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 sb of 例句:俄国内战、高尔察克黄金和远东共和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9:58



  论坛上有人发帖说及苏联歌曲《跨过高山,越过大河》,那其实是十月革命后俄国内战时期布尔什维克努力收复远东——具体说,外贝加尔地区和黑龙江流域时所唱的,苏联尚未成立。我对这支歌本来一无所知,歌词里的信息吸引我做了番资料检索,故事概貌渐渐拼凑了出来,原来牵涉的方面还真不少。

  话要从一次大战时俄国境内有一支捷克军团说起。当时的捷克在奥匈帝国治下,作为一个不甘心被欺压的民族,好多捷克斯洛伐克人投入一战中奥匈帝国的敌对阵营,即协约国方面,去充当矢志打倒民族压迫者的战士。奥匈战俘中的捷克人也参加了这军团。军团的人数,到俄国人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时,在俄境内有五万之众。顺带说句,欧洲人在俄国当兵,早在彼得大帝之前的时代就有此传统,而且欧洲人素养似乎要比俄国本土的哥萨克(他们是农民、酒鬼、流浪汉)要高,向来战力较强。俄国“罗刹”搅扰黑龙江那阶段(以雅克萨之战为代表),哥萨克军官里就有不少是欧洲人——德国人、瑞典人、波兰人、捷克人,有的还充当了俄国宫廷出访北京的使节。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陷入内外交困,退出一战是不得已之举。协约国很愤怒,因为战场西线压力骤增,而且意识形态上来说,俄国发生的红色革命也令他们不爽。捷克军团的五万官兵也不高兴,因为他们打倒奥匈帝国的理想在俄国这里是没戏了。法国人接纳了他们,宣布现在捷克军团是法国军队的一部分,要调往欧洲战场西线继续对德国、奥匈帝国作战。计划是军团从俄国的远东港口海参崴登船,穿过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开往欧洲。

  布尔什维克要求捷克军团解除武装,只携带必要的防卫武器,取道西伯利亚铁路前往海参崴。捷克军团不干。这支当时俄国境内组织程度最佳、装备精良的军队东运途中,拉拉杂杂分散的到处都有。同时,先前被俘的德国、奥匈帝国战俘正从西伯利亚往欧洲遣返。混乱的交错运行,高爆力的敌对武装人群,漫漫荒野长途,动荡和激昂,所谓乱世还能怎样?终于火药库点燃了。1918年5月,捷克军团轰然反了。本来俄国已是叛乱烽烟四起,有邓尼金、高尔察克、谢苗诺夫白军……现在又添了捷克军团。匪帮们互不隶属,但都和布尔什维克作对。刚刚跟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以为能缓口气的列宁,愁啊。“你们不给我们粮食,我们就强迫你们给,你们要反抗,我们就消灭你们”,是电影故事片里的豪壮,现实不全是那么回事。

  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3月3日签的,一个月后,日、英、美等国干涉军就开始登陆海参崴。捷克军团叛乱使协约国的干涉有了理由:保护这支军队安全撤离俄国。协约国有个担心,就是为了使俄国二月革命后执政的孟什维克政权坚持对同盟国作战,美国等提供了大量援助,现在协约国不愿这些武器落入布尔什维克手里。整个远东都已脱离了俄国中央政府控制。实际上乌拉尔山以东的整个西伯利亚都失控了。这里说“中央政府”指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此时它掌中的国土连四分之一都没有。各股叛乱力量纷纷宣称成立“临时政府”或诸如此类,但谁都没能力真的摧毁布尔什维克,这倒也是个奇迹。

  布列斯特和约的本质是苏俄屈辱求和,一向以来被诟病,但列宁也是真没别的招了,被德国人按着打,喘不上气。布尔什维克领导层反对声音很大,列宁甚至以辞职相威胁,几经反复才通过了媾和之议。依约,俄国割出323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60亿马克。幸亏8个月后一战就以同盟国阵营败北而结束了,布列斯特和约的这些条款没能全都执行。所以,也说这是列宁以空间换时间的杰作。历史是只翻云覆雨手,你不知是谁玩的谁。

