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4个月梦见牙齿掉了:怎样确定考生目标院校(二)——如何选大学系列讲座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44:57
2011-03-29 09:07:25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67e453d501017m7d [查看原文]
怎样确定考生目标院校(二)
——如何选大学系列讲座之四
题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填报高考志愿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的浮躁或偷工取巧,依靠网上的一问一答更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为人父母者非下一番苦工不可!
三、线差法:——适合于所有填报志愿省份。
以所在批次控制线为参照物,分别计算考生报考分差和院校录取分差,我们把考生分差比喻为腿长,院校分差视作门槛,只要考生“腿长”大于院校“门槛”,则可以列为可以选择的院校范围。
攀登高峰必知海拔高度,那是高山的绝对高度;选报高校须知“批拔高度”,那是院校的真实门槛!高校批拔高度构成高校录取门槛,考生批拔高度匹配高校批拔高度,便可轻松入学。因而,考生对目标高校的烦琐筛选,即可简化为对“考生批拔高度”大于“高校批拔高度”基本公式的轻松运用。
所谓院校“批拔高度”,就是某高校录取分数高出当年本省同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分值,即:高校录取分-批次录取控制线=高校批拔高度。批拔高度与海拔高度相通相似,正像海拔高度由平均海水面起算一样,批拔高度也有一个明确共认的起算基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所谓“考生批拔高度”,就是考生高考总分高出当年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分值,即:考生高考分数-最低录取控制线=考生批拔高度。
高校批拔高度构成高校录取门槛。事实充分证明,尽管考生高考总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高校录取分数线等,不同年份常常起伏不定甚至剧烈波动,但高校批拔高度却能稳定在比较狭小区间内,多年平均下来还会趋近一条中轴线(例如下表中的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是往年考生反复选择的结果,也是当年考生广泛认同的标准,由此,便形成了高校录取分数线的真实高度即高校录取“门槛”。能否被心仪高校顺利录取,关键就在于能否看清并认准这道门槛。通过持续探索、深入分析和广泛验证,只要“考生批拔高度”匹配“高校批拔高度”,即“考生批拔高度”大于“高校批拔高度”,就会实现对目标高校的筛选过程由海选到精选、由估摸到测算的根本转变。用公式表示,则为:
第一步:高校录取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校批拔高度;
第二步:考生高考分数-所在批次录取控制线=考生批拔高度;
第三步:考生批拔高度>高校批拔高度=目标院校。
高考,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考了好成绩却不能被录取,2009年山东省有37位上重点线的考生不幸落榜,其中包括647分的理科考生(全省理科排名在3558名左右);同样类似遗憾还有考了好成绩却没有被理想大学录取,或即使是被中意的院校录取却被调剂到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专业。无数事实证明,在院校选择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了解学校的“门槛”高低,以及自己的高考成绩——“腿长”能否够上目标院校的“门槛”,即考生批拔高度大于高校批拔高度。
控制分数线(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重点线和二本线等,是省级教育招生部门为了既能保证各批次招生计划的完成,又能保证各批次录取质量,一般按照不大于招生计划120%的比例为各批次确定的一个最低高考分数。它是衡量考生有无资格参与各批次录取的基本尺度,是高考录取的“生死线”。只有高考特征分(即高考分数和政策照顾分的总和)达到或超过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被该批次的院校投档,否则,就与该录取批次的院校无缘了。
这条分数线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第一,它是一省范围内,同批次、同科类所有上线考生统一竞争的起跑线,又是不同高校之间比较生源质量和录取分数高低的一个尺度。
第二,它是全省文、理考生群体总体考试水平的一个标志,以这个大范围的高考分数来建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能够有效过滤掉特殊性和偶然性。
第三,虽然由于受试题难度、考生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分数线每年都有所不同,但就多数省份而言,一省(市)内不同年份的控制线基本稳定,一般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关于数据的截取年份:
那么,听众不禁要问:考生批拔高度是指当年的分数,高校批拔高度使用的是往年的分数,应以几年的数据为准呢?通过测算和验证,一般应以三到五年为宜,考虑到招生“大小年”的因素及影响,计算“高校批拔高度”时,起码要使用三年以上的平均值。
则,“考生批拔高度”匹配“高校批拔高度”基本公式为:
考生高考分数-最低录取控制线>(G+G+G)÷3 (其中:G=高校录取分数线-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
关于最低分和平均分: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省份公布的分数是不一样的,比如投档最低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等。投档最低分有别于录取最低分,因为多数院校投档比例一般都在110-120%之间,只有少数高校低于110%或直接为100%。使用投档最低分计算院校批拔高度时,考生批拔高度应掌握在高出院校批拔高度20分左右。另外计算院校批拔高度使用最低分还是平均分,一般地我们主张最好使用平均分,因为高校录取分数线取平均而不取最高或最低,是基于面向常规,剔除极端,适宜通用,是一个有可比性的分数。
