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经典国产电影:從 靈 修 學 看 讀 經 和 祈 禱 生 活 黃 聿 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53:01




從 靈 修 學 看 讀 經 和 祈 禱 生 活
黃 聿 源
“我們既有這樣的盼望,就大膽講說,不像摩西將帕子蒙在臉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將廢者的結局;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裏已經廢去了。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誦讀摩西書的時候,帕子還在他們心上。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裏,那裏就得以自由。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2-18)
近來靈修神學成了基督教世界最熱門的話題,其有關書籍也成為最流行與暢銷書籍。靈修理論發起,建立於天主教。當靈修學者重新思想這一主題的時候,發現基督教沒有靈修學也不懂靈修,所以有人提出要向天主教學習,甚至向佛教學習。或者我們不同意靈修神學者所說的很多理論和他們所說的很多看法,但是靈修神學者提出了一些目前基督教或基督徒的難處,一些我們忽略了,沒有追求的具體方面,是我們實在需要正視的。不是聖經裏沒有提到神在這方面的啟示,而是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裏,基督教在其發展之中漸漸忽略了靈修的重要性。甚至有人看輕,覺得靈修並無價值的;是一種主觀的心理作用,一種習慣。可以想象因為這種思想而給一些基督徒帶來靈修生活的貧乏,連神學院也把這門必修的門訓內容割離了。若在一所沒有靈修的神學院訓練出來的學生,他們出來傳道便不著重靈修的了。他們自己也不懂靈修,又怎能教導別人靈修呢?漸漸地靈修就成為古董,失去了其在基督徒生命中的重要價值。當代的靈修神學學者們重提這一有價值的題目的時候,他們向我們提出了幾方面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正視。
一.目前的基督徒非常膚淺
由於社會高度的現代化水準,每一個人都好像是安裝在社會化大生產機器上的某一部件,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以社會的需要為轉移,一有需要便急不及待去作;別人說了甚麼話,便立即舉行聚會。完全是及時的,機械似的沒有經過大腦深入思想,也沒有時間去深入思想。靈裏的膚淺也是異曲同工,我們很少花時間真正地在主面前安靜下來安靜獨處。所以沒有時間自己一個人安靜下來看看自己,了解一下,思想一下,到底我們內裏的人生是怎樣的。正是這樣,便顯得很膚淺。靈修神學觸及了我們基督徒信仰的實際,但他們的答案並未深入問題的核心。他們主張獨處,獨處是對的,但獨處時作些甚麼,才是問題之癥結。獨處是好的,但自己一個人安靜,並不一定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你獨處時可能會胡思亂想。所以安靜獨處並不是目的,卻是究竟安靜時作些甚麼?這是我們要思想的。
二.現今的基督徒不懂祈禱
祈禱更多地成了基督教徒的宗教形式,是程序的需要,是責任的需要,也是形式的需要,所以祈禱往往只有一、兩分鐘,甚至變成自言自語,根本就不懂祈禱。如果我們不否認這是我們信仰生活方面的一個重大問題的話,我們應該承認在祈禱上是很膚淺的。我們沒有真的學會祈禱。很多時我們以為自己懂得祈禱,其實我們不懂,也沒有屬靈意義上的祈禱生活。
靈修神學把基督徒的祈禱生活過多地側重於時間,如果時間不被有價值的東西充實起來也只是一個變量。我們承認很多基督徒都不懂祈禱,或者說他們懂祈禱,但他們卻不懂得好好地祈禱。所以聯繫信徒的信仰實際,我們應該注重的是作為一個基督徒究竟怎樣祈禱?
