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日本评论:批判《达芬奇密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15:14
(或译《达文西密码》)
■梁燕城
随意炒作的「密码」
最近美国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用非常紧凑的情节,去传扬一个对耶稣基督的解释,引起很多争论。该书的观点,有点像中国的《水浒传》之后,有人作《水浒后传》,如今这位作者Dan Brown在新约圣经四福音记载的耶稣传之后,另写一本《耶稣八卦外传》。
Dan Brown抄袭1982年Michael Baigent的著作《圣血,圣杯》(Holy Blood, Holy Grail)一书的观点,将之改头换面,用小说传扬。我在十多年前已买来读一读,发觉此书表面像做学术研究,实质却是随意假设和随意推论。此书对不懂文化学术的人有影响,但却过不了内行人的学术检证,故已公认为学术劣作。
其基本观点认为,耶稣基督娶了抹大拉马利亚(Mary Magdalene)为妻,且生了后代在法国,抹大拉马利亚就是传说中的圣杯,其后代则为其圣血传统。天主教会运用政治势力,在第四世纪压制了抹大拉马利亚的传统,掩盖了这观点。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更谓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是耶稣的后代,利用其画作《最后晚餐》,隐藏了这故事的密码在其符号中。认为画中的使徒约翰,其实是抹大拉马利亚,其构图形成一圣血的秘密符号。
有关《达芬奇密码》一书的这种推论方式,我们也可以用同样方式制造一个「光绪皇统密码」传说:
话说满清未年,戍戊维新失败后,光绪王被迫与心爱的珍妃分离,但当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夕,慈禧太后势力解体,光绪偷偷与珍妃再会面,同住几天,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外逃,命人投珍妃于井中,但为珍妃的忠心宫女代其死去,珍妃自己在太监陪同下,乘乱逃出北京,沿途得开明派巡抚张之洞与李鸿章秘密保护,送到广东新会,投奔忠于光绪的梁启超家族。
原来珍妃已怀有光绪后代,在新会梁家的保护下,婴孩出生后改姓梁,是清朝嫡系皇统。慈禧得知此事,派满清大内高手要刺杀他。被广东侠客黄飞鸿保护得存生命,其后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成立,袁世凯怕他复辟,派特务找寻这皇统,但这皇统得孙中山在南方的势力保护。其后日本则寻找此人到东北作溥仪的继任人,故蒋介石派特务追杀之,这光绪后代即逃去香港,为英国政府保护,毛泽东革命时,解放军快到香港,英国以不公开这皇统秘密,交换不取回香港。
改革开放后,有人研究出光绪皇统有两位后裔匿藏在香港,一位是坚决革命派,要推翻任何建制,他的装饰有一密码,就是留长头发,即是光绪中「绪」字的意思,这位人物人称「长毛」,名梁国雄,真名是爱新觉罗国雄。另一位后裔成为学者,写了一些书,提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体悟灵性的澄净光辉,是「光」字的密码,这人名字叫梁燕城,燕子有各种绪毛,是「绪」字的密码,且飞翔的燕子是古代的玄鸟,代表皇室,也是追求自由的象征,为珍妃求自由的一个密码。梁燕城原来是满清的皇统。
以上这故事你信吗?不外电视剧式的制造故事而已,只有笨蛋才信是真的。《达芬奇密码》一书,就是同样制造的故事,但又大言不惭地自称为历史可靠。
耶稣与抹大拉马利亚
《达芬奇密码》一书,所抄袭《圣血,圣杯》一书的观点,原来的根据十分薄弱,除了新约圣经外,还有十多万份早期基督教书信与文献中,就只有两份可能涉及耶稣与抹大拉马利亚的关系。这两份引文来自诺斯底派(Gnostic)所伪作的《腓力福音》(Gospel of Philip)六十三章三十二节至六十四章十节,及《马利福音》(Gospel of Mary)十七章十节至十八章二十一节。
