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林校西周车马坑
“一车四马”随葬丰 “甲”字大墓透隐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12:31
遗址故事
【文物钩沉】 洛阳重大考古发掘回顾
林校西周车马坑
“一车四马”随葬丰 “甲”字大墓透隐情
□记者 李燕锋

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
说起车马坑,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位于周王城广场的“天子驾六”,这个规模宏大的车马坑,不仅向世人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天子驾六”,也全面揭示了东周的车马葬制、车制结构等。
可是,西周的车马坑您知道是什么样儿的吗?在洛阳发现的西周车马坑中,哪一座最具代表性呢?
1993年,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原洛阳林校综合楼基建过程中发现的这座西周车马坑,或许能解开我们的疑惑。
遗址简介
该车马坑位于瀍河以东、中州东路路北的原洛阳林校校园内。市文物工作队于1993年3月至6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这是继1984年在该校园内发现西周车马坑后的又一次发现。
车马坑为长方形,南北长约4.4米、宽约3.8米。坑分两层,上层出土原始青瓷瓮、瓷尊及铜尊、铜铙、铜提梁卣(yǒu,古代酒器)、铜四足器座,另有漆器等,下层埋藏一车四马及铜兵器、蚌饰等。车位于坑的后半部,车前有四匹马,马头均朝南,骖马在前,服马稍后。
从发掘结果看,马应是被杀死后放于车辕两侧预先挖好的土槽内,呈站立姿势。车轮也是放于事先在夯面上挖好的平面呈椭圆形的土槽内,车厢前半部堆放着矛、刀、剑、戈等铜兵器,后半部放置铜甲、铜镞等。车厢后部压着一只脖子上系铜铃和海贝的小狗。
发掘意义
这次发现的林校西周车马坑保存比较完整、随葬品比较丰富。它的发现,为研究洛阳地区西周时期的车马葬制、车制结构、车马坑特点及西周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一车四马”随葬丰
超大瓷瓮世罕见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洛阳林校)似乎与西周这个朝代有着深厚的渊源。多年来,这个校园里的大小基建工程,似乎都能发现一些与西周有关的东西。
1984年,在该校园内曾发现一座西周车马坑,但遗憾的是它保存得不够完整。
1993年,市文物工作队在这里又发现一座西周车马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这座随葬品十分丰富的车马坑。
1993年之后的几年里,市文物工作队又在该校附近探测到五六座西周车马坑。
2010年,市文物工作队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大型的西周洛邑祭祀遗址,西周洛邑城的城址也因此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几千年前,洛阳林校所在的位置,与西周城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一连串的考古信息却让文物工作者对这块神秘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今,负责林校西周车马坑发掘工作的市文物工作队副队长俞凉亘,回忆十几年前的那次发掘时,最先想到的便是这座车马坑丰富的、令人激动不已的随葬品。
据俞凉亘介绍,这座车马坑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南北长约4.4米,东西宽约3.8米,坑深1.8米,在车马坑的中部,有一长方形的盗洞,但被盗并不严重,整个车马坑保存尚算完整。出现在里面的随葬品非常丰富,共出土器物60多件,有瓷器、铜器、蚌器、骨器、漆器等。其中瓷器有3件,属原始瓷器,以高岭土做胎,胎骨为灰白色,内外壁均施灰绿色釉。在清理这3件瓷器时,考古人员发现,瓷器的周围有很多布纹,与瓷器的漆片没有粘连。由此可推测,这些瓷器被放置到坑内后,被人用布盖了起来。
