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自成的小说:文殊菩萨的智慧来自人类历史-----《传世菩萨铜像》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1:09:42
文殊菩萨的智慧来自人类历史
文殊菩萨是佛教中智慧的化身。
在佛教所有的菩萨当中,文殊菩萨可谓地位显赫、威名远播。文殊菩萨早已经成佛,佛号叫“普照如来”,只是为了辅助释迦牟尼佛救度众生而示现为菩萨身份。文殊菩萨是佛陀智慧的表义,是智慧的人格化形象,佛教认为,修持文殊菩萨法门可以快速得到文殊的加持,而轻易得到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智慧。文殊师利梵名Manjusri,有三名,分别是文殊师利、满殊尸利与曼殊室利。文殊师利意译"妙德",指文殊菩萨具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微妙功德;满殊尸利意译"妙首",因为他所具功德居诸菩萨之首;曼殊室利意译"妙吉祥",称颂其功德最胜吉祥。此外还有文殊师利法王子、曼殊室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文殊师利童子菩萨、孺童文殊菩萨等等称号。文殊菩萨所代表的般若智慧,是一切学佛人在凡夫地到成佛过程中,所必需开显的重要法门。
在初期大乘佛教中,文殊師利是有最崇高威望的大菩薩,因而產生了文殊師利法門。最早的提到文殊的經典是『內藏百寶經』,一卷,後漢支婁迦讖譯。他共譯有五部經典與文殊有關,有B類的『首楞嚴三昧經』(已經佚失),『阿闍世王經』;C類的『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伅真陀羅所問三昧經』。支讖在桓帝,靈帝時譯經,約在公元一七0年前後。從所譯的『首楞嚴三昧經』,『阿闍世王經』來說,文殊法門已發展得相當完成,並已影響到其他(C類)部類了。佛教中向來有「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的說法。言文殊菩薩為佛母。大乘经的发起和组织者: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始终是诸菩萨的上首。释迦牟佛尼灭度后,文殊按照他生前的嘱托,和阿难、弥勒等人合作,在铁围山集结大乘经典,使大乘经典教学说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 文殊智慧与和谐:“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文殊通过妙达、妙圆、妙入、妙转、妙言、妙喻这“六妙”智慧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人相和、与物相谐,从而大而化之、圆而通之、等而齐之、和而谐之, 进而获得超越之意、和谐之理、圆融之境、自在之法和善转之力。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以不二门圆第一义,以第一不二的互通理,化转烦恼为菩提。一而三,三而一,无心用道,自在三昧,圆融无碍,最后成就以出世为入世的“即世人生”和出污泥而不染的“清莲人格”,这既是对文殊智慧本义的系统还原,也是对文殊智慧特色的哲学重构。正是文殊智慧本身所固有的这种业已“打通”的体系化的和谐圆融之理,使我们今天在新的历史环境中 创造性地完成佛教的现代转换,构建“新六和”即“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人间和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人文格局具有了一种内在的佛理依据。文殊智慧中所蕴涵的有机整体观、辨证思维、超越精神以及对待诸矛盾大而容之、圆而通之的和谐圆融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多极化社会里仍然富有启发意义。 探悉文殊智慧之源,衔接当代文化之脉,在现代转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诚如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所说的那样,将佛教的“六和敬”,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中的合理成分创造性地转换为新“六和”: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代人的还原重构和多维阐释中,返本开新,不断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中国文化和当代人获得一个能够受惠于文殊智慧绝学的机会,以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明的回归和重构中,浮躁的现代人或许会从中获取一种别样的灵感和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能够从文殊的智慧精神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并从中衍生和转换为现代人所需要的和谐智慧、生态智慧、道德智慧、和平智慧和心理智慧的话,那么,最古老的东方智慧将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的取之不竭的价值资源。系统研究开发文殊智慧并对其实现创造性、现代性的传承转换,对于提高人的文品位,挖掘人的深层内涵,重构人的文殊文化。提高人们的智慧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以及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殊信仰超越了民族、国界,超越了地位、身份,体现了文殊信仰智慧深广、圆融无碍、普利众生、平等无二的内涵。不仅是中国佛教的渊薮,也是世界佛教的中心,具有深广的影响。 文殊信仰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如何了解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和财富,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
《传世菩萨铜像》就是传统的最早《文殊菩萨造像》
《传世菩萨铜像》就是最早的文殊菩萨造像
祥见本人文章
《传世菩萨铜像》就是最早的文殊菩萨造像(一)
《传世菩萨铜像》就是最早的文殊菩萨造像(二)
《传世菩萨铜像》具有后来所有文殊菩萨像的雕塑艺术特征 。     具有佛像雕塑原始佛教的艺术内涵  ,  更具有史前历史文化的遗产纪录
是一座用艺术形象记录历史   ; 开拓人类灵魂思维 ,  寄托人类自己解放自己的文物级作品,    是人类摆脱原始崇拜纪念碑的文物之一.

