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到成都骑行:聊聊法务,一个高薪和荆棘并行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15:40
我做招聘那么多年,除了HR,Fin这些招聘量很大的职位外,还兼带法务的招聘。最近偶家亲戚华政毕业的托我给他找工作,可是兜了一圈好像周围的法务都有那么点定性规律。今天也就聊聊这块,当然偏重于公司法务,非讼的。喜欢诉讼的律所的行情不是那么清楚。

对法务相关人员最早的接触源自于02年暑假,那年,由于我们学校毗邻华东政法,有个读法律的其他学校的女孩子趁着暑假借住在我们宿舍,小姑娘想考华政的研究生,那年暑假好像要和导师接触什么的。因为一个暑假都住在一起,晚上卧谈会,也就少不了谈及以后的职业。那时候,小姑娘就说,法学法学,那是样子好看,真的前景不怎的,她不是华东政法的,所以本科毕业可以想象前景惨淡,因此才决心读研究生的。而且据他说,相当多的读法学的最后都找不到法律的相关工作,而她铁了心想进法院,又没有关系,只能通过读研究生的方式来增加这个几率。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来考分那么高的法学,并不是一个前途布满光明的世界。用她的话来说,那些小律师们,大部分收入也就2000多一个月(02年的时候)。


后来,我老公家姑姑嘛再区级法院里面,老公因为做贷款业务的,也经常碰到那些贷了钱回头赖账的,或者民间借贷后不肯还钱的,经常看他和法院律师接触,也稍微管中窥豹看了看法律界。而且我高中同学后来进了郊区的法院,同学聚会也会聊聊,所以有了一些新的体会。首先打破的错误概念就是法学的人都知识渊博,事实上,我觉得再诉讼这个行业混得好的人简直是黑白两道通吃,他们很多时候,说得难听点,有点。。。的感觉。比如一个合同,在借贷合同中,有时候一个律师给你出个歪点子,就能让你回头吃不了兜着走;而碰到那些赖账不还的人,有路子的律师不但能够跟你穿针引线把审判长和苦主联系起来,还能通过一些线下关系,找到那些赖账的人的有钱的账户(这都是用的非正常手段,事实上很多赖账的人其实不是没钱,就是不想还钱,当然,红包和一些灰色的钱也拿得不少),所以,很多时候,那些小律所的大律师都是在这一个行业中呆了很久的,已经很XX的人物,给人感觉真的不大像律师,反倒像XXX老大。这是我亲身感受,可能大部分律师不是这样,不过因为老公干这行,她姑姑又是法院的,听到的很多案例里面真的律师就是这个样子的。特别和经济庭有关的很多律师更像。热血青年的类型大概电影中比较多吧。


再来说说各种不同出路的人来自什么学校吧。基本上海,华东政法毕业的去法院的不少,而复旦法学毕业的则有很多做了律师,这个和美国的耶鲁,哈佛感觉还真的也有点相似呢。而且法律界是一个你走了一步就不能回头的地方,至少,对于要进入法院的人来说,你做了律师再去做法官的,少,非常少(这是我们公司Legal Counsel老婆说的,Counsel自己是律师,他老婆是法院的,一个复旦法学,一个华政毕业)。而从姑姑那里得到的消息是,法院现在门槛很高。我当年的高中同学,华政毕业以后就去了郊区法院,毕业生直接去,本科学历,但现在起点硕士,还要有路子,因为法院的编制是固定的,没有人退休,就不会有新的职位,所以,甚至有时候,法院还会搞内退,让那些50多岁的人先退下来,在外面要一些毕业生去。而且也会有人没有公务员编制而是一些事业编制什么的,挺复杂的。法院的收入其实和那些后面说的混的好的非讼律师是不好比的,但是隐形福利很多,因为公检法,那是手握权利的部门,所以彼此之间互相照顾的事情很多,我那姑姑的女儿,小姑娘读书一般性的,却在高三那年被他妈带着去练体育,然后还得了奖(真不知道什么体育项目能半年培养一个市级获奖者),结果高考加了20分,他妈又关照了了一下学校,结果顺顺利利进了上海排名第一的学校的行政管理系,本科毕业后有又在招呼下进入了海关,这种事情在上海,不少见。收入上,那个姑姑也就那样,她所在的庭也不会有啥灰色收入,但这种隐性权力带来的益处我相比拥有几百万更实在吧。(题外话,老公是同济毕业的,当年他们班人人报考了海关,结果其他人包括我老公都专业不符,却有2个同学神奇的进入了海关,后来知道一个妈妈是社保中心的,还有一个爸妈本来就是海关的。这种情况,估计在中国短期内不会改变的。所以没啥富爸爸权爸爸可以靠的,看看下面吧。法院这种地方不是谁都有福气进去的。)

那么难道没权爸爸就和法学无缘,那也不见得,但是前提是,你得是非常优秀得人,在上海这个地块,起码得进入华东政法,最好是复旦top5%法学的毕业生,还得身体特好(律师这个职业身体不好那是找罪受)。那么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接下来就说说我比较熟悉的非讼这一块。对于律所,我没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一般外资律所有para legal lawyer,partner等不同的等级,而进入公司最多的人就是para legal和lawyer了,partner一般是不来的。