  俄国内战的主要内容就是反击白军、镇压捷克军团和抗击协约国武装干涉(竟然有14国部队参与)。协约国干涉客观上起到了布尔什维克激发人民爱国热情的作用。以托洛茨基为总司令的红军扩充壮大起来。有文字说,德国和奥匈帝国在俄境内的战俘大批编入了红军,其实再多,在迅速达到百万之众的红军总数中也不算多。伏龙芝东征西讨,功盖千秋。到1919年的春夏,大局转为对布尔什维克有利。1919年夏秋捷克军团被击败;1920年初高尔察克在伊尔库茨克被孟什维克逮捕,然后处死,尸体丢进安加拉河的冰层下,漂往北冰洋去了;1920年2月邓尼金败北,亡命国外。内战至此就基本结束了,但最终结束要到1922年,那一年日本军队才退出海参崴,也是那一年,苏联成立了。(关于俄国内战和协约国干涉过程,可参看维基百科条目。)

  本文所附地图里示意了主要的协约国武装干涉入侵方向,和邓尼金、高尔察克、谢苗诺夫等白军主要匪帮的战斗区域,左侧中部的深色区域是1919年布尔什维克政权掌握的土地,真是小的可怜。另一图,1918年协约国多国武装在海参崴阅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干涉军深入俄境内,从中国东北出击,远达外贝加尔的赤塔,1922年才从海参崴撤走。结合1895年和1905年两次日俄争夺远东的互有一次胜败,1918年这次日军入侵对俄国(苏联)人具有特别的事关荣耀和民族自尊心的意义,有了它,对1939年诺门坎冲突和1945年苏联红军消灭关东军并占领整个千岛群岛的行动,就更好理解了。世上有所谓“宿怨”这码事,日、俄在远东就是这种关系。

  更好玩的一件事是当时协约国干涉军中有北洋政府派出的中国军队。听着似有点提气哈,“八国联军”这种事居然中国人也掺和过?下面再说。

  高尔察克十月革命前是沙俄的海军上将,内战中,他曾是白军“最高统帅”,名义上可领导其他白军,现实则不那么回事,协约国的支持也并不都从他那里走。红军的攻势下,他从伏尔加河流域退到伊尔库茨克,在此被废黜,他也理性地交代了一些事宜给其他白军首领。这个人,从大半个世纪之后回望,得到的公评是正直高尚、富有爱国精神。大动荡年代人们为各自理想而战,不足为奇。但是意识形态之争末了总会被事实证明相比于文化传统和种群延续发展而言,是那么短暂而啼笑皆非。主义常变换,人要有盼头有尊严地好好活着才是真章。苏联解体后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都竖起了高尔察克塑像,俄国还拍了他的电影,名为Admiral(海军上将)。并非所有的白军首领都这么招人尊敬,生在长在外贝加尔、内战时盘踞远东并在蒙古闹的风生水起的谢苗诺夫就是另一种典型,他是远东哥萨克流氓的代表。在话头转回到远东之前,必须说说与高尔察克密切有关的一个传奇故事——“高尔察克黄金”。

  2010年8月31日,俄国人宣布在贝加尔湖南部进行的研究活动中,微型潜艇在水下四百米深的湖床看到了闪亮的金属,艇上人员试图用潜艇的机械臂拾取那个物体,但湖床地形太复杂了,潜艇未能进入足够近的距高。俄国人宣称这可能就是内战时期失踪的“高尔察克黄金”,九十年之后终于显露了踪迹。全球媒体一时盛传。这批黄金是沙俄黄金储备的大部分,一战时因怕德国人入侵而从彼得格勒转移到喀山,内战中又东运进入西伯利亚,失踪前最后一个明确的保管人就是高尔察克,故称为“高尔察克黄金”,亦称沙皇黄金。当年遗失总量有的说法是四百吨,有的说五百吨,这次贝加尔湖考察消息的媒体报道则本着煽风点火的一贯精神,采用了一千六百吨这个数字。这么多黄金,照今天的国际市场价,值八百亿美元。2011年9月中旬世界黄金协会(WGC)公布最新的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报告,显示各国官方共计持有30707.1吨黄金。这个数目的百分之五(1600吨)突然冒出来,俄罗斯发了?