三.現在的基督徒根本沒有與神靈交
我們所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交通、談話、輔導、傳福音等等,與人說話多,與神說話很少。所以很多基督徒不知道甚麼是靈交,更不懂靈交。靈修神學提出了現象。但怎樣的靈交生活才符合聖經原則呢?靈修神學勸人們在主觀意念中感受與神的交通,是主觀、心理、情感上的一種感受。這不是聖經上所說的基督徒的靈交生活。其實整本聖經就是教導我們如何靈修。宋尚節博士說:“兩隻翅膀……讀經、祈禱。”就是指靈修。聖經中就充滿了這方面的教導,讓我們知道我們如何可以與神之間建立和保持一個很親切、很實在、很深入的屬靈交通……靈裏與神之間交通,這就是靈修、靈交。
聖經的確不乏這樣的教導,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十二至十八節就具體地指明了基督徒應該如何進行讀經與祈禱等方面問題。
哥林多後書第三章整章所傳達的信息都值得我們認真思想。這章聖經前半段第一至十一節,保羅提到傳道人所作的職事是一種屬靈的職事,不是屬那些外殼的、組織性的、甚至不是屬於字句的,而是屬靈的職事。所以前半段說得非常具體,我們做工不是做在人的心外,而在心中。所以無論是講道、傳福音或是輔導,我們的工作都是屬靈的工作。這個屬靈的工作超越其他工作,不單只是字句的工作。字句的工作若不能傳達屬靈的意義即是知識性的工作。我們做屬靈的工作時,若不小心便會墮入字句的職事上,而不是屬靈的職事了。保羅在此處作了分辨:字句是叫人死的;是聖靈工作才賦予其生命叫人因之而活的。譬如說我們講道,可以從某段經文背景、寫作動機、結構、名字、字根、神學問題等講一大篇,若所有這些並不能使會眾的靈命得到任何幫助,所有文字上所作的努力只不過是字句的職事罷了,只是在傳達一些知識而已。保羅告訴我們,做屬靈的工作並不是這樣。我們做屬靈的工作是要寫在人的心中,不是用墨水寫的,而是用神的靈寫的。若是用神的靈寫在人們心中,幫助到人的靈裏,在他們的靈中產生了功用,這才是屬靈的,這樣的工人才是屬靈的職事了。
保羅在前段分析了這個不同。我們不是做普通字句上的工作、表面的工作,而是作心靈的工作,是做在人的生命裏面的工作。這屬靈工作超過舊約律法的職事。摩西的工作很大,他將舊約律法頒佈給以色列人,所以他們可以讀摩西律法。但是舊約的人讀了律法,知道很多律法上的知識,卻不能改變他們的生命。因為舊約律法的功用是用叫人知罪,不能在人心中改變人的生命以致於給人永生。但我們不同,我們作的救恩工作,是改變人生命的工作,使之成為新造的人。所以保羅說我們新約的職事比舊約律法的職事更為榮耀。
我們的工作既一開始便從人的靈開始,怎可以說沒有靈修呢?怎可以說沒有屬靈經驗呢?正如我們帶一個人信主,我們決不會十分在意他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我們先向他傳福音,使他信主,生命改變了,行為習慣自然隨之而改變了。我們帶別人信主是這樣,我們自己信主也是這樣,都是從人的靈裏面開始。但問題究竟在那裏?就是我們信了主後或帶了人信主後,放棄了屬靈方面的追求,我們以字句上、外表上的追求,取代了已經開始了的屬靈的開始,是我們自己走歪了。因此,我們發覺教會屬靈追求的方向,剛剛起步就走下坡了,就放棄了屬靈的追求。很多時候,問題就出於此。
