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培训学校上海虹桥:初中班主任工作程序(七)初二年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1:33

第二章 初中二年级

此时的学生,处在剧烈的分化阶段,往往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个班能不能稳定下来,班主任在初二时的工作非常重要。

  一个班要带好,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要放在中间学生身上,只要把这部分中间学生教育成好学生,全班的整体水平就有很大的提高。

  初二的学生比初三小一岁,不要小看这一岁,关系非常大。这一年龄阶段中的的大部分学生,对初二的教材,感到困难最大。特别是初二下学期。我以前教物理,在《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这些章节,常有学生向我诉说,搞不懂,确实搞不懂。这个时候,如果不鼓励学生咬住跟上,就完了,发生雪崩了。

  我常常看到有的班,在初二垮了,就是班主任在这方面注重得不够,使自己以前的辛勤劳动,全部白搭了。我带初二时,反反复复鼓励学生:“傅老师知道同学们现在学得很苦,但是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咬紧牙关,咬住跟上。同学们现在处在万米长跑中的呼吸困难期,过了这段时期,就好了。同学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咬住。”

  

  第一节 工作重心的转移

  

  一个班的纪律整顿下来之后,班主任的工作重心要作战略性的转移。如果仅仅只是整顿纪律,学习成绩跟不上去,班上的好纪律维持不了多久的。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维持良好的纪律就有了真正的动力。如何使班上自觉地形成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转移?怎么转移?

  依照传统的说法:“抓两头,带中间。”经过我的思考和实践,认为这是一种人云亦云,不动脑筋的错误提法,实践中还不好操作,道理非常简单:

   1、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班主任工作重心只有一个,抓两头的提法,有两个重心。

   2、“抓两头!”班主任关注的学生至少有二十多人,精力上顾不来。

   3、优秀的学生,除了偶有反复,需要过问一下,基本上不需要操心,完全可以不管。困难面上的学生,目前还不具备感化的条件,教育的难度还很大。这个时候的中等学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个时候的教育重心应该抓中等生。主要是抓男孩子们,他们的后劲足,潜力大。要不断地表扬、鼓励这部分中等成绩的男孩子们,要求他们上进,凭这部分男生的能量,可以把班上搞得生机蓬勃,既搞出成绩,又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我还注意到:一个班变乱了,往往就是班上那七,八个中等的男生变坏了。他们为什么变坏?就是班主任漠视了他们。他们需要引起你的注意,就给点颜色你瞧瞧,工作的主动和被动,顺心和烦心,就在这里。反过来,如果把这七、八个中等的男生教好了,情况会怎么样呢?不妨试一试。

  我在初一下学期,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总站在教室门口观察学生,特色初二时的物理科代表。我注意到周扬同学,他的成绩在向优秀面靠近,人缘关系不错,鼓励他一个,肯定可以教育一大片。第一节物理课,向学生介绍物理老师之后说:“物理科代表,由周扬同学担任。”叫他站起来,介绍给物理老师:“这是一个聪明的小伙子,我早就注意到了,相信他一定能干好。”这几句我是想了几个晚上,设计了几套方案,最后决定采取这种形式。不要小看这几句话,其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周扬后来的工作十分卖力,不需要我和物理老师操半点心。

  接着,我把班上几个中等的男生召集起来开了几次座谈会,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他们的成绩一度都进入了优良面,使我班上的优良面达到百分之五十。中等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对优良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逼着好学生去拼命学习。

  我们学校的老师,看到我工作非常清闲,班又带得那么好。问是何原因,奥密全在这里:做了一下中等学生的工作。继任的班主任得了市里的模范,工作是在这里铺垫的。

  正当我盘算着把这几个学生稳定下来,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差生上时。由于某种原因,学校要我把班交出去了,使我的教育研究再一次被迫中断,非常遗憾。