她的智慧来自历史的精华------史前泥塑写字板
用人类最早的文字写字板做装饰,这是佛教造像塑造的形象 之一。也证明佛教的发展来自历史  ,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台阶。
是佛教对人类史前文字文明的承认和尊敬。





放大2


        

比较图片(来自网络搜索)
以下转载本人文章 史前BC泥塑写字板----《传世菩萨铜像鉴赏》选载
菩萨老先生 收藏于 2010-10-20 阅读数:40   被转藏:1
公众公开
泥塑写字板是指史前文明根据需要主料用泥加工成大大小小不等长方形 的块状,记载文字、记载历史、记载文明。 为了能延续人类已发展的文明、文化与历史,传播、宣传自己的宗教和统治,必然会有他们自己的传播方式,用语言,用文字,用图画来表示和传达他们的文化,用泥塑写字板是人类最初、最早、最直接的艺术发明。《传世菩萨铜像》在头饰、项链和缨络上艺术的表现出古泥塑写字板的两大艺术特征。 历史
至今科学断定最早的文字是岩刻、因受局限,记载不多。发现最多、传播最广、流传影响最大的是泥塑写字板,她是泥块文字艺术。字字珠玑、块块金砖。已发现的有三种:1两河流域尼尼微锲形文字泥板:2埃及刻在神庙墙上的文字:3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泥印章。
一      两河流域尼尼微锲形泥板文字(图)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至于那些无法描绘的东西则用任意指定的办法来表达。而且苏美尔人还用它来表示声音,几个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复杂的词或短语。  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  (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从直立变成横卧。由于右手执笔,从左而右横写,楔形笔画的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苏美尔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经过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为一种半音节文字。在字母发展史上有所贡献。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其中有许多具有多重含义,其“准确含义”只能根据上下内容来确定,这就使得楔形文字体系比后来的字母文字体系更难以掌握。尽管如此,在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公元前3500~前2600年属象形文字阶段,此后发展
成为记写苏美尔语的楔形文字。前第2和前第1千年,苏美尔人同化于阿卡得人后,其文字在宗教和文学中仍被使用,公元1世纪后失传。18世纪中叶以后,楔形文字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9世纪,学者们利用“波斯古经”首先释读成功波斯楔形文字,然后,对照波斯文字释读成功塞姆语系的阿卡得文字。最后利用阿卡得文字释读成功与任何语系都无关系的苏美尔文字。在释读过程中,英国的H.C.罗林森(1810~1895)、爱尔兰的E.欣克斯和法国的J.奥佩尔作出了较大贡献。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碑石 这是楔形文字冲压工具
苏美尔人用当地盛产的芦苇和粘土作为书写材料,以削尖的芦苇杆在粘土泥板上压写字符,由于压出的笔划呈楔形,因此名为“楔形文字”。将写好字的泥板晒干或烧干后即成为今天所说的泥板文书。常用的苏美尔文字约600多个,主要分为表义符和表音符两种,另外还有定义符和尾音符。所记的苏美尔语被称为粘着语,其词干不变,依靠在词干上加前、后缀来表示语法作用,名词与动词是同形的,一字往往多音多义,现知的苏美尔词根约1800个。                                         
律文版的锲形文字泥板 a                                                                           律文版的锲形文字泥板  b
带有行政记录的泥板                        
佚名
综合,其他
泥板(出土后烘干)
高8.9厘米,宽10.4厘米,厚2.4厘米
阿卡德王朝
伊拉克,尼普尔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简介:
这块包括多列文字的泥板是一份关于多人装运洋葱的记录,结尾处给出了总的装运数量(位于泥板最左栏的上方)。这件泥板是百余件来自尼普尔古阿卡德(严格地讲,古阿卡德是指讲赛姆语的族群,而非阿卡德王朝)泥板中的一件,而洋葱是尼普尔的主要贸易物资。亚述语言学家通常把这类泥板文献称作“洋葱档案”。洋葱的征集由国家官吏支持负责,这位按照字面含义可译为“一种伟大的作物”的官吏在苏美尔语中被称作“gal-nisag”,其职责是对洋葱进行再分配,按照一定的比例划拨给国王、各省的统治者、尼普尔的尼努尔塔神庙等。“洋葱档案”是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的一类经济文献,它证明了当时的贸易专业化程度已非常显著。
这块泥板以“年号”结尾——按照传统,帝王纪年是以统治者的某些重要伟绩来命名,有时可能依据军事征服,有时可能依据建成的神庙,但不会以数字序列作为纪年的标准。从早王朝晚期到古巴比伦时期都以年号纪年,这成为了解早期美索不达米亚历史的重要来源。这块泥板上的年号表明这些文献记录于阿卡德王朝的最后一位重要的帝王沙尔卡利沙瑞(公元前2217-前2193)统治的第二年,并且暗示帝王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的一次旅行。
这一时期数字的书写与其他楔形文字符号有着明显的差异,用笔钝的一端来书写的数字是由圆圈和新月形组合而成