至于到底使用投档分还是录取分,是使用最低分还是平均分,实际上没有严格的界限,应根据考生及家长手中拥有的资料而定。只是提醒读者在使用不同分数时,注意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差异,只要方法得当,不管使用哪种分数,都能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关于院校招生大小年:
根据我们的统计和观察,全国几乎有三分之二的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招生大小年现象,尤其是三本及专科(高职)院校,大小年特征更为明显。即使实行了完全平行志愿的省份,大小年现象虽有所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山东一本理科部分院校近三年录取数据统计表
院校名称
2010年(控制线580)
2009年(控制线586)
2008年(控制线582)
计划数
投档线
分差
计划数
投档线
分差
计划数
投档线
分差
北京大学医学部
21
672
92
22
587
1
22
673
91
中国人民大学
36
671
91
37
663
77
34
582
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4
656
76
36
586
0
35
584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76
651
71
72
600
14
81
586
4
同济大学
115
646
66
103
586
0
103
586
4
武汉大学
159
645
65
144
594
8
138
582
0
招生“大小年”是由于报考人数忽多忽少而引起的,而报考人数的多少是由上一年录取分数的高低吸引所造成。这种招生院校的分数波动现象几乎很普遍、且无规律可循。例如上表中北大医学部2009年是“小年”,基本踏线就能进,而在2008、2010年则要高过一本线90多分才能被录取,大小年基本是相年交互出现;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是小年,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持平,2009年最低分高出一本线77分,而到2010年持续走高,录取分高出一本线91分。如果你按照北大医学部的分数波动去推测中国人大,则必将落榜无疑。对外经贸大学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与一本线持平,2010年则高过一本线7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情况相同,只不过哈工大属于逐年攀高而已。
遇到这种招生“大小年”突出的院校,一要凭智慧,二要凭经验,三要凭勇敢,不仅要研究学校历年录取分数走势(只凭3年数据是不够的),更要研究和分析大众心理,揣测其他考生会是怎么想、可能怎么报,然后“反其道而行之”,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
四、五三黄金线差法:
通过我们长期对各高校招生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在任何一个省份,不同高校历年录取考生的层次及其分数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北大、清华总是分数最高的,而内蒙古大学、西藏大学等总是压线的;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高校是分数偏高的,而地处西北包括新疆、内蒙、甘肃以及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的大学分数是偏低的;一般名牌重点大学的分数是相对平稳的,而地处内陆及偏远地区的一些高校则忽高忽低;出现缺额的总是那些不被考生青睐的院校和招生人数特少的重点大学,而出现志愿扎堆的往往是本地一些不错的大学以及招生人数偏多的院校;同样是存在招生“大小年”,一般重点大学不会隔年交替出现,而专科(高职)院校则每年高低变化明显。看上去密密麻麻、变化多端的分数是让人捉摸不定的,其实任何一种复杂的现象中都存在一定规律,只不过显现方式不同而已。靠特有的方法体系支撑的“5·3黄金线差”理论,就是对高校录取分数特别规律的一种揭示。
正如以上所述,线差法涉及不同年度的数据如何使用、招生大小年如何规避以及到底使用最低分还是平均分等问题,为了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给考生和家长带来的困惑,我们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成功创立了“3/5黄金线差法”理论(简称黄金线差)。它是以一省历年招生录取数据为依据,根据统计学、概率论的相关原理,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后,总结、概括出的一种全新、科学、实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即以黄金分割线差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运用这种方法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估测,其预测成功率可达99%以上,不仅是对本省招生办统编的高考指导用书的必要补充,更是广大考生快速筛选目标院校的必备工具,利用其填报高考志愿可以达到方便快捷、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单说来,就是对最低分和最高分之间的分数区间进行黄金分割,以黄金点位的分数来计算分差,因而它所依据的既不是最低分也不是平均分,而是黄金分差。计算公式为最高分-最低分,除以5乘以3,得出的数值加上最低分再减去批次控制线。在此基础上,再对不同年度的分差赋予不同的权重,所使用的数据既不是一年的、也不是三年的,而是从有录取数据的年份开始,每个年度的分数都在发挥作用。
然后,再以计算出的黄金线差反推到近三年或更多,以检验其数据的有效性。计算公式为当年参考报考线差+以往各年度最低录取控制线-同年度院校录取最低分,每个年度均得出一个误差值,再以这个误差值判断有无招生大小年现象,并根据误差值来修正黄金线差。