  就扑朔迷离、莫衷一是、谁也不能做出证明这么个特性而言,高尔察克黄金已和世界上几个有关寻找黄金财富的故事并驾齐驱。其中一个传奇是南美的“黄金国”,说的是哥伦比亚境内的土著人在西方人入侵之前有个习俗,新的大联盟酋长就任时全身敷满金粉跳进湖水洗清,并向水里投掷金银祭品。这传说招的很多欧洲人趋之若鹜、疯狂投身南美。他们不畏艰险走遍高山、丛林,几乎翻了南美的每块石头,刨了每个树根,但五百年过去了,“黄金国”仍然躲在传说里发亮,而“黄金国”这名称(埃尔多拉多)已逐步演变为财富、幸福、运气的象征,成了不少国家的地名、机构名和文艺作品名,哥伦比亚波哥大机场的名字就是埃尔多拉多。十多年前,我曾在加拿大西部一个地貌像月球的偏远地垧旅行,那儿也有十九世纪末淘金热时期匪徒在某个窝窝掩藏黄金后再也找不到的传说。“高尔察克黄金”和这些传奇一样挠着人心,然而最大不同是这批金子确实存在过,失踪前不久还履历清晰,而且数量巨大。究竟怎么失踪的?真在贝加尔湖中泡着吗?

  布尔什维克1919年夏转入战略反攻后,白军向东败走。一个弥漫悲壮史诗气氛的故事版本说,1919~1920年冬季贝加尔湖上的温度降到摄氏零下六十度,高尔察克的士兵成群冻死在冰面上,遗留下的装备,包括那些金子,开春融冰后都落进了湖里。另一版本是载运黄金的列车失事冲进了湖里。(西伯利亚铁路绕过贝加尔湖的南端,冬季步行或乘坐雪橇过湖则是横切走冰面,是传统路线。)大众媒体最常引用这两个版本,意外、惨烈和无可奈何的悲剧调子特适合小说采用。2008年开始进行的贝加尔湖探勘也确实发现了水里的列车车廂残片和轮子,据称是內战时期的物件。但这个考古发现并不能导致对上述故事的确证,远远不能够。还有个版本抛弃了贝加尔湖元素,说高尔察克黄金被捷克军团带到了海参崴,运回了他们的家乡。似乎能支持此版本的一个现象是一战后立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货币很快就惊人地坚挺,在欧洲名列前矛,直到1939年再次被侵占。这个也不构成捷克军团顺走了高尔察克黄金的证据,虽然捷克军团的确在西伯利亚铁路长时间和这批财富相处。问题关键在于所有以上版本都没有板儿板儿的证据而只是民间传说。

  多少年来被指控“盗窃”了沙皇黄金的不只是捷克军团,还有日本人、美国人、法国人,甚至中国人,所有派兵入俄的协约国都有嫌疑。非常有意思的是美国保留下来的当时驻中国和驻俄的外交官之间的文件里有涉及这批黄金的记载。美国外交官建议高尔察克值此布尔什维克大举进攻之时把黄金运往美国,以策安全,并保证日后归还合法的俄国政府。高尔察克拒绝了,他说他有能力保护这些黄金,不会交给任一个协约国。我是在网上搜到这份美国国务院档案文件的,可惜犯懒没保存下来,后来再也找不到了。

