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梦见青蛇是什么意思:圆梦之旅(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57:57

圆梦之旅(十一---终篇)——俄国人物风情掠影(图文)  

2011-09-10 10:02:33|  分类: 人在旅途 |  标签:俄罗斯人、风情   |字号 订阅

        没有想到,短短的俄国六日游(掐除去国和回国的两天,实游仅4天),竟已整理出十篇文字,选发了300多张照片,真可算是丰收了。不过其中绝大多数是城市、建筑、园林等景观和其中的艺术品,虽然也点缀着一些田野风光和人物照片,但除第一篇集中放了一些,其余散在的量并不多,还是有点见物不见人之嫌。所以在结束这系列连载的游记之时,想最后再用一点篇幅来展示所看到的人物风情。

不过我不是专业摄影师特为拍摄人物而去,只是为了圆青少年时代对那个“老大哥”国家的挂牵之梦,在那边对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很兴奋,而体验的信息量太大,方面太多,对人物风情即使再感兴趣,也不允许多花时间在这上面,所以只能是浮光掠影的随机记录,谈不上目的性、主题性,自然也谈不上质量了。

然而,毕竟“人”总是那些“物”的创造者,一个国家的人的风貌,也许比起物质层面来,可以更生动客观地反映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在去俄罗斯以前,曾有错觉,总觉得自从苏联解体,政治经济改革硬着陆以后,俄国人的生活状况不会太妙,特别是听到卢布贬值,一夜之间许多家庭几乎变得口袋空空,觉得非常可怕。政治变革后,俄罗斯与前苏联到底有多大不同,也是在心中打着问号的。然而,这次去过,这些疑问大体上都有了答案,主要是看到人,决没有愁云密布的面孔,都挺轻松自在,而最说明问题的是,没有看到街头无所事事的闲人,更没有我们这边为了生存,到处打游击的摊档和店家占着人行道售货、加工、洗车等乱象。当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我不可能钻到小街僻巷,更没有深入家庭,所见到的肯定有片面性,但我还是带着些满足感回来的——十月革命的遗产,也许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但那是价值观的改变,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困境。

俄罗斯的贫富两极分化其实也十分厉害,这是从一些资料上读到的;我不可能在两京游的极其有限的的时空里,对此有多少感性认识,但我亲眼所看到的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却是可以肯定至少不是假象。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眼睛里见到的真实的人物风情吧。

俄罗斯街头一般是看不到这种闲散人群聚集的场面的,这是我们到俄罗斯第二天,第一顿午餐地,一家中餐馆,就开在居民楼的底层,我们团队的人在等待进入。这房子与国内的差别似乎不大,其实工业化建造的现代居住楼,全世界都面貌差不多的。大太阳下怎么下起雪来?不是的,那是飘落的扬花,在一些街区非常绵密,有时搞不好会扑面钻入鼻孔;地面的一些边角,扬花甚至会被微风吹卷到一起,聚成一团团棉花糖一样的不规整大球……

         

这才是正常的“地广人稀”的街头风景,这是在外交部大楼前的行人;老太和年轻士兵、姑娘对向而行,相映成趣——这引发我对人生哲理有趣的联想,那三个年轻人似乎正向着人生目标兴冲冲走去,而老太太已经走过那段路程,体验过了,不过如此,倒想一心一意地折返往回走了。

        

这里是街头咖啡座的一角,即便就在红绿灯闪烁的街角,也安静整洁,是普通百姓、亲朋好友悠闲聚谈的寻常去处。

仍然是这家咖啡座的一景。地面冲洗得很干净,一洼积水似乎特意留下犒劳鸽子——无论在哪儿,鸽子总是自由自在地不避行人。

你看,人和鸽子就这么友好相处。这位女士,烟瘾不小,但她还懂得远离人群,这就是最起码的文明,俄罗斯人有这个教养。可是我们这里,数十人的会议场合,身为领导干部,独自大模大样吞云吐雾的屡见不鲜,其他公共场所,更不用说了,什么禁烟令,既无自律,也无查处,一纸空文!

这是在阿尔巴特大街见到的两位闺密,人字拖,牛仔短裤、小背心、一把抓发髻,街头典型的夏日打扮;累了、饿了、渴了,简单的吃喝点饥,轻松自在——这里是自己的城市。

      

就在这对闺密前面,一对双胞胎在父母陪伴下阖家出游,似在商量是不是也该到哪儿坐下来吃喝了。不过婴儿车,难道里面还有个小娃娃?哦,以前他们是鼓励“英雄母亲”多生的;不过或许只是闲置旧物利用来装东西的?

