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梦见拿刀杀死蜘蛛:“云计算”时代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珠江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34:38
发布时间:2009-6-21 8:21:13 分类:技术 已经阅读249次 作者:王容婧 来源:珠江论坛
摘要:随着云计算这一新的网络计算平台核心技术的出现,互联网进入从软件为中心向服务为中心转变的“云”时代。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也必将迎来新的挑战。云计算对资源建设的基本思想、内容建设、资源数据管理等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内地网民达2.53亿,超美国居世界首位。从全球范围看,据预测,互联网的数据量将以千倍的速度增长,原来的计算模式甚至数据中心面临着困境,时代呼唤着信息处理思维方式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服务计算模型——云计算诞生了。不论把云计算说成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还是网格计算的发展还是整合,我们都无法阻挡云计算引领的“云”时代的来临。
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资源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历了90年代建网、建库、建队伍的艰苦历程之后,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迎来了“云”时代新的挑战。如何在有效的成本投入下,让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对海量数据、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各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平台能给人们提供了以用户为中心,快捷、安全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它让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高端设备限制而进行计算、存储、应用网络资源的设想成为可能。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云服务让网络、软件、平台、管理及整合均以服务为核心,显然,“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最终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技术的发展引领着思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云计算让人们在思考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上要有前瞻性眼光,它更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一 、 “云计算”时代的特征
1.新的计算方式——云计算
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不同的应用角度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维基百科中 这样定义云计算:“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概念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电脑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1]”
从基本层面看来,本文将云计算的含义理解为:由大量的计算机阵列组成的大型服务器集群——即所谓的“云”,以共享基础架构为方法,将所有的计算机资源集中起来,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助管理,向全球用户提供个性化计算机服务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用户只需要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计算机服务。其核心思想就是服务。图一清晰地显示了云计算的6个层次:

图1 云计算基本架构图
2. 云服务的几大特点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服务,因此通过云计算来实现的服务即可以称为云服务。云服务的特点和其优势可以表现在一下几点:[2]
(1)云端存储数据
数据可以不必再存于用户自己的电脑中,只需在云计算提供的海量存储空间中存放即可,这样不仅节约成本,合理利用资源,而且在保证可靠安全存储的同时可以根据权限进行资源的整合共享。比如我们使用的网络相册。
(2)云端提供软件服务
无数的软件程序均置于云端的服务器中,而且软件架构在各种标准和协议之上,不必下载即可使用,而且可以多人网络协作使用,如Google Docs提供的在线办公软件。
(3)随时随地提供服务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简化了终端用户的硬件配置,只要用户的硬件设备能接入网络并且登陆他所使用的云服务平台的账号,就可以享受云端为我们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如Google App 企业应用套件。
(4)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由于云计算整合了网络资源,因此它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且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资源的整合以及服务的提供将更加人性化和便于获得。
二 、 “云计算”思想对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启示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基础网络和资源建设好比是教育信息化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需要不断改革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还存在着重视新技术的引用而忽视内容的建设,重视初次建设而忽视二次开发和深入整合,重视建设而忽略了建设的实用性[3],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检索困难,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的局面。总的来说,我国的资源建设缺乏服务意识,供给与需求之间呈现不对称情况。
