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狼游戏 百度云:追寻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们的血迹:山西忻州礼拜堂、洋人窟和洋人坟掠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24:05
追寻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们的血迹:山西忻州礼拜堂、洋人窟和洋人坟掠影 [原创 2009-08-28 22:10:45]    字号:大 中 小

  

  山西忻州城内西门坡,有一片40亩大的高阜,名叫三家店,也叫九龙岗、九原岗,俗称“圪旦上”,是高出平地数十米,鸟瞰全城的风水之地。1900年春,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等,在这里建立了礼拜堂,8位英国传教士在附近遇难,流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第一批血;1949年春,中 共晋中一地委委员华国锋,带着他的新婚妻子韩芝俊,从这里南下湖南湘潭县,开始了他幸运的政治生涯。顺便一提,圪旦下边就是刘家巷,从这里走出了现任政治局委员、宣传部长。可以说,这里是洒满鲜血的中国最早的红色区域之一,将此地设立为红色旅游景点,也许并不过分。

  2009年6月初,笔者陪同美国普度大学的张海燕教授,追寻了李提摩太的8位英国浸礼会教友,受清末山西巡抚毓贤及义和团迫害而殉难的血迹。考察中笔者感到,没有西方传教士的筚路蓝缕,流血牺牲,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忻州洋人坟等景点,可以将中国以十月革命和54为开端的鲜血染红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提前19或17年。改革开放之前当地个别史料对这批传教士的歪曲记载,纯属历史的误会。

 

李提摩太,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李提摩太(1845—1919),英文名Timothy Richard,字菩岳,英国浸礼会教士,是首先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介绍给中国的西方人。1870年来华,为该会代理人。初在山东传教,1876年因光绪三年的大旱赴山西太原、晋南赈灾。1887年离晋到北京、天津从事文学及编辑工作。1890年任天津《时报》主笔。1891年到上海同文书会任总办,1892年该会更名为广学会,李氏仍任总办。梁启超曾任其汉文秘书。广学会办有《万国公报》等影响较大的报纸,出版书籍130余种,大有助于中国人了解世界大势。1897年与夫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庚子以后,他在处理山西教案善后中,用50万两赔款创办山西大学堂,任该校西斋总理。1902年在上海惠元一里设立的山西大学堂译书院,编译了15种以上的自成体系的高等教育教材、书籍,如《物理学》、《矿物学》、《最新天文志》等。1902年在上海租界内创办了第一所华人学校——上海华童公学。1916年李提摩太回英国,1919年病逝于家乡威尔士。传教士苏慧廉著有传记《中国的李提摩太》。

  李氏译著书籍百余种。他将元代李志常的《西游记》及多种佛教著作如《大乘信仰觉醒论》、《莲花经》译成英文介绍到西方,又将更多西方社会科学著作译成汉文介绍给中国。1895年翻译英国罗伯特·马恳西的《泰西新史揽要》,是戊戌变法前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

  1898年及1899年,李提摩太就成为将马克思的“安民新学”即社会主义介绍给中国的第一人。1899年广学会出版的《大同学》,是李氏口述英人本吉明·颉德的《社会进化论》,由蔡尔康译成中文发表在《万国公报》1899年121—124三期上,后来出了单行本。此书共分四章,第一章论今世景象,第二章论进境,第三章论相争相进之礼,第四章论人世第一大事。书中介绍了英国19世纪大科学家达尔文与斯宾塞的学说。在第二章中,颉德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可以说,在中国书刊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的大名并介绍其学说的,应归功于李提摩太。也有人说,中国第一部介绍马克思学说的译著的,是上海广学会1898年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此书英文原名为《社会主义史》,是英国学者柯卡普所著,由广学会总办李提摩太委托胡贻谷译成中文,因发行量有限,未引起多大的反响。颉德在《大同学》中写道:“欧洲百年以前有断断于二等人之人类者,及至尽人操举官之权,足以限制乎旧法,又惜其未能善用,有权遂一如无权,而受苦之庸人失位之人,与未被盗之事主,依旧惨无天日也;但物极必反,闻亦有徒泄其忿者,合众小工而成大力,往往停工多日,挟制富室,富室竟一筹莫展。似此举动较之用兵鸣炮,尤为猛厉。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冠五洲,实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吾侪若不早为之所,任其蔓延日广,诚恐遍地球之财币尽入其手。然万一到此时势,当即系富家权益(消亡)之时。何也?贫黎既至其时,实已计无复之,不得不出其自有之权,用以安抚而救世。所当贵者,当此内实偏重,外仍如中立之世,迄无讲安民新学者以遍及此垂尽之贫慵耳……”

