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蒂希金斯歌曲:童年那些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05:35
童年那些事之
                      杀猪过年

    70年代中国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商品不流通,物资匮乏,年终岁尾的杀猪就成为一家很重要很隆重的大事,在我们的老家有一首童谣就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给你杀肥猪”辛辛苦苦伺候一年的“猪克朗”这回要付出了,按照东北的习俗,一般都是在小年左右杀猪。
那时候,十里八屯的也就那么一两个杀猪匠,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我就接过了过年请杀猪匠这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光荣那自不必说,约上一个小伙伴,“走,跟我去请杀猪地”,受邀者眼里往往都闪耀着兴奋羡慕的光芒,那感觉——自豪。要知道,不是谁家都有猪可杀的,连人都吃不饱,何来粮食喂猪?其实那时喂猪也没有粮食,主要是“谷糠”后来有“麦麸子”还要票,猪的主食主要是泔水加猪草。

我记忆中的猪草有“灰油菜、猪毛菜、车轱辘菜、人生菜、马生菜。。。。。”自打记事起,上山挖野菜就是我们哥几个的必修课,回来把几篮子的菜倒在地上,大人们把有毒的,猪吃了会拉稀的菜挑出去,印象中我总是干不过那些农村的孩子,但也不是最少。
   说起挖野菜,也有讲究,有一种叫做臭蒿的菜,是可以人吃的,虽然是野生有些长在人家园子里,你是不能动的,有一次挖完野菜刚进门,一个50多岁的妇人,发疯般撇开我家的栅栏门,高叫着我爹地的大名,你给我出来,你们家孩子怎么上我家菜地里“捡臭蒿”?,去人家菜园子“捡臭蒿”,这不是冤枉人吗?这点规矩咱懂啊!我赶紧解释,“我没上你们家地,是前院二小,上你们家地里了”,我这一篮子菜还没倒出来呢!吓得我哆哆嗦嗦的往外掏野菜,结果,没有所谓的臭蒿。我爹拿着一小棵小小的臭蒿,“这里,这里,这是你的臭蒿”,娘们看看没啥意思,一把夺过这颗臭蒿骂骂咧咧的走了。也不全怪她,那时候的人真缺吃的。现在,一回老家,我就想吃这个臭蒿炒鸡蛋,印象深刻啊!

 

 

                            请匠
    从我们“营子”到杀猪师傅家要走十五、六分钟的路 。冬天,天黑得早,下学以后再办这个事,天已经漆黑漆黑的了,深一脚浅一脚到了他们家,这是一处两进的大院,摸黑走进后屋,农村舍不得电,就在里屋,有一盏15瓦的小灯泡,灯昏黄的照着,杀猪师傅姓王50来岁,比我爹大十几岁,比我爷爷小十几岁,又不是本村的没法论辈分,叫大爷还是叫爷爷,含含糊糊的叫了一声“王爷”,当时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个尊称,孩子小就觉得不管叫啥都沾点边,挑不出毛病。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一个场景,师傅坐在一张漆黑的椅子上,捧一把白瓷茶壶嘴对嘴嘬着,看见来人慢悠悠的放下茶壶,又叼起了烟袋, 那谱摆的,不亚于专门给康熙爷烧造青花瓷的老窑工,多年以后读金庸的小说,主人公拜访那些躲在深山老林世外桃源的名医药王,都让我想起这个场景。
   我怯生生的叫了一声“我们家明天杀猪,我爷爷让我来请您!”
    王爷“吧嗒”吸了一口烟袋“明天不行,都排满了”
   各位看官,如何能请得动手艺人,关键在以下两句“我爷爷都预摆好了,有烟卷还有药片,去年你到我家,就定好的今年小年杀猪。”计划经济时代卷烟都是稀罕物,一般市面上只有7分一包的辽河,钢都,母亲在商业系统能买到大前门、大生产。那时候,抽一颗大前门绝对是县长的待遇。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烟之后,王爷半睁开咪了半天昏花的眼睛,“你是谁家的?”这一问是有活动的意思,如实相告了,“回去预备吧,早点啊,3点准到”        其实,也不一定有预约的,即便是有预约的也还是挤出时间的,人家就会“拿这个把”。
一直到,84年以后,养猪的多了,杀猪匠才真的有些紧张,那时,也换了他儿子杀猪。
第二天,两点就要起床,第一件事“打煤火底”烧水,天还漆黑漆黑的,东北的冬天冷,黑天更冷,早晨这会比黑天还冷,摸哪那冰凉,呵气成冰,冻得手都伸不出来,那也得抱柴火打下手,虽然小孩子一般是可以不起来的,但是,我惦记着在大人那里弄个好表现,以便把猪毛猪鬃奖励给我,那年月一个猪的猪毛能买二毛钱,猪鬃能买5毛左右,具体多少记不太清了,但是足以雇用和打动我这个童工了。烧完水,沏上一壶“满山搂”的红茶,就剩下等杀猪匠了。

 

 