诺斯底派的伪福音书的多份文献,主要来自1945年在埃及的咸美底(Nag Hammadi)沙漠的发现。历史考据确定均是耶稣之后二百至三百年的著作,全属后期伪作。根据当代学者所编译的The Gnostic Bible(Boston and London, Shambhala, 2003),在其每卷书导论中,鉴定《腓力福音》写于第三世纪,可能在叙利亚(p259),《马利福音》则写于第二世纪(p478)。故不可能是目击证人之证言,却为后来人冒用第一世纪门徒名字的伪作。
《达芬奇密码》一书,借小说虚构的教授人物Teabing,引用这些公认的伪作,作为其新的耶稣生平理论之依据,自起始的方法论就建基于浮沙之上,纯属虚假。
况且再查这两段诺斯底伪经的文字,原来也证明不了甚么。《腓力福音》一段原文,其古卷纸书残缺不全,其正确翻译如下:「抹大拉马利亚□□的伙伴,□□□她多于□□门徒,□□□吻她的□□」。
这残卷根本没说明甚么,不过主张马利亚是耶稣妻子的人,在残缺部份加上其主观愿望的名与语辞,变成「抹大拉马利亚,耶稣的伙伴,耶稣爱她多于所有门徒,他常要吻她的嘴唇」。
通过这后来强加上去的补充,而后论证说「伙伴」一辞可以指妻子,吻嘴唇表明是夫妇关系。然而「伙伴」的原文是Koinonos,可以指妻子,也可指「姊妹」,「同伴」等,而希腊文专指妻子的是另一字:gyne。
至于「吻」的表现,在《腓力福音》五十八章三十四节到五十九章四章曾说明:「通过吻,可以产生完美的接纳,基于这原因,我们都彼此亲吻」。原来吻是中东人的礼仪,代表接纳,在圣经中也有描述,并无表示与夫妇关系必然连系。我本人在中东就多次被朋友拥抱和吻(都是满面胡子的大男人)。
另一段《马利福音》的文献,Levi对彼得说:「救主认识她(马利亚)很深,所以祂爱她多于我们」。这段讲的「爱」字,是及于众门徒的爱,显明指对门徒的那种爱,而对马利亚的这种爱更多。完全不暗示有夫妇关系。
总结来说,这些伪书本身已无准确历史性,而所引的两段也无任何指示马利亚是耶稣妻子,要由之去建立达芬奇密码那种观点,可说只能靠幻想与制造历史来虚构出来。
古代文件与新约的可靠性
「达芬奇密码」一书,借虚构的学者Teabing,论说早期教会有八十本福音书,只有四本被选为正典,并且是君士但丁大帝用政治势力压迫而除去其它福音书。这可说是公然欺骗。
根据1977年出版的The Nag Hammadi Library,共有四十五卷书,只有五本称为福音书,就是「真理福音」,「多马福音」,「腓力福音」,「埃及福音」及「马利福音」。这几本早已被鉴定为伪作。将之加上新约圣的四福音,加起来才九本,那来八十本之多呢?小说家不过用虚构的人物讲欺骗的话吧了。
小说中的Teabing又论说,新约四福音是在君士坦丁大帝时,开尼西亚会议(公元325),才写成正典,用政治力量消灭其它典籍,并投票决定了耶稣的神性,这讲法亦是一随意乱讲的理论。
新约的四福音,早在尼西亚大会之前已存在,公元70年安提阿的伊那迪亚斯(Ignatius of Antioch)及罗马主教革利免,他们的著作中均已引述了不少新约及福音书著作。
根达伯林普爵士(Sir David Dabrymple)的研究,历史学己发现了十万份以上的基督教抄卷和书信,年份为第一至第二世纪,其中引述了三万二千多节新约,显明四福音书早于尼西亚会议之前已写成。
单是第二世纪大神学家俄利根(Origen),个人的著作就引述了一万七千节经文。(参考Norman Geisler and william E.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Chicago: Moody Press, 1968)。
据达柏林普(Dabrymple)的研究结论,是整本新约圣经,除了十一节之外,都被古文件引述过,且可追溯到耶稣之后四十年的第一世纪时代。
又1740年,意大利历史学家麦列多里(Ludorico Antonio Muratori)发现一份八世纪的正典抄本,今名为麦列多里抄本(Muratorian Canon)。其中提到「隐士的牧者」(Shepherd of Hermes)一文件刚写好,及皮尔士一世(Pius I)刚当上主教,显示这抄本的原写作时期是第一世纪,比尼西亚会议早一百五十年以上。