  

李提摩太在晋散发的盖有说明印章的木刻上帝十诫注释封面 。当时铅印石印技术在华已经留传较广,说明这是他到山西初期救灾时刊刻的。 红色印章内称:“本堂亦自西来,与天主堂不同,所刻救灾三要、天道三要、上帝十诫,阅者欲知其详,近者面谈,远者通信,英国教士李,寓省城中校尉营”。

 

清代对李提摩太建立礼拜堂的记述

  《忻州文史资料》1991年第7辑,转载了宣统三年辛亥(1911)秋季印行的《庚子教会华人流血史》第四册上册的也愚氏撰写的《忻州英浸礼会流血记》,前半篇记述了李提摩太在忻州城内三家店建立礼拜堂的经过:

  “太原之北百四十里,有忻州在焉。光绪八、九年间(1882至1883年),有英教士李提摩太者,到忻考察民情,宣讲救道。见有传道机会,遂于光绪十年特派德牧师到忻设堂传道。德君子十一年三月携带眷属来忻,租民房一所常年居住,宣传圣道。同时有山东赵夏云先生前来襄助。嗣后,老会又派邸牧师夫妇来忻。无何,德牧师有故归国,会中事务尽行委邸君管理。圣道所感,人心悦服,教会为之大兴。旋因教事繁多,又派马牧师夫妇来忻协理。马君华语学成后,北地支会已立。支会数处,传道人员不足分用,于是又请老会派人前来帮助。二十五年秋,老会差来女教士一,姓任,男教士一,姓燕。住忻先为学习官话,以备传道。是时,圣道昌明,男女学堂并立,各支会已有本地传道先生十余人,卖书者四、五人,乃于城内购旷地一方,约四十余亩,建造礼拜堂,是年春初鸠工,至二十六年五月工尚未竣。忽然四处播传灭洋仇教之语,教中人尚不介意。至五月底,本会教师马君与省城牧师恩君等在街行走,即有人信口狂骂,亦有时下手推打,各牧师忍耐不理,至六月初三日,街市中狂闹情形更觉十分厉害。”

  经实地采访,据故老传闻,文中“城内购旷地一方,约四十余亩,建造礼拜堂”之处,名叫三家店,李提摩太建造的礼拜堂和配套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这个距西城墙不远大礼堂,叫福音堂。据传,福音堂修好后不久,就被官方支持下的忻州义和团盯上了。他们一连数日聚集到西城墙上,敲锣打鼓,呼叫辱骂,整得李提摩太的道友们不能正常生活。

  这座漂亮的西式建筑,可能是李提摩太、邸牧师等教会负责人的住所,1940年代是日军当地最高司令官的住所,1948-1966年,是中  共晋中一地委(后称忻县地委)和专员公署的办公室。

  1949年,晋中一地委书记为张移风(后排左三抱小孩者,笔者的党校老同学马兰平是他的大儿媳,提供了此照片),他和地委委员及其妻子欢送华国锋(后排右三)、韩芝俊(前排右三)新婚夫妇等南下时的合影。

  此外还有相同风格的西式建筑多处,是牧师、教友工作生活的地方。

 

寻访李提摩太的8名道友避难的“洋人窟”

  《忻州英浸礼会流血记》又称:“牧师等无奈,遂雇车马、驼轿,出城避乱(西牧师共八人)。赵夏云先生暨工人等亦与之同行焉。出城西三十里,抵南张村,有教友张治国迎牧师等到家款待周至。饭后,牧师等欲西往刘家山信道之村庄内暂住,无如车夫不肯再送,牧师等不得已,步行前往,行七十余里,始抵彼处。是日之苦状,真不堪言。又数日,闻省中诸教士被晋抚敏贤所杀,此风传至忻州,合郡人民争相演拳与教为敌。是时,刘家山附近之付家庄,素因修庙演戏等费,与教会中人彼此意见不合,遂乘机进城请拳匪到刘家山搜捕杀戮,以泄旧恨,幸拳匪以故未能即来,众牧师乃请本地教友在山后剜一土洞,洞成,西牧八人移入居住,饮食除教友所备干粮、冷水外,别无他物。是时,村中信道之人,闻拳匪不日来村焚烧,遂各自逃匿。彼时有奇村教友差人探询西教士消息,及至刘家山见村中并无一人,只有教友苏自来带伤卧于道旁。询之,始悉苏因是夜逃走,所骑之驴行至崖边,失足坠下。驴跌足既死,苏亦受伤不能行动。探者乃请人将苏扶回,又往寻西教士。始寻至山后土洞内,见西教士八人伏卧洞中,忍饥受饿,苦不堪言,不觉情动于中,相向而哭。嗣后转回,沿途被人拿问三次,几遭不测。后拳匪竟聚众上山搜捕,幸未寻见牧师等所在。无如牧师等绝粮已数日,饥饿难忍,只得回村觅食,及至村内并无教友一人。”

