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梦见下面牙齿掉了:圆梦俄罗斯(七)——夏宫,似曾相识的记忆(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56:02

圆梦俄罗斯(七)——夏宫,似曾相识的记忆(图文)  

 

次到访,怎么说是似曾相识呢?原来,我对俄国建筑最早的认识、正是从大学时代一本介绍夏宫的图书开始的!那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如此深刻,至今连封面的土红色底和白字都还记得,但是到底是俄文还是英文的,却记不清了——如果是英文的,一定是苏联外文出版社刊行的,因为那时也有一些他们出版的中文读物进口;而我们国家也学他们,设立了同样的专门外文出版社,对外进行各方面的宣传。

那是1957年大二上学期,刚结束《建筑初步》基础课开始《建筑设计》专业课,第一个上来的题目,是一个少年宫的总平面布置设计——少年宫内的建筑类型、数量、规模、形体……等,是任务书上给定的,要求在同样是规定的基地内,将它们合理地安排进去,并布置好道路、绿化、小品等外部环境。按惯例,构思方案前,得先到校图书馆、系资料室借书、翻杂志寻找“创作灵感”。就在这时,我接触到了那本介绍夏宫的书,一下子被其中的林木、喷泉、雕塑图片吸引住了,而且毫不犹豫地决定在自己的少年宫方案里,也要开辟这样一方天地!但是,整个少年宫地块面积,大概还不及这次看到的夏宫的几十分之一!要在安排下规定建筑后,再规划出一片地来做梦想的满是喷泉雕塑的园林,实在是太奢侈也太难的事!不过我还是一心一意执着地做了,将所有建筑紧凑布置在基地的东半部,腾出西部的将近一半的土地,布置了心中的园林——与夏宫不同的是,没有中轴线,缩小了几倍的喷泉、雕塑,沿一条蜿蜒步道,自由分散在林中空地。想不到,此构思因为与别的同学方案明显不同,竟得到了老师的赞许,最后还得了高分!

夏宫,仅仅一本书上的一些黑白的图片,就让我年轻的心一见钟情到那样程度,这次真正来到了心中的“神秘园”,那种激动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看了以后,我不由得暗笑,当年的自己是何等的幼稚!要把那么大尺度的皇家园林中的喷泉雕塑群,缩微到少年宫的咫尺天地中,其实根本是错误的搬套,大象的腿岂是弄弄小就可以嫁接到老鼠身上的?想得美滋滋,如果真的实现的话,那意境肯定完全是天渊之别啦!所以我一直对学生说,自己体会建筑设计的“功夫”,最难把握的就是尺度,无论室内室外,干一辈子,说学得差不多的人大概不会多。

不过,那一次以后,随着老师对西方现代建筑的推崇、教化,自己完全沉浸在现代建筑经典范例中,对于西方古典建筑日渐拒斥,这夏宫深深记得,是懵懂中唯一的一次例外吧。

夏宫是彼得大帝为自己和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建的,据说每年夏天必来此居住。我们也正是夏天来的夏宫,所以夏宫最有特色的美,全部体验到了。对了,我记起早年读的那本书好像就叫“彼得宫”而不叫“夏宫”。当然,彼得大帝是与清朝康熙皇帝同时代的人,后世各代沙皇,对夏宫不免也有一些改扩建。

与前面介绍的冬宫、叶卡宫两座宫苑稍有不同,夏宫主要是以它的园林景观而著称的,特别是喷泉和雕塑。资料显示,这里宫殿正下方的喷泉雕塑群,有60余处不同规模和形态各异的喷泉,以及大大小小200多座雕像。更为独特的是,夏宫园林是建在连接波罗的海的芬兰湾边上的,中轴水池,携两条四、五百米的林荫步道,笔直通往海边。

我们到的当天是俄罗斯独立日的前一天,又恰逢星期日,参观的人群人山人海;皇宫建筑要进去就要排很久的队,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多看了这边就一定少看那边,于是决定割爱,只看外部,室内反正和冬宫、叶卡宫也大同小异吧。事后庆幸,这个决策是英明的——赶着单看外部环境的时间已经捉襟见肘,而且,所走过的地方估计还不到一半面积吧!

