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梦到很多小蛇缠身:丁大伟:独家探秘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7:34:45

丁大伟:独家探秘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发布时间:2012-01-09 08:27 作者:丁大伟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925次

   【内容摘要】:普拉昌达办公室的桌子上,一个被擦得锃亮的毛泽东铜像格外显眼。连铜像脖子上系的红领巾,都像是刚刚洗净佩戴上去的。一侧的墙上,挂着五个人的肖像,依次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与毛泽东。

   “世界工人大团结!”、“尼泊尔共产党   (毛派)万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这样的口号,让中国人熟悉而陌生。然而,这却是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中国邻居尼泊尔目前最大的政党尼共(毛主义)依然在使用的口号。   12月初,尼泊尔军队整编安置特别委员会宣布原本隶属于尼共(毛主义)的武装力量——尼泊尔人民解放军——的整编工作已经完成。接近两万人的尼泊尔人民解放军,9000余人编入尼泊尔国防军。另有7000余人退伍,其他剩余人员重新安置处理。尼泊尔军队整编安置特别委员会官方人士表示,“人民解放军”整编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尼泊尔和平进程取得关键性进展。   这个曾经被美国政府列为恐怖组织、被中国政府发言人斥责为“盗用中国伟大领袖的名字”的组织,已经不再是尼泊尔的地下组织,而成为尼泊尔第一大参政党。日前,记者走访尼泊尔,试图解读一个真实的尼共(毛主义)。   尼共带领的“游击队”受农民青睐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西侧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的地方,就是中尼边界上的樟木口岸。作为一个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小镇,樟木和对面尼泊尔的山村科达里隔波曲河峡谷相望。波曲河河谷上有一座公路桥,被称作中尼友谊大桥。靠近西藏的一侧,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贸易市场。洗衣粉、卫生纸、纺织品之类的店铺中,一片生意兴隆的景象。徒步走过中尼友谊桥前往尼泊尔的人,基本都是五湖四海的背包客和来此采购物品的尼泊尔居民。中尼友谊桥靠近尼泊尔的另一侧,是个名为科达里的小山村,唯有的几栋砖瓦建筑,也破败不堪。从科达里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100多公里的公路,越野车却需要行驶接近4个小时。   距离加德满都5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桥,桥头竖立的黄色水泥石碑用尼泊尔语和汉语篆刻着:“刀拉尔卡特大桥,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合作修造,1966-2023”。   这个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历史长达280多年的沙阿王朝,在2008年被宣布废止,现在该国的全名为“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2006年到2008年,尼泊尔兴起了推翻沙阿王国政府的民众浪潮,其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正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此前,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和其带领的“尼泊尔游击队”被尼泊尔政府和美印等国认作为恐怖组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政府先后至少援助前尼泊尔政府2000万美元用于清剿尼共(毛主义)及其武装力量。2005年2月23日,就尼共(毛主义)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表示:“这个派别与中国毫无关系,而且他们盗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字,我们感到愤慨。”   1949年,尼泊尔共产党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创立之时提出其目标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取在尼泊尔实现社会主义。”