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酷鬼娃图片:学会理财》》》过好日子的幸福处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1:31:38
为什么钱赚得不算少,却仅够支付基本开销?
你是否感到奇怪,为什么你不买昂贵的名牌服饰、不进高级餐厅吃饭,甚至舍不得买一双当季新款的皮鞋,每个月还是莫名其妙地花掉许多钱?…
科技的快速进步、消费者选择与财富的大幅增加,为什么不能让人们的生活充满喜悦与热情?
无法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来学弹钢琴、度假,或在花园里静静欣赏造物之美?
我们又该如何挣脱这种不断努力赚钱以负担高生活成本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现代生活花费这么高?
我们生活中的每个部分都被绑架了,真正的价值都被金钱交易强行取代,不仅伤害我们的荷包,也让我们的灵魂越来越空虚。
告诉你:这不完全是你的错。你会发现即使政府极力试图否认,我们的生活花费还是越来越高。
要维持今日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难了,而且似乎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长期以来,我们与金钱的关系----赚钱、花钱、投资、拥有、保护、担心,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
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到晚上睡觉之前,我们都被一大堆欲望以及看起来必需的理由不断轰炸,而花掉一笔又一笔的金钱。
不论是你上班途中所花的车资或油资;在星期三花了上百元购买、却仅能撑到星期五的食物与日常用品;带小孩出去吃饭花掉的几百元;还是在自家门口停车却被开了两百元的罚单…
似乎勉强让自己维持理智,能够存活下来…每天所需要的金钱,就比你实际赚取的 还要多!
当然,这还不包括你希望拥有的各种物品: 一台iPod、一台液晶电视、全新的秋冬新装,或是布置精美的家……
你也会发现广告与零售业所采取的一切手法,对我们情绪健康与存款的伤害,已经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
不管是运用假折扣手法引诱我们进去消费的商店,还是各式各样充斥市场的新兴科技与产品,或是告诉我们,除非买了他们的产品,否则生活就不够舒适的广告,无论阅读报章杂志、看电视或逛个街,都变成了会清空我们荷包、存款,甚至我们灵魂!
天天都省钱!365天的省钱妙方!
知道生活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如何解决,以及如何让自己的钱变得更有用呢?
我们不可能过着一无所有、僧侣般的隐居生活,但也永远不要屈服在购物的欲望之下…
如何降低生活花费,却更能享受生活?
少花一点钱,实际上却拥有更多?
你为什么花了钱之后,你还是不快乐?
为了所有不了解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的人,你为什么花了钱之后,你还是不快乐。
为了那些曾经在简约生活与拥有名牌的小小虚荣之间,犹豫不决的人。
如果你看到本文,一定是因为你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许你很清楚自己要寻找的是什么;或许只有模糊的感觉而已。
想要告诉您的是…
方法1:谁说我们需要很多钱才能好好生活?
方法2:不要因为小钱就随便花!
方法3:从小地方寻找到新意义!
方法4:如果你能要得到、借得到、或真的不需要,那就不要买!
方法5:从优雅俭约的生活方式之中找到喜悦。
方法6:检视自己的财务漏洞与弱点。
方法7:这么做会让你拥有更多,而不是更少!
永远都要记得,你不需要拥有很多,就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花费却更少;最重要的是,不必再为金钱苦恼!
花费少一点,享受多一点!克制欲望的自我锻鍊,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蕾贝卡.艾许
省钱过好日子的幸福处方(全文)
作者简介
蕾贝卡·艾许:英国作家,自由撰稿人。学生时代主修哲学、法语及心理学。学校毕业之后,在中国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返回伦敦,成为资深的广告文案策划——不断地劝说消费者,要人们买买买、花花花——自己也乐在其中,蕾贝卡后来辞去了那份工作,也离开了伦敦,以及疯狂消费的生活,现为自由工作者,与两个孩子一起住在乡间。
本书是献给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人们的一本生活指导书,教给我们如何缩减日常生活开支,与此同时提升生活品质,享受快乐人生。第一章探讨了新省钱革命背后的概念,民众金钱的流向,以及使高消费行为成为社会通病的潮流趋势。读者会了解,为什么渴望拥有更多的金钱是我们生活不快乐最重要的原因,并找到真正能让生活过得更快乐的方法。第二章提供了七种减少消费、让生活更好的方法,读者将学会如何将每天省下的两英镑变成两千英镑,也将找到不花钱却能拥有你想要的东西的秘诀,以及在现有生活中找到快乐的方法。第三章,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则提供给读者三百六十五种既省钱又能改善生活品质的方法,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你轻松应对生活压力,愉快享受幸福人生。
本书为谁而写
本书是为了所有不了解自己的钱花到哪里的人而写,也指出了为什么在花了这些钱之后,人们的生活还是不快乐。
本书也是为了那些在简约清贫的生活与购买名牌的满足感当中辛苦挣扎的人而写。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
如果你拿起这本书,一定是因为你想要改变你的生活,或许你很清楚自己要寻找的是什么,或许不是很清楚,只有模糊的感觉而已。
本书有两个目的:
1.帮你省钱。
2.帮你改善生活品质。
另外,书中也会告诉你这两者其实是息息相关的。
但每个人从本书中获得的省钱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方式,可能都不一样。某些读者可能会找到方法来摆脱债务、降低生活成本、在自己能够负担的金钱范围内生活得更快乐;有些读者可能会幡然顿悟,全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他读者可能发现降低某些方面的花费之后,可以让他们每年增加两天假日;另外的读者则可能找到一些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读者要如何开始阅读本书呢?
本书的章节段落安排有一定的脉络可循,让读者可以依序阅读。当然,也可以从你有兴趣的部分开始读起,例如第三章。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 问题何在?
在这一章当中,我们要探讨新省钱革命背后的概念,诚实地检视自己的金钱流向,以及使得高消费行为成为社会通病的潮流趋势。读者会了解,为什么渴望拥有更多的金钱是我们生活不快乐最重要的原因,并找到真正能让生活过得更快乐的方法。
第二章 答案是什么?
在第二章中,我们会看到七种减少消费、让生活更好的方法,读者可以将这些方法当成提醒自己的小原则,提醒我们生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在这一章,读者将学会如何将每天省下的两英镑变成两千英镑,也将找到不花钱却能拥有你想要的东西的秘诀,以及在现有生活中找到快乐的方法。
第三章 方法大公开
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则会提供给读者三百六十五种既省钱又能改善生活品质的方法。你可以从任何一个部分开始翻阅,也可以从头循序渐进来阅读这些妙方。书中提出的每种方法都能让你省下五英镑到五万英镑不等,也有许多方法可以令你立即快乐起来。
"永远记得,你不需要拥有很多,就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罗马哲学家皇帝
这句话表达了本书中最重要的精神。
这并不是要大家一无所有、过僧侣般的修行生活,也不是要大家永不屈服在购物的欲望之下。实际上,本书要教导大家如何拥有比现在生活中更多、更愉快的事物,在大幅减少财务支出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美丽与富足。
减少花费真的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你会拥有美丽的家、穿漂亮的衣服,过更丰富、快乐的生活。
或许现在你正因沉重的生活压力而感到筋疲力竭,整个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永无止尽的花费与财务困扰充斥、主导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到窒息。以英国人而言,我们过着前所未有而物资充裕的生活,但是为钱担心仍是大家压力和情绪问题的最主要因素。这种状况影响了英国超过一百万以上人口,几乎每四名看医生的病患当中,就有一人为此所苦。而就一个受到物质与拜金主义所操控的社会对我们灵魂、身心与生活可能造成的伤害来说,压力只是刚开始的迹象而已。
然而,好消息是,你可以选择不要过这种生活,这种让你必须变得越来越富有、承受越来越多压力、烦恼倍增、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人生。
生活中的压力
你不需要屈服于赚更多钱、进行更多消费、付更多账单的压力;相反地,你可以放弃过度拥有与消费,选择简约的生活,并享受"少一点"的乐趣。你能找回真实健康的自己,而不是做个消费主义社会中的奴隶,总是觉得缺少某些东西,想要得到更多,却无法享受金钱买不到的乐趣。
如果我们能够从大量消费所带来的桎梏与限制之中挣脱出来的话,就可以重新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好比种花莳草的乐趣、创意带来的满足、了解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真正的可贵之处。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调整心态,重新界定自己和金钱与物质的关系之后,我们不会再觉得一步出家门就得花钱,反而会觉得自己相当富有;我们不用再担心收支是否平衡,而能够享受拥有一点余钱、在银行中还有存款的喜悦。
这一切只需要你在生活中采取小小的改变,但是这点改变却能大大地影响你的生活。本书的许多小秘诀,能够帮你一年省下二十、五十或两百英镑,有些方法还可以让你立即多赚到五万英镑呢!其他方法则可以帮助你彻底重新思考、安排你的人生,或重新界定生活的优先顺序。
希望读者能从这种生活方式的改革之中获益,至少希望本书能帮你省下更多的钱!
前 言
序 言
第一章 问题何在?
为什么现代生活花费这么高?
低通货膨胀的迷思:高度消费与膨胀的生活方式
疯狂的消费主义:持续消费的压力
多出来的钱会让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都在原地打转,但沉沦的速度越来越快
自私与不断的消费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糟
第二章 答案是什么?
目前为止,这本书告诉了读者什么事?
方法一:谁说我们需要很多钱才能生活?
方法二:别忽视花小钱的力量,那会毁掉你的生活、 害你破产、永远觉得穷困
方法三:从小地方找寻意义
方法四:如果你能要得到、借得到、或没有也无所谓, 就不要买新的东西
方法五:从优雅简约的生活中找到喜悦
方法六:找出自己的财务漏洞与弱点
方法七:记住,这是为了让你拥有更多,而不是更少
第三章 方法大公开
购物消费
居家房屋
买卖房地产如何赚钱或省钱
个人财务状况与存款
降低必要的家用花费
饮食
减少不必要与额外的消费
小孩、教育与大学学费
汽车与旅游
休闲、娱乐与度假
金钱买不到的快乐
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更多时间
工作或职业
到海外工作
结 论
1. 为什么现代生活花费这么高?
如果你现在正在阅读这本书的话,那么你一定不是那种每个周末都会出门逛街、动辄花上几百或几千元英镑买著名设计师的名牌服饰,或崇尚奢华派对生活的人;如果你是这种人的话,那你大概也知道自己的问题要怎么解决了--不要再这么浪费了!
既然我们不买昂贵的名牌服装,甚至舍不得买一双当季新款的皮鞋,为什么每个月还是莫名其妙地花掉许多钱?为什么不论我们怎么省钱,每个礼拜都还是会刷上好几张信用卡,每笔费用至少三十英镑、没有几天就花掉五十英镑的现金,每个月还得支付从一百到三百英镑不等的各式账单呢?这还没加上住房和其他贷款、所得税以及保姆费呢!
