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 李刚 野兽骑行: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46:14

什麼樣的閱讀才能讓孩子優秀

什麼樣的閱讀才能讓孩子優秀

一為什麼閱讀

閱讀經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之一

——周國平《周國平論教育》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列夫·托爾斯泰

大量的閱讀是學習語言的最佳的途徑,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都是如此。中國目前的語文和英語教學普遍採用的依照單字、片語、句子、段落、文章這樣的順序,以語法為重點,以死記硬背、反復練習和機械訓練為主要學習手段。這種“只見樹葉,不見樹枝,只見樹枝,不見樹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育方法,完全違背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非常的低效率,枯燥無味。更為嚴重的是,它會撕裂了人思維的連貫性,長期的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反而是要退化的,進而影響表達與溝通能力。真正的語言學習,應該是把優秀的文章整體性大信息量的輸入,以培養良好的語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這種輸入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學會基本的字詞,掌握句式和語法,能夠流暢自然的進行口頭或者書面的表達與溝通。

閱讀也是學習科學最合適的途徑之一,無論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每一個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閱讀是滿足孩子這個天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的途徑是孩子走進大自然和動手實踐)。大量廣泛的課外閱讀,有了好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就像整理、施過有機肥後的土地一樣,撒下知識的種子,幼苗很自然的就能茁壯成長。而現在中國教育正在做的,父母和教師們還很投入的配合,通過死記硬背、反復練習和機械訓練,片面的追求成績,就如同不注重改善土地的品質,卻用化肥、農藥、激素催熟,這樣的生長必定是畸形不健康的,結的果實終將害人害己。

學校教育中學到的知識,無論是哪一個學科,都是汪洋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已,為了這一滴水耗費人一生中最寶貴的一段——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多麼的不值。作為父母的你須知,你的眼界只有這一滴水,那麼你孩子將來的成就,最大的可能也就只有這一滴水。一個能夠涵養小溪小河,乃至於大江大河,甚至於大海的孩子,還懼怕考察一滴水的那幾次考試嗎?

從孩子學習知識的角度看,閱讀的重要性是不可代替的,但是這就是孩子應該閱讀的全部原因嗎?不,絕不是。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閱讀經典著作能夠有助於培養一個人形成價值觀體系,擁有人文素養,有助於我們反省人生,甄別善惡,區別正義與非正義,從有用之中辨別出高貴與美,培養孩子擁有強大和積極的精神力量。這才是孩子能否真正獲得幸福和快樂的基礎,是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的保障。這才是真正被魔法點中的孩子,如果僅僅為了學習優秀,寫作文得高分之類的,那魔法也太廉價、太功利了。這樣的孩子,即便是因為某種原因比如貧困,中斷了他(她)的學業,也不能阻止他(她)未來成功的腳步。

我們知道,幾千年來,人類對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形成了一個偉大的傳統。其中以文字記載流傳下來的影響並且得到過許多時代公認的著作,它即包容又超越了一切時代和民族,是全人類可以共用的最寶貴的財富。這些著作大部分是針對大人的,也有針對兒童的,儘管它在整個書籍海洋中的相對比例很小,但是絕對數量之大,是一個人耗盡一生也讀不完的。可能做父母的費勁口舌也解釋不清的道理,書中的一段話或者一個故事就可以讓孩子輕鬆領會,而且很快會回饋到他的以後的行為當中。有這樣一大批精神食糧,還有必要去啃垃圾嗎?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薰陶和浸染,閱讀經典無疑也是這樣一種薰陶!

知識未必能夠真正改變命運,知識不過是一種“術”罷了。如果沒有內在的“道”支撐,知識能夠發揮出的效果往往是要打折扣的。更壞的是如果“道”錯了,那麼你的“術”越高明危害就越大。經典薰陶大的孩子,才是改變文化和思想貧瘠的弱勢家庭真正的出路,並且只有這種改變才真正具有傳承性。

中國教育之病已入骨髓,幻想教育從體制上改革,無異於與虎謀皮。中國教育希望在哪裡?在於體制內那些良知未泯並且正在身體力行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更根本的還是在於每一位父母身上。但是每每想到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我心裡就很擔心。這些缺乏思想,缺乏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人云亦云,非常盲目,心態很急,喜歡攀比,而又不自知,很容易誤入歧途。希望本文能夠起到這麼一點正本清源的作用。在目前中國的教育環境下,我們只能自救,有餘力的情況下,能幫一個是一個。但是如果您實在是留戀泥潭,喜歡拖著孩子自沉,那您隨意。

二怎麼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

讀書不是修行,而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松居直

忘記了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孟令軍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學習和閱讀的,他們充滿了求知欲、想像力、好奇心,喜歡“聽故事”。學習和閱讀是很愉悅的事情,在愉悅中自然就會學到東西,學的快,學的好。如果孩子沒有愛上學習和閱讀,那麼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是為父母者和為教師者出了問題導致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最重要的是不要著急,盯著孩子,應該保護他們對書籍的興趣,讓他們感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最壞的做法是做父母的帶有強烈的功利性,把閱讀作為一種任務,強迫他們去讀或者讀懂掌握些什麼,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慢慢的一種恐懼和抵觸的情緒潛入了孩子心裡,他們便不再喜歡閱讀了,甚至使他們對書籍永遠懷著敵意或者恐懼。其實,真正的經典只要你去讀就會發生作用,孩子是沒辦法用語言來把它具體描述給你的。潛移默化的薰陶才是閱讀真正出發點,功利和壓迫都是培養興趣最大的敵人。

最理想的情況是,家裡到處是書,父母各捧一本書讀(小報、雜誌之類的,您別好意思提啊),這種氛圍發生的潛移默化作用往往是最有效的。這種家庭裡的孩子,很難想像不喜歡讀書。古時候所謂的書香門第,其實也就是這麼個理。當然,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現實狀況不是這樣,這更需要為父母者多付出一些努力。

