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灵异追凶:辛亥残梦:深析清廷覆灭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8:55:25
         今年的图书市场,辛亥革命选题林林总总,相关作品不下数十种。其中,让笔者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三本。一本是年初张鸣先生的《辛亥:摇晃的中国》,一本是4月份马勇教授的《1911年中国大革命》,另一本便是《辛亥残梦:帝国崩溃的前夜》。如果说张书像万花筒,让读者领略到辛亥年的多元景象,马书似扫描仪,将这场革命的来龙去脉重新梳理,那么金书则是一个听诊器,对清廷覆灭之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把研究推向了深入。
        具体而言,通读全书,笔者有三点感受。首先是“新”。辛亥革命距今已有百年,亲历者与后来人前赴后继,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字,如何避免雷同,推陈出新,便是摆在写作者面前的首道难题。金书妙就妙在开篇既不宏大叙事、长篇铺叙,也非故弄玄机、布下迷阵,而是从“长沙抢米事件”说起,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继而层层递进,名臣之死、皇族弄权、废除科举、编练新军、新政走样、江湖恩怨……一步步将清末政府的积弊、昏庸和盘托出。作者的写作逻辑好似推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而不失趣味,实在是独具匠心。
        其次乃“真”。不知何时,戏说人物或调侃历史成为时下一大风尚,写作界犹如娱乐圈,书籍仿佛流行曲,充斥书店与网站,这其实是对历史缺乏敬畏感的表现。令人钦佩的是,作者秉着求真务实之态度,不做“历史潮人”,严肃对待辛亥。通篇文字,不仅正史与野乘互证,而且兼采国内外诸多名家之长,熔于一炉。如在《科举之痒》一章中,对于科举停废后的社会反响,作者不仅征引了大量时人日记、回忆录等材料,还特意采用近代史专家罗志田、周武等人的观点,有理有据,相得益彰。
        对于写作而言,选取新视角,获得真材料,皆非易事,但对历史大事件进行深沉精微的思考更是难上之难。不过这恰是作者优长之处,也是该书的点睛之笔。作者对清王朝覆灭原因及其教训的深层剖析,下了工夫。
        《辛亥残梦:帝国崩溃的前夜》 责任编辑:常州市国税局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现在有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