首先,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不完全是你的错。在下一个章节,你会发现即使政府极力试图否认,我们的生活花费还是越来越高。要维持今日的生活水准是越来越难了,而且似乎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正如乔杜明桂(Joe Dominguez)与薇琪鲁宾(Vicki Robin)在他们的著作《富足人生》(Your Money or Your Life)当中所提到的:
"长期以来,我们与金钱的关系--赚钱、花钱、投资、拥有、保护、担心--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大部分。"
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到晚上睡觉之前,我们都被一大堆欲望以及(看起来)必需的理由不断轰炸,而花掉一笔又一笔的钱:不论是你上班途中所花的车费或油费、在星期三花了四十七英镑购买的仅能撑到星期五的食物与日常用品、带小孩出去吃饭花掉的六十九英镑、还是在自家门口停车却被开了四十英镑的罚单。似乎勉强让自己保持理智、维持生存、每天去上班所需要的金钱,比你实际赚取的还要多。
当然,这还不包括你可能希望拥有的各种物品所要花费的钱--因为我们的确会想要拥有一部iPod、一台高清电视、一套全新的秋冬新装,或是一个布置精美的家。
在后面的章节里,你也会发现广告与零售业所采取的一切手法对我们情绪健康与银行存款的伤害,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不管是运用假折扣手法引诱我们进去消费的商店,还是各式各样充斥市场的新兴科技与产品,或是告诉我们,除非买了他们的产品,否则生活就不够舒适的广告,可以说,无论阅读报纸杂志、看电视或逛个街,都变成了会清空我们荷包、银行存款甚至我们灵魂的举动。
我们因此成了无止尽花费、总是想要更多东西的消费经济的无辜受害者,这种状况将我们卷入了一种总是在花钱、却没能好好过日子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拒绝了其他让生活变得更好的选择。
你不需要过着跟你的朋友或邻居一模一样的生活
如果你想开始对抗现存的消费体制,让生活有所不同的话,要从哪里开始呢?
首先,要跟读者分享的好消息是,现今我们生活的许多花费并非绝对必要的。
这种必须不断消费的观念,都是关于生活方式的天大谎言,只是为了让大家相信,我们必须得到最高薪的工作、买一栋负担得起的大房子、到高级超市购物、享用高级龙虾当晚餐、买一台照相手机、跟朋友去餐厅吃饭、尽量将自己打扮成模特儿或娶个模特儿作老婆,因而必须拼命工作,以致于永远没有时间让自己变成我们曾经期望变成的样子。
试图依照这个生活方式的蓝图来过活,简直是要人命!
许许多多的人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活在对贫穷的恐惧中,也因而戕害了家庭生活与婚姻。我们放弃了个人的独特性,放弃了真实的生活以及享受快乐的权利,也放弃了更有意义的人生,只为了让家里充满越来越多的杂物和冷冻食品。这些无止尽的消费,使得我们越来越厌倦自己的生活。
我们拥有的金钱越多,消费越高,累积的债务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现代人平均拥有一万件左右的物品,但是我们却没有比上一代过得更快乐,那时有能力给孩子买鞋已经是相当大的财务支出,而且是人生很大的成就了。
2005年,平均每个家庭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比以往更多,赚的钱也更多。
但是我们这一代却有更多的人担负着债务,面对的压力更大,也更容易感觉到维持生活比过去更难。
这种情况不仅不必要,更是荒唐可笑,而且最为糟糕的是,那会让我们无法安身立命。如果我们继续像今天一样快速地消耗物资,很快地,我们不只在财务上面临破产,体力也会消耗殆尽。目前英国可供作垃圾掩埋场的土地已越来越少。我们的孩子所能记得的是特力屋(B&O)、玩具反斗城(Toys R Us)或是特速购(Tesco)的标志,而不认得什么是樱草花或金凤花。婴儿每年耗用的几百万吨尿布所造成的空气污染至少需要五百年才能完全消失。
当然我们还面临着其他的问题,像是能源短缺、全球变暖以及遍布世界的贫穷、不平等和腐败等。"全球变暖"似乎已变成一个无关紧要的名词,人们仍然照常开车、坐飞机、打开家里的中央空调,一点罪恶感都没有。大家都不在乎当我们的小孩到达中年时,喜马拉雅山的冰河将会消失,引起的洪水将造成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面临饥荒。
所有这些大量消费与对金钱的看重到底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答案是:并没有什么好处。
越来越多的钱,让我们过得越来越辛苦
例如最近ICM市场研究公司发表的报告显示,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人相比,今日街上的行人看来更加郁郁寡欢。人们不仅担忧增加、快乐减少,而且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坦承,他们在午餐时刻之前,经常都处于心情欠佳的状态。
今天有多少人能够挺身而出,诚实地告诉大家他们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所做的也正是他们这一辈子最想做的事情呢?有多少人认为每天通勤上下班、周末时逛街购物、星期五晚上瘫在电视机前的生活,比起五十年前人们钱比较少时所过的生活还要更好呢?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科技的快速进步、消费者选择与财富的大幅增加没有让我们更快乐,那么这些事情到底有什么用?如果这样还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悦与热情,没办法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学弹钢琴、到柬埔寨度假,或在花园里静静欣赏造物的美,那这一切的意义何在呢?
另外,让自己被工作压榨,以负担房贷与小孩教育费用的做法意义何在呢?让小孩得以上大学、在社会上求职、工作、朝九晚五,甚至工作得更辛苦、更不了解生活的意义,那跟我们现在又有什么两样呢?
想像如果你的薪水不变,但几乎没有花费
我们来假设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境。
想像一下,如果你根本不用负担房屋的钱,交通费也是零,你可以享受免费的食物,而每个月的其他花费也相当地少,但是你的薪水却跟现在一样多。
想像着你每天早上醒来都觉得充满朝气,精力充沛;想像着你的工作是你真正感到骄傲的事业,有创意、有意义,也能回馈社会;想像着你每天早上的第一杯饮料,是在自家花园里享用刚煮好的咖啡,而不是在过度明亮的办公室里喝着速溶咖啡;想像着你能环顾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感觉到:"哇!我拥有的太多了,我真是个富有而幸运的人。"想像着你有时间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还可以因此赚钱。
你真的需要金钱才能尽情享受生活吗?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内容是关于一名有钱的游客与当地的渔夫。故事是这样的:
一名有钱的生意人到国外度假时,遇到了一名渔夫。渔夫坐在有钱人的船边,优闲地看着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海岸。
"你为什么不去工作呢?"有钱人问渔夫。
"因为我今天捉到的鱼已经够多了。"渔夫回答。
"可是,如果你更加努力工作,就可以卖掉所有捉到的鱼,赚更多的钱,"有钱人说道,"你可以把那些钱存下来,再买一艘船。继续照这种方式工作,很快地你就可以买下一整批船队,然后开始从事国际贸易。"
"可是,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呢?"渔夫问道,草帽下的头几乎抬也不抬。
"因为如此一来,你就可以跟我一样富有,可以放松一下、享受生活。"有钱人说道。
"那么,"渔夫回答说,"你觉得我现在正在做什么呢?"
加入省钱大作战的行列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财富与消费文化兴起之后,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员工的薪水越来越高、经济增长越来越快、每个人所拥有的物质与奢侈品也越来越多的趋势。但时至今日,我感觉大家终于开始反抗这种大众消费文化了:许多人想要摆脱这种无止尽消费、超时工作、为每样东西付出高成本的恶性循环。
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出了很大的差错。本书的目的,便是试图分析究竟问题何在,应该如何解决以及如何让自己的钱变得更有用。
一位朋友最近告诉我,她的先生将所有没缴纳、大部分也没拆封过的账单、罚单、传票等,都收在汽车行李箱中的两个皮箱里。某天她为了找一件外套,才意外找到那些东西,也才忽然发现,他们夫妇俩已经好几年没有付过一张账单了!在这几百封邮件当中,还有许多没有付清的停车单据,为此现在她先生已经收到法院传票了;同时,他们还得负担拖吊他们任意丢弃的废弃车的罚款。
我们真的生活在如此不济的时代吗?其实,事实刚好相反。
英国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的经济体,在过去十年间,我们听到通货膨胀只让物价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九,是历史低点;同期间我们的所得上涨了百分之四十九。因此理论上而言,英国人应该口袋里都不缺现金,而且感觉比以前还要快乐富足。
但是,这样的状况却没有发生。
以全英国而言,人们每赚一百一十英镑就花掉一百一十英镑,平均每个家庭负债金额为七千七百一十三英镑,这还不包括房屋贷款。
光是在2004到2005年间,全英国人就增加了百分之十二的负债。
因此,结论是即使我们赚了更多的钱,物价也更便宜,绝大多数的人却还是无法负担生活花费。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通货膨胀未将高涨的房价计算在内
首先,如果你仔细研究通货膨胀指数的话,你会发现买房屋所增加的成本并没有被计算在内。如果以我所了解大部分朋友的现金流动状况而言,房贷绝对占了支出的一大部分。
1971年,我母亲看中了一栋房子,价值是两千五百英镑,她那时已经存了九百英镑,全是她在儿童服饰店辛苦工作的所得。现在,英国每一栋房子平均单价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英镑,我实在无法想像有哪一个服饰店店员能够光凭着工资,就能存到占房屋总价36%的订金。
除此之外,一旦我们买了房子之后,还会有许多额外的花费。就像克莉丝蒂欧斯普(Kirstie Allsopp)、莎拉毕尼(Sarah Beeney)以及柯林麦克奥利斯特(Colin McAllister)(编按:以上三人均为英国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等人在他们的房地产电视节目中大力倡导的:在屋子外加盖温室与阁楼、在花园里布置出一个有禅意的水池、安装名牌卫浴设备,或是在你维多利亚风格的家里硬加入《家居廊》(Elle Decor)杂志的时尚家饰,这样就会让你的房子更有增值的可能。
我们似乎忘了必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消费,也忘了以前纯朴的梦想。
你是否注意过每年缴多少税?
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些数据资料。
1964年,税务自由日(Tax Freedom Day,译注:指的是全国人民平均在一年要工作多少天才能付清税款,之后的收入才是属于自己的)是4月23日;时至今日,税务自由日已经变成5月31日。以2005年而言,我们平均国民所得的36.5%要拿去缴税,而政府每年的支出已经达到了六千亿英镑(不论是男性、女性或小孩,平均每个人大约分摊一万英镑)。现在政府雇用的人员已经超过了七百万人,这些人所赚的钱比在私人企业的员工还要多。
我并不了解六十年代时,政府运用人民缴纳的税款所从事的建设是否比较少(包括人民的快乐指数以及生活水平等),但是我很清楚,当时我们可以就读免费而教学质量优良的学校,享用便宜的火车票、便宜的病床--而且不会坐在一边床就塌了(这是我个人的经验所谈,发生在最近我在伦敦一家医院里准备生第二胎的时候)。
根据《标准》(Standard)杂志报导:"全英国的有钱人超过六万五千人,但是他们所缴的税却相当少,有些人甚至没有缴税。"
还有,过去几年来英国的经济如此发达,至少这些发展蓬勃的企业一定缴纳了更多税金给政府吧?其实不然。事实上,在英国,每位工薪阶层的人税负几乎每分钟都在上升,然而大公司的税负却创下历史新低。
根据英国税务局(Inland Revenue)的统计资料显示,英国的个人所得税从1989至1990年间的四千八百八十万英镑,增加到2004至2005年间的一亿两千三百七十万英镑。但同时期,从企业而来的税收仅从两千一百五十万英镑增加到三千二百四十万英镑,甚至还不及通货膨胀的增长率。
在英国首相布莱尔(B1air)与财政大臣布朗(Brown)的领导下,来自企业的税收比例从1997至1998年间的11.5%降到2003至2004年间的7.7%。
因此,我们这些辛苦工作的中产阶级所付出的税收,一方面要用来帮助那些失业者(根据最近的政府数据显示,每十二位正值工作年龄的苏格兰人当中,就有一位被认定生病或残障而不能工作),另一方面也被用在金字塔最顶端的1%有钱人身上。维京集团的创办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因为政府开放铁路民营化,获得政府对维京火车一百五十七万英镑的补助款,然而,他的公司却将总部设立在加勒比海以避税。
正如我最喜欢的一位英国作家乔马克皮司(Jo Makepeace)在SchNEWS.co.uk网站上所写的:"纳税人的钱,都给了某些根本没有缴税的人,而且他们还提供了很糟糕的服务(来赚大家的钱)。"
英国生活成本比美国至少高出50%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怀疑,如果过去十年之间,我们的收入真的增加了49%,即便在缴了房贷与所得税之后,应该还是有能力维持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准才对啊!