随后,尼泊尔共产党逐渐分离为多个互不隶属、相互独立的政党,比如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尼共(团结中心)等组织。1994年,尼共(团结中心)领导人普拉昌达,因不满该组织几大派别坚持“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道路”,将反对其“用暴力恢复民主”主张的派别成员清除后,建立“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决定“展开人民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道路”。1996年,普拉昌达带领部分人员,进入尼泊尔深山丛林,开始发展军事武装。从那时起,尼泊尔陷入了长达10年的内战冲突漩涡。   在君主制王国时期,尼泊尔经济情况恶劣,社会底层农民对王权统治和森严的种姓制度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据当时的官方统计,超过80%的农民因无土地成为“失业或未充分就业农民”。这样的情况下,尼共(毛主义)所带领的“游击队”因“消除种姓、地区、宗教、妇女歧视”的口号,得到基层农民的青睐。甚至其通过暴力手段抢劫“银行”、商人和类似于税收的“暴力募捐”都得到基层农民的响应参与。据了解,“尼泊尔游击队”在10年内战中,武装士兵人数高达3万人,而其他人员和民兵达10多万人。   狭小拥挤的尼共(毛主义)总部   在尼泊尔联合民主共和国成为公开合法的政权后,尼共(毛主义)逐渐走出其立足打游击的偏远丛林山区进行公开活动,并将其总部设置在首都加德满都。负责接待记者的是尼共(毛主义)秘书处官员Nabarj Pudasain Gurans。虽然他的英语表达能力一般,不过整洁的穿着、利落的职业习惯,俨然是一副“政委”的形象,和他从事游击队工作期间照片上的形象大相径庭。一见到记者,他便出示了其党员证以确认身份。但对于记者,他只是简短询问了身份,没要求查看任何证件。加德满都的街道拥挤破乱,前往尼共(毛主义)驻地的道路更是如此。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计程车的颠簸,来到加德满都市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一座三层小楼坐落在土建的排球场旁,这就是尼共(毛主义)的总部所在地。楼顶的牌子不大,走近后才能看到内容:Unified Communist Party of Nepal (Maoist),即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门口没有保安,只有一个负责看守大门的小商铺老板。进入大门,是个简陋而整洁的小庭院。不需要登记,也不限制拍照。Gurans告诉记者:“随便参观。”在被问到是否可以参观普拉昌达的办公室时,他则回答:“普拉昌达同志是在这里办公,但还没有到上班时间,所以他不在。可以参观他的办公室。不过,如果想等到他并进行交谈不行。”   经过有点阴暗的楼道,来到普拉昌达的办公室。会客室不大,能容纳5个人左右。几个不算新的普通沙发和茶几,整齐地摆放狭小拥挤的客厅里。用玻璃板隔开的办公室内,一个办公桌和一个椅子就占去一半的空间。这不禁引起访客的质疑:体态并不瘦弱的普拉昌达能否顺利入座。   桌子上摆放着几份尼语文件,一个被擦得锃亮的毛泽东铜像格外显眼。连铜像脖子上系的红领巾,都像是刚刚洗净佩戴上去的。办公室一侧的墙上,挂着五个人的肖像,依次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与毛泽东。普拉昌达办公室的上层,是尼共中央委员会开会用的会议室,一番70年代大陆内地乡村大队部的模样。长条桌围成两圈会议桌,主席台是用稍微好点的会议桌替代。   主席台后的幕墙上,除了尼共的名称、粉刷的党旗和油漆肖像画以外,还挂着几个普通人的大照片。Gurans说,那是参加游击队或者参加示威游行而“牺牲”的人,也有被前尼泊尔国王统治政府枪杀的人。“他们是我们永远的烈士。”他如是说。在另一个比较大,却更为简陋的会议室内也悬挂着那几位“烈士”的照片。   外事局堆放着一些杂志和光盘,基本都是其他各国时政内容。其中一份光盘上边印着:Reportto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Gurans看到光盘,拿起用衬衣擦拭几遍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文件柜,并说道:“中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到了上班时间,陆续走进来工作人员。据观察,在这里,女士穿着都比较随意,男士则大都身着整洁的衬衣、笔挺的西裤。