  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最好的方法,又省心,又省力,简直可以立竿见影。建议班主任在初二上学期(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有意识地做做几个中等男生的工作(不要管女生,女生的工作做了没有用处,我试过,收效甚微,白忙一场)。这个学期的主要精力就放在这几个学生身上。很简单:召集他们谈几次,称赞几句,夸奖一番。切记切记多说好话,缺点装着没看见。鼓励他们早日入团。时间不会用很多,一共不会超过四小时。你切切实实这样做了,到了初二下学期,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全班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二节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85%的教育来自同辈人的影响。看过《政治思想教育》的杂志,里面提到在北京市中学生中进行调查,有6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影响主要来自同学们。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读中学时,一样是不听老师的,不听父母的,听同学们的。既然在初中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影响甚微,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影响较大,我们就应该顺应教育的规律。让同学们之间,不断地向好的方向,进行影响教育。让学生们不断地向好的方面转化。

  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带八四届学生,上初三时,我无意中让张文红,田利华两个女生,坐在一起。张文红的字,写得乱糟糟;田利华的字,写得秀气整齐。一个月之后,我发现张文红的字在向田利华学习,也开始写秀气了。发现这一点,给了我启示,及时在班上发起了一个“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以好带差,安排他们坐在一起。差生写决心书,决心向好同学学习。好学生写帮助书,决心帮助差学生。我过目之后,开个班会,让学生轮流上台宣读一通,掀起学习热潮。这一届,就这样打了长航八中(我校前称)教育质量的翻身仗。

  现在我考虑,什么时候开展这项活动,是最佳时期。我想应该是初二下学期。首先从现行的教材来看,初二下学期教材难度的坡度最大。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觉得学习的困难最大,需要同学们互相帮助以获得支持。其次,此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上要换个新花样,让学生有新鲜感。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不能简单地以好带差。一次,学生在教室里自习,我站在教室门口观察他们,我的班长旁边坐的是一个差生。差生向班长请教问题,班长很认真地作了讲解。差把自己的本子看了半天,还是没有理解,又问。班长仍然很认真讲解。差依然不懂,再问。这一次班长不耐烦了,那神色仿佛是说,连这简单的题都不懂,差生茫然。这件事使我感悟到,好学生和差生之间的距离太大,共同语言较少。我还注意到:有时候老师很耐心地向差生讲解一个问题,他不懂。好学生在旁边帮着讲,依然不懂。中等的学生在旁边插了一句嘴,使那个差生茅塞顿开。因此,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掌握一个原则,最接近原则。

  所以应该是好学生带中间生,中间生带差生,因为他们之间最接近。在前面,我在《学习小组》中提到,学习小组一定要安插一个中间生作为溶合剂,也是这个意思。而且,你初二上学期关注的那部分中等生,到了初二下学期,就要信任他们,要交给他们任务,带差生,给他们以压力,作为争取入团的考验。

  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在组织程序上,应该从初二上学期开始,先找两对学生作试点,观察其过程和效果。到了初二下,再在全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要让学生写决心书,要开班会,要表决心。一个月之后,又要组织班会,谈感想、寻不足、找差距。要不停地鞭策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

  有时候,我想,学生根本不听老师的教育。以老师个人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如果顺应教育的规律,初一上学期整顿班上的纪律,初一下学期巩固好学生,初二上学期关怀中等生,初二下学期,交全体学生以任务,动员学生的群体力量,把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好的方向进行引导,以这一点上说,教育的力量是何等的伟大啊!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反对在初中阶段办什么重点初中、在普通学校办什么快班的。好学生被抽走了,留在在其他班上的好学生相对少了。正义的力量过于弱小,邪恶势力过于强大。班主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动员集体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群体教育,把学生往好的方向引导。人累死了,却收效甚微。本来可以利用群体教育,把全体学生都教育好,结果把大部分学生糟踏了。而抽上去的好学生,自自然然又分成好、中、差三等,不利于教育。

  我看到,有的学校,办什么“留级生加强班。”从教育学的规律来看,很难想象,这种班会办出什么成绩来。如同坐牢一样,越坐越坏。监狱里,犯人们在互相教唆犯罪手段。在“留级生加强班”里,那些差生们,在互相交流坏的方法。学生们之间互相影响的教育,其力量是巨大的。

  

  第三节 团员的发展和团组织的建设

  

  我目睹过一次班主任放手发动群众,让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团员的场面。(班主任本人不在场)。

  我的历史课讲完了,两名团员请示用剩余的时间,来选举团员,我答应了,两名团员主持,开始选举团员了。先是提名,全班同学的名字,差不多都写在黑板上了。然后是举手,主持人一再声明,每人只许举两次手,底下不听,瞎举手,班上一片乱哄哄。我意识到这样的选举,永生永世休想选出结果,赶紧出了个主意:把得票最多的四名学生留在黑板上,再表决一次,选出两名团员。