事实不然。
当我们仔细思考英国的实际生活成本,就知道答案是否定的。最近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所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在比较人民的可支配所得与不同国家的生活成本之间的差异之后发现,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都比英国人富有。而美世人力资源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的生活成本调查也显示,东京与伦敦是全世界生活费最高的两大城市。这是真的,我们的食物、饮料与烟草价格,让英国成为全世界物价最高的国家之一,与瑞典、芬兰、丹麦、瑞士与冰岛等国家并列前茅。
另外,请注意:美国海军会付给在英国值勤人员额外的津贴,因为英国的生活成本高于美国,伦敦比美国高出64%,而海威科姆(High Wycombe)和道斯希尔(Daws Hill)则高出56%。
不论是一罐可乐还是一栋房子,我们在英国要支付的价格都比其他国家贵很多。
另外,我们还得多负担过去所没有的几万至几十万元费用
有许多我们今天必须负担的费用,是二十年前不需要负担的。
退休金
退休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十年前,你工作的公司会先将钱存起来,当你退休时便可以支领一笔可观的退休金。然而今天,以我自己而言,每个月必须存三十英镑到自己的退休金户头,同时期望自己越来越富有,或者能够靠自家花园种植的马铃薯过活,直到老去。除非你很幸运地在政府部门工作,因为政府提供的退休金越来越高。低通货膨胀与低利率的组合(更别提退休基金经理人的差劲表现),即使我们投入相当多的金额,也得不到多少收益。
托儿费
另一项费用是托儿费,以今天英国这么高的生活成本,大约60%有小孩的家庭里,夫妻两人都必须出去工作,不然他们绝对没办法负担得起房贷与基本的饮食费。然而对许多双薪父母而言,至少50%以上的薪水都用来支付照顾小孩的费用,这包括因他们忙碌的生活所衍生出的托儿费以及因为罪恶感而挥霍在小孩身上的钱。
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花费,包括:付给电工师傅、水电工人,或帮你在前院重修一堵墙雇佣工人的超高费用。根据2003年英国自由民主党(Liberal Democrats)所发表的一份调查显示,就连我们的火车票都比欧洲其他国家贵,而且几乎是法国、芬兰与奥地利的两倍之多。另外,或许因为你太太听到医院产房有蟑螂的传闻,致使你必须多负担一千英镑的私人健康保险费用,以确保她拥有最好的生产环境,或是许多人将小孩送到私立学校的昂贵学费等。
最大的通货膨胀来自于我们的贪欲
我想,这恐怕就是我们得以安心地过度消费、过度花钱、过度借钱的理由,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造成了另外两项导致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1.我们有能力购买的物品增加了
2.我们对生活的期望膨胀了
我们有能力购买的物品增加了
关于这点,我在下一个章节会更仔细地说明,但如果以1970年而言,全英国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一部电话;1996年,只有16%的家庭拥有至少一部手机;但是到了今天,则有86%的家庭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另外,有45%的家庭在家里安有网线。
比起1971年,我们现在到国外度假的天数是当时的六倍!2004年,除了购买DVD、付费电视频道以及电视游戏机之外,英国人还创下了过去三十年来到电影院看电影次数的第二高纪录。以及,创下单本最高流通纪录、最多家庭看过的杂志是:
宜家家居(Ikea)商品目录。
简言之,比起过去,今天我们实在花太多钱了!甚至我们还会说:"有很多东西还没有买呢!"藉以显示我们没有那么浪费。
但这真的是个好借口吗?
我们对生活的期望膨胀了
曾经有段时间,人们期待与幻想未来的生活会更好。一百年前,一对辛苦工作的夫妻的梦想,可能是带孩子到海边度个假;五十年前,一位家庭主妇可能幻想拥有一台新的冰箱,或是从饮食费用中省点钱下来买一部无线电话。这些都是令人快乐、提升生活的梦想,也给予人们正面的激励。
到了今天,我们都相信也期望自己能够负担得起所有在杂志广告上看到的奢侈品。我们相信自己也能够让孩子穿着打扮都像贝克汉姆(Beckhams)一样,而且相信自己有权利拥有昂贵的房子,不论要价多少。我们都变成了期望膨胀的族群。
十年之后,你会比现在更富有,对不对?这也成为我们说服自己借钱与背负房贷的借口吗?
或许,就像首相布莱尔与财政大臣布朗一样,我们只能期望英国国内的经济会越来越好!
1929年,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lf)写道,女人获得独立与从事写作,最需要的是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房间。
今天,由于科技突飞猛进以及我们有能力购买的物品大幅增加,对于女性而言,这种需求的代价恐怕要高很多,场景也不再那么平静了。
只要花五分钟随手翻阅一本女性杂志,我立刻感觉到,如果我不去购买那组价值一百二十五英镑的香奈儿(Chanel)居家美容保养品、西门子保时捷(Siemens Porsche)咖啡机、名模凯特莫斯(Kate Moss)穿着的红色威灵顿长统靴、一件三百九十五英镑的休闲羊毛外套、Miu Miu当季最新的女鞋必备款、一组三件套每件价值三百五十英镑的印度床罩的话,我会感到空虚、不满足并且讨厌自己。
我坐着想像伍尔夫当时整天无所事事,只能看向窗外的景象,然而,我却永远找不到时间完成手边的工作,更别说会有时间凝望远处的高压电塔了。事实是,我们买的东西越多,拥有的东西越多,则会替自己的生活创造出更多杂务、麻烦与问题。
在我终于解决了网络连线的问题、快速跑到咖啡店买杯咖啡、回答了五通电话、付掉手机与AA会员费账单、寄了七封电子邮件、费力地处理过所有垃圾邮件(恩,我还蛮喜欢那些白色埃及棉睡衣的,或许可以考虑买一件)之后,的确没有什么时间能够让我安静地沉思、做白日梦,甚至稍稍认真地思考某些事情。
啊,我只需要五分钟的安静时刻……
午餐真正的代价
当我开始深入研究为什么我们会花这么多钱时,看到了一篇由英国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为"女王黄金五十周年"(Queen's Golden Jubilee)庆典所制作的研究报告,比较五十年代早期与现代生活的不同。在查看食品类的价格表时,我看到了切达干酪、牛肉、黄油、鸡蛋、茶叶、糖、白面包、马铃薯与牛奶的价格,但却找不到已经洗好的龙蒿、干燥番茄或是鸡肉洋葱咖喱饭的价格。
所以在伍尔夫的年代,她可以轻松地到厨房切一块新鲜奶酪,用漂亮的骨瓷茶壶泡好下午茶(配的牛奶是送牛奶工人每天早上从牛身上挤出、装在能重复使用的玻璃瓶里送来的);但是同一个时间,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女人,可能需要戴上漂亮的太阳眼镜、穿上勃肯凉鞋,细心擦上防晒系数三十的乳液、抗皱粉底霜以及蜜丝佛陀(Max Factor)的防水睫毛膏,然后到附近商店逛街,四十分钟后,她可能已经买了一双去角质用的手套、让高跟鞋更舒适的鞋垫,以及在买三明治时看到的小孩洗澡玩具。
生活成本这么高的真正原因
但是这种疯狂的消费主义以及失控激增的物品,究竟是从何(为何)而来的呢?为什么在五十年前,把小孩从小养到大只需要准备尿布、几尺不错的布料(灰色的给男孩、方格条纹的给女孩),一块石板、粉笔,以及用扫帚柄与旧袜子做成的假玩具马,就能让小孩玩得不亦乐乎呢?
然而今天我们却需要准备三种不同的婴儿沐浴盆(嵌入海绵的传统型、六个星期大时用的斜躺型,以及小孩会坐之后用的可旋转型),帮宝宝包尿布的机器,把婴儿湿纸巾加热、不让小屁屁受凉的机器,坐进去会摇动有音乐的椅子,不同阶段大小的车用婴儿座椅,装在窗户上的帘子,可以在车上玩的玩具组合,能在雪地上使用的婴儿车,以及与电视机连线的婴儿监视器--这些还只是在他们六个月大之前要准备的东西!
其实,原因并不难理解。
我们今天花费如此高的原因,正是因为现今每个人就是拥有如此多的物品。
根据英国巴克莱保险公司(Barclays Insurance)的研究显示,现代人每人平均拥有价值一千五百英镑的CD、八到十二件牛仔裤;全英国每年平均售出一千五百万部新手机。特速购电子网络商店里,光是"小型厨房用品"项目就有二十四个品牌、总共一百三十种商品,而仅是购买我小小的后花园需要的各项物品,大约就得花上一千英镑。
英国平均每个小镇的主要街道上,至少有十家不同的女性服装店。
事实是,目前有太多东西可以让我们花钱了,而且通过高明的营销手段,让我们也相信必须拥有这些物品。就某种程度而言,这变成了一场广告力量与我们个人意志之间的拉锯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未想过说"不"或"我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
为什么我们会处于这团混乱当中呢?
当然,如果我们声称目前的财富与富裕是邪恶的,或这种炫耀型的消费根本不算什么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对于一百五十年前的英国人来说,生活是无止尽的挣扎求生,唯有在社会最顶层的人才有钱购买任何基本生活所需以外的物品。一般劳动阶层女性如果拥有自己的梳子与一组铜锅,就算是很幸运的了,妇女与小孩通常依赖马铃薯、面包及黄油维生。一般英国男性最了不起的个人财产,可能是从父亲那边继承而来的怀表,以及几个浆烫过的立领。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事情开始有了改变--而且是一种人类从未经历过的快速变化。
二十世纪早期,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预示了大规模生产时代的来临。福特对于生产线的创意(也就是每位员工只要站在生产线上固定的位置、从事重复的工作),使得更多东西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塑胶诞生了,快速地取代了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做出的雨伞把手与烟斗柄,只有淡棕色到黑色之间不同浓淡的色调。很快地,我们看到了大量颜色鲜艳的杯子、花瓶、烟灰缸、时钟以及芭比娃娃,蔓延到市面上、家里,最后到达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垃圾掩埋场。
时至今日,光是化妆品业就具有数百亿的市值。他们藉由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与伊丽莎白赫莉(Elizabeth Hurley)的脸蛋,试图说服我们把辛苦赚来的钱花在最新的美容科技上。然而,最早的化妆品玫瑰叶粉是到1891年才被生产出来的,在那之前的好几世纪里,女性都是使用燕麦、小黄瓜、油以及自家花园里采下的天竺葵花瓣来保养皮肤的。
在过去的一百年之中,由于大规模生产与配送方式,营销以及研发科技的进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玻璃瓶仍然是以人工吹制而成;到了六十年代,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为首的艺术家,甚至想将艺术大众化,带给所有的美国人。2005年,宜家家居的商品目录向全世界消费者保证,它真的能让你拥有所有东西:
"令人惊艳的风格与全新的低廉价格--让你拥有所有想像得到、又负担得起的居家用品。"
每个人都想更富有
二十世纪大量被生产制造出的物品,以非常惊人的速度渗透、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一个快速成长的新阶级--中产阶级--也因而诞生。越来越多的物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制造出来,也贩售给越来越多的人。
事实上,也因为人人都想变得更富有,因此我们必须买这么多的东西、付出这么多的服务费用。几乎每个人都参与了制造某件物品或从事某项业务的过程,希望把这些东西卖给其他人,来增加自己的财富。我们就好像活在一个旋转木马般的生产与消费的世界里,而旋转的速度如此之快,让许多人想跳出这个圈圈。
当然政府也没把事情做好
但是,请不要告诉那些政客们,以免他们吃不下价值两百英镑的午餐。毕竟他们所设定的这些标准,不仅需要一个永不衰退的经济体系,同时每年也必须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使生产力持续地增长,获取利润与个人赚取工资的能力也必须越来越高。
正是这种对于经济增长的狂热,将大家带到今天的状况,包括整个社会与我们个人的生活。
"每年拥有更多、更新的物品,已经不只是一种渴望,而是变成了一种需求。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已经成为我们自我认同与安全感的来源,我们被这种需求捆绑住了,就好像嗑药的人不得不依赖药物一样。"
--保罗瓦奇泰尔《富裕的贫穷》
回到本世纪之初,当时大规模生产与消费行为刚开始起飞,社会上各式商品的增加,以及因而造成的经济财富的累积,的确改善了很多穷人的生活。
然而,今天有多少人真的能称为穷人呢?或许政府的数据显示,仍有几百万人生活在贫穷之中,但是他们对于贫穷的定义,是指家庭收入只有全国中间值的62%,在三十年前,这种收入已经是一小笔财富了!我们还能真的如此认为吗?