  “游击队”营地:不因交战冲突影响旅游业   距离加德满都最近的“游击队”营地位于尼泊尔最为著名三大旅游目的地之一的Chitawan(奇达旺)。Gurans提示,必须取得游击队、尼共办公室和政府部门的许可才能前往。   2006年11月21日,普拉昌达代表尼共(毛主义)同以尼共(联合马列)、全国大会党为首组成的七党联盟政府在加德满都签署和平协议,同意中止内战,放下武器,并加入临时议会和政府。根据当时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毛主义者的军事战斗人员应限制在七个营地中。协议还规定:由驻尼泊尔联合国机构负责对武器和军队的审查和监督。   2011年初,联合国特派机构全面撤离尼泊尔,尼各大党派协商成立了继续负责军队整编的尼泊尔军队整编安置特别委员会,继续对以上各个营地的毛主义者军事战斗人员进行监督。   记者所见到的奇达旺营地,位于一片树林中,房屋修缮整齐,营房被刷新过。同行监督的人,时刻提醒记者不能拍照,只能在游击队营地外目视参观。据了解,过去这里每天都组织训练,经常有很多年轻人前来报名参加。这里的“游击队”是和平协议达成之前最靠近尼泊尔政府军包围的地方。一位同行的尼泊尔人表示:“这里是尼泊尔支柱产业—旅游业的重要目的地,双方都有默契,不能因交战冲突影响这里的旅游业。”   和平协议达成一年之后的2007年6月,联合国尼泊尔特派团已经完成对将近3500名尼泊尔人民解放军(即尼泊尔游击队)士兵的监控和核查,并根据年龄和是否为和平协议达成之后才加入“游击队”的人员进行了遣散。而政府军也同样受到联合国派驻官员的监督,以便停火协议得以执行。次年,走出丛林游击战争,以公开身份参加尼泊尔大选的普拉昌达被选举为刚刚成立的尼泊尔联合民主共和国首任总理。   然而,尼共(毛主义)和其他派别的争端冲突依然存在。尤其是因“游击队”和政府军的地位问题,双方多次发生争执。2009年4月,因为未能达到将部分尼政府军高层官员解职的目的,普拉昌达高调辞去尼总理职务。彼时,尼泊尔议会总共601个席位中,尼共(毛主义)占据220席。自此,尼泊尔在取得和平、结束内战之后,又陷入政治动荡之中。截至2010年,上述7个营地尼泊尔人民解放军在编人数仍高达19000人,被核定需要裁撤的人员仍有4000人左右。和平协议规定裁撤后,剩余成员将被编入统一的政府军队。普拉昌达的辞职,引发了尼首都加德满都的政局动荡。有部分民众在街头聚集游行、焚烧物品抗议或质疑尼共(毛主义)当局寻求和平的诚意。   此事终于在2011年底得以进展,不过重新整编后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之前各方达成的协议,原尼泊尔人民军限定最多只能将6500人编入隶属政府的国防军,并且限定只能从事救灾、工商业保护等非战斗性任务。而此次整编9000余人进入国防军,能否按照已经达成的协议仅仅作为从事非战斗性任务的“特别部队”,这一点依然留有变数。   尼泊尔民众:厌恶政府对印度唯唯诺诺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加德满都谷地的Durbar广场上,印度教寺庙和佛教寺庙夹杂林立,其中也矗立着基督教宗教建筑。即使在长达10年的内战冲突中,尼泊尔各个民族和不同信仰群体的民众之间,却鲜见政治对立和冲突。   一位加德满都的书店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说:“那些政治家们的争吵,我们不太懂。我只关注自己的生意,我也只是个普通的Hinduism(印度教徒)。”   对于将“实现尼泊尔共产主义”作为纲领性目标的尼共(毛主义),尼民众也各执一词。一位茶叶商人甚至回避谈到尼共(毛主义),表示说:“不论如何,希望他们不要延续以前在乡村里的某些做法,比如禁止经商、没收商人的财物,或者搞什么‘募捐’等。”而社会底层民众,却似乎对尼共(毛主义)及其领导人普拉昌达顶礼膜拜。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我喜欢这家伙,他是尼泊尔唯一一个不对印度人唯唯诺诺的政治家。”在从加德满都前往乡村途中,随机采访的几位农民、流浪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说法。“我们在种姓制度下,只能给别人种田却自己挨饿。但他们(尼共毛)至少能分给我土地。”一位农民表示。   尼泊尔是个多宗教多民族色彩浓重的国家,大部分民众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和尼共(毛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政治和哲学信仰的无神论世界观形成了强烈对比。但尼共(毛主义)所宣扬的“打破种姓差别、男女平等、推翻尼泊尔的君主制”却又得到多数底层社会民众的认同。一位普通民众表示:“其实我们的宗教、语言、生活习惯,都和印度相似。但我们却十分反感被认为我们受到印度的影响,我们也厌恶大部分尼泊尔领导人对印度人唯唯诺诺。”   2011年初,尼共(毛主义)领导人发动“反印度运动”,要求印度偿还该党声称的“被印度掠夺去的领土”。事实上,2008年普拉昌达当选总理后,成为尼历史首位上任后没有前往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尼泊尔领导人。   根据全面和平协议,尼泊尔临时宪法已经在2010年的5月份到期,制宪会议已经两次投票决定延期到2011年8月31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尼泊尔各政党,尤其是尼共(毛主义)、尼泊尔全国大会党和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之间的冲突争斗并没有减弱的迹象。这意味着两大政党拒绝加入的巴特拉伊总理政府,推动新宪法制定、推进和平进程、缓和争执动荡局势的前景充满了变数。
来源: 《凤凰周刊》 | 来源日期:2012年1期 | 责任编辑: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