難道我們在引導初信者的時候完全沒有做屬靈的工作嗎?很多時候,我們只重視了知識方面的栽培,卻忘記了靈命上的培育,我們會利用主日學時候集中進行救恩真理的教導,我們忘記教他們怎樣祈禱、靈修、讀聖經、保持與神親近。縱然,我們也教他們讀聖經、祈禱,但我們不是為了他們屬靈的需要而教他們讀聖經,也不是為了他們屬靈的追求而教他們祈禱,我們是教他們逐步養成讀經和祈禱的習慣,是文化性的。所以,讀經祈禱成了基督徒文化,而不是屬靈追求。這是一個危機。所以我們發覺正因這緣故,很多基督徒信主後得了屬靈的生命,裏面有了屬靈的生命,但一開始有改變,卻又停頓了,沒有進一步追求。他們不懂甚麼是靈修、與神親近。這是我們所見到的難處。所以本章經文,保羅說的前半部是說我們屬靈的職事,下半部是說我們應有的屬靈的追求,就是讀經、祈禱。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十三至十六節說讀經;十七至十八節就是祈禱。雖然沒有這些字眼,其實就是說讀經、祈禱。
關於讀經
讀經是我們基督徒信仰建立和真理建立的基礎,對基督徒屬靈生命十分重要。這是一定的。否則基督徒的生命即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很多人在讀經的方法上很下功夫,這是好的,而問題是在我們探討讀書方法之前是否有一個明晰的概念,那就是讀經為了甚麼?讀經是為要達到甚麼目的?一般來說,讀經應有以下幾個目的:
第一、是為著要知道聖經的內容。聖經是神的話,既然是神的話,我們是神的兒女應該知道神說的是甚麼,所以,我們要知道聖經的內容。這樣,聖經越多讀對靈命的造就就越有幫助,十次、五十次、一百次,多讀才知道聖經講的是甚麼。甚至有些人可以全本背誦過來,正如《凱來氏聖經手冊》的作者,他能從創世記背誦到啟示錄,只有更多地了解了聖經的內容,才能更多地了解聖經真理。否則聖經對我們仍是一部天書似的,不知道它說甚麼。
第二、為著要知道聖經的真理我們知道聖經內容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知道聖經裏面的真理。有很多人只知內容卻不知真理,所以異端就是這樣產生的了。很多異端者,他們對聖經很熟,耶和華見証人的那幫人,他們翻閱聖經比一般人都快。為甚麼他們那麼熟聖經卻又會錯呢?是因為他們不懂聖經真理,他們將聖經真理歪曲了,不照聖經的原意來明白它。所以我們教別人讀聖經,不單只要告訴他們知道聖經的內容(這固然重要),更要教導他們聖經的真理,知道聖經的內容之中包含著哪些真理,如“因信稱義”的真理,如果他們讀聖經讀出“因行為稱義”想法,便是不明白聖經的真理了。就如安息日會一般,如果讀了聖經還以為人死後要往地獄,就是沒有明白聖經的真理。
第三、為著要明白神的心意僅僅明白了聖經的真理還是不夠的,還要明白神的心意。法利賽人和文士也很明白聖經真理,但他們卻做了很多違背神心意的事,與神作對。為甚麼他們會這樣?他們不肯照著神的心意去行。倘若是這樣,明白真理愈多者可能就愈假冒為善了。所以我們讀經,要從聖經的內容揭示其真理,從聖經的真理明白神的心意,再把神的心意落實為具體的行動。只有這樣讀經,神的話對我們才有作用。否則即使成為聖經專家,仍然不懂遵行聖經的教訓,正如法利賽人一樣。
我們說靈修讀經,有人說是很淺易的,其實我認為是很深奧的。怎樣深奧?保羅提到摩西的書,猶太人天天都讀,每個安息日都傳講,有些人更用一世去研究,但是他們卻沒有從神的說話得著任何好處。摩西說他們的心中有一塊帕子,將他們與神對他們說的話隔開了。所以他們讀來讀去總是不明白。是甚麼帕子呢?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十四節說:“但他們的心地剛硬,直到今日誦讀舊約的時候,這帕子還沒有揭去。這帕子在基督裏已經廢去了。”這裏說到兩張帕子,一張是有形的,即摩西的帕子,早就揭去了;另外一張帕子是舊約的那張帕子,在主耶穌基督裏面己經完全被除去,我們信主的人主己經賜給我們聖靈住在我們裏面,聖靈的恩膏在我們心中要教導我們明白聖經的真理。所以每一個基督徒在信主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屬靈的人,內裏的生命已經改變,神的靈在心中已經開始了工作,使我們能明白聖經的真理和神的心意。祂自己拿去了祂與我們之間的阻隔。但當我們自己讀經的時候仍常覺得沒有亮光、沒有幫助,這是因為我們自己還有一巾帕子遮蓋我們的心,帕子是甚麼呢?就是剛硬的心,如經上所說:“……但他們的心地剛硬”。“剛硬的心地”是我們讀經的帕子。雖然我們讀了,神的亮光總是照不著我們的心,神的說話總是進不到我們靈裏面,被我們剛硬的心地將祂隔絕了。