一般一个知名外资律所的人的简历在上海这里往往是,复旦法学毕业(本科研究生都有,毕竟10年前研究生还没今天这样疯狂的扩招),律所里面呆上5年左右,然后有的是自费,有的公司资助跑到美国去读了个法学院,考了一个美国的NY Bar,回来bonding了几年后,进入企业。从他们的关注点来说,最多的人是从Due diligence做起的(考虑到读这个帖子的基本应该是法学的毕业生,我就不解释中文了吧),然后做一些并购的案例,也有部分是做专利的,这两类人是最容易成为公司法务的人。差不多在10-13年经验以后,进入公司,承担从legal counsel 到general counsel不等的职位,待遇从70万一年到200万一年不等。所以说,如果那些2,3线院校毕业的法学学生无论本科硕士都会面临荆棘满布的职场的话,那些最top的法学院毕业的学生,职业之路走对了,那是钱景无限。(公司法务绝对不是那种忙的天昏地暗的职位,那是非常舒服的,至少从性价比上来说,因为pay的角度不低于律所,但绝对不会再是每天2,3点睡觉了。)当然,还有一些律所的人,做paralegal一些年后熬不住了,也会进入公司做法务,那么只能做做公司的paralegal,工资从15K-25K不等,比起前者那个收入差的不是一点点,而且要爬到legal counsel的位置上,基本上不可能。这不是一个可以internal promotion的职位,当然,每个人的追求和能力不同,至少在15K-25K这个位置上,压力和工作还是可以比较好平衡的,至少比四大的性价比高(因为这种paralegal差不多年纪也就在27-30岁之间不是年纪很大的)。所以paralegal也是很多结婚要生孩子的女律师们很向往的职业。收入不错,工作不那么夸张的辛苦,而且稳定,外加也没说一定要top的法学院学生,能力强的法学院学生即使不是复旦法学毕业的,也有机会。听上去很不错吧,但是请记住,公司法务那是很少才有opening的。因为那个工作好呀,占着这个位置的人一般不挪窝的,那么自然你要进去就要机遇了。

那么这类人有什么要求?除了从业经历和学历背景外,就是英文,那是得好到和外国人差不多的水平。今天我们和legal counsel聊天,我们一个mgr在旁边插话说,那些英文单词,单个我都认识,可是并在一起出现在合同里面,我就不知道他们什么意思。而这就是那些外资公司的法务们每天在干的,Review 合同。要用外国的语言来书写更改合同,何其容易。而且如果涉及due diligence的话,各种知识,哪怕环境的知识都要有一点,否则你看不懂资产负债,怎么做due diligence?财务的知识这类人一定是有的,除此以外,还要有HR,Compliance,采购,等等各种知识才行。所以到这个界面上,知识渊博倒真的适用于这些大律师们了。虽然在进入公司就业后,他们的律师执照好像要上交,但这个不妨碍他们的。毕竟大型企业都有外聘律师,但法学的知识是一样的。而且我迄今接触过的律师,上海这里土生土长的由于基本100%复旦法学出来的,所以还是觉得这个大学好还是有道理的,这个风范真的不一样呀。呵呵。

当然,其他法学的学生的就业方向就没那么清楚了,也许是进入某中小型的律所,也有人出国镀金后,到一些中小型外企做counsel,那个收入和大型外企实在不在一个Level。05年的时候认识一个公司的legal counsel,一个法国公司的,那个每个月税后才9000,还有5000允许用发票冲,当然年纪也小多了。此人英国毕业,而上文提到那种有NY Bar的起劲看到的几份简历中,哥伦比亚毕业的法学占了不少,感叹下。

接着说说法务从业者的禁忌。首先就是跳槽频繁。前阵子我们下属企业走了一个法务,要招聘一个1-2年经验的人,我就托我们counsel去弄点简历,不多一点时间,2份简历就放在我桌上了。都是复旦法学毕业的,研究生,2年经验。可惜我都没继续。为啥?因为他们都跳了2次槽。基本一年不到来一次,算上这次要3次了。这种人,如果还是去律所,估计还有人要,但是公司法务要的是人沉稳,你可以在一个中型律所呆着,但切记跳槽频繁。Legal那时每天西装笔挺的过日子的人,怎么能整天动不动跳槽呢?但是现在的学生心情浮躁,很多人进了律所,发现了律所那些不让人喜欢的地方(前面说过,很多律所其实有很多灰色地带,也有很多隐藏在桌面下的东西),那么跳槽就理所当然了。但是接着2次一跳,基本这辈子你就和公司法务无缘了。而在律所里面呆着,也就意味着没业务你就收入一点点,有业务的外资所(外资所这几年行情很不稳定,辞退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天天半夜睡觉,对身体是一种折磨。那么,未来我不觉得很好。我有个亲戚,小姑娘华政毕业的,也是这幅样子,一年跳3次槽,反正我是从来不把她作为候选人考虑的,这种心性,我怕的。

第二就是只愿意坐在书房中看书。无论诉讼还是非讼的律师,知识渊博,与人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前两天听了上海劳动法专家董保华的一个讲座。说道一些企业用工的法务知识,他就说,劳动法一定要有好的律师,因为如果我100%按照劳动法要求来做,那么企业用工成本很高的,好的律师知道现在的判罚的行情如何,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要被罚的,那么才可以吧企业用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么这个行情如何来呢?就是和人们交流沟通中来的。所以律师不但要会上庭辩论更要会交朋友。那些只懂得死读书的,做律师会很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