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六寸和五寸:徐文长趣对传美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9:23:18
徐文长趣对传美谈 徐文长趣对传美谈
',1)">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浙江杭州湾钱塘江南岸、宁绍平原西部的绍兴,素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东方威尼斯”之美称。这里的青山绿水闪耀着明净秀丽的色彩,这里的屋宇殿堂散发着古老文化的芳香,这里的大街小巷保存着民族英杰活动的遗迹。绍兴人杰地灵,是同我们民族的许多杰出人物的英名并列的。从古代越国到近代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这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在这块古越的土地上,不仅有巍峨的寺塔、苍劲的石刻、轩昂的府第、雄伟的殿宇可以作为过去时代的见证,即使是一条深巷、一条小河、一座石桥、一个台门也往往能唤起你对历史的回忆。踏着那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走访星罗棋布的古迹,令人感到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兴味盎然。在绍兴众多的名胜古迹中,“青藤书屋”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因为它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的故居。
徐渭( 1521—1593 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田水月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工诗文书画,亦擅杂剧对联。他20岁中秀才,但却屡应乡试不第,遂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绍兴赁屋授徒。10年后为浙闽总督胡宗宪幕客,协谋抗倭军事,晚年在绍兴以卖画度日。他才华横溢,自言“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后人对他的画评价最高。在绘画方面,他反对拟古,注意写意,大胆创新,成为青藤画派的始祖。他的书法既刚健苍劲,又妩媚流畅,卓然自成一家。在文学批评方面,他强调独创,反对模拟,对公安派颇有影响。在诗歌创作上,风格奇恣,豪气豁达,才情过人。他开创的泼墨大写意画法,开拓出一个“青藤画派”,对后世绘画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至郑板桥、吴昌硕、齐白石等国画大师,都成了青藤画派的著名传人。他同时又是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绍兴,至今仍留有他当年出生、居住的“青藤书屋”,每日游人不绝。
徐渭从小就很聪明,10 多岁时学问已相当渊博。有一年秋试,皇帝派了一名叫窦光鼐的老太师到绍兴主试。太师为了筹备考试的有关事宜,提前动身向绍兴进发。这位窦太师学问渊博,精通文墨。相传他应殿试时,皇帝问他:“卿识字几何?”窦答:“字如牛毛,臣识一腿。”皇帝当场试验,果然个个认得,皇帝大喜,钦赐“天下无书不读”金牌一面。从此,每次外出,窦光鼐总要把这块金牌执于轿前开道,以此炫耀。这次到绍兴主试,他同往常一样,坐着绿呢大轿,威风凛凛地走州过县,穿镇越林,轿前仍是那块“天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开道,耀武扬威,自以为才学文章压倒天下,天南海北无敌手,目空一切,傲慢非常。
这天,天气非常炎热。小徐渭听说窦太师当天正午要进绍兴城,心想,等我来刹刹他的傲气!主意一定,徐渭就赤身露腹地睡在绍兴城东郭门内的官道当中。因为这里是窦太师进绍兴城的必经之地。“咚 ,……”鸣锣开道的声音越来越近。头牌执事看见大道正中有一个小孩赤身露腹地大睡,就连忙禀告老太师:“有一小孩挡住官道!”窦太师听说是个小孩,并未在意,吩咐驻轿,他要出来看看。窦太师出得轿来,看这个挡道的小孩躺在青石板路上,正睡得香甜,便走上前去,连忙把徐渭摇醒。其实徐渭并未睡熟,只是故意装睡。他睁眼一看见窦太师,便赶忙恭恭敬敬地站在路旁,好像是在等候发落。窦太师见他天真、顽皮、活泼,有些喜爱,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徐渭不卑不亢地答道:“我叫徐渭,字文长。”窦太师又问:“你睡在热石板路上做什么?”徐渭并不畏惧,大大方方地回答道:“不做什么。只是想晒晒肚里的万卷诗书!”窦太师一听道:“嗬,好大的口气!既然你读过万卷诗书,便一定会对对子了?”徐渭骄傲地挺挺胸答道:“这有何难!”“噢! 这样吧,我出一比上联,你若对不出,便自动让道避开。”徐渭道:“这个自然。但若我能对出,该当如何?”窦太师想,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就随口答道:“如果对得好,把全部执事留在这里,老夫步行进城上学馆。”徐渭一听,很是高兴,便说:“请出上联! ”窦太师略一思忖,出句道:
南街三学士。
徐渭不假思索地接口对道:
东郭两军门。
