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油耗报告app:颈椎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6:57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是颈椎骨关节炎 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 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 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 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 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理改变】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 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 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 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 变粗 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 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 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 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 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 使椎间盘间隙变窄 关节突重叠 错位 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 当颈椎活动时 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 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 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 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 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 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 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 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 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 称"韧带间盘间隙" 其中有组织液积聚 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 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 骨化 于是形成了骨赘 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 又使颈椎不稳定 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 使骨赘逐渐增大 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 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 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 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 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 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 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 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 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 如不及时减轻压力 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 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发病机理】

  颈椎病发病机理:

  1 颈椎退行性改变

  2 外伤因素

  3 慢性劳损

  4 寒冷 潮湿

  补充说明:

  颈椎病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 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 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 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

颈椎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 多样而复杂 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 在以后逐渐加重 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 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 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 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 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 多样而复杂的

  它的主要症状是头 手臂酸痛 颈脖子僵硬 活动受限 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有的伴有头晕 房屋旋转 重者伴有恶心呕吐 卧床不起 少数可有眩晕 猝倒 有的一侧面部发热 有时出汗异常 肩背部沉重感 上肢无力 手指发麻 肢体皮肤感觉减退 手握物无力 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 行走不稳 二脚麻木 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 头痛 视力模糊 二眼发胀 发干 二眼张不开 耳鸣 耳堵 平衡失调 心动过速 心慌 胸部紧朿感 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 有少数人出现大 小便失控 性功能障碍 甚至四肢瘫痪 也有吞咽困难 发音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 发病时间长短 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 多数能自行恢复 时轻时重 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 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 如果疾病久治不愈 会引起心理伤害 产生失眠 烦躁 发怒 焦虑 忧郁等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 主要有颈背疼痛 上肢无力 手指发麻 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 头晕 恶心 呕吐 甚至视物模糊 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 组织受累程度与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临床分型】

  1 颈型:①主诉头 肩疼痛等异常感觉 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 肩周炎 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 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 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 疼痛) 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 网球肘 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 肩周炎 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 脊髓型:①临床上出现颈脊强损害的表现 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椎管狭窄 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③除外肌萎缩性脊膀例索硬化症 脊髓肿瘤 脊髓损伤 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 椎动脉型: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①曾有猝倒发作 并伴有颈性眩晕 ②旋颈试验阳性 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④多伴有交感症状 ⑤除外眼源性 耳源性眩晕 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⑦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5 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 眼花 耳鸣 手麻 心动过速 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 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 其他型:颈椎椎体前乌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颈椎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 颈椎的试验检查

  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 不需借助仪器 它包括: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 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 如颈椎处出现疼痛 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 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 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 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 表示力量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 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 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 间下加压 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 检查者一手扶患者头颈部 另一手握患肢腕部 作相反方向推拉 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 这称为Eaten试验 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 则称为Eaten加强试验

  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 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 并使其逐渐向后 外呈伸展状 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 若患肢出现放射痛 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二 颈椎病的X线检查

  正常40岁以上的男性 45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 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 不一定有临床症状 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如后:

  正位: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 齿状突骨折或缺失 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 有无颈肋 钩锥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

  三 侧位

  1.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 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

  2.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 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

  3.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均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

  4.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因为髓核突出 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 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

  5.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 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 椎体往往发生半脱位 或者称之为滑椎

  6.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四 斜位

  摄脊椎左右斜位片 主要用来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五 颈椎病的肌电图检查

  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是由于不论是颈椎病还是颈椎间盘突出症都可使神经根长期受压而发生变性 从而失去对所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 这样 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 由于体内少量乙酰胆碱的刺激 可产生自发性收缩 因此 在一侧或两侧上肢肌肉中出现纤维电位 偶而出现少数束颤位 小用力收缩时 多相电位正常 不出现巨大电位 大用力收缩时 呈完全于扰相 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时限和平均电位正常 振幅为1~2毫伏 颈椎病因椎间盘广泛变性 引起骨质增生 损害神经根的范围较广 出现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也多些 在病变的晚期和病程较长的患者 在主动自力收缩时 可以出现波数减少和波幅降低 而颈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为单个椎间盘突出 其改变多为一侧上肢 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范围呈明显的节段分布

