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变蛋做法与配方:中国应保障原油安全并加速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58:15
发布时间:2012-1-6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解决单一依靠马六甲海峡的问题,如积极与邻国俄罗斯商讨中俄油气管道等问题。日前,路透社还报道,为了代替原有的伊朗原油,中石油从中东、非洲、俄罗斯购买了大量原油应对今年1月的国内需求
尽管中国正不断谋求能源世界的“话语权”,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先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与其将主要精力放在争夺原油定价权上,还不如保证自己的原油进口。尤其是,中国很大部分原油来自中东地区。”
在韩晓平看来,就目前情况而言,中美应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明显的利益链条是,中国持有且在不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人用从中国‘借来的钱’供养在中东和非洲地区(‘三桶油’在非洲布局很广泛)的军队,这些军队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原油来源”。
依存度快速上升
专家认为,如换个角度,这更反映了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不断上升,导致能源安全日益受损的事实。据了解,中国1993年首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9年首次突破50%的能源进口“警戒线”。国际能源署(IEA)曾预计,“中国原油需求增速未来若保持不变,石油进口依存度或将升至80%。”
事实上,另一个观点更让人震惊——2010年8月,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曾表示,“粮食危机根子在油价高企,而世界粮食安全同时也是中国粮食安全。”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掌握在钾肥等化肥生产商手中,也与原油密切相关。
对此,能源专家的建议是,加强对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2005年开始的“页岩气革命”对美国能源贡献巨大),拓展新能源的应用领域,以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则应坚持“走出去”步伐,拓展能源领域的布局范围。
好消息是,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解决单一依靠马六甲海峡的问题,如积极与邻国俄罗斯商讨中俄油气管道等问题。日前,路透社还报道,为了代替原有的伊朗原油,中石油从中东、非洲、俄罗斯购买了大量原油应对今年1月的国内需求。
拓展原油储备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国际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事项就是“是否具有90天的战略原油储备”。从国际情况看,美国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就利用墨西哥湾沿岸庞大的地下洞窟贮存了大量原油作为石油战略储备,据称“可维持100天左右”;日本1973年制定了《战略石油储备法》,且该国的石油储备分为国家和民间两种,国家是90天,加上民间储备,大约有170天左右的储备量;欧盟各国据信也储备了至少可供消费111天的战略石油储备。
对于中国的油储,据中石油集团前总经理陈耕早先的说法,“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仅够用半月,还不到国际标准(90天)的20%,若中东及北非事件持续半年,对中国的打击最大。”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则曾对媒体表示,“目前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量大抵可用1个月。”
但不管是18天还是30天,都凸显出中国需要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加强“功夫”。据悉,中国2004年才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并选定宁波镇海、舟山、黄岛等地作为建立第一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基地。2008年,相关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储备总量1640万立方米,约合1400万吨,相当于我国10多天的原油进口量。
第二期和第三期的战略库存目前也在规划之中。据媒体报道,第二期工程预计将在2012-2013年完成,届时国家战略储备总库容将比一期增加163%,至2.71亿桶。
机制改革起步
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他们期望的不止是宏观层面的能源安全,还有价格的涨跌。2011年,国家发改委分别在2月20日和4月7日两次上调成品油的价格,汽、柴油价格则累计分别上涨850元/吨和950元/吨;经过了6个月的等待之后,10月8日,国家发改委2011年年内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仅从2011年的涨跌额比较的话,确实符合消费者和网友口中“涨多跌少”的情况。
以上海为例,最新的93号汽油价格为7.55元/升,比2010年年底的价格上涨了0.42元/升。但与2002年不到4元/升的价格相比,10年间已然翻了一倍。这样的情况也让包括上海、广州和南京在内的出租车起步价上涨,并引起了出租车司机和消费者的议论。
专家们则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需要更加透明、公正,且“三桶油”不能总以“炼油业务的巨亏(国家实际上每年都给予其中游业务的补贴)”作为下游价格喊涨的借口。
但今年,国家相关部门并非没有积极推进改革。2011年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出通知,决定推进航空煤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称,“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按不超过新加坡市场进口到岸完税价的原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同时,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月调整一次,调价时间为每个月的1日。”
在业界专家看来,此次航油价格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向市场交出定价权”,并将调价时间缩短为1个月。大宗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的分析师李亚丹认为,这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重要信号,也与市场中“定价权下放‘三桶油’”的传闻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