  邸牧师幸好在此前将孩子们送回英国上学。邸牧师等感到性命难保,就开始在窑洞内写日记,在被官府捉拿前,将日记交给当地教友,埋入地下。事平之后,交给浸礼会,出版了英文版《忻州日记》。

  前些年在美国留学、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史有深厚兴趣的张海燕博士(照片中),在图书馆找到《忻州日记》,翻译成中文,并搜集了8位传教士的照片。2009年夏应请回国讲学的张教授,花半天时间勾画出教士逃亡路线图。他从网上得知笔者对这批殉难的浸礼会教士也有考究,就请笔者带路实地考察,笔者又约请了年已75岁的忻州通薛喜旺老师(照片左)同行。

  我们驱车来到南张村,得知这里也有座“洋人坟”,埋葬着义和团猖獗时本村和附近村死难的“二毛子”数人。1920年代,他们的子孙有的在太原国民师范与薄一波等同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投入革命,有的后人还在世。

  接着沿着牧马河及其两岸峭壁如削的狭隘支流,来到三交镇付家庄,村里佛教庙宇依旧,成了村委会。年老村民都知道,离这村5里的刘家山(十几年前改名为幸福村),有两个“洋人窟”。

  刘家山改名三交镇幸福村后,反而不那么幸福了,曾经有150多口人的小山村,多数迁到山下,只剩下五六户人家,均为老弱病残,凑合一桌打麻将的,也难。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村里67岁的向导戎文财。他引我们参观了百年前洋人修建的小学兼讲经场所。他说,以前这里的桌椅是连为一体的“连身俏”。现在村里已经没有小孩,学校早已停办,空荡荡的教室内黑板依旧,摆着的一口备用的棺材,昭示了村子的死气沉沉。

  接着,我们一行4人,向海拔约1500米、距离六七里外的山顶下小黄土崖上的洋人窟进发(图中左2为向导戎文财,左3为其弟)。同行最年轻的张海燕教授年过半百。笔者也年过花甲,又患有三年大饥荒综合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劳损性关节炎。但我向马老太爷保证,就是再艰难,也要找到你老思想最早传播者的患难遗址!

  左一薛喜旺老师头顶远处的山头下,就是洋人窟的所在。

  气喘吁吁地沿着山梁攀登,这条路罕有人迹,是狍子、野猪踏出来的小径。山上长满了葫芦子、胡荆、灰蒿。真是披荆斩棘,每人胳膊上都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山路只有六七里长,比平地走30里还费力,我们不得不3次停下来休息。想当年传教士们有的妇女还带病逃难,也难为了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中国儒家视为异端的人士!

  小土崖不远了,在望了!

  越接近洋人窟,路越难走。陡峭的山沟内,荆棘更密更高,脚下是滑溜的蓑草之类。大家不得不像猴子一样,双手曳着荆棘攀登前行。

  洋人窟第一窟找到了!塌落的黄土已经严实封闭了洞口。

  既来之,则攀之,不到洞窟非好汉!大家冒险犯难,终于来到洋人窟第二窟。

  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们发现第二窟的洞口,尽管也塌陷,但很有情地在顶部留下1米左右长的月芽形的口子,欢迎我们的来访。月芽仿佛在含笑告诉我们,1900年夏天,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们,就在这里度过他们生命末期的20多个日日夜夜!109年后的夏天,你们历尽艰险寻访此地,必将唤起人们对最早红色历史的记忆!

  大家轮流在面积狭小的月芽洞口旁边留影。仰望山顶,还很高远。当年教士们吃没吃,喝没喝。提一桶水,也得翻过这个险峻的山梁。当他们提回水时,欣喜异常,记入日记中。

  返回途中,东望洋人窟附近的山梁,在夕阳下满目青翠,非常美丽!

