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新表现主义产生:古代有麻子的贵妇 小姐为什么最爱吃鲥鱼的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19:33
2009-03-17 08:34:37 现代快报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lead/11022885/20090317/15376122.html
鲥鱼的鳞是古代贵妇、小姐的最爱
鲥鱼如今是长江三鲜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它的历史发源于何时呢?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老南京"苏洪泉告诉记者,鲥鱼成为名贵之鱼,大约始于宋。因为在宋以前史料中难见食鲥鱼的记录。梅尧臣有《时鱼》诗:"四月时鱼卓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美食家苏东坡有诗:"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将鲥鱼的雍容华贵、肥腴醇厚表达得淋漓尽致。各色人等即刻附庸风雅,引为时尚。苏洪泉说,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稍稍有身份的人,是要泛舟江上品味"出水船鲥"的。时间当为清明前后,在江边现捕现吃。苏洪泉说,就像现在,鲥鱼是没得吃了,但野生鮰鱼尽管量少,还是有的,为了吃上新鲜的野生鮰鱼,食客有的坐在江边搭的简易棚子里等,有的就在渔船上支好锅,烧好水,一捕捞到鮰鱼立即下锅,真正的活水煮活鱼,那味道是餐馆里无法比的。有人说,在那些地方吃鮰鱼,食客有两个部位不能歇,第一,手不能歇,要不停地赶苍蝇;第二,嘴不能歇,要不停地说话,要不然,嘴巴就会被富含胶质的汤粘住了。
据说,鲥鱼在明朝,尤其受到上层女士的喜爱,因为鲥鱼的鱼鳞还有一个特殊的功效--美容。它的作用就相当于现代的遮瑕膏,那些脸上有麻子的贵妇、小姐就用鲥鱼的鱼鳞贴在脸蛋上作"花子"以掩盖麻子。就是不知道,天热的时候还有没有人敢使用,那味道,可不是一般的令人难闻。
康熙常下江南,原来是为了到南京大行宫吃鲥鱼
明代以后,鲥鱼被规定为南京应天府上贡贡品。清明时入贡,选肥美者,陆路用快马,水路用水船。"白日风尘驰驿站,炎天冰雪护江船"描绘的就是当时往京城送鲥鱼的情景,为了送鲥鱼,三千里水道要送三天。入清以后,进贡规模更为扩大,在南京设有专门的冰窖,每三十里立一站,白天悬旗,晚上悬灯,做飞速传递。送鱼人在途中不准吃饭,只吃蛋、酒和冰水,三千里路,要求三日之内送到。
鲥鱼进贡,为时两百余年,至康熙二十二年之后方被废除。原因是康熙二十二年,当时的山东按察司参议张能麟写了一篇很著名的《代请停供鲥鱼疏》。张能麟此疏历数进贡鲥鱼劳民伤财、民怨四起,写得情真意切,开明的康熙皇帝见疏后,真的下令"永免进贡",从此结束了鲥贡。可是,据说吃过鲥鱼的康熙仍对鲥鱼念念不忘,因此时常下江南,查查民情,吃吃鲥鱼。康熙最爱去吃鲥鱼的地方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江南织造府。曹寅本人非常喜欢吃"清蒸鲥鱼",且善于烹饪,他就是用这道菜来招待康熙皇帝的。
