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女孩穿衣图片:五福临门(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2:56:55
第五章    好德(第四福)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德,这是一生中最幸福,受用不尽的。因为“好德”能赢来
寿、富贵、康宁和善终。
因此, 我们可以说,“好德”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好德”需要我们不断培植,正如长寿、富贵、康宁需要随时培养一样。假使我们现在不把“好德”的因继续种下,那么一切享受都会变成非常奢侈的“消费品”,因为没有播种,福报享用完了,必然会贫穷匮乏。古德曾说:“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于自己。享用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当我们用种种方式把财物贮存或积蓄起来时,我们不一定会再拥有那些财物。譬如你拿钱买股票,股票可能会下跌;买黄金珠宝又可能被盗贼抢走;参加合夥投资,不但有风险,而且万一被合夥人骗走,那岂不前功尽弃?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会赔本,将来万一遇到败家子,也会倾家荡产,难怪《大宝积经》上会说:“一切财物都是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这五家所共有的。”
享受物质就是消耗福报,而且享受五欲的感官快乐,这是很肤浅而又很短暂的,享用过的财物永远不能再属于自己。只有把财物施舍在适当的地方(佛经上叫做“福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那么财物才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不致被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所夺去。所以古人劝我们要布施积德:
三宝门中福好求,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财产总非真,急早将来施于贫。
水火盗官并逆子,五家有份尽来侵。
一粒落土百粒留,一文舍出万文收。
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
没有布施修德,将来的日子很难挨过,尤其是一个临命终时,一切财物、朋友、眷属、权力都带不去,只有平生所作的善恶业力跟随着我们。就这一点来说,修德真是非常实用的。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死神何时会来。但死神肯定要来。而且随时都有突击我们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修德吧!
二、德的种类
德的分类非常多。例如:它可分为“阴德”和“阳德”两种。阴德的力量比阳德大得多。《中庸》里提到智、仁、勇三达德。只有仁爱而没有智慧,会产生为虎作伥的流弊,有智识而没有仁慈会危害社会;有智有仁,而没有勇气实行,则一切美德成了空谈。
《论语》里又叙述了温、良、恭、俭、让五德。温和柔软可以导致心理健康;善良仁慈可以导致长寿善终;诚恳恭敬可以导致平安宁静;节俭勤劳可以导致财富和身体的健康;谦虚礼让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保住前面四种德的行而不致流失。
三、品德的四个层次
品德的层闪可分为下列四种:
(一)算盘式的道德——以功利主义做出发点,做任何善行,都会仔细地考虑到成本、效用、果报和名利等因素。确实认为划得来,才会开始去做。这种人不会平白无故送你东西,他一定有所企图。他行善时常希求回报。
(二)“四海经之内皆兄弟”式的道德——这种人行善是出于一片同胞般的爱,比较没有自私心的心机和功利的色彩。他把所有的人都当兄弟一样,因此,行善较为自然,而且也出于真情。但是因为有我执在作崇,所以仍有人我的分别,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二)爱人如已的道德——因为这种人已破除了我执和烦恼,所以能忘我。而达到爱人如已境界。能这样做已经是圣人了。但因为他还没有破除法执,所以行善时,心中仍然存有抽象的观念(例如:“贫苦”和“功德”等)。因为他有名相的负担,所以还不能做到绝对地自在。
(四)最完美的道德——行善不但不望回报,而没有人我的分别,甚至也没有任何名相的负担,这种人的慈悲心是没有条件和无限量的。因为他行善时,连一点负担也没有,所以最真诚、最自然,也最快乐。
古人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意思是说:“品德发的人绝不会执著功德和名利,只有品德不太好的人才会计较功德和名利。初学的人行善,难免会执著善相”等修养的功夫纯熟以后,就可超越名相的束缚和牵累了。
四、修养好坏的六个等级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一)损人损已——这种人简直比禽兽还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样,只爱用责骂和伤害的方式来求满足自己心中的情欲。他们损伤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益处。例如:杀人然后自杀。
(二)损人利已——这种人是害群之马,根本谈不上修养。他们为了达到自利的目的,不择手段,使用欺诈和损害众生的手段,或者从者杀害动物职业。
(三)不损人、不利已——这种人像行尸走肉一样的地醉生梦死。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或游手好闲,专干无聊的勾当虚度光阴。
(四)不损人、只利已——这是修养最起码的工夫。又可分为两:
1、假利已——工作赚钱是假利已。赚来的钱换得物质享受,这是消福,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梦,得不偿失。
2、真利已——读书明理以后,自已闭门思过,下功夫修养品德和锻炼心性。
(五)利已利人,先求利已,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后,再兼善天下。
(六)舍已利人——舍已不以为苦,利人永不疲劳。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这是菩萨的风范,是难能可贵的。
五、好德的实例——《禅林宝训》的知古佳话
《禅林宝训》这一部书记载了三百篇引人深省的话语和许多非常真实的事迹,而这些都是和道德修养有关的。所以在书第一页就开宗明义地说:“道是世界上最尊的,而德是最美妙的。”
现在我们只介绍其中浅显的的二则故事:
(一)李景文和张惠明
宋朝的时候,开封府这地方有一位老百姓叫做李觉安,他生了一个孩子叫做景文。因为儿子年幼多病,所以李老先生就把一百两白银放在他的朋友张惠明那里。李觉逝世以后,张惠明就把那一百两白银还给李觉的儿子李景文。李景文不肯接受,他父亲的遗嘱没有这么吩咐,所以不应当接受。可是张惠明认为,这一百两白银明明是李家的人寄托的,一定要还给李家才对。他们两个人坚持不下。后来告到开封府包大人(拯)那,请包大人作了决定,包公觉得奇异,就召李景文来,要把银子还给他,可是李景文坚决不肯接受。然而,张惠明却紧持一定要还银子,包公看见他们两个人都这么勇于讲义而不贪财宝,不得不将这一百两银子交给开封府的寺庙,作为打斋供养众僧,并诵经以荐悼李觉安先生和法界亡魂之用。
我们计算一下,这一笔钱的数目显然相当庞大,可是李景文和线惠明却一点都不贪爱。反观欠现代人却爱财如命,甚至只为几块钱也会大打出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相形之下,我们真是太惭愧了!