窦太师一听,觉得“东郭”对“南街”,文官对武将,“两”对“三”,“军门”对“学士”,工整奇巧,又都是绍兴城有名的台门,不由得大加称赞。
接着,窦太师用手拈着花白的胡须,得意地又出半联: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春景。
徐渭立即联想到,他说的是江南春景,必须用塞北的秋色来答对才行。于是,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对道: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①
①关于此联来历,民间又传系明代顾鼎臣对其父出句。一说是他幼年时其父出句考他,其时他刚读过南朝梁丘迟写的《与陈伯元书》。因文中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一幅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江南暮春图,从中受到启发,足对出下联。另一说称他幼时随父春游,其父为启发诱导顾鼎臣格物致知,即据谢宗可《咏流莺》诗句“自织春风金缕衣,穿红度翠往来飞”化成出句命其对。顾鼎臣少年聪颖,不循旧径,另写清秋景色,直追前贤绝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而速写二物:“白云纾笺,归雁排字,塞北秋风报平安”。因字字工对,节节协律,周密完美,无语不佳而受到其父嘉勉。
窦太师听了,又是一阵暗暗叫好。这时,徐渭指着窦太师轿前执事扛的那面“天下无书不读”金牌,说:我也有半联,请大人足对:
书有未曾经我读。
窦光鼐无以为对。徐文长接着自对道:
事无不可对人言。②
②民间又传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与一塾师对过此联。
窦太师见徐渭果然不凡,便想将徐渭收到自己的太师府就学。还说:“徐文长,日后若随老夫度日,准保你高官厚禄。如何?”徐渭虽年纪幼小,却不贪图荣华富贵,坚决地回答说:“太师可知我们家乡的两句谚语:'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嗟来食’?”说罢,甩手走了。因有言在先,窦太师只好认输,独自步行进城,到学馆里去了。
据说从此以后,窦太师外出,再也不扛、不打“天下无书不读”那面御赐金牌了。
有一天,徐文长骑着一头毛驴到城外会友,经过一家农田,见一位老农正在田里插秧,秧苗随手落,插得又快又好,非常佩服。他翻身下了驴背,走到老农跟前,问:“老丈,敢问你给田里插了多少株秧了?”老夫直起腰,微笑着反问道:“先生,我也问你,你今日骑驴走了多少步了?”徐文长一时闹了个大红脸,赶忙拱手向老农赔礼:“刚才是我徐文长太冒失了,请你老不要见怪。”老农一听他是大名鼎鼎的徐渭徐文长,十分高兴,赶忙走上前去,和徐文长谈古论今,十分投机,随后又执意请徐文长到家中用饭。徐文长非常高兴自己拜了一位农民师傅,临别时特意为老农题书堂联一副:
读书好,种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③
③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写万雪斋家的“慎思堂”时,说大厅悬有此联。
寓意至深。
回到青藤书屋,徐文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便摊开纸,磨好墨,笔走龙蛇,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④
④民间又传此联系徐文长教诲学生时所书赠的一联。
这副对联,乍一看还颇费猜详,因为它不仅上下联字面完全重复,而且像绕口令一样拗口难读,尤其是对联的含义叫人一时难以捉摸。但若细细品味,便不难发现,其关键在一个“好”字上。此联所用的4 个“好”字,因有两种读音,故有两种含义。上联是说,当人年轻的时候,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有很好的读书条件(“好读书”) ,但却并非人人喜欢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则说,人到了成年乃至老年时,才知书中味,因而特别喜欢、爱好读书(“好读书”),但却因记忆力衰退,眼花耳聋,体力不支,因而不能够好好读书了(“不好读书”)。其含义更是至深至透,委婉地表达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久病始知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等名句的深刻含义,与之相较,确有异曲同工之妙。难怪清代见闻广博,学问渊博(望湖楼古稀老人语)的李伯元评此联说:“传诵多时,后有人效其句法,而为五字联者。”
一次,绍兴县戏台修成,派人求徐文长写副戏台联。徐文长欣然命笔,一挥而就:
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⑤
⑤民间又传,朱元璋行军打仗途中,来到一个戏班的排演场,见门上贴有此联。作:行行行行行行行;盛盛盛盛盛盛盛。朱不解其意,请教优孟,赞赏不已,后还为这个戏班题书一联。一说是石达开为一生豆芽老人的作坊题书之联。
上联写台上绍兴大班热闹的锣鼓声,下联写台下观众人声鼎沸的噪杂声。两个字把热闹非凡的戏场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哪个读者、观众读后不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呢?