作为一大理论成果在部分省市推广使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照这一理论体系编写的《高考分数线》分省地方版,普遍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欢迎。目前这本书不用作宣传,只是依靠家长的口口相传,其受众面已相当可观。山东省潍坊市一考生家长(0536-81827×3)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说:“根据你们计算的分差预测录取分,既不浪费过多的分数又有一定的分数余量,很好使、很管用,真是太神奇了!”其实,发出如此感叹的家长何止一位!因此,根据黄金点位分数计算出来的黄金分差,其优越性毋庸置疑。黄金分差在实际应用中的普遍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黄金分差科学解决了不同高校招生的相互比较问题。无论是哪所院校,无论最低录取分数(或平均录取分数)是多少,无论录取分数的区间是多大,我们都以该校录取分数区间的3/5处作为分析比较的基本点位,利用黄金点位分数和相关批次控制线之差,顺利解决了在同一年度内各院校录取数据不可比的问题。
第二,黄金分差有效解决了不同年份之间录取分数不可比的问题。尽管各省市每年同一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不一样,但只要计算出3/5黄金点位的分数与同年相应批次的控制分数线之差,无论何年度、无论何院校、无论控制线是走高或走低,也无论录取区间有多大,都可以用“黄金线差”这个指标去度量、去比较、去分析。
第三,黄金分差较好地解决了考生成绩与招生院校录取分数不好比的问题,预见性地找到了解决这对矛盾的关节点。我们可以这样直观地去理解:即要想比较有把握地被某高校录取,而且在专业选择上又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考生的分数应该达到该校录取分数区间自下而上3/5的位置,也就是报考分差要略大于或等于黄金分差。
第四,黄金分差在考生投入与产出比上实现了最大优化。首先按黄金点位分数去报考,就能有效防范风险,握有较高的胜算概率,因为在报考这个环节上,考生最关心的是能否被录取,或说不要让他人挤下来;其次就一般情况而言,这个点位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它是通过大量统计分析找到的一个黄金点位:若低于这个点位,录取概率会大大降低,风险程度加大;若高于这个点位,可能要浪费一些分数,不如另选择一所更好一点的学校。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5·3黄金线差”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值,而是一种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除“黄金线差”这个核心指标外,还包括“往年第一志愿平均投出率”“往年平均分数优势变化率”“历年录取误差”值以及“第一志愿100%调档线”等。其中“往年第一志愿平均投出率” 是往年若干年一志愿投档率的加权平均值。一志愿投档率是院校第一志愿投档人数与实际录取(或计划)人数的比值,主要用于判断院校能否在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这是我们观察院校报考热度(或人气指数)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一指标将各个批次的所有招生院校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以往多数年份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一次投档即可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这些院校除少部分大学预留少量二志愿招生计划外,一般不需要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这种情况就决定了考生必须以第一志愿报考;二是往年多数年份第一志愿生源不足、需要征集志愿或补录(甚至多次补录)才能完成招生任务的院校,这些院校不仅是高分段考生选择第二志愿的目标,而且是低分段考生尤其是贴线生第一志愿的首选。填报高考志愿只有遵循这种客观现实,才能顺应“潮流”把握规律,否则就是逆流而上、不战自败。不少考生及家长只是依赖当地招生部门下发的报考资料,简单地去拿自己的成绩和以往院校录取分数相对照,殊不知已经步入了分数误区。同样是差不多的分数或分差,第一个阵营的院校分差和第二个阵营的院校分差能一样吗?不少院校虽然公布的录取分数遥遥领先、“高高在上”,可少有人知道它在第一志愿根本就没有完成招生任务,这个分数可能是第一志愿录取考生的分数,也可能是第二志愿录取考生的分数,不管它公布的是哪个志愿录取的分数,只要你知道了它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只要“上线”就可报考,所以纵然它分数再高对你来说都是“纸老虎”。你看这样一分析,“往年第一志愿平均投出率”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往年平均分数优势变化率”则是衡量和评估考生分数优势大小的一个指标。考生分数分布的密度不仅影响分数区间的大小,也直接关系报考的难度问题。一般来说,分数区间小、考生人数多、考生密度大的院校,要比分数区间大、考生人数少、考生密度小的院校相对容易些,报考的风险因素要小的多。这也和人口分布密度一样,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不一样的,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13人,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53人。假设你驾车行驶在东部地区的公路上,到处见到城镇和村庄,油料和给养随时都可以得到补充;而在西部地区行驶,行前就要准备足够的燃油和给养。报考招生人数多、考生密度大的院校,你每多出几分甚至一分就要超越好多人。比如大学甲和大学乙在某省都录取了100人,录取分数线也相当,但两所大学的分数区间却不同,平均每增加或减少1分所造成的人数变化也不同。
学  校
最高分
最低分
分数区间
录取人数
平均每增加或减少1分
大学甲
670
570
100
100
1人/1分
大学乙
595
570
25
100
4人/1分
注:分数区间的人数设定为均匀分布。
