型。冯·伯恩将《真理报》Realzeitung作为共济会专门期刊。
1791年维也纳出版共济会著作Der verklärte Freymaurer插图,可见到全视之眼和各种象征符号。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27~179112.5)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也是至今为止最受人喜爱的音乐家。
1777年21岁的莫扎特,佩戴着教皇颁发的金马刺勋章Orden vom Goldenen Sporn。

莫扎特1784年12月14日加入慈善会所Loge Zur Wohlthätigkeit,成为石匠学徒。会长Otto Heinrich von Gemmingen-Hornberg是他的好朋友,也是光明会成员,然而莫扎特常去和睦会所参加集会,因为那里有较多音乐同仁。1785年1月7日莫扎特成为石匠副手,并很快晋升为石匠大师。他的父亲Leopold Mozart在这同样加入共济会。1785年12月11日约瑟夫二世Joseph II.发布光明会禁令和共济会法令Freimaurerpatent,冯·伯恩作为光明会首脑,他的和睦会所被迫与其他会所合并。莫扎特成为新希望Zur Neugekrönten Hoffnung会所成员。
莫扎特的交际圈几乎都是共济会成员,他的好友、赞助人里希诺夫斯基亲王Karl Alois, Prince Lichnowsky是与他同一会社的兄弟,还有他的好友、赞助人冯·斯维腾伯爵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商人、贷款人Michael Puchberg等等,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资助,因为毫无节制的生活方式而破产的莫扎特将无法生存,然而最终他也为此死于贫困。
共济会所倡导的思想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多有表露,如共济会认为品德与人的阶级并无绝对关系,在《费加罗婚礼中》仆人费加罗的机智、忠诚与贵族领主的愚蠢、无理形成鲜明对比。莫扎特还通过音乐表达共济会追求的人道、宽容、自由的理想,与传统的贵族音乐形式完全不同,这也是18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思想源头。共济会风格音乐也充满了象征主义元素,如共济会的入会仪式要敲三次门,这也同样体现在一些共济会音乐的旋律中,如在歌剧《魔笛》很多仪式的场合都使用了三次重奏来表达。莫扎特的代表作《魔笛》是最著名的共济会音乐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充满了共济会的教义象征,有研究者认为,莫扎特很可能是接受共济会指示,要在舞台上以象征性的手法来宣传和颂扬共济会的学说而创作的。歌剧中黑暗女王和三侍女象征了旧时代的蒙昧无知,埃及的光明大祭司则象征了启蒙时代的文明开化,波希米亚王子要通过种种考验最终与情人忠诚眷属,反映了共济会的入会仪式,而贯彻全剧的降E大调的旋律,也加强了这种意义。音乐评论家纽科姆·康迪伊在《莫扎特师兄弟和“魔笛”》Newcomb Condee: Brother Mozart and The Magic Flute一文中这样写道:“‘三’这个数对共济会具有深刻的意义,它始终贯串在《魔笛》中:三位夫人,三个青年,三座神殿,等等。……共济会原本也有‘智慧’、‘理性’和‘自然’三神殿。观众中的共济会会员会认识到考验时卫士的铠甲的象征性,考验中土、气、水、火的象征性,还有三位侍女的银矛、帕帕吉诺的金锁、萨拉斯特罗骑的狮子拖的车、塔米诺如死一般的昏厥和夜后为光明所击败的象征性。”
下面是存留下来莫扎特创作的共济会音乐:
艺术歌曲《兄弟旅程》Gesellenreise,K.468,1785年3月,用于学徒就职仪式。
男声大合唱《石匠的快乐》Die Maurerfreude,K.471,1785年4月24日首演。
共济会葬礼曲Maurerische Trauermusik,K.477/479a,1785年11月。
两首歌曲K. 483 and K.484,1786年1月14日,为庆祝新希望会所成立。
钢琴伴奏男声合唱《致伟大造物者》 Die ihr die unermesslichen Weltalls Schöpfer ehrt, K. 619,1791年。
共济会小合唱Kleine Freimaurer-Kantate《大声宣告我们的快乐》Laut verkünde unsre Freude,K.623, 1791年11月18日。
此外,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也被认为是共济会成员,他的很多传记作者都这么认为,并指出他参加过波恩共济会的音乐会Loge des Frères Courageaux à l'Orient de Bonn。由于此时共济会运动在欧洲正处于受打压状态,因此很多会所材料都遗失了,因此并未找到他入会的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