  六 颈椎病的CT检查

  CT业已用于诊断椎弓闭合不全 骨质增生 椎体暴破性骨折 后纵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脊髓肿瘤所致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 测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 此外 由于横断层图象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网膜下腔 故能正确地诊断推间盘突出症 神经纤维瘤 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检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压痛点椎旁或棘突压痛 压痛位置一般与受累节段相一致

  (2)颈椎活动范围即进行前屈 后伸 侧屈及旋转活动的检查 神经根型颈椎病者颈部活动受限比较明显 而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可出现眩晕

  (3)椎间扎挤压试验让患.者头向患侧倾斜 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 右手握掌轻叩击左手臂背侧 如出现根性痛或麻木则为阳性 在神经根症状较重者则双手轻压头部即可出现疼痛 麻木表现或加剧

  (4)椎间扎分离试验对疑有根性症状者 患者坐位 双手托住头部并向上牵引 如出现上肢疼痛麻木减轻者则为阳性

  (5)神经根牵拉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 患者坐位 头转向健侧 检查者一手抵住耳后部 一手握住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 如出现肢体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6)霍夫曼民征检查右手轻托患者之前臂 一手中食指夹住其中指 用拇指叩击中指指甲部 若出现阳性即四指屈曲反射 则说明预部脊髓 神经损伤

  (7)旋颈试验又称椎动脉扭曲试验 病人坐位 做主动旋转颈部活动 反复几次 若出现呕吐或突然跌倒 即为试验阳性 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8)感觉障碍检查对颈椎病人做皮肤感觉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程度 不同部位出现的感觉障碍可确定病变颈椎的节段;疼痛一般在早期出现 出现麻木时已进入中期 感觉完全消失已处在病变的后期

  (9)肌力的检查颈椎病损伤神经根或脊髓者 肌力均下降 若失去神经支配则肌力可为零 根据各肌肉支配的神经不同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及节段

颈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 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病人年龄较轻 主要表现为臂丛下干受压的症状 如上肢内侧麻木 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 因锁骨下动脉常同时受压 故患肢苍白 发凉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Adson试验(头转向患侧 深吸气后暂时憋气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阳性 颈部摄片可证实颈肋

  2.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 肺尖附近的肿瘤(Pancoast tumor)均可引起上肢疼痛 颈椎摄片可能发现椎管内占位病变征象和椎间孔扩大而无颈椎退行性改变 CT或MRI可直接显示肿瘤影像 Pancoast tlamor病人还伴有霍纳氏综合征

  3.神经痛性肌萎缩:常累及C5分布区 引起严重的疼痛 肩部肌肉无力和萎缩 感觉障碍较轻 症状常能较快缓解 且一般不累及颈部

  4.心绞痛:疼痛可放射至上肢和肩颈部 但多为发作性 口服硝酸甘油片等能缓解 病人有冠心病 一般不难鉴别

  5.肌腱套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肩外展无力和外展超过30 以后的疼痛 肌腱局部有压痛 不同于神经根性疼痛

  6.风湿性多肌痛:类似臂丛神经痛 但不伴运动障碍

  二 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痉挛性四肢瘫为主 无感觉障碍 且常侵犯延髓而出现下组颅神经症状

  2.多发性硬化:常同时出现脑和脊髓的症状 膀胱功能障碍多发生于肢体运动障碍之前

  3.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症状发展较快 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4.脊髓空洞: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出现较晚 MRI可清晰显示脊髓中央管增粗

  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少见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 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 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颈椎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8.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颈椎病应该如何治疗?