事实是,虽然想要更富有、买更多东西的欲望在刚开始是一件好事,但后来这种欲望却已不再有用,也不再让我们感到快乐。刚开始,更多的商品的确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物质了!
然而,如果我们让商业界与政府达到他们每年经济增长的目标的话,我们一定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而且永远会想要更多。
爱逛街一族也不用害怕,因为我们不必自己去点燃欲望之火。如果现代经济与政府推崇持续增长,那么所有广告与零售业者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达成目标。
广告业创造了需求与欲望的假象
五十年前,商业界对于能够以大家负担得起的价格供应人们所需的物品感到相当兴奋;时至今日,由于实际上人们几乎没有什么需求没被满足,因此商业界开始为我们创造新的需要。他们成功地让我们接受他们的理念,因此几乎没有人会质疑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需要有照相功能,为什么要有婴儿监视器,或为什么保鲜膜上要打洞。
"我们看到了新改良的洗衣粉,比我们旧的、普通的洗衣粉含有更好的化学物质,妇女使用了新的洗衣粉之后,家人对崭新、干净的衣服感到满心欢喜;但是我们的家人除了抱怨以外,从未曾对洗好的衣服说出任何感谢的话语。我们看到了今年新款的汽车比我们现在的车子拥有更多改良后的性能--虽然我们的车子也才开了两年而已,但是开着新车的人都住在环境良好的社区,可以到有趣的地方旅行,而且还有性感、愉悦的异性相陪。"
--提姆凯瑟《追求物欲的代价》
省了五十便士,却花了五十英镑
或许你没有察觉,但是今天每当你走进任何一家商店,就等于受到一大群专家的摆布,他们的工作就是想尽办法让你在离开商店之前,尽可能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而且最好是把钱花在只需少许成本制造、但你却愿意付高价来购买的产品上。
看看边界(Borders)书店或特速购超市等经营成功的商店,你或许只想进去买份报纸或一罐花生酱,但最后却可能多买了一本杂志、一盘录像带、一种烧烤工具、一个特价野餐组或迷你禅风花园组。
你以为到商店抢购买一送一的特卖商品,或一条只要十五英镑的牛仔裤就是捡到便宜了吗?其实不然,当你逛了半个小时,花了七十英镑之后,你才会了解为什么商店会推出这样的特卖组合。一旦你踏进店门,店家便可以运用各种技巧让你多花钱,这种方法真的太多了。
引诱你花钱的诡计
根据理查德汉蒙(Richard Hammond)在其著作《聪明的零售》(Smart Retail,这本书是为零售业者而写的)当中提到,"过渡区"(transition zone)指的是将顾客从店门外吸引进入店里的区域,如果这块区域太过空旷,顾客可能会感到太受瞩目而不愿意走进店里;但如果太过拥挤,也可能阻碍顾客的行进。
一旦你将顾客吸引到店里,那么你就成功了--只要你有最好的展示与陈列方法,能有效引导顾客进入店里逛一圈,并且在他们等待结账时,还有些额外的小物品让他们可以随手带走。
同样根据汉蒙的说法,伯明翰百货公司是:
"世界上最好的零售商店,不仅具备土耳其市集的活力与新奇感,同时也具备庞德街(Bond Street)精品店独特的时尚与风格。这种效果令人惊异,不论是购买一盒一英镑的无印良品(Muji)的笔,还是一件一百五十英镑的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的衬衫,同样都能带给人购物的愉悦。"
他的说法十分正确。任何店铺、商品目录或广告所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们在购物时感到快乐。
信用卡是万恶之源吗?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购买那件自己渴望拥有的Diesel皮夹克、Le Creuset锅具组、漂亮的苹果电脑、Elle MacPherson内衣组合,或是任何让你心动、令你感到特别的设计师名品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这些会让我们快乐的美好商品呢?
醒醒吧,不要做白日梦了!
你不能买这些东西的原因是你负担不起,不管广告公司或信用卡公司如何联手说服你,这就是事实。
最近我接到一封美国运通的信用卡广告,提供了一个紫色礼盒组的优惠,上面写道:
"拥有了美国运通白金卡,你就有能力经常宠爱自己!"
请问,在必须负担14.9%年利率的情况下,购买一瓶香奈儿指甲油或任何你喜爱的精品店里的小东西,是一种我们负担得起的"好好宠爱自己"的方式吗?
你是如何被骗的?
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天真地相信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或品牌,能够让我们看起来更酷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只是这些商人的俘虏,那些品牌与商品的销售对象正是我们这个年龄层与社会阶层的人。
不相信我说的话吗?
以下的叙述摘自一份价值五千六百九十五美元的报告,教你怎么运用"酷炫"的魅力来销售商品:
"年长一点的消费者仍然想要与年轻一族接轨,而某些商品能够让他们塑造出酷炫的形象,帮助他们融入年轻的团体却不失成熟稳重的形象。年轻的消费者往往从偶像的形象去定义酷炫的感觉,年轻的成年人与青壮年人群则会想要购买独特、流行与创新的商品,个人特色是这个年龄层最看重的因素。"
欲望心理学
人类欲望的本质,就是不管拥有多少东西,我们都会想要更多。当一个欲望被满足时,下一个更大的欲望就会出现。这就是让期望膨胀,让我们变成贪婪、渴望消费、希望拥有更多物质的怪物的原因。
浮夸的杂志与电视广告所传播的崇尚消费的文化,引诱我们相信买了许多漂亮的东西之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快乐。而如果没有这些物品,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自己或我们的个性,都是不完整的。
我们失去判断自己不需要什么物品的能力,而被迫走入一个不断想要某些东西的文化。就像茱莉亚薛荷(Juliet B. Schor,编按:哈佛大学经济学毅授,著有《天生买家》一书)所说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消费主义,以前的人想"跟邻居一样富有",而现在则是想"跟比尔盖茨一样富有",每个人都想要变得更有钱。薛荷写道:
"随着九十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增的财富大幅提高了消费者购物的水准,压力也增加了。奢华品取代了舒适感,成为全国崇尚的标签,尽管那只有社会上一小部分人能负担得起。"
当一位家庭主妇能够买得起一台电冰箱之后,她接着会想要有一台洗衣机。当我们买得起汽车之后,马上会想要拥有一部保时捷或豪华休旅车。当我们买得起Reiss的新衣服时,我们会忽然跑去逛Paul Smith的专柜,抱怨为什么自己买不起这些衣服。
某天我让三岁女儿转到ITV商业电视台,因为她节俭的妈妈不愿意购买英国无线数字电视(Freeview)的服务以便让她在星期六早上甚至整个礼拜都能观看CBeebies儿童频道。结果不到五分钟,她就回头跟爸爸说:"我要一个芭比娃娃。"
每个人都想要更多,不管自己是否负担得起。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里,广告业者会继续设法卖给我们更多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选择说"够了"真的让我们感觉更好。
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在内心深处,我们都知道,拥有那些渴望的美丽物品,并不是决定我们能否更快乐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现在有许多人已经超越了物质欲望,开始热烈寻求金钱买不到的东西。
我认为,这一切增长已经足够了,这一切想要更多的文化也足够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停一会儿,呼吸每一天空气中的味道,看看我们孩子令人惊奇的细致皮肤,花时间种一棵树,写封信,或对友善的陌生人露出微笑。
等会儿,我要找出一支老旧的钢笔,拿张纸,带杯冰凉的牛奶到花园里坐坐。
金钱、金钱、金钱;消费、消费、消费。这一切可能会慢慢地让我们变得疯狂、空洞、永不满足,但是全世界的政府都喜欢这些东西。
政府似乎相信,只要我们整个国家花更多钱,我们的国力就更好。实际上,当你抽丝剥茧之后,你会发现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的定义,也是政府最喜欢用来衡量国力与国家发展的数据。
1972年,不丹的新国王提出"国家快乐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的概念,以衡量国内各界领袖在改善人民物质、精神与文化生活上的成就。虽然西方国家后来对这个概念也产生了一点兴趣,但是不幸的是,目前我们的幸福指标仍完全取决于拥有多少金钱,而不是拥有多少快乐、过得多好、每天上班途中是否快乐地吹着口哨,或生命中是否充满喜悦。
"今天过得好吗?"
"很好啊,谢谢。我这个月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一千英镑!"
难怪大家都过得如此忧郁。
请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当中的"生产"这个字,本身就是一种误导。以2004年的英国而言,我们的进口远大于出口,因此我们应该别再假装我们真的有制造物品,更别说种植、培育作物,或让美丽的花房枝繁叶茂。
2004年我们所"生产"的几百亿元,事实上是由我卖瓜地马拉香蕉给你,你卖法国比基尼泳装给我,以及特速购向世界各地剥削廉价劳动力的工厂进货,然后卖给大家的交易金额所计算出来的。
接着,我们来看看自己的橱柜,有多少我们购买或拥有的物品,是从英国本地快乐的工匠手中制造出来,而不是从每天幻想着自己中彩票之后美妙生活的不快乐的英国商店店员手中买来的?
事实上,当你打开从宜家家居买来的上了漆的漂亮橱柜,你能告诉我这么多的物质财富,以及银行里的几千万存款,就是通往快乐的真正途径吗?
告诉我,最大的快乐不是来自于拥有一个爱你的人,他是你每天回家最想看到的人;告诉我,快乐不是当你做了某件会让自己感到骄傲,会因此得到赞美与认同的事情时的感觉;告诉我,你放假时感到的愉悦,并不是因为你置身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有时间可以无所事事;或是当你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时,世界也会因此发光发亮的感觉。
国内危机总值
事实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拥有更高GDP的执着,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这也是造成"国内危机总值"(Gross Domestic Crisis)的原因,其中的"总值"不仅大自整个国家,同时也小至一般民众。
不然,为什么当我们环顾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些我们买得起的电视机、放影机,或是名牌婴儿用品时,却没有感到比三十或五十年前还要快乐呢?
