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搞笑图片:黄无心:论中华民族的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6:00

【中华论坛】黄无心:论中华民族的精神

  • 发表于:2012-01-09 22:39:43
  • 作者:黄无心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级别:少将积分:54021中高考复习,家长疯抢考必点安溪铁观音-秋茶优惠中中国人就来支持国产战机!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炎黄子孙并为之而自豪,打小就是。因为华夏民族的文明,是世界古今以来唯一一个未曾间断的文明。从夏朝到清朝,从秦皇汉武到一代天骄,从民国孙中山蒋介石到现代的毛泽东,每一段历史,每一次事件都有证可查,并有文字记载。

 

    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经历过数十次改朝换代,建立了上百个政权,爆发过上千次战争,却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连同为四大古国的古罗马、希腊,甚至几乎被神话了的玛雅人、吉普赛人都无法做到与汗颜!

 

    那么,华夏民族史是怎样得以保存的呢?

 

    有的专家教授认为,华夏民族人口众多,人多力量很大是延续华夏文明的根本;有的认为,中国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所以文化自然得到了繁荣与延续;有的还认为是得益于古代封建王朝建立的封建官僚制度与封建社会的道德文化信仰所致。

 

    我并不否认以上这些看法,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却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什么是华夏民族精神呢?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它具体化就是自强不息、永不言弃,自始至终追求美好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全球通史》里写到,世界上所有的民族生存方式可分为以下六种:农耕、狩猎、游牧、航海、商业、工业。

 

    而华夏民族是全球最大的农耕民族,按理说,农耕民族自给自足、和平、安定的生存方式,应该会导致这个民族的人变得越来越懒惰,和不思进取才对,可为什么华夏民族却是世界唯一一个历史不曾中断的民族呢?

 

    这可能要得益于我国北方伟大的游牧民族。如:犬戎、匈奴、鲜卑、契丹、突厥等。正是由于这些民族屡次进入中原腹地,通过建立政权、通婚、经商、文化交流等多种手段,不断强化汉人的民族思想,培养出汉人自尊强悍的民族性格,所以才有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华夏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唐盛世等。

 

    大唐盛世的建立者李渊的母亲、老婆都是鲜卑族人,他老婆是鲜卑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后裔,甚至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三朝宰相长孙无忌等人都是鲜卑血统。这直接导致了后来唐朝推行的,多种带有浓厚游牧风格的政策。

 

    也许就是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将游牧民族中英勇好战,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农耕民族爱好和平、智慧、谦逊等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将华夏民族谱写成了史册上最灿烂辉煌的历史篇章。

 

    我查过一些资料,发现农耕民族精神与游牧民族精神有过七次较大的冲突与结合:

 

    1、炎黄二帝率北方民族进入两河流域,一统中原;

 

    2、周武王率犬戎族东征伐纣;

 

    3、秦王一扫六国,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向东方六国推进;

 

    4、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这是中国第一个纯少数民族政权,据《中国通史简编》记载:孝文帝时期,洛阳鲜卑人约占半数。这充分反映了北魏时期游牧文明于农耕文明的深度结合,与各民族精神的相互融洽,共同缔造了北魏时期的繁荣;

 

    5、隋唐时期两魏、两晋所遗留下的大量游牧民族人和游牧民族的自强进取精神与农耕儒家思想互相借鉴,使华夏民族最辉煌的顶点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儒家文化思想。早期正统的儒家思想正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结合的有机体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才是真正的华夏民族精神。

 

    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王思想,官僚们从此才过起了好日子。但随后,却渐渐暴露出农耕精神的弱点和天生的软弱,变得越来越教条化和理论化。尤其体现在宋明时期,华夏文明完全沦落为帝王封建阶级统治者的统治工具。

 

    历史上最耻辱的“靖康之耻”,便是儒家软弱的集中体现。北宋末年,逐渐壮大的女真族灭掉辽国,进军大宋,宋徽宗吓得让位其子宋钦宗,没想到宋钦宗也和其父一样,从小饱读《论语》,爱好琴棋书画,满腹墨水却是个软脊骨懦弱的“斯文人”,面对外族侵入,竟开城相迎,交出传国玉玺,后来连同老婆,后宫三千都被抓做了俘虏。这是华夏文明史上最耻辱的败笔,更是民族精神的奇耻大辱。究其原因,便是民族精神软弱的一面大过了进取的一面,甚至根本没有了进取,固步自封、不思革创、不谋发展,却守着眼前所谓安稳日子过安分守己的生活,还美其名曰:为了和平、为了百姓,其结果却导致主权丧失,全国百姓沦为亡国奴,这简直就是历史发展的悲哀,是文明的倒退!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国术,其地位、其贡献谁都不可否认,但后来变味的理论儒学,如三纲五常等等却是不可尽取的,甚至可以称其为糟粕,弃之不可惜也!