  1.颈椎病的治疗 主要是非手术疗法 对于轻型的病例 只要适当休息 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 炎痛喜康等即可减轻症状 再辅以针灸 理疗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 为限制颈部活动 可以佩带颈圈 一般症状在2周~1月内可以缓解 如果症状仍明显 则应进行牵引治疗 颈部牵引是颈椎病非手术疗法的主要手段 牵引的目的是使颈椎间隙得到拉开 减少突出物所起的压迫作用 但实际上牵引的作用主要还是使颈部得到休息及解除颈肌的痉挛

  2.手术治疗:如诊断明确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脊髓压迫症者应进行手术 在过去 均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 但由于减压作用小疗效不佳 故有人从后路切除椎板后拉开脊髓摘除突出物 但牵拉脊髓常使症状加重 甚至造成不可恢复的截瘫 60年代起 开始进行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取得良好的结果 经前路手术不但可以切除突出物 而且使椎体融合后可减少复发 原有的骨赘也会逐步吸收 手术方法是病人仰卧 肩部垫枕 颈左侧或右侧横切口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动脉与甲状腺之间直达椎体 用针刺入应切除的椎间盘 并拍床旁片定位 用骨刀 钻头或环锯将椎间盘及其上下一部分椎体切除 一直要看到后纵韧带或硬膜 再用咬骨钳或刮匙将后缘的骨赘尽量清除 然后取髂骨做椎体间植骨 手术后用颈圈或石膏固定 一般需23 手术可于颈丛阻滞或针麻下进行 病人清醒因而不易造成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诊治存在五大误区

  武警医院骨科专家龙源生介绍说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因多种原因发生了改变 从而剌激或压迫邻近组织 并引起人们身体发生一系列的症状的综合征 颈椎病由于发病机制复杂 症状繁多 一般分为软组织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脊髓型五种 类型不同 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目前在颈椎病的诊治上仍存在五大误区:

  1 不恰当的反复牵引 颈部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可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松弛 加快退行性病变 降低了颈椎的稳定性

  2 反复盲目按摩 复位 颈椎病发病机理复杂 在做按摩复位治疗前必须要排除椎管狭窄 严重的椎间盘突出 颈椎不稳定等等 脊髓型颈椎病绝对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 否则极易加重症状 甚至可导致截瘫

  3 在治疗过程中不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 盲目牵引 使颈部的肌肉韧带等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 会造成慢性损害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和保持 建议采用药枕 药袋进行综合治疗 绝大部分生理弯曲恢复 症状消失

  4 过于夸大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

  5 轻视颈椎病的预防 长期固定一个姿势 容易造成颈部软组织劳损 渐发展为颈椎病

  【治疗措施】

   腰椎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1 口服药物治疗: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 消化 分解 最后通过血液循环 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 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 然药效已所剩无几 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 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 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 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 而且口服药对肝 胃肠损伤极大

  2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 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 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 但其疗效有限 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 防止局部炎症 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3 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 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 如声 磁等作用于人体 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但其作用也较微弱 不能从根本上治疗 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 甚至导致癌变

  4 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 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沿经络循行的路线 气血运行的方向 施以不同的手法 达到治疗目的 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 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 水肿加重 疼痛加剧 颈椎病伴有骨折 骨关节结构紊乱 骨关节炎 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 推拿可使骨质破坏 感染扩散 应禁此疗法

  5 针灸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 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 气血不和 经络不通所致 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针灸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痛苦 甚至有的患者有晕针 惧怕扎针的情况;且针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6 椎间孔阻滞 ( 硬膜外腔阻滞 ) 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 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单次阻滞每周两次 5 次为一疗程 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 5 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 ( 一般配合椎间孔 颈部痛点阻滞 ) 神经阻滞疗法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 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 至少须连续治疗 2 4 个疗程

  7 手术法:手术法的原理主要是减轻压迫 消除刺激 增进稳定 防止进行性损害 但手术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 危险高 痛苦大 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 如年龄偏大 身体欠佳者 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 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8.用贴剂!一般市场上比较好的贴剂有很多,比如:通锥速效帖治疗颈椎病就很不错!要选的话最好就是纯中药的!

