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派对:物以知为贵(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57:11

 物以知为贵

  梅辰:汝窑为什么价值连城?因为它少,还是质量就比哥、官、均、定窑好?

  马未都:汝窑若从科学的角度看它并没有很高的价值,尽管其数量少、名气大但质量却并不高。汝窑不是以稀为贵,而是以知为贵。它并不稀少,比它少的东西还有,但并不值钱。实际上我们所说的物以稀为贵是在过去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今天的社会都是物以知为贵了,比如说“超女”,一夜成名后财富就接踵而来了,再好的东西不为人知也不会值钱。简单地说世界上被公认的最美的女人如果按照客观的标准都并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比如格丽泰·嘉宝、奥黛莉·赫本、英格丽·褒曼这样的女人,好看归好看,但比她们好看的人有的是,长得比玛丽莲·梦露好看的女人肯定有,但她没被发现那就没用!社会价值的体现绝对不是客观的标准,有时候就是主观标准,我捧谁就是谁。现在捧红的人多了,好看么?!


 即使你手里的东西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件,那也没用,不值钱!一定要让人知道,另外还得有相应的量,没有量也不成。在今天的社会中没有量就没有比较,就你一人有还谈什么贵和便宜呀!

  汝窑不是今天有名,它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名。质量不是它最重要的因素,既有名又有量等这些因素起了关键作用。(插图3)

  梅辰:全世界肯定不止就已知的那么几十件吧?

  马未都:汝窑的窑址虽然被发现了,但是新发现的汝窑瓷与老汝窑瓷,即博物馆收藏的已有定论的那些老汝窑瓷之间用肉眼看多少还是有差距的,包括博物馆收藏的汝窑瓷相互之间也有些差异。过去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二十三件汝窑,后来给剔出去了两件,认为那两件不对了,现只剩二十一件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收藏汝窑最多的博物馆了,也只有二十一件。(梅:带走的都是极品)

  我说现在的人基本上不要想,也不是说一点儿碰上的几率都没有。

  梅辰:您碰上过吗?

  马未都:我碰上过。人家不卖,只是拿来让我看看。看完后我说:“你这东西是对的,但问题是没有人认,你拿到哪儿去看人家都说它是假的。”他说:“对,谁都说它是假的,但我坚信这东西是真的。”我说:“我可以告诉你它肯定是真的,确实是真的,可问题是它在你手里就没人认。”那东西是真的,但没有人认。

  梅辰:为什么?

  马未都:因为不相信嘛!

  社会比较残酷,社会不是一个科学机器,社会学和科学之间是有差距的。社会学是聚集了所有人的情感因素的,科学是不带有情感成分的。我们现在所谓的鉴定,不是科学要给你下一个定论,是社会学要给你下一个定论。我们今天的鉴定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社会学而不是科学。都是凭眼睛看的那叫啥科学呀!对吧?
梅辰:我记得以前王(刚)老师说“你甭管它谁说的是真是假?你把它拿到拍卖行去,你看人家收不收?那最能说明问题。”这人干吗不拿到拍卖行里去“验“一下?

  马未都:那也不一定。他到那儿就“死”了,人家谁都不会相信他有(真货)!

  梅辰:东西在那儿摆着呢!

  马未都:没用。到了尖端的时候,越往上走,社会的其他因素就越强烈、越复杂,包括情感的表达也已经超越了事物本身。你比如这东西我拿着出现就跟他拿着出现完全不一样,对不对?同样一个剧本攥在张艺谋手里与攥在一个县城导演手里它能一样吗?投资情况能一样吗?什么情况都不一样!而且这剧本攥在县导手里它还可能就“死”了。张艺谋手里即使是个破本子都有可能卖出大价钱!那没办法,社会就是这样。

  链接:

  汝窑:北宋后期官窑,窑址长期不明。其特征为淡天青色釉,开细纹片,大多数产品为满釉支烧,但也有无纹片或垫烧的器物。烧造年代极短,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的二十年间。北宋末、南宋初,汝窑器已属珍品。目前传世品极少,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国外基金会。所见以盘、碟、碗、洗为多。汝窑器一般均为小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