 

乌压压的参观人群,以此处皇宫临时入口为最集中。建筑主体仅二层,比冬宫或叶卡宫规模都小些。

这样的园门,色彩与建筑风格与皇宫是一样的。由于夏宫二战遭德军严重损毁,大批珍宝还遭劫掠。听说近年有德国的某组织,怀着赎罪心情提供大额资金,与俄国合作对夏宫进行过大规模维修,所以一切看上去都很新。

夏宫是圣彼得堡几座皇宫中修建最早的,彼得大帝的心思更多放在开疆拓土和政经改革方面,所以此建筑只建二层,外观装饰也相对朴素些。据说自己住楼下,二层住皇后。

 

这是皇宫三层的一翼,可以看到部分屋面似乎是紫铜铺设的。那些修剪得如同绿色板块的树木是夏宫园林绿化的特色之一。

这高耸的像戴着皇冠的三层屋顶下,三扇大门是关闭着的,原来应是正门,为方便组织参观流线,临时改在背面第一张照片那里了。

夏宫建在一块台地之上,连同其开阔的凡尔赛宫式的几何图案花园,被称为“上花园”;这草坡之下向海一面,称为“下花园”,也有图案草坪,但有更多喷泉、雕塑和天然树林。

 

这是上花园中心水池的一组雕像喷泉,材质应为青铜。

 

从另一个角度看池中央大型的带复杂碑座的群雕作品。

再近些看,顶端的人物应是神话中的海神,可以从王冠和鱼叉看出;彼得大帝与瑞典人的北方战争就是为了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这位海洋意识级强烈的皇帝,尊崇的此神灵毫不奇怪。周围的各种人物和动物,动态十足,尤其是几匹战马从地下跃出,仿佛能听到其嘶鸣,一定与纪念这场征战的胜利有关。

上花园除了中心水池之外,还有两个对称的方形大水池、同样以雕塑和喷泉点缀其间。

 

但这座柔美的白色雕像,围以纤弱的细线水柱,趣味与海神那座完全不同,氛围安静多了。

上花园的雕像并不都与喷泉结伴,图案式花园中不时可以遇到。

这样的花园风貌,这些图案布局的草坪、道路和精心修剪的绿篱、树球、树柱,是典型的法式园林风格,对国人来说也许比较新鲜。

夏宫占地广袤,此类草坪花园,到了俄罗斯的严冬,银装素裹,估计又别有一番美丽吧。

当然,还有更多自然的树林和林荫道。这是下花园草坡下的一条小路,看到那些树木“扶老携幼”杂陈于眼前,感觉得到战争破坏漫长恢复的痕迹,毕竟需要“百年树木”啊。

夏日炎炎,俄国人却分外珍惜阳光,避开修剪树篱的浓阴,就是爱走在阳光下。夏宫里没有一个俄国人打伞的,凡是撑阳伞者,必是中国人!我原先也撑着,后来都不好意思了,只得收起。

这是正对皇宫下花园中轴线上的中心水池,是雕塑、喷泉最为集中之所在;水流通过水池式渠道向前延伸,直抵芬兰湾海边。渠道驳岸有喷水口向水面注水,两岸草坪上水柱成排,再外侧则是林荫下的人行通道了。

中心水池,建在坡下,无数喷泉和金色雕像顺坡而下地布置。

到得下面向上回望,喷泉的水流顺台阶跌落,形成阶梯式瀑布。一座座金色雕像,千姿百态。

中心雕塑是一位力士掰开狮子的大口,据说那是圣经人物参孙,狮子口中的喷水,可高达20米。该雕塑也是纪念彼得大帝18世纪中期对瑞典北方战争的胜利的,这场胜利对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意义重大。

参孙雕像近景。

这么蓝的天,按当地时间已经过了晚上七八点钟了,虽属斜阳晚照,逆光下的天空却依然明亮,毫无夕阳西下的黄昏感觉,很独特的体验。

 