 

先驱血溅忻州东门

  16世纪末,晚明耶稣会士东来,中西方发生实质性交流之后,在中国这个天朝上国传播西方异质文明,尤其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不发生冲突甚至流血。8位在忻州死难的英国传教士,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流出了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鲜血。

  向导戎文财说,当年来刘家山捉拿洋人的清朝兵勇,并没像今天的寻访者这样,以坚韧毅力攀登到洋人窟,而是让人给洋人传话,让洋人下山,自动到村子附近较开阔的一块耕地上投案。这片土地如今恰巧由他家承包。

  《忻州英浸礼会流血记》记载:“此时城内兵勇到山捉拿牧师,声言奉官命迎接牧师回城。牧师等思及:与其饥饿而死,不如为主被人杀死。为是遂同兵丁回忻。及进忻城,见所住之所,抢则抢,拆则拆,不能安身,只得赴忻署听官发落。忻州牧徐,令即将西教士八人下狱。教士等在狱两旬,饮食均甚可观,身体亦觉强健。讵都司海英,商同州牧徐桂芬,即将此事禀知抚台毓贤,贤即派兵二十名到忻,会同忻州文武官弁人等,于七月十五夜,将西教士尽行杀戮。先是,省兵到时,官长命府兵伏于穴城,城门外设两人,假作拳匪,海都司率其部下登城候令。州牧备车三辆,命人至狱,言:‘奉长官之命,今夜送教士等逃往天津’等语。各教士信以为真,男女八人相率上车,向城门进发。甫出第一层城门,忽有灯笼由城上缒下,即有人在城门外呼叫。海都司在城上高声问曰:‘城外何人?’答曰:‘神兵’!邸教士闻系海都司口音,即呼曰:‘海老爷!设法救我。’海答曰:‘无法施救。’遂命兵丁放炮数声,后又大声曰:‘杀!杀!’当时穴城伏兵出,将西牧男女八人一并杀死,又将男女教士所带珍物剥掠一空,尸首令车夫载至城外抛弃数日,被恶类百般凌辱。不惟记者不忍记,想读者亦不忍卒读矣!”

  文中的“穴城”,即忻州城东门的“瓮圈子”。我们一行来到忻州城东门察看,东门的内城门洞仍在,向东开口,门洞上面原来有石刻门匾“双龙合抱”。出租车司机老任是东门外东石村人,年过五旬,对我们说,出了这个城门洞,就是当年的瓮圈子,四周都是三丈六尺高的城墙,只有朝南方向留着外城门洞口。当地人都知道,白石灰抹的瓮城城墙上洋人的紫红血迹,分外显眼,一直保留了五十多年。1940年代起,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土改、镇反、文革等红色风暴席卷全国山河一片红之后,这斑驳血迹才渐渐隐去。

  1993年版《忻县志》载:“清光绪八、九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忻传教,十年(1884年),英国派牧师德氏来忻设堂传教。十一年三月,德氏携带其眷属来忻租民宅一所,设教堂四处传教,在庄磨、曹张、刘家山一带活动。十四年,英人德、邸二牧师先后到奇村发展道徒。嗣后,英人马牧师、恩牧师、燕牧师等,相继来忻办教。二十五年,南关、奇村、庄磨三个村分别成立支会;南关、奇村建起中型教堂(也称“福音堂”),英人传教者增至8 人,发展教徒30余人。教区有南关、十里堠、播明、奇村、沙洼、庄磨、南张、刘家山、霍老湾等地。是年一月,基督教会在西门坡三家店购地40余亩,建筑大型教堂,工程未竣,义和团运动兴起,境内基督教堂被毁,有的传教师被杀。十月,县基督教会从太原领回所谓‘议结教案’。地方拨款,重建教堂。太原基督教会又派英牧师史氏等来忻传教。二十七年,境内有教徒420余人”。(第576—577页)。

 

洋人坟及其守护者

  《忻州英浸礼会流血记》记载:“幸本城学官朱鸿镐见各教士尸首露天,与州主商酌掩埋之策,奈州主未允。朱典什物买芦席八条,雇工人次第将西教士八人葬于城之东隅,并插以木标,书死者姓名于其上。迨二十七年春办结教案时,地方官始将殉难诸教士改葬于城之南(西)门外宽阔官地,坟墓高拱,迄今蔚然可观。而当时仇教之州牧徐桂芬受惊而死,都司海英逃之宁武服毒自尽。善恶之报,毫发不爽,公道之论,自在人心。迄今与忻之父老谈及此事,未有不叹息痛恨海徐二人也!记者所为连类志之,以别善恶云。”

  2003年初夏非典期间,笔者在忻州南关徒有其名的花果山,惊喜地发现一座由多块琢磨过的石头组合而成的石碑。底座基本完整,碑体石块散乱地被撬到四面。东边斜躺的碑体石头上隐约有“August 9 th 1900”等字样,由此推知石碑大约与1900年这场忻州教案有关。就雇请石工,将可能有字的石头全部翻出字面,拓了拓片,获知此碑的大概意思。据南关村民说,1980年代,此碑还保存完整,后来附近建筑砖窑时运走部分石头;有的盗墓贼以为,下边埋着宝贝,又将底座撬开,并在基础下掏了洞。村民们对我拓碑文拓片深表支持,说:“终于有人关心这座石碑了!”