在孩子未上學之前的幼兒時期,父母中至少一個要抽出時間,陪孩子親子共讀。這個時候的親子共讀,是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的,無論是脫離書講,還是指著書講,主要靠父母來幫助。所以這件事情,最好是父母輪流做,父親和母親表達感情的方式,說話的語氣、語調都不一樣,給孩子的感受也不一樣。教育孩子不僅僅是母親的事情,父愛和母愛對於孩子是不可分割同樣重要的!這個時期孩子的閱讀必須讓父母深度參與,只要書選適合孩子,孩子能夠喜歡,問題基本不會太大。真正的問題,是怕父母總是覺得應該讓孩子多懂點什麼,不停的問孩子關於書中的問題,還美其名曰“引導”。

孩子識字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必須由圖畫書向文字書轉變,由親子閱讀向自己閱讀轉變。這個轉變過程是有一定難度的,圖畫書和文字書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書籍,要求父母必須善於引導,創造條件,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條件允許,最好給孩子單獨的書房和書櫃。如果條件不允許,那麼一定要在自己書櫃最方便孩子翻看的一層或者其他合適的地方,放上一排給孩子讀的書,必須是精品。那些暫時還不適合孩子看的書,要把它們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至於那些只是批了一層書皮的垃圾統統都要清掉,一本不留。作為孩子上手的書籍,類型要豐富,科普、歷史、傳記、兒童文學名著等等各種類型都要有,最好是圖文並茂。尤其是對於之前很少有閱讀經驗,對書籍還沒有興趣的孩子,這很重要。孩子很容易找到對自己口味的書,進而對閱讀產生興趣。

由於資訊時代的來臨,電視電腦的普及,很多時候嚴重的干擾和影響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在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一定創造條件“意外”地把電腦電視暫時停掉。其實,我個人不僅不反對孩子玩電子遊戲、看動畫片,反而很支持孩子選擇合適的遊戲和動畫片(我會另文專門講這個問題),但是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孩子已經酷愛閱讀,最好也能夠喜愛某一項體育運動。電子遊戲、動畫片等等這些東西對於沒有閱讀愛好的孩子來講遠遠比閱讀更有誘惑力,在關鍵的時期必須暫時停掉。當然不可以直接停掉,這樣孩子會對閱讀有抵觸情緒,所以要“意外”停掉。這種不需要靈魂身心參與的愛好,只能做開胃小菜,是不可以做主食的。我家的電視停了一年半,對生活毫無影響。

最重要的條件還是做父母的自身素養的提高。

一是,要對孩子要有耐心和信心,不可以急功近利。閱讀是一個積累、薰陶、浸染的過程,厚積薄發,能夠見到閱讀成效,最少也要一兩年時間,長的話,四五年也是可能的。

二是,做父母的自己要克服困難,養成閱讀的習慣。

我們的很多父母自己不讀書,卻老是妄圖孩子愛上書,盯著孩子看書,恨不得今天看了,明天就出效果。雖然他們已經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怎麼可能好呢,大概只能增加以後引導孩子閱讀興趣的困難吧。

在這裡很想對那些自己不閱讀的為父母者說一句:“難道就不可以為孩子做一點付出,少打一點麻將,少看一點電視,少去娛樂場所happy一次,認真的讀一讀孩子們的書,進入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呢?”

“爭取你自己的權利就是爭取國家的權利,爭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取國家的自由。”胡適先生這句偉大的名言,我套用一下:“提高你個人的素質就是提高民族的素質,爭取你孩子的未來就是爭取國家的未來。

真的,不用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為“孩子的未來”而讀書就行。實際上你也在為自己幸福的晚年而讀。不然養出來一個啃老的,遊手好閒的就夠你受了,如果再不屑一點,沒事賞你個耳光,用句“老不死”的“問候”你一下,估計到時候,你怕是連死的心都有了。

其實打麻將也好,看電視也好,不都是消遣嗎。讀書一樣可以辦到。也不要求你看《戰爭與和平》這樣的書。其實大部分孩子看的兒童文學名著都很適合大人看,通俗易懂,好多書還特別的有趣,像《金銀島》這樣比電視劇好看的書籍,一大把。

各個年齡段的童書更是要多讀。我兒子讀的書,大部分我都認真的讀過。這樣的好處非常之大。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階段,由於我事先都讀過準備給他看的書,知道哪裡精彩有趣,就給他念上這麼一段,很容易就把他吸引過來。對於我自己而言,增加了很多生活的樂趣。我和兒子呢,平時有了很多的共同語言,我們共同分享交流讀書的心得。其實這個時候,孩子讀了多少,記住多少,閱讀的口味和興趣在哪裡,自然而然就聊出來了。這樣幫孩子選擇書籍的時候就不至於無的放矢。

可能有的父母要問,“如果以前使用錯誤的方法,孩子已經厭惡書籍怎麼辦?”或者“9歲以前沒養成閱讀的習慣怎麼辦?”我給您支幾個招。

招法一,善用孩子的好奇心。

北宋時期有一位大詩人叫蘇軾,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家三位都是大文學家,合稱“三蘇”。蘇軾和蘇轍小時候特頑皮,喜歡淘氣上樹掏鳥蛋之類的,不喜歡讀書。蘇詢想出一個主意:當蘇軾兩兄弟跑進來時,他馬上把他正在看的書藏起來。幾次過後,蘇軾兩兄弟抓心撓肝的難受,終於逮著機會偷偷溜進他的書房,把他看的的書找出來。從此兩兄弟愛上了讀書,乃至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這招我也試過,很靈。一開始,我兒子開始閱讀時的書籍基本都是由我選擇。在孩子讀書品味形成之前,是不能亂看書的。因為我拒絕了給他買一本書,他也拒絕看我新買的書。我拿起《湯姆索亞歷險記》,自己看起來。看到高興處,笑出了聲。他聞聲探過腦袋想看,我趕緊用手擋出,轉過身去。如此反復幾次,他終於按捺不住,劈手就把我手裡的書搶去。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是,我手裡的書一直都是虛捏著的,我知道他是要來搶的。如果這個時候,傻實惠把書捏得死死的,這一搶書就被撕壞,涵養再差一點的,回頭直接抽個耳光,一切努力都完蛋了。

