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强改编几部电视剧: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一)~(十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20:17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一)~(十七)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一)

1、32: 芍药甘草汤加味 (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赤白芍各30克,甘草12克,当归15克,元胡10克.川楝子12克.降香10克。
功用: 舒挛定痛
主要症状:突发或阵作胃脘急痛.挛急感明显,甚者硬痛拒按.痛缓则腹软如常。舌质青暗,脉弦。
辨证要点:本证系因胃痉挛引起突发或阵作胃脘急痛,有挛急感,硬痛拒按.缓解时则腹软如常,此证属中医“数变”的范畴.与风、与血有关。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适应证: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表现为阵发性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以及久病不愈、原因不明的胃部疼痛。
加减法: 腹胀加乌药1O克。
验案:邱某,男,53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69884。初诊:1992年6月8日。主诉:腹痛5天。病史:6月3日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左上膜刺痛.并向腰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及里急后重感。疼痛时腰背挛急而不能直立,北大医院曾怀疑泌尿系结石,
检查:左肾区叩击痛,尿捡:WBC 8~ lO个/HP,RBC 0-2/HP;B超:双肾未见异常;腹部x 线平片:未见阳性结石。舌青苔微黄.脉弦;
辨证:肾区挛痛。治法:舒挛定痛
处方: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0克,当归30克,木瓜l5克.钩藤3O克,白蒺藜l5克,鸡血藤30克,生薏仁30克,防己10克.牛膝l0克丹参30克,降香l0克。
处方:赤白芍各_{0克,生甘草l0克,生薏仁30克+术瓜1 5克,防己10克.钩藤∞ 克,白蒺藜1 5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泽舀3O克t夏枯草1 5克,蝉衣10克,僵蚕10克。
7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3剂,每日1剂 水煎分2欢服。
二诊:1992年6月11日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惟感头晕,食后腹胀:舌青,苔薄微黄,脉弦细。上方已效,继以原方加减。
三诊:1992年6月18日。药后疼痛消失。血、尿常规捡查完全恢复正常。舌青苔薄白,脉弦细再以前方加减,巩固疗效
处方:赤白芍各30克,生甘草1 5克,钩藤30克,木瓜1 5克,防己10克,生薏仁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3O克牛膝l2克,珍珠母60克
7剂,每日1剂
按语:该患者就诊时病程已5天.尿常规检查有红、白细胞,B超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结石有一定局限性,且有一部分隐性结石在x线腹部平片不显影,但尿常规尚反映泌尿系感染。无论是结石还是感染.均可导致肾盂、输尿管、膀胱等管腔脏器的痉挛,方中重用芍药、甘草、当归,术瓜、防己、生薏仁、鸡血藤舒挛缓急;钩藤.白蒺藜镇静,提高痛阈;丹参,降香行气活血.牛膝引药不行,舒挛定痛,出奇制胜,收到理想疗效。
挛痛涉及甚广,内脏、头身、四肢均可发生。印教授治本病常守舒挛缓痛为主,所用方药皆镇痉舒筋之品,重在洽肝.因肝主筋,而挛急为筋膜受病之重要表现本病侧以芍药、当归、鸡血藤等活血舒筋治肝治本,更以钩蒋、白蒺藜、薏仁、甘草、术瓜、防己、珍珠母舒挛定风治其标,标本兼治,故常能捷效。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二)

陈庆平王诗雅

1.33 朴中益气汤加枳实方(源于《脾胃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黄芪15克,党参l2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升麻1O克,柴胡10克,甘草6克,当归15克.枳实30克,生姜10克,太枣5枚。
[功用] 升降脾胃。
[主要症状] 纳少腹胀,暖气脘闷,有时胃痛.食后脐部或脐下胀满.转侧时胁照有水流声,形体瘦弱.大便时干。舌苔少,脉细。
[辨证要点] 本证系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升提无力,胃体下垂,故见腹胀纳少.暖气脘闷,食后脐部或脐下胀满;由于胃体下移影响三焦水气通调.水停不化,故转侧时胁腹有水流声。
[适应证] 胃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
[加蠢击] 患者体虚加鹿角霜15克、紫河车15克,胃酸多加煅瓦捞子30克(先煎)。
[验案] 张某.女43岁。主诉:清瘦、暖气,脘闷2~3年。病史:患胃下垂已五六年,形体消瘦,暖气脘闷纳步,转侧时胁下有水流声,大便干燥检查:形体消瘦.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心肺检查(- ).肝脾未触及, 胃肠钡餐造影示:胃体已陷入盆腔。
辨证:中气不足.胃体下陷 治法:升降脾胃。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升麻1O克,柴胡10克,甘草6克,当归15克.枳实3O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1O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随诊:上方服10剂后无不良反应,自觉食欲增进,乃继服原方50剂.症状基本消退.但胃体未恢复正常位置.又继续服用上方一段时间后,复查钡餐.胃体已恢复正常位置.且体重增加.寐安纳佳,故停药观察1O余年病未发作。
[按语] 本方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补脾升阳举陷,加人枳实以下气宽膨消痞。据现代医学研究.枳实有收缩平滑肌的作用:故本方不仅对胃下垂有效,且对子宫脱垂也有效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14)