  现代以针灸治疗颈椎病 50 60年代文章颇少 70年代末 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 本病才开始受到国内外针灸界的重视 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 在我国的中医和其他医学刊物上已报道用针灸治疗数千病例 多种穴位刺激法 如电针 温针 隔药饼灸 竹罐法 穴位激光照射 穴位注射 磁针 铍针等等都应用于本病的治疗 国外 如罗马尼亚 日本 美国 荷兰 爱尔兰等国也开展此项工作 国外针灸工作者多用毫针或电针治疗 日本学者还采用过隔姜灸 取穴以颈肩部穴为主 但也用远道穴和阿是穴

  据国内外资料统计 针灸对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 为了验证疗效 有人以肌电图观察温针对颈椎病的作用 发现随着阳性体征的消失 肌电图静息时的纤颤波 正相波消失 受损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复正常 运动电位电压亦趋向正常 证明效果是确切的

  体针

  ()取穴

  主穴:分2 1 夹脊颈472 14 风池 天柱 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 胛缝 曲池 合谷 后溪 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 四神聪 太阳 头维 三阴交 太溪 行间;交感型加百会 四神聪 心俞 肝俞 胆俞 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 太阳 外关 委中 阳陵泉 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 4均位于督脉上 1为第2 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 2为第3 4颈椎棘突间 4为第6 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 3在哑2旁开05.(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治法

  主穴每次选1 可轮流选用 其中第1组穴 一般取夹脊颈56 颈肩痛麻至腕指 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 余穴选12 配穴据不同症型 24

  夹脊穴操作:取28301.52寸之毫针 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 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 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 促使针感传导 疼痛重者紧提慢插 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 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 1 2 4 均为直刺12 反覆提插不捻转 3进针法同夹脊穴 要求取穴准确 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 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 针感宜由弱到强 逐步获得 不可乱捣猛刺 如针感不满意 可调整方向 如仍无上述针感 则不必强求 缓慢出针 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 大椎穴 快速进针 缓慢送针至1.5寸深 进针时针尖略朝上 得气后针尖略朝下 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 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 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 食指向下捻针) 运针半分钟 退针至皮下 复将针尖指向患侧 提插捻转1分钟 使酸麻达到肩臂 不留针 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1.5寸左右 使针感向头颈部放射 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 针感向颈部放散为宜 均用平补平泻之法 配穴 进针得气后亦用平补平泻法 其中 胛缝穴进针35 有局部酸胀为宜;养老穴取穴时手掌朝胸前 针尖向内关方向刺入 针感应向肩 腕放射 以上穴位 除不留针者外 均留针20分钟 每日或隔日1 1012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35

  ()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颈椎活动度正常 但颈部X片显示退行性病变未见明显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劳累后颈部稍有不适 余同上;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可做轻工作 余同上;无效:症状 体征均未见改善

  共治1991 其中1741 按上述标准评定 临床痊愈778(44.7%) 显效566(29.6%) 有效401(23.1%) 无效46(2.6%) 总有效率为97.4%

  另250 颈肩部疼痛改善率为91.6% 指麻及颈肩关节活动障碍有效率分别为89.5%94.2% 从总的治疗情况看 以神经根型针刺效果最好 而以脊髓型最差

  电针

  ()取穴

  主穴:夹脊颈27

  配穴:养老 天柱 大椎 肾俞 大肠俞 曲池 外关 合谷 阳陵泉 秩边

  ()治法

  主穴 根据增生部位 选择相应夹脊穴 配穴 每次取45 主穴以2寸毫针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 配穴进针得气 平补平泻1分钟 然后接通电针仪 负极接主穴 正极接配穴 连续波 频率120250/ 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 一般在11.5毫安 每日1 每次30分钟 15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45

