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变异的电影推荐:邓小平的富裕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43:02

邓小平的富裕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明2012年01月09日16:5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一生都在思考和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邓小平的富裕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具体揭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问题的中国式回答,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根本价值旨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核和基础。邓小平的富裕观认为,面对国家的现实,加快进行经济建设,把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的工业国家,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邓小平坚持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而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在社会主义发展方略上,他提出以“三步走”的战略和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的根本思想,指出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和基础。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而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在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相对较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存在着贫富分化的危险,因此,共同致富,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一、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邓小平就把“必须面对国家的现实,加快进行经济建设,把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的工业国家,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基本制度目标

  1957年4月8日,邓小平在西安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而“在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既面对国家的现实又面对群众的需要。他针对当时我国建设发展的实际,强调不要脱离国家的现实。他认为,教条主义就是脱离自己的现实。他说:“我们的国家很穷,很困难,任何时候不要忽略这个问题。不是讲增产节约吗?就是因为我们穷。我们要面对国家的现实,在建设当中考虑经济、实用、美观。”他针对一些人的思想实际,实事求是地指出:“有些同志讲美,美当然是好的,大家都是愿意美的,但是应该在经济实用的条件下,在可能的情况下照顾美观,实在不大美也就算了,等到将来富裕了再来讲美,今天主要讲经济讲实用。”【1】他认为,在面对国家的现实的基础上,还要面对群众的需要,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他用“骨头”和“肉”的关系来形象地说明这两者的关系,说明在国家建设中常常存在着忽略群众需要的倾向。“骨头”和“肉”是计划部门在分配基本建设投资时划分项目类别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骨头”一般指工业、交通建设项目。“肉”一般指配合生产和适应职工生活需要的各种设施,如科研、文教、卫生、商业服务网点、职工住宅和城市公用事业等。“骨头”和“肉”的形象比喻深刻地反映了邓小平的富裕观基础是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这种思想不断发展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观点就内含性地带有“共同”实现“富强的国家”和“富裕的人民”的独创性特点。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的观点,要打破平均主义的羁绊和樊篱,要坚决批驳和破除“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的“左”的错误思想观点,树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的正确观念。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2】

  同年9月23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3】并且他认为,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

  1986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谈道:“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4】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他认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5】

  1992年初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他坚持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邓小平对于“共同富裕”这一构想的发展过程提纲挈领地进行梳理。他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7】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时刻,既为我们提供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线图”,也为我们设想了发展进度的“时间表”。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