  两名团员选出来了,是两个自己管不住自己,(至少在我的课上管不住自己)但人缘关系很好的家伙。而严以律己,得罪人的好学生,反而落选了。

  怎么能够这样选举产生团员,岂不是误导学生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在搞好人缘关系上?我决不允许自己的学生,享受这样的民主,发展团员的名单由我定夺。即使是选举出来的名单,最后应由班主任确定。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第一批团员应是助手中的佼佼者,是最得力的助手。是班主任把工作交给他,他完成得最好,不要班主任再操心的助手。学习成绩反倒其次,只要中上等就可以。

  名单确定之后,开一个班干部会,阐明班主任的观点:指出所发展团员的工作业绩,号召班干部都向他们学习。还要指出未入团班干部的不足之处,提醒他们注意改正,争当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以后每发展一批团员,都要开一次班干部会,都要激励班干部好好的工作。切忌象发展地下党一样,偷偷摸摸地进行。在班上不管事的人,我决不发展其入团。要在班干部中,树立起敢于管事的榜样来!这样一来,你发展的团员,替你去管事了;想入团的班干部,也替你去管事了;只要他们管得对,都坚决支持。

  管得不得法,拉到旁边,偷偷跟他指出来,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切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班风也会为之一新。

  第一批发展团员的数量,以三个为宜。然后坚持着发展一批,使班上的团员人数达到五、六个左右,马上在班上形成一股势。现在学校发展团员,象是恩赐,一次只给一个名额,让这个团员长时间孤零零的。在班上成为差生冷嘲热讽的对象,对班集体的建设不利。我宁可不要这个指标,直到指标积攒到三个时一起发展。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到初三临毕业时,送人情似的把中等学生,成批拉入团内。此时大批发展团员对班集体的建设已经没有用处了。反而在教学生坏,表现一般照样可以入团。所以我认为发展团员的高峰期应该在初二,让那些具备团员条件的学生成批入团,以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到了初三,条件具备一个发展一个,决不送人情。

  团员发展到四个以上,就要建立团小组,确定团小组长,团小组长应该是男生,男生到初二懂事了,工作上有魄力一些。让学生团员过组织生活,寻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努力把团小组,建设成为班上的战斗堡垒,带领全体同学,养成良好的班风。这种组织生活。每半月要搞一次,班主任要参加,要指导。

  随着团员人数不断增多,团小组战斗堡垒作用的增强。班主任,可以去轻松一下了,班上的学生,被你教育好了。

  我们教学楼的后面,是卫生死角,历来是我班的包干区。一次,我随口说了:“团员,写了入团申请的同学,中午早点来,把包干区的清洁做一下。”随手指了一下。我睡了一场午觉,去检查孩子们的工作。没想到,我的学生,干得是那样的认真,清扫得如此之彻底,教学楼后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感动极了,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感谢的话说得越多,其效果越大,说几句好话,不费什么力气。

     

第四节 尊重学生之间的友谊

  

  从我读书、到我教书,从来没有发现一对学生朋友被老师强行拆散过,除非是他们之间,互相觉得自己上对方的当,受到对方的骗,自行散伙。

  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请来家长,很神秘地告诫家长:“你的孩子,本来是很好的,就是跟某某一起玩,变坏了”。(我很纳闷:既然可以学坏,为什么不能学好?)。

  于是,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开始“挽救”这个开始学坏的学生。把他叫到办公室里,老师、家长、学生一起定规矩,作保证:不许跟某某一起玩。保证是作了,可是学生明的不在一起玩,暗的在一起玩。在校不在一起玩,校外照样一起玩。甚至由于外力的作用,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了。这种情况被老师察觉了,班主任又是请家长,又是请学生,周而复始地忙碌一番,但往往收效甚微。

  更有甚者,班上有几个学生很要好,往往被有的老师斥之为X大金刚,X妹妹。这种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于是班主任为了挽救这些学生,开始了辛勤的工作: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攻心战等等。而这种辛勤工作的结果却是:这几个学生扎起把子来跟班主任对着干,把班主任搞得焦头烂额。什么叫逆反心理。这就是逆反心理。你不许他们一起玩,他们偏偏要在一起玩。而且作为报复,他们扎起把子跟班主任对着干,出老师的洋相,以寻求刺激。至于深的思想,请不要为难初中的学生,他们压根儿,没有想过。