招法二,善用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兒子喜歡玩電腦遊戲《大航海時代》,我順便給他講了講大航海時代的背景,帆船的一些知識,當然這是我在他玩上遊戲後,自己補課找資料學習的。孩子對此產生興趣。我給他買了《簡明科學》中的《世界與歷史》《機械與技術》,書裡面有大段的章節講帆船、海盜。這兩本書孩子看了都不下20遍。《世界與歷史》中,關於古埃及、騎士、印第安人歷史的部分,孩子看了也特別喜歡,並對歷史產生了興趣。目前孩子正在讀關於二戰的歷史,他自己從圖書館借的。孩子在書店買了《什麼是什麼》系列中第4輯的《海盜的傳說》,愛不釋手。他希望我把第4輯其餘書籍拿下,我一狠心把這套百科全書120本全部買下。孩子未必對這套書全部都喜歡,但是對於孩子而言,興趣是會變遷的,智慧的火花瞬間點亮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引導。

招法三,善用孩子的自尊心和比較心理。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喜歡交流喜歡玩的電腦遊戲,喜歡看的書籍。如果哪個孩子沒看過,插不上嘴,他會覺得很沒有面子。我兒子買超級小虎隊就是因為這原因,這本書實際上很一般。我覺得偶爾讀一讀這種可讀可不讀的書,也無傷大局,就隨孩子去了。對讀書還沒有產生興趣的孩子來講,這正是培養閱讀興趣好機會。如果他暫時還不喜歡其他類型的書籍,可以先看福爾摩斯系列偵探小說,鞏固閱讀習慣。我個人覺得福爾摩斯系列即便是實在喜歡,也應該放到初中再讀,不太適合小孩子讀,但是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這個大前提下,是可以適當變通的。

招法四,和喜歡閱讀,家裡藏書多,家庭讀書氛圍濃的孩子交朋友。這對於父母自身文化水準比較低的家庭很適用。

最後一招,可以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這招我沒試過,因為也沒這個必要。如果孩子真要到了試這一招的時候,您這做父母的那得多失敗啊,就死馬當活馬醫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對閱讀能夠產生興趣,那麼他的興趣就會如同水一樣會慢慢的溢出來,愛上其他讀物的。

三書籍的選擇極其重要

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別林斯基

亂教育不如不教育,亂讀書不如不讀書,誤用光陰不如浪費光陰。但是不幸的是,那些對孩子亂教育,指導孩子亂讀書,誤用孩子光陰的父母,卻認為自己百分之百正確。而教育呢,是一個慢功夫的事,等察覺到的時候,往往大錯鑄成,一切都晚了。

——孟令軍

人的教育按照重要性依次為:價值觀體系的建立,心理行為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的培養,知識體系的建立。其中,前兩項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真正獲得幸福和快樂,決定了他(她)能否品行優秀(這是很多父母沒有文化的家庭培養出優秀孩子奧秘所在)。後兩項決定了他(她)能否才華優秀。

思維能力包括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包括具體形象思維和高級形象思維(在心理學上稱為想像力)。抽象思維也稱邏輯思維,按思維的維度分為點式思維,線性思維,平面思維,多維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和高級形象思維(想像力)的基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是一個螺旋往復上升的過程。想像力如同風箏,抽象思維如同手中的線。如果這根線,沒有製造結實,風箏很容易成了斷線的風箏。

抽象思維是構建知識體系重要的環節,知識好比珍珠,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仿佛一根根線,可以把珍珠串起來。抽象思維能力好的人,說話、做事的時候,會比較有條理,思路清晰,很容易讓自己的知識形成體系。

說到價值觀體系和心理行為能力,他們的聯繫是比較緊密的。如果用簡單的話來概括的話,價值觀體系是“我要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我要選擇怎樣的生活”,心理行為能力是“我怎麼成為這樣的人,怎樣追求我的生活”。價值觀體系其實是非常複雜的,至少要達到平面思維的層次,才能真正的理解。以點式思維方式來操控至少二維的價值觀體系,這價值觀體系非混亂不可。很不幸,中國的教育對思維能力的有意戕害,導致了很多人,還停留在點式思維這個層面上。一個國家大量的國民價值觀體系混亂,做人全無標準和底線,亂象百出還奇怪嗎?除了知識體系非常依賴書籍外,其他的也可以在生活中通過其他方式學習到。12歲之前,心理行為能力的培養和想像力的培養應該完成或者接近完成,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和價值觀體系的建立,應該基本完成。這是孩子教育最為關鍵的一段時期,孩子在這個時期接受和學習能力最快,吸收能力最強。如果前期0~6歲出了問題,12歲之前相對還容易矯正和彌補。一旦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做錯了或者沒有做,矯正和彌補的難度太大了。

成年之後,無論多麼出色的書籍和影視作品,我們都和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可能是因為我們足夠理性,也可能是我們麻木。但是對於孩子,這個時期,精神產品(書籍和影視作品)很容易介入他們的世界,形成強烈精神共鳴,進而形成強大的精神驅動力。