                        抓猪
   杀猪匠登场了,在夜色中走来,挎一个单肩的帆布工具袋,手里提一个一个绳套子,一会抓猪时要用到它,那时还没有侠客这个概念,但是我对他的这身打扮印象深刻,像手提哨棒上山打虎的武二郎。
抓猪,也是个技术活, 一般情况下进到猪圈两个人把猪撂倒,再捆绑四蹄即告结束,但是过去的猪喂得不好,有的才七八十斤,甚至有不少跳高冠军,顺着猪圈门或者从猪圈墙,嗖的一下“窜”出去,把抓猪人撞倒的也不在少数,这时绳套子就有用途了。说来简单,一根三尺杠子,一根三尺绳子,杠子一端穿孔,绳子两端各系一铁环;一个铁环开口,横穿木杠孔,一个铁环套在木杠上可以滑动,简单的捕猎工具。活动范围大,目标小,对于慌忙逃窜的猪十拿九稳。
我们一个“街壁子”隔壁,有一次,请了一个“**”杀猪的过来,就没有这个家伙式,被那头猪一个“黑猪钻裆”掀翻在地,脑袋缝了好几针。一些二流的杀猪匠,怕猪跑掉,进圈用镐把将猪打懵,后来还衍生出一种铁钩子,一下子钩在猪的下颚处,拖着猪上刑场,这属于虐杀,被正经手艺人所不齿。       
抓猪抓耳朵,一是防止它咬人,二是猪身上最好下手的地方,抓尾巴你拖不住它,抓蹄子太危险。所以,抓住耳朵用身体将猪靠倒,有点类似美国牛仔大赛,抓小牛的动作要领,当然一般情况下都是几个人七手八脚摁倒了事,下面的技术活是杀猪匠的,用小手指头粗的细麻绳,先拴住左前蹄,再把右后蹄拽过来拴到一起,然后,捆住右前左后。这就是四爪朝天猪蹄子扣技法,猪蹄子扣,又叫水手扣,拴在蹄瓣上端越蹬越紧,只见杀猪匠拿过绳子七绕八绕就系住了,这个扣我小时候学了好长时间,也没学会,所以我认为是技术活。
    捆住了猪,杀猪匠该喘口气喝口茶了,这时他会端着茶水和主人家聊几句闲嗑,并且估一下猪的毛重。顺便把这“营子”谁家的猪重,谁家的猪轻,排一遍顺序。杀了大猪,在营子里有面子,主人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杀猪
放下茶壶,从帆布工具包里拿出一个黑色人造革包裹着的杀猪工具。造革包裹一抖在锅台上展开,所有工具一次摆开,但只见“大砍刀一把,杀猪刀一把、剔骨刀一把、“侉子”一把、通条一根、大钓钩一副,”过会单独介绍用途。 师傅拿起了杀猪刀迈步出了屋门,这把刀,刀头下弯,刀刃内凹,背厚刃薄,圆木刀把,阴森森泛着黑幽幽的光。
   外面一根木杠从猪腿中间穿过,有抬木杠子的,有抬猪尾巴的,在猪的嘶鸣中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桌子,杀猪匠右手提着刀,上前两步站在猪的前后方,左手锛住猪的下颌,左漆盖顶住猪的后脖颈,右手一尺二的杀猪刀在盐水盆里沾了一下,是消毒还是清洗至今我也没搞明白,刀刃朝外右手用力,“嗤”的一刀就送进猪的哽嗓咽喉,顺势奔着心窝插了进去,整个杀猪刀几乎都捅进猪的体内。
他不会杀第二刀的,那样有失杀猪匠的身份,随着刀子的拔出一股冒着热气的鲜血喷涌而出,整个过程讲究的是干净利落,一气呵成,讲究的是手不沾血,地不洒污,就连接血的搪瓷盆都必须配合准确,加了盐水的搪瓷盆必须提前准备好,放得要恰到好处,搁早了猪给蹬翻了,搁晚了猪血洒一地。猪血顺着刀口注入搪瓷盆,泛着泡沫的猪血要用秫秸秆不停的搅拌,一部分用来今天晚上做杀猪菜,一部分就要拿来罐血肠。 那猪叫声慢慢弱了, 血越来越少了,有的猪会最后弹几下腿,力量非常大。为了保险起见,即便是猪死了也要多按一会,这关系到一个杀猪匠的荣誉。后来我在看武侠小说武功高手临死之前致命的一击时,总联想起猪的垂死挣扎。
网络视频有的杀猪弄得满地是血,满手是血,还有的十分八分猪还没有死,还得桶几刀,甚至有的猪站起来了,有的猪打滚。这都是“二把刀”杀猪匠。写到这里想起凌源土话,说某人干什么不专业就叫 “二把刀”,不知道是不是出自于此,如果是,我可是考证了一句“凌源”俗语,为中国的文化事业非物质遗产,做出贡献了。  
好的杀猪匠下刀要准,当心脏取出时在心尖上肯定有一个刀口,位置就是衡量水平的标尺,小时候,我固执的认为猪的心脏在肚脐眼的上方一点,为什么不在此下刀,后来弄明白,杀猪刀顺着气管下刀,这样就不会跑偏了。

 

 

工具

 

 

虐杀

 

 


 

 

标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