云时代的到来,使得任何一个人在互联网上提交一个查询请求时,互联网上可能有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在为他同时搜索众多的数据库,并运用不同的方法为他提供可能的搜索结果。也就是说,人们不是从自己的计算机上,也不是从某个指定的服务器上,而是从浩瀚如云海的互联网络上,通过各种设备(如移动终端等)获得所需的信息、知识、服务等。这个互联网世界已经从以硬件为中心转向以软件为中心,并正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时代。随着“云计算”越来越强大,普通的终端用户将有可能像使用电和水那样轻松地消费“计算”资源。在教育领域,云计算的廉价和方便会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这将促使人们在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时要有前瞻性眼光,眼前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够用就好”,要提前着手探索“云计算”时代对教育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变化的影响,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云”机制,研究学校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机构的重新定位。[4]
技术是推动教育进步的一个车轮,云计算必将为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随着人们把信息处理逐步移到网上,教育资源建设者也要改变思路,以服务为核心思想,采取灵活的方式整合各方资源;在资源内容方面,将建设者和使用者联合起来,甚至每个使用者都可以成为资源的建设者;在技术管理方面可以利用云计算提供的一切平台服务,实行技术管理“外包”化。
1. 思想的转变
21世纪的教学方式是以学为主,学习的方式也从个人学习变成了协作学习以及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资源建设要明确一个问题:资源为谁所用?就是要充分分析资源使用者的需求,一切要以服务使用者为目标。这正是云服务的核心理念:一切皆服务。云计算的提供商已经给我们供应了基础平台,我们只需消费即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云时代的教育信息资源应该秉承应用为目标,服务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整合云时代提供的各种云服务,将教育资源建设变成一项开放、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事业。
2. 内容的建设
云计算时代,资源都飘于云端,而我们的教育资源也应该是飘于云端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各大资源门户承担着“云”(大量分散的教育资源)和“地”(资源的使用者)中介的角色。资源的获得渠道应该是广泛的,让各种角色都参与到建设中。黎加厚教授提出了“云服务粒度”的概念,“所谓云服务的粒度(Granularity),是指根据用户群的数量、用户同时访问网络服务器的点击数量(Concurrency)、所需计算机/服务器数量等决定的“云服务”规模度量。云服务不同的粒度构成了从11到108的连续(Continuum)。不同的机构、组织、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不同粒度构成的云服务连续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云服务粒度位置。 [5]”也就是说,在云计算时代,每一个人、公司和机构都可以承担云服务的职责为社会为公共网络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在资源建设上,我们每一个资源的使用者也可以提供自己的小云服务,可以让资源建设成为全民的任务,发挥群体的智慧。
云计算时代我们希望消费资源像消费电力一样简单,因此,资源建设者应该突出资源的内容本身,而不是繁杂花哨的技术,这就需要将技术嵌入到资源中,让信息的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轻松自如地找到并使用资源。另外,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对多种信息化资源的重组与优化,并且实施大范围、高效率共的享。云服务供应商为大家提供一个协作的平台,也让教育资源建设者们认识到资源内容灵活的重要性,要让资源能够随意地分割和重组,通过技术的支持实现细化和快速聚合的资源整合。
3.资源建设的统一管理与分布
云计算这种新型的共享与服务机制,能够充分保证资源建设与资源服务的良性运行。
一方面,云计算提供的平台即服务的应用形式,用户可以在供应商的基础架构上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来运行,然后通过网络直接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传递给其他用户。而这些软件也有着共同的协议,能够有效解决资源的互操作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况。
另一方面,云计算本身就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只不过它是分布式计算以及网格计算等计算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计算方法。它能够解决教育资源集中与分布两难的问题,使得各级教育机构的资源建设和国家的资源建设以及商业教育资源建设有效地整合起来。
三、 结束语
云计算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性网络的特征——共享共建共赢,而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它必将引领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云时代的教育技术观念也正在形成,在线、服务、便捷和个性化将会成为主导,而教育技术的使命正是研究如何将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育。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研究云计算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也必然将我国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带入新的纪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打开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云时代的教育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Cloud computing[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Cloud -computing,2009-1-5/2009-1-5.>
[2]张智威.信息以人为本-云计算时代的社交网络平台和技
[EB/OL].http://www.jxnu.edu.cn/sewm2008/Google-NanChang-Talk.ppt,2008-5-6/2009-1-2.>
[3]李卢一,郑燕林.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应该避免的三个误区[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8,(4):61-63.
[4] [5]黎加厚.走向信息化教育“云”服务南宁报告2.0[EB/OL].
<http://www.itjs168.com/html/kechengyanjiu/shiyanyanjiu/2009/0106/115.html,2008-1-6/20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