或许,答案在于存了五年的钱之后,终于买得起一台Morris Minor小房车的感觉,要比立即用信用卡购买一台崭新的法国标致(Peugeot)汽车还要令人满足,况且你用信用卡所负担的利息金额,几乎就比汽车的原价还要高。
或许,答案在当你仔细地控制每个礼拜的买菜钱之后,到了星期天,还有余钱能够带孩子们去吃冰淇淋,或是带他们到码头边度假,享受一顿热腾腾的炸鱼与薯条的快乐。
是否我们对金钱与物质的狂热,已经让我们看不到生命中真正有意义、真正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事情了呢?
消费成了新信仰吗?
几乎每种宗教信仰都对人们提出警告:追求财富无法带来快乐。这绝非巧合。
以基督教而言,在保罗(Paul)写给提摩太(Timothy)的信中提到:
"一心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中,落入世界的陷阱,任由各种愚蠢邪恶的私欲吞噬着自己的灵魂。贪财是万恶之根。贪恋钱财的人背弃了自己的信仰,招致了无尽的苦恼。"
--《提摩太前书六:九-十》(Timothy 6:9-10)
佛教也认为:
"贪念的唯一解药就是知足,如果你懂得知足,便不会在乎是否拥有你想要的东西,因为不管你是否拥有,你都能感到满足。"
事实上,今日伦敦最高、最大的建筑物,已不是鼓励爱、节制与谦卑的教堂尖塔,而是鼓励放纵物欲、永远渴望更多东西,甚至对朋友的财富都会感到嫉妒的西敏大厦(NatWest Tower)以及Brent Cross购物中心。这难道是出于偶然吗?
或许,星期天到教堂里做礼拜,会比到百货公司、超级市场或eBay拍卖网站买东西,能让我们过得更好。
难道我们注定是不满足的?
佛教的教义里,人类生命中的不快乐与不满足,最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天性中的欲望。这种欲望让我们不论拥有多少东西,都只能获得短暂的满足。
当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没有快乐多久,便会想要拥有更多其他的物品。而所有时尚杂志、产品目录,以及引诱我们购物的店铺,都强化了这种欲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痛苦。
只要走过几家摆满各种漂亮迷人物品的商店,我立刻可以感觉到一种激动的兴奋感,混杂着不满足的痛苦,从心中油然而生。
事实上,许多人虽然赚的钱比以前多,却仍然感到贫穷的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总是还有更多想买的东西。我们认为,只要有了更多钱,就可以为家里、为自己买更多漂亮的东西。正是因为这种需要更多金钱的欲望,让我们永远不满足。
"许多人不了解,我们已经超越了那个拥有更多的物品就会让我们更快乐的饱和点。"
--乔杜明桂与薇琪鲁宾《富足人生》
许多人已经忘记那种光是站在平价家饰卖场Habitat的橱窗前,就能感到心动的感觉了,电视里的广告与杂志上的名牌服饰,让我们变成不满足的奴隶。
唯有对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感到满意,我们才有可能感受到生命中的快乐与满足。
广告是万恶之首
广告对于人们健康、财富与快乐程度的恶劣影响,比我们想像中更诡谲更危险。广告不只是说服我们购买昂贵的名牌长裤或精巧的笔记本电脑,这些商品都可用成衣商店便宜的裤子或二手台式电脑来取代,事实上,现代人之所以感觉空虚或缺乏人生意义,广告人或许要负起很大的责任。
正如史提夫安德里亚(Steve Andreas)与查尔斯福克纳(Charles Faulkener)在他们的著作《NLP:无限成就计划》(NLP: The New Technology of Achievement)中所指出的:人类都为生活中的某些目标所驱使。不幸的是,对许多人而言,他们努力追求的价值观都来自于电视、杂志,或是商品广告,通过作者称之为"诉求社会地位的广告之诱惑"。我们不再努力变得强壮或英勇,高贵或有胆识,而是由我们所开的车、购买的面霜品牌或是逛超市时会吸引我们的食品包装来决定自己的身分与地位。
新书《我买故我在:冲动购买与自我追寻》(I Shop,Therefore I am : Compulsive Buying and the Search for Self)的编辑艾波蓝班森博士(Dr. April Lane Benson)提到:
"奢华是一种病态。如果你购买某样奢侈品,是因为它会让你觉得自己更像你理想中的人物,那么这便是一种自我认知差距。而'渴望差距'指的则是我们所拥有与我们想要的事物之间的距离。"
大卫尼文博士(David Niven,Ph.D.)则在《城市雅痞的生活美学》(The 110 Simple Secrets of Happy People)书中,提及了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一项研究:
"每看一小时电视,会让我们的物质欲望增加三倍,个人的满足感降低5%。"
该是放弃美国梦的时候了
梦想并没有错。当生活困苦时,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会让日子比较好过一点。但是那些生活富裕却负债累累的人,真能问心无愧地说,他们花了这么多钱是因为他们真的穷得很痛苦吗?
事实是,现今太少人能把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合理化。自二十世纪初期以来,美国梦或许曾经帮助许多美国人及整个西方社会改善人们的生活,但美国梦早就完成它的阶段性目标了。
《心理科学》杂志(Psychological Science)最近刊登了一篇研究报告--《探讨美国梦的黑暗面》(Zeroing in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American Dream),文中指出,美国梦仍然存在人们心中,其坏处远大于好处。该研究访问了一万两千人,其中以相同收入阶层而言,认为财务成功很重要的受访者比起认为财务成功不重要的受访者要不快乐得多。
这个发现并不稀奇。荷兰的罗特费因霍芬博士(Ruut Veenhove)在其名著《快乐的条件》(Conditions of Happiness)中,查询与分析了两百四十五篇以上研究影响人们在生活中感到快乐与感恩的因素的报告,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只要我们不必为了生存而努力,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收入的高低并无直接联系,但却与他对自己收入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在另一篇著名的研究当中也发现,在经历人生重大转变--无论是赢了彩票还是变成半身不遂--的一年之后,大部分人的快乐程度就会回到事件发生前的状态。
究竟什么会让我们更快乐?
那么,如果最新款的手机或迪奥(Dior)风衣,并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究竟什么才能让我们快乐呢?
根据《快乐的条件》书中的两百四十五篇研究报告,最能够影响我们快乐程度的事情包括:与好朋友的接触频繁度、单纯的乐趣、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以及从工作中是否获得真正的满足。
因此放弃年薪七百万英镑的工作,到斯诺登尼亚(Snowdonia)当国家公园管理员,或到西班牙南部做一个民宿主人,真的会让我们更快乐吗?你最好相信是的。
那么人类复杂的深层心理需求呢?现实治疗法(Reality Therapy)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认为,人们主要的心理需求包括爱、感觉有能力或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地位、得到认同或受到他人尊重的能力表现出来)、归属感、(能选择自己如何生活的)自由以及乐趣。金钱能够买到其中任何一种需求吗?
是的,或许昂贵的保养品或高科技产品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更可爱,但是过于重视外在美,对我们情绪上的破坏力可能相当大。而一个权力很大的工作或许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很重要,但是如果你知道你从事的是真正有意义的工作,不会觉得自己更有价值吗?
穿着今年最流行的新衣服会让你更有归属感吗?有能力购买你喜欢的东西可以弥补你对工作的厌恶吗?而一顿一百英镑的晚餐或是成天逛街,真的是最积极、最实在的享乐方式吗?
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呢?
我曾经遇到一个人,他只带了几件衣服以及从飞机上带下来的几瓶迷你酒,身无分文地到达墨西哥。好几个月来,他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在墨西哥到处旅行,以迷你酒换取果腹的餐点维生,晚上睡在咖啡店地板上,后来连自己的牛仔裤也卖了,在如天堂般的海边度假胜地、一家位于碧蓝海岸旁的酒吧工作。他告诉我那是他人生中感觉最有活力、最快乐的时光,而且自此之后,他再也不担心自己有没有钱。
我不敢保证本书其他部分会带给你如此精彩的历险生活,但是希望能让你发现,一袋种子或自己亲手烘焙的面包所带给你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将远胜于一款古驰(Gucci)手表或一台新的保时捷跑车。
5. 我们都在原地打转,但沉沦的速度越来越快
你会感到相当混乱
因而开始奔跑
在崎岖婉蜒的路上,快速地奔跑
辛苦行经数英里景象奇特的荒野,
怕的是,却通往一个最没有用的地方。
"等待处"……
……是为只想等待的人设置的地方
等待火车出发
等公车过来、或飞机起飞
等待信件寄来、或大雨停止
等电话铃响、或大雪落下
或等待别人告诉你"可以"还是"不可以"
或等待头发变长。
每个人都在等待着。
--苏斯博士《哦,你要去的地方!》
在前一个章节里谈到,我们有能力购买的物品增加了,因而让我们的荷包越来越薄。在这个章节里,我们来谈谈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如何也跟着增加,让我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如此劳累呢?为什么永远找不到时间来熨衬衫、阅读或是看着窗外发呆呢?
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忙,从公司赶到超市、从托儿所赶到地铁站、从煮饭到清洁打扫……,直到晚上睡着为止,而幸运的话,六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又开始重复相同的工作。
我们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享受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而且只有老天知道,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抱怨小孩,却没有时间培养小孩。
为什么我们发明越多、购买越多省时的装置,却似乎越来越没有时间呢?新科技让我们沟通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但我们却越来越没有时间聊天?
我们花在观看自然生态节目的时间,多于真正去接触大自然的时间。
更多、更多、更多;更快、更快、更快。生活的快步调把每个人都卷进来了。
立即可食的餐包,计程车让我们更快回到家,中国餐馆的外带晚餐,帮我们带小孩的保姆和打扫的清洁工。我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以负担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其中有一大部分的消费却是用来补偿我们的工作量,或者是让我们得以尽可能长时间工作的费用。
这仅仅是目前这种"更多、更多、更多;更快、更快、更快"的文化为我们的生活所设下的一部分陷阱而已。
生活不会越来越容易,只会越来越简单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如此忙乱呢?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了。生活中的每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麻烦。我们花了数万元来让生活变得更好,最后却使生活变得更困难。
事实是,当我们的东西越多,生活就会变得越复杂。一旦我们辛苦工作的所得足以负担得起,原本忙碌的行程就会被我们已经购买、需要购买以及想要购买的物品塞得更满。即使是我们"内心的对话",也充满了物品、所有物、财务交易、财务问题,以及从没停止过的购物消费需求,使我们的生活简直是一团混乱、令人沮丧。
"今天早上该穿我那二十七件衬衫与T恤中的哪一件呢?"
"我该去哪里买网线,才能将影片下载到电脑里呢?"
"坏掉的洗衣机该找谁来修呢?"