在这抄本中,有部份残缺,残缺部份后记载:「第三本福音书是由路加所写。」又云:「第四本福音书是约翰所写,他是门徒之一」。这第一世纪文献显示四福音书早已存在,并非君士但丁大帝在第四世纪为了政治原因而作出来。福音书作一份历史文件,当是由目击者写下来,「达芬奇密码」一书所用的诺斯底福音,不可同日而语。
约瑟夫的历史记载
「达芬奇密码」一书,尝试通过耶稣之后二百至三百年的诺斯底派伪经,来否定新约圣经福音书的记载。这讲法完全违背了已发现的历史资料,特别是第一世纪至第三世纪的文件引述,显明新约是远早于诺斯底伪经之时代写成。
剑桥大学著名学者罗宾逊(John A. T. Robinson),其成名是因主张新约是写于耶稣之后一百年,没有历史可靠性。不料后来经深入研究后,改变了看法,主张新约写于公元32年到64年,为历史上极可靠的文件。他在1977年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指出学术界过去认为新约写于较后期,只是基于「未考验过的独断假设」。(参考Time 21 May, 1977, 及Reaging the New Testament,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76)
有关新约四福音书对耶稣的记载,有一同期重要的非基督教历史文件为外证,就是公认为写下正史的历史学家约瑟夫(Flavis Josephus),他于公元93年印刷其名著「犹太古史」(Antiqnities of the Jews, Grand Rapids: Kregal Pub. 1960),其中的Book 18, Ch, 3, Sect 3. 描述了一段有关耶稣的记载,指出耶稣超乎一般的人,做了很多奇特的事,他是救主基督(弥赛亚),罗马总督彼拉多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但第三天向那些爱他的人再显现,如今信他的人均叫基督徒。
这段记载在学界称为为Testimonium Flavianum,与新约四福音的记载完全吻合,似乎是这位在第一世纪目击基督教兴起的历史家,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文献,及目击者的证言而写成。
但约瑟夫是排斥基督教的犹太人,为何会记载耶稣的神迹和复活呢?故此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一些学者如Schurer, Nrese, Norder, eitlin, Lewy, Juster及Eisler等,均认为此段可能是基督徒篡改和伪加上去的文字。这观点渐成一个流行学说,成为后来以诺斯底伪经才是正本的观点。
有关这流行观点,原本是虚假,首先发现了阿拉作文版的「犹太古史」也有同一段引述,显明这段不会是西方基督徒伪加的。更重要的证据为1995年,著名学者G. J. Goldberg在The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Pseudepigrapha, 13(1995)p.59-77中,发表用最新的计算机数据库Thesaurus Lingua Graecae(希腊文宝库)研究,这是由Irvine 加州大学出版,将公元600年之前所有希腊文资料搜集,共七千三百万字。将约瑟夫有关耶稣这记载的希腊文本,在这数据库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文本,如用字及字根形式,用辞的次序,用辞的位置,其意义与发音的特色,其信念与作者意向等。结果惊讶地发言,竟与新约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9-27节相应一致,且只有这段能吻合。
可见路加所掌握的第一手目击者资料,与约瑟夫一样,来自原始的见证人。而奇怪的,这一段正是两个人见到耶稣复活的目击记载。资料传写者相信就是路加所记载的革流巴,他亲自与复活的耶稣同行谈话一段时间。其对话中综述了耶稣一生的事迹,而这段正是与约瑟夫的记载平行相通。路加在圣灵默示下,写下这段资料,约瑟夫则在历史家的考据下,确认而重述这段资料。这正可以肯定,路加福音是从第一手目击证人的资料写成,绝非待君士坦丁时代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