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窿的生肖:老外为什么不存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26:41
老外为什么不存钱

     那么咱们先分析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存钱。你说你为什么要存钱?觉得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是吧。其实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个社会环境使你觉得不安全,存了钱使自己踏实一点。其影响人们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吃饭问题,这在中国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但是中国在离现在很近的一段历史里面依然有被饿死的现象,人们的担心来源于这段历史的阴影。

    其次是医疗问题,一个医疗没有彻底保障的社会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中国的医疗保障是分级别而且是非常基本的,稍微严重一点的病是需要患者耗费大量金钱的,这一点让人们觉得存钱会心理上踏实一点。

    第三就是养老。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根本不能指望孩子在经济上对上一代人有任何的帮助。

    第四就是不确定性因素,社会并没有分散风险的机制。

    在上述问题当中,养老是一个比不确定因素更确定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多少钱够一个人退休后安度余生?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最近一位学者做了这样的分析《白领存款1000万不够养老》,下面摘录一些供大家参考。

    在退休之前,一个人需要积攒多少钱才能安度余生?大多数人会直观地认为3万元显然不够,而1000万又有点奢侈。很抱歉,我的看法并非如此――如果继续无度发钞,预备1000万元人民币来养老,恐怕未必够。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审视已经过去的20年,理性分析。

    首先要估计的,是一个人退休之后会存活多少年?大多数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为退休后的生活积攒存活25年的钱财是必要的。这笔钱大致多少?那要看你哪年退休。如果你身处1987年,问一个当时准备退休的职工,他可能会认为3万元已经足够了。理由在于,1987年,居民消费水平为每年565元,其中城镇为998元,那么维持25年的消费有2.5万就足够了。同时,198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年1002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每年为1459元,那么20年的工资大致不会超过3万元。可以断言,让一个1987年退休的职工在当年估算其养老金的数目,3万元已算奢侈,因为当时他每月工资挣不过百元,每月消费则更少。

    但如果你是2007年退休,则情况完全改变。以居民消费水平而言,1987年为565元,到2007年为7031元。那么城镇居民25年的消费大约需要30万。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来看,职工平均工资在1987年为1459元,到2007年已是24932元;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87年为1002元,到2007年已是13785元,按20年工资计算大约需要27.5万元-50万元。如果对目前中国城镇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绝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积攒下接近100万元,就足以在退休后安享晚年。

    但是,理性冷漠地提醒我们:时间不是静止不前的。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都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询问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他极有可能会认为,他需要一笔约为300万-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千万元竟不足养老,这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这给出了中国人为什么一辈子辛劳,无法解脱的根本原因:币值不稳定。一个人少壮时候积攒挣下的钱,老来根本不值钱,是一生劳碌晚年难安的重要原因。

    以下是我自己的观点。经济增长导致通货膨胀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于是就产生一个特别悲哀的结果,那就是你觉得存款给你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而事实正好相反,把存款用来投资才会抵御货币贬值。现在股市和楼市这两个最适合于投资的项目又总面临崩盘的危险,很有可能就是血本无归,看来是相当矛盾的结局。

    那么在国外,中国所存在的问题基本是由政府解决了。当然我们不能极端地认为有存款就不好,适当的存款还是有必要的,但是显然存款会影响货币的流动性。老外的存款基本上就是用来应急用的,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誉额度,临时贷款也很方便。那么北美这个社会由于过于好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最近美国医保障的扩大,更加促使这里的人不愿意存钱。这一点连奥巴马都十分头痛,真的缺钱的时候,政府只好发行国债来筹集款项,不过还好,美国国债应该不愁卖,他一旦卖出去了,就不用再担心你抛售国债了,反正钱已经拿到手,你抛售的时候担心的是谁来接这笔国债,以多少钱来接。正因为这样,中国反而更担心美国的经济。

    过去我曾介绍过加拿大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这一点也不用说,因为很简单,你没有钱,政府不会让你等死。到老了呢?那就要看你年轻时候的工资了,假如你年轻时从来不工作,一分收入都没有,那么你每月有一千多加币的收入,老两口2200加币过一个月足够了。要是年轻时工资高,上的养老保险也高,这一部分是强制的,老了以后领的钱足够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别降下来。况且老了以后会把自己的房子卖掉,住到政府兴建的老人院里面,费用低,也很方便。用卖掉房子的钱来贴补生活也相当不错,或者将房子委托出租,或是将自己的人寿保险抵押贷款,反正通货膨胀也比较低,因为经济发展成型了以后,速度会很慢,货币贬值率很低。

    最后一点就是不确定因素的问题。国外也有很多的意外产生,那么商业保险在生活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假如你遇到车祸、失火、房屋的损坏、甚至包括失业在内,都是由保险来调剂的,因此人们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抵御风险,而不是靠个人或者家庭的力量,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从表面上来看,你会觉得国外有多么的好,中国永远也达不到。但是你从深层想,这是一个社会制度设计理念的问题,当政府为民众的安全考虑得越多的时候,民众就越会把自己的存款拿出来增加货币的流动性,而不是靠银行贷款来增加货币流动性。民间货币的流动增加才不至于导致经济不均衡和贫富不均,这样经济发展才不会加重通货膨胀。我们很多时候看国外的情形,光眼馋没用,嫉妒那就更糟糕,关键是要看其制度设计里面的精华是什么,你不去学习,则永远不会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