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的文书。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述,古埃及和古希腊的遗物。其文字因笔画一头粗一头细,状如楔子,故被后人称为楔形文字。作为档案保存的泥板在末端刻有该文书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便分类保管。泥板文书一直被使用到大约公元一世纪才逐渐淘汰
苏美尔文字后来为西亚各古代民族所采用。塞姆语系的阿卡得人、迦南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印欧语系的赫梯人和波斯人,语系难定的埃兰人、胡里安人和乌拉尔图人都用苏美尔文字来记写自己的语言,因而又形成了不同的楔形文字体系。
二      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泥印章(图)
三      埃及泥塑形  古埃及的文字(图)
古埃及文字创于前3500年,是一种称为圣书体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所以被称为“圣书体”。
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2、祭祀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构成。
表意符号是用图形表示词语的意义,特点是图形和词义有密切关系。例如:表示水就画了条波形线≈,画一个五角星“★”表示“星”的概念。
表音符号是了把词语的发音表示出来,取得了音值。例如:猫头鹰的图形用作音符时,读[m]音,已失掉“猫头鹰”的含义。表示门闩的图形符号,代表 音,而另一个表示小山坡的符号,则用来表示[k]音。
限定符号是在表音符号外加上一个新的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置于词尾,以表明这个词是属于哪个事物范畴的。限定符号本身不发音。例如:在象形文字中,“犁杖”和“朱鹫”这两词的音符完全相同,都有两个辅音组成,读音为hb.区别词义的方法是:在hb后分别加上表示“犁杖”和“朱鹫”的限定符号。把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便可构成完整的句子。1799年,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港口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石上刻有三种文字,分别是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历史学家一直不明白石刻上“圣书体”的意思,直至1822年,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
结果
通过两河流域尼尼微锲形文字演化过程;埃及刻在神庙墙上的文字;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泥印章制作的学习得出结果:
一 材料是泥;
二 形状是块  ;
三   一字或一词成单个方型;
四 以方形为单位排列成版  。
应用
在《传世菩萨铜像》的头盔下边、佛像的额头上花冠的位置;
在《传世菩萨铜像》的胸前挂项链的位置;
在《传世菩萨铜像》的腰前挂缨络的位置。
(图)

头花、项链、缨络的造型是艺术再现泥塑写字板。
比较

意义