  忻州洋人坟,也可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始迁祖祖坟!

  《忻州耶稣教浸礼会圣徒殉难碑》的残留部分。

  这座石碑的基础,由多块石头组成正方形,每边长约372厘米。底座由中间1块、四面各1块共5块组成,呈束腰形,下部长213厘米,上部长192厘米。碑身至少应该有12块,如今只有3块,呈不规则三角体,咬合为四方体,每块迎外的长方碑面,长147厘米,宽57厘米,均刻有文字。残留2块碑额,每块迎外部分略呈三角形,底边长120厘米,高43厘米。残留梯形碑顶一块,底部每边宽77厘米,高约76.5厘米。

  被撬下南面的长方碑面,打磨刻字部分高57厘米,宽113厘米,用秀丽的大楷汉字镌了15行碑文,每行8字(抬格者9字),每字5厘米见方。全文如下:

“忻州耶稣教浸礼(会)圣徒殉难碑记

  光绪庚子年,拳匪起衅,於七月十五日,将英国牧师、教师等八人,在东门里全行杀戳。又,忻州、代州、崞县、繁峙教友、学友等,在各处先后被害者,男女共四十人。此英华信士之至死有忠心者也。孔子曰,杀身成仁,孟子云,舍生取义,斯之谓与?故泐石以志不忘。”


  被撬下东面的长方碑面,打磨刻字部分高57厘米,宽117厘米,用花体英文镌刻的碑文,字母每行长78厘米,高5厘米。碑文残留部分是:

  ……Baptist Missions who were slain By the sibord In East gate of Hsin Chou city on August 9 th 1900,during the Gover’ yising,And also of  The forty Chinese Christians Who in the time  near……”

  译成汉语的大意是:“……在巡抚毓贤指使下,……浸礼会传教士于1900年8月9日在忻州城东门外被拳匪杀害,在这个时间前后,40名中国基督教信徒也……”为了表示对毓贤的鄙视,将本来应该大写的他的姓名的第一个字母也用了小写,巡抚“Governor”略作“Gover”。

  被撬下西面的长方碑面,打磨部分高、宽,以及花体英文字母每行长高,略如上块。碑文的残留部分大约是:

“Willian Adam     Clara Pobello

M. Curriuh     M.Currarti

Thomas Yohn   Hanny

Cndrribood    Cnarrlbood

Sidnry Waltee    Brssir Campdph

Ennals     Brnaut”

  据张海燕博士说,这些均是被害者的姓名。

  残留2块碑额,迎外打磨过的字面,第一块上面有一行长20厘米、每字高2厘米左右的10个小字:“彼得前书二章二十一节”;下面有长102.5厘米的一行7个大字,每字11厘米见方:“给你们留下榜样”。另一块大小略如第一块,只残存6个每字9厘米见方的大字“(基?)督为你们受过(苦?)”。出处同上一块。

  在碑座东侧,用较小字体镌刻着6行大写英文,每行最长42.5厘米,每个字母高1.5厘米:

  “THIS MONUMENT WAS ERECTED IN 1910,BY THE GENEROSITY OF SIR G.W.MACALPINE J.P., PRECIDENT OF THE BAPTIST UNION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译文大意是:“藉着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浸礼会主席麦考尔皮恩爵士的慷慨,这座纪念碑于1910年得以建成。”

  这是笔者的碑文拓片,照着《传拓技法》练习十多年才达到这个水平。

  在不远处还有块残碑,铭刻着清末山西巡抚岑春煊保护洋人坟的告示残缺字句:“……右都御史巡抚山西等处……理盐政节制太原城守尉 岑 为……尤…者至论斩绞。况西人万里行善,一朝溘逝…………符。……晋省被难。……殊深悯惜,业经前部院饬令备礼 棺殓安 新茔……士新葬坟墓,应责成附近各乡保懔遵定例……碑碣毀弃,尤为可恶。除饬洋务局查……知悉,凡嗣后毀践…教士新旧……不宽贷,勿谓……”岑春煊以敢作敢为著称,是晚清弹劾下级官员丢掉乌纱帽最多的封疆大吏。

