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战警野兽是绿巨人:普通高中办学目标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9:15
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办学目标一旦确定,就竖起了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此,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办学目标,成为校长以及全体师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工作实践中,笔者针对办学目标作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普通高中办学的现状
    纵观今天的高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各种复杂的原因,使得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将办学目标直接指向升学,办学变成了一种工具,升学变成了一种目的。在追逐高分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常常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造成一些学生缺乏对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追求,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也严重缺失人生规划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由此带来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责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普通高中办学目标的反思!
    二、普通高中办学目标的内涵与意义
    办学目标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校根据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结合自身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中长期工作目标。办学目标的确立,是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理性折射,是学校文化背景的浓缩,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行动指南。办学目标是学校之“魂”,它对办学模式、办学策略、办学特色以及师生行为准则,起着导向作用,同时对全体教职工教育教学活动有激励性,使学校发展有方向,教师工作有动力。
    一所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应该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和要求,也就是要把课改精神和要求融进办学目标,并以实施课改为抓手来实现办学目标。特别是在具体操作上要把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做到用目标激励人,用目标引导人,用目标团结人,用目标凝聚人,充分发挥办学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普通高中办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办学目标是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这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考虑的问题,也是校长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还是学校教职工乃至全体学生都应关心和明白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办学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办学目标应立足于时代发展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公民的素质和各类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这是党中央基于现代化建设需要,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
    2.办学目标应着眼于教育发展规律
    办学目标应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同时还要借鉴加德纳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主体主动构建”等现代教育理论。突出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和教育的全面性,体现普通高中为每一位师生幸福度过一生而教育的价值取向。
    3.办学目标应符合学校发展实际
    办学目标既要切合学校实际,又要具有前瞻性、激励性。通俗地说就是“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既不能脱离实际定得过高,也不能定得过低,毫无挑战性。根据心理学“激励”理论可知,只有在从事难易适中的学习和工作活动时,人的积极性才最高。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最终依靠的是学校全体教职工,为此,办学目标首先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在实现的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让全体教职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把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提高到学校在一定时期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但也不能定位过高,否则对学校发展也没有实际意义。总之,办学目标定得太低,不费多大劲就能实现,或者定位太高无法实现,都不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不能使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失去了制定办学目标的意义。
    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作为普通高中学校,高考质量必然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是,办教育不仅是为分数,教育的永恒主题是育人。普通高中办学必须在发展战略、价值取向、教育行为、办学效益等方面与时俱进、自我超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4.办学目标应具有阶段性
    为便于操作,保证办学目标能够实现,办学目标要具有阶段性。也就是说,办学目标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实现,具有可分解性。办学目标能够具体分解成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主要工作领域目标;各领域目标又可根据目标的性质、目标达成的时间和难易程度,分配在分年度(学期)实施,形成阶段(年度、学期)具体目标。
    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领域目标、阶段目标之间便形成脉络清晰、层次化的目标链。目标链最终还应分解到学校的每个职能部门乃至个人,使他们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才能最终保证办学目标的落实。
    四、普通高中办学目标的形成
    办学目标如何形成呢?一般说来,一所学校办学目标的形成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与环节:
    1.理论依据与办学目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着教育整体改革向纵深发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们应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学校发展问题,认真研究学校发展的新理论与实践操作模式,以适应时代要求。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突出主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并把它落实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各个要素、各个层面、各个阶段中,并在实现办学目标的过程中,落实到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
    办学目标的形成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要把办学目标的形成过程变成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的过程。为此,目标形成之初——在全面分析现状阶段,学校要让教职工全员参与进来,对学校办学目标的内容进行概括。在学校外部,学校还应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听取家长、社区对学校办学的要求。
    在充分了解了教职工以及人民群众等对学校发展展望的一些建议,明确了学校发展优势与不足之后,就可以拟定办学目标方案。从最初方案的提出到最终方案的形成,应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通过教代会、工会、党支部、团支部、行政会等组织,发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让全体教职工充分参与,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教职工亲自参与制定办学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职工思想认识与学校办学目标反复协调、对学校办学目标不断加深认识、形成共识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教职工就能深刻理解学校办学目标的内涵,并让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办学目标保持一致,自觉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努力工作。
    3.高度概括与内涵界定
    办学目标的内涵确定之后,还需要一定的表述形式。一般认为,学校办学目标如果不能朗朗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教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就不具有可检测、可评估性,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也会因为缺乏监督而难以实施。为此,学校办学目标通常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目标内涵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来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检测评估的程度。
    总之,学校办学目标是校长和全体教职工对办学方向整体思考的理性概括,是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新世纪的校长,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把握教育规律,乘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春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使我国的人口优势逐渐转化成人才优势、竞争优势,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快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而努力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