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赞 职业挑战 盗贼:怎样避免因父母离婚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12:10

  

        5月30日,家住黄埔区的初一学生周小龙在失踪9天以后,被发现死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只剩下一副白骨,引发了种种猜测。日前,警方已抓获嫌疑犯——周小龙同父异母的哥哥,16岁的周某。在震惊之余,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就此问题,本报记者专门向相关心理医生请教。医生指出,当成人决定离婚时,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父母及时的解释,对孩子非常重要。

  据最新统计显示,广州的离婚率为35%,居全国第四。其中有不少孩子因为父母离异而成了“单亲”孩子,或者跟着其中一方进入新的家庭。中山三院心理科程敏锋医生指出,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肯定有影响,如果双方已经决定离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把伤害降到最低。  离婚易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在周某2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之后他一直跟母亲住。父母长期不和,曾因赡养费的问题多次闹矛盾。据邻居反应,16岁的周某“性格内向,很少外出”。程医生指出,因为父母离异而造成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离婚时,如果父母没有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向孩子解释,他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社会的现象。周某杀死同父异母的弟弟,很可能和父母离婚有关。  孩子再小 也要解释  有的父母因为孩子年龄小,觉得他“还不懂事”,通常会骗孩子说,“爸爸(妈妈)出差了,要去很久。”对此,程医生指出,孩子对家庭环境其实很敏感,即使不告诉他,时间长了孩子也会疑惑。不能因为他年龄小,就忽略他的感受。  她建议,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来沟通,了解他对父母离婚的感受,如果发现孩子有自责、内疚等偏激的想法,要及时向他解释,不要让孩子把这些负面感受隐藏在心里,带到以后的生活中。  父母的作用大过心理医生  “离婚时,我告诉女儿,爸爸妈妈都很爱你,只是我们不在一起了。”一位女士说,“但是女儿仍然不能接受,哭着说‘见到爸爸就不能见妈妈,见到妈妈就不能见爸爸。’”这位女士不知道怎么跟女儿解释,想带女儿一起去看心理医生。  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能不能解决问题呢?对此,程医生指出,家长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孩子理解离婚这件事,但一定要注意,心理医生不能代替父母,不要因此放低了自己的责任。  消除孩子这种“见到其中一个,就见不到另一个”的心态,家长的作用很关键。有的人离婚之后,对原来的家庭关心就少了。程医生指出,离婚后,和孩子的联系也不能中断。让他感觉到,父母虽然不在一起,但仍然很关心自己。如果父母要再婚,情况允许的话最好和孩子商量。如果做不到,至少事先和孩子打招呼,让他不至于太突然,觉得自己被抛弃。  离婚若处理不当,孩子可能出现下面这些心理问题:  自卑  表现:沉默寡言,回避关于父母的话题;  做事缺乏信心,敏感,多疑。  自我  表现:我行我素,对人冷漠,缺乏同情心。  孤独  表现:离群,人际关系紧张。  叛逆  表现:不愿意和长辈说话,有逃学、说谎、偷窃等行为。  访谈  16岁的少年周某有可能转变吗?  信息时报:如果周某没有被判死刑,通过心理辅导,有没有可能改变?  程敏锋:“3岁看终生”,16岁这个年纪,性格差不多已经定型,单是心理辅导很难改变。  信息时报:什么样的方法更有效?  程敏锋:父母是最关键的,要意识到以前的做法不当,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和孩子沟通,多给他关爱。  信息时报:父母的努力,也许能让他不再做出偏激的行为?  程敏峰:对,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另外,老师也可以协同家长,帮助孩子纠正一些偏激的想法。  离婚时,应该对孩子做的几件事  程医生指出,家长应反复向孩子强调这些观点,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说一次两次,他虽然能感觉到家里已经不像原来那样,但仍然不能理解。和儿童有时候对同一个问题会问好几遍,是同样的道理。 避免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   离婚的伤害会“传染”给孩子,如果长期向孩子,的不是,他的脑袋里会充满消极、不安全的离婚负面情绪,以后的生活也容易被消极的想法支配  向孩子解释离婚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来说,尽量不带悲伤色彩。比如“爸爸妈妈相处得不开心,将要分开两个房子住。我们都很爱你,到时你就可以在两个房子里玩了,这可比老在一个房子里好玩多了。”  强调离婚不是孩子的错  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不是孩子的错,问题出在爸爸妈妈身上,是自己无法再继续住在一起,与孩子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