在这3件瓷器中,有一件瓷瓮最引人注意:瓷瓮口径31厘米,腹径54厘米,高42厘米,其烧结度、胎质釉色、渗水性已基本达到标准的瓷器尺度,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原始瓷器,非常罕见。
铜器种类比较多,有铜尊、铜提梁卣、铜四足器座以及一些铜兵器如矛、卷首刀、剑、铜甲片等。其中一件铜铠甲属洛阳地区西周时期铜铠甲的首次发现。
此外,在随葬物品中还发现了不少蚌器,有蚌片、蚌泡、蚌壳、海贝等,其中蚌片发现最多,估计为装饰品,形状各异。
车马坑形制特别
“双层卧铺”难搞懂
丰富的随葬品让文物工作者激动不已,而这座车马坑的形制却让大家疑惑重重:整个车马坑被随葬器物分成了两层。
也就是说,车马坑内埋的车、马、兵器和其他器物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其中,瓷瓮、瓷尊和铜提梁卣、铜尊、铜四足器座等器物放置在车马坑的上层;下层则埋藏着一车四马及一些铜兵器、蚌饰等,其中车置于坑后半部,车前驾四马,马头均朝南,由于曾遭盗掘,仅东边一匹骖马保存比较完整。
“这就像一个双层卧铺一样。”俞凉亘说。对于这样的摆放方式,在场的考古人员都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以前发现的西周车马坑内,车、马及一些随葬品都是摆放在一起的,像这种分成两层的车马坑还从未出现过。直到今天,这个“双层卧铺”仍是个谜。
虽然不知道古人这样摆放随葬品的理由,但根据现场的情况,考古人员还是复原出了当时的一些场景:
比如车马坑内的马呈站立姿势。为什么会这样?根据发掘情况,考古人员推测,车马坑内的马应当是被杀死后放于车辕两侧预先挖好的土槽内,马腿放置在一个方坑内,从而能使其呈现出站立姿势;此外,车也显得很立体,因为车轮也是放于事先挖好的土槽内的。
在车、马等放好后,当时的施工人员在整个坑上还覆盖了一层席子。几千年后,虽然席子早已不复存在,但留下的席印依然清晰。不仅如此,考古人员还推断,当时的人们还将席子多出坑边的部分贴着坑壁折了起来,然后才开始给坑内填土、夯实。当土层夯至车轮上部时,开始在里面摆放瓷瓮、瓷尊、铜器等,之后再填土夯打,直至车马坑的顶部,由此形成了“双层卧铺”。
墓主身份虽不明
“甲”字大墓透隐情
独特的形制虽然让考古人员犯了难,可对这座墓葬年代的判断,大家却胸有成竹:非西周莫属。
俞凉亘说,考古学上判断一个遗址的年代,通常是根据土层及出土器物的特点与史料,以及之前已确定年代的遗址进行对照。
考古人员首先断定这是一座殉葬坑,但由于该车马坑被一个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打破,而该墓又被盗,没有任何遗物,因此这个墓便无法作为判断车马坑年代的参考。
但车马坑的盗洞呈长方形,开口在近现代层以下,打破了唐代层,洞内还有唐代的板瓦、白瓷片和宋代的青瓷碗残片等,因此可推断,此车马坑在宋代就已经被盗过。
此外,这座车马坑出土的部分器物,与洛阳及其他地方出土的西周器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瓷瓮在胎质、釉色上与其他西周墓中的瓷瓮特点吻合;铜四足器座与陕西岐山贺家沟村的调色器器形相同;卷首刀与周初一种名为康叔斤的器物很相似;柳叶形剑与丰伯剑的造型和纹饰相同等。考古人员判断,它应属西周早期的车马坑。
值得一提的是,林校西周车马坑内出土的器物多数比较完整,除了瓷器、漆器和蚌器容易自然损坏外,其余的青铜器仅有少数残破,这与洛阳北窑西周墓中兵器95%以上被毁坏、老城西周车马坑兵器全部被损坏的葬风截然不同。
这座车马坑到底是为谁而建呢?
遗憾的是,考古人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但有一些线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这座车马坑附近,类似的车马坑还发现过不少;在这座车马坑正北方向不到200米的地方,考古人员还发掘过几座带有长长墓道的“甲”字形大墓;更让大家激动的是,2010年,这里还发现了西周的大型祭祀遗址……
丰富的陪葬器物、代表着较高规格的“甲”字形大墓、不远处还有祭祀遗址……余良亘说,这些线索交织在一起,虽然我们尚不能准确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但其地位应当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