苏洪泉告诉记者,据说在民国时期,渔民捕捞鲥鱼,第一网里两条最大最肥的要挑出来,第一条送给陈果夫,第二条给蒋介石。陈果夫和蒋介石也不是白拿的,他们首先要付鱼钱,价格还要高于市场价,其次,他们还要回赠渔民两条糕,寓意步步高升。
媳妇巧不巧就看鲥鱼做得好不好
所有吃过鲥鱼的人都知道,鲥鱼的鳞下有油,想要味道好,必须留鳞蒸。据说,过去江南大户人家的女眷,都有一手烹制鲥鱼的技艺。而女孩出阁到婆家,多是要接受烹制鲥鱼的考察。某日,一大户人家娶媳妇,婆婆丢给新媳妇一条鲥鱼,让她收拾。只见在众目睽睽之下,新媳妇手起刀落,利利索索地将鱼身上的鳞片刮掉。看到新媳妇将鱼身刮得光溜溜的,婆婆的那张脸挂得阴沉沉的。过了一会儿,新媳妇从厨房端出做好的鲥鱼,往桌上一放,众人大吃一惊,这鲥鱼所有的鳞片都被巧媳妇用红丝线串好,整整齐齐地披挂在鲥鱼的身上,异常夺目。婆婆立即眉开眼笑,其他人也连连点头称好。这种做法,既保留了鳞片,留住了美味,又方便了食客享用。
祖宅身价比不过鱽鱼头
如果把鲥鱼比作贵族,那一身银白的鱽鱼则好比一位名士,在宋代,人们就因其"貌则清癯,身材俊美"而把它称为"白圭夫子"。南京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告诉记者一句古话,"河豚来看灯,鱽鱼来踏青",他说,每逢江南桃红柳绿时,正是鱽鱼肉嫩味美之际,同时也正是江南人踏青的好时节。六朝时期,踏青的人们总喜欢带上一个瓦罐,里面盛满了烧制好的鱽鱼。休息的时候,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鱽鱼,何等的惬意。
鱽鱼盛产于长江中下游,以扬州出产的品质最佳,美食家李渔誉之为"春馔妙物"。李渔也说:"食鲥报鲟鳇有厌时,鲚(鱽鱼)则愈甘,至果腹而不释手"。扬州谚语云:"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就是说宁愿丢掉祖宅,也不愿放弃鱽鱼头。这些说法虽有些夸张,却足以证明鱽鱼的美味非同寻常。
袁枚调侃南京人烹饪鱽鱼
清代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里也讲述了几种烹饪鱽鱼的方法。从记载看,袁枚非常喜欢清蒸鱽鱼,他说,"鱽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他还说了一种当时南京流行的烹饪方法,即用油将整条鱽鱼煎熟。这样一来,鱼肉鱼骨都变得酥脆,不必吐刺也能大快朵颐。但他对这样的做法显然不欣赏,觉得这样的目的完全是因为"畏其多刺"。他调侃南京人这样做,就好比"驼背夹直,其人不活。"完全丧失了鱽鱼的真味,是最草根的吃法。
鱽鱼刺多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用快刀刮取鱼片,用钳抽去其刺。他还建议,可以用火腿汤、鸡汤、笋汤和鱽鱼一起煨,鲜美绝伦。袁枚的做法显然太过复杂,进不了寻常百姓家。
为了去刺,老百姓也有自己的办法,有两种方法很有意思:一是鱽鱼饭--据说是渔民将鱽鱼钉在细木架上,或干脆钉在木质锅盖上,放在饭锅中蒸煮。等到饭熟,鱼也烂了,鱼肉全掉在饭中,而鱼刺则留在木架或锅盖上;另一种可称为"肉皮法",先揭鱽鱼皮,可带出部分刺,然后刮出其肉,覆盖在肉皮靠肉的那一面,再以刀背或木柄轻拍--那些烦人的鱼刺便刺入肉皮之中,此时再用刀抹一下,便是全无骨刺的鱽鱼肉了。
长江三鲜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饮食文化,而人类又给长江三鲜带来了什么呢?