我们的大巴经过莫斯科许多条大街,那儿的街心花园有的宽达数十米,延伸达数百米,读书时教科书上翻译成“小游园”;许多人不走人行道,而从这更安静闲适的环境中通过,需要时更可以坐下来休息聊天。

老人有时会有些不合群。这位老先生独自坐在地铁站的石凳上候车。上面那幅壁画,有着明显的前苏联时代的印记,普通劳动者是歌颂的对象。

这是火车沿途经过的一个叫沙布里诺的小站。这位老太太在等车,估计已坐等半天了,太阳下打起了瞌睡。那儿老老少少都不惧而且喜爱夏日阳光,是我在俄罗斯的一大发现。

有孩子的地方就热闹多了。这是一处公园里密林下的儿童攀爬游戏架,吸引着众多小男孩。

女孩要文静得多,这女孩传统的裙装和民族盛装头饰打扮,挺漂亮的,但按父母要求一摆pose,就显得拘谨了。

还是我在亚历山大花园偶然抓拍的这位女孩自然些。可惜她只顾和鸽群玩耍,又害羞,怎么也不肯直面我这个陌生外国人,其母亲就在画面外面坐着,友好地动员她让我拍,她还是不干。

老师带一群可爱的小学生参观红场。我不明白,有几个学生正低头专心致志地在手上玩着的是什么东西?

阳光下的小男孩,父母绝不会特为他选个荫凉的地方玩耍,因为俄国人太爱太阳。

那就来看看居民区里壮观的日光浴吧。这是我们的大巴路过的一处大型居住区,延绵好几百米的草坪上到处躺着作日光浴的人。

镜头拉近,可以看清有家庭聚会式的,也有单另独自享受的。前面一位美女仰面朝天和后面小伙只晒后背,是不同“流派”还是过一阵会翻过身来,从车窗匆匆掠过,已不可考。

这是在夏宫草坡上见到的晒太阳的一对,须知许多中国游客此时正都打着伞在遮阳呢。

当然有些晒太阳的人,是工作在身。这是一处公园里一群妇女正在整理花圃,我发现原来是按先画在薄膜上的图案来栽植不同颜色花草的。她们是园艺工人吗,为何不穿工作服?瞧左边那条白腿,更可能是来义务劳动的吧?但不知道现在俄罗斯可还有列宁提倡的这个制度。

就在这处公园,顺便捞到借光拍摄年轻情侣婚纱摄影的机会!这是俄罗斯城市风景场合经常遇见的,有专业摄影代拍,也有亲朋好友自拍的。新人打扮与这一对基本差不多,有的还手捧鲜花,更有相拥亲吻和新郎怀抱新娘的。

这一对看不出是婚前还是婚后,那摄影师怎么背影看上去像普京?哈哈!别人在拍照,趁对象摆好姿势,自己也按下一张,往往效果不错。

这位白衣女士应该是拍过婚纱照多年的了,如今早已镜头感十足,那双臂屈伸和腰肢侧弯、重心在单脚的姿势,够得模特儿的水准。旁边一位黑白连衫裙的,当属“自然”派。

选代表性的背景留个念,这是在夏宫著名的海神雕像水池前。

当然也有只在意近摄音容笑貌的。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我光拍美女,而是女孩子爱留下倩影,胜过男子百倍!所以遇到的几率太高。

从背后拍,虽然容貌看不到,有点遗憾,但主人公不会发现,可以不至影响其分心,我也不必担心遭抗议。

波罗的海滨栈桥上,海风很大,头发飘拂遮脸是个麻烦,不过我这是偷拍,角度只好偏移靠边,其实正面照,掠过几缕发丝还是很生动的。

都说俄国美女多,我在一处热闹街头等团队集合,发现走过的竟都是女性,便连着随机按下几张,美不美顾不得选择了。

容貌美或不美见仁见智,不过这位一边走一边捧读读物的女子的风貌,总还是一种美吧。

诸位有没有发现——我也是整理照片才发现,后面那位淡黄头发的女子,在三张照片中始终出现!细看前二张,她手中拿着一块英文小圆牌,方知,应该是旅游公司等人的,想必还有一个旅行团队也在此集合呀!

参观夏宫那天,美女如云,这位真算得上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啊!

这是更激情四射的一幕!

