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自己开枪打死人:引用 高三二模后应该干什么(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13:33

二模之后该干啥                2010-4-20

    ——写给高三学生的第17封信

二模已经结束了,成绩将陆续公布,有的考生成绩不错,还想进一步挖掘潜力;有的考生成绩不理想,有点灰心。面对潜力,面对失误,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如何科学的,准确的估价实力,这里给考生一个“拆分法”,供考生参考。

    “拆分法”的前提是平和心态。二模只是一次重要练习,不是正式高考;是一次重要检测,把问题暴露出来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找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高考成绩一定会提高。平和心态是指“胜不骄,败不馁”,以平常心拆分成绩。

“拆分法”的第一步是“求差”。用每一科的卷面总分减去每一学科考生的得分,结果叫“学科失分”,把四张试卷的“学科失分”加在一起叫“总分差”。比如一位同学数学二模成绩为90分,那么“学科失分”为150分-90分=60分。

“拆分法”的第二步是“拆分”,这是关键的一步,要仔细、准确,拆分是要把“学科失分”一分为三,也就是把“学科失分”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确实不会做的题,也就是试卷中的最难的题,一共有多少分?拆分的第二部分是经过50天复习还可以提高的部分,也就是潜力部分,一共多少分?拆分的第三部分是会做的题但是失误了,或者不准确,失分了,一共多少分?比如前边说过的那位考生数学学科失分60分,其中第一部分不会做的题占40分,第二部分有潜力的占5分,会做的题失分占15分。把会做的题做错了改正过来,潜力进一步挖掘,这个考生的数学成绩实力是90分再加上20分左右,也就是说110分左右。

    “拆分法”的第三步:把四张试卷的失分拆分后,再把四张试卷拆分后的第二、第三部分加在一起,再加上二模成绩就形成了考生的实力总分。如果一位考生二模成绩是490分,总分差是750分-490分=260分,260分中有200分属于不会做的难题,有30分潜力题,而会做但是失误的题占30分,这个考生的实力总成绩应当是在520分——550分之间。

要知道,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有些题,特别是试卷中的难题,有的学生不会做是完全正常的。二模过程中有些题虽然不会做,但经过50天复习完全有潜力提高,因而能做出一部分,这也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会做的题做错了,失分了,这是不应该的,只要仔细,认真,只要高考时不重犯错误,这部分成绩提高是最容易的。

在考试时,考生会做但没有得到相应分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这些需要我们了解并解决。

1.会而答错:

【表现】

①明明会的简单题,下笔就错,一错一串;

②心知肚明有把握,答题卡壳短路;

③确实会结果却错了;

④知识都会,思考不周全,缺少步骤,答题不完整。

【原因】

①审题错误;

②心急怯场,心态不稳定;

③运算错误、抄写错误、涂改错误;

④思考不细,推断轻率。

【解决方法】

①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未知什么、需知什么,确定思路,寻找最优方法,下笔解答开始慢点,稳定情绪,保证准确率,逐步加速。

②暂时放弃,等心态稳定再做。

③答案确定后,要集中注意力,做到脑想、手写、眼查三管齐动,检查验证。

④答案多思考细分析,推断考查什么知识点,解答要条理清楚,表述完整,详略得当,结论准确。

2.会而不熟

【表现】

①没记住,判断出错;

②知识会,方法不对,过程繁杂,无法解答;

③回答不严密,表达不完整。

【原因】

①记忆不准,知识混淆;

②缺乏分析,急于出手,方法不当,步入歧途;

③审题不细,忽视条件,没弄清要解答的问题。

【解决方法】

①对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异同,记住不同点。

②规范解题程序:

仔细审题:已知未知要看清,条件结论记分明。

分析思路:由未知想需知推向已知;

选择方法:从思路中选择最优方法;

题目解答:书写公正、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会而没时间

【表现】

①部分题目会做,但没有时间做;

②考试的时候没有思路,一出考场就会了。

【原因】

①对试卷难度整体把握不准确;

②答题顺序、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解决办法】

①统览全卷,把握试卷整体难度;

②根据自己实际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③敢于舍弃,或暂时舍弃部分费时、结果不理想的题目。

知道了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及如何把该得的分都得到后,建议我们要做如下事情。

第一,要学会选题。在模拟试卷如山倒的情况下,考生要冷静学会选题。考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对历次的模拟试题进行筛选,已经熟练掌握的试题可以不做,少做;对于特别难的题也不能死抠,不能抓住不放。选题过程、练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是寻求易中难三档题的感觉,黄金时段考生一定要抓住中低档试题,历年高考有一条不变的规律:真正拉开考生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也就是600分以内的试题。高考复习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主干知识牢固、网络知识清晰。知识形成网络便于考生记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系统论认为:系统组织起来的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大于部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和。高考复习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考生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

一般考生如此,优秀考生也不例外。抓中低档试题可以提高考生复习的信心,也可以提高得分率。

    第二、注意积累错误。考生要花一点时间把历次模拟试题的错误积累起来,特别是会做的题做错了,一定要收集、积累。其他考生的错误如果具有典型性也可以收集。收集、积累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分析、改正错误,这是关键的一步。一定要把错误的原因分析透,分析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为什么找不到解题的切口?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审题问题还是计算问题还是描述不准确?是应试策略问题还是心理品质问题?反思过程就是回归的过程,回归到课本上来,回归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来;反思过程就是同化过程,顺应过程,在反思过程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反思过程就是强化过程,升值过程。通过反思达到“做对一道题,掌握一套题”,“解决一种题型,掌握几个规律”。收集、积累错误,分析改正错误,错误就变成了宝贵资源。为了使这一环节真正落实,建议同学们预备一个错误记录本,按学科、按内容分类收集、整理,高考过程中这本“错误记录本”就是你的致胜法宝。

第三、回归。黄金时段的复习要重新回归到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上来,回归到《考试大纲》和课本上来。模拟考试后的高考复习应当遵循这样一个方针:“梳理、巩固,查漏补缺”,这是提升考生复习效益,实现高考目标的必由之路。回归过程就是依据对模拟考试的反思重新进行梳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网络知识的再梳理、再巩固、再落实。

第四,总结应试策略与应试心态。抽出一点时间回顾、总结二模过程中的应试策略和应试心态。把点滴经验,点滴教训汇集起来,形成方法,摸索规律,高考复习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我们要切忌的是:总复习拒绝猜题、押题。

    公平、公正、有效是高考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高考命题追求的目标。高考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为高校选拔提供有信度的文化课考查的依据。为了实现高考公平、公正的目标,高考命题所遵循的原则包括“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陌生之中考查熟悉”;“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一卷的选择题要努力做到“干扰有效,干扰出学生学习的典型错误”、“正确选项分布均匀”等等。高考试题所提供的背景一般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所谓“新”就是指考生一般没见过,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在《考试大纲》里,在教科书里。

高考复习要遵循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科学、有序、扎实,不猜题、不押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要期望高考试卷中出现自己做过的题、见过的材料,这样容易产生思维定式。高考复习必须坚持老老实实、扎扎实实。高考复习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高考是向自己极限的一次冲击,没有捷径,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高考是考生向自己极限的一次冲击,是向自己人生目标的一次搏击,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

    另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二模之后考生不要再单纯地埋头做各种模拟试卷。“会做的题反复做,会使你的智力不断下降;不会做的题反复做,会使你的心理一次次受打击。”所以,建议考生不如去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认真读教材,用《考试大纲》和教材梳理知识,这样最后阶段的复习才可能有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