(二)不弃病女得贵子
自古以来,凡是娶有缺陷或有病的女子为妻的人,所生的子女多非常贤贵贤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地仁厚,能够舍已利人。例如《懿行录》上记载:
文绍祖有个儿子跟柴家的女儿订了婚。订婚后,柴家的女儿忽然生了恶病。文绍太太很生气地说:“我娶媳妇应当顺天理、讲信义。违背礼仪,很快就会有不祥的后果的!”因此文家仍旧把柴家的女儿娶进门,婚后二年,文绍祖的儿子考上科第,媳妇的病也痊愈了,后来三个儿子都很显贵。
清朝康赜年间,娄县有一个手不释卷的人叫顾元吉,他当贡生时,平常的测验总是冠军,可是每次进入正式的考场,总是看见有女鬼跟着他,因此文思大乱,以致正式考试的成绩是很差。原来顾元吉年轻时,曾经和一个女子订了婚。后来却嫌那女出身清寒,不去娶她,那女的抑郁而死。顾元吉屡度不中,心情很不好,晚年发疯,常常自己打击自己打击自己的阴部,他的学生们曾保护他,可是当他们松懈时,他又开始用力打阴部了。后来走到桥上,看见桥下的水很清澈,他感叹地说:“在这地方坦葬,最合适了!”于是就投河而死。这一天正好是六月一日。
所以,周安士先生说:“凡是因为朋友和妻落魄而舍弃他们的人,最后也会贫寒落魄。就好象顾元吉一样,他虽然有文才,可是却没有什么成就,最后还落得葬身鱼腹的下场。(见《阴骘广义节录》卷下)
六、失德的下场
(一)卖斋立毙
从前麻城这地方有一位王先生,他吃了三年的素食。有一天,他身上长了恶疮。他的朋友安慰他说:“像吃素的人,佛菩萨和天神一定会保佑你的。”王先生说:“我持起三年的斋,却受到了这么恶报,吃素有什好处呢?”他的朋友说:“如果不要吃这素的功德,那第你是否可以卖给我呢?”王先生问道:“怎么卖呢?”他的朋友说:“一天以一分银卖给我,你吃了三年素,可以得十两八钱的银子。”王先生很高兴,就写了一张出卖功德的证据,并且盖了私章,把三年来吃素的功德全都卖给了王某人,并且收到了十两八钱的银子。双方很货两讫。
王先生拿到这么多钱,心里很欢喜。他想,我明天就要开始吃劳了。可是那天晚上他作梦,梦到有两个鬼卒骂他说:“本来在十个月心前,你的福禄早就完了。因为你吃素的缘故,所以寿命才延到现在。现在你把吃素的功德卖掉了。你的寿命变成负的啦,已经给你多活几个月了。”这两个鬼卒说完话,就要把他抓。王先生请鬼卒暂缓一天,他一定把银子退还朋友,而且从今以后,一定恢复吃长素。
第二天一大早,王先生急忙拿着银子去找那位朋友,并且要向他赎回功德的字据。没想他的朋友说:“昨天我把字据带回来的时候,就马上在神像前历焚化了。”王先生听了以后,悔恨交加,不久就死了。由此可知,出钱财请高僧来一起诵经和拜忏,必定可以得到福报。(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二)贪小失大
《法句譬喻经》上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商人,名字叫费迦沙。牛的主要怕惹来麻烦,就把那头母牛廉价出售了。可是当买主牵着那头牛去喝水时,也被那头母牛从背后把他刺死了。他的家人很气忿。立即把母牛杀了,又把肉卖给人。有一个农夫买了母牛的头。当他走累了,想在树下休息时,就把母牛的头挂在树上;可是没想到牛头却从树上掉落下来,牛头上的角正巧刺中他的要害,那农夫也一命呜呼了。
瓶沙王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认为很奇怪,就跑去问佛陀。佛陀说:
从前有三个商人向一位开旅馆的老妇人借宿。借宿本来是应该给钱的,可是这三个人以为老妇人孤独无能。就等老妇人出外时,偷偷地溜走了。一来被老妇人追到。这三个商人却赖皮说:“我们已经给你住宿的钱了,你怎么可以再来向我们要呢?”老妇人无可奈何。她非常痛恨这三个商人,心里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将来我再遇到这三个人,我一定要杀死他们。当时的老妇人就是现在这头母牛。而那三个商人就是弗迦沙他们三个被牛刺死的人。
七、嫉妒贤能  子孙残废
《迁善录》上记载;宋朝大夫蒋瑗有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毛病;一个驼背、一个跛脚、一个手脚不能伸直、一个两只脚都失去作用、一个疯癫、一个愚痴、一个耳聋、一个瞎眼、一个哑巴、一个死在监狱中。
子皋看到这种情况,就问蒋瑗:“您做了什么事情的,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大工的灾祸呢?”
蒋瑗说:“我平生并没有干什么大坏事,只不过经常要嫉妒比我高明的人,而喜欢对我巴结的人。听到别人做了善事就加以怀疑。听到别人做了恶的事情则深信不疑。看见别人得到好处,好象自己损失了什么似的。遇见别人有了损失,好象自己得到了好处一般。”子皋感叹地说:“您的心术这么坏,应该满门全灭才对,恶报岂止这些罢了。”  蒋瑗听了他的话,突然感到畏惧。
子皋又说:如果您能够改过向善,则必可转祸为福,从现在开始,仍然还不会太晚!蒋瑗从那时起,就痛改前非,广修善行,过了数年以后,他九个儿子的毛病都逐渐痊愈了。
八、救人危急,生子贤贵
《懿行录》上记载:“明朝的时候,在福建建宁这地方,出了一位皇帝的老师,名叫杨荣,他祖父世世代代以船员渡人过河为业。”有一天,河流涨大水,冲毁了许多民房。有许多被水所淹的男妇老幼,顺着河道漂流而下,其他的船只都争先恐后他捞取财物。只有杨荣的祖父专心地救人,而不却捞的取财物。
同乡的人都嘲笑杨荣的祖父这样的作为很傻。杨荣的祖父回答说:“我平时以船员渡人,所赚的钱已经能够维持生活了,何必去捞限那些非份之财呢?”后来杨荣的父亲出生时,家境已经渐渐宽裕了。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告诉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先积有阴德,子孙将会发达显贵。”
后来杨荣出生了,二十岁就考中了科举,一直做官,做到“三公”里的“少师”,皇帝还追封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跟杨荣一样的官司爵。杨荣的子孙都很显贵,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贤能的后代。由此可见,志在利人,自己也一定会得利益。志在得财,到了最后是人财两空。所以孟子说:“我们只谈仁义就是了,何必说到利字呢?”