作者:张荣是钟寅

鲥鱼精髓的做法,非带鳞清蒸莫
鲥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12:05 新闻晚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4-12-22/12054597161s.shtml
现在不是吃鲥鱼的季节,不过就算到吃鲥鱼的季节,哪个饭店敢说:我的鲥鱼是活的。市面上所有的鲥鱼都是冰鲜的,有冰鲜鲥鱼吃已经很不错了,知足者长乐。
真正活的鲥鱼是非常名贵的淡水鱼,以长江最为知名。鲥鱼是洄游鱼类,每年春夏之交,鲥鱼从沿海进入长江,在沿江湖内产卵。长江下游段,水面宽,水草多,是鲥鱼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宋朝,梅尧臣所留名句:“四月鲥鱼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就是描写当时渔家捕捞鲥鱼的景象。
鲥鱼味极鲜美,历来是进贡的上品。鲥鱼是出水即死的,从长江运到京城,路途遥远,且上市之时,正是天气渐热之时,如何能让皇帝吃到新鲜的鲥鱼,把这个马屁拍好,地方官员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们把鲥鱼用窖冰冻起来,再用船泊,通过运河送到北京。时人有诗“炎天冰雪护江船”,说的就是这件事。
鲥鱼味美,有一半在它的鳞上。它的鳞片当中含有很多的脂肪,因此,制作鲥鱼菜通常是不去鳞的,蒸熟之后,鳞片已经溶化,油脂渗入肉中,味极滋润鲜美。鲥鱼的鳞片在端午节前后开始变硬,再用来做菜就要刮鳞了,但鲥鱼本身味道鲜美,做菜时以突出本味为主,所以鲥鱼菜的做法比较单一,常见的是清蒸,也有糟鲥鱼,其他的方法就很少见了。
之所以写鲥鱼,只是为了完成朋友关照找吃年夜饭饭店的工作:离家近,环境要富丽堂皇,菜要好吃,价格要实惠。多条件搜索,真的很难。去农工商买东西时,看到这家饭店,从外表上已经符合两重搜索。里面绝对也是富丽堂皇,不比皇朝差。
虽然季节过了,但这家店蒸鲥鱼的本事还真不错,能够把过季的鱼蒸出如此美味,值得表扬。一端上来就知道是完全按照古法蒸制的,蒸鱼时间正好,过了则鱼肉收缩,吃了有渣,鱼刺不易离肉,味道大减,而且网油、酒酿和料酒的选料都是极上品。只是鱼鳞不能吃了,不过只要季节到了,这家店蒸的鲥鱼肯定更有味道,那时什么河鲜海鲜都不是它的对手。有郑板桥作诗为证:“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真是自古文人都嘴馋。半条的价格是198元,人少也可搞个一半的一半。
这家店其余的菜也做得很地道,像镇江肴肉(18元)既好看又好吃;黑椒牛仔骨(48元)肉嫩骨香;清炒河虾仁(特价)晶莹剔透,肉质脆滑;总体来说这家店的厨艺不错,不过总觉得很多菜和苏浙汇很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管了,改天请朋友来吃一顿,请他老兄自己定夺。
星港酒楼地址:打浦路603号农工商超市5楼(近中山南一路)电话:63016666 作者:撰文番茄蛋汤

鲥鱼味美之源多半来自鳞,因为
肥美鲥鱼 鳞品第一鱼(图)

http://eat.gd.sina.com.cn/news/2006-03-27/2331376.html
http://eat.gd.sina.com.cn 2006-03-27 10:33 金羊网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清明前后,肥美鲥鱼陆续上市,江淮、本地两种风味的食法,已经在各施各法了。