甚麼是靈修讀經?所謂靈修讀經,就是透過讀聖經,讓神的說話光照我們,向我們說話,教導我們明白神的心意,這才是靈修讀經。很多人認為靈修讀經很容易,你只需問幾個問題,問完便得著了,所以很多人便認為靈修讀經是膚淺的。其實靈修讀經是最深入的讀經。好的靈修讀經,需要具備所有條件,你對聖經內容要熟,真理要熟,神的心意要明白,那麼靈修讀經時便應該很有領受,因為各方面的亮光給你很大得著。但是很多人讀聖經時,不肯將心中的帕子揭去,不肯將自己的心向主敝開,不肯將剛硬的心軟化下來,不肯順服在神的說話面前。日日讀經都戴著帕子去讀,讀一生也沒用,因為主的說話不能進入你的心靈的深處去。讀聖經不單讀在字句、內容上;不單讀在明白真理上;不單只明白各方面的原則上,最緊要的一步就是全心全意來歸向主。所謂歸向,就是知道自己有甚麼不對,便悔改歸向;有偏差,便回轉;若有心意離開神,就離開那心意歸向神。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十六節說“但他們的心幾時歸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就是這意思。你想想,如果你每天讀聖經都是全身心地歸向神的話,試問這樣的讀經可以沒有領受嗎?這讀經就是靈修讀經了。因為你讀的時候,神的說話一句一句地進入你的心裏,神直接藉著經文向你說話,神的亮光就一直照進你的生命深處,讓你看見祂、聽到祂的說話、明白祂的心意。這超越了靈修神學所說的各種形式。因為你這樣讀的時候,便已實現了我們與主的實質交流。這樣的交通,就是靈修,就是靈交,就是我們屬靈的追求。這是深入而不是膚淺的。
很多時候,很多基督徒讀經並未讀到這個程度,所以他們很難體會保羅在這裏所說的屬靈光景。因此常有人會對此產生懷疑:我並沒有這意志,我也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我是不成的。我怎麼能夠面對面的面向主呢?與祂親近得好像是貼到祂的胸膛那麼近呢?然而聖經告訴我們是可以的。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十七節說:“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裏,那裏就得以自由。”這靈是上面所提及的,是神早已賜給我們,在我們心中引導我們的靈,我們初信主,那位在我們心中感動我們,引領我們的就是那靈,神的靈現在仍然在我們心中做工。隨時引導我們。古時這靈藉著先知傳達神的話語,今時祂就住在我們心中帶領我們明白聖經真義,進入祂的話語的深處。因此我們也進一步明白了,聖靈在我們心靈的內住與相交,絕對與我們所採用的禱告姿態無關,七十年代有本書書名為《屬靈操練禮讚》,周天和翻譯,傅士德所寫的。該作者非常注意外在的修練的,怎樣坐,手怎樣放等等,這是屬外面的。主的靈是為主的靈,不是靠我們集中精神去苦苦地想來的,也不是靠自己理智的分析,拿著精神的手術刀挖出來的。主就是那靈,主的靈在哪裏,哪裏就被祂充滿,哪裏就得以自由。