九、发牢骚会影响身材和容貌
《肾愚因缘经》上记载:“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领大军经过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听到一位出家师父诵陀项礼。”波斯匿王向佛陀说:“假如您能够请那位诵经的师父出来,让我们相会面,我愿意布施十万文钱!”
佛陀回合:“您应当先布十万文钱,然后才可以请那位诵经的师父来和您相见。否则,等您看到那位师父以后,您就一定不会出钱了。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这么说,他只好先布施了十万文钱供养僧宝。可是当他看见到那位师父的相貌以后,他心里觉得很后悔,没有想到声音清脆宏亮的那位师父,居然是一位个子长得这么矮小,而且面貌很不好看的人。
他问佛陀这是什么缘故,佛陀说:”从前有一位名叫迦叶佛的圣人,当他圆寂以后,国王为这位圣人盖了一座很大的塔。“国王命令四位大臣监工,可是其中一位大臣很赖散。国王就责备他。那位大臣很气愤地说:”这座塔太大了,何时才能完工呢?”可是等到完工后,他看到塔尖很庄严,就布施了一个宝铃在塔上。
因为他的懒散和随便发怨言,所以五百世中,身材都很矮小。又因为他挂了一个宝铃在塔上,所以五百世中,声音都非常宠亮而且悦耳。由此可知,我们要明哲保身,则不可随便批评别人或某件善事,也不要唠唠叨叨常发怨言,以免自食恶果。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造了不同的善恶业,就会各受不同的果报和苦乐。例如有的人很有钱,可是嘴巴难看,这是因为他前生虽然布施修福,可是常犯口过常说肮脏的话。
我们不但不可以说粗鲁和损人的话语,甚至连憎恨的念头也不可有,因为心里一有了憎恨和怨气,就会起烦恼,而使得身心不自在,并且影响到人际关系。所以古人说:没有憎恨的清净心,才是完美永恒的。“面上无 真供养,
中里无  吐妙香,  心中无  是净土,无染无著是真常。”
十、发恶誓,后果不堪设想
《贤愚因缘经》上记载: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对许多尼师叙述了她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果报。她说:
我过去曾经做一个有钱人的太太。虽然我丈夫家财万贯,可是我自己并没生育。后来我丈夫又娶了姨太太,生了一个小男孩。我因为嫉妒心很强,就发誓说:“如查我杀了你的儿子,我的丈夫会被毒蛇咬死,我生的孩子会被水冲走,被野狼吃掉,而且自己会吃亲人的子女的肉,我自己会被活埋,我的父母会被烧死!”
那一生,我死了以后,堕入地狱受了无量苦。地狱的罪受完以后,投生做人。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我同我丈夫回娘家。在半路上生产了,于是就暂歇在树下。忽然有一条毒蛇来咬我丈夫,我丈夫就这样死了。我哭得很伤心。天亮以后,我牵着大儿子,又抱着幼儿,边走边哭,来到了一条河流的旁边,因为没有渡船,所以我就把老大留在这一岸,而先抱着幼儿放在对岸,然后再回来抱老大。没想到老大看见我回来接他,就忙急下水向我走来。老大走不到几步,就被河水冲走了。我回头来抱幼儿,狼抢先一步把他吃了。看见幼儿被吃得血肉淋漓,我更加伤心。于是我赶紧回娘家,却在路上遇到人说我娘家失火,全家人都被火烧死了。
后来我又改嫁。正当我要临盆生产时,我的丈夫喝醉酒回来,没人开门,我丈夫破门而入,大发雷霆,不但狠狠地打我一顿,而且把刚生下的婴儿丢到锅子里煮,强迫我吃。我因为怕他,所以勉强咬了一口,痛入心肝,赶紧弃夫逃跑。跑到波罗奈国,又嫁给一个丧妻的人当妻子,才新婚没几天,我的第三任丈夫死了,按照那一个地方的习俗,夫妇如果相爱,丈夫死了,妻子要陪着下葬。我因此被活埋了。刚埋不久,恰巧有一群盗贼来偷挖坟墓,盗取财宝,我被救出来了。
我想我过去到底做了什坏事,今生的遭遇这么凄惨。当时我听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讲经说法,他可以帮人们解答生活上疑难。我就去请他度化我。由于过去世我供养圣人时曾发愿修行,所以今生能遇到释迦牟尼佛,而且修正果。
十一、虐待动物,不得好报
《法苑珠林》上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隰州大宁这地方,有一个农夫,名叫贺永兴。因为邻居的牛侵犯了农作物,他残酷地用绳子将牛的舌头勒断。后来贺永兴生了三个孩子,都成了哑巴。大家都认为就是他虐待动的报应。
十二、不著五欲才是真德
五人欲是贪爱:可人的美色,悦耳的声音、迷人的香气、上好的美味、以及柔软舒适的触感受。因为这五种欲都是向外攀缘的,向物质境界追求的,内心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何况追逐外境就会起分别和烦恼,使心中不得安静。所以佛陀警告我们;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感官的享受是短暂而肤浅的。
《大智度论》上也说:“一切凡夫常五欲所苦恼,陷入五欲中而无法自拔。人们贪求五欲,象野狗啃骨头,再啃还是那个味道。贪著五欲,好比无知的小孩子用舌头舐利刀上的蜜,所得到的快乐只有那么少,万一被割着舌头,损失可就大了。五欲会使人恶业而堕入三恶道,使人失去定功、神通和智慧。
《诸经要集》里的第十二卷记载了许多贪著五欲的害处和故事。例如:频婆娑罗王为女色身人敌国;优填王为色欲而失神足通;沙弥贪著龙女身上的香味,死后变为恶龙;小沙弥爱吃酪,死后变为酪虫;鹿角仙人贪受触感而失去神通等。
下面我们举一个著名的例子来说明:
有一个比丘在森林中的莲花池畔散步,闻到莲花的香味,心里产生了贪著莲花池的神说:“你为什么不在树林下面坐禅,而到这里来偷我的花香呢?你可知道,贪著香味,心中就得不到自在,而且会起烦恼么?”后来又有一个来到莲花池,用手把莲花连根带叶拔起,并且把莲花弄得乱七八糟,池神却闷不吭声。
比丘感到很奇怪。他问池神说:“那个人把你的连花弄得一团糟,你怎么不管呢?而我只是在你的池畔散步,你就责备我,这是什么道理呢?”池神回答说:“世间上的恶人,满身罪垢,纵使头上再开弄脏了,也是差不了多少,所以我不想管,可是你是修禅定的好人,贪著这花香恐怕会破坏你的好事,所以我责备你。譬如白布上有一个小污点,大家都看得见。那些恶人,好比黑衣,再加上几个黑点,人们也是看不见的。”(见《诸经要集》第十二卷)