  就如对所有事一样,民间文学和有关专业领域人员的知识必定大相径庭,而专业人员通常懒得或者不能够出来解说。其实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界几乎都知道,高尔察克黄金中相当大一部分在他垮台前已运往国外,抵押给金融机构,换取贷款,为的是购买战争物资。究竟数字是多少则纷纭不一。说高尔察克是个悲剧人物并不夸张。运给日本、美国的黄金虽换取了贷款,武器和装备高尔察克却没看到,他就被枪决了。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金子被咪了,倒也不是全不沾谱。

  凡是写高尔察克的书,尤其文艺作品,不提这黄金之谜那就是罪过。最著名的一部小说《高尔察克的黄金》Kolchak's Gold)1973年出版,作者美国人Brian Garfield,故事用谍战智慧+惊悬+暴力+性这些激动人心的元素编织而成。踪影杳然的这笔财富有如此叫人抓心挠肝的魅力!好吧,就看些枯燥的数字,看金子究竟去了哪儿,怎么去的。因为各种文章所言多有冲突,我下面主要依据俄国科学院的Oleg Budnitskii的一篇文章。指出他是科学院的不等于承认他是绝对权威,俄国科学家整出些不着调的宣告也是常有的事,例子就不举了。Oleg Budnitskii文章的标题是“高尔察克黄金:一个传奇的终结”(Kolchak's Gold: The End of a Legend)。

  文章写道:1915年因为怕德国人入侵首都,俄罗斯帝国的黄金储备中的一大部分从彼得格勒转移到了喀山,此外还有原先储存在其他地方的一些黄金也转移到那里。至1918年夏天,俄国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在喀山的国家银行保险库里放着。不幸的是此时伏尔加河流域已从远离一战战线的安宁地方变成了内战的震中。布尔什维克试图把黄金转移,但只来得及搬走了100箱金子(大约值600万卢布)。到8月初,捷克军团和白军攻取了喀山,他们于10月把金子运到了鄂木斯克。11月,高尔察克成为“俄罗斯最高统帅”,从而有了“高尔察克黄金”一称。在高尔察克管辖下的金子总数,值6.454亿卢布,这批财宝的构成,主要是卢布金币和金锭,还有些外币和值钱物件。1920年1月,“最高统帅”遭罢黜,他被交给了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同时移交的还有黄金。不久,又到了布尔什维克手里。高尔察克被枪决后,布尔什维克接收到的大约值4.096亿卢布的金子向西转移,回到了喀山。

  注意,前面在高尔察克管辖下的总值是6.454亿卢布,现在布尔什维克拿到了4.096亿,中间的差额约值2.36亿卢布的财富,“高尔察克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强去哪里了?这就是高尔察克出售或抵押出去以购买战争物资的部分。所以,尽管民间传说(Oleg Budnitskii文章里蔑视地称之为“非学术的文学”)煽动了人们一直以来跑到废弃矿洞、湖底、协约国金库去找黄金,事情的核心其实应该是追踪那些出售或抵押黄金而获得的资金哪里去了?有关的资料零散而庞杂,散布在诸多国家的各种机构的档案堆里,而人们曾猜想或许应该是资料集中的地方,却完全没有信息,比如,1945年苏军占领布拉格,就没在捷克档案里发现任何有关高尔察克黄金的线索。

  Oleg Budnitskii说,他依据俄国、美国和英国的资料,拼出了一幅“钱路”,也就是其他一些著作里说的“高尔察克黄金迁徙图”。

  按他的计算,高尔察克的金融官运出了将近值1.95亿金卢布,时间多在1919年的5月和9月之间,运往法、日、英等国的银行。最大的一笔贷款(值7500万金卢布)由英国的白令兄弟银行和美国的Kidder, Peabody & Co银行联合提供,日本则提供了将近三千万日元(当时日元和俄国卢布的汇率大约一比一)。黄金还用于向美国政府和军火公司抵押以换取步枪和机枪。有一笔值4300多万卢布的黄金从鄂木斯克往海参崴的铁路运输中被远东白匪谢苗诺夫截劫。谢苗诺夫自称远东哥萨克的阿塔曼,就是大哥大的意思。他把这批黄金用于自己的部队,还用于在蒙古进行丧心病狂的抗击共产主义的折腾,据称他派遣进入蒙古的将领带着值700万卢布的黄金。