鲥鱼,箭头燕尾,背窄略呈苍色,腹宽嫩如羊脂,通体银鳞闪光,滑润如玉。鳞片大而薄,腹部有棱鳞,如刀刃般锋利,是它的自卫武器。它一般体长25厘米~40厘米,个体重1公斤~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5公斤~4公斤左右。因为它是洄游性咸淡水两栖鱼类,主要出 现在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在淡水中则分布于长江、湘江、闽江和珠江等水系。每逢春夏之交,便由大海进入江河,产卵繁殖,洄游时节很准,因而得名。每年清明时节,从海里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到淡水处产卵,孵化长到一寸左右,随大鱼于重阳节便洄游归海。
广东通常称鲥鱼为“三黎鱼”。所谓“春鳊秋鲤夏三黎”,其中提及的“三黎鱼”就是鲥鱼,只不过由于地缘的关系,比江浙一带迟上市两个月。顺德番禺人嗜鱼,食法独树一帜。
由于鲥鱼多以浮游动物为食,故肉质肥嫩、细软爽滑、鱼味独特。据分析,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7克,还含有糖类、钙、磷、铁、核黄素等营养成分。鲥鱼还有药用食疗价值。据药书等记载,其性味甘、性温,肉、脂、鳞均可入药。鱼肉有清热解毒、开胃醒脾等作用。古时,鲥鱼曾是地方进贡朝廷的补品,被列入御膳
美食。鱼很少有带鳞而食的,但清朝康熙在《太平府志》把它列为“鳞品第一”的鱼,并说它“出自采石江上,三月始来。”

水咸鱼三黎鱼
●江南鲥鱼——清蒸上,唯美尝
最能体现出鲥鱼精髓的做法,非带鳞清蒸莫属。
将鲥鱼剖开,平放入盘内,并放上冬菇、火腿片、冬笋片,两侧撒上猪油丁,用网油轻轻包裹起来,并佐以秘制甜酒酿、盐、及陈年黄酒等调料即可,待网油基本融化就行了。蒸鲥鱼不去鳞,因为其鳞片除了含有丰富的脂肪外,还可保证鲥鱼本身肉质中的脂肪层不外漏,蒸熟之后油脂渗入鱼肉中,使其味更加滋润鲜美。
吃的时候,食法唯美。一是肉鳞分着吃,吃其原汁原味,二是用木筷分割,避免鱼肉沾染金属气味。只见流金岁月沪杭私房菜的老板娘张小姐,先用木筷子,夹开冬菇、火腿等配料,再小心翼翼地把厚厚的鱼鳞和鱼肉整齐分离,最后再分割开一块一块地吃。原来,鲥鱼娇生,而且天生爱美,捕捉比较容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当时渔民们捕鱼时的情景:“渔人以丝网沉水数寸取之,一丝挂鳞,即不复动,才出水即死。”这样享用,传承了鱼的唯美志愿,也能保留鱼的原味。

多刺而肉美
●顺德三黎——水咸鱼,伴饭香
“人生憾事,鲥鱼多刺”。骨刺多的鱼,一般肉质鲜美。鲥鱼在广东俗称三黎鱼。顺德人烹煮三黎鱼,味道咸香,最适合伴饭而吃,而且吃起来,骨刺似乎少一些。
番禺兴业路红山湖山庄沿用了顺德三黎鱼的做法。老板谢先生介绍说,由于三黎鱼“出水即死”,江淮一带的渔民用冰保鲜,广东的渔民则喜用盐腌着保鲜,腌而不晒,制作成保留鱼汁的“水咸鱼”。煮的时候相当简单,姜丝、葱花以及肥猪肉铺面,蒸熟而吃。鱼肉经过腌制,肉质结实,骨肉自然分离,刺容易挑了,所以吃起来,觉得三黎鱼刺“变少”了。记者试了试,鱼鳞下的脂肪不及鲜蒸的肥厚,但鱼鳞本身更加脆口,倒真的可以嚼而无渣,顺便补补钙质。
鲥鱼在珠江的产卵场,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中山神湾镇地处江海交界地段,而磨刀门西江水质更胜东河,江面开阔,水温适宜,每年立夏之后的一两个月,也就成了捕食三黎鱼的最佳季节。据当地的渔民说,三黎鱼最肥美的时间,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四五十天,吃此鱼季节一般到七月结束。宋人诗云:“鲥鱼入市河豚罢,已是江南打麦天。”鱼洄游到海之后,鲜味大减,脂肪甚少,就不再好吃了。