  2006年春,笔者又寻访到洋人坟最早守护者张老根夫妇的两个孙子张俊生、张俊才。他们拿出祖母(张老根妻子)和父亲、姑姑合影老照片。张老根无田无房,靠给人看护庄稼维生。后来得知听洋人讲经,洋人就管饭,逐渐皈依了基督教。闹义和团时,外逃保住了一条命。清末修建起洋人坟之后,张老根成了第一个守护者,和新娶的媳妇一起在40亩大的洋人坟一住就是20多年。他们用清朝、民国政府的报酬,在南关购买一处有窑洞和平房的宅院,无产变有产。奶奶对买宅院有大功,看见子女们谁不顺心,就将笤帚圪旦扔过去了。张老根女儿张改叶,由基督教培养成中学生,在太原博爱医院当了护士,终生未嫁,为太原基督教协会副会长,看过九旬去世。

  太原基督教会兄妹,告别安息主怀的洋人坟守护者的女儿张改叶。基督教婚礼、丧礼庄重,这也是许多人入教的原因。

  这是2006年太原桥头街张改叶工作过的基督教博爱医院景象(现已经被开发房地产拆毁)。不远是候家巷李提摩太兴建的山西大学堂——清末与北京大学堂,同为两座国立大学之一,现在由太原师院占用。

 

   

慈禧、毓贤与山西教案

  据徐士瑚《山西大学创办人李提摩太传略》,1900年山西教案发生时,天主教在山西传教已经200余年,而耶稣教在山西传教只有22年。光绪二十六年三月毓贤来抚山西,执行了西太后杀绝洋人的密令,他才直接间接杀害了耶稣教男女老少西人159人,其中英人100名,美、加、瑞典等国人59名。又,其中成人112名,妇幼47名。天主教被杀人数是32人,其中太原是主教2人、司铎3人、修女7名;归化道是神父14人,其他地区6人。至于山西教民被杀死的,据叶守真和陈守谦的记载,有七八千人之多。毓贤这年六月十三日上奏:“……令中军参将、首府县,将省中洋人诱令迁居一处……奴才于六月十三日不动声色,带领兵勇前赴洋人聚居处,亲自兜拿……使洋人大小男女四十四口,同恶相济教民十七名,一起擒获,立即绑赴市曹同时正法…… 据寿阳县秦锡圭获滋事之洋人七解押前来,一并将其立正典  刑……”《庚子华人流血记》记载更详:“六月初九日通知,让大家聚居在猪头巷矿务局内,好加以保护……十一日晚,一齐搬过去。天主教的主教、神甫、教友等人已先占了内院……六月十三日下午,毓贤亲自带兵到猪头巷,下令士兵捆绑男女教士,一剑刺了罗医生的面,一直解到抚院衙门,坐堂审问。法人艾主教吃了毓贤一剑,倒地而死。他下令杀死教士……随后又从监中提来从寿阳县解来的毕牧师等七名,一齐杀死……计是日所杀天主、耶稣两教中外男女信徒九十六人。”

  笔者1997年曾到著名的美国麻省的史密斯女子学院参观。麻省大学龙夫威教授介绍,在庚子拳乱中,毕业于史密斯学院的5名女教士在山西遇害。毓贤极其残忍,是先当着这些女教士的面,将她们小孩的脑袋砍下来,然后再把女教士们全部处死。

  《清史稿·毓贤传》:“毓贤,内务府正黄旗汉军监生……嫉恶甚严,果于杀戮,捕务是其所长。惟不知大局,巡抚山东时容纵拳匪酿成巨祸。至山西任又杀教士多名,贻人口实。事闻,褫职发往极边充当苦差,永不释回。十二月,和局既成,上追论误国诸臣,谕曰:毓贤前在山东巡抚任内,妄信拳匪邪术,至京为之揄扬,以致诸王大臣受其煽惑,及在山西巡抚任内,复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属昏谬凶残。著传旨即行正法。寻伏法。”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下达杀绝洋人密电的慈禧太后,毓贤不过是替罪羊之一罢了。事后,西后又密令销毁了庚子拳乱中与她有关的文件。

 