十三、印经说法有五种福
讲经说法和印送人,这种法施可以得到下列五种福报:
(一)长寿——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寿的果报;
(二)大富——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去偷盗,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大富的果报;
(三)端正——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心平气和,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相端庄的果报;
(四)尊贵——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会信仰佛法,归依三宝,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尊贵和有名望的果报;
(五)聪明——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领悟力会增长,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得聪明的果报。
(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和《都乘法数》第四百四十四页。
十四、古人德行的典范
《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范。他们那种修持和涵养工夫,读后真令感动,而有高山仰止的感叹。例如:
(一)朴实方面
1、扁担和尚一生只拾橡栗为食
2、慧林禅师一双鞋子穿了二十年,遇到平软的地就赤脚行走。
3、通慧禅师终年一衣一服,衣服补了再补,不管冬天和夏天都是穿同样的一套衣服。
4、 法师终生印经造像、放生布施,而从不做大斋会,因为不忍心洗菜、起火、煮水时浪费物质,又伤害小虫的生命。
5、慧开法师不管接受大小的施舍,马上分散救济贫苦的人。
6、行因法师在庐山的佛手岩修行时,天天跟鸟兽为伴,那些动物都很温驯地亲近他,没有一点惧怕。后来他很潇洒地站着死去。
7、大梅和尚参访马祖禅师,明心见性以,隐居在深山中涵养,有人要请他出来当官,大梅和尚很幽默契地回答说:“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8、富上法师住在盆州的净德寺,白天放着一顶大斗笠在身旁,坐在道路旁边读经,从来不攀缘。因为马路很安静,来往的人很少,所以他没什么收获。有人问他说:“师父!您为什么不到城里人多的地方去化缘呢?”他回答说:“我只要一两文钱就能够维持生命了,何必再去攀缘呢?”
陵州的刺史赵仲舒是一位很苛酷的官吏,听到这消息后,不相信天下有这么多轻名利的人,所以特地去探他。赵刺史骑马经过,故意掉下了一大串钱。富上法师还很自在地读他的佛经,没有抬头去看一眼。赵刺史走了很远以后,才派人回来取钱。富上法师也没有理睬他。赵刺史于是回来问道:“师父!”你每天化缘得到的只不过一二文钱罢了,现在有一大串钱掉在你面前,为什么不拿呢?富上法师法:“这又不是我的钱,我怎么可以随便占为已有呢?”赵刺史到此才心服口服,亲自下马向富上法师礼拜。
(二)尊师方面
1、神光禅师为拜见达摩祖师,在门外站立到雪掩过双膝,为了表示自己的精诚恳切,又断臂以求佛法。
2、晋朝法旷法师,早年痛失双亲,事奉承继母非常孝顺。出家以后,拜昙印和尚为师。有一天,昙印和尚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法旷法师七天七夜很虔诚的拜佛忏悔,祈求师父平安。拜到第七天,忽然看见有五色光芒照进昙印和尚的卧室,昙印和尚感觉好象有人用手摇他,病痛也就逐渐痊愈了。
3、晋朝的道安法师十二岁就出家了,他很聪明,可是相貌却很丑陋。因此得不到他师父的重视。他师父派他去做苦工和打杂的事,他一点怨气也没有,而且很勤劳。过了三年以后,他才向师父请读经典。师父给他一部五千字的《辩意》,他白天去工作,利用闲暇读经,傍晚回来又再向师父借经典,师父问他说:“你上午请去的经典还没有读完,怎么又来再请呢?”道安法师回答:“那一部我已经会背了。”师父感到惊讶,但是不大相信,又给他一部一万字的《金光明经》奉还了师父。师父叫他背诵,他果然背得一字不漏。这时候他的师父才大感惊叹。
(三)孝亲方面
1、道纪法师照料母亲的衣著、饮食、大小便等,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到那里去讲经,两肩上各挑着他母亲和经书佛像。
2、法云法师很孝顺父母,母亲逝世那天,哀伤越过了礼节,器了好几天没有吃饭。后来其他法师劝他努力修道,用佛法来超度母亲的神识(灵魂),他才节制哀痛,稍微吃了一些稀饭。
据说,曾子的母亲逝世,曾了七天没喝茶水,法云大师大概可以跟曾子比美了。谁说出家人会抛弃双亲呢?
3、唐朝的师备法师,本来姓谢,他的父亲因捕鱼而被水淹死。他想用佛法来报答父亲,于是就出家了。他非常精进用功,每天修苦行,而且跟雪峰水禅师很要好。有一天,因为要去参访名师,他带着水囊,脚被东西割破,流出鲜血而开悟。后来得道以后,梦到父亲来致谢说:“因为你出家修道,明心见性,我托你的福而升天,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
4、道丕法师在饥荒时,自己绝食而供养母亲。后来他母亲吩咐他去霍山,拾回丧身战场的父骨。他到霍山昼夜诵咒,感动父亲尸骨跃动,因而把父骨捧回家。那天夜里他母亲也梦到丈夫来了。
(四)忠谏方面
1、晋朝的佛图澄力劝石勒停止杀人。
2、求那跋摩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为子,广行仁德,布敷嘉言。
3、昙宗法师劝武帝行“菩萨五悔法”,武帝问他说:“我有什么罪要忏悔呢?”昙宗法师回答:“尧舜虽是圣人,尚且说自己一个人的过失。你怎么心量这么小,说自己没有罪可忏悔呢?”
