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轻母亲1三邦:中国古代博弈术(6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09:31
张博树
僵局之救替罪羊与炮灰(1)
我招谁惹谁了?
南朝刘宋时代,有个将领叫姚耸夫,干了点分外之事,结果就当了别人的替罪羊。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元嘉七年(430),宋与北魏大战,建武将军杜骥奉命进入河南,收复失地。当时北魏已撤至黄河以北,杜骥驻守洛阳。洛阳原是东汉都城,但自东汉末年起连年战争,荒废已久,城内也无粮食可供军用。后来,宋军的主力部队攻打魏军失败,宋军全线溃退,杜骥也想弃洛阳城逃走,可又怕被宋文帝杀头。
在进退两难之际,天赐良机。原来在宋武帝刘裕攻下关内、洛阳一带,把夺来的钟鼎礼器都运往南方时,一口大钟掉入洛水之中,这时宋文帝派姚耸夫带领一千五百人去打捞,准备运回南方。正当姚耸夫的人拉钟出洛水时,杜骥派人来哄骗说:“敌人已经南来,洛阳势力孤单,现已把城池修理坚固,军粮又充足,所缺乏的就是人手。您如果率人马共来,咱们同守此城,等您立了大功之后,再取钟不晚。”
姚耸夫信以为真,于是率人马进驻洛阳。进城后发现城不可守,又无粮食,大呼上当,于是带领他的人出走。杜骥接踵而至,弃城南奔,并在文帝前告状,“我本想死守洛阳,可姚耸夫入城便走,致使人心涣散,都欲先走为快,不可禁止。”
皇帝龙颜大怒,派建武将军去寿阳处决姚耸夫。姚耸夫就这么做了替罪羊。
这样的例子历史上还真不少。晁错就当了汉景帝的替罪羊,汉文帝一看削藩不成,七国叛乱,不是马上就杀了晁错吗?
曹操在情急之时也借过别人的人头一用。
公元198年,袁术发兵攻陈(今河南淮阳),曹操亲率大军援救。双方在寿春一带相持了几个月,袁军坚守不出。日子一久,曹军粮草渐感不支,曹操尽管已派人去催,可一时又回不来。为了不致引起军心动乱,曹操尽力封锁消息,私下里把管粮草的军需官找来,对他说:“现在军粮不够了,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军需官说:“如果用缩小了的量器给军队发饷,就可以少发不少粮食。”曹操高兴地说:“好,就照你说的去办吧。”
谁知,这样一来,遭到了全体官兵的反对。有的直接找到曹操质问道:“这是谁出的主意?将士们吃不饱怎么打仗?”有的发牢骚:“你这样糊弄将士的肚子,将士们也会在打仗时糊弄你!”甚至有人煽动说:“曹操这样欺骗我们,我们不跟他干了!”曹操一见大事不好,便当着将士的面把军需官找来,对他说:“现在军营内到处都在议论纷纷,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危险,我想借你一样东西来稳定军心。”
军需官摸不着头脑,便问:“丞相想借什么?”曹操说:“借你的头。”这位老兄以为曹操在开玩笑,说:“丞相别拿小人取笑。”曹操板着脸说:“军中无戏言。”还没等这位军需官明白过来,曹操便一剑割下了他的人头,声言他故意克扣军粮,已将他斩了。
全军将土看见丞相公正无私,斩了“粮老鼠”,不满之情逐渐消失。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对阴谋家来说,似乎不在此训要求之列。他们暗中使用各种手段,蒙蔽大家,将自己的恶行转嫁到别人头上,使别人成为众矢之的,以洗脱自己的罪责,保护自己的声誉、地位和权力。必要的时候,还倒打一耙,反咬一口。
明末,清兵攻打山海关,京城危急。崇祯帝心急如焚,无可奈何。于是,他想和皇太极妥协,便授权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与清议和。不料消息泄露,满朝文武大臣议论纷纷。崇祯帝极为难堪。为了推卸责任,崇祯把陈新甲当替罪羊处死,把议和责任全部推到了陈新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