陈庆 王诗雅 徐蒙

1.34 复元活血汤加减(源于《医学发明》,印氏加碱)
方药组成: 柴胡]0克,天花粉1 5克.当归10克,炮山甲1 0克(先煎),桃仁10克,红花10克一大黄1O克,生甘草】0克.王不
留行10克.土鳖虫1 0克。
功用] 行瘀活血。
主要症状: 痛有定处,手不可按,大便常干,有外伤史舌红
苔少,脉沉实。
[辨证要点] 本证系瘀血停滞引起,而外伤常致血癌。血瘀之痛定而不移,按之痛甚.故痛有定处,手不可按:血与热结乃至大便干燥。
[适应证] 各种外伤后疼痛
加减法: 大便不干燥者,大黄10克改用熟太黄3克。
(验案) 张某,男35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312l 86。初诊:1 988年11月7日。主诉:头痛眩晕2个月余病史:2个月前骑车跌伤.头部触地,遂致头鸣胀痛,昏沉眩晕.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
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
检查:北京天坛医院CT示 颅骨骨折.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MR1示:左侧额顶、颚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形似上弦月.占据1/4左侧颅腔,神清.舌颤少苔.脉弦。
辨证:外伤瘀血。治法:理伤活血。
处方:柴胡10克.天花粉30克,当归30克.炮甲片1lI克(先煎).桃仁12克.红花】0克.JIl军8克生甘草10克,鳖虫l2克.
花蕊石15克(先煎).桔梗10克.赤芍00克,泽兰1 5克,水蛭l 0克.丹参0O克,续断12克.骨碎补1 2克.自然铜18克(先煎)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 I 998年1 2月1 2日上方莲续服用1十月余.头张痛减轻.眼胀消失.视物清晰.记忆力恢复, MRI复查示:颅脑血肿明显减少.形上弦月牙.影像变淡。舌颤苔腻微黄.脉沉细。再拟理伤活血。原方继服l4剂。
三诊:1989年2月29日服药后除轻度头晕耳鸣外,其余症状基本消失.2月19日MRI复查示:颅内血肿基本吸收.前后共治疗3个月痊愈,免受手术开颅之苦
按语:外伤之症其本在于伤,伤则必挟瘀血,挟瘀则津必不周,故时有躁象出现。治宜祛瘀,理伤活血主要在于祛瘀.瘀血去则新血生.故病痛可痊愈。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14)