這一點,我自己就深有體會。大概是七八歲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裡面講的幾位科學家的故事,其中的一些細節,至今還記得。第一個細節,是數學家華羅庚70多歲高齡出訪日本,正好在日本過他的壽辰。壽宴上,華老要一口氣吹滅生日蛋糕上的70多個點燃蠟燭,這對於一個70多歲的老人,顯然是比較困難的。華老吹的時候,沒想到真的全部吹滅了。原來是一位日本數學家幫他吹呢。第二個細節,是古羅馬人攻打希臘,闖進了大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房間。阿基米德正在地上畫圖形,思考問題,直到羅馬士兵的劍尖伸到了他鼻子前,他才發現。他對羅馬士兵說:“等我解完這道題,再砍我的頭。”這些故事,強烈的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我從此立志要當一名數學家,並為此努力。這是玩真的,不是像現在的孩子隨便說說。

我小時候,大概是很笨,所以被人起了個“傻子”的外號。後來我母親告訴我,小時候的確很笨。乃至於到了高中時,我叔還誇我是“一百斤面做的壽桃,廢物點心一個”。更要命的是,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父母為了教育的品質,把我送到了城裡奶奶家讀書,而我奶奶家的條件實在太差,每天姑姑叔叔們都去,如同市場一般熱鬧。估計一般的孩子,在這樣的打擊下,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交代了。幸而我不是,我成了我們這個家族和這個家族血緣很近的圈子裡面第一個大學生,而且是全國重點大學。要知道我讀書的那個時候,連中專生都算上,錄取率也就30%左右。

雖然我最後沒有做成數學家,但是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有的品質“追求真理,勤於思考,探尋真相”,融入了我的血液,成為我一生的追求。

這裡正好還有一個相反的案例。大概是洛陽的一個孩子吧,在同學家裡看了一部電影《古惑仔之隻手遮天》。後來孩子浪子回頭,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了它。他說這部片子讓他很震撼,他當時覺得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像陳浩南一樣。其實他父母特別的善良,老實本分,正常情況下這樣的家庭的孩子,是不會出太大問題的。當一個人在精神世界形成內在的驅動力,外界的環境是阻撓不了他的追求的。不幸的是,他追求了一個錯誤的目標,建立的是錯誤的價值體系。從此這個孩子打架鬥毆,為朋友“兩肋插刀”,他父母的說服沒有任何用處。直到一次,被砍成重傷,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才幡然醒悟。

可能朋友們覺得我這段這些話和選擇書籍關係不太大。其實不是這樣的,我是想著重說明這個時期的關鍵。閱讀對這幾項都有重要甚至是主要的影響。這個時期不但是養成讀書愛好的關鍵時期,也是形成讀書品位的重要時期,所以讀書的起點一定要高,而且必須適合孩子自身特質。如果被不良精神產品和不良教育,甚至也包括不適合孩子的經典文學“污染”,都有可能造成一生緩不過氣來。所以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對於孩子所讀的書籍需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和指導,年齡越小越應該如此(但是切記,亂干預還不如不干預,亂讀書還不如不讀書)。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讀書品味的養成,孩子自然而然就排斥低劣的讀物。父母要逐漸讓孩子自己選擇書籍,父母只提供參考意見。

四上學之前

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想像可以遨遊世界。

——愛因斯坦

兒童的認知水準與心理特點與成人的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兒童階段,不同年齡段,嬰兒(0~1)、幼兒(1~3)、學齡前兒童(4~6)、小學低年級兒童(7~9)與小學高年級兒童(10~12),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不一樣。不同年齡的孩子要讀不同層次的經典作品,針對不同年齡的分級閱讀與兒童的認知發展相吻合。

1~6歲是兒童視覺敏感期,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他們對色彩和圖像的感受、記憶、理解能力,遠遠超過成人。1.5~4歲是兒童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特。在這個時期,孩子具有無以倫比的觀察能力,對圖畫細節的關注能力,更是遠遠超過成人。對觀察的高度依賴,正是圖畫閱讀和文字閱讀最重要的區別。孩子的這個階段的特質決定了孩子1~6歲早期閱讀應該選擇圖畫書,而非文字書。文字書的價值在於大人看,由大人把故事講給孩子聽。至於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這裡就不詳細展開了。

嬰幼兒閱讀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和口語能力。這個時期選擇書籍主要是選擇色彩豐富明亮的識圖書和圖畫漂亮、韻律優美的歌謠書,細節上要適合孩子,比如書要經得起孩子撕扯,反光不要強烈,邊角圓滑避免劃傷孩子。識圖書的選擇以認知為主,儘量選用孩子能夠接觸得到,相對熟悉的,越全越好。物品的認知可以選擇玩具、水果、傢俱等等。動作行為認知,可以選擇吃飯、刷牙、洗臉、洗澡,上廁所等等。邏輯概念選擇形狀、大小、顏色等等。這個時期要由身邊熟悉的事物,逐步拓展,儘量讓更多的與相對應語言相關聯的形象進入到孩子的腦海裡,存儲起來,以備調用。

孩子經過初步的儲備,在學齡前階段(發展快一點的孩子可以提前幾個月),應該開始閱讀圖畫故事書。在這裡我推薦我剛剛讀過的兩本書,一本是彭懿的《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一本是松居直的《我的圖畫書論》。如果把這兩本書研究明白,我想給孩子選擇圖畫書,應該不算什麼難事。另外,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老師也很專業,可以參考(博客位址http://blog.baby.sina.com.cn/ajiashuoshu)。