因此,分数优势变化率是反映分数优势率在录取区间内变化速度的一个指标,我们可以根据它知道在录取区间内每增加或降低1分对于分数优势的影响程度,考生可据此计算和比较以同样的分数报考哪所大学更有优势。按照“第一志愿参考报考线差”来确定院校范围,当同时几所院校或一批院校进入你视野的时候,难免举棋不定、割舍难离,这时这一指标就要发挥作用了,不仅要根据这个指标来逐一计算你的分数优势,还要注意考察各个院校的招生人数,同样情况下尽量选择人数偏多的院校。试想,同样是50%的分数优势率,招生只有2人的院校和招生达20人的院校显然是不一样的,选择后一个院校就意味着在报考该院校的20人当中,你比其中10人的分数有优势。因此,把人数因素考虑进去安全系数则更高。
“历年录取误差”值是用来验证和分析“第一志愿参考报考线差”的,它对黄金线差具有调控和制约作用。这一指标不仅告诉你以多大的分数余量去报考,还可以帮助你分析和鉴别某院校有无招生“大小年”现象。当你认为分差偏高、分数余量过大时,可以适当调低“一志愿参考报考线差”;当你认为分差偏低、分数余量不够时,可以适当调高“一志愿参考报考线差”。当发现拟报考的某个院校存在招生“大小年”时,你就要特别加小心了,就需要以特别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
以上构成了“5·3黄金线差”的指标群组(当然还不止这些),它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了黄金线差的方法体系,并概括上升为“5·3黄金线差”理论。因此,黄金线差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是一种科学指导填报志愿的报考理论。
五、难度系数法:
无论考生或家长在志愿填报上历来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凭自己的分数应当选择哪所大学才能进得去,二是报考什么样的专业确保被录取,即不仅要走得了,而且还要走得好。应该说有了黄金线差及其指标体系,第一个难题的解决应不在话下,第二个难题的解决则需要借助“难度系数”。
多年的录取实践表明,同一所院校不同的专业录取分数高低不同,有些专业之间录取分数相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这样使得考生选报专业志愿时,参照起来比较麻烦,尤其是比较院校之间的差距,判断专业录取分数稳定性时就有一定的困难。尤其近年来不少地方上线落榜的人数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就是分数虽然达到了学校录取线(被投档),但在专业选择上出了问题;或者服从调剂虽然被录取,但大都进了不理想的专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多年分析研究,发明了专业录取难度系数这一指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帮助考生快捷、准确的选择专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计算方法为:
(考生1+考生2+考生3+……考生n的分数)÷N÷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
考生升学系数=考生分数(实考分)÷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注意:因为不少高校只在投档时承认考生政策加分,而在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所以计算考生升学系数最好使用实考分)。
专业录取难度系数简单明了、直观准确,对于考生结合自己的实力选报专业很有参考价值。因为专业录取难度系数在某一所院校可以对不同专业作比较,同时还能从专业录取难度系数的变化中发现院校及专业不同年份出现的“大小年”现象,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考生通过计算自己的升学系数,与所报专业的难度系数相对照,只要升学系数大于或等于专业难度系数,第二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升学系数超过难度系数的值越大,安全性越高。
综上,报考线差和难度系数堪称一对孪生姐妹,是科学解决志愿难题的两把“金钥匙”。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填报高考志愿是一场三方博弈,决定胜负的不仅取决于考生本人,更取决于具有同等水平的考生群体怎么报。依据任何方法计算出来的考生与院校匹配分数(或分差),都是静态的、没有考虑第三方的因素,而考生个体之上的考生群体的填报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切皆因考生群体的不同报法而变化。因此,在使用任何一种方法测算目标院校时,还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院校的地理位置、所述行业类型、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及当年考生的选择心理等,进行综合研判、全面分析。
另外,再科学的方法都不能静止、机械、孤立地当做“傻瓜”指标来使用,更何况填报高考志愿这个包含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动态过程。比如,有一个考生请专家帮助制定了一个报考方案,本来这个方案本身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但方案还未等上交这个考生就到处炫耀,称自己的志愿如何如何好,考上某大学肯定没问题。可殊不知他这种炫耀实际上等于出卖了个人秘密,把本不应该公开的事情公开了。他的张扬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差不多的考生纷纷参照、模仿,填报同一所学校的人数一多,仅局部竞争就使这个分数本不占多大优势的考生被挤了下来,更何况全省考生都在出同一张牌!
最后,过往数据和实用方法的功效再强大也仅限于参考和借鉴,务请考生尤其是自身批拔高度接近高校批拔高度者,统筹考量,自主抉择。但愿对黄金线差感兴趣的考生家长,能够通过正确使用而不是盲目套用,顺利解密录取分数线,有效提升高考分数值,放飞理想,收获成功!
更多内容参见http://club.sooxue.com/home.php?mod=space&uid=9&do=blog&view=me&from=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