  ()疗效评价

  共治疗168 部分配合中 西药物 总有效率为93.396.4%

  拔罐

  ()取穴

  主穴:分2 1 阿是穴或大椎;2 大杼 风门

  配穴:天宗 肩井 肩贞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治法

  主穴第一组为刺络拔罐法 第二组为竹罐法 每次一组 可交替选用 如仅用主穴疗效不显 改用或加用12个配穴

  刺络拔罐法操作:可先以铍针刺 直入直出 深至骨膜 出针后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过5毫升) 亦可以皮肤针局部叩刺至皮肤微出血 针后加火罐 留罐15分钟 去罐后作局部按摩及头部作旋转运动 351 3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1

  竹罐法:将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药水锅内煮23分钟 取出并甩尽药水 然后迅速置于穴位上使吸住皮肤 710分钟后取下 以出现瘀斑或充血为度 每日或隔日1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35

  药液制备:艾叶 杜仲 防风 麻黄 木瓜 川椒 穿山甲 土鳖虫 羌活 苍术 独活 苏木 红花 桃仁 透骨草 千年健 海桐皮各10 乳香 没药各5 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疗效评价

  共治疗300 结果临床痊愈54 显效及有效215 无效31 总有效率为86 7%

  穴位注射

  ()取穴

  主穴:新设 阿是穴 大椎 天宗

  配穴:神经根型加天鼎 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新设穴位置:风池穴直下方 后发际下1.5

  阿是穴位置:颈部压痛点

  ()治法

  药液:混合注射液(丹参注射液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野木瓜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主穴每次选1 据症选1配穴 阿是穴多在颈椎周围 须仔细探找 如能发现条索状或结节性痛点更佳 在注入药液之前 应略作提插 使得气感明显 天鼎穴应使针感到达病臂及手指为佳 然后缓缓注入 每穴任选上述药液一种 注入1毫升(阿是穴可注入药液2毫升) 隔日1 12次为一疗程

  ()疗效评价

  共治489 临床痊愈184( 显效247 有效45 无效13 总有效率为97.3% 如把颈椎病分为3 1期为颈椎失稳期 2期为骨赘刺激期 3期为骨赘压迫期 以第1 2期穴位注射效果最好

  挑治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应点 多出现在颈 背部 为党参花样的皮损改变 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 豆粒或花生米粒大 边缘整齐 边的颜色稍深于正常皮肤 且反光弱 以大椎及颈椎增生部位更为多见

  ()治法

  每次选34个阿是穴 常规消毒后用2%普鲁卡因局麻 以细三棱针先破表皮 再挑断浅表皮肤纤维丝 挑纤维丝时 针尖宜贴皮平刺 先平行向前滑动 再轻轻把针向上抬起 将纤维丝挑断 挑净 下一次挑时 将上一次挑过露在表皮外的纤维丝头剪去 每隔5天挑治1 5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每次选挑治点时 其中一定要有一个点在颈椎上

  ()疗效评价

  共治560 结果临床痊愈504 显效38 有效18 总有效率100%

  拔罐加穴位注射 埋线疗法

  ()取穴

  主穴:颈部夹脊穴

  配穴:风池 天宗 肩井 Yi 合谷 外关 中渚

  ()治法

  先取主穴 针刺得气后 用架火法或抽吸法拔罐 一般每次取12对夹脊穴 另选23对配穴针刺 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 留罐时间 以局部皮肤红紫为度 留针15分钟 次日 可交叉取2对夹脊穴 分别注入维生素B12250微克/1毫升(每穴0.5毫升)和当归寄生注射液2毫升(每穴1毫升) 上法每日一次 交替进行 两个月为一疗程 疗程间隔1

  ()疗效评价

  用上述方法治疗312 结果临床痊愈62 显效235 有效32 无效3 总有效率93.1% 随访60 随访期为6月~4 1例复发

  埋线疗法取穴;大椎 曲池 外关 阿是穴

  穴位激光照射

  ()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风池 yi 合谷 曲池 Liao

  阿是穴位置:病灶区夹脊穴

  ()治法

  主穴必取 配穴酌加 可采用以下二法照射

  1 氦氖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照射器 输出功率25毫瓦 照射距离100厘米 光斑直径2厘米 直接照射阿是穴 配穴则用光纤末端贴近皮肤照射 阿是穴亦可以连接光纤的特别针灸针垂直刺入35厘米 至有强烈的胀麻感后 再行照射 阿是穴照射 每次1015分钟;配穴照射5分钟