對於這個階段書籍的選擇,我覺得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儘量選擇引進的國外圖畫書大師的作品。國內的兒童書籍普遍流於說教,很多書籍是把成年人的視角、道理,用孩子或者動物的語言包裝一下,欺騙孩子而已。這在圖畫故事書和兒童文學中,都比較常見。孩子們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披著人皮的狼”。而且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中國圖畫書起步非常的晚,最好的中國本土作品與引進優秀作品比起來,尚有相當大的差距,更不用說很多出版社唯利是圖,出版了大量粗製濫造的垃圾。即便是那少的可憐的國內優秀作品,也淹沒在這一片汪洋的垃圾海中了。普通的父母,讀書口味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真的沒有必要費心費力的去挑選,去冒險。您如果想讓孩子少量的讀讀,瞭解瞭解,也不是不可以,阿甲老師做過一些國內優秀作品的介紹,您可以參考,我個人覺得還不錯。當然,您如果覺得我輩“崇洋媚外”,就是要支援國內作品,願意從垃圾海裡面,找到所有合適的營養,那您隨意。

這幅圖與優秀繪本比一比,我想您不難得出結論。我妻子被纏的

沒有辦法買了幾本,我找個機會,讓它們永遠躺在箱子底下去了。

2,儘量不要選擇根據沒有著作權或者著作權過期的中外名著改編的圖畫書、拼音文字書。這個問題和上面的問題類似,不是說改編的東西都不好,而是好的太少,完全淹沒在垃圾的海洋裡面了。現在好的圖畫故事書這麼多,有必要冒險嗎?您的冒險無非是給出版社的利潤表做了貢獻而已。那些寫給少年、青年、成年人看的經典,只要您給他寬鬆一點的環境,或早或晚都會進入孩子的視野裡面的,著什麼急?晚幾年看,孩子就會落後嗎?笑話!人生是一次長跑,比拼的是耐力,妄圖贏在起跑線上,其實恰恰一開始就是輸局。

3,孩子在3~6歲是培養想像力的最佳時期,也是這個時期的重中之重。優秀的圖畫故事書是培養想像力的最佳選擇。雖然圖畫故事書的圖畫之間也有連續性,但是她並不同於動畫片,她的圖與圖之間是跳躍的,孩子會根據已有的圖像進行想像。

4,儘管想像力的培養重要,但是不等於就要偏食,應該讓孩子在均衡發展。比如,知識應該放在想像力之後,但是沒有一定的知識打底,想像力的翅膀如何張開。這個時期好奇心很強,類似《神奇校車》這樣有有趣的故事情節,想像力豐富的圖畫書,是很適合做科學的最初啟蒙的。

5,好的圖畫書作者,會把他們愛心,他們的價值觀溶入故事中。儘管表面他們什麼也沒說,但是在娓娓動聽的故事裡,孩子們會體會到什麼是愛、誠實、善良、感恩、寬容、合作、勇敢、自律,執著……

有一點需要注意,孩子是點式邏輯思維。在孩子的世界裡面,善與惡,美與醜,是與非,是兩極化比較明顯的。如果故事講的太複雜,是要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的。

6,5歲左右是孩子閱讀的敏感期,也是孩子識字的敏感期。但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你可以在閱讀中學會認字,卻不一定在認字中學會閱讀。到現在還有很多父母,仍然不理解這一點,從一兩歲開始就給孩子認字,以孩子學會了多少字為榮。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非說這是孩子的興趣,而且一付很高明的樣子,怎麼通過遊戲,怎麼通過動畫片識字。這麼大點的孩子,他的興趣還不是大人培養的啊,你一個字不往他身邊拿,怎麼來的興趣?

其實識字真的很簡單,4~6歲這三年,親子共讀過的圖畫故事書的量,能夠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6歲之前的階段,孩子的想像力,主要還是以圖生圖,普遍還做不到以文字生圖。靠親子共讀圖畫書識字的孩子,即便是識了很多字,由於思維的慣性,還在以圖生圖,文字並不影響這個過程。以識字卡,遊戲,識字動畫之類方法為主,學會識字的,或多或少,都要干擾以圖生圖過程的。當然,我也深刻理解,如果都讓廣大父母都認識這一點,寶寶識字的革命之類的忽悠,還能騙到誰?

看到有的父母認為,讓孩子早識字,早讀圖畫故事書。這觀點真悲劇,是錯上加錯。孩子識不識字都可以讀懂圖畫故事書。讓孩子過早獨立閱讀,這不符合孩子心理發展的,7~8歲再獨立閱讀不晚,早一點的6歲,真的不需要再早了。我知道天才是有,但是那畢竟是少數,對於普通的孩子非要揠苗助長,往往過幾年十幾年之後,怕孩子連普通的機會都沒有。天才造就不成,往往就是廢材。

7,由於近年來閱讀圖像化的趨勢,很多原本屬於孩子們領域的產品如圖畫書、動畫片,越來越多的為成年人服務。原本單一的受眾群,變得多元了。所以父母們需要留心,不要把不屬於孩子看的東西,帶給孩子。

8,不要選擇電影改編版圖畫書,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藝術領域。

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儘管這個階段的孩子都喜歡圖畫書,但是因為孩子脾氣秉性、生活環境、年齡性別、心理特點,不可能完全相同。一本書,別的孩子喜歡的愛不釋手,可自己的孩子連正眼都不瞅一下。這很正常,孩子之間是不能比的,也不用比。多與少,早與晚,不要為此著急。孩子的成長,不是只靠讀書這一項。這裡給父母們一個小小的建議,圖畫書凝結了圖畫作者和文字作者的心血,圖書紙張也比較好,往往比較貴一點,可以考慮和其他比較熟悉和信任的父母,互通有無。別的孩子特殊喜歡的,自己孩子拿來看看,再決定是否購買。別的孩子不喜歡的,如果交換變成了自己孩子喜歡的書,多麼愜意。

10,大自然是最偉大的圖畫書,也是可以讓您終身受益的書籍,讓孩子,也包括您自己,多讀讀她吧。

五小學之路

任何專制的國家的教育目的都是在極力降低國民的心智。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真善美”,真最重要,沒有了真的善是偽善,美是臭美,德是缺德。

——葉開

你願意給孩子吃激素讓孩子生理上早點成熟嗎?你願意給孩子吃三聚氰胺、地溝油補充營養嗎?為什麼到了精神食糧這裡,您就認為這一切都正常了呢?