 

    好了,把话题扯回民族精神的结合。

 

    6、接下来是第六次,公元1271年,蒙古人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帝国),但蒙古帝国的开创人却是蒙古大帝,一代天骄孛儿只斤·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

 

    他仅凭十几万骑兵开创了全世界有史以来,板块最大的帝国,其面积两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靠的就是游牧民族自小强硬的身体素质,草原残酷生存环境培养出来的天才式军事本领,以及游牧民族的天生竞争意思,所结合迸发出来的强悍民族精神!

 

    但是,元朝仅仅存在了90年左右,但他对中国历史传承的贡献,是任何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如果没有元朝,也就没有中国现在这么大的版图。所以,中国自汉唐以后,在北宋、南宋、五代十国年间,中国断断续续失去大片主权,政治中心竟龟缩南京、杭州这样的花街柳巷之地。然而,假若没有元朝的建立,中国现在还剩多少领土,我们真的不敢想象。所以,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完整贡献,和华夏主权的完整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元朝还对中国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精神的结合,又作了一次巨大的贡献。

 

    宋朝末年,哈密人的小农意识日趋严重,自统治者到小老百姓为了换取所谓的和平,年年向大辽进贡。民族精神的退化使得汉人如同得了软骨病,犹如绵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不禁疑惑,委曲求全的和平,究竟是文明的进步,还是精神的退化?如果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当时的汉人,只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也就是人的第一层次的本能需求,没有了情感和归属需求,所以也就没有了社会的尊重需求。

 

    一个人活成这样没骨气,没进取心,一个民族普遍变成这样的软骨病,那就是民族精神的悲哀啊!

 

    然而,更加悲哀的是,农耕民族一直以文明人自居,不肯正视本民族的精神缺陷,不肯学习,固步自封不说,更可恶的是汉人骨子里的大民族思想,少数民族被称为犬、奴、狄、夷、蛮、鞑子这些侮辱性词汇,内战打得热火朝天,面对外族侵越者只得委曲求全。

 

    蒋介石正是这思想,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做挡箭牌来打自己人,不过这也导致了他的最后失败,带着残兵败将龟缩台湾,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没有了民族精神信仰的民族,无论经济、科技、军事多么发展,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7、接下来说说民族精神的最后一次融合,也就是华夏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36年,皇太极正式将原来的国号后金改为清。至此,大清开始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这是一个伟大的王朝,是历史上出现伟大帝王最多的一个朝代,也是历史上盛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康乾盛世)。无独有偶,这个伟大王朝的建立者正是把徽钦二宗吓得交出玉玺的女真族。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朝代,强悍的民族,却也逃不过历史发展的规律!

 

    任何一个强悍的民族,在两河流域这片适合人类生产居住的土地上,并拥有了长时间盛世与农耕文化结合,而过度推崇儒家思想中软弱的一面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汉化,所以汉化会将游牧精神的思想抛之脑后,这既是人类普遍的惰性,也是人类的最大悲哀!

 

    古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教诲,在安乐过久之后,教诲也就不再是教诲了。

 

    康乾盛世之后,满清开始走下坡路,在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涌现出一大片如慈禧、李鸿章、荣禄这样的“热爱和平”的卖国贼。

 

    以上七次民族精神的的融合充分证明了我上面所提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外在原因,永远无法掩盖主观原因的真相,没落民族永远是那些不求发展,不求上进、更没有民族精神信仰的民族,这也就解释了我一直的难解的困惑,为什么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北方政治发达,南方经济发达,就因为北方常年战乱,战争多爆发于北方,使得我国北方地区多为战争最前线地带。所以,历史上的首都也十有八九建立在北方。而南方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更关键是南方汉人一家独大,周围没有强大的民族,所以在这种优越的生存条件下,南方人只需要自给自足,努力发展经济,然后依附北方政权生活即可。

 

