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能到自己怀孕了:基于软实力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3:39:46

基于软实力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6866/12089548.html

杜相乾2010年07月06日13:33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家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能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给中国带来话语权、控制力、影响力等方面的提升,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接着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软收益、软成本和软约束,最后给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软实力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功能,也就是说,是指通过制度性的安排,使人民币能够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并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具有外汇储备功能的国际货币。

  由于国际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执行货币职能,不可预料的、频繁的、大规模的货币输入输出难免会对国内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冲击,同时,国际货币的发行还必须承担国际金融稳定的职责。但历史和当今的各主要大国大都曾极力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一个大国的崛起一般伴随着一种强势货币的国际化。究其原因是货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远大于其成本,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基于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能给中国带来多方面的收益,而且这些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可计量的“软收益”。这些不可计量的“软收益”能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给中国带来话语权、控制力、影响力等方面提升,理所当然也是提高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人民币的崛起将成为21世纪国际金融领域中的最重要事件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的国际化意味着我国掌握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而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中国必定会给其他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国家施加有形和无形的竞争和牵制压力,这对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国际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在制定和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人民币成为充当有国际清偿力的世界货币,不仅能够补充和稳定国际清偿力,更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灵活、便利、成本低廉地配置所需资源。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可以启用货币政策制定权来影响甚至控制储备国的金融经济,并提升发行国自身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

  一、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1、中国经济的硬实力背景

  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宏观经济保持了长期快速持续的增长。1979年至2009年,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8%。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快速提升,到2009年已经超过20%,成为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最高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其金融与货币体系肯定要与之相配,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参与国际经济程度的深化,中国要崛起,并最终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中拥有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与美元、欧元一样的世界货币至关重要。

  至2009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2.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廉价为外汇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提供流动性,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种无奈。同时,外汇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充分利用这种无奈,在两国政治外交交往中将其作为谈判的筹码之一。由于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和结售汇制的长期存在,加上外汇投资渠道的极其有限以及抵御风险的准备,在外汇储备这个极其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中,本来中国是债权人,中国却没有享有一般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应有的主动地位。事实上,作为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的外汇储备债务人“绑架”了债权人。只有当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的经济贸易国际地位相匹配,中国的巨额财富才会有真正的安全保障,在国际金融体系才有发言权。

  中国大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国际市场交易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强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如果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可持续的,则其普遍接受性也会大大提高,人民币必将成为国际通货。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也基本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2、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软实力背景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对于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指责日盛。其中一个解释是美国实际上没有承担维护全球汇率稳定的义务而导致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出台了总额超过八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美国通过印美钞来刺激经济,很有可能引发两大风险:其一是导致美元汇率的大幅下降,使全球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资产缩水;与此同时,严重财政赤字的美国需要靠发行债券来筹集,实际上也是要让全世界来救美国。其二是引发全球的有色金属、矿物、大宗农产品等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而为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埋下隐患。美国现在有13万亿美元的欠债,已是全球最大的负债经济体,而且外债还以12至15个月增加1万亿美元的速度攀升。从长远角度看,美元不能够也不应该作为全球唯一的储备货币存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将会极有可能相对走弱。

  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而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可从根本上纠正这种失衡,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由单一的主权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储备货币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多元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储备货币和国际金融体系都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独霸世界的弊端,鉴于这种单极国际货币体系缺乏约束制衡机制、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称等内在缺陷,许多国家都呼吁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未来由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多种货币替代美元单极货币的国际货币新体系,将会是更加合理的选择。

  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在一种主权货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基础上,而这种货币的发行、运行又不受监管,必然带来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还会有下一次金融危机。造成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失衡,表现为逆差和顺差。逆差方主要是美国,从1971年以后基本上没有变化;顺差方则由很多国家和国家集团相继承担。当储备货币发行国长期出现逆差的时候,这种货币就不再合适充当货币储备了。因为长期逆差意味着发钞国利用自身货币地位享受着实物资源,并且随着货币的不断输出,导致货币贬值,进而使得其他国家积累起来的储备资产安全受到威胁。由单一的主权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储备货币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多元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储备货币和国际金融体系都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改革方案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特别提款权)或是一种可能的选择。目前的SDR主要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以后应该加入更多币种,包括一揽子的多种货币,人民币将特别重要。

  综上,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参与全球金融危机应对中,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此外,我国应以积极稳健的姿态参与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可以呼吁建立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的稳定机制和货币发行限制机制,防止这些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储备货币地位滥发货币,增强特别提款权的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软收益、软成本、软约束

  货币国际化大部分收益、成本和约束条件难以量化,其影响效果是长期的,影响方式是隐性的,影响路径是制度性的。

  1、人民币国际化软收益

  (1)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我们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

  (2)促进企业发展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3)给我国居民带来财富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中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了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可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此外,人民币的普遍认同和使用可以给中国人民带来民族自豪感,增强使用人民币国家人民对中国的认可度。

  2、人民币国际化软成本

  (1)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

  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小的波动都有可能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影响。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后如果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3、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软约束

  从第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国货币国际化是有条件的,国际货币是以一国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为基础的。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力的制约,还受到国内制度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