  按Oleg Budnitskii的说法,高尔察克(和他之后继续作战的白军)是收到了一些贷款的,主要用于置办武器、军服等。当时俄国的红白两方都在美国有金融代表,华尔街同时和两边做着生意,这是另一个话题,关于资本的逐利性和道德问题,按下不表。白俄还花了400多万卢布在美国订购了等值的美元钞票,希望用来稳定俄境内他们的占领区的金融秩序,但这批钞票因为保管方面的困难,后来销毁了,这笔花出去的金卢布白白打了水漂。

  作为抵押的黄金,有一部分最终卖给了债权方。抵押给美国政府和军火公司那部分黄金,因为后来平了账,得以解脱(release,原文照译,我不知金融术语怎么说),然后卖给了日本一家银行,获得50万美元(数字真的不大,我有点存疑),白俄外交官打算用之于将来推翻布尔什维克之后成立的政府。为了躲避外国债权人的追踪,这笔钱购买了英国的“伦敦和东部贸易银行”的股份,而这家银行是1917年革命后逃亡的俄国企业家开办的。驻在英法的白俄外交官组成的大使委员会管理着这些钱,资助和安顿逃亡的白俄。钱本来不多,细水长流也自有枯竭的日子,最后花光是在1950年代。大使委员会的最后一名成员于1957年辞世,他是马克拉可夫(V.A.Maklakov)。

  高尔察克黄金的历史,就是红白俄加上外国势力的缠斗史。这一版本的结局实在很不浪漫。唯其因为人类社会斗争的残酷,所以,人们总是热衷于一有机会就制造、发挥些个浪漫的传奇出来吧。也或者制造浪漫是人类得以生存的能力之一。




  既然高尔察克黄金和红军接收的黄金之间差额的去向可以依据文件大体查清,何以又有了贝加尔湖勘察活动和新闻报道?传说的日本窃取俄国金子的事,现在咋着了?

  说日本人窃取了沙俄的财富这个声音一直都有,进入21世纪骤然提高了分贝。2004年4月的“亚洲时代”报道,俄国要和日本谈归还黄金的问题。俄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已向日本就此事提出了质询,他说,金子问题“不是我们现在要进行外交谈判的事,但不等于俄国外交部会忽略这话题”。日本官方则不作回应。

  2009年11月20日的“今日俄罗斯”报道,举出了俄罗斯内部正反两方面的说法,一方说,有清楚完整的文件表明高尔察克送出国的那些黄金的下落和钱是怎么花掉的,逃亡的白俄(此处应该是指的上面说过的白俄外交官们)花这笔钱时留下了勤勉的记录,“所以,谁也不欠我们什么”,俄国历史学家弗拉迪米尔?布尔达科夫(Vladimir Buldakov)如是说。然而俄国杜马副议长Igor Dyakov坚称沙皇黄金在日本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他的依据是发现了一份1946年的苏联官方文件,其中说:“已为财政部长准备好了报告,关于1919年高尔察克命令送到国外的俄国黄金的现状。我不能泄露内部消息来源,这些人研究这个问题并与日本人谈判。毫无疑问,这笔黄金是存在的。这是个事实。”

  “今日俄罗斯”这篇报道指出了一个现象,就是坚称日本欠俄国黄金的人多是政客。报道还指出一个背景,就是二战结束后苏日从未缔结和约,主要障碍是北方四岛(现称南千岛群岛)争议。苏联解体后俄国希望日本投资参与开发俄境远东,但是日本不积极,提出的先决条件是归还北方四岛。北方四岛是千岛群岛这个岛链的最南端一环,俄国人据有了它,就完全掌控了鄂霍次克海出入太平洋的通道。现在,俄国政客提出了反制要求:俄、日之间的和平协定,应该是把领土问题和黄金问题一揽子解决。这个话相当明白地表露了黄金话题为何在这个时点上突然升温。