    北方人常年战争,加上与游牧民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精神上的融合,造就了北方人的耿直、火爆、豪爽的性格,而南方人从事农业生产、商业、手工业等活动,经历战争次数少,所以造就了南方人含蓄、精明、柔弱的性格。

 

    所以,人们常说南北方人性格不同。其实与其说是一种性格上的差异,不如说是因为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历史遗留等原因导致的民族精神的差异。

 

    接下来再说说一个历史现象,中国历史上爆发过的几次南北战争,几乎全是南方落败。

 

    从秦灭楚吴,一直到清朝平三番,中国进过的魏灭蜀,晋灭吴,隋灭陈梁,北宋灭吴越,元灭南宋,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决非偶然。

 

    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就在于民族精神。

 

    你想想,南方温暖富裕的羊和北方寒冷饥饿的狼打一架,我估计羊打赢的机会也就与中了五百万大奖的机会那样相等,几率少得可怜。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错杂居的北方,就是人血和兽血的结合,而一向稳定的南方,却是人血和家禽血的结合。民族精神的差异,是导致南北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主观血性的,根本性原因。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古代发生的农民政权起义和革命,仅有两次成功,其余的起义要么不成功,要么刚成功就马上又被颠覆了,要么就并非纯粹的农民起义。

 

    而纯粹的农民起义,中国爆发过上百次,如黄巾军起义、大泽乡起义、黄巢起义、安史之乱等,却仅有刘邦和朱元璋真正成功建立政权。

 

    刘邦手下有一大批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血性将士。而朱元璋果敢上进,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血性与精神,将华夏民族精神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打下江山之后,他们都没有急着享受这大好河山,而是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甚至朱元璋的四儿子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风景秀丽的南京迁到了军事前线北京,一生致力于大明开疆扩土的战争中,五次御驾亲征,身先士卒,直到病死于最后一次亲征路途。

 

    大家可以想象,封建王朝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为了祖国统一大业(元朝末年,中国被分割独立成若干小块,所以他发动战争都是为了维护主权的正义之战),落到客死异乡的地步,这是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世界上有几个统治者能放下安乐福贵的生活,常年在战争前线?

 

    如此强悍的血性,这才是真正的民族精神,而其它的不成功,或半成功的起义,正是由于缺乏这种民族精神,才沦落为农耕民族生产方式下的“农副产品”。

 

    《十字军东征》中,一个基督教徒说道:战争也是促进文明进步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其实细想这句话,战争确实给文化交流带来了一些机会,有起着精神信仰层面的文化交流作用。纵观中国历史,在每一次经历大的战争后,每一次的改朝换代之后,社会文明,的确会有向前迈进一步的现象。经济、文化、政治制度也会有所提高,并且这种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

 

    巧合的是,历史上的七次民族精神的结合,这七次战争爆发之间,所用的冷却时间大多数相同,几乎都在三百年左右。

 

    这从侧面又反映了民族精神是世世代代绵绵徐徐地存留在华夏人心中的。只是因为安逸的生活,造成了民族精神被积压在了心底,需要来自外部因素的刺激,才能被开发出无与伦比的潜能!

 

    所以,华夏民族一直被称为是东方沉睡的雄狮。

 

    当然,我并非鼓吹战争,战争,只是一种极端的方式,虽然战争是人类起源、发展、灭亡的必然元素之一,但它所带来的伤害与损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发展与和平,鼓吹战争,却是一种倒行逆施的极端主义。可是,我们在和平时代,在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到不忘民族精神,已经是成为世界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关键性问题了。

 

    所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骨!而华夏民族成为世上唯一一个从未终端的文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民族精神与信仰,每隔一段时间都不定期地要更新换血,从而才能促进文明的不断进步。

 

    毛泽东思想,其实就是东西方文明文化换血以后的东方精神的凸显,所以,毛泽东能够审时度势,在南方遇到难以取胜的历史借鉴性斗争彻底失败的关键性时刻,天凑巧和地将星星之火燎原于北方,建立了西北延安革命根据地,从此,又一次证明了,北方血性革命精神胜利的历史性预言的正确性!

 

    总之,民族的血性精神不灭,民族的文明就不会停止!东方文明的信仰所带来的历史性辉煌,就能永远地延续与传承,一个东方沉睡的雄狮,也必将会发出他应该发出怒吼!

     2012年元月9日     文/黄友平        首发论坛     无心版权   转载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