(五)慈悲方面
1、佛陀在世时,有一位佛的弟子(比丘)到珠宝店去乞食。那珠宝师傅正在穿一串很名贵的珠宝。正当珠宝师进去拿食物时,鹅看见宝珠映现比丘的金黄色袈裟,显出桔红色,很象一块肉,就把宝珠吞食下去了。
那珠宝师出来,看到宝珠少了一颗,很生气。他误以为是那比丘偷拿的。因此就痛打那比丘。比丘为了保护那一只鹅,所以任他痛打。后来比丘被打出血,鹅来舐血,珠宝师一气之下,把鹅打死了。比丘无意中流下了怜悯的眼泪。珠宝师问他原因,他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珠宝师。珠宝师急忙向比丘赔罪、忏悔和礼拜。
2、法朗大师时常救济贫病,看见有动物要被杀,就买回寺里养着。因此,畜养的地方有很多鸡、鸭、鹅、狗等动物。说也奇怪动物好像很有人性,等到大师就寝时,那些动物就立刻鸦雀无声。
3、隋进的智舜法师,住亭山。有一个猎人追一只雉鸡,追到智舜法师的的屋子里。智舜法师苦劝猎人不要再伤害雉鸡,猎人这时候才惊悟,把弓箭的折断丢掉,并且把用来找猎的老鹰也放掉。从此改行,不再杀生。
4、唐朝的智岩法师时常替许多长恶疮的人吮吸脓血,并且还讲说法给他们听,替他们洗耳恭听净污秽,照顾得无微不至。后来寿终在病房中,脸色很好看,而且全身有很奇特的香味,大概香了十几天。
5、唐朝的智宽禅师,心地仁慈,很喜欢照顾病人。不管修行人或者世俗人。不管修行人或者世俗人,也不计较路途的远近,地方、亲自料理。有的病人腹部生用嘴去把脓吮吸出来,而使病人痊愈。
有一天,他用驴子载经书,在路上遇到一位脚步部受伤的宝暹法师躺在路旁,他把驴子让给宝暹法师骑,自己挑着经典步行。遇到饥荒时,他就煮饭送给贫病的人吃,解下自己的衣服送给受冻的人穿,并且劝导他们念佛修福。
第六章   善终(第五福)
一、善终很难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说的“好死”。善终很难,假如你曾看见别人临终时那种挣扎痛苦的样子,你可许会感叹地说:“我这一生别无所求,只要求个善终就好了!”
一般人临命终时,都会手忙脚乱、六神无主,急得像落汤的螃蟹和热锅中的蚂蚁。身体上会产生脸部筋肉抽动:瞳孔放大、视觉迟钝疾呆、呼吸急促等现象。佛经上说,人要死的时候,就像乌龟脱壳那么痛苦。应急们平常看到的,只不过是外表挣扎的样子,其实,他内心的恐惧、痛苦和彷徨,那才真是笔墨难以形容呢!
大富大贵的人不一定能善终,长命百岁的人也不一定能死得安详。古今中外有许多英雄豪杰,不得善终的也多得很。例如;驰名世界的文学家海明威、川端康成、三岛尤纪夫、画家梵谷、景星乐蒂等都自杀而死。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晚年脑神经衰弱很严重。音乐天才莫扎特临终时,只有六个人送葬,中途还遇到了一场大雨,最后只剩下抬棺材的人和他的   遗体被孤零零地送到坟场。有些从政的人下场就更可怖了。有被迫下台和被篡位的,也有被放逐和被处决枪杀的,有些被下毒身亡,还有五马分尸和千刀万剁,甚至还有鞭尸和连诛十族的。
“善终”得来不易。因为我们不知道阎王爷何时会给我们“召集令”,也不知道临终时会遇到什么障碍。不管在任何时候、死亡随时都有突袭我们的可能。也许是明年,也许是明天,也许就在今天?!——真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呢。
二、善终的的重要性
为什么善终很重要呢?因为,假如一个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由于横死、车祸、癌症、饥、渴、猛火烧伤、溺水、被杀而死的话,那么他可能便会含恨在心。心中一有了憎恨、就会投生到一个很不好的境界去,比方说做毒蛇图报复等等。所以《十二品生死经》说:如果是因为福报享尽了,饥饿或者渴死,他极可能会变成饿鬼。被捆绑而死的,来生常作畜生。被火烧死的人,有许多会人地狱 还有,横死时,身体受了极大的苦楚,心中忧怨交加,不但很级提起善念而且心中愤恨不平,很容易怨天尤人,把平常的道德修养破坏无遗。所以古德教我们要经常发愿:“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并且期望圣人前来引导。又有一种发愿是: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速离五浊生净土,回入娑婆度有情。
三、善终的种类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鸿毛。苟且偷生不如舍生取义。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再大的困难都值得做,如果真的能救世济人,就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所以我们应该观察一个人志的高尚与否,而不可以死的形态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死后上升天上。为了儿子牺牲尚且生天,何况为利益众生而牺牲生命呢?在《十二品生死经中》佛陀分析描述了死亡的十二种类别,因为其中牵涉到许多专门术语,在此不便引述。现在谨就我个人的浅见将一般善终的情况分为下列三种:
1、小善终—没有遭到意我横祸,无病而终的。
2、中善终—不但没有病苦,而有心中没有怨气和内疚,仰不愧于一,俯不怍于地,安心地逝世的。
3、大善终—自己预先知道临终的时间,而且身心了无挂碍,走洒脱,甚至还新眼看见佛菩萨来迎接,往生到佛菩萨的净土,这才算是成功的人。
四、善终的原因
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除非我们能在广积阴德和止息妄念上多下功夫,否则临命终时便很难得到自在。
善终的原因很多,但大致归纳起来还是离不开下面三个条件:
(一)诸恶莫作—不要做杀害动物、偷盗、淫邪、妄语、饮酒等行为。不做亏心事,不店别人的便宜,经免冤仇结得太多和太深,临终时被冤仇债主来扰乱;甚至像《地藏经》的第八品上所说的:“行善的人,临终时也有百千位恶道鬼神变成都我们已故的父母和亲属,来引诱我们进入恶道受苦。”何况科时造恶的人呢?
(二)众善奉行—常发利益众生的愿望,然后从语言和行为上去实行。例如,时常放生、地中救济、印经、供养师父等。我们平时广结善缘,不但身心可得到快乐,临终时还能心情平和安然往西方。好处可真多哩!
