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斗邪完整版电影伊雷:礼、德——救援心灵的火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5:59:05
 

中者,心灵也;华者,光明也。

中华文明是内修而外化的文明,是内用成圣外用为王的文明!

 

 

 

礼、德——是救援心灵的火炬

 

 

作者:熊春锦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传统道德文化的复兴和教育的深化。“德”具有五个子系统,礼德是“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这五德犹如五环相连,共同构成德的唯一性,缺一不可。一些学者把礼德仅仅看做是“礼节、礼貌、礼仪以及人们的气质和风度”,这是非常狭隘的,礼德同样是营养人类精神系统的能量,是人体精神系统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

 

  “礼”字的内涵很有深意,一经简化之后,一些道德寓意都丢失了。如礼,原繁体字,左为“示”字,右为上“曲”下“豆”。从小篆来看,“示”为祭台或肃立鞠躬的人形,“曲”像两个玉器放在盘中,“豆”为祭祀用的器具。用礼器供着两块玉器奉献给天地,象征心灵纯洁无瑕,温润如玉,以此感动天地,与自然沟通,借助天地间的能量和谐心身,进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去伪存真。“礼”是先民自觉敬畏天地,效法自然,尊道贵德,提升精神系统能量和品格的真实反映,折射了中华祖先对自然和谐法则的遵循、效法,对道德无形力量的感悟、汲取,这应该是礼仪文明的核心要义。

 

 

 

 

 

 

  老子在《德道经》中把“德”阐释为“上善”的概念,它指的是最为质朴无瑕的品性,其根本是指修“十善”之心,要求修养道德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具备“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十善心都是上善的基本元素,是礼德的基本成分,其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十善的实践,还必须运用“四项行为准则”加以规范,这“四则”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行。

 

  我们常说“热爱”,没有内“热”,哪里有外“爱”呢?心中礼德能量充沛,才能生出火德的光明而产热量,由此而自然生成至真的爱。礼在传统五行分析中属火,在五脏分析中属心的范畴,礼德完备的人,心中道德能量充沛,心中阴火(虚荣、妒忌、嗔恨、猜疑等)渐渐熄灭,真火(热爱、感恩、宽恕、关怀等)不断产生,就会满怀真诚地关爱他人。古代圣贤通过对人体内环境的实践和分析发现:五脏内德性含量的高低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事业的兴衰乃至生活的际遇。古代道德教育,要求人们通过“十善四则”的实践,不断培育、增强心中礼德之火的无量光明,具备无私爱人的资本,让人人自然地流露出真爱,展现出“上善”的品格风貌。

 

 

 

 

 

 

 

 

  我们常说“知书达礼”,“达礼”的“礼”,是指要通过诵读经典之“书”,摄取精神营养,而达到心灵光明磊落、公正无私地做人,而不是心地阴暗,昧着良心苟活于世。做道德之人首先要使五种德性品格完整,具备承载丰富德能的条件。德能达到一定的量级后,又会具备转化和传输光明的能力。礼德的光明不仅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而且能释放出来帮助他人。正如《大学》中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指的是自身的礼德光明,第二个“明”是指的奉献给他人、众生的光明。合以来就是说,真正的道德学问,首先在于彰明、释放自己的德性能量,奉献与人民。

 

  由此可见,礼包含德性、能量、仪规三个系统,丢失了德性和能量的礼仪,只是徒有其表,并不完整。礼德既有文明教化的自然属性,又有文化的社会功能,礼德是人类有别于所有动物的根本标志,没有礼德的修持,缺少火德能量的运化,失去礼仪的制约规范,人与动物就没有什么分别。心中缺乏礼德的能量,没有礼仪的修持,社会就会出现一种野蛮和愚昧的状态,法律也难以全面制约。所以说,礼德是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是智慧与愚昧、善与恶的晴雨表。礼德越高尚、礼德能量越饱和,礼仪就越清晰,禀性修持规范度越高,社会表现的也就越文明。

 

 

 

 

 

 

  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意思是说,当社会发展到单独靠外在的、浅表层的礼仪修养时期以后,忠诚和信义已经随着仁、义、礼三德的相继丢失而难以幸存,道德的浅薄化、沙漠化就难以避免了,所以不和谐的“乱”象就会开始出现。礼德的全面崩溃,缘于家庭和社会对道德信仰和修心教育的全面放弃,是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和顽疾的祸首。这个时候就亟待唤醒我们沉睡的灵魂,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激活我们原本的良知。

 

  盲从和虚荣把简朴的礼尚往来变成水涨船高的人情,使婚丧之事大操大办加重人们的负担;礼让的美德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迅速淡化和被扭曲;过度地开发使环境日益破坏,使敬畏自然让位于牺牲环境等,这些都是心中虚火妄作的外在非礼表现。一旦放任自流、积弊成习、习以为常,任凭无明的“阴火”

 

 

 

 

 

 

  蔓延,礼德就会进一步被异化而心理紊乱,祸患丛生。

  无视“礼”的德性和能量,忽略身心修养的礼仪内化,单向地企求礼仪的外化功能,也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愚不可及。今天我们重提文明礼仪,需要发掘礼德的真正内涵,重经典以知文,明德性而知礼,修礼德而立仪。那么“文明礼仪”才可能真正确立,培养道德的品格,运用道德能量营养心性才能达成。因此,救援心灵的任务,比单一的礼仪培训更为急迫!

 

  礼德的培养教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礼德修养对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意义巨大。引领群众修养心灵,积累德性能量,进而释放光明正大的高度理性温暖,人人相亲相敬,个个互帮互助,就能够迅速起到化解纠纷、促进和解的作用,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就能够安泰,以达到“安国家、定社稷、和人心”的目的。

 

  真正认识和重视礼德的救援价值,自上而下,由己及人,点燃自己的光明无私之火,光明和温暖就会成燎原之势,形成“一灵独耀,星河璀璨”的奇观。中者,心灵也;华者,光明也。中华文明是内修而外化的文明,是内用成圣外用为王的文明,中华儿女心中礼德之火一旦点燃,华光必将照亮东方,博施于世界!

 

原稿来源:太极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