李提摩太与庚子拳乱、山西教案善后事宜

  1985年《忻州文史资料》第一辑载黎民撰写的《壮烈的一幕》称:“这年六月初三,住在三家店教会的牧师们,眼见大势已去,李提摩太遂同其余七个牧师(德牧师早因故归国),雇了车马、驼、轿,携带家眷,匆匆溜出城外,企图逃向太原。走到南张村时,遇有教徒张治国,将其接回家中,并作殷勤招待。席间得悉:太原的义和团运动规模更大,群众同洋人的斗争更为激烈。牧师们走投无路,遂又向西折向刘家山村……—天,住在刘家山山洞中的英国牧师,突然见到忻州知州徐桂芬派来的兵勇,赶着轿车,来接他们回城,声言要送他们到天津,而后转道归国……七月十五日晚上,忽有省城巡抚派来的兵勇二十余人,赶着三辆轿车,要‘护送’牧师们起身归国。牧师们信以为真,男女八人相率上车,出了衙门口,向着东门进发。刚出了内城门,进入城瓮圈,而外城门既不开,内城门也关闭。牧师们正在轿车内惊诧,忽见城上亮起灯笼,即刻炮声震天,伏兵四起,义和团团勇和地方官兵蜂拥而上,喊杀连天。轿车内的洋人知已中计,惊恐万状,急得下车逃窜,有的爬坡,有的藏在车底轴上。但此刻已成瓮中之鳖,哪里能够逃得出去?只见州官徐桂芬指挥都司海英和团勇捆绑洋人。当时的情形,正是关门打狗,势在必杀。每捆绑一个,韩银年(城内东街保和巷人)或刘士远(城内东街甜水井巷人)便斩杀一个。眨眼工夫,只见八个洋人——五男三女已直条条地被杀在血泊之中。其时血溅四处,连瓮圈城墙上,也是血迹斑斑。直至四十八年以后,解放初期,瓮圈城墙上的石灰皮未掉以前,仍旧隐约可见。”

  此文说李提摩太也在忻州被杀,表明了对近代史常识的贫乏。

  1900年春,李提摩太到纽约出席世界耶稣教布道会议,返回上海后,他立即给晋陕两省的教士发电报让他们避险。毓贤扣押了电报。而陕西巡抚拒绝执行西后杀绝洋人的密令,派兵护送全体教士安全抵达汉口。这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凌晨,西后挟持光绪帝仓皇出逃,经张家口、大同、忻州、太原逃至西安。

  西后一行,是在忻州教案一月之后,在忻州考秀才的贡院过的中秋节,距离洋人流血的东门约三四百米(忻州贡院如今是忻州七中的校园)。对前来接待的知州徐桂芬没有好头脸,这个知州惊吓而死。慈禧行前下令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议和全权代表。次年春,八国联军一路下正定,井径,直迫娘子关;二路趋龙泉关,进迫五台;三路占领紫荆关,进迫平型关。其借口是晋省所杀洋人教民太多,必欲报复。清廷恐惶万分,李鸿章急忙电邀李提摩太来京协助他们解决山西教案,要求他设法找到一个除进兵山西以外的赔偿办法。李氏抵京后,向李鸿章面交了《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李鸿章对这一章程只改了一个字,表示赞同。他告诉李鸿章:“耶教各会牺牲了自己的许多教土,绝不是为了金钱……全世界都看得清楚,山西官员犯下了大罪……这是任何政府不能等闲视之的。因此,应该有某些认错与赔款的表示……必须设法防止那些过火行为再度发生,而这些行为所以发生,乃是因为人民愚昧和迷信的原故。”(《中国的李提摩太》)因此,李氏提出山西付银50万两,作为罚款,分10年付清,但这笔罚款不是用来抚恤遇害教士,而是用来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大学,选拔全省优秀士子,学习近代学问,以便启迪民智,并为山西修建铁路,开发矿产,兴办工厂培养专才。奕劻、李鸿章对开办大学的建议完全赞成。“他们把延聘教授、安排课程,管理经费等事完全交我负责,以10年为期,期满即将大学管理权交还山西当局。”(李提摩太《留华记》)

   《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全文如下:

  “光绪三年至十二年,太在山西时,官民接待尚好。万不思去岁杀害中外教会人士数千。此真亘古未有之奇变。今杀外国人之罪,有各国钦使与中国全权大臣协商,太毋庸参末议。惟办理耶教受害华民章程,谨拟七条,恭候傅相核夺施行。一、各府州县杀害教民甚多,本当按律正法。但太知此辈受官指使,又受拳匪迷惑,不忍一一牵累。为各府起见,首匪当惩办一人以示警。若晋抚果能剀切晓谕,使彼等痛改前非,敝教亦将匪首从宽追究。二、晋省地方绅民胁从伤害教民之人,虽宽其死罪,却不得推言无过。凡损失教民财产,罚其照数赔还,并无依之父母孤儿寡妇,必有事奉养。三,共罚全省银五十万两,每年交出银五万两,以十年为止。但此罚款不归西人,亦不归教民,专为开导晋人知识,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使官绅庶子学习,不再受迷惑。选中西有学问者各一人总管其事。四、凡教民被害各府州县地方,当立碑纪念,叙明匪徒犯罪源流,教民无辜受害。五,耶稣教五会中人有杀尽者,亦有回国者,不能一时来华。俟外国再派教士来华时,晋省官绅士庶当以礼相待,赔认不是。六、要永息教案,中国官待教民,必如待教外人一视同仁。如果犯法,自应按律严办。若有功劳,亦应保举作官,与教外人同。凡照此办法,无论中外古今从未见有不相安者,若或不然,欲求无事不可得矣。七,经此次议结之后,凡以前作乱首从之人,皆有名单存案,若不悔过,再行难为教民,必当按律严办不赦。查山西耶教原有五会:一曰浸礼会,一曰内地会,一曰公理会,一曰自立会,一曰福音堂,又名军学会。今商拟以上七条,皆公同叶守真、文阿德代各会酌定,非太一人私见。事虽立于保教民,其实保晋省太平之道亦不外此也。若果能再立时,设法请精于铁路、矿务、制钢并商务,农务等学之西人,或总理,或协办,期于必成。如此,则体上天好善之心,联中外和好之局,将来可永息教案,并可讲求一切养生防灾之术,使从前无用之地变为有用,不至困穷,利源外溢,为人侵夺。凡此等事,太前27年曾为傅相与张香帅(指张之洞,1881—1884年任山西巡抚)言及,亦以为当办。后因事不果,今祸患愈深,殊可叹息!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果肯照以上章程办理,大祸犹可转为大福。不知高明以为何如?”

  时任署理山西巡抚的赵尔巽认为,“该总教士拟定章程七条,甚为平允。”(见赵尔巽光绪二十八年奏折)

  与上述耶教提出的山西教案解决办法截然相反的,是天主教的办法。天主教教士在山西被杀的只有32人,却提出了许多巨大要求,虽经岑春煊等力争,天主教仍霸占了山西当时最高学府令德堂,勒索了山西人民的血汗银225万两。

  比同治年间徐繼畬等督修的京师同文馆的高等教材《格物入门》等较晚、中国近代较早的系列大学教科书之一种——庚子后光绪版上海山西大学堂译书院出版的精装16开本《最新天文图志》。

  山西大学堂西斋在山西以至中国近代化中起了重要作用。1907年起,还拨专款陆续派了50多名西斋学生到英国各大学深造,学习铁路、采矿、机械、土木等学科。其中有后来担任山大校长的高时臻与王录勋,担任工学院长的王宪、理学院长的张静山。王宪还娶回英国姑娘为妻。他们的两个女儿王春菁、王春葳30年代因打网球而驰名中外。1995年以来笔者多次到北京王春菁大姐家作客。她的母亲活了九十多岁。客厅中摆着明式黄花梨家具,墙上挂着装框的明清采瓷、绣片、官员补子。王大姐说这些都是母亲的遗物。从此也可看出远嫁中国的异邦人对中国文化的一往情深。王大姐家跟美国中国通费正清、梁思成家也交情很好。费正清在八 九风波之前,是中 共的好朋友,临终前完成了《中国新史》,否定了自己以前的史学著作,曾答应笔者请求为徐繼畬墓碑写碑文,未及动笔。

 

  2009-6-20凌晨七岩野史草 

1906年上海山西大学堂译书院出版《最新天文图志》版权页。 

以下是引用psyzjs2009-6-20 9:40:00的发言:

老任,你这可是轰动全国的发现!

谢谢树老弟!

没那么大企望,只要不被喝茶就烧高香了!

数典忘祖是常事,重提先训要喝茶。

但还是想将其定位为早期红色景点,使其红火一点。

 

华国锋 等在忻州圪旦上工作的区域,如今是废弃的猪圈,露天货场,触目心伤,无能为力!好呆也曾是中 G的人物子吧?

龙兴之地变猪圈,政治伦理上有点那个.华国锋原办公处2006年6月6日摄

忻州原名新兴郡,九龙岗风水独特,走出过五胡时的匈奴皇帝刘渊、赫连勃勃等帝王。

1980年代,忻州行署将李提摩太修建的40多亩三家店礼拜堂,后来晋中一地委、专署,忻县地委行署所在地,华国锋南下前工作的地方,以150万的价格分配给当时效益好的忻州云河纺织厂。该厂将晋中一地委所占的北区的房子拆除,作了露天棉花棉布原料产品库房和猪圈,因靠近南区的职工宿舍,违反消防规定,而废弃多年。南区剩余的基督教建筑,1949年是专署所在地,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