陈庆平 栗荣欣 徐蒙王诗雅

1.35二冬汤加味(源于《医学心悟》,印氏加昧)
方药组成;天冬1O克,麦冬12克,天花粉15克,黄芩l2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太子参10 克,黄柏lO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山药15克,苍术1o克.生黄芪15克.元参10克,沙参12克.黛蛤散10克(包),绿豆120克煎汤代水。
功用:养阴清热,益气生津。
主要症状:内热咽干,五心烦热,口咽干欲饮,消谷善饥,疲乏无力,时而汗出.身痒尿多,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辨证要点:本证系脾胃阴虚滋生内热.耗阴伤津,故见口咽干欲饮,五心烦热;胃热则消谷善饥,肺热耗气则疲乏无力,内热迫津外出乃时而汗出,由于阳热盛,气化太过.故尿多,汗多表虚,邪毒人侵而致身痒,甚至发生疮肿
适应证:糖尿病。
加减法:大便燥结者加大黄6克,玄明粉3克(分冲) 泻热存阴
验案:董某。男,49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179594初诊:1991年4月1日。主诉:多尿十余天 。病史:患者10多无来多尿、多汗、口不渴.无饥饿感,有时头晕。有高血压病史一年多.大便较干。1~2天1次。
检查:BP:150/90mmHg(1mmHg一0.1 33kPa).空腹血糖l50mg/dl。尿糖(+),舌质红,舌苔黄瞳而干。脉虚细。
辨证:消渴(气阴两虚).西医诊断:糖尿病,治法: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处方:生黄芪30克.生地15克.无冬12克.麦冬12克,元参10克.苍木12克,地骨皮15克,淮山药30克,黄柏15克,知母l2克,丹皮15克.生石膏45克(先煎).沙参l5克.五昧子l 0克.绿豆l0O克煎汤代水。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1年4月8日。药后屎量与汗均较前减少。惟午后轻微头晕,舌红苔少.脉虚细。上方已效。再服7剂。
三诊:1991年11月11日。上方间断服用半年多.尿频.口干均减轻。尿糖(一).舌红苔少,脉虚细。仍以益气养阴法.续观察。
原方加青黛6克(包),海蛤粉15克(包).天花粉3O克。7荆。每日1剂四诊:l991年12月8日。上方服用1个月,尿多、汗多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及尿糖均恢复正常。舌红苔少。脉细数。证仍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继续巩固处方:生黄芪30克。生地15克.麦冬12克,元参15克.地骨皮15克,推山药30克,黄柏12克,知母12克,丹皮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沙参15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9克,天花粉30克,10剂。共研细末,以糊为丸。每丸10克.每次2丸。每日3次.巩固疗效。
按语;糖尿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消滑病.由于阴虚火亢,阳盛而气化太过。饮食入胃.消化极速.故出现“消” 的见症。印教授主张治法以清热(泻火)与养阴为主。方中黄芪。苍术.山药益气健鼻.和中焦脾胃之气,调节上下焦和脾胃的关系,生地、麦冬、元参养阴增液.以消岳鼻胡虚火亢之患}天花粉、抄参补明生津I知母、黄柏、生石膏、黛蛤散清肺胃之热;丹皮、地骨皮凉■ 清热}绿豆清热以碱少气化。印老强调.近代研究认为石斛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不宜用于治疗本病。泄热药多于大便干结时用之。最常用的是大黄。有时可合增液汤(元参、生地、麦冬)同用。采如芦荽、炒决明子、火麻仁、部李仁等也有润下的作用,其他的苦寒药物。一般不宜过多使用.因苦能燥湿,病越燥而热越甚,“消”越深。这是其洎疗消滑用药舶一大法则,临床必须顾及。

名中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15)

1.36 益胃汤加味(源于《温病条辩》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沙参15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石斛15克.川贝母10克,元参15克,芦根30克,蜂蜜30克(温冲)
[功用] 益胃生津。
[主要症状] 胃痛不胀,食后还饱,食酸甜或水果较舒,日渴不能多饮,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莒少而干,脉细。
证要点:本证系胃阴不足,常为胃酸过少之症。痛时不胀,食量虽减少,但食时尚不觉难受,惟食后约0.5 ~ 1小时自觉胃脘堵闷,有似食之过饱,谓之“还饱”,意即食时不党其饱.而食后反而见饱,主因胃酸过少,不能腐化食物所致。胃酸过少者得食酸甜食物增加胃酸,有助消化作用,故自觉食欲增加,胃亦舒适。胃阴不足。津液缺乏,无大热消灼故口干而不多饮。津液不足,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燥。
适应证: 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加减法: 痛甚加槐仁1O克,丹参15克.
[ 验案] 王某,男,6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733610。初诊:1992年4月13日。主诉:上腹部胀闷,食后胀甚,多食则加重,因此,每餐只进50克许,体重日渐减轻,明显消瘦,大便干站,2日1次.检查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消瘦.肌肤干燥 ,舌质红,苔灰黄,脉虚细。
辨证:胃阴不足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法:益胃养明
处方: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2克,石斛15克,天花粉3O克,玉竹1 5克,黄精30克,元参1 5克,丹参30克,生牡蛎3O克(先煎),川贝母1O克,当归3O克,赤白芍各1 5克,芦根30克批杷叶10克,生首乌30克,五味子10克.西洋参6克(另煎) ,蜂蜜30克(分冲).生地1 5克;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按语:该患者经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较少,故上腹部胀阎,食后益甚,属于中医的胃阴不足证。沙毒,麦冬,生地,玉竹为益胃场.养胃益阴生津;元参,川皿母,生牡蛎为消瘰丸,软坚散结,养阴生津F当归,丹参.生首乌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佐以枇杷叶,芦根,五味子酸甘化阴,和胃降浊l西洋参益气养阴生津。全方共奏益气生津。养阴润燥之功。故噩上方2O亲剂,自觉症状全部捎失,嘱其仍注意饮食调理,忌蚀酒及刺激性食物,食宜清淡及含维生素较多的绿色植物