  那么勘察贝加尔湖又是咋回事?莫非俄国人相信湖底真有黄金?一,这个项目是俄国科学院在外来资金的支持下进行的,目的未必仅仅是举着笊篱寻金子。二,2010年8月底宣布微型潜艇在水下400深处看见了闪亮物体时,也只说疑似黄金,并非定论,而且说了下一步研究要由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去做。三,有些学者相信,鉴于内战时沧海横流,狼奔豕突,插过手的力量太多,少量高尔察克黄金遗落在西伯利亚山川中这里或那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再一点,我个人以为,俄方这时候发布这么个貌似科考的消息,未必没有营造舆论、增加对日外交博弈砝码的用意。国际游戏,玩噻。

  几条花边不妨说说,这些片段散见于不同作者的文章,像一块块碎玻璃似的照出沙皇财富如何地四分五散:一个是说高尔察克从美国买了二三百台火车头,后来被红军缴获。红军还从谢苗诺夫手里缴获了法国坦克。另一条是高尔察克的情报人员向他报告,用黄金向法国买飞机,却被法国人把钱扣押了,说是抵偿沙皇和孟什维克临时政府一战中欠法国的钱。所以,法国也在黄金盗贼的名单上便属其来有自。有意思的是1997年俄、法签约,互相勾销掉历史上的债务,据称俄国因此相当于获得了4亿美元。有此先例,要说俄罗斯有心和日本也来这么出互相勾销——一方放弃领土,一方放弃“黄金”,就不稀罕了。

  高尔察克黄金的故事告一段落。下面回到远东,“翻过高山,越过大河”那支气势恢宏的战歌是怎回事?

  高尔察克死后,其他主要白军首领也很快溃败,捷克军团没甚好折腾的了,而且一战已然结束,原来协约国方面想使用这支武装和德国、奥匈帝国作战的打算也不成立了。于是捷克军团从海参崴走海路回欧洲照原方案执行,协约国武力干涉也就没了理由,他们早先是以援救捷克军团的名义出兵的。1920年4月,美国宣布撤兵,英、法等国不久也撤了,只剩下日本军队还在远东盘桓不去。早在出兵伊始美国人就抗议过日本人比原先约定的出兵数量和占领地盘都要大。日本干涉军最多时候有七万多人,是原来美日商定计划中的十倍。日本人早来晚走,赖在远东值班,惹的列强吃醋,大家都不乐见日本独占远东的利益。在各方牢骚叽歪声中,日本军队从外贝加尔和黑龙江以北撤走,但仍留在乌苏里江东岸的沿海地带,南到海参崴,北至黑龙江口,直到1922年十月才完全撤出。

  俄国和日本在中国人,准确些说是满洲人老家的远东你来我往地掰扯,我们暂且放下民族义愤去看的话,是一出接一出非常可观赏的人的板块碰撞的大戏,争夺利益,凭着长远的或短浅的目光,当然,免不了要凭实力。中国人倒成了看戏的。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撂跤,打得昏天黑地,紫禁城发出的要求是劳驾请你们少伤及我的黎民百姓。按下不表。日、俄在远东玩地缘,争的不仅是大陆,也包括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这些,就是1920年别的协约国武装撤走而日本军队不肯离开俄境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对共产主义力量的担忧,怕他们扩展影响到满洲和朝鲜甚至日本,当时共产主义思潮时髦,日本国内也流行,担忧倒不能算是妄想症。列宁的同志们虽打赢了内战,但还不稳定不强大,不想此时在远东和日本人冲突,所以,出现了一个“远东共和国”。这个奇怪的共和国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是莫斯科的傀儡,这是又一招以空间换时间的缓兵之计。远东共和国的领土,就是外贝加尔地区加上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南坡和乌苏里江东岸,这恰恰是俄国人通过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从大清国拿走的土地