"得找出那件民族风的珠宝,才能跟得上今年的流行……"
我们努力工作,以赚钱消费,但这些花掉的钱却让我们必须工作得更努力。
清理垃圾邮件,设定防盗警报,搞清楚房贷内容,整理塞满早已遗忘的物品的抽屉与橱柜,找地方存放爷爷奶奶买给小孩的新衣服等。即使下了班,也有许多杂务占据着我们的生活,无数鲜明亮丽的影像与高科技热门产品闪过眼际,让生活变成了一场梦魇。
我们今天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某种消费行为,而消费的本质就是永不满足。
《流行性物欲症》(Affluenza)一书的作者约翰格拉夫(John de Graaf),同时也是"找回你的时间"(Take Back Your Time)活动(网址:www.timeday.org)的美国负责人说道:
"我们花越来越多的时间逛街,在过多的选择当中徘徊挣扎,试图在数十种几乎相同的电话费率中决定一种,或花时间删除垃圾邮件,或在交通尖峰时刻通勤,或耐心听完所有的电话留言,这些全部都是没有薪水的加班时间。"
当我们忙着做下一件事时,许多经验就悄悄地溜走了
另一个导致我们生活步调如此混乱的原因是,西方文化强调每一分钟都要获得最大效益,因此为了不虚度时光,我们得找到某些有用的活动来填满每一分钟。我们的欲望、贪念与期望膨胀不仅导致过度消费,也让我们永远感觉时间不够用。
因此,我们不仅对于想要购买的东西存有"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的心态,对于我们想做的事情也是一样。我们都渴望融入这种生活,而没有花时间来享受自己做好的事情,结果就是永远感觉不满足、不满意,而且隐隐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不太对劲。
"我们在到处充满诱惑与刺激的世界里,企图尽可能地塞满各种消费品与经验。除了辉煌的事业外,我们还想上艺术课、上健身房、看报纸、读完每本畅销书、与朋友聚餐、逛夜店、运动、看几小时电视、听音乐、陪家人、买所有最新流行的服饰与小玩意、看电影、与伴侣享受独处时光与美好的性爱、假日里到很远的地方度假或甚至做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结果只是让我们在对人生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中痛苦万分,进而感到时间永远不够用。"
--卡尔欧诺黑《慢活》
现在,由于失去了享受简单事物、甚至不做任何事情的能力,我们的步调已经仓促到当周遭的事情停止旋转时,我们竟然会感觉非常怪异,甚至会想到:"在等开水煮开的这三分钟,我要做什么好呢?"
就像孩童一样,我们想要立即的快乐、立即的满足、明亮的灯光、有趣的小玩意等。而所有父母都知道,这类的刺激是相当耗费精力且无法持久的。
"永无止尽地渴望新鲜、更好的事物,以及疯狂购物造成的神经麻木感……,不管一路上会毁掉多少职业生涯与个人生命,许多人仍然渴望'快车道上的生活'。"
--乔纳森波里特《复活》杂志
到底这种快步调的生活要将大家带往何处呢?
在二十一世纪这种需求不断的文化里,我们什么都想要。我们想要更富有,就不用辛苦工作,但又得努力工作以达到富有的境界。
因此我们找到薪水不错的工作来负担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却又在过多的活动当中,看着自己的人生流逝。悲哀的是,我们多赚的钱都花在一年六千英镑的保姆费、两千英镑位于交通便利地方的昂贵房费、三千英镑的交通费,另外三千英镑花在昂贵的衣服、度假与买给小孩的奢侈品上,仅仅因为我们能够负担得起。
大部分人甚至没有发觉他们的生活步调太快了!
如果我们每天只需要在附近工作三个小时,其余时间就在花园里莳花拈草、看着夕阳西下,生活不会过得比较从容吗?
矛盾的是,拥有太多钱反而会让我们的生活品质变差。拥有太多、做太多事情,反而让我们失去了从事某些事情的乐趣,这些事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完成,例如自己动手做面包,花时间切菜、炖肉、烹煮一顿简单美味的佳肴,或是坐下来写信、写日记等。
我们的生活步调似乎乱了秩序,失去适当的速度。行进速度太快,使我们无法好好享受周遭的世界与生活。
但是,我们到底想用这么快的速度生活到什么时候呢?
到世界末日吗?到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吗?还是直到某个神奇的日子,当我们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可以坐在海滩旁边看着夕阳西下,或是决心花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莎士比亚全集、《战争与和平》或圣经的那一天呢?
解决方法是什么?
摆脱这种如同旋转木马般的生活与消费并没有你想像中困难,记住,你的消费越少,你必须做的事情也就越少。有意识地努力把较多时间花在你生命中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上吧!不慌不忙、平静地来做这些事情,真正去感受、深刻去体会这些事情。
大部分人应该会同意"少即是多"的说法。难道我们不该多花点心思想想,究竟"少一点"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吗?
少一点,就是晚上花三十分钟,坐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享受充分的寂静,或想想过去这个礼拜发生的事情,并体会其中的美好。
少一点,就是把原本逛街的时间,用来待在家里,开始去做你渴望了很久、希望有时间就去做的事情。
少一点,就是带小孩到乡下走走,然后惊喜地发现树上的啄木鸟。
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八月的某个黄昏,太阳正要下山,祖父从花园里挖出马铃薯,走回屋子途中,还停下来隔着篱笆跟邻居聊天的景象。我不知道他从种植马铃薯到收获,比我到店里买现成的马铃薯要多花多少时间,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当他在花园里翻土时,绝对比我在下班回家途中,急忙赶到超市采购时要快乐得多。
6. 自私与不断的消费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糟
你知道吗?如果"星际大战"(Star Wars)系列电影是一个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所做的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它两千万英镑的年收入,相当于世界第七十位富有的国家,排名在保加利亚、塞浦路斯与冰岛之前。
如果在心中想像一下塞浦路斯与冰岛,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感觉又是如何呢?
是一只形单影只的驴子在炎热的夏日午后慢慢踱步的景象吗?是温暖、放松与快乐的感觉吗?还是令人屏息的冰河景象?充满活力与生气勃勃的感觉?
现在再想像一下价值两千万英镑的黑武士面具、天行者闹钟,以及星际大战的糖果包装。
你的感觉又是什么呢?
觉得被扰乱而不悦吗?是否有点被玷污的感觉?觉得不舒服,甚至有点罪恶感?
难怪大部分人会选择到能享受大自然之美的地方去度假,或许就是想脱离所有紊乱的交通状况、逛街热潮,以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的消费产品。
但我们总是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在家中拥有许多从亚洲各地工厂制造出来的物品,但是又希望脱离这种生活,到纯净海滩旁纵情享受西式的蜜月假期(在花了三个月时间只吃减肥餐及节食产品之后,到了海滩却又大吃大喝,尽情享受美食)。
我担心那些海滩免于遭受人工破坏的机率会越来越小,那些婚礼上的苗条体态也很难维持太久。
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么,我们在电影与纪录片里都看过,但是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多花一点心力来保护地球,却只在某个月特别兴致勃勃地到超市买那些奇特的有机食品,或偶尔才回收一下生活中的物品呢?为什么我们对环境威胁的认知与我们生活的方式,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一大堆的垃圾!
或许我们可以先从这个事实开始谈起:每两个小时,英国人就丢弃了足以填满整个阿尔伯特皇家剧院(Albert Hall)的垃圾。我们小而美的国家真的没办法容纳这么多的垃圾,而且为了处置每年英国人所制造的四亿三千万公吨的废弃物,我们的垃圾掩埋场也快要不够用了。
英国人每年消耗四十六万吨的塑胶瓶罐及八十亿个手提袋。但我永远记得埃塞俄比亚市场里,孩童们把老旧二手提袋当成受欢迎的日用品贩售的景象。
如果这些超出我们需要的东西不称为垃圾的话,那什么才是垃圾呢?当一个国家制造如此多的垃圾时,一定代表了过度供给与过度消费。英文的"垃圾桶"(dustbin)这个字,本意就是主要用来堆放燃烧之后的灰烬的桶。以前,所有没吃完的食物都被做成堆肥,用来滋养花园的蔬果植物;废弃物大部分被回收做成新的物品;用过的包装纸可以拼起来做成纸袋。而那时"一用完即丢"(disposable)是个带有负面意义的词,指的是你不需要的东西。
我们每天制造出的垃圾只是问题的开端而已。
以目前的货物流通率来看,估计每个人一生会消耗十二台洗衣机、十个冰箱、八口锅、三台洗碗机、九十五件小家电用品、三十五件电子产品,以及五十五件休闲娱乐用品,而其中大部分最后都被丢到垃圾掩埋场去。
当然,别忘了还有许多生产、储存,以及将这些产品运送到我们家里的过程。所有过度包装、立即可食的餐点,四英镑的野餐组合,当你在逛街时随手买下的小型塑胶风扇,代表某个工厂正在污染我们的河流、乡间某一片土地又变成了仓库、郊区又矗立了一幢超级市场,或是另一座寄存仓库--因为我们过度消费,导致家里空间不够用,而必须另外寻找仓库来存放这些累积过多的物品。
我们每制造与消耗一种新产品,便代表了更多的酸雨与污染,以及更少让鼠耳蝠(mouse-eared bat)、艾塞克斯绿尺蠖(Essex emerald moth)、艾维尔海葵(Ivell's sea anemones)、诺福克蜻蜓(Norfolk damselfly)、江鳕(burbot fish)、角蜣螂(horned dung beetle)、夏绶草(summer lady's tresses)生存的空间;这些只是过去五十年间,已被迫在英国消失的几百种物种的一小部分(资料来源:www.english-nature.org.uk)。
污染可能让我们生病,或慢慢死亡
这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在英格兰与威尔士,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家庭,每天都处在高于五十五分贝(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建议白天不宜超过的噪音量)的噪音当中。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最近发表的报告指出,空气污染使得欧洲人平均减少九个月的寿命,而这也被认为是造成英国每年三万两千名以上早产儿死亡的原因。气喘、湿疹以及心脏病都与污染有关,而且病例也逐渐攀升。根据另一项由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乔治诺克斯(George Knox)教授所发表的研究显示,许多儿童癌症的原因,可能是母亲怀孕时所吸入的污染空气所造成的。
是那些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在过度消费
目前,只占全世界人口6%的美国,却消耗了全球30%的资源。而根据1992年9月的《新国际人杂志》(New Internationalist)报告:
"平均每个英国人所使用的资源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二十倍。"
如果地球剩余的90%左右的资源,继续照这种程度消耗的话(况且这也是大家被国际政府及广告零售业者所教育出来的理想生活形态),我们的地球绝对没有办法负荷得了。
"如果全世界每个成年人或家庭都拥有一部汽车的话,没有任何科技能够解决所有车子排气量所造成的污染问题。"
--www.enough.org.uk网站
"若要全中国人口拥有电话的比率与美国人一样高的话,光是运送这些电话的卡车将可长达两百四十七英里。"
--www.enough.org.uk网站
但最令人惊讶而忧心的,还是制造每种食物所需的、不可思议的石油能源消耗量。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食物就等同于石油。1944年,平均每座美国农场消耗一卡路里的石油能源,就能制造出两千三百卡路里的食物。到了1974年,输入产出比例变成了一比一。目前虽然没有可靠的数据,但是每投入一千卡路里的能源,大约只能制造出一卡路里的食物,因为氮肥是从天然气中制造出来的(而天然气本身就是石油的副产品),杀虫剂也是石油合成物所制成,拖车与货柜车也需要柴油,另外还有塑胶包装、冷藏设施,以及四位数的食物里程(编按:food miles,指食物由生产点送到消费者手上或餐桌上,需要运输的距离)。就像海因伯格(Heinberg)所言:'如果以每单位能源的投资报酬率而言,工业化农业是最没有效率的食物配送系统。'但还有谁会想重新学习除草呢?"
--www.schnews.org.uk网站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实际上我们正在耗用宝贵地球上的所有资源,直到终有一天用完了为止。我们不只在啃噬喂养我们的大地之母,而是活生生地将她吃光殆尽。
是"全球变暖"还是"环境崩溃"?