(三)自净其意—无论行善、读诵经典或参禅,念佛都要会归心上,才能得到受用。除了常修机,事情很忙,也要做到事忙心不忙,保持清净心。如果我们能够这样下功夫,临终时身心就不会有所贪恋和牵挂了。
五、善终的预兆
《净土三昧经》上说:“如果一个人平日行善,临终将要升天时,他会看到天人拿着天衣和乐器来迎接他。但假如造恶而要堕地狱时,临终时便会看见许多士兵(鬼卒)拿着刀枪矛戟围住他。虽然这两种人所见到的不同,可是嘴里说不出来,只能随他们所造的善恶业而受果报。”《华严经》上也说;“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会见到阴相(即神识,俗人叫做灵魂)。平日造恶的人会看见自己在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三恶道受苦,有时看见阎王和鬼卒拿着刀枚要抓他去,有时会听到三恶道受苦的声音。但是平时行善而将要升天的人,临终会看见天上庄严的宫殿、仙女在游工和快乐的样子。” 捕鱼的人,临终时看见无数的来索命。打鸟的人,临终时看见许多鸟儿在啼叫和追逐他。杀牛的人,临终时看见所屠杀的牛群现形索命。甚至他还没死时,别人看见这屠夫已变成了一只牛。这是他将投生恶道的征兆。《地藏经》上还有所谓“业报论对”的说法: 《地藏经》第六品上说:”有的人临终前病得很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时常梦见恶鬼和家里的亲人,有时行走在种种危险的道路,有时发觉自已被鬼压着动弹不得,或者和鬼神同游各种恐怖的境界。日子外了,身体变得更为虚习,病情更加严重,每晚都不得安眠,甚至在睡觉中也会叫苦连天,十分凄惨而比毫不得安宁。这些都是他过去恶业所造成的。因为他的冤家在阴间告了状,法官尚未判定罪的轻重,所以他很难舍去世寿而,疾病也很难痊愈。”遇到诸如此类的征兆,我们应为他念“地藏王菩萨”名号,并且广造福事,回向给他和他的冤家,以化解这一场纠缠。要了解详细的情形,请研读《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
六、善终和梦的关系
有把握得善终的方法,我相大家一定很希望知道,“自己今生能不能善终。”这一问题要回答,其实不难,只要我们回忆或反省一下,自己所做的梦就行了,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我们平时所做的梦当中,可以反映出我们修养的好坏,乱攀一通,当然是修养功夫不到家的象征。修养不好,又怎么能有把握得善终?
明代的高僧紫柏大师说得好:'必须睡觉和作梦时,能够念佛不间断,才能解脱人生的苦厄,而有把握得到善终。否则功夫不够扎实,临终时还是得不到受用的。
因为作梦和善终有着这么密切的关系,所以紫柏大师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成就得快,早一点有把握得善终或往生佛菩萨的净土,每天早上一醒来,便应反昨夜的梦境。假使昨天夜里我们作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梦,今早就应该象丧了父母一样的伤心流泪,然后责打自己,恳切地忏悔和发愿,再加努力用功。每天都这么做,心智锻炼的功夫就一定进步得很快。
为了让诸君了解什么叫做“乱七八糟的梦”,我们必须说明一下梦的种类。根据《善见律》的记载,梦有四种:
(一)四大不和梦——这是国为身体的机能不调适所产生的,比方睡觉时梦到山崩,或者在虚空中飞腾,或者见到有老虎、狮子、野狼来追逐,这些都是虚假而不实在的梦。
(二)先见梦——一般人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指的就是这种攀,因为从前看见某些事物和现象,留有深刻的印象,再加以不断地思念而把内容排列组合,浮现在梦境当中,这也是虚假而不实在的。
(三)天人梦——天神为行善的人示现吉祥的梦境,使他能继续行善。为造恶的人示现不祥和恐怖的梦境,以劝阻他为恶。为造恶的人不现不祥和恐怖的梦境,以劝阻他为恶。这种梦是真实的。
(四)想梦——这是因为人们过去的福德和罪障所感现的梦。例如:有福德的人,常梦到吉祥和行善的事情。有罪障的人。常梦到恐怖和不善的事情。梦见我们在礼佛、诵经、持戒、布施 也是属于善于梦。梦到吉祥和行善于的事对我们 道德修养成有益处。
所谓“乱七八糟 的梦”。指的是那些虚假而不实在,并且对我们的品德修养又没有益处的梦。 诸位可千万别小看梦境地!因为梦中的感受很真实,它是我们品德修养的指标。同时作梦也有善、恶、无善无恶三种。梦到拜佛、听经、说法、救人是属于善和功德。梦到杀生、偷盗、邪淫和妄语等事情是属于恶。梦到柴米油盐、逛百货公司、去公园玩乐是无善无恶的。梦到行善对于我们的品德有帮助,梦到造恶和世俗的杂事是表示我们的修行不带说明的一点就是:梦中造恶业,因为心业赢弱,和邪淫等恶行,不算犯戒律的书上也说:梦到偷盗和邪淫的恶行,不算犯戒。因为梦是虚而不实的,在梦中,被我们所侵犯的众生并没有实质上的损失:况且我们不是有意去犯戒造恶,而是意识心田里恶的种子和习气太强,控制不住,所以才会作恶梦。
所谓“乱七八糟的梦”,在这里指的是有关造恶和世俗杂事的梦。
七、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
断除烦的圣人,死了以后,不会再投胎;除非他想行菩萨道,可以“乘愿再来”这世间,度化众生。这种境界当然很自在。
另外有人用念佛的方式,把烦恼调伏住,凭着佛菩萨的愿力和自己的念力,可以往生佛菩萨的净土,接受佛菩萨的教化,而得成就智慧,出离苦海。
除了上面这两种人以外,死了一定会再投生,投生的地方总离不了天界、人间、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这就是“六道轮回”。
从一个人死了以后身体各部的温度,可以测知他的投生到什么地方。假如一个人死时,从脚下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头顶,最后只有头顶暖热,而其他地方都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圣人。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眼睛,最后只有眼睛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是升天。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下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心窝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下辈子还是做人。假如一个死时,从上面开始冷下来,一直冷到膝盖,最后只剩下膝盖暖和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去做畜生了。假如一个人死时,从上面开始冷起,一直冷到脚下,最后只剩下脚底暖热,而其他地方冰冷的,那么他就是到地狱去受苦了。
为了便于记忆,经书上有了一偈诵,可以帮助我们: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
旁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上面这一测验方法,只供你作参考用,诸位千万不要随便到处乱摸死人的温,以免使死者产生憎恨和厌恶心。因为临终时一旦有了憎恨和厌恶心,恐怕会出生到地狱、饿鬼或畜生等三个不好的地方去。 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利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本轮相法”,来测知人死以后往生的地方。另外也有人因为虔诚拜佛、念佛、感动了佛菩萨来告知亲人往生的地方。(参见《地藏经》
八、杀害动物、不得
〈法句臂喻经》上记载:从前佛陀在祗园精舍讲经说法时,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他的财富多得很难计数,可是中有生了一个宝贝儿子。这个儿子长大后,二十岁时就结了婚。结婚不七天,因为夫妻恩爱,就一同到后花园游玩。后花园有一棵奈树长得很高大,树上开发很美的花朵。新婚的妻子想要这种花,刚好四周又没仆人在场可以代劳,他的丈夫就亲自爬到树上,越爬越高,所攀踩的树枝,因为太细而折断了,人就从高空摔下来,一命呜呼哀哉,全家大小都非常伤心,哭个不停。佛陀怜愍长者,来到长者的家中慰问。并且告诉长者“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以及“罪福产生的原理。”接着又说了一首很有哲理的诗偈。
命如华果熟,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从初乐爱欲,可望入胞影,
受形命如电,昼夜流难止。
是身为死物,精神无形法,
作命死复生,罪主不败亡。
始终非一世,从疾爱长久,
自从爱苦乐,身死神不丧。
(《法句譬喻经》)
长者听了佛陀的这段话,心开意解,忘记忧愁,跪下来问佛陀说:“我的独生子前世到底造了什么罪业,为什么这么早就夭折了?请您告诉我吧!”