厚厚的鱼鳞
【小链接】
鲥鱼的种类很多,有鲳子鱼、黄嘴安、胭脂鱼、樱桃鱼、大头鱼、烂银鱼等。在国内其他地方,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配以香蕈、木耳、笋芽,可以整条带鳞清蒸,也可以切块红烧。
鲥鱼鱼胃硬且脆,是下酒的好菜。胭脂鱼的颧骨叫香骨,越嚼越香,滋味越佳,更可助酒,有“一根香骨四两酒”之说。黄钺曾写诗赞美道:“风定扁舟两桨飞,雨余新水一江肥;银鳞网出心先醉,便为鲥鱼也会归。”(《食鲥鱼》)
北京的炉烤鲥鱼,是把鲥鱼开膛去内脏、去鳃,洗净后加入料酒、精盐、白糖等调料,再将鱼、葱、姜一起送进烤炉内,用中火烤,烤至鱼身呈金黄色,蘸点着姜醋汁来吃,外皮酥脆,肉质甘香。
三黎贵在清字,保持真味。顺德人还会用三黎鱼切块焖苦瓜。三黎味美在皮鳞之交,晶亮的鱼鳞里含有大量的胶质,鳞下富含脂肪,皮下一层浅褐色肉,十分鲜美。以鱼的硬边最美味。母鱼最为肥美,鱼子结实甘香。 (图文/曾敏妍)
夏季吃这种鱼最好 补虚益气(图)
http://www.sznews.com   2010-05-21 08:22  深圳新闻网    【字号:大 中 小】http://sznews.com/eating/content/2010-05/21/content_4615707.htm

“春边秋鲤夏三黎”。佘药师教路,现在又是吃三黎鱼的时候了,在珠江出海口盛产着三黎鱼,它又称鲥鱼,和江南人最爱的鲥鱼是同一种。它每年4到5月时候,就会从海里游到珠江、长江、钱塘江一带繁殖,以后就不再出现。为此又被古人称为“时鱼”,也就是“鲥鱼”。它口大无牙,体侧扁而高,鳞片大而薄,眼周围呈现银色,头部和背部为灰色,体侧上方略带蓝绿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一般体重1.5到3公斤左右。它肉质鲜美,十分好吃,尤其是鳞片更是味美多脂,被人誉为“鲥鱼味美实在鳞”,和银鱼、鲈鱼、黄河鲤鱼、鲈鱼齐名,被称为“水中西施”,是沿海居民食用首选的海鲜。而三黎鱼的头十分难扭下,为此还有扭下鱼头即娶美女的传说。
来源: 广州日报  编辑: 方珏
鲥鱼鳞
  
【鲥鱼鳞的功效介绍】:
鲥鱼鳞 (《本经逢原》)
【来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鳞片,动物形态详鲥鱼条。
【功用主治-鲥鱼鳞的功效】治疔疮,汤火伤,腿疮,下疳。
【用法与用量】外用:敷贴、香油熬涂或焙干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疔:鲥鱼鳞,贴疔疮上,则咬紧。
然后将鱼鳞边略略揭起,用力急揭去,疔根便带出。
但揭疔根时极痛无比,须先与酒饭吃饱,非醉饱即晕倒也。
(《纲目拾遗》) ②治水疔,鲥鱼腮下近腹处有划水二瓣,瓣间有长鳞二瓣最佳,但难得。
今人以背上大鳞代之,贴上即消。
(《纲目拾遗》) ③治汤火伤:鲥鱼鳞用香油熬,涂之。
(《本经逢原》) ④治腿疮疼痛:鲥鱼鳞贴之。
(《纲目拾遗》) ⑤治下疳:鲥鱼鳞焙干煅研白色,敷之。
(《救生苦海》白龙丹) ⑥治血痣挑破血不止:鲥鱼鳞贴之。
(《纲目拾遗》)
【考证】出自《本经逢原》。
1.《医林纂要》:鲥鱼鳞贴治疗毒,是疔则粘,非疗则脱。
2.《纲目拾遗》:张佳时云,鲥鱼须乘活时拨划水边二鳞尖长者佳,若死鱼鳞,便减药力。
3.《养生经验合集》:鲥鱼靥,用手剖下,不可见水,阴干收贮,此拔疗第一妙药也。用时以银针拨开疔头,将(鱼靥)一片贴上,以清凉膏盖之,俟一宿揭开,其疗连根拔出,后用生肌散收功。予治两妇大脚趾患疮二、三年不收功,将靥一片以银花汤浸软,拭干贴之,不数日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