全球变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什么这个令人忧心的理论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难道是这个名词太温和了吗?还是我们必须把这种现象称为"全球环境崩溃"(global environmental collapse),才会让人们心生警惕呢?实际上,今天许多科学家都一致认同以这个名词来预测未来地球面貌。
"如果目前对于未来人口成长的预测正确,而人类的行为也没有改变的话,任何科学与技术可能都无法预防这种不可避免的环境恶化现象,以及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贫穷状态。"
--英国皇家学会及美国科学研究院
现在你已经了解,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是因为我们耗用大量能源的过程中向空气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而这种状况造成了飓风、洪水、冰山溶解,以及许多不为人知的地球环境破坏。以往每年三月才开花的番红花,现在一月就可以看见;海里的珊瑚礁(四分之一的海底鱼类栖息地)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消失殆尽;全欧洲有两万人死于2003年的高温热浪;从1990年开始,全球每年的温度持续创造新高;在阿拉斯加,由于冬季温度越来越高,导致云杉树皮甲虫(spruce bark beetle)大量繁殖,因而破坏了两百三十万英亩的林地。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目前所知的地球,在未来十年之内就会变得让我们认不出来呢?
"在广泛研究许多相关的科学文献之后,许多权威气象科学家表示,人类大约还有十年至二十年的时间,就会面临一个重要的"引爆点"(tipping point),届时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将比进入工业时代之前,高出两摄氏度以上。
就像肿瘤开始之际,虽然不会立即致命,却已经注定了未来的命运。当地球跨过这个引爆点之后,将会面临许多突发、逐渐恶化以及无法控制的气候变化,这将带来巨大的农业损失、全面性的经济崩盘、全球性的水资源缺乏、海平面升高、湾流(Gulf Stream)的热循环停止,以及前所未有的大量难民问题--这将会是一场持续几千年的全球大浩劫。"
--另类科技中心(the Centre for Alternative Technology)
开发总监保罗艾伦(Paul Allen),《复活》杂志
答案是?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导向的社会
三十年前,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博士就提出警告:
"我们必须尽快从一个物质导向的社会转变成为人本导向的社会。当机器与电脑、利益目标与个人资产比人类本身还重要时,种族歧视、军国主义与经济剥削所形成的三大问题将无法解决。人民的道德与精神沦丧就像财务破产一样,很快地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混乱。"
一百多年前,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所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就曾经警告我们,小心那些大量制造的没有灵魂的物品,以及其制造过程中必须强加于无数人身上的"恐怖而没有人性的辛苦工作"。
五百多年前,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他的日记中提到,他对于美国原住民并不拥有任何个人资产而感到讶异,但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彼此的所有物。如果你要求某人给你看起来像是他的东西,他们也会真诚地用爱与你分享。
本书并不是要大家放弃所有的物质生活,回到原始时代,只是建议大家,如果我们不要那么"物质导向",多关心与思考一下自己购买的物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话,不仅我们的生活会过得更好,也同时能够为后代子孙保留一个美丽的地球。
到目前为止,我们总是有办法替自己找到许多借口:我们责怪通货膨胀让我们留不住钱、广告零售业者让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但是,我们终究得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不论是产业或政府,都不会替我们承担这个责任。
为什么当我们想跟朋友见面时,一定要安排一顿价值七十五英镑的午餐?为什么我们在供给家人食物与衣着时,必须付出超过我们所得的金额?为什么我们总是必须购买那么多的东西?为什么为了让你的小孩拥有不错的教育,就表示你必须努力工作,以致于根本没有时间看见他们?为什么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为钱苦恼,而没有想到即使收入少一点、没有自己的房子,也不会影响你长远的快乐程度?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活。
因为我们已经不知不觉陷入习惯当中,不再质疑为什么要花这些钱。
因为一旦我们赚了钱,很快就会找到花掉这些钱的方法。
随着年纪增长,我们花的钱也越来越多。当我们十八岁的时候,每个月四百英镑就可以让我们有一个睡觉的地方,有意大利面、豆子与番茄罐头吃,有啤酒喝,与朋友同欢,度过生命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但是当我们年纪越来越大(当然这时就应该拥有一幢五个房间的房子,以及装满漂亮西装与洋装的大衣橱),我们赚的钱越多,就会找到更多花钱的方式。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增加出外聚餐的次数、过得更享受,或穿得比以前更好,只是提高了生活中每样东西的价格。我们的消费是:付两千英镑的房贷而不是两百英镑的房租;吃一百二十英镑的现代欧风餐饮,而不是十英镑的咖喱肉、印度烤饼与两品脱啤酒;买一件六十而不是十三英镑的新上衣。
本书的第三部分提供读者三百六十五种花费更少的方法;但是这个"花费更少、活得更好"的革命,并不只是希望帮助读者少缴一百英镑的税或七十英镑的手机费,而是希望逐渐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帮助你拥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了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课题是什么。
我们必须开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如何花费更少,更好地掌握金钱?
如何简化自己的生活,享受"少一点"的乐趣?
如何享有更多的品质生活--包括我们所拥有的物品,以及我们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每一分钟?
如何减轻工作负担,但却拥有足够的资源来过活?
如何让钱花得更有意义?
如何减少金钱对我们生活的控制,转而真正掌握更多生活主导权,感觉更富有?
以下的七个方法并不是什么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而是希望帮助你轻松愉快地稍微改变你的花钱习惯,以及对于财富与金钱的态度,这将瞬间改变你的生活。
只要接着读下去,你会发现这些点子的妙用。
方法一:
谁说我们需要很多钱才能生活?
如同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公元二世纪就告诉我们的:永远记得,一个快乐生活之所需真的很少。有太多的研究证明,更多的钱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快乐。事实上,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经常都是免费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得到了价值一万英镑的伯明翰百货公司礼券,我不会欣喜若狂,我希望提醒读者的是,拥有更多的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算你真的负担得起那套九百英镑的衣服、那辆三万英镑的汽车,或那幢你梦想中的漂亮房子,那又怎么样呢?想像一下,如果你不小心跌倒在雪地上磨破了衣服、汽车在停车场被撞凹了、发现你的漂亮新房子里有老鼠窝,或前任屋主在屋子里上吊自杀的话,你会感到多么沮丧。
只要稍微了解人类对于金钱的基本心理,那么你将会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更有信心。
永远记得,欲望是造成我们不快乐的最主要的原因。拥有更多的金钱与物质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更快乐。当你训练自己减少欲望时,将会减少那些真正令你感到悲惨的、无止尽的欲望与不满足。与其在逛街时不开心地想着:"真希望我什么都有",还不如学习关掉欲望,告诉自己:"我对于目前拥有的一切都感到很满足"。
永远记得快乐必须来自于内心的满足。现代人很容易感染全国流行病,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走上追求"更多钱"的道路。要将你的精力放在如何让生活过得更好,而不只是买更多的东西上。
同时也请记得,你或许已经是全世界最富有的5%人口中的一员。虽然在金字塔最顶端的1%人口有能力负担九百万英镑的房子与私人飞机,但是你真的有机会(或甚至有必要)缩短你们之间的差距吗?
现在就列一张清单,写出会让你的生活更快乐、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论是回到学校读书或只是到乡间散步,拥有一个你真正喜欢的工作或是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学射箭或陶艺。永远记得人生是短暂的,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往往不需要花钱就能办到。
也不要因为担心钱的问题而令你的生活充满恐惧。在你今天的能力范围之内过生活,而不要期望未来可能会有的收入。想想看,如果你失去所拥有的每一分钱与物品,一切都必须重新来过的话,现在的情况有那么恐怖吗?
今天就决定选择一段不同的旅程吧!走向通往更多快乐、而不只是更多金钱的道路。
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能带给我们一个精神复苏的空间。
--约翰雷恩《自愿简单》
方法二:
别忽视花小钱的力量,那会毁掉你的生活、害你破产、永远觉得穷困
过去一年当中,有多少次你会告诉自己:"喔,这不过是两英镑而已(或五英镑、二十五英镑、两千英镑)",而让钱从你的账户中流失?不管是购买那本小孩从来不看的迪士尼月刊、每天晚上一瓶七英镑(而不是五英镑)的酒、升级为宽带的费用,还是找搬家公司搬家的费用。
事实是,这边或那边花掉的两英镑、二十英镑与两百英镑,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累积成一个月三百英镑或是一年五千英镑的消费。
我有个朋友,最近发现他一年花了一千五百多英镑购买星巴克咖啡。每杯咖啡"只要两英镑五十便士",但是每天三次、每次一杯,每星期五天,每年四十五个星期,加起来就变成了一千六百八十七英镑的消费。
我可以告诉你广告垃圾邮件的秘密:比起一年五十八英镑的入会费,若你提供每季十四英镑五十便士的入会费方案,愿意加入会员的人会因此多出五倍!
你看,就是这些小钱,加起来之后就变成一大笔花费。
下次当你告诉自己:"啊,这只要XX元而已"的时候,马上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从事这项消费。它是否真能增加你的生活品质,让你感觉更愉快呢?唯有当答案清清楚楚是"对"的时候,你才应该购买。当你学会说"不"之后,你会惊喜于从中获得的愉悦感。
找一天晚上,花一个小时,看看自己有哪些自动转账、直接扣款的费用与银行账户状况。有没有哪些定期要付的款项是你现在可以取消的,例如,杂志订阅费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另外,检查每一张现金卡及票据的交易状况,看看是否可以不要用这些东西。
连续一、两个礼拜,每天晚上花五分钟的时间记账。仔细想想你的每一项消费,同时计算一下该项消费一整年要花多少钱。例如,每个礼拜二十五英镑的干洗费用,一年下来总共是一千二百五十英镑。类似这种对自己金钱流向的了解,对于改善你的消费习惯将有神奇的帮助。
阅读本书第三章的每项秘诀,开始运用在你的生活上。记住,这里或那里花掉的五英镑,十五英镑或五十英镑,很容易就变成一年三千英镑的花费。
"如果周遭物品已超出你管理的范围,在潜意识里,你会感到软弱无力。而这种感觉也会影响到你生活中其他运作良好的领域,生活中的杂物会影响自我的发展,因为堆积起来的物品往往与回忆有关,那会将你限制在过去。"
--堤契区斯坦《让你生活简单化》
方法三:
从小地方找寻意义
期望自己每个月能多五百英镑的进账,或是有个有钱的阿姨来帮你还清房贷吗?希望拥有两千英镑能够拿来花在自己身上,买新的厨具或山毛榉大衣橱吗?