一般的亲昵动作,更是屡见不鲜,不过近年来中国年轻人已经追赶上了。这是一处公交站点,不过这两位爱侣还是为避开人群,站到车行道上去了。左边只露一头的是我们的旅游大巴,这条街就是第一张照片我们吃饭的那家餐馆前的居民区大街。

滴血教堂前的一对情侣,只是累了,歇一歇脚。请注意桥栏上方的一片棚子,这与后面的图片有关。

教堂前的棚子下,原来是一大片小商品市场。这个摊位是卖琥珀项链和饰品的。琥珀是俄罗斯特产,做成工艺品,不便宜,摊位和正规商店似乎并没有太大价格差距,也许卖得太便宜,倒让人怀疑会不会是假冒的了。

这是卖瓷器的,形制、图案与瓷器大国的我们,颇不相同。

还有一两家卖稍加装裱的老照片的,我们国家还不太兴,但那边选购者不少。不过我从价格不贵看,相信其中不少是翻拍做旧的。但作为家庭装饰,比一些廉价批量生产的劣质油画,似乎更透着些文化气息和历史感吧。

这里还有各色皮帽,也是俄罗斯特产,年轻女孩戴那白帽肯定极娇媚,但价格堪比琥珀,非常贵,即使最普通的也未敢问津。

卖俄罗斯套娃的摊位最多,属于无锡大阿福,北京兔儿爷那种人人皆知的工艺品。不过按大小和套接的数量以及工艺水平,价格可以达到“贵族与贫民”之悬殊差距。

除了经典的胖嫂造型,套娃还有许多是名人造型的,大牌球星、政治领袖无所不包。

街头风景也有偶遇的特殊场景——这是红场上接受电视采访的一幕,这坐轮椅的不知是不是一位英雄人物?背景好像是一幅简单的莫斯科到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地图,也许他的事迹与此有关?

红场外伏龙芝雕像前,扮成蜘蛛侠供人合影赚钱的艺人;从中可以看到西方流行文化元素在俄罗斯也已落地生根。

但古典文化传统更影响深远,这是在叶卡捷琳娜花园见到的一位风度翩翩而孤独的长笛演奏家在献艺。

我说献艺而不是卖艺是不无道理的,在他周围并没有任何乐器箱等可装钱的容器,也未见人塞钱。

这是阿尔巴特大街普希金故居前吹风笛的艺人,可惜他动作幅度大了些,侧着的颜面有点模糊。

一位街头画家和她的作品,正规的素描似有科班功底,但街头让人付出许多时间来作写生,不太现实,所以下面的快速漫画人像才是谋生的主要手段。

画家正在为一位女士作肖像画,不过也不是那种纤毫毕露的写生,而是对五官略加夸张美化的创作。

在阿尔巴特大街上,观摩一位画家的画并攀谈了好一会,用彼此都很小儿科的英语。他是画油画和水彩的,功底不错,我很喜欢他有些豪气的画风,收费也还算合理,像我背后那张花卉静物大小的大约在人民币3、4000元左右(当然还要看内容和技术艺术水平,会有上下)。聊天过程中我看到与一位女士成交了一幅画幅更小的水彩,不到500元。分手我邀请他合影,他欣然应允了;我夫人把带着的一个锦缎包装的工艺品袖珍镜盒(不值钱的小玩意儿,但很有中国特色),赠给了他,因为他说有个女儿。

俄罗斯面向全世界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世界各民族的面孔都可以看到。这是离开莫斯科回国在机场候机厅见到的,两位我觉得应该是马来人种的年轻女子,理由是虽然同样的包着头、穿着严实,但比西亚、北非那边的伊斯兰女性打扮艳丽得多。

而俄国人也在更多地融入国际社会,东正教虽然仍占着宗教的统治地位,可像这位一样的“异教徒”也不少,在机场候机片刻也坐起禅来,当然也许只是瑜伽来着……

 

好啦,照片到此结束!这一系列的十二篇游记文章也总算结束了,谢谢耐心跟读的各路朋友!

俄罗斯的人物风情,并不止于这次旅游,在我,是由更多的“风流人物”积淀在脑海的,他们从政治、军事到文学、艺术到科技、体育……唯独经济界的人,我一无印象,这既说明我与此行隔膜很深,也说明俄罗斯这方面顶尖人物也许真乏善可陈吧……。下面随便贴了些方方面面的知名人物,作为趣味测试,看看能认识几位?认出10位者可算及格,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