很多時候我們得著了,便以為是靠著寫筆記、查參考書得來的,這是錯誤的看法。那基本的錯處在那裏?對比這段經文我們就明白了,是來自於你對主的心特別貼近、特別順服、特別歸向。所以,你要靈修讀經達至這景況,是決定於你除了讀聖經,明白聖經之外,還要全心歸向主,讓聖靈在你心中感動、光照、引導你,照著這樣受主的教導,順服主的話語,來親近祂。那麼,主的話語便成為亮光,成為糧食。因為主的話不但成為亮光光照你,主的話更是糧食餵養你。所以當你讀主的話語的時候,便覺得滿足,有時你讀得很滿足,好似詩篇所說,像是吃了骨髓之肥油般滿足。所以,這就是讀經方面,屬靈的追求了。
關於祈禱
屬靈追求的另一方面就是祈禱。祈禱常常被人理解為祈求,這只說對了一半。其實祈禱不單是為了解決問題。不錯,神應許聽我們祈禱,成就祂的旨意,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不單照我們所求的。且能移山倒海,甚麼都成,神有很大能力在其中。但是當我們談到靈修祈禱,則側重於祈禱與靈修的關係等有關內容。
很多人說祈禱是屬靈的追求,這是錯誤的。信徒從初信之時在團契與人一禱告就害怕,到個人的祈禱、祈禱會的祈禱、教會的祈禱的勇敢參與等,都有著它的意義和重要性,但這決不能成為衡量該人靈命成長的尺度。為了明白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祈禱的屬靈追求是甚麼?最好的祈禱是怎樣祈禱?很多人以為祈禱是叫神替我們做工的方法,其實不是。若果我們真的這樣想,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祈求十次便有九次失望。我們不妨回顧在過往一年中曾為多少事情祈禱?有多少事情神都依著我們所祈禱的一模一樣的成就?難道祈禱沒有用?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小心讀聖經,就知道祈禱不是叫神替我們做事,而是我們藉著祈禱是要成就神的旨意,這是祈禱的目的。所以最好的祈禱就是百分之一百要對準神的心意而祈禱。如果這樣,這祈禱就是最好的。我們怎樣才知道我們能百分之一百對準神的心意呢?我們若不知道當然會有錯的了。其實,照神的心意就是我們對準神對著我們的心便成了。也就是我們祈禱要滿足祂,討祂喜悅,尋求祂的心意。祂喜歡我們貼近祂,我們便花時間去和祂一起,跟祂有交通;我們知道祂喜歡我們聽祂說話,我們就親近祂,聽祂說話;祂喜歡我們貼近祂,我們便時常跟著祂;祂喜歡我們見祂的面,我們便天天見祂的面也就自然融會於與神交往的生命中了。
所以屬靈的追求,其實另外一面就是祈禱。祈禱不過是我們與主親近的途徑和方式而已。我們祈禱很多時候都會說:“主啊!我來到你面前。”這表明我們知道祈禱就是來到神的面前,親近祂。對於一個慎思明辨的人來說,獨處是好的,但是獨處並不是最好,要與主相處才是最好的。所以靈修的追求不是追求獨處,而是追求與主相親。一個屬靈的人過分強調追求獨處,會帶來多種危害。第一,追求者會變得越來越孤僻,就像天主教的神父,整個鮮活的生命只是一味的孤僻,聖經上沒有告訴我們屬靈就是孤僻;基督徒追求的並不是獨處更不是孤僻,獨處並不是靈修。還有人將祈禱當為練功。以前學徒有“閉門三年”之說,所以很多基督徒希望從時間上來要求自己以實現屬靈的飛躍,昨晚二十分鐘,今天三十分鐘,進步十分鐘了,希望明天可以練一個小時,更希望明年這個時候,可以獨處三個鐘頭,最終學成畢業,這並不是靈修,是練功而已。要知道聖經所說的祈禱、屬靈的追求,不是追求獨處,而是追求與主相處。這不是簡單的自我塑造,而是與主建立一種關係。你把自己關在房裏,或者會是神經有問題。但若果是因為與主相處,你將自己關在房裏,是一個很好的屬靈操練。有主與你同在,這是靈修。沒有主與你同在,這是獨處。所以獨處雖有好處,但不是我們所說的屬靈追求、所謂與主相處。所以祈禱的追求,就是追求與主相處的生活。