所有雕像都很精致,这座金色女像的衣纹褶皱,连背部都纤毫毕现。

这是从上花园俯瞰下花园,可以看到较大范围的图案效果。在前述中央瀑布喷泉雕塑群两侧,分别有对称的两片花圃,各有一圆形水池带着一座中心圆台喷泉,

走到下面花园平视看去又是另一番景象,在高大林木背景下,喷泉水柱鹤立鸡群成了主角。

那天走叉了路,离开了主流人群,越走越远,却遇见一处深藏在林间的幽静自然水面,野鸭悠然嬉水,那喇叭花状喷泉发出轻柔的沙沙声,真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背景中那白云般的树,不知叫什么名字,但与白色花朵般的喷泉视觉上特别配称。

 

重新回到人流集中处,最惦着的就是去看海啦。说到夏宫的海,我就想起曾经去过的许多海滨,但是有意思的是,过去到过的最北面的海滨城市,像中国的青岛、烟台,美国的旧金山、大西洋城等,无论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从太平洋两岸,再到大西洋,都未超过北纬40度;这次来到夏宫北边的波罗的海芬兰湾,一下子就跨到北纬60度了!我一边快步向海靠近,一边心里兴奋着:到底有没有明显不同之处呢?待到终于看到,啊,还是一样的海,稍有不同的是,除了阳光沙滩,这儿的海滨,还有些类似湖畔的草岸,另外,搞不清到底是感觉还是愿望,看上去可能海水更蓝一些吧。

这是海湾里的栈桥游艇码头,这深蓝的海洋可能与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的映衬不无关系吧?

 

海滨沙滩,没有开辟为游泳场,但有不少人赤足涉水嬉戏其中。

海面上不时有海鸥游弋和飞翔。近处海水很浅,呈现出与远处海面不同的色彩。

在这儿怀抱美人留个影,留下一个青春的浪漫记忆。

这里的海滨,除了沙滩和砾石,还有许多美丽草岸;瞧这找到草地安静一角的一家子,沙地上就地卧倒的是小两口吧?

有些家庭更爱热闹,就找人多的地方铺下塑料布,看海、野餐、兼做日光浴;中间这一对,女的像尚未脱下婚纱,兴奋四顾,男的却累得睡着了,也许是来度蜜月的吧?

海边的餐馆和小吃凉棚下,始终人满为患。

海湾有时还形成小小的水草丰茂的内湖,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样活泼好动,这块原来估计是提供系舟的倾斜混凝土板快,竟成为孩子攀爬嬉戏的游具。

在海边人来人往的路口,看到这么一块墓碑,还有新献的花圈,从碑上的铁锚图案以及有铁锚实物而没有人物塑像来看,我觉得不像纪念某个个人,细看有1941的字样,那是卫国战争爆发的年代啊!2001年立的碑,应该是纪念什么事件60周年的吧?不知为啥,这座海边孤零零的有关战争的墓,总让我想起许多牺牲在战争中的人以及眼前的和平生活的珍贵!

 

抬头看见远远的一艘漂亮游艇正徐徐驶过,那里面不知乘着些何处来度假的人群;这景象,离墓碑前感受的死难似乎很远很远……

其实我的这次俄罗斯游,本来是有机会乘坐波罗的海的豪华游轮的!当时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另一个团,那旅程包括北欧四国。俄国到芬兰只需从圣彼得堡乘大巴,但芬兰到瑞典,行程单上是坐游轮,那正是要走波罗的海的一道峡湾的。可惜报名人数不足(估计是天数多、费用较高的原因吧),取消了,非常遗憾。北欧四国,虽属西方世界,但据说比我们的“社会主义”更社会主义,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几个国家!所以也是我十分感兴趣的,很想亲自领略一下。但前些日忽然传来挪威的爆炸和枪击事件,死了那么多无辜的青少年!却不是伊斯兰恐怖主义干的,凶手恰恰是一个反伊斯兰和反对多元文化极端排外的右翼分子。这就使我怀疑到幸福的脆弱!也许这正是人们必须记住的,“阳光下,永远有阴影”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