  我认为,中学时代形成的友谊,是人生中最可宝贵的友谊。将来长大了,各自东西,分在不同的单位,彼此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心里的话可以互相倾吐,不用担心可怕的后果,这种友谊,可以维持终生。我的几个知己之效,都是中学时代的同学。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珍惜学生之间的友情,还要在班会上,或者其它的场合,真心实意地向学生反反复复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有人会说:既然这样,学生之间相好,我们就不横加干涉了。不,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做法只能说明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尽责任。如果你发现几个学生很要好,可以分别、也可以一起把他们找来谈话,鼓励他们把友谊发展下去。然后分别指出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要求他们学习对方的长处,克服自己不足。最后,希望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用友谊来支持自己完成艰苦的学业。对学生的个别谈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听,教育才有一定的效果。

  在原来所带的班中,初二时,发现八个女生很好。其中三个成绩很好,二个成绩一般,三个成绩差。她们互相记得各自的生日,在班上公开赠送生日礼品,这是学生表明自己在班上有地位的一种做法,也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在班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我没有理会。等她们自我满足够了,(工作必须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做早了是干涉,惹得学生不愉快。什么是自我满足够了?其标志是一切平息下来。)先找三个成绩好的学生,首先肯定她们的友谊,然后请她们帮帮我的忙,帮助一下三个成绩差的。之后找来三个成绩差的学生,照样是肯定她们的友谊,然后请她们以友谊为重,希望她们向三个成绩好的同学学习。最后,把她们一起找来,鼓励她们以友谊为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每次谈话不过五分钟,总共才耗费了我一刻钟时间,而这一连串工作的效果非常好。

  这才是各个击破,当你把学生团伙一个个地纳入班集体的正常轨道时,班主任的工作会变得非常顺心。

  第五节 利用差耻心

  

  一个有羞耻心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学生不管有多差,只要有羞耻心,就可以教育得好。如果没有羞耻心,即使不是最差的学生,也很难教育。

  据我观察:学生羞耻心的形成,受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的影响最大,遗传因子在起作用。一个学生,进入初中,他的羞耻心已基本形成,此时学校教育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不要对初中的学生这么说:“你知道不知道丑啊!”之类的话,这一类的话除了刺激他干一些更不怕丑的事之外,没有丝毫的益处。班主任的教育,只能根据学生羞耻心的有无、多少,因材施教。

  以前,我看到一个班初三时,有个女生和外面的恶少纠缠在一起。(所谓恶少,往往就是这个学校前几届没有教育好的学生)。班主任下面引导其他的女生不要学她,于是有段时间全班的女生都不理她,搞得她在班上无人玩。可就是她,把一个班搞得不可收拾。班主任又要抓升学率,又要整顿班集体,人都忙晕了,结果全砸了。

  现在,我又看到初二一个班上有个女生陈某,她父母离异,判给父亲,父亲又不管。处在青春期的女孩子,又无人照料,自然成了恶少追逐的对象。造成班上的女生瞧不起她。这个女孩子有自己的机智,有一次,我看到放学时恶少凑过来和她走,她马上跟别班的女生打招呼并和她们一起走了,巧妙地摆脱了纠缠。这个女孩子有羞耻心,可以教育好,班主任应该帮助她。方法很简单:放学时,派几个好学生送她回家。上学时约她一起上学。多派几个女学生,因为女孩子总是很胆怯的。经过几个月,恶少见无隙可乘,自然放弃追逐。这样做,不仅仅是挽救了这个女孩子,而且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大有好处。

  如果不管,听任女孩子孤单单地被纠缠,总有一天会被拉过去的。女孩子只要在外过夜,有了头次就不愁二次,她的羞耻心就完全没有了。不仅她完了,这个班也完了,她回到班上,就成了“大姐大”。要拉一帮子人,形成的她的势力,甚至可以把班上的女生,接二连三地拉出去,这就叫“争夺”。一个班到了这一地步,多么令人头痛啊!

   “防微杜渐”,永远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