——孟令軍

學齡前的孩子通過適當的閱讀和遊戲,應該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點式思維),基本的價值觀體系,基本的心理行為能力,清晰完整的口語表達能力,一定的知識。到了小學階段,應該發展和保護好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具有基本的抽象思維能力(線性思維),良好的價值觀體系,良好的心理行為能力,清晰、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知識體系。這個目標達到並不容易。在學齡前是家庭教育起主導作用,只要作為父母自身擁有基本價值觀,基本的心理行為能力,基本依照科學的教育規律去做,那麼孩子的成長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上了小學,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更長,不可能不受學校教育的影響。這需要我們瞭解學校教育目的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應變。

任何專制的國家的教育目的都是在極力降低國民的心智,這一點中國的教育並不例外。教育手段採用暴力、高壓、恐嚇、謊言、利益等各種手段灌輸統治者的思想,迫使受教育服從並養成習慣,成為被奴化的順民,不會或者不敢思考,泯滅個性趨於相同。具體在生活中就是,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做老師的好學生,在單位做領導的好下屬,在皇帝面前做好奴才。至於什麼是好的標準,你不需要明白,這是由父母、老師、領導、皇帝決定的,不容質疑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的聽話。

學校教育當然也要為這個目的服務。語文教材大量採用造假、篡改、肢解剽竊過的文章,給孩子灌輸一種偽善的價值觀。從語文教材的文字看,很多教材編寫者自己的文字功底都是不入流的。這樣的文章孩子耳濡目染,能夠學到什麼?而且語文教學,也包括英語教學,都是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這一點我在第一章《為什麼閱讀》裡闡述的很清楚了。正如葉開先生批判的那樣,“語文教學仿佛三聚氰胺般暗藏毒性。”當前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比較現實所能夠作的,就是讓孩子多讀適合他們讀的經典,進行排毒。

小學階段不像學齡前,學齡前書籍的選擇相對比較單一。小學階段可以選擇的書籍類型非常豐富,數量浩如煙海。而且還有一個從圖畫書向文字書過渡的問題,選擇起來是需要費點心思的。但是您無論怎樣選擇,有一個前提條件不能改變,這就是選擇的書籍裡的文字,必須清晰、流暢。聰明的您,肯讓自己正在學說話的孩子,去和口吃的人學說話嗎?道理就這麼簡單。

對於這個階段書籍的選擇,我覺得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好的科學讀物與文學讀物是孩子飛翔的兩翼。

前面我不止一次的談到想像力,在這裡我再一次的提起她。其實在正常的教育制度下,這個階段是不應該把想像力放在這麼高的位置上的。但是我們國家的情況不太一樣,趨同理念下的應試教育嚴重的摧殘著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們應該多選擇一些想像力豐富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來沖淡應試教育的影響,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這個階段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想像力同等重要,可以選擇嚴謹的百科類書籍(特別推薦德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什麼是什麼?》),其中自然科學科普書應該優先考慮(特別推薦《昆蟲記》),還有一些嚴謹的科學幻想類書籍也可以考慮(特別推薦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

構建價值觀體系和培養心理行為能力,可以選擇比較經典的成長類兒童文學,比如《木偶奇遇記》、《愛的教育》、E·B·懷特的三部童話、《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是自傳)、《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也可以選擇比較客觀真實的傳記類文學作品(包括自傳)。傳記類文學應該優先選擇知名作家所撰寫的傳記(推薦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凱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不同行業的傳記中,優先選擇自然科學家的傳記,儘量少選擇政治領袖的傳記。如果開個玩笑,說政治家都是騙子,那中國近現代的多數政治家更是騙子中的極品。中國近現代的政治領袖傳記,還有中國近現代史,這裡面真真假假,霧裡看花,涉及的價值觀和歷史觀非常的複雜,在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辨別能力沒有形成之前,最好不要讓孩子看。只有不擇手段的邪惡,沒有不擇手段的正義。用謊言、欺騙構築起來的價值道德觀體系,本身就意味著邪惡,遲早要崩塌的。當你品行越端正,信仰越純潔,虛幻的光環突然爆裂的時候,那種揭開傷口後的憤怒和陣痛就越強烈,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所感悟的。

2,讀圖要向讀文轉變。

6歲以後孩子視覺的敏感期過去,6~9歲文化敏感期到來,讀圖向讀文轉變正當其時。圖畫故事書本身就是一種橋樑過渡書。

以圖生圖的想像,完全依賴於原始的圖畫,想像力受到局限。而以文字生圖,想像力如野馬賓士,任意馳騁。荷馬史詩中描寫海倫的美時候,說海倫走進來,長老院的元老覺得打這場仗值了。為了一個女人,打了十年的仗,居然還值得了,這個女子該有多美?讀者就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想像海倫的美,一千個讀者心中會有一千個海倫。但如果把她畫出來,那就只有畫家自己的海倫了。

讀圖只是一種淺閱讀,而閱讀好的文字書籍,需要思考的深度參與。而且,文字的概括、構詞、表達功能是圖畫無法比擬和替代的。文字書籍對人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作用更大,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同樣如此。文字書籍的信息量也是圖畫書難以比擬的,大信息量的輸入時學習語言的不二法門。

由圖畫書向文字書,由親子閱讀向自己閱讀是一個過程,不是你今天有想法,明天孩子就能做到,作為父母應該循循善誘和有耐心。有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智慧。

