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哥视频分享网站:高一新生孤立感的心理调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2:19:32

高一新生孤立感的心理调节

案例:

刚开学,我就带着一脸忧虑来到学校。我很少开口,总是要别人问我或提到我知道的话题时,才说几句。有时说到一半便没人听了,不知是继续说好还是停下来,真是尴尬。于是我趴在桌上,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听着听着,便睡着了,得了个“瞌睡虫”的雅号;以后就干脆远离他们,真的睡觉去了。老师要我们毛遂自荐竞选班干部、参加社团组织和学科竞赛小组。我报了数学、英语课代表,英语协会、数学竞赛小组。因为英语、数学成绩不太好,便泡汤了,只剩了一个棋牌协会。后来,又因为棋赛时与人大闹了一场,棋牌协会也没得去了……看看现在的我,全身酸软无力,若不是凭着一只手垫着下巴,只怕连头也抬不起来了。

案例分析:

这位同学所遭遇的是比较严重的抑郁性神经症,简称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的形式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主要表现为内心愁苦,缺乏愉悦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动作缓慢,疲乏无力,思维迟钝;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饮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

其实,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中人人都曾面临各式各样的不如意,遭遇形形式式的挫折,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化解不快,忘却烦恼;只有一小部分人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日积月累,沮丧悲观,甚至把过去的一般缺点错误放大成不可宽恕的“罪行”而要求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抑郁性神经症是心灵的杀手。近年来,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呈迅速增多、日渐严重的趋势,甚至于走绝食、自杀的极端,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所以,抑郁症患者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切实做好自我调节。

第一,通过心理咨询加以调节。患者要主动求助于心理医生或心理辅导老师的治疗,客观地反映自己的病情,切忌被动、消极地抵抗。要正视自己的疾病,尽可能地多休息、适度减轻学业负担,相信自己一定会很快消除疾病。如果心中有什么不愉快、不开心的事,可痛痛快快地向医生和老师诉说,不要把烦恼、忧愁放在心上,不要太压抑自己。

第二,调整认知,自得其乐。首先,对自己所面对的烦恼要有正确的认识。烦恼人皆有之,不要认为快乐的情绪只属于那些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人,也不要因自己一时的烦恼而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只能与烦恼、抑郁为伴,无法享受快乐。其实,一个人快乐与否,与其生活观息息相关。有些人生活极其不幸,但仍能自得其乐,正所谓“知足常乐”;有些人似乎功成名就、生活优裕,却也郁郁寡欢。因此,要善于捕捉生活和学习中令人快乐的因素,少去体验和强化不愉快的事情,学会自得其乐。其次,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要素,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我,悦纳自己;客观评价自我,给自己“减负”;有效控制自我,走出抑郁心境,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值”定得过高,不要事事非得与别人争先后、比高低;避免个人主义思想作祟,将个人的利益、名誉看得淡一些,“心底无私天地宽”,就不会终日沉浸在个人得失的小圈子里自寻烦恼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逃避困难,而是要以乐观的态度来审视困难,从另一个角度来寻找克服困难的动力。

第三,注重交流、合理宣泄。一般而言,抑郁症患者都有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以致于画地为牢,忧虑日增,不堪负荷。从生理的角度而言,人都有交流、宣泄、归属的需要,哪怕身处荒岛,也会自言自语或向花草树木倾诉。根据调查,91.5%的同学内心都渴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人际氛围的认同;然而,能如愿以偿的只有57.5%。相当一部分同学处在“想与人交往,却怕与人交往,也不善于交往;渴望友情,却不知道如何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渴求理解,却不懂得去理解他人”的尴尬处境。“交往的剥夺”与“情感的剥夺”一样,都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理伤害。少数性格内向,具有一定社交障碍的同学,因种种原因使其“闭锁心理”不断增强,形成一种心理缺陷,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然而,对于这些同学来说,走出社交障碍的阴影,融入广阔的天地,也并非易事。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自信,经常进行正向自我暗示,激励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坦然接受可能遭遇的挫折。其次,要学习交往的艺术:正视自己、宽容他人、真诚主动、不拘小节、学会倾听、学会微笑、学会欣赏(别人)。第三,要大胆实践,积极进行社交技巧训练,坚持进行“五分钟演讲训练”、“角色扮演训练”、“自我想象暗示训练”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