名中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六)

陈庆平 王诗雅 徐 莹

1、 37 旋覆花汤加昧(源于《金匮要咯方论》,印氏加昧)
[方药组成] 旋覆花15克(包).茜草10克,红花l0克,丹参30克,川芎lO克,赤芍15克,橘络3克,降香10克,青葱管10克.全瓜萎30克.
功用;开胸通痹。
主要症状:左侧胸部疼痛,堵闷.甚或痛引肩臂,心悸气短,睡眠不佳,严重时可见肢冷唇青.出冷汗,碎然昏厥,舌淡,苔粘腻,脉沉细弱或脉律不整。
[辨证要点] 本证系心络瘀阻.气血瘀滞则左侧胸部偏痛,心脉滞则胸部堵闷:手少阳心经脉起于心中.出腋下沿上肢内侧缘行至手,心络瘀阻则痛引肩臂,心主神志,心络瘀阻.心神失养,故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心络瘀阻严重者,可见心痛剧烈.肢冷唇青.猝然昏厥,冷汗淋漓,脉细微欲绝,此系危候,当奋力挽救,以免贻误病情。
适应证: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胸膜炎等。
加减法;失眠严重者加琥珀末1.5克,睡前吞服;痰湿壅盛,胸闷窒痛,气短喘促,便秘不爽,苔腻脉精者,加入瓜萎薤白半夏汤通阳泄浊,化痰祛湿:寒凝气滞,胸痛彻背,四肢厥冷,恶寒且口不渴,苔白脉沉者,则合枳实蘸白桂枝汤或橘枳姜汤,温阳散寒;如系湿郁化热,湿热郁阻而胸痛烦闷,渴欲饮冷,舌红苔黄,则配“苓杏苡甘汤,取其利湿通痹,以泄其热;若属心阳暴脱大汗淋漓,四肢厥逆,心悸气短,脉沉微欲绝,当用薏苡附子散,甚则加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以回阳救逆固脱,重用附子可达30克,一般少于15克,且宜久煎。
[验案] 张某,男,52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06536 初诊:1 992年5月25日。主诉:胸痛3年,加重1个月。病史;近1个月来,左胸憋闷疼痛,活动后尤甚。痛时心悸气短.出汗,多于夜间发作,每次约10分钟,需吸氧.服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方能缓解,近来发作较前频繁,每晚发作2~3敬,吸氧,服药缓懈已很围难,故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而色晦暗,贫血貌,颜面及下肢水肿BPI 7o/
l 00mmHg()mmHg一0.)33kPa),心律齐,心率86次,分,心脏向左下扩太,心尖部有2缓收缩期杂音,两肺( ),肝脾未触及。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劳损,心肌缺血,前壁陈1日性心肌梗死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室壁增厚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节断性室壁运动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数。
辨证:心络癀阻,湿浊壅塞。治法:话血通珞,宣肺降浊。
处方:旋覆花15克(包),茜草10克,红花10克,茯苓3O克,杏 1 0克,生薏仁30克.生甘草10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夏枯草15克,青葙子1 5克.川断l0克.浑兰】 克,泽泻 克
7剂.每日l剂,水煎分2趺服
诊:1992年6月22日。上方服20糸剂,胸闷憋气盟疼痛均减轻,发作次数亦减少,唯感心悸气短.动则汗出,下肢水肿检查:面色萎黄,BP1 50/90mmHg,心律齐,心率90趺,分.两肺( -),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数。其证兼有气阴两虚.宜合生脉饮,二至丸
处方:旋覆花15克(包),茜草10克.红花i 0克.1茯苓3克,告仁lO克,生薏仁30克,生甘草10克,丹参10克.当归 l5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西洋参6克(另前).麦冬1 2克.五味子1 0克,女贞子15克,早莲草15克。
7剂.每日】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L992年8月6日 上方服用月糸胸痛白天已消失,夜间偶有发作,时间亦较前缩短.惟仍有心悸气短,下肢水肿。检查心律齐,心率80趺/分,两肺( ),舌姨菩白,脉细弱。证兼阳气虚弱.水化气,宜温阳化气,利湿消肿。前方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处方:旋覆花15克(包),茜草10克,红花10克,蔗苓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生甘草10克,丹参30克,川芎10克,泽泻30克,桂枝1O克,白术15克,西洋参6克(另煎.麦冬12克,五昧子10克,柏子仁12克,橘络3克。
7剂,每日1剂
四诊:1992年11月5日,服上方近2个月,胸闷疼痛基本消失,夜间已发作,颜面及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偶感心悸憋气.全身乏力=检查:面色转润,心率82次/分,律齐,心电图复查;心肌缺血较前明显改善。舌淡苔薄自,脉细弱.继“原方渊浩,并建议可配成丸剂久服,以期巩固。
[按语]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箭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和缺氧,从而出现短暂发作性的胸骨后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西医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 缓解疼痛。在中 则属于“ 心痛”、“厥心痛”、“胸痹”、“肝着”的范畴,传统认为属于奉虚标宴证本虚是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明耗损}标实为气滞血癀,痰湿阻滞。治疗当标本兼治,治本为主,急则治其标。
印教授治疗本病基本上采用《金匮要略方论》的旋覆花汤(旋覆花,新绛.葱)加味,原方是治疗肝着的.印老认为胸痹以外无肝着,肝着外无胸痹” 二者同病异名而已,其症都左胸憋闷疼痛为主,其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设方以旋覆花疏通肝络.行气散结葱白温通阳气,疏散结滞.热象明疆时改用葱叶.通阳泄热;新绛近代缺失,故茜草、红花化之活血化瘀。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七)