佛陀说:“过去有一个小孩子拿着弓箭在游戏,旁边有甲、乙、丙三个人陪着。这个小孩子看见树上有一只鸟,想射杀它。旁边那三个人就怂勇这个小孩说:“你假如能够射中树上的这只鸟,你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小孩子被美言所动,拉开弓箭射中了小鸟,小鸟当场死亡。甲乙丙三人都在旁边喝采,大家都很高兴地离去。
这三个人因为见杀随喜,所以生生世世常受丧子之痛。这三个人当中,某甲因为过去种的福较多,出生在天上,某乙出生在海中做龙王,某丙则出生在人中,他就是您老人家。而那一个射杀小鸟的孩子前两世出生在天上做某甲的孩子,也因为从树上摔下来而命终。后来又投生在海中做龙王吃掉了。今天投胎做您的孩子,也只活到二十岁就夭折了。因为您过去世曾经见杀生随喜,所以今生遭到丧子之育的果报。您的孩子的因为过去世曾经杀害无辜的动物,所以今生受夭折的果报。真是因果报应,如影随身,丝毫不差。”
接着佛陀又说了两句启发性的诗偈。
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三处。
阴行而默至,所生如响应。
欲色无色有,一切因宿行,
如种随本缘,自然报如影。
(《法句譬喻经》)
长者全家大小都非常欢喜,当下证得初圣果。
九、施舍衣食,临危免死
《左传》上记载:春秋时代晋国的赵宣子在首山的下面耕田,看见桑树下面有一个人已饿了三天三夜,于是他就请他吃饭。吃了一半,那人就不吃了。赵宣子问他原因,他说:“剩下的这一半是留给我年迈的母亲吃的”赵宣子请他把饭菜吃完,然后又再送他许多新鲜的食物,托他拿回去孝敬老人家。
后来灵公要杀赵宣子,正当赵宣子快要被刺到时,忽然有一个勇士挺身倒戈而救出赵宣子。赵宣子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就是从前在桑树下,那一个差点饿死而被你救活的人。”赵宣子问他的姓名,他不告而退。
由此可知,布施衣食救济饥寒贫病的,遇到危难,可以逢凶化吉,延长寿命而保善终。难怪《付法藏经》上说:佛陀的弟子薄拘罗,过去世本来是一个穷人,因为看见一位修道的出家人患了头痛,便发至诚心,送他一粒果实而治那位修道人的病痛,从那时候起,九十一小动,常在天上人间享受快乐,从不夭折,也没有病苦。他在佛陀那一个时代,出生以后遇到了许多灾难危险,都安然渡过。从来没有生过,而且还活到了一百六十岁,得大善终。
十、专心念佛得善终
念佛得到善终实例很多,像〈净土圣贤录〉和〈念佛感应见闻记〉里都记载得相当详尽。
据我所知,临终时因为别人帮他念佛,而得善终或往生菩萨净土的人非常多。除非我们自己真的的修到有把握往生,否则一定要借助“临终助念”才行。因此成立“莲社”、“念佛团”、“临终助念服务团”是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事情。念佛不但能消业障、增福慧,甚至有“起死回生”的表情一直很难看,后来有人帮他念佛的名号,念了几小时后,第二天,那死都就变得肢体柔软件、表情很好看,甚至还有面带笑容的样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实。死了十二个小时才帮助念都有上述的效果,更可况临终时就一直帮他念佛,那效是当然更大了。下面我们引用一段经上的故事,来证明临终念佛的效力:
〈杂譬喻经〉上记载:从前一个人了家学道,证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并且断除了所有的烦恼。他成道以后,凡是对他有恩的众生,他都运用神通和智慧去救度他们。只有他自己的母亲在地狱中,尚未得到救济。因此他就想尽各种办法,要来救的母亲出离苦海。当时他人定观察时,他发现一位杀害父王、篡位自立的国王,再过七天就要死了,而且死后受罪的地点恰好跟他的母亲在同一处。那一天晚上,这一位罗汉就运用神通进入王宫,在墙壁上现出半个身体。国王见到了很恐惧,拔刀砍去,刀子却脱落在地上,而那罗汉仍然动也不动。国王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急叩头谢罪。
罗汉就问国王:“你是杀害父亲篡王位的人吗?”