3,書籍的選擇以國外優秀作品為主。

這樣做,具體原因還是我在上學之前一章裡已經提到,此處不再贅述。不過不同於圖畫故事書,兒童文學這一塊起步要早一些。如果說以國外優秀讀物為參照,優秀的國內圖畫書只能算及格水準,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達到良好了。國內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鄭淵潔、梅子涵、楊紅櫻等人的一些好作品,都可以一讀。作為一個閱讀品位很高的父親,我當然會選擇給孩子推薦最好的圖書,但是具體到孩子那裡,只要孩子喜歡讀書,好的秦文君們和更好的E·B·懷特們,讓他自己選擇去吧。

科普讀物不同于文學作品,他沒有國界,也不需要考慮傳承文化,所以個人建議選擇國外優秀讀物就可以了。國內的科普讀物,嚴謹了就不好看,好看了就不嚴謹。隨處可見的國內科普圖書,大量的是剪刀加糨糊,拼湊而成的所謂百科。

當代的中國是一個山寨文化的大國,造假、跟風、抄襲已經見怪不怪。聰明的父母是不是該擦亮眼睛,也引導孩子學會擦亮眼睛,保護好我們的孩子呢?

4,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估計有些“愛國”人士等不到這裡,就按耐不住要開罵了。“我堂堂大中華,五千年文明古國,文化源遠流長,四大發明照耀全世界。你丫的只推薦外國人的書,你個崇洋媚外的漢奸、賣國賊、西奴、美狗。”列位看官您別笑,說這種語言的人在網路上和生活中時有所見,這是典型的中國應試教育摧殘出來的殘次品,人格和思維有很大的缺陷。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有誰捨得自己孩子成這樣?

有的父母比較擔心都讀國外作家的書,會不會把中國語言的味道丟了。這一點您過慮了,其實真想讀外國人的書,應該讀原版。譯者在把原版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是要考慮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您應該擔心的是如何選擇出版社和譯者,建議選擇一些顧忌自身形象的大出版社和像馬愛農這樣知名有口碑的翻譯家。

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但是自宋亡於崖山之後,每隔一朝就會有野蠻的“異族”從“北方”入主中原統治中國,大量的殺害各族民眾,中斷文明進程,摧殘和破壞我們的傳統文化。作為當代的中國人,每一個清醒的父母,有責任創造條件引導孩子學習和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吸取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優秀的東西。那些妄圖拿祖先的闊,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人,只能證明自己的無能和無知。

我們中國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基本都在古代。現代的白話文和古代的文言文差異很大,讓孩子一夜讀懂古文經典是不現實的,以唐詩宋詩宋詞為代表的古典詩歌是孩子入手的最優選擇。這些詩歌她不僅僅是語言相對淺顯易懂,她更代表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同時,我建議應該讀一下詩詞的啟蒙讀物《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這對北方講普通話的朋友尤為重要。南方很多地區的朋友只要用自己的方言讀就可以了,讀起來朗朗上口,合轍押韻。南方的這些方言才是真正的中國話,我們北方人講的普通話和接近普通話的方言其實是“胡”化了的語音。

現在有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就是讀經。我對此有兩個觀點,一是兒童本位,二是循序漸進。孩子因我們而來,卻不屬於我們,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有想法,但是不能把我們的想法給孩子。教育的一點一滴,都要以孩子為出發點,考慮孩子自身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提倡讀經的人(也有人說了,經不僅僅是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是經,哈默雷特也是經,聖經也是經。這個有點搗糨糊了,當然您要這麼理解經,那我也不好反對啥了。),也曉得孩子是看不懂的,所以硬要編造什麼“孩子小時候記憶力好,記住就行,將來就懂了”之類的鬼話,本質上還是把他們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儒學的四書五經,道學的《道德經》《莊子》,佛學的經藏,都是很高的智慧,需要很好的思維能力才能夠悟的明白。人的學習如同蓋樓,思維能力和一定量的知識如同地基,地基不打牢,直接去蓋頂層,這是違背常識的。地基未打牢之前,硬性的去撬高智慧的大石頭,君子大師的確是出來了一些,但是這依賴於他們的天賦,更多的則是偽君子,書呆子。估計有人又要拿唐宋說事了,那我告訴你,唐以詩取仕,宋以文取仕,明清以八股(範圍是儒家典籍)取仕。活詩文勝過死讀經書,唐宋的文人的精氣神、才華也是明清文人比不了的。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讀經的事情還是老老實實的來吧。文言文的難度從先秦開始到明清越來越低,學文言文的順序也應該從明清倒推回去。在學習文言文之前,也要有一定的白話文閱讀和唐宋詩的積累量。從目前我自己孩子的進度來看,讀經怕是要到初中了。至於孩子讀還是不讀,到時候看孩子的意願。我知道我的這套方法“笨”,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做的就更“笨”了。孩子讀的書,我基本都讀過,我現在正在讀孩子已經不讀了的圖畫書。《全唐詩》、《全宋詞》、《詩經》、《楚辭》(屈原)、《論語》、《孟子》、《道德經》、《易經》、《古文觀止》,我也讀過。我的“笨”法不超前,也不新穎,自己的孩子也不是天才,可能不適合懶媽懶爸們培養天才的需要。我不懂怎樣培養天才,可我懂常識。

繼承優秀傳統文化除了閱讀,還可以通過其他很多種方式,比如圍棋,毛筆字書法、太極拳、中國古典音樂欣賞等等,只要孩子感興趣,能夠入道都是可以的。事業的成功其實很簡單,培養孩子形成幾種興趣,把其中一種作為一生的職業和追求,其他的作為業餘愛好。

5,少看名著的縮改版

這樣做的原因我上學之前一章裡面提到過,實際問題也遠遠比圖畫故事書嚴重。圖畫故事書涉及文字和圖畫兩個作者,圖畫作者選擇一些名著或者傳統故事,作為圖畫書的文本是很正常的,圖畫裡面凝結的是作者的心血。名著縮改版,往往選擇的都是國外過了版權保護期的書籍。雖然原著過了版權保護期,但是譯著還是有保護期的。很多縮改版把他人的譯作,大幅縮減,局部進行一些修改,繞過了譯著的版權,本質上是一種剽竊。縮減修改的工作也不可能找那些知名的翻譯家和知名作者來做,可以想像得到這些縮改版的品質到底如何。

