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电影 空海:中国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51:43

中国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隋朝继承北朝与南朝的科学知识,其科技成就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博物学、建筑学与医学上。隋朝数学发达,当时士人皆须学习简易九数,在国子监(大学)设有算学(数学系),专门数学人才的培养也在隋代才正式成立。隋朝历法比前朝更加精密。600年刘焯借由北朝张子信的数据,测定岁差为76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604年刘焯制定出《皇极历》,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都比以前诸历精密,而且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皇极历》比过去的历法准确,虽然被排斥不得施行,但对后世历学提供了新标准。定朔法、定气法也是刘焯的创见。

隋文帝平定南朝陈后将南朝的浑仪、浑天象及天文图籍都集中于长安,并且命庾季才与南朝周坟参照各家星官,绘成星图。周坟与袁充等人还在太史局教授星象知识。隋朝丹元子,按照东晋陈卓所定的星宫,把天上星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1],文句浅显,便于传诵。隋末唐初,李播写成《天文大象赋》[2],用诗赋描述全天星官。隋朝的星官体系十分发达,然而还有两个弱点:当时过分强调三家星的区分,使星空划分成为二元体系;在拱极区与黄道间,还有一些区域比较空白,命名的星星仍不够多。

隋廷提倡博物学,在当时出现大量地方志(或称图志、图经)。隋廷明令全国各地推行方志编写[8],最后著有《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与《诸州图经集》。隋炀帝又诏天下诸郡上风俗物产地图,据以编成《物产土俗记》及《区宇图志》,开中国编撰一统志之先河。朗蔚之采各地所上图经而纂成《隋诸州图经集》二百卷[9]。裴矩于大业时期在张掖掌管互市,从书传及西域商人的言论中,搜集西域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而写成《西域图记》。这本书还记载自敦煌通中亚诸国直至地中海的三条丝路。

建筑学方面,有名的有李春、宇文恺与何稠。610年李春于现今河北省宁晋县洨河建造安济桥,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圆弧拱的跨度大,圆弧拱仍然够高,水上船只来往通过非常方便。安济桥桥拱不是使用半圆拱,而是使用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是中国建筑史的重大成就之一。另外四个小桥洞节约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减少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让桥基部分的负担大大减轻。同时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宇文恺曾为隋炀帝造观风行殿,殿下置轮轴,离合便利,可以分开行动,也可以合成一个容纳数百人的大殿。何稠为隋炀帝造六合城。在攻城时,一夜间可以合成一座周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能列甲士,立旗仗。另外何稠能用绿瓷制玻璃,与真玻璃无异。

隋朝医学相当发达,设有大医署。临床医学出现分科的趋势,大医署分为医学、药学两部分教受学生;而医学又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其中医科又分成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与角法(拔罐)等五个专业。由于南朝医学进步,隋朝时南北医师交往,医书流通,有利于医学的描进。《隋书?经籍志?子部?医方类》中不少是南朝人的著作。南方名医许智藏有为隋炀帝治病过。隋朝也译出十余种天竺和西域的医方书,知识十分丰富。隋朝医学家以巢元方最为著名,他撰有《诸病源候论》。这是中国第一部详细论述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书中记有用肠吻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是中国外科手术史上的重大成就。但《诸病源候论》也有不少错误,例如在〈九虫候〉中称:“蛲虫在人肠内,变化多端,发动亦能为癣,而癣内实有虫也。”事实上蛲虫跟癣没有关系。隋炀帝于大业时期敕编《四海类聚方》,全书共2600卷,专述理论,与《诸病源候论》相辅相成。

唐朝科技相对于前代有明显进步。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他还与梁令瓒合作,制成水运浑天铜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

唐朝首都长安城与东都洛阳规划严整,盛唐年间极盛时人口达到80—1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当时周边国家的首都,如当时的:日本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

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在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之中传入阿拉伯帝国,之后在12世纪传入西班牙,到13世纪传入意大利,到14世纪初叶传遍整个欧洲.646年,甘蔗熬糖法也从摩揭陀传入唐朝。



[1] 用诗歌形式介绍全天星官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也称《丹元子步天歌》,共一卷。。《步天歌》歌词为七言,有韵。它介绍各个星官的名称、星数和位置。对人们辨认和记忆星官很有帮助,是中国古代学习天文学的必读书。

[2]天文大象赋》,中国天文学典籍,李播著,约成书于隋末唐初。该书以标准的骈文体裁写成,文辞多因星官名而敷陈其义。如“布离宫之皎皎,散云雨之霏霏。霹雳交震,雷电横飞。垒壁写阵而齐影,羽林分营而折辉”。依次把离宫、云雨、霹雳、雷电、垒壁阵、羽林军等6座星官婉约自然地交织其中。其中注文则详述星官的相对位置、星数等,并兼作有关解释,是对赋文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