1.38 二妙散加味(源于《丹溪心法》,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黄柏15克,苍术l2克.生薏仁30克,牛膝10克,车前子12克(包),椿根皮1 5克,萆薢15克,泽泻18克,滑石15克(包).木瓜10克.蚕砂30克(包)。
功用: 清热燥湿
主要症状: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气腥臭,阴道灼热,著者瘙痒.胸闷纳少.腰酸腿重,肢体困倦,腹胀肠鸣.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本证系湿热下注。脾失健运,湿浊蕴积.久而化热.湿热下注故见带下色黄、粘稠、气秽臭.阴部灼热:脾虚湿浊内蕴,故胸闷纳呆.腹胀便搪;湿重故肢体困倦重着,腰酸腿软。
适应证: 阴道炎、 宫颈炎,盆腔炎等。
加减法:带下量多,色黄夹赤气恶臭,腹胀者.加土茯苓30克,贯众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验案, 宋某.女.38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902253。初:1993年12月1 6日 主诉:白带多.色黄而腥臭1个月病史:患者近1个月来自带甚多,色黄而腥臭.伴头晕乏力。步腹坠胀-腰膝酸痛,心悸气短,口干思饮,纳尚可.寐亦安,大便稍干燥、每日l次.小便黄少。检查: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辨证:湿热带下。治法:清热燥湿
处方:黄柏10克.苍术12克,生薏仁30克,牛昧10克,萆薢15克,泽泻18克.木瓜10 克.滑石1 5克(包 ,车前子12克(包),蚕砂30克(包),椿根皮10克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改服
二诊:1994年1月1 7日。上方服20剂后白带明显减少,
少腹坠胀已除.腰膝酸痛亦明显减轻惟感咽喉不利如有痰唾.口腔溃疡疼痛影响饮食。大便已畅.小便仍黄。舌苔少.脉虚细。
证属下焦湿热未尽,心火上炎又起,故原方加导赤散兼泻心火处方:黄柏1 5克.苍术12克.生薏仁30克.牛膝1 0克,萆薢15克,泽泻20克,木瓜15克,滑石10克(包),车前子12克(包),蚕砂30克(包).椿根皮15克.竹叶1O克,生地1 5克,生甘草10克。7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按语] 该患者临床症状虽多,但其主症为白带多,色黄而腥臭”。其病因病机是脾虚不运.湿热下注.故见带多色黄秽臭,步腹坠胀.腰膝酸痛沉重印教授善抓主症,认为“湿热带下是其本.故运用清热燥湿之法.采用四妙丸(苍术、黄柏、生薏仁、牛膝)加味。方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重在下焦;苍术苦温燥温;生薏仁甘淡微寒.健脾渗湿,利水清热}牛昧补肝肾、祛风湿、引药下行:为加强清热利湿作用而加人革薜、泽泻,木瓜、滑石、车前子,蚕砂、椿根皮等。服7剂带下基本告愈:复诊固口腔溃痔为心火上炎,故干原方加导赤散(生地、竹叶,生甘草).使火从小便排出.乃上病下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