《金銀島》裡面望遠鏡客棧這一章,為後來西爾弗後來製造叛亂的情節,埋下伏筆。縮改版裡直接取消了這一章,吉姆到布里斯托爾後,直接跳到了上船出海發生叛亂,非常的突兀。金銀島第一章裡面,醫生和船長初次見面交鋒時說的那句話“如果你繼續這麼喝酒的話,世界很快就會少一個最下流的惡棍。”是一股正氣壓倒了邪惡。縮減版的作者把這句改成了“如果你繼續這麼喝酒的話,你很快就要死的。”不知道縮編者是怕原話污染了孩子純潔的心靈,還是怕污染了他自己純潔的心靈。《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裡面哈克提到上學後,他能把乘法口訣背到六七三十五了。我們的縮編者顯然覺得馬克·吐溫很愚蠢,把這句改成了背到五七三十五。計算正確,但是幽默沒了。

不管是把名著剽竊刪改稱縮改版,還是把別人的文章剽竊或者刪改成語文教材,我發現他們都打著一個共同的旗號,為了孩子,為了孩子能讀懂,為了孩子不受污染。而他們真理永遠在握,智商總是那麼高高在上,道德總是那麼的純潔無暇。至於其他對他們也許不重要了吧。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縮改版本就都不好,只是在這些諸如拼音版、拼音美繪版、少兒版、青少版等等五花八門的縮改版裡面,好的的確是太少了,太少了。

6,心理共振

兒童的心理和個性普遍是非常活潑好動的,他們讀到一些能夠和他們心理和行為合拍的書籍比如《淘氣包埃米爾》《西遊記》,就會產生心理共振。這種心理共振現象,並能絕對的說好壞,關鍵是怎麼利用。我兒子非常的調皮淘氣,能量比較強。我在為孩子選擇讀物和影視作品的時候,是有很大失誤的,淘氣搗蛋的東西看的太多了,強化了他的心理和行為,淘起來的時候像個“小瘋子”。還好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最近一直在引導和調校,見到些成效。文靜內向的孩子,倒是應該多看看這類作品,少看多愁善感的。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很有道理的。當然,這也有個度的問題,真要是把孩子的淘氣勁全磨沒了,怕是孩子的靈氣也一起消失。

心理共振也有好的一面。孩子在電影《夏洛的網》中看到夏洛即將死去的那一段時候,眼淚一直在眼眶裡面打轉。愛、友誼、善良這些美好的東西,應該讓她們在孩子心中深深的紮根。

7,四大名著該不該讓孩子看

這個問題也是當前爭議比較大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是區別對待。首先是西游,對於孩子,主要的缺點就是上面提到的心理共振。孩子喜歡的話,完全可以少看一些其他的淘氣包,給西遊留個地兒,數量要控制住,別太多了。其次是紅樓夢,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好書,作為中國人,最好讀一下。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一方面她還是太深了一點,另一方面這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的書,裡面有些內容也不適合孩子看。小學這個階段還是不看為好。最後,我把三國和水滸放在一起說。這兩本書體現的價值觀是崇拜權術,崇拜暴力,張揚厚黑、狡詐,張揚殘忍、殘酷、嗜血和善惡不分。您如果看過這兩本書,仔細想想,是不是像黑社會?這兩本書藝術成就很高,近幾百年來,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的國民性。我們本身就活在水滸和三國裡。所以我強烈建議,孩子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之前,不要看這兩本書。

8,無法避免“毒”物怎麼辦

上面陸續提到的“毒”物,比如造假的傳記,剪刀漿糊百科,價值觀混亂的《水滸》《三國演義》,亂刪亂改的縮改版,不符合孩子年齡的成年人書籍,讀了怎麼辦,特別是語文教材,避無可避,只要上學孩子是一定要“毒”的。

我覺得第一個是跟年齡有關係。含少量的三聚氰胺奶粉,20歲的成年人吃了可能啥事沒有,10歲的孩子可能打兩瓶水就好了,不到一歲的孩子可能吃死了。所以孩子越小,越要遠離“毒”物。

如果像語文教材這樣的“毒”物無法避免的話,那就大量的喝安全無毒的奶,稀釋毒性。除此之外,如果作為父母,您自身品行優秀,文化素養也高,那麼您平時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教育,仿佛是孩子“體質”的一種鍛煉,可以提高對“毒”物的抵抗力,甚至具有免疫力。

五後記

我自己的孩子目前只有三年級,初中以後書籍的選擇,我自己的經驗也不是很多。如果孩子從小有正確閱讀的習慣,正常而言,到了這個時候,讀書的品味已經建立起來了,應該相信孩子們的選擇。

初中的孩子,重中之重的事,應該是培養平面思維能力,當然前提是孩子已經具備了直線思維能力。這個時期,可以考慮從簡單一點的書籍入手學學哲學吧。看看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也都是哲學家。同樣的現象也存在於經濟學界,巴菲特等投資界的大師,很多都是半個哲學家。人文學科,看起來不如專業技能實用。但是越是看起來“沒用”的學科,對人成就的大小作用就越大。

教育是一個細緻的慢活,功夫都在細節裡面。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不要去和別的孩子比,拿別人的優點傷害自己的孩子,是愚蠢的。閱讀對於孩子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不能把它看得太重。無論如何,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才是第一位的。

我接下來會把我孩子讀過的書單列出來,我會在每一本書後面詳細的解釋選擇它的思路,它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麼,能提高什麼。重要的是學會選書,這樣才能推而光之。當然這有一個大前提,是孩子喜歡他,否則一切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