這種祈禱的生活,重點在哪裏?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當然是“我”。因為是我靈修,我追求。因為這樣,所以在靈修之中又為我們自己定下很多的計劃和指標,這樣靈修便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具體負擔,如果達不到自己既定的屬靈果效,就會感到靈修很清苦了。其實與主相處的重點在於主自己。我們來親近主,我們來滿足主。我們來與祂交通,向祂傾心吐意,來讚美祂,來敬拜祂,因為主是中心,這是我們應要學習的。若是這樣學習,便會覺得與主相處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從現在開始不妨在假日花時間學習與主相處,並以主為你靈修生活的中心,全身心地投入以滿足主。就好像一個人和太太外出渡假。他若把自己作為行動的中心,其太太最終會成為他的拖累;反過來若以太太為中心的話,自己主動地想方設法滿足太太的需要,那麼整個假日會變得更有趣味。不同之處就在這裏了。
很多基督徒靈修時總會覺得無從開始,若果以感恩的心走到主的面前,總有表達不盡的感恩,回想自己一年以來在主的懷抱之中所蒙之保守,就有表達不完的讚頌。若果以敬拜的心來到主的面前,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神的敬拜之中,又會覺得到多少靈裏的滋潤和享受。主的美麗,主的榮耀,主的愛在我們的生命中成為現實,我們因之更加渴幕與祂親近。當我們是如此作,就如哥林多後書第三章十八節說:“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很多時候,我們很羡慕那些人靈性很好,羡慕那些人的面會發光的,不是電燈泡似的發光,而是看見他們有榮光、有喜樂,有一種令人羡慕光采。以前宣道會有一位主重用的僕人名叫陶恕,後來他安息主懷了,他的太太作見証說他丈夫每天從祈禱室出來時,她都看見他如同從天上降下來一樣,臉上滿有榮光。我們如果細心觀察那些靈命較好的兄弟姐妹也會有同樣的發現,他們靈修後出來的那一刻,那張面容真可以發出天使般的榮光。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倘若我們真的與榮耀的主相處,那種從神那裏獲得的喜樂是無法掩飾的。不要說是與主相處了,就算我們與一個好朋友聊上半個小時也同樣會在自己的言行之中表現出心中的這種感受,更不用說與神相交了。在我們靈裏面與主的靈接近,如同面對面相見,讓主的榮光光照我們,我們貼近他,這才是美好的祈禱。
真正靈裏的禱告也不在於言詞的多少,正如兩個相愛情人,坐在一起,即使很少說話,但兩情相映,心裏照樣甜蜜。我們與神的相交往往也不在於要對神說多少話,是在於和主有多親密。我們要追求的並不是外在的東西,或是聽得到,做得到的;而是靈與主之間有多親密。這就是祈禱與靈修之關係。與主美好的團契使人靈命豐滿,生命充實;人們一看便能看出你整個的生命有改變,你的生命有榮耀,有主的樣式在那裏。
人們發現恩愛夫妻多年之後便很相似。初結婚時並不相似,以後便變得相似了。臉容變得相似,動作、口氣、口味越來越相似,這是因為彼此的影響。與主相處,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與主親近,主的榮光光照我們,我們便會變成主的樣式,這是聖經說的“榮上加榮,如同主的靈變成的。”現在我們明白為甚麼在有些人的身上能看見主的樣式,主的榮耀,主的榮光,因為他與主很親近。親近主能夠變成神的樣式,這就是靈修的秘訣了。
<< 選自 "金燈臺"  >>


Website Maintained by Dr. Y.P. Chan Evangelistic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