  2 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用二氧化碳治疗机 在与穴区距离2530厘米处照射 光斑直径4厘米 散焦垂直照射每穴1520分钟 以有温热感为度

  上述方法均每日1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57

  ()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2 结果治愈111 显效112 有效44 无效15 其总有效率94.7%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两类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 大多数的医学专家主张非手术治疗 只有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 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二至三种方法 同时施行 现分别介绍如下: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 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 恢复颈椎活动 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 否则极易加重症状 甚至可导致截瘫 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 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颈椎牵引疗法

  这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此疗法适用于除脊髓型外各类颈椎病 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 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 一般认为 急性期可行普长因离子透入 超声波 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 碘离子透入 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 缓解肌肉痉挛 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 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 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 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 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 可选择应用止痛剂 镇静剂 维生素(B1 B12) 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 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颈椎病在手法治疗的同时 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可以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现将临床常见的 型及经验处方介绍如下

  ()中医辨证类:寒湿阻络型

  (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 颈僵 转侧不利 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 肌肤冷湿 畏寒喜热 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细弦 治以温经活血 祛寒除湿 通络止痛

  方药:川桂枝 羌活 威灵仙 秦艽 川芎 当归尾 葛根 天麻 炮甲珠 炒神曲 赤芍

  方中羌活 灵仙 天麻 秦艽 祛寒除湿止痛;川芎 天麻疗头痛 桂枝 川芎 归尾 赤芍 炮甲珠温经活血 通络;葛根解痉 神曲健脾和胃 甘草调和诸药

  ()中医辨证类:气血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 眩晕 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 身软乏力 纳差 颈部酸痛 或双肩疼痛 舌淡红或淡胖 边有齿痕 苔薄白而润 脉沉细无力 治以益气养血 醒脑宁神 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 炙黄芪 炙甘草 潞党参 炒白术 熟地 砂仁 当归 白芍 鸡血藤

  方中炙黄芪 炙甘草 潞党参 炒白术补气;熟地 川芎 白芍 当归养血;天麻 川芎 鸡血藤安神健脑 活血通络 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中医辨证类:气阴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 甚者一日数十次 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 伴恶心 呕吐 身软乏力 行走失稳 心悸 气短 烦躁易怒 咽干口苦 眠差多梦等 舌红 苔薄白或微黄而干 或舌面光剥无苔 舌下静脉胀大 脉沉细而数 或弦数 治以益气养阴 安神醒脑 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 川芎 杭菊花 枸杞子 沙参 炙甘草 炒枣仁 炒柏子仁 炙远志 白芍 丹参 地龙 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 沙参 白芍 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 杭菊花 炒枣仁 炒柏子仁 炙远志 夜交藤醒脑益智 养心安神;川芎 丹参 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中医辨证类:脾肾阳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 大小便失禁 畏寒喜暖 饮食正常或纳差 舌淡红 苔薄白或微腻 脉沉细弦 或沉细弱 治以补肾健脾 温经和阳 强筋健骨

  方药:熟地 枣皮 炮干姜 龟板胶 鹿角胶 炮甲珠 白芥子 炒杜仲 牛膝 淮山药 炒神曲 白芍 川桂枝 肉桂 炙甘草

  方中熟地 炒杜仲 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 龟板胶填精益髓 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 收涩止遗;川桂枝 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 淮山药 炙甘草 炒神曲健脾和胃 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 通经活络

  () 生化药物治疗

  采用从猪的四肢骨或牛的胎骨提取出的骨肽制剂骨肽片 骨肽注射液等治疗颈椎病 有临床研究表明 口服骨肽片3(2 tid) 对神经根型 脊椎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74% 68% 90%75%