  按照和日本人的协议,红军不可进入远东共和国。但是苏俄也和远东共和国签有协议,共和国的对外经贸活动受苏俄指导,这就直接制衡了日本攫取远东经济利益的企图。这个共和国成为红色苏俄与远东反动派之间的一块缓冲,存在了两年半,它的武装力量,先期就是追击白军到达外贝加尔的红军,然后在本地扩充发展,战斗主要发生在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和残余白匪之间。在黑龙江口的庙街发生过一次红色游击队屠杀几百名日本人的事件,即所谓尼港事件,除此外,红色武装和日军之间并无大的直接冲突。

  远东哥萨克阿塔曼(大头领)谢苗诺夫(也译谢米诺夫)1920年末被人民革命军击败。失败前,他在日本干涉军支持下抵抗红俄,还曾勾结一些蒙古人,宣布成立“大蒙古国”。失败后,他长期是中国东北白俄的领袖,总在寻觅机会,图谋东山再起,还到天津去见过溥仪,希望得到资助,溥仪的回忆录里有写到。1945年谢苗诺夫被攻入东北的苏军逮捕,翌年处决。那个时期逃入并居留东北的白俄,数量远多于我们很多人的想象。所谓“白”,是意识形态标签,与布尔什维克的“红”相对照,并不是指肤色或种族。这批人多是原先的俄国贵族和中产阶级,其中有不少人才,对他们而言,亡国了,过的很辛苦。由英雄好汉引领的历史中,英雄好汉自己尚且往往最终如蝼蚁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数,更何况平民呢。

  本文所附的一张画欢呼日本干涉军占领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的“电光石火”进攻的“伟大效果”。从画上文字可知,部队是“刚健无比”的九州兵团和“勇壮果敢”的北海师团,从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方向过去的。地面入城部队吹吹打打,天上飞机撒着传单。

  另一张是内战时的白军宣传画,渲染布尔什维克红色魔鬼的残暴,画中坐在克里姆林宫墙上的是托洛茨基,他是红军总司令,墙下累累白骨成堆,有水兵和中国人在行刑。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一战时期,中国遵从协约国的要求,派遣大批劳工去协约国各国做工,去俄国的很多。劳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恶劣,被雇主严重盘剥,所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不少华工参加了这一穷人的革命。红军中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团因屡建战功,获颁“红鹰团”称号,团长是大城市铁岭的人,名叫任辅臣,他在中国国内时就已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后来作为劳工到俄国,领导举行了响应十月革命的起义。任辅臣战死于1918年11月。除了红鹰团,红军里还有别的中国人组成的部队。除了中国人组成的部队,也有些别国国民组成的部队,统称为国际部队。有文字说,克里姆林宫卫队就有中国人分队

  这幅画里,克里姆林宫的墙下,中国人和水兵一起杀人,应该是佐证了中国人参加红军并介入程度不浅,担负些特殊任务。中国人服从命令、耐苦耐劳的品质,按西人说法,特符合工业的高度组织化要求,这就是工蚁、兵蚁的品质。水兵则是十月革命依靠的中坚力量,布尔什维克政变伊始唯一能用的正规军。克里姆林宫卫队这类单位经常执行处决反革命分子的任务。白军宣传画强调中国人,则值得关注,这是种煽动民族仇恨的手法。画面传达的讯息可以这么解读:红俄迫害俄国人民,让留着猪尾巴小辫儿的丑恶中国人来大批杀死俄国人。

  当时中国北洋政府为了营救陷于内战的水深火热中的侨民,派遣了军舰抵达海参崴,参与护侨撤侨。有文章说中国军舰还从黑龙江口溯水而上,在庙街参与了红色武装和日本干涉军的冲突,即那次尼港事件。尼港,即尼古拉耶夫斯克,也就是中国人称的庙街。这些文章说因为当地俄人和日侨冲突,导致红俄武装和日本干涉军开战,红俄游击队武器太差,借用了中国军舰上的大炮,打破日军营垒,后来在日本援军进逼前匆促处决了好几百人,包括战俘、外交官和妇孺。事后日本人追究中国人参战一事,中国军官坚决不承认,最终不了了之。这就是中国人参与的协约国干涉行动,派出的部队人数,有的资料说二千人,有的说四千人。北洋政府在绥芬河和图们方向、临近海参崴的中国境内也部署了部队,但没有过境,只起威吓劫匪和接应侨民的作用。