  (1)经济制度不够完善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没有完成,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推进和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不可能马上到位,这就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推进带来了制度性的障碍。而且,如果想要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甚至世界货币,独立的货币政策决策是必需的,这就要求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机制改革。

  (2)金融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 其次,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也是非常不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创新人才的相对缺乏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另外,中国目前还缺乏保证国际业务健康发展所需要的一整套成熟的法律、会计和监管体系,人民币国际化会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3)政治障碍

  国际主导货币的巨大收益,使大国为了不断扩大本国的货币流通领域而竭力排斥别的国家竞争和取代自己的位置。 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会引起“中国威胁论”的复活。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利大于弊,这将是历史性的趋势。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弊端。对于人民币尽快获取国际货币地位的憧憬与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基于对国内货币国际化主客观条件不足的认识和对货币国际化可能导致的潜在冲击的担忧,审慎渐进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1、启动“金融强国”战略

  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对于提升该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该国崛起和成为经济强国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需要不失时机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已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更不是金融强国。中国经济增长不是消费驱动型的,而是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便宜、大量资源消耗和劳动生产率低水平基础之上的,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来说,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都和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金融发展滞后状况使得境外持有者对长期持有人民币作业结算和储备货币有一定顾虑,同时, 也降低了人民币实际贸易的国际比较价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带来负面影响。

  2、施行“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战略

  美元国际化主要是依赖全球性汇率制度安排,欧元国际化依赖的是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区域性制度安排,日元国际化则是靠实体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改革的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可采取地域“三步走”和货币职能“三步走”的方法,使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地域“三步走”即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配合着地域“三步走”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以上两个“三步走”战略只是一种总的思路,具体的战略需要细分。就目前条件来言,中国显然不具备走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这样选择符合亚洲共同利益的区域货币合作路线对中国而言更具现实意义。人民币可以通过亚洲货币合作机制来推行区域国际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和日元的关系尤为关键,由于人民币和日元都不具备成为亚洲区域内的单一“锚货币”的条件,二者的协调发展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日元的国际化程度远大于中国,一旦加入“亚洲货币”,人民币可能长期受制于日元,从而失去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入“亚洲货币”将于美元、欧元的货币直接对抗,所受到的阻力可能比较大。

  综上,以目前人民币的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直接国际化明显不可取;周边化目前最为可行,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处于二者之间的区域化前期工作可与周边化同时推进,其进程取决于亚洲货币合作的进程。

  3、深化亚洲货币合作战略

  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鼓励中国企业不仅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与这些国家的一般贸易中也要推动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中国政府和银行应适当地向周边国家的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中短期人民币出口信贷,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区域影响力。我国已成为所有主要东南亚经济体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东盟国家则已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考虑到我国通过贸易联系,已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初步形成了同一产业链上的分工格局,相关贸易关系的稳定对各方都有利。贸易联系的日益强化,将有助于东南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只要人民币国际清算机制得以完善、投资机制能够形成,未来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将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货币合作和制定相关政府协议。比如通过货币互换计划或者共同基金的形式,在亚洲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使用人民币。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初衷是为了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但货币互换中的创新机制,如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等,则推动了国际贸易中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 推进货币互换计划,将凸显两大好处,其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的实际使用范围和实际需求,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其二是可以避免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更多的美元,建立更加多极化的国际外汇储备,以化解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2008年12月,中国与越南、缅甸、俄罗斯、蒙古等八个周边贸易伙伴签订协议,允许在贸易结算时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 从外交战略上来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关系符合互惠互利的原则,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对于改善中国国际安全环境也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已相继与韩国等一些国家与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在美元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央行可以利用其所持有的人民币来支持从中国的进口贸易。通过货币互换,人民币也将成为这些周边国家银行资产的一部分。

  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进程。国际货币体系不是会议制度决定的,也不是是经济发展自发的的结果,需要国家经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共同推进。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会很快削弱,但货币多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经过十多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可能会形成一个以美元、欧元、人民币以及其他货币组成的国际货币体系。现在中国应该把握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地加快推动这个趋势。

  金融危机给了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让中国参加到国际金融体系重组的过程中来。可以预计,人民币将来会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货币,它的重要性是巨大的。而且在东亚地区可能会出现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体系,其运作模式、体系、目标跟现在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有很大不同。人民币最终会从区域性逐步走向国际化。(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中央党校研究生会宣传部供稿)

  参考文献:

  [1]刘仁伍 刘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评估和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第119-120页。

  [2]何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9 . 7-8,第8-13页.

  [5]张宇燕 张静春:货币的性质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当代亚太,2008.2,第9-43页.

  [6]徐奇渊 李婧:国际分工体系视角的货币国际化,世界经济,2008.10,第30-39页.

  [7]何慧刚:资本项目自由化、汇率制度弹性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南京社会科学,2007.5,第19-25页.

  [8]何国华:西方货币国际化理论综述,经济评论,2007.4,第156-160页.

  [9]姜波克 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新金融,2005.8,第6-9页.

  [10]陈雨露 王芳 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数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经济研究,2005.2,第35-44页.

  [11]Cheung: The Illusion of Precision and the Role of the RMB in Regional 
Integration .JEL ,2005 ,9-12.pp.1-32

  [12]Li Jing:Regionalization of the RMB and China's Capital Account Liberation,
 China & World Economy,2004.2 pp.8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