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脚下的交通工具: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7:20:00
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    本文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回答了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包括了支持有效教学的有关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等问题。无论从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本假设:第一、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所谓最优化教学肯定是各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第二、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是随着学习能力及其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三、教学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区域,学生即使单凭自身力量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够应对自如。

原理一:建立支持性的课堂气氛

      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总是洋溢着对学生的关爱。它意味着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成效最佳;为创造和谐一致、富有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备和蔼可亲、热情开朗、与人为善、情绪稳定、真诚可信和认真负责的品质,既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主体来对待,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严格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原理二:学习的机会

      如果教学时间能充分用于课程学习,课堂管理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那么,就能提高学习的成效。学习机会原理关心的是:如何将学习时间尽可能最大限度的用在与课程有关的学习活动中。有效的教师总是尽可能的把教学时间花费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他们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强,按时上下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转换紧凑,并要求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作业的布置具有最佳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

原理三:课程一致性

     课程的所有方面都应该有机的整合为一体,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案。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东西的手段,为他们将来承担社会角色、发挥个人潜能打好基础。课程目标体现在各种学习的结果上,如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基本素养,这些都是社会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围绕课程目标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促成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体现学科之间内在一致、结构清晰、联系紧密和便于应用的特点。

原理四:建立学习定向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个初步的结构来帮助学生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提示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得他们做好学习准备,实现学习定向。导入的具体方式有:说明课堂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出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告知学习活动所要求的反应类型等等。在导入新课前,教师通过焕发学生的学习热忱、明确学习的价值或应用前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或要求还可以是:关注具体的学习目标、概略介绍内容要点或主要步骤、预先检测将要学习的要点、事先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等。

原理五:连贯一致的内容

     研究表明,围绕着基本观点,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学生理解和保持的效果好,且便于应用。教师应该清楚的讲解,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说明和给予示范时,有效的教师表现出很高的教学热情,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排序,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明确、一致的特点。教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采取小步循序渐进,运用节奏、手势和其他口头交流的技巧来帮助学生理解;尽力避免笼统、含糊的用语和东拉西扯的讲解;教学结束前,要复习要点,再次强调基本概念,布置相关的问题和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明教材内容以及在新的情境中如何加以应用等等。

原理六:深入细致的对话讨论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对话讨论之中。教师运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处理和思考内容,理清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基本观点的启示,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思考,并运用所学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或实现较高层次的迁移。

精心设计提问的先后序列,以系统有序的方式来展开内容,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并在对话讨论中彼此分享各种认识。

通常,最初的课堂对话讨论可能是问答式的,随后,会逐渐转向生生、师生之间的观点交流和不同见解的提出。

原理七:练习与应用活动

     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机会来练习和应用所学的东西,并需要得到如何改进的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练习是在初步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达到应用自如,而不是仅仅依靠试误的方式来学习。要让练习取得成效,不仅要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而且也要及时得到反馈: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者肯定的赞赏,帮助学生依据目标明确其进步程度,了解并纠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

原理八:支持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所提供的一切帮助,都要为学生富有成效的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教师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充分多样、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忱,使学生经历一种意义学习的体验,而不是仅仅无休止的机械重复。

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精心选择内容、课堂呈现和监控调节。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准备,活动中要提供指导和反馈,活动结束时要组织全班进行反思总结。

教师还要评估学生学习的质量,当学业表现不够理想时,教师就要提供补救教学和相应练习,以便使其达标。大多数情况下,作业只有经过老师的讲评,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原理九:学习策略指导

      教师应该向学生示范和指导各种学习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研究表明,作为学习策略的各种技能,只有经过教师的具体指导,并促成学生自我调节的意识以后,才会真正被学生掌握并取得实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命题性知识(做什么的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如何去做)和条件性知识(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做)。策略教学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尤为必要,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学科领域的策略外,教师还应该示范和指导学生一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如“复诵策略”(通过重复加深记忆)、“精细加工策略”(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内容并且将他们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组织策略”(梳理内容、理清结构和加深记忆)、“理解监控策略”(努力运用适当的策略帮助理解,确保其达成学习目标,必要时加以调整)和“情感调节策略”(维持注意力、专心致志,尽量减少焦虑和失败的忧虑)等。

原理十: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具体任务的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策略,也可以开发学生认知和元认知潜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应该事先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向学生示范如何认真倾听、分享体会、吸收别人的意见以及如何建设性的处理分歧等。

原理十一:聚焦学习目标的评估

     教师要采用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业的进展情况。有效的教师运用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进步以及自己如何改进教学,并不全是为了给学生定等打分,他要兼顾各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更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将评估看成是一项连续不断的工作,同时也是单元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评价结果,教师要仔细分析,看看教学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是否有错误的地方需要纠正,课程目标、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等方面是否需要做出调整,包括评估本身是否还需要完善等。

原理十二:成就期望

      优秀的学校常常体现出强有力的教学领导,追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教师对学生有能力取得好成绩持有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学生取得优良成绩往往同教师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分不开。这些教师坚信:学生是有能力学习的,教师也有责任、有能力教好。教师对学生学习效能所抱有的期望,一方面会对教师自身所作的努力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对学生的期待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望。这是教师对学生发展所持有的基本信念,应该在教学中努力贯彻。在进行个别辅导和提供反馈时,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状况,而不是拿他与别人做比较,或者只看他在班级的成绩位次。教学评价关键的作用是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这些教学原理带有普遍适用性,期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