杭州有个知府,会舞文弄墨,便以“才子”自居,自恃才高,目中无人。当他听说江南名士徐文长在杭州作画赋诗,四周百姓争相观看,称赞徐文长是“天下才子”,名振四野,甚为不满,认为我是“才子”,你竟成了“天下才子”,一介布衣,何德何能,竟敢在我管辖的属地上卖弄笔墨,岂不是班门弄斧?这还了得!恼怒之下,便派人把徐文长找来,提出要比赛对对联,如果答对不上,就要徐文长自动离开杭州。徐文长胸有成竹,艺高胆自大,毫无惧色,满口答应。见到知府后,知府也不打话,扬手指着不远处的六和塔,得意洋洋地吟上联道: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听了并不答言,只是向知府举起一只手,摇了摇。知府见徐文长这样,以为他对不出来,心中暗喜。又指着不远处的保塔,再出上联道:
六和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徐文长听了,仍不言语,只是一个劲给知府打哑谜。只见他用手向西湖上锦带桥的方向指了指,又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向上一举。
知府更加得意忘形,以为徐文长还是对不出来,神气十足而又十分鄙夷地对徐文长呵斥道:“久闻先生才高,连这么简单的对句都对不出,还算什么才子?竟敢在我的辖区冒充大仙,招摇撞骗!”并当即下令,要把徐文长赶出杭州城。
徐文长听了,朗声大笑,气宇轩昂地说:“休得放肆!下联我早就对上了!大人何以如此无知,有眼无珠,至今不解?”知府认为徐文长在有意狡辩,更加怒气冲冲,拉下脸孔喝道:“你敢胡搅蛮缠,愚弄本府?来人呀,快快给我赶出杭州城!”“慢!”徐文长把手一摆,慢条斯理地对知府说:“你是口出上联,我是手对下联。我对第一联时,扬一扬手,就是说:
一掌平平,五指二短三长。⑥
⑥有关此联的传说颇多,流传甚广。
我对第二联时,指指锦带桥,拱拱手,两手又平摊着,向上一举,就是讲: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⑦
⑦民间另有传说,称此联乃徐文长巧对杭州知府出句,并非徐文长以“哑联”对之。
徐文长作了如此一番解释,知府顿时哑口无言,只得悻悻而去。
从此,知府再也不敢得罪徐文长,而徐文长在杭州城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了。
号称“浙东才子”的赵文华,靠着奸臣严嵩平步青云,作威作福,在绍兴霸占土地,强派民工,建造了一座花园别墅——赵园。赵园落成那天,赵文华特意从京都赶来,当地官绅个个前来祝贺,热闹非凡。徐文长闻讯,也进园观赏。赵文华一见,大声呵斥:“何处狂徒敢来此处? ”徐文长从容答道:“越中秀才徐文长。”赵文华冷笑道:“你既是读书人,本官有几个课题,若能对得上,我就收回闲人不准入内的禁令。若对不上,必当送官究办。”徐文长笑道:“请大人出题,生员奉陪。”赵文华指着墙壁上挂的一幅山水画说:
四壁山峰,淡淡浓浓图画。
徐文长指着另一幅春夜图对道:
满天星斗,点点滴滴文章。
一阵轻风拂过,吹动了园内翠竹,竹影在石阶上摇动。赵文华又出句说:
竹影扫阶尘不动。
徐文长一眼看见一池碧水,应声对道:
池月穿底水无痕。
徐文长应对自如,轻松洒脱,使赵文华暗暗吃惊,感到自己不是徐文长的对手,便想就此作罢,遂道:
水清沙明,请渔翁不必费心。
徐文长见他要溜,毫不买账,对道:
山盛林茂,叫樵子正堪落手。
赵文华见徐文长“咬”住自己不放,心头火起,对着站在木桥上的徐文长出语伤人:
马踏木桥蹄擂鼓。
徐文长见赵文华头戴乌纱,身穿红袍,瘦脸尖腮,活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当即回敬道:
鸡啄铜盘嘴敲锣。⑧
⑧民间又传系明代解缙对一曹尚书出句。联文与此稍异。作:马过木桥蹄打鼓;鸡啄铜盆嘴敲锣。
赵文华理屈词穷,当众出丑。
绍兴县一位姓乌的新县官,走马上任时,邀请当地乡绅、名士叙饮。已经年老的徐文长本不想去,但又听说这个年轻县官有点才名,十分骄矜,便去看看。席间,乌县令乘着酒兴,要与徐文长斗对。他先出一比析字上联:
二人土上坐。
徐文长淡淡一笑,对道:
一月日边明。⑨
⑨民间又传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与一塾师对过此联。另有民间传说称,此联乃很喜欢汉族文化的金章宗(金朝第六个皇帝)某晚携妃子李宸妃(小名李师儿)在琼华岛(现北京北海公园之琼岛)上游玩赏月时所对。上句为金章宗出句,下句乃李师儿足对。此联除不失身份,切合顺承君主的意旨和享受荣华富贵之意且巧妙析分、析合字体外,不知是这位李妃通天文地理,还是偶然巧合,她所对的下联是很有些科学道理的。因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人们看到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在月球表面上反射过来的。估计当时人们已知道这个道理。因为在此前100 多年,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已成书。其中有载:“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乌县令见徐文长对起来毫不费力,又出半联:
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
徐文长指着室外的冬景,随口对道: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⑩
⑩古时“冰”字有“ ”之异体。民间又传此联作: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概“二”“四”同位而同为仄声,工巧不如民间另传之:河清海晏,王有四方当主国;地冻天寒,水无一点不成。
众人闻对,无不称妙。乌县令虽也暗暗佩服,但凭着自己有几分才气,仍不肯就此善罢甘休,接着又出半联:
笑指深林,一犬眠竹下。
仍用“析字格”,将“笑”字析成“竹”、“犬”。徐文长不假思索,也以“析字格”对道:
闲看幽户,孤木立门中。
徐文长应对自如,对句如流,众人无不钦佩。可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乌县令,一心要就此压倒徐文长,冷声冷气地又吟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徐文长见他出言不逊,心想,既然你不知自爱,那就莫怪老夫不给你留面子了,便高声对道:
龟有雌雄总姓乌。
此联在民间传说中另有二说。一说古时一少年才高八斗,小小年纪便考中翰林院学士。而翰林院学士见面,无论大小,皆互称“老”。一姓乌的翰林欺这少年翰林年龄小,便以上联相戏。少年翰林果然才学不凡,妙对下联,嘲乌翰林。另一说称清光绪年间,浙江新任巡抚乌尔恭额到职。因乌很看重教育,一到任便先往书院视事。正赶上书院开饭,他见生员们争食,闹得不可开交,笑道:“好一群老鼠!”不意此话伤了生员们的自尊心,不久,乌巡抚的公案上便出现了此联。据说这乌巡抚在浙江任上六七年,做了不少好事。杭州人曾作联赞之:毕生事业三书院;盖世功名一海塘。“三书院”指崇文、敷文、紫阳三大书院,均为颇有名气的书院;“一海塘”指治理海塘。足见其关心教育、致力水利。
说罢,起身就走。乌县令虽气极败坏,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明代嘉靖年间,浙江富阳的文武举人和秀才们在官府的支持下,集资捐建了一座“二圣祠”,祠内供奉的是“万世师表”的文圣人孔夫子和“忠义双全”的武圣人关云长。二圣祠建成后,择吉日举行大典,可文武举子和秀才们却为正殿廊柱上的一副楹联而争执不下。文人们认为孔夫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应该占上联位置。武士们认为关云长忠心贯日月,义气薄云天,被封为“协天大帝”,岂能屈居下位?双方争持不下,互难说服,把官司打到官衙来了。知县问清事由,也十分难断。后来其幕僚建议他请当地的名才子徐文长先生公断。
徐渭接到请柬,到了杭州,与文武举人和秀才一同乘船,直奔富阳。船只航行在碧水盈盈的富春江上,后舱乐班拨弄丝弦,吹起笙箫管笛,奏乐助兴。船到富阳,徐渭沐浴焚香,取出文房四宝,笔走龙蛇,为二圣祠楹柱题写一联道:
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圣德威灵传万世;
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庙堂香火续千秋。
民间又传,明代解缙曾对明成祖朱棣出句,所对一联与此相近。作: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又传此联系清代山西才子赵中元所作。赵中元的对联故事,在民间流传不少。
此联一出,文武举人、秀才们无不佩服和称赞徐渭才识渊博。
特别是联句在平常、通俗、流畅的语句中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每一事物,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富有哲理和说服力,是寓哲学科学于对联之中的联例。一桩久持不下的“公案”,就此了结。
安徽矶在芜湖县西7 里的大江之中,高约9 丈,面积约9亩多大。矶上有灵泽夫人(即孙夫人——孙权的妹妹)祠。相传此祠刚建成时,工程监督某夜梦见孙夫人说:“楹联且缓制,须至某日时,有徐先生过此,求其撰联可矣!”后徐文长果然路经此地,刚到该寺就捉笔题书一联:
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
夜梦孙夫人托言之事,当然不可能真有。无非是为抬高名人地位的闲话和附会而已。
写出了孙夫人一生的不幸和壮烈殉夫的大义。因而相传徐渭曾夜望孙夫人前来致谢。
在民间传说中,徐渭是一位带有喜剧色彩的幽默大师,而在历史上他却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他擅长诗歌、杂剧、文学评论;工水墨花竹、山水人物,长于行草;他特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对后世写意花卉画很有影响,被尊为青藤画派的创始人。近代花草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后代的画家如史叔考、陈洪绶、郑板桥、赵叔、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均师法于他,并对他推崇备至。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刻过一方“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以表示自己对徐渭的崇敬与仰慕。他说:“文长、且园(高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 郑燮,即郑板桥) 亦有倔强不训之气,所以不谋而合。”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曾作诗说:“青藤、雪个(朱耷)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他还说:“青藤、雪个、大涤子( 石涛) 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可见徐渭影响之大。
徐渭自言“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未提戏曲和对联。其实他是一位题联大师。《徐渭集》中的《徐文长佚稿》卷24,录对联20 副;又《徐文长佚草》卷7,录对联97 副。在这些对联中,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 副。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题的140 字长联至今犹存,是十分珍贵、十分可观的文化遗产。如他自题书舍联云:
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运用自然音响、色彩的巧妙组合,写出了一幅颇具诗情画意、韵味盎然的写意画。又如他题张氏书房一联: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北京白家庄有浙江同乡埋葬客死京都人士的“燕京义冢”,原有“东越义庄”4 字匾额。徐渭曾为义庄门首题联一副:
义利关头三岔路;乾坤窝里一家人。
含义至深。
徐渭还为山水、名胜等写下了不少言词高妙、意境宏阔、天才超逸、引人深思的对联。如他为杭州凤凰山楼阁所撰一联: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他有一联写道:
水夕苍蚊残夏扇;河间红树早秋梨。
徐文长在他的故居——青藤书屋的石柱上,刻有一副他自己撰写的楹联:
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他将书楼取名为“孕山舫”。书楼外面是个小巧的庭园,园中有个10 尺见方的石池。池北原有小平桥,下承以方柱。徐文长在方柱上写着“中流砥柱”4 字。桥上有亭,两边石柱上也有他写的一副对联:
一池金石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从他挺秀峻逸的书法中,也可以看出他倔强、孤高的性格。
徐文长一生怀才不遇,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到了晚年,境况更苦,靠卖书画度日,数千卷书籍变卖一空,竟落到“帱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藁寝”的地步。直到73 岁,孤零零地病死在稻草与书稿之中,以一领破草席裹身入土,在贫病交加之下离开了人世。可他却为人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南词叙集》、《四声猿》等行世。
',2)">
 
你在本篇停留 · 谢谢你来访
更多精彩等待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