我们总是将心思放在自己希望拥有的事物上,而不是欣赏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总是疯狂地着眼于改善自己生活的现况,而没有发现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多么美丽。
我并不希望像一个唠叨的母亲一样,当你不想吃意大利面时,告诉你要想想贫穷国家的小孩。但是偶尔提醒自己有多么幸福,确实会让自己感觉更满足。
仔细看看自己的家与周遭的生活,到每个房间欣赏所有美丽的物品--餐桌的木头、墙上的图画、客厅的地毯等。感受自己所拥有的空间大小,以及舒适、豪华与安全感。看看自己的衣橱,仔细整理你已经拥有的美丽服饰。
每天晚上睡觉前花五分钟,坐下来欣赏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美好,不论是你的小孩、你的伙伴,你炖煮的食物、泡好的茶,看见树篱里的知更鸟时所感受到的欣喜,或出门前妻子深情的拥抱。
放慢速度、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享受并找回生命中单纯的喜悦--切面包的动作、碰触瓷杯的感觉,或是帮孩子梳头发的乐趣。
"一个俭朴的人……连吃一个橘子也会觉得津津有味,他享受整个水果的颜色与质地、它的味道,以及剥橘子皮时轻洒出的汁液、半透明的橘瓣、充斥在空气中的香味……以及保留橘子皮用来烘焙的节俭。"
--堤契区斯坦《让你的生活简单化》
告诉自己:你很富有,你也会真正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富有。
减少自己做的事情与拥有的物件。享受抽屉里、衣橱里、食物柜与车子里少一点东西的感觉。我们的潜意识被自己拥有的各种物品所占据,也储存了每样东西的知识与记忆。因此,你家里所有的物品,也在你的脑子里跟着你到处走。
"你拥有得越多,就变得越渺小。"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方法四:
如果你能要得到、借得到、或没有也无所谓,就不要买新的东西
许多年前我曾经在中国住过一段时间,对于窗外每隔几个小时就会传来的音乐声与叫卖声,感到相当惊奇。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小贩在我们公寓楼下等着顾客上门:某种叫声代表卖烤地瓜的小贩、另一种叫声是个带着整篓子鳗鱼的女鱼贩,而我个人最喜欢的叫声是来自-个帮人修补锅的男子。
今天在英国,修补一件西裤的价钱可能比买一件新的还要昂贵,但正是这种潮流使得物品质量逐渐下降,我们不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物品,也使得英国的土地被垃圾掩埋场分割得残缺不全。
在你想要掏出信用卡购买一台新的缝纫机、脚踏车或按摩床之前,先问问周遭的亲朋好友是否有这些东西可以借给你,或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你。如果你问我的话,这些东西都被堆放在我家的车库和橱柜中无人问津,而我也会很高兴地借给别人。这告诉我们:
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许多你想购买的东西,常常都会有朋友很高兴地借给你用。
买二手货。到二手商店、跳蚤市场或eBay寻找你想要的东西;打电话询问你在本地报纸看到的广告;培养把旧东西废物利用的爱好、重现旧东西的美;在寒冷但有阳光的清晨外出去搜寻便宜的商品。
集结周遭的资源。例如,找一群朋友或邻居共同分享园艺工具、小孩的玩具、帐篷、脚踏车、汽车或度假用的拖车等。
购买耐用的物品,而不要买最便宜的。例如一双耐久的靴子、家庭用的木造沙拉碗,与不会生锈的园艺用剪刀。
有时用租借的方式会更便宜(例如汽车、工具、度假屋与婚纱)。如果想要购买洗衣机、折叠式婴儿车或V领套头毛衣等,记得优先考虑去年的款式。
记得,许多东西都可以修补或回收使用。例如衣服、袋子、或靴子上坏掉的拉链,很容易就可以换掉;褪色的白毛巾可以重新染色;旧的玩具画板也可以变成新潮的相框。
"如果自己做不出来,就不应该拥有这件东西。"
--作者的父亲(自己动手建仓库、将剩余的木头当柴烧、非常喜欢音乐)
方法五:
从优雅简约的生活中找到喜悦
许多人都误以为消费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富有,事实上,消费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更贫穷,而且无法控制自己的财务状况。更糟糕的是,消费所累积的债务与先享受后付款的压力会使许多人感到焦虑,因而花掉更多的钱。通常当我们财务出现赤字时,就更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
让你感觉最好的状况之一,是拥有一个固定存有几千英镑的账户。奇怪的是,当你维持账户里的金额大致不变时,你反而会花较少的钱,而且对于不花钱感到相当愉快。
即使你今天是一个强迫购物狂,最喜欢的活动只有逛街,你也会讶异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改变自己的习惯,变成一个喜欢简约、懂得存钱而不消费的人。
连续四个冬天穿着同一双长靴(当然要定期保养、换新鞋跟、鞋底),远比花掉你所没有的三百英镑在新鞋子上的感觉还要好、还要深刻与持久。学习自己动手修水管会让你感觉自己很聪明,也可以替你省下几百英镑的维修费用。如果你能够用五十英镑来支付一家四口一个星期的饮食花费,而且还包括蔬菜和水果的话,你会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兴奋感。
接下来几个月里,慢慢去培养花较少钱的喜悦感。减少逛街次数以减少花钱的机会。当你决定不买某样东西或找到更便宜的选择时,为自己俭约的美德喝彩。在你想购买任何东西之前,先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件东西吗?"你会发现,让你感觉快乐的答案往往是"不需要"。
为自己能在家里创造出的美丽与快乐感到骄傲--用更少的钱,但更多的独特性、创意、充分的劳动与极佳的品味。例如缝补旧的亚麻布来做成桌布,不需要买新的;用果酱罐子装满从森林里采集的风铃草;将最喜欢的唱片变成时钟;穿着手肘上有皮制补丁的毛衣,在花园里抽烟斗。
不要马上购买想要的东西,养成延迟享乐的习惯。你等待越久的东西,得到时会越感到愉快。如果你马上购买了某样东西,往往过不了几个礼拜之后,你就会开始想要别的(或更好的)东西。虽然这些原则完全违背我们被教育的消费逻辑,但是你会惊讶地发现,一年当中只买五件真正喜欢的东西,会比一年买二十件东西,带给你更多喜悦。
小心冲动购买行为。这种行为包括购买你在当下非常想要、但以后可能很少使用的物品,排队结账时随手拿起的小东西,以及圣诞节时因太亢奋而忘了节制的疯狂大采购。
记住存钱买东西的喜悦。小时候我住在祖父母的农场里,厨房窗户旁的马厩里养了一匹非常美丽的栗色母马。当祖父决定卖这匹马时,他卖给了一个替父亲送牛奶的女孩。女孩是带着一个装了一百张两元英镑钞票的鞋盒来买的,里面都是她送牛奶所赚来的钱。
每当我想起这段故事时,总会令我想要少一点的钱,而不是更多的钱。
享受节俭的乐趣,把它当成一种执着,让它成为能够激励你、让你感到骄傲的信念。
"唯有独特的品味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时尚与流行,因为如此才不会跟随其他人的脚步。不论这个独特的选择是一座小梯子还是一个小藤篮,都必须是发自个人内心深处的选择、一种心灵上的需求,才能赋予这个物品真正的价值。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些物品的美感也通过选择它的人的个人特性展现出来。毕竟,我们的选择会泄漏我们最深层的自我,而独特的人能够让我们用新的、属于他的眼光来看待他所选择的物品。"
--英国时尚摄影大师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爵士
方法六:
找出自己的财务漏洞与弱点
喜欢购买唱片、鞋子,还是每天晚上都得花二十英镑喝酒?你渴望的生活方式超出自己薪水所能负荷吗,或者你就是对金钱很不在行呢?
对许多人而言,类似以上三种状况都是过度消费所造成的。或许你已经清楚自己(某些)财务上的弱点,但是或许还有其他财务漏洞是来自于你不以为意、或自认为不可避免的消费。
重要的是,你必须相当清楚自己金钱的流向与原因,然后决心改变。人类心理学中一项令人惊讶的现象是,我们能够忍受同一个问题多年而不去解决它。当然,我们会告诉自己已经在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没有任何改变的现况,却明白指出我们只是在欺骗自己而已。真正重要的是改变的决心。
接下来几个礼拜,多花点时间认真了解自己将钱花在什么地方,以及从实际需要与心理层面而言,为什么要花这些钱。例如,你是否将钱花在信用卡的利息上,但实际上可以将这笔款项付清呢?消费是为了补偿你工作的辛劳,还是为了补偿你小时候所欠缺的东西?或是你真的花了太多钱在昂贵的食物、小东西、住房、孩子的学费或托儿费上?
有时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的财务弱点。询问你的伴侣或朋友,他们认为你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果你够勇敢的话,可以问问自己的父母或年长一辈的朋友。
如果未来几年内你的收入都不会增加的话,你能负担得起目前方式的生活吗?你对于现阶段每个月的花费感到快乐吗?如果不是的话,可能要认真地考虑改变你的消费习惯。如果你的收入增多了,那当然很好,但事实是不论你从消费当中获得多少乐趣,无法达到收支平衡的压力一定会让你觉得并不值得。
找出解决方案。你花了太多钱在CD或运动鞋上吗?那么就限定自己每个月或每年可以花在上面的金额。花太多钱在喝酒吗?就设定自己每个礼拜的限额,或是限制自己每瓶酒花费不要超过三英镑。你的汽车与汽油花费很可观吗?换一辆小一点、省油的车子。负债与贷款太多吗?考虑请教专业人士咨询解决方案。
记得有时我们过度消费或想要买东西,是因为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例如,缺乏父母照顾、较没有安全感或焦虑感较强的人,往往比较重视物质。同时记住,你对于金钱的态度往往承袭于自己的父母。
无法一天不享受花钱的温暖与满足感吗?如果你没去逛街的话,就会觉得整个周末都很空虚吗?请参考罗纳德费伯(Ronald Faber)与托马斯奥吉恩(Thomas O'Guinn)对强迫购物狂的研究当中,所提到这些购物狂的内心想法:
"我并不是真的需要这样东西,因为有时,我买了之后会想:'啊,又买了一件运动服?'"
"我永远没办法(到杂货店)只买一瓶牛奶,我一定得买两瓶才行。"
你会沉迷于金钱吗?
"当我们沉迷于金钱时,金钱就会取代我们的情感,取代'人'成为我们心中唯一的焦点,因而变得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我们的生活里再也没有容纳其他事物的空间,只会加强对金钱的倚重。"
--黛安伊莱与凯雷希博士《驾驭自己的钱》
方法七:
记住,这是为了让你拥有更多,而不是更少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本书并不是要读者一无所有,过着乞丐般的生活,而是希望教导读者减少消费或开销,同时还能改善生活的品质--不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的生活品质。
"花费更少、活得更好"指的可能是,开一辆货车穿越法国一个礼拜,购买便宜的古董家具,而不是因为你没有时间作出更好的选择,就花三千英镑买一张名牌餐桌。
"花费更少、活得更好"也可能是指,把星期三一顿昂贵的晚餐,换成一堂四英镑五十便士的绘画课;到苏格兰乡下度假,而不是到米兰待一个星期;到菜市场购买沙丁鱼,而不要到昂贵的超市买珍奇的鱼;用更经济实惠的方式来为小孩或客人准备饮料,而不需要一个月花二十英镑在汽水或矿泉水上。
不论你决定如何省钱,记住这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完全不花钱。你可以到优雅的饭店享受下午茶,但不需要去吃昂贵的午餐;餐桌摆上一支独特的花,胜过一大束过分炫耀与昂贵的花;买二十五英镑一双舒适的鞋,而不是二百五十英镑但挤脚的鞋子;住在船屋里,而不要住在昂贵的市中心。
记得永远要留一点空间给自己。不要让金钱占据你全部的心思。到生命终了时,我们不会希望自己应该多赚点钱,而会希望自己花了更多时间看着天上的云、到世界各地旅行、与小孩玩耍,或是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记得当你花费越少,你会觉得越富有--因为你会突然发觉自己真的省下了许多钱。你对自己的消费越有创意,对生活就会越满意。明智、优闲地过日子,你会发现自己非常聪明!
停止幻想自己会变得更有钱,为自己所赚取的钱感到骄傲。每一分钱都是你辛苦工作得来的,因此你应该带着这种自豪来消费与生活。
"当我们专注于一件物品时,即使是一片玻璃,这件物品本身就会变成一个神秘、令人惊异、美丽得难以形容的世界。"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不要为了维持某种生活方式,而选择一个自己讨厌的工作。因为那个生活方式原本就是对你厌烦的工作的一种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