  远东共和国是苏维埃俄国的一个战略部署,避免和日本人发生远东战争,同时通过它,一步步向东推进,挤压日本干涉军活动空间。同一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开始和苏俄发展正常关系,他们都对日本人企图独享远东利益保持警惕。在国内外压力下,日本认识到撤军不可避免,也不宜再拖延,终于在1922年10月完全撤出海参崴。同日,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入城。11月,远东共和国并入苏维埃俄国。12月30日,苏联成立。列宁和同志们完胜,这是十月革命后五年。

  苏俄在远东取胜的同时,也击败了在外蒙古活动的白军,继续发展“俄、蒙关系”。看一下百度百科的“外蒙古独立”词条:1919年牧民出身的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建立独立的蒙古国。1920年在列宁的帮助下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的共产党,即蒙古人民革命党。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第三国际支持与行动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

  列宁曾至少两次公开表示要归还沙俄夺占的中国领土。中国知识分子至今铭记于心,认定斯大林背叛了列宁的国际主义精神。非也。列宁能与德国签署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能让远东共和国出现,说几句让协约国之一的中国暖心窝子的话也没什么不能的。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之前,布尔什维克境况何等艰难,列宁尚且需花尽力气说服中央的同志们,甚至威胁要辞职才勉强通过,并为之背上“卖国贼”“德国间谍”骂名。到了内战结束,政权稳固,国家开始恢复,连外蒙古也搞到了手,而中国自己正动荡的焦头烂额,斯大林“归还”中国领土才是吃错了药。历史的一节,过去了。

  还是回来说到那支歌吧。我找到了它的英文版歌词和说明。歌名直译是“通过河谷,通过丛山”,有时又叫“游击队员之歌”。
  "By vale sand hills"
  (Translated by Andrey in the cooperation with Amvas
  Adivision moved for ward
  By valley sand by hills
  TocapturePrimor'e
  The strong hold of the White Army.
  Banners were filling by

  Red color from the last wounds.
  Dashings quadrons of Amur's area partisans
  Were going.
  The glory ofthose days will never fellsilent
  It will never fade.
  Partisande tachments
  Were taking to wns.
  Thenights ofthe assaul tof Spassk town,
  Volochaevsk's days,
  Will remainasina fairytale,
  Asalluring lights.
  We knocked down Atamans,
  Drovea way Voevodes,
  Andfinished our campaign
  On the coas tofthe Pacific Ocean.

  几点说明:
  Primor'e,乌苏里江东岸滨海地区的南端,海参崴一带。
  Volochaevsk,沃洛恰耶夫斯克,Spassk,斯巴斯克,这两个俄人定居点附近的白军要塞发生了激烈战事。攻克这里后,海参崴没什么可守的了。
  Ataman,阿塔曼,哥萨克高层头领。
  Voevode,旧沙俄的一个高层军阶,这些将领担任所在省份或城市的总督,也是最高军队指挥官。此军阶在18世纪中叶就已废止了,但远东白军这么称呼他们的最高指挥官。

  歌词英文版还跟了些资讯,说最初这是西伯利亚步枪兵参加一战时的进行曲,歌词以“来自高山,来自深林……(From mounta in sand deep woods...”开始。后来,同一旋律配上了另外的歌词,变成“Drozdovs kiy战士进行曲”(“March of Drozdovskiy combatants”)。Drozdovskiy是一个白军领袖。到了红军这里,仍照用旋律,改换歌词。同一旋律,先是俄国人唱着投入一战,然后是白俄唱着攻击红俄,然后红俄唱着攻击白俄。人就这么打来打去,被战歌激动起斗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