颈椎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 颈椎病的预防

  1.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 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2.保持乐观精神 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 配合医生治疗 减少复发

  3.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在工间或工余时 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 后伸及旋转运动 既可缓解疲劳 又能使肌肉发达 韧度增强 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 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 高枕使头部前屈 增大下位颈椎的应力 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

  5.注意颈肩部保暖 避免头颈负重物 避免过度疲劳 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6.及早 彻底治疗颈肩 背软组织劳损 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7.劳动或走路时要防止闪 挫伤

  8.长期伏案工作者 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 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

  9.注意端正头 背的姿势 不要偏头耸肩 谈话 看书时要正面注视 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10中医认为胡桃 山萸肉 生地 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 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 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二 颈椎病患者的床

  各种床铺各有其优缺点 而且与个人居住地 气候 生活习惯 经济状况有关 但单从颈椎病的预防角度说 应该选择有利于病情稳定 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为佳 因此 选择一个放在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为好 它可以随着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

   颈椎病患者的枕头

  枕头是维持头颈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 这个“正常”位置是指维持头颈段本身的生理曲线 这种重量曲线既保证了颈椎外在的肌肉平衡 又保持了椎管内的生理解剖状态 因此一个理想的枕头应是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的 质地柔软 透气性好的 以中间低 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 因为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 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 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颈部的异常活动

  其次 对枕蕊内容物选择也很重要 常用的有:

  ①荞麦皮:价廉 透气性好 可随时调节枕头的高低 ②蒲绒:质地柔软 透气性好 可随时调节高低 ③绿豆壳:不仅通气性好 而且清凉解暑 如果加上适量的茶叶或薄荷则更好 但主要用于夏天 其他如鸭毛等也不错 但价格较高

  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 切忌"高枕无忧"以生理位为佳 一般讲 枕头高以8~15cm为宜 或按公式计算:

  (肩宽-头宽)÷2

  颈椎枕亦可起预防或治疗作用

   颈椎病患者的睡眠体位

  一个良好的睡眠体位 既要维持整个脊柱的生理曲度 又应使患者感到舒适 方可达到使全身肌肉松弛 容易恢复疲劳的调整关节生理状态的作用 根据这一良好体位的要求应该使胸 腰部保持自然曲度 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 此时全身肌肉即可放松 这样 最好采取侧卧或仰卧 不可俯卧

   颈椎病哑铃医疗体操

  1.屈肘扩胸:两腿分立肩宽 两手哑铃自然下垂 两臂平肩屈肘 同时向后扩胸 反复12~16次

  2.斜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 上体稍向左移 右手向左前斜方出击 左右交替 各反复6~8次

  3.侧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屈进置于胸两侧 左手持哑铃向右侧方出击 左右交替 各反复6~8次

  4.上方出击 两腿分开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屈时置于胸两侧 右手持哑铃向上方出击 左右交替 各反复6~8次

  5.伸臂外展:两腿分立与肩宽 双手持哑铃下垂 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举 左右交替重复6~8次

  6.耸肩后旋:两腿分立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下垂 两臂伸直向下 两肩用力向上耸起 两肩向后旋并放下 反复进行12~16次

  7.两肩后张扩胸后伸:两腿分立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下垂 两肩伸直外旋 两肩后张 同时扩胸 反复12~16次

  8.直臂前后摆动:两腿前后分立 两手持哑铃下垂 左右上肢伸直同时前后交替摆动 重复6~8次 两腿互换站定位置 同时摆动6~8次

  9.头侧屈转:两腿分立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下垂 头颈部向左屈曲 达最大范围 再向右侧旋转到最大范围 左右交替 反复6~8次

  10.头前屈后仰:两腿分立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下垂 头颈部前屈 尽可能达最大范围;头颈部向后仰达最大范围 重复6~8次

  11.头部旋转:两腿分立与肩宽 两手持哑铃下垂 头颈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重复6~8次

  以上动作要轻柔 旋转动作因人而异每天可作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