国王回答说:“是的。”
罗汉又说:“我知道你的命只剩下七在,你死后会堕入地狱,所以我特地来告诉你。”
国王立即苦苦哀求罗汉救他。罗汉说:“只剩下七天,假如要作大功德,恐怕来不及了。假如你在这七天里能专心念佛不间断,就可免得这场灾难。 国王听了国汉的话,果然一心拼命念佛,七天当中都没有懈怠。死后,他的神识仍然很清楚,知道自己到了地狱门,于是他赶紧继续念佛。说也奇怪,才念出了一声“南无佛”,炎热的地狱的突然清凉了下来。所有种种刑具顿时化为乌有,所有在地狱受苦的众生都脱离出了地狱。那罗汉便向他们说法,罗汉的母亲、国王以及地狱的众生都一齐解脱苦难。
十一、临终时急需善念而不是哭泣
一个人死在医院比较可怜,因为临终时没人帮助他念佛号,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身心不宁静,所以可能投生到不好的境界。更可怕的是,医院附设有“太平间”,病人一断气,就马上推送到那里去。可是一个人呼吸刚停止不一定就已死亡。佛典上说:“体温完全消失,神识(灵魂)离开了身体,才能叫做死。”(根据《大毗婆沙论》第三十八卷,《瑜伽师第五卷》第八十四卷、《发智论》第二卷、《法蕴足论》医院,还没有死,就被送到太平间去。后来死者托梦给他的女儿,说他死得很冤枉,没有死就被送去冷冻。邹太太不断的放生、修福、请高僧育经回向,才平息了父母的冤情和怨气。
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看见亲属死了,应马上为他念佛或者说法,而不要在他面前嚎啕大哭。因为在死者的面前哭泣,会激发死者的眷恋和贪爱心,影响他投生的境界,所以临终时哭泣,不但对死者没有丝毫的益处,反而会害了他。为此,古来的祖师大德都认为:不要在死者的面前哭泣,如果您真的很想痛苦一场,那么就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哭个痛快吧!千万不要在死者的附近嚎啕大哭,以免扰乱他的心思,又增长了他的表执。
遇到临终时,不管是自己的亲友或陌生人,都应为他大声诵念佛的名号,并且勉励他心生善念,或者称赞他平日的善行,以启发他的信心。你帮他念佛他的心自然也会因为念佛而变得高尚,不但不会贪恋世俗的杂物,而且对死亡的畏惧也会消失。这岂不是一举数得吗?
遇到亲友或陌生人,人要急于搬动死身体或者为更换寿衣,以免打扰死者的神识,使他产生痛苦和烦恼。
念佛真是不可思议!借着佛菩萨的愿力,念佛会使等量齐观终的人心中没有恐怖和挂碍,心中充满着虔诚的善念,必然会投生到一个很好的地方——佛菩萨的净土!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临终时,安排亲朋或莲友们大家轮流为他不断地念佛,连续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念佛。例如轮班念佛时,第一班由两个人念,每次念一至二小时,念到时间,然后换另外两个人来接班,继续地念佛,这样,亡者一定会往生佛菩萨的净土。
遇到亲友临终时,我们应好好想一想:只要他能升在或者往生佛菩萨的净土,那我们还有什么好忧伤的呢?还有,不要盲目地为死者烧金纸,因为纸钱只对往生鬼道的死者有用。往生人道、天道、畜生道和地狱的众生都无法用纸钱。所以不如把烧金纸的钱省下来印经送人,功德较大,也不如行善念佛回向给死者,比较经济实惠而且功不虚弃。《地藏经》上说:为亡者行善作功德,亡者起码可以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剩下的七分之六由生者自己受得。(见“利益存亡品”)假如把布施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可以得到百千生的福报和微妙的快乐。如果只向给自己的家属或者利益自己本人,只能得到三生的福报。(见“较量布施功德缘品”)
关于临终的正确知识,请参阅《地藏经》、《临终须知》、《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和《中阴救度密法》这四本书。
十二、诵经可以超度亡魂
诵经可以消业障,开智慧,解冤结,也可以度亡魂,使不得善终的众生,得以投生到较好的境界《感应篇汇编》上记载:明朝平定倭寇最出名的将领域戚继光,每天都读诵《金刚经》。 有一一,梦以一个已死的部下请他帮助诵一卷《金刚经》以求超升。因为戚继光是一位虔诚而且乐于助人的佛教徒,所以也就答应照办了。然而,正当戚继光 在诵《金刚经》时,恰巧有一婢送茶来,戚继光急忙摇手说:“不用。”没想到,当天晚上,那部下又来了。他说:“您今天诵的经典很好,可惜诵进多了“不用”两个字。所有效力还有完全发挥出来。明天请您再重新帮我诵一遍!”
第二天,戚继光特别吩咐仆人不可来打扰,而且聚精会神地把经诵完。那鬼魂超生以后,又再托梦来致谢。
凡是遇到亲友病故,请高僧大德到家里来诵经时,最好家里的人也要看着经书,跟着诵念礼拜,效果才会更佳。如果只听法师诵经,自己不看经本,恐怕会因听不懂法师所诵念的经文,而站在那里发呆或胡思乱想。不看经本,随法师拜忏时,也不知所拜的菩萨圣号是什么,超度亡魂的力量当然会减弱了许多。 由于悲心和念力恳切的缘故,自己的家人轮流抽空在四十九天以内不断为亡者诵读佛经(尤其是《地藏经》、《金刚金》、和《阿弥陀经》),效果特别好。
十三、杀生祭拜,损人损已
明代曾僧莲池大师所著的《竹窗随笔》。上记载:浙江省钱塘这地方,有一位金先生,平日奉持斋戒相当虔诚。他死后神魂附近在一个孩子的身上说:“因为我的善行不够广,没有往生佛菩萨的净土。可是在阴间却来去自如,相当快乐。”有一天,他的神魂又附在那孩子的身上,呵责他的责子说:“你为什么要杀鸡来祭祀我呢?因为你杀生,所以现在我走到哪里,背后总明阴间的官吏随在后头看管着我,所以我无法象从前那么自由了。”有一位孕好,问了她自身的吉凶,他说:“这一胎是生男孩,母子都平安无恙。下一胎又会更生男婴,生第二个男婴时,母子都会死亡。”到了后来他讲的话,果然都应验了。
《大藏一览》上记载:佛陀跟他的弟子阿难在河边行走时,看见五百个饿鬼的子孙,正在替他们修福,他们快要解脱苦海了,所以他们唱歌跳舞,表示高兴。”后来又遇到好几百个饿鬼很伤心地走过。阿难又问佛陀,佛陀告诉阿难说:“那些饿鬼的子孙正在为他们杀生祭祀,而不肯作福,所以饿鬼身后有火逼迫他们,因此他们在啼哭。”世俗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祭祀时多准备一点丰盛的酒肉,就可光耀祖先,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害了他们的祖先。(见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大部分人办丧事,不但杀生请客,而且弄得杯盘狼籍,鸡鸭和鱼的骨头到处乱扔,真是减损福德,增加恶业。这种办丧的方式极不合理!《地藏经》告诉我们:办丧事不可杀生,以增加亡者的负担和痛苦,而且一切新鲜水果和饭菜都要先供养十方佛菩萨和圣贤,才能食用。饭粒和菜渣不可掉在地上, 一则表示惜